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到崆峒山多少公里
A. 平涼到中衛多遠多少公里:距離305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301.5公里
起點:平涼市
終點:中衛市
B. 乘火車寶雞至平涼走中衛線有多少公里
乘火車從寶雞到中衛(走平涼),正好是走完寶中鐵路全程。寶中鐵路,全長是498.19公里。
C. 陝甘寧游記之一:龍門洞、崆峒山
7月18日至23日,全家一起自駕旅遊。線路為眉縣——隴縣(龍門洞)——平涼(崆峒山)——中衛(沙坡頭)——銀川(張裕摩塞爾酒庄、西夏王陵、西部影視城)——延安(楊家嶺、棗園)——眉縣。全程大約1700公里,跨越陝西、甘肅和寧夏三省區。
龍門洞位於陝西隴縣西北,雖然同在寶雞,但是地理位置十分偏遠,已經臨近甘肅。第一次去龍門洞,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距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留下的記憶當中,最深刻的有兩個。一個是沿路都是黃土丘陵,植被稀疏,雖是暮春,依然是蕭瑟景象,即便有山,也是平平淡淡,高低起伏並不劇烈,但是到了龍門洞,卻見山勢忽然陡峭起來,青山之間,溪流潺潺,有了水,山也變得朗潤起來,濃厚的綠色讓人眼前一亮。另一個印象就是建在懸崖上的道觀,遊人即便是沿著鐵鏈攀爬上去,也要十分的膽量和辛苦,不知當初修建的時候,是如何的驚險和艱難。
這次游覽,景區設施已經有了明顯提升,大門口修了上善廣場,上山的石道走起來很舒服。遊客並不多,天空時不時的來點小雨,鳥鳴山澗,水流石上,綠蔭如蓋,這種靜幽最適合龍門洞。
龍門洞是道教龍門派聖地。當年丘處機由陳倉的磻溪來到景福山,在此修煉七年,並創立了道教的龍門派,在宋末元初之際,發揚光大,龍門洞也跟著沾光,被稱為「龍門祖庭」。
中國的懸空寺很多,一定不止五個,所以五大懸空寺就成了一本糊塗賬。但是,龍門洞是名副其實的懸空寺,很多道觀建在懸崖峭壁之上,上上下下要通過棧道、木梯或者鐵鏈才能到達,有一處名曰「小華山」,可與華山的險峻有一番比較。同行的遊客,走了很多路,攀爬了很多台階,終於來到龍潭廣場,最後卻在棧道上止步,望梯興嘆,這是深深地遺憾,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龍門洞的驚險與刺激。
站在混元頂,看周圍層巒疊障,山青水秀,遠處雲蒸霞蔚,近處棧道凌空,洞口即是懸崖,道觀的鍾聲隱隱而來,景緻引人入勝,人彷彿又到了塵世之外。
更重要的是,龍門洞遊客稀少,便少了各種商業化的氣息,修行的道士們或閑庭信步,或憑欄看景,或桌前讀經,比遊客更加休閑,這才是靜修的樣子。
從平涼市出發西行,不遠處就到了崆峒山遊客中心。買了票,才知道景區還有些距離,需要乘坐景區中巴才能抵達。這次之所以要在平涼逗留一天,就是為了游覽崆峒山。
「崆峒山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網路上的這句話極有概括性。傳說軒轅皇帝曾經在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說明歷史悠久,由此也一直以為崆峒山就是一個道教勝地。誰知到了山上,才知道崆峒山上,佛教寺廟也很多,轉過的法輪寺佛塔高聳,香火旺盛。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道教和佛教在一座山上,各據一個山頭,各自香火不衰,共存千百年的時間,這也是奇跡。更為神奇的是,山上有一處景觀,叫做「三教洞」,里邊祀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儒道釋三教的祖師爺共處一室,接受信徒的祭祀,也算是一個奇跡。除此以外,崆峒山還有「三教禪林」,也是三教共存的遺跡。儒道釋三教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它們有矛盾,有斗爭,但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崆峒山,成了一個經典。
崆峒山不僅是一個三教聖地,還是一個地質公園。與在周圍山體不同,它的丹霞地貌特色明顯,褶皺、斷裂、節理、裂隙、洞穴,各種地質現象典型清晰。在香山景區建有地質博物館,在了解崆峒山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很多自然地理知識。
崆峒山景色優美,號稱有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文化遺跡很多,值得游覽。當然,門票也貴,旺季120元,我們去的時候執行的是110元。但是景區交通費奇貴,從遊客中心到中台,交通費32元,如果到香山,是48元,而且都是單程。如果體力好,可以坐公交到山腳下,直接爬山。到了中台,沿主要線路到達皇宮景區即可,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去其它地方。香山景區沒有多少值得游覽的地方,與耗費的時間和體力相比較,還不如去其它景區。
目前出陝西隴縣,到甘肅平涼的高速公路還未修通,甘肅境內要走部分縣道和國道,道路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