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窯筆洗多少厘米
A. 筆洗的筆洗鑒賞
筆洗是古代文人墨客桌子上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代人用毛筆每次書寫之後都要清洗筆具,所用之物就稱之為筆洗。圖上的筆洗是清代之物,高6厘米,長15. 3厘米,寬11.3厘米。
青玉。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為洗,外簇梅花為飾而成。洗不僅,沿雕出花瓣形,洗內還雕有花筋,共五瓣。外簇之梅花, 系鏤雕而出,其繞洗大牛圈,下盤根錯節,上花開團簇 ,花間還有一蟠螭游向洗池,別具風味
B. 筆洗一般用大號還是小號比較好
直徑15~20厘米左右的筆洗比較好。
1、筆洗主要作用是為了給硯池添水,直徑15~20厘米左右的筆洗效果最好。。
2、筆洗帶有觀賞陳設的性質,造型精緻,樣式精美。
3、筆洗可以潤筆,在繪畫中,許多用水特技都是靠筆洗來實現。
筆洗是古代文人墨客桌子上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代人用毛筆每次書寫之後都要清洗筆具,所用之物就稱之為筆洗。
C. 清宗清名窯嘉慶四喜罐是個什麼樣子
在中國古代,除了一支毛筆之外,還有不少「伺候」筆的用具,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收藏市場對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視,老筆洗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其價值也越來越被藏友所認識.
大筆洗又被稱作「筆海」
筆、墨、紙和硯是為人們所熟悉的文房用具,除了這「四寶」之外,古代文人墨客用來「伺候」筆的用品還可細分為筆擱、筆舔、筆洗等,這些也一並屬於文房用品.顧名思義,筆擱是用來放置暫時不用的毛筆的,筆舔是用來理一理筆尖的,這筆洗就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僅憑這各種各樣的筆洗,就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墨客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一位資深藏家肖先生說,古人對文房用具非常重視.經過幾十年收藏,肖先生手上有百件筆洗,從質地上來看,有陶瓷、竹子等,從外形看有圓形、六角形、仙桃形、田螺形等,這些大大小小的筆洗想要一件件仔細欣賞把玩,沒有幾天工夫是不夠的.筆洗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受到許多藏友的青睞.據筆者了解,筆洗的質地除了最常見的陶瓷外,還有玉、瑪瑙、象牙、犀角等名貴材質,貝殼、銅等也能作為製作筆洗的材料.
筆洗雖然是件洗筆用的東西,也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藝術性.肖先生的筆洗藏品,很難找出外形一致的兩件.據肖先生介紹,筆洗的形制以扁圓的缽盂為基本形.筆洗的材質以陶瓷最為常見,陶瓷的可塑性非常強,使得筆洗的外形有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像葵花洗、罄口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簾段洗、方池洗等等.
在肖先生的筆洗藏品中,有一部分非常特殊,這些筆洗的「身材」非常碩大,比如說直徑達到40厘米的福建龍泉窯筆洗,螺口部分直徑20厘米的竹雕筆洗.在現代人的眼裡,這些筆洗簡直就是「盆子」了.據筆者了解,這一類大筆洗還有個形象的名字——筆海.在《紅樓夢》中就有描寫探春房間情景的文字:「案上堆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老筆洗蘊涵深厚文化底蘊
欣賞肖先生的筆洗藏品可謂一件美事.一款清代嘉慶官窯的桃式洗,整個筆洗的造型如同一隻活靈活現的大桃子,在筆洗上還恰到好處地鑲嵌著一隻小桃子,粉嫩可人;一隻清代乾隆官窯青花六角洗,竟然是雙層結構,內層是洗筆的地方,外層做成菱形的鏤空格子狀,非常有意思.
