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能長多少厘米
『壹』 臘梅苗樹干幾年能長到直徑1厘米
臘梅樹的生長速度一般較慢,主要與溫度、濕度、營養有關。在光照、溫度、濕度、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大約3年就可以長到直徑1厘米到厘米。但在觀賞盆景栽植中,多是通過修剪、控溫、淡營養的方式控制植株長勢,有利於造型。
『貳』 有關於臘梅的資料
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也稱臘梅,是蠟梅科蠟梅屬的植物。落葉叢生灌木,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詩句。《姚氏殘語》又稱梅為寒客。它也因為在冬天開放而被稱作冬梅。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蠟梅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下屬分類:美洲夏蠟梅屬Calycanthus(共2~4種,生長在北美洲南部)蠟梅屬Chimonanthus(3~6種,生長在東亞)奇子樹屬Idiospermum](只有一種,生長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夏蠟梅屬Sinocalycanthus(只有一種,生長在東亞)分布於朝鮮、美洲、日本、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湖南、河南、山東、福建、江蘇、安徽、雲南、湖北、浙江、四川、貴州、陝西、江西等地區,生長於海拔300至7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地林中。
落葉灌木,高達4米;常叢生。葉對生,紙質,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芽具多數覆瓦狀鱗片。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鱗芽通常
著生於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向內彎,無毛,葯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厘米,直徑1~2.5厘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花單生於一年生枝條葉腋,有短柄及杯狀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狀排列,黃色,帶蠟質,有濃芳香。花期11月至翌年3月,瘦果多數,果期4~11月。[1]
蠟梅花與梅花
不同點:①花朵顏色不同。蠟梅以臘黃為主,而梅花有白、粉紅、紫紅等。②蠟梅開花期早於梅花2個月。③蠟梅均為直枝,而梅花除有直枝外,還有垂枝。④蠟梅為灌木,枝叢生高2~4米, 而梅花為喬木,主桿4~10米。⑤蠟梅葉片對生,梅花為葉互生。總之,兩者不同科,更不是同屬.
蠟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蠟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臘,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窪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櫱。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後葉,花期11月~翌年3月,花香濃郁。果托壇狀,瘦果橢圓形,栗褐色,有光澤,7~8月成熟。
蠟梅分布范圍遍及華中、華東以及四川等地。全國除華南外各大城市均有栽植。[4]
臘梅
物種分:蠟梅科的分類及地理分布與演化.蠟梅科分為3屬9種2變種,列出了科內分屬及屬內分種檢索表.認為蠟梅科是一個較原始的科.美國蠟梅屬Calycanthus、夏蠟梅屬Sinocalycanthus和蠟梅屬Chimonanthus是北美和東亞間斷分布相對應的3個屬.根據蠟梅科代表種的解剖學、花粉形態、傳粉昆蟲、胚胎發育、細胞學及化學成分的研究,作者認為蠟梅科中蠟梅屬是本科最進化的屬,美國蠟梅屬是最原始的屬,夏蠟梅則介於二屬之間.在蠟梅屬內演化趨勢是從常綠到落葉,花被片明顯的分化及內花被片無爪到有爪。
蠟梅花開於寒月早春,花黃如臘,清香四溢,為冬季觀賞佳品,是我國特有的
珍貴觀賞花木。一般以孤植、對植、叢植、群植配置於園林與建築物的入口處兩側和廳前、亭周、窗前屋後、牆隅及草坪、水畔、路旁等處,作為盆花樁景和瓶花亦具特色。我國傳統上喜歡配植南天竹,冬天時紅果、黃花、綠葉交相輝映,可謂色、香、形三者相得益彰。更具中國園林的特色。
蠟梅的纖毛可以阻擋和吸收空氣中的煙塵和漂浮微粒,讓空氣清爽潔凈。並且蠟梅能有效地清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
蠟梅不僅是觀賞花木,其花含有芳樟醇、龍腦、桉葉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種芳香物,是制高級花茶的香花之一。它提煉而成的高級香料,在國際市場上1000克相當於5000克黃金的價格。其花還可入葯,具有解暑生津、順氣、止咳、解毒生肌之效。
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蠟梅花味甘、微苦、採花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品,又能「解熱生津」。
其果實古稱土巴豆,有毒,可以做瀉葯,不可誤食。
蠟梅魚頭湯
蠟梅燴牛肉條
蠟梅燉豆腐
梅花粥
