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管徑多少厘米得動手術
❶ 闌尾到底有沒有用!
闌尾( lán wěi 英文名:vermiform appendix)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游離並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闌尾尖端可指向各個方向,一般以盲腸後位最多,其次為盆位。闌尾的長度平均7~9厘米,也可變動於2~20厘米之間,上端開口於盲腸,開口處也有不太明顯的半月形粘膜皺襞。闌尾外徑介於0.5~1.0厘米,管腔的內徑狹小,靜止時僅有0.2厘米。
闌尾的根部,其位置較恆定,三條結腸帶向下,都延伸到闌尾根部,作為尋找闌尾的標志。在闌尾的系膜內有闌尾動、靜脈,其根部處於三條結腸帶集中的部位。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臍連線的外1/3處,此處稱闌尾點,又叫麥氏點,闌尾炎時,此處常有明顯壓痛。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闌尾與其身高相比,相對較成人為長;成年女性之闌尾大於男性,而小兒則男性大於女性;中年以後逐漸萎縮變小。
以前人們認為,闌尾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的器官,無重要生理功能,對人體的作用不大,切除闌尾對機體無不良影響。故患闌尾炎後,可以將它切除,但這些觀念正在改變!
現代醫學研究對闌尾功能有許多新的認識,特別是免疫學和移植外科的發展,給臨床外科醫生提示:應嚴格掌握闌尾切除術的適應症,對附帶的闌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態度。
作用是:
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參於機體的免疫功能。據研究人類闌尾具有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相當於鳥類的腔上囊的結構,應歸於中樞免疫器官,擔負著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大特異功能。據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闌尾還具有分泌細胞,能分泌多種物質和各處消化酶,促使腸管蠕動亢進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另外,闌尾具有完整的內環肌及外縱肌,有一定的長度和管徑,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利用自體闌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輸尿管、尿道的缺損和狹窄的手術日益廣泛。
❷ 關於闌尾炎~!!!!!!!!!!求助!!!!!!!!!!!!
闌尾( lán wěi 英文名:vermiform appendix)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游離並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闌尾尖端可指向各個方向,一般以盲腸後位最多,其次為盆位。闌尾的長度平均7~9厘米,也可變動於2~20厘米之間,上端開口於盲腸,開口處也有不太明顯的半月形粘膜皺襞。闌尾外徑介於0.5~1.0厘米,管腔的內徑狹小,靜止時僅有0.2厘米。
闌尾的根部,其位置較恆定,三條結腸帶向下,都延伸到闌尾根部,作為尋找闌尾的標志。在闌尾的系膜內有闌尾動、靜脈,其根部處於三條結腸帶集中的部位。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臍連線的外1/3處,此處稱闌尾點,又叫麥氏點,闌尾炎時,此處常有明顯壓痛。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闌尾與其身高相比,相對較成人為長;成年女性之闌尾大於男性,而小兒則男性大於女性;中年以後逐漸萎縮變小。
以前人們認為,闌尾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的器官,無重要生理功能,對人體的作用不大,切除闌尾對機體無不良影響。故患闌尾炎後,可以將它切除,但這些觀念正在改變!
現代醫學研究對闌尾功能有許多新的認識,特別是免疫學和移植外科的發展,給臨床外科醫生提示:應嚴格掌握闌尾切除術的適應症,對附帶的闌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態度。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參於機體的免疫功能。據研究人類闌尾具有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相當於鳥類的腔上囊的結構,應歸於中樞免疫器官,擔負著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大特異功能。據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闌尾還具有分泌細胞,能分泌多種物質和各處消化酶,促使腸管蠕動亢進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另外,闌尾具有完整的內環肌及外縱肌,有一定的長度和管徑,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利用自體闌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輸尿管、尿道的缺損和狹窄的手術日益廣泛。
