古代一尺多少厘米
1. 古時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古時候的一尺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是有區別的。如在周代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秦漢時期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2厘米。隋朝時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9.6厘米。宋時相當於現在的27.68厘米,明清時期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31.1厘米。
2. 古代戰國時期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是不一樣的,因為大部分各國的書籍都被燒掉了,所以除了秦國度量衡,列國的度量衡就沒有文字記載了。
後來的度量衡就出現了變化,
一般是取皇帝身高的5分之一,很多時候換了一個皇帝,尺數就會有些微不同
3. 個朝代一尺等於現代的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4. 古代一尺等於現在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0.1695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0.1991m ;
秦時,一尺約0.231m ;
漢時,一尺大約0.2135——0.2375m ;
三國,一尺合今0.242m ;
南朝,一尺約0.258m ;
北魏,一尺合今0.309m ;
隋代,一尺合今0.296m ;
唐代,一尺合今0.307m ;
宋元時,一尺合今0.2768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0.311m。
(4)古代一尺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尺,chǐ、chě。從屍從乙。乙,所識也。
尺骨,以人體小臂長為尺。
尺,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尺,所以指規矩事也。
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
寸,十分也。禾部曰。十發為程。一程為分。十分為寸。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參考資料:網路----尺
5. 古時候一丈,一尺,一寸分別是多少
古時候每個朝代一丈、一尺、一寸的長度都不一樣,分別是:
1、商
一丈=158CM,1尺= 15.8CM,1寸= 1.58CM
2、戰國
1丈= 231CM,1尺= 23.1CM,1寸=2.31CM
3、秦
1丈= 231CM,1尺= 23.1CM,1寸=2.31CM
4、漢
1丈 = 231CM, 1尺 = 23.1CM, 1寸 = 2.31CM
5、三國、西晉
1丈 = 242CM, 1尺 = 24.2CM,1寸 = 2.42CM
6、東晉、十六國、南朝
1丈 = 245CM, 1尺 = 24.5CM 1寸 = 2.45CM
7、北朝、隋朝
1丈 = 296CM,1尺 = 29.6CM,1寸 = 2.96CM
8、唐朝
小尺: 1丈 = 300CM, 1尺 = 30CM,1寸 = 3CM
大尺:1丈 = 360CM,1尺 = 36CM,1寸 = 3.6CM
9、宋元
1丈 = 312CM, 1尺 = 31.2CM,1寸 = 3.12CM
10、明
裁衣尺: 1丈 =340CM,1尺 = 34CM,1寸 = 3.4CM
量地尺:1丈 =327 CM,1尺 = 32.7CM 1寸 = 3.27CM
營造尺:1丈 =320CM,1尺 = 32CM1寸 = 3.2CM
11、清
裁衣尺:1丈 = 355CM, 1尺 = 35.5CM, 1寸 = 3.55CM
量地尺: 1丈 = 345CM,1尺 = 34.5CM, 1寸 = 3.45CM
營造尺: 1丈 = 320CM, 1尺 = 32CM, 1寸 = 3.2CM
關羽9尺=217.8cm,張飛8尺=193.6cm,劉備7尺=169.4cm
6. 古代一尺是多少厘米
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7. 古代一尺是多少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8. 古代一尺等於多少
尺作為古代重要的測量單位,不同朝代的換算方法不同。秦朝一尺約23.1cm;漢朝一尺大約21.35到23.75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朝一尺合今31.68cm;明清朝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並且,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
(8)古代一尺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我國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起源和標准,記載不一。據史書稱,黃帝設立了度、量、衡、里、畝五個量。
舜召集四方君長把各部族的年月四季時辰、音律和度量衡協同起來;夏禹治水使用規矩准繩為測量工具,並以自己的身長和體重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准。
不同地方的人們使用不同標準的測量單位,這雖然也是一種進步,但是給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帶來了不便。到了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隨後頒布了統一度量衡的詔書,使得長度,重量,容量的單位在全國得以統一。
秦朝統一度量衡之後,使得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准則,不同地方的人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有了統一的標准,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9. 古代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不同的時代一尺對應的長度都不同,以下是具體長度: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9)古代一尺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密 度 換 算
1磅/英尺3(lb/ft3)=16.02千克/米3(kg/m3)
API度=141.5/15.5℃時的比重-131.5
1磅/英加侖(lb/gal)=99.776千克/米3(kg/m3)
1波美密度(B)=140/15.5℃時的比重-130
1磅/英寸3(lb/in3)=27679.9千克/米3(kg/m3)
1磅/美加侖(lb/gal)=119.826千克/米3(kg/m3)
1磅/(石油)桶(lb/bbl)=2.853千克/米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