現代葯理分析,蠟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蠟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郁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蠟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常用便方
【久咳】
臘梅種子
【胃氣痛】
【中耳炎】
【風寒感冒】
【燙火傷】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急性結膜炎】
功效
臘梅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但是,果實,枝葉有毒,誤食可引起強烈抽搐。
『叄』 臘梅4年苗大概多粗多高
一般高30到50厘米,直徑粗2厘米左右。
臘梅樹的生長速度一般較慢,主要與溫度、濕度、營養有關。在光照、溫度、濕度、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大約3年就可以長到直徑1厘米到3厘米。
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
『肆』 臘梅20年能長多粗
4.5公分粗。蠟梅是蠟梅科、蠟梅屬植物。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其生長20年能長4.5公分粗,蠟梅性喜光,耐乾旱,忌水濕,喜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黏土及鹽鹼地上生長不良,有一定的耐寒性。
『伍』 臘梅有什麼特點
學名:Cnimonanthuspraecox,
別名:香梅、蠟梅,
觀賞特性:
落葉灌木、株高可達5米,叢生,根頸部很發達,呈塊狀,江南稱作"蠟盤"。小枝呈四棱形,老枝近圓柱形,葉對生,近革質長橢圓形,全緣葉表面綠色而粗糙,葉背麵灰色而光滑。花單生於枝條兩側,黃色,稍有光澤,芳香。花期12~2月,果熟期6月。成熟時花托發育萌果狀,上部收縮,內含瘦果(俗稱無籽)數粒,茶褐色。
生長習性:
適應性強,喜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冬季氣溫不低於零下15度就能安全過冬,耐旱和耐半陰,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怕風、忌水濕,發枝力強,耐修剪。喜疏鬆、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生長適溫10~15℃。冬季耐~15℃低溫,但花期遇-10℃以下低溫,開放的花朵就會受凍害。發枝力強,耐修剪。
繁殖與栽培:
繁殖:
播種:
6月采種,隨采隨播最好。播前浸種催芽24小時,保證苗齊發芽早。10天發芽,當年生苗高10~20cm,一般實生苗3~4年始開花。
分株:
落葉後至萌芽前進行,在母株根部剪取有根小苗,另行栽植。秋季施1次薄肥,培養2年可開花。
壓條:
春季根部環剝後堆土壓條,也可在梅雨季節(6月下旬到7月中旬)高空壓條。
嫁接:
用紅心臘梅實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採用切接、靠接或芽接,採用最多的是切接。切接以3月葉芽萌動至麥粒大小葉,時進行;靠接在春、夏季之交5~6月最好;芽接在7~8月進行。切接的時間約在3月中旬左右,最好在臘梅葉芽剛萌發至米粒大小時行,若誤了時機,等到葉芽發得過大或已發出葉後,再切接就不易成活。切接通常用狗牙臘梅的實生苗為砧木,以素心或磬口臘梅等珍貴品種為接穗。接穗宜在一個月前就選定一年生粗壯而較長的枝條,將其頂梢截去,這樣可使養分集中到枝條中段的芽上。接穗長約7~8cm,留取1~2對芽。削接穗時不可削得太深,以稍露木質部為准。砧木樁從離地面5~6cm處剪,從砧木直徑的1/3處向下切,劈開4~5cm,把臘梅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對准形成層,接好後用軟麻皮綁扎牢,然後用疏鬆土壤把砧木和接穗一起封住,直至把接穗頂部蓋沒。此後要保持土壤濕潤。一個月後,松開封土,檢查是否成活,若已成活,則抹除砧木上的其他新芽,以促接芽成長。接著將鬆土蓋在上面,以免剛接活的嫩芽受到風吹日曬而死亡。再過一個月後逐漸去土,讓芽苗逐漸接受陽光。用此法繁殖的臘梅生長旺盛,當年可長至50cm左右。
臘梅也有人用分株法繁殖。若只需繁殖少量幾株,適合採用此法。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2~3月間葉芽尚未萌動時行。分株時,先把母株根部靠子株一邊的土挖開,用消毒過的利刀從根部將子株與母體根須切離,另成新株。然後栽植,栽後注意遮蔭,保持土壤濕潤,待到伏天過後,每隔半月施一次液肥,當年即可長得枝葉旺盛,2~3年後開花。用此法繁殖,簡便易行,成活率高,育苗時間短,見花快。
栽培管理:
秋冬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移栽植株,栽植時裸根即可。蠟梅忌水濕。種植地需選擇乾燥,向陽避風場所,切忌水濕,忌粘土和鹽鹼土。冬季因風影響開花,故應種在避風處,或加檔風設施臘梅有兩種樹冠形狀,即實生苗的叢干型及嫁接苗的單干型。每年秋、冬季對樹冠進行修剪,去掉徒長枝、細弱枝,保證植株通風透光。花後施肥1次,冬季翻土1次。
修剪:
臘梅是花色香俱全備受人們歡迎的冬季名貴觀賞花木,要使臘梅樹形優美,姿態古雅,朵大花多,芳香四溢,就必須注重修剪整形,茲就實際體驗所得,分述如下:臘梅發枝力強,耐修剪,可重剪,易造型,其根頸處易生旺盛的櫱枝,有的當年就可長得超出樹冠,除1米以上徒長枝外,當年生枝是大多可以形成花芽的,50cm以下的枝條著花較多,尤其5~15cm的短枝上花最多。一般在花謝後,應及時修剪,將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等除去,並將一年生枝條除留基部2~3對芽以外,所有上部枝條全部剪截,促使萌發分枝,以後新枝每長出2~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以便促發短壯花枝,並使株形勻稱優美;修剪多在3~6月間進行,7月份以後停止,如不適時修剪,則易抽生很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使花芽分化不良,影響開花。