什麼是闌尾炎
[編輯本段]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體溫升高、嘔吐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 闌尾炎是闌尾的炎症,最常見的腹部外科疾病。
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慾不振、惡心或嘔吐,發病初期除低熱、乏力外,多無明顯的全身症狀。急性闌尾炎若不早期治療,可以發展為闌尾壞疽及穿孔,並發限局或彌漫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發生彌漫性腹膜炎後的死亡率為5~10%。
急性闌尾炎經非手術治療或自愈後,可以遺留闌尾壁纖維組織增生和增厚,管腔狹窄及周圍粘連,這稱為慢性闌尾炎,易導致再次急性發作。發作次數越多,慢性炎症的損害也越嚴重,可以反復急性發作,在未發作時沒有症狀或偶有輕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稱為慢性復發性闌尾炎。若病人從無急性闌尾炎病史,而主訴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輕易診斷為慢性闌尾炎而切除闌尾,應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腫瘤、結核、非特異性盲腸炎、克羅恩氏病及移動性盲腸症等,也應排除精神神經因素,否則切除闌尾會遇到困難,即或無其他病變也不一定能消除症狀。
病因
闌尾一端與盲腸相通,長約6~8cm,管腔狹小,僅0.5cm左右。闌尾壁有豐富的淋巴組織,這就構成闌尾極易發炎的解剖基礎。這種解剖特點,也容易使闌尾發生梗阻,約70%的病人可發現闌尾腔有不同原因的梗阻,諸如糞塊、糞石(即長時間停留的糞塊與闌尾分泌物混合凝聚,並可有鈣質等礦物質沉積而成)、食物殘塊、闌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蟲(如蛔蟲和蟯蟲)等都可造成闌尾梗阻。急性闌尾炎的炎症消退後,可以在闌尾形成瘢痕性狹窄,容易導致炎症反復發作。由於闌尾壁存在豐富的淋巴組織,炎性反應嚴重,更促使梗阻的發生。闌尾腔內平時有大量腸道細菌存在,當有梗阻時,梗阻遠端的腔內壓力升高,闌尾壁的血循環受到影響,粘膜的損害為細菌侵入造成條件,有時闌尾腔內的糞塊、食物殘塊、寄生蟲、異物等雖然並未造成梗阻,但能使闌尾粘膜受到機械性損傷,也便於細菌侵入。此外胃腸道功能紊亂也可使闌尾壁內的肌肉發生痙攣,影響闌尾的排空甚至影響闌尾壁的血循環,也是發炎的原因。細菌可經血循環侵入闌尾引起發炎,屬於血源性感染。
病理過程和臨床表現
急性炎症開始時,闌尾表現充血和腫脹,壁內有水腫及中性多形核白細胞浸潤,粘膜出現小的潰瘍和出血點,漿膜有少量滲出。腔內積存混濁滲出液,稱為單純性闌尾炎,因內臟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常伴有惡心及嘔吐、全身不適,腹痛逐漸轉移至右下腹部。局部並有明顯觸痛,臨床常用麥克伯尼氏點表示觸痛部位。在右下腹部,臍與右骼前上棘聯線中外側1/3處有限局性壓痛點,這個痛點是美國人C.麥克伯尼於1889年首先發現和描述的,故稱為麥克伯尼氏點(麥氏點)。若病情繼續發展,數小時後闌尾腫脹和充血更為明顯,闌尾壁內常有小膿腫形成,粘膜有潰瘍及壞死,漿膜面多量纖維性滲出,腔內充滿膿性液體,稱為化膿性蜂窩織炎性闌尾炎。此時全身症狀較重,右下腹疼痛明顯。最後可發展為闌尾壁的組織壞死,若有梗阻,則闌尾遠端壞死更嚴重,呈紫黑色,常在此處發生穿孔,稱為壞疽性闌尾炎,一般均合並限局性腹膜炎,此時除壓痛外,還伴有明顯的肌緊張和反跳痛。體溫多超過38.5℃以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也增多。因闌尾腔的近端均有腫脹而閉瑣,經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內積存的膿液,無腸內容物,加之有大網膜包裹,很少繼發彌漫性腹膜炎,而形成闌尾周圍膿腫。
診斷
[編輯本段]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上腹部和臍部周圍疼痛,數小時後疼痛轉移到右下腹,並在右下腹有顯著的觸痛,一般診斷不難,但仍存在20%左右的誤診率。誤診的原因除了醫生的經驗和技術上的問題外,還有兩個主要原因:①一些急性闌尾炎的表現不典型。由於闌尾位置不正常,如高位闌尾炎易與急性膽囊炎相混淆,後位闌尾炎腹部體征較輕,盆腔位闌尾炎可出現腹瀉症狀;或者由於闌尾炎的發病較特殊,若闌尾突被異物堵塞或發生扭轉,腹痛一開始就位於右下腹,無明顯轉移過程,且為陣發性,腹部體征不明顯,很像是泌尿系結石或腸痙攣。此外,也存在病人的個體因素:病人的神經類型和疼痛閾以及胃腸道反應各有不同,老年人反應差,症狀和體征常不能反映急性闌尾炎的實際嚴重程度;小兒闌尾相對體積大,就診較晚,病史也難以詢問清楚;孕婦的闌尾向上、向外或向後移位,又有子宮增大,腹部體檢也與一般人不同。②一些其他急腹症表現類似急性闌尾炎,如回腸末端憩室炎、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以及某些婦科疾患如急性附件炎、卵巢濾泡破裂、卵巢囊腫扭轉等。較小的潰瘍病穿孔,穿孔很快封閉,少量十二指腸內容物流至右下腹部,也可以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而上腹部壓痛不明顯。有些內科疾患如急性胃腸炎、腸蛔蟲症,腹型紫瘢等也有類似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