「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書房裡至少有兩個筆洗.」肖先生除了藏家身份,還是一位知名的書畫家,他說兩個筆洗一個是裝飾功能,擺著為的就是賞心悅目,另一個則側重使用功能,樣子可能簡單一些但是非常實用.據介紹,從一些古代文獻、名著上透露的信息看,古代文人在寫字、作畫時,還有沐浴、焚香、撫琴等過程.光是筆洗的樣式已經這么講究,洗筆的水也要求是泉水,為了取「清潔」之意,要用蓮蓬去了外皮來刷筆.正是這些諸多講究,才給現代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
古代筆洗有繁有簡,有的雖簡單卻功能齊全.比如說有的筆洗,中間用作筆洗,邊盤用作筆舔;一款民國的白瓷筆洗,一面是筆洗,倒過來又可以當成硯台使用;筆海的功能也不只是給主人增添氣勢這么簡單,因為主人用的筆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專家提醒,藏友在收藏筆洗的過程中,除了那些外觀漂亮的,不妨多留意些功能豐富的特例筆洗,這些比較少見的筆洗也非常具有收藏和市場價值.
「文房用品最近幾年越來越被藏家看好,筆洗算是其中的一大類.」肖先生說,他在早期收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筆洗,這主要是與他的藝術創作有關系.經過長年的積累,如今他的筆洗藏品已經成一系列,年代、窯口、器型等等都非常齊全.筆洗是文氣很重的東西,藏家要懂得欣賞其中的氣節.比如說,不少藏友會認為象牙比竹子珍貴,其收藏和經濟價值要高,但是相同年代的一件文房用品,竹雕的價格未必會低於象牙,這是因為竹子本身的喻意受到文人青睞.
收藏筆洗有竅門
專家提醒,筆洗形制各異,或素或花,工藝擬古,若是出身幾大名窯,身價自然不菲.據筆者了解,如今傳世比較多是瓷筆洗,像清代的青花筆洗,還有就是民國時期的筆洗比較多.筆洗的收藏,早在清代、民國時期就有了.
藏家肖先生講起這么一個收藏故事,那是在民國年間,北平琉璃廠雅文齋古玩鋪掌櫃肖吉農,被人邀請到一戶人家鑒定古董,偶然間在這家人的廊檐底下看見一堆破爛的瓶罐,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他問主人能否買下這堆「破爛」,主人應允.他找來一個收破爛的,把其他的瓶罐賣掉,自己只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然後給主人5塊大洋.肖吉農回到雅文齋,把筆洗刷洗干凈仔細鑒定,確認是件北宋哥窯式筆洗,至少價值600塊銀元.這個故事說的是撿漏的故事,但是也說明了名窯筆洗的市場價值.
不過,如今想要在收藏市場上撿漏可不容易了.收藏專家提醒,藏友不但別抱佔便宜的心態,還要多帶幾個心眼仔細鑒別.作為一個種類的瓷器,筆洗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肖先生拿出一隻清代康熙年間的官窯青花筆海,指著其中一處飛鳥的紋飾強調,這個時期青花筆洗上遠處飛鳥的畫法非常特別,身子是橢圓的,加上有一細橫作為雙翅,而不是那種「V」字形的飛鳥畫法.後仿的很容易在這一點上露出馬腳.