培養臘梅成型的修剪整形,根據觀賞要求和栽培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地栽臘梅萌發力很強,如任其自然,則枝條雜亂叢生,嚴重影響觀賞及開花放香,故一般採用獨干培育方法,在定植一年後選留一強壯枝,在離根部50cm處,挖坑施基肥並培好土,其餘枝條全部剪除,年內即可高達1~2米,應繼續注意修剪整形,隨時剪除根際萌生的枝條,經3~4年可育成高達4~5米的大樹,以後對主幹上的新生枝注意留4~5節進行摘心,使分株繁茂,滿樹開花,地栽叢生型臘梅,可選3個較強壯垂直的枝條作為主幹,隨時修剪根際萌櫱及其它枝條,並適時摘心,使樹繁花茂,在樹冠形成後,夏季,對主枝延長枝的強枝摘心或剪梢,減弱其長勢,冬季將三個主枝去1/3,促使萌發新芽。
盆栽臘梅由於臘梅生長力強,根際萌生分枝多的特性,盆栽植株,幾經修剪,即能形成古怪樹形,故大多育成樁頭盆景;上盆之前,應選留中央粗壯的主枝一根,並將其它枝條從基部剪掉,向上留三根分均勻的側枝;並對主枝進行截頂,使花枝從這三根側枝上生長,以後每年除在花謝後及時短截花枝外,還應隨時疏剪過密的側枝和全部根櫱,修剪主枝上的側枝,每次應自下而上逐漸縮短,使其互相陪襯,錯落有致;老根疙瘩上多堆壅泥土,並保持濕潤,使其成活,以後逐年換盆剔土亮根,漸漸形成蒼勁古老的樹形,並通過造型藝術上的處理,可捏成各種形狀,如屏扇型、獨身式、多身式等,還可培養成疙瘩梅,如老根是狗蠅臘梅,可用嫁接法,換上優良品種。
園林用途:
蠟梅是頗具中國園林特色的冬季典型花木。一般以自然式的孤植、對植、列植、林植及花池、花台等方式,配置於園林中。臘梅花開於寒月早春,花黃如臘,清香四溢,為冬季觀賞佳品,配植於窗前,牆隅均適宜,作為盆花樁景和瓶花亦具特色,我國傳統上喜歡配植藍天竹,可謂色、香、形三者相得益彰。
『陸』 蠟梅是大喬木還是小喬朩能長成多高呢
蠟梅,學名: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別名:金梅、臘梅、蠟花、黃梅花。蠟梅科蠟梅屬植物。
有一個直立主幹,且高達通常在6米至數十米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米以上)、大喬(21~30米)、中喬(11~20米)、小喬(6~10米)等有四級。蠟梅高度一般都達不到6米,所以屬於灌木。
蠟梅,落葉灌木,常叢生。高達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鱗芽通常著生於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
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向內彎,無毛,葯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
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厘米,直徑1-2.5厘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花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植物。根、葉可葯用,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郁胸悶;花蕾油治燙傷。
『柒』 梅花樹一年可以長多高
臘梅的長勢不算快,一年可能只能長3-4公分。它也有很多個品種,比較常見的有素心臘梅、磬口臘梅、小花臘梅等。它喜歡陽光,但是也能夠稍微的耐陰,養護期間若想要讓它長得更快,需要保證夠好的光照。養殖的土壤也要選擇好,建議使用具有良好排水性的土壤,有利於其根部生長
『捌』 臘梅與松紅梅哪個長得快
松紅梅長的快。
1、松紅梅兩三個月就可以長三到四公分,松紅梅是近年來新引進的花卉品種之一,它的花期很長,在北方可從初冬開到初夏,在南方也能持續開放4個月之久。
2、臘梅的長勢不算快,一年可能只能長3-4公分。它也有很多個品種,比較常見的有素心臘梅、磬口臘梅、小花臘梅等。
『玖』 臘梅長什麼樣
臘梅是落葉灌木,高達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鱗芽通常著生於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
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向內彎,無毛,葯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
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厘米,直徑1-2.5厘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
(9)臘梅能長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蠟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蠟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蠟,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
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窪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櫱。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後葉,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