治療
[編輯本段]
單純性急性闌尾炎採用非手術療法,多數病人可治癒,但遺有慢性炎症或管腔狹小者易於復發,所以急性闌尾炎一旦診斷明確,仍應急診手術將病變的闌尾切除。妊娠期因盆腔充血,闌尾炎症發展更快,所以也應及時手術。診斷不明者,若病人有局部腹膜炎表現或全身感染證明顯,也應開腹檢查,以免延誤治療。術中若發現闌尾無急性炎症表現,則應探查有無其他急性病變。病人就診時若闌尾炎已形成周圍膿腫,應先行非手術治療,膿腫吸收後,過3個月或半年再切除闌尾。
家庭養護
[編輯本段]
急性闌尾炎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後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復發。目前手術方法比較安全,絕大多數手術效果是良好的。非手術療法主要是抗感染(即消炎)。但應當做好隨時住院治療的准備工作,以免延誤治療使病情發展到嚴重程度造成治療困難。 1.家庭用葯:用葯要早,最好在炎症未發展成腹膜炎時能控制住。可選用以下葯物: (1)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6小時1次肌肉注射。用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 (2)鏈黴素,每次0.5克,12小時1次肌肉注射。應與青黴素同時應用。 (3)慶大黴素,每次8萬單位,8小時1次肌肉注射。 (4)先鋒四號,每次0.5克,每日4次口服。 (5)螺旋黴素,每次0.2克,每日4~6次口服。 2.中葯及偏方 (1)銀花、公英各50克,丹皮25克,大黃15克,赤芍12克,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每天l~2劑,水煎後分2、4次服。 (2)雞血藤100克,地丁50克,川楝子25克,每日1劑,水煎兩次混合後分2次服。 (3)針刺足三里、闌尾穴、阿是穴。嘔吐者加內關穴。 (4)薏米50克,冬瓜籽25克,丹皮、桃仁、紫花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兩),煎到100毫升。煎2次混合後分兩次服,每日1劑。 (5)紅藤、忍冬藤各100克,生大黃15克,水煎後加黃酒1小杯分兩次服,每日 l劑。 3.營養和飲食 應給予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米湯、肉湯等。或半流質飲食,如粥、稀軟面條等。如果准備住院手術治療則應禁食禁水。 4.家庭護理 (1)手術前:應密切觀察病人的腹痛情況,大便,體溫和脈搏。應讓病人休息好。有腹膜炎者應取半坐位(即病人坐在床上,背後靠在被子上)。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腹痛部位,可促進炎症吸收。 (2)手術後:因為腸道手術後胃腸活動暫時停止。進入胃腸內的食水不能下行,積於胃內引起腹脹。所以手術後不能吃喝。要等到胃腸活動恢復後才能進食。胃腸活動恢復的標志是能聽到腹內腸鳴聲(即咕嚕、咕嚕的叫聲)或肛門排氣(放屁)。術後腸管不活動,手術創傷處容易粘連。所以要鼓勵病人多活動。一方面預防腸粘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胃腸活動的恢復。腹部手術後病人咳嗽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以用些止咳、祛痰葯物,如復方甘草片3片,每日3次口服。或用咳必清50毫克,每日3次口服。病人有痰是必須要咳出來的。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護理人員可以協助病人。即在咳嗽時用雙手放在切口兩側向中間用力,可以減輕病人咳嗽時的疼痛。闌尾手術後有可能發生一些並發症。所以陪護人員如果發觀病人有不正常的變化,如滿腹疼痛;手術後3天體溫反而升高;腹脹、肛門不排氣;切口出血、流膿水等應及時和醫生聯系,以取得及時處理。如果醫生囑咐病人半坐位,陪護人應配合醫生做工作,使病人堅持半坐位。出院後半月內不宜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如挑水、打籃球等。 (四)注意事項 1.腹痛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不可隨便用止痛葯。因為止痛後掩蓋了病情,容易延誤診斷而造成嚴重後果。 2.患急性闌尾炎後,如果家庭治療無效應及時送醫院。 3.根據目前的醫療水平及技術條件,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即使保守治療痊癒後也容易再次發作,所以急性闌尾炎在有條件的清況下,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 4.非手術治療者,在用葯時應徹底。在症狀、體征消失後仍應用葯—周,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5.住院治療應聽從醫生安排。陪護人員應配合醫護人員做好病人的工作。 6.闌尾炎病情及體征變化較大,有很多病人表現不典型。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最好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診斷、治療。 (五)預防常識 1.增強體質,講究衛生。 2.注意不要受涼和飲食不潔。 3.及時治療便秘及腸道寄生蟲。