民國時期的筆洗目前在收藏市場上還能找到不少,價格也不算特別高.專家認為,藏友不妨留意名家的作品.此外,現在最常見的作偽方法是,用民國時期的白瓷筆洗,重新畫上紋裝,冒充是同時期的名家所出.藏友在鑒別的時候,要從胎、釉、包漿、畫工、藝術特徵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
D. 幫忙估個價:明代的青花筆洗~
明早期的,不像洗子,應是個小瓜楞罐,民窯的東西又是小件價值應不高,但有一定年份,三四百左右吧。
E. 筆洗的收藏故事
舊時文人書齋案頭的文房用具中,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是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筆洗除了實用價值之外,因其雅緻精巧、造型裝飾各有千秋,深得追求優雅和精緻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愛。筆洗的材質中,有本來就非常名貴的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這樣的筆洗,當然身價不菲。便是最為常見、傳世量最多的瓷筆洗,也不乏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所以筆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收藏家獵取的對象。 民國年間,北平琉璃廠雅文齋古玩鋪掌櫃肖書農,應邀去一家老宅門鑒定一件法花罐。鑒定之後,從上房出來,他偶爾一回頭,只見廊檐底下堆著一堆破破爛爛的瓶瓶罐罐。而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於是他笑問送他的王老太太,「這堆破爛賣不賣?」王老太太說:「反正都是些破爛東西,也沒人給我收拾,你願意要你弄走。」於是,肖書農出了宅院,找到一個收破爛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賣給了他,自己則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然後給老太太留下了5塊大洋。肖書農回到雅文齋,把筆洗用肥皂水刷洗干凈,仔細鑒定後,確認是北宋哥窯式筆洗,能賣到600塊銀元。肖書農偶爾一回頭,揀了個大漏。
老收藏家陳重遠的《古玩談舊聞》中,有一個「翠鐲換鈞窯筆洗」的故事。說的是民國時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輕的姨太太,這位姨太太私自將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鈞窯筆洗拿去換了一隻她心儀的翠鐲。當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筆洗換了翠鐲後,不由得火冒三丈,渾身顫抖,高聲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鈞窯筆洗是光緒爺賞的,是我的傳家寶。別說一隻翠鐲,百副翠鐲也換不到!『鈞窯一具千重廈』,你哪裡知道?!太混!太混了!」小老婆也不示弱,跳著腳兒還口:「光緒爺賞你寶,你怎麼去洪憲皇帝哪兒去磕頭、稱臣效勞?!」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句話像刀一樣,戳在老翰林的心窩子上。「賣漏」讓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歸西天。而換得這件筆洗的珠寶店主人,又與其他古玩商合夥,賣了1.4萬元,買主又將它賣給美國古董商,得到了2.5萬塊銀元,這些錢在1930年能購得京東平原上千畝好土地!
安徽藏家朱昌發,用6年時間誠心換取宮廷御用鬥彩筆洗的故事,是古玩愛好者對珍品執著追求的典型。2000年,他聽說肥西三河鎮一名離休老幹部家有個傳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拜訪了那位78歲的老人。老人家卻斬釘截鐵地說,「傳世之寶」純屬謠傳。朱昌發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朋友。他經常去拜訪老人,誠心終於感動了老人,2004年老人終於讓朱昌發看了鬥彩筆洗。這件筆洗,口徑33厘米,高8.5厘米,有鳳凰登枝、迎客松、梅花、葵花等圖案,色彩鮮艷、品相完美。後來老人摔傷住院,他跑前跑後照料,像兒女孝敬父母一樣,到2006年,老人終於同意將自己的傳家寶轉讓給他。古玩因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顯得倍加精彩。而古玩收藏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間的善惡美醜,同樣給人一種咀嚼橄欖、回味不盡的感覺。
F. 筆洗的正常尺寸
筆洗的正常尺寸:直徑15~20厘米左右的筆洗比較好。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
瓷筆洗傳世量最多。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窯(哥、官、汝、定、鈞)的產品。這些瓷筆洗一般為敞口,淺腹,形狀多種多樣,包括花果、魚、獸等形象。如桃試洗做成半個桃實形,一段有枝莖,桃葉包繞,造型爆滿,風趣,討人喜歡。
相關信息
筆洗的形制以缽盂為其基本形,其他的還有長方洗、玉環洗等。筆洗的材質以陶瓷最為常見,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簾段洗,縫環洗等。其中以粉青紋片朗者為貴,如,龍泉雙魚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窯三箍元洗、梅花洗、絛環洗、方池洗耳恭聽、柳斗元洗、圓口儀棱洗等。
今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哥窯海棠式洗、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樞府釉印花洗都是國寶級的稀世珍品。此外,還有中間用作筆洗,邊盤用作筆掭的。可見,筆洗的形制各異,或素或花,工巧擬古,雖在文房用具中不佔有主導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質的筆洗於書案前也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