急性闌尾炎的注意事項及預防常識
注意事項
1.腹痛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不可隨便用止痛葯。因為止痛後掩蓋了病情,容易延誤診斷而造成嚴重後果。
2.患急性闌尾炎後,如果家庭治療無效應及時送醫院。
3.根據目前的醫療水平及技術條件,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即使保守治療痊癒後也容易再次發作,所以急性闌尾炎在有條件的清況下,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
4.非手術治療者,在用葯時應徹底。在症狀、體征消失後仍應用葯-周,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5.住院治療應聽從醫生安排。陪護人員應配合醫護人員做好病人的工作。
6.闌尾炎病情及體征變化較大,有很多病人表現不典型。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最好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診斷、治療。
預防常識
1.增強體質,講究衛生。
2.注意不要受涼和飲食不節。
3.及時治療便秘及腸道寄生蟲。
老年急性闌尾炎特點
[編輯本段]
(一)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60歲以上老年人急性闌尾炎的發病數有所增加,約占急性闌尾炎總數的10%,佔40歲以上成年人的10%。
(二)老年人常患有各種主要臟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闌尾炎的死亡率較高,而且隨年齡的漸增而增高。據統計急性闌尾炎年齡60-69歲組死亡率為17%,70歲以上組為40%,如發病在12小時內立即手術者死亡率為13.3%。
(三)老年人低抗力低,闌尾壁蒲,血管硬化,約30%病人就診時闌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大網膜已萎縮,穿孔後炎症不易局限,合並化膿性腹膜炎的機會較多。
(四)臨床表現不典型,老年人反應能力低,腹痛不明顯,常無轉移性特點。由於腹肌已萎縮,即使闌尾已穿孔,腹膜刺激征也不明顯。有時闌尾周圍膿腫形成後,右下腹已出現包塊,但不伴有急性炎症表現,臨床上很似回盲部惡性腫瘤。
(五)老年人常並存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胃腸道疾病及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這些疾病的症狀可能與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相混淆,增加了診斷上的難度。
(六)高齡不是手術的禁忌症,除單純性闌尾炎在嚴密的觀察下,可保守治療外,其它類型的闌尾炎必須手術治療。但要加強術前的准備和術後的處理,保證手術的安全,減少術後並發症的發生。
❸ 割除闌尾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壞處:闌尾切除後會,身體不適就少了一個預警系統。
好處:果闌尾已病變,一定要盡早割除,雖然闌尾手術是外科醫生最基礎的手術,但是小手術需要真功夫,對於個別病變的闌尾,小小的手術也有危險。
闌尾可以抵禦病菌。
它能分泌免疫物質,可以殺死會引起腹腔疾病的細菌,更能增強人體對癌症的抵抗力已被切除闌尾的人,得腸癌的幾率要比沒切除者高40%,得其他癌症而死的,也是被切除闌尾的人比例高。
(3)闌尾管徑多少厘米得動手術擴展閱讀:
闌尾(器官)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游離並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闌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之間,它是細長而彎曲的盲管,遠端閉鎖。
闌尾的位置:31例屍體標本闌尾顯示率為100%。所見闌尾根部27例(27/31,87.1%)位於盲腸後內,4例(4/31,12.9%)位於盲腸尖端。
闌尾至盲腸尖端的距離頻數多數集中在1-4cm,平均2.5cm,很少超過4.2cm。
闌尾的形態及大小:闌尾長度為1.58cm,直徑為4-7mm。闌尾形狀分為:18例(18/31,58%)蚓狀,10例(10/31,32.3%)呈管狀,3例(3/31,9.7%)呈短管狀,遠端為盲管。
18例(18/31,58%)闌尾管徑粗細均勻,13例(13/31,42%)近段較細,遠段增粗,其中1例(1/13,7.7%)遠端呈串珠狀增粗擴張。
闌尾直徑頻數大多數集中在4.6-5.4mm,平均為5mm。本組31例屍體闌尾長度最大值9cm,最小值1.7cm,平均值為5.2cm,其中1例長度等於平均值,14例長度小於平均值,16例大於平均值,闌尾長度頻數呈非正態分布,變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