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橫桿每次至少身高多少厘米
❶ 跳高作為一種奧運會體育項目,那麼它的基本規則有哪些呢
跳高要求運動員單足起跳,要跳過橫桿且不能將其碰下支撐桿。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我校本次男生1.1米,女生0.9米作為起始高度),跳高橫桿每輪至少升高2厘米(本次每次升高5厘米),直到剩下最後一人。跳高運動員可以自己選擇何時起跳或過桿。(本次要求運動員每次必跳)他們假如三次試跳同一高度失敗就會被淘汰。他們成功越過的最高高度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
五、競賽場地及器材要求
跳高橫桿可用玻璃纖維、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長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由兩根豎橫桿托支撐。跳高落地區至少長5米,寬3米,跳高運動員會落到一個很大很柔軟的泡沫墊子上。助跑道長度不限,最少為15米。如果條件許可,應不短於20米,呈扇形。跳高架應有足夠的高度,須配穩定放置橫桿的橫桿托,兩立柱之間距離為4—4.04米。
❷ 跳高升桿規則是多少厘米升一次
看比賽行程,10cm一個單位每過10厘米就會在原有高度減少,
一般都是起跳1米。
跳高的規則:
1、單腿起跳就跳躍方法而言,規則上沒有任何規定,採用哪種方法都可以。但是,運動員必須單腿起跳。
2、試跳失敗跳躍後橫桿由靜止而落下應判為試跳失敗(但是,有除運動員以外的明顯的原因如風等,裁判員應判斷是否試跳成功)。
另外,在越過橫桿之前,身體任何部分觸及立柱之間、橫桿延長線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區者應判為試跳失敗。時常有這種情況,運動員在跑到墊子前又想停住,但是沒有停住而使手觸桿或摔到墊子上,這時應判為1次試跳失敗。
3、跳躍高度的選擇(有關「免跳」的規則)運動員可以在事先宣布的橫桿升高計劃中的任何一個高度上開始起跳,也可以在以後任何一個高度上根據自己的願望決定是否試跳。
試跳可以連續失敗3次,並且一個高度已有2次試跳失敗,但第三次試跳成功仍能夠進行下一個高度的試跳。但是已跳過的高度不得再跳。
(2)跳高橫桿每次至少身高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1、運動員必須用單腳起跳。
2、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判為試跳失敗。
3、試跳後,由於運動員的試跳動作,致使橫桿未能留在橫桿托上
4、在越過橫桿之前,運動員的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橫桿後沿(靠近助跑道)垂直面以前的地面或落地區。如果運動員在試跳中一隻腳觸及落地區,而裁判認為他並未從中獲得利益,則不應因此原因判該次試跳失敗。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前30年提高成績主要靠改進起跳技術,後30年當採用跨越式姿勢跳高的成績達到1.93米以後,跳高的發展主要靠改進過竿技術。
19世紀末,美國高等學校的跳高運動員開始採用一些新的、比較省力的姿勢。美國東部各州的運動員用「波浪式」,在較長時間內它也被稱為「東方式」。
而在竿上的身體部分好像處在最高的波峰上,因此人們把這種跳法叫做「波浪式」(有的國家稱作「剪式」)。美國西部各州的大學生中流行的是另一種跳高技術。
❸ 跳高比賽規則是
1.運動員的試跳順序,由大會抽簽排定。
2.比賽開始前,主裁判員應向運動員宣告起跳高度及每輪升高的計劃。此計劃直至比賽中只剩下1名運動員或出現成績相等為止。
在只剩1名運動員或出現成績相等之前,每輪之間橫桿的升高不得少於2厘米。在全能跳高比賽中,橫桿升高應自始至終為3厘米。 比賽開始後,運動員不得使用助跑道或起跳區進行練習。
3.運動員必須用單腳起跳。
4.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則判為試跳失敗。
①試跳中碰掉橫桿者。 ②在越過橫桿之前,身體任何部分觸及立柱之間、橫桿延長線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區者。
註:運動員在試跳中,若一腳觸及落地區,而裁判員認為其並未從中獲得利益。則不應判為試跳失敗。
5.比賽時,運動員可以在規定的起跳高度以上的任一高度開始起跳,也可在以後的任一高度上決定是否「免跳」。在任何高度上,凡連續失敗三次,即失去繼續比賽的資格。 在一個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試跳失敗後,均可請求「免跳」,但在下一高度上試跳的次數,只能是在 前一個高度上試跳失敗後所剩餘的未跳次數。 在某一高度上已經請求「免跳」,則不準在該高度上恢復試跳。 第一名成績相等決名次時不能免跳。
6.每名運動員應以其最好的一次試跳成績,包括第一名成績相等決名次的試跳成績,作為其最後的決定成績。
7.每次升高橫桿後,均應丈量高度,創造新成績時,應在過桿後核實高度。 丈量高度時,須使木尺與地面垂直,從地面與橫桿上沿的最低處計算高度。以一厘米為最小丈量單位,不足一厘米者不計。
8.放置橫桿時,裁判員應每次做到: ①橫桿兩端各離立柱至少有1厘米的空隙。 ②橫桿的各個面應始終朝著各自原定的方位。
9.其他運動員在最後的高度上均已失敗,只剩下一名運動員時,橫桿提升的高度,必須徵求該運動員的意見之後確定,直到該運動員在最後高度上失敗或棄權時為止。 注:此規定不適用於全能運動項目。
10.比賽進行中,不得移動跳高架。如裁判員認為起跳區或落地區已不適於比賽,可等候全體運動員都試跳完畢該輪次後再移動
11.跳高運動員可在助跑道上放置大會提供的標志,也可在橫桿上搭放小手帕或類似物品作為目標。
❹ 跳高比賽,只剩一名運動員時,橫桿提升的高度為多少
如果運動員全國則上升高度,如果所有運動員都沒過則下降高度,直到只剩一位運動員在淘汰中生存下來。你問題中的情況3人是平局無法決定名次,根據規則規定應該下降高度採取淘汰的方法。觀點來自決勝局規則。成績並列人員較多,則再次提升1或2厘米高度進行結賽。最後成績由高到低每組錄取前3名。
❺ 國家跳高一級運動員標準是多少~
男子跳高一級運動員標準是2.00米,女子跳高一級運動員標準是1.75米。跳高過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滾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於技術類型不同,運動員在完成助跑、起跳、過桿、落地的各動作方法上各有差異。
比賽規則:
1、運動員的試跳順序,應抽簽決定。
2、比賽開始前,裁判員應向運動員宣布起跳高度和橫桿升高計劃,此計劃直到只剩下最後一名已獲勝的運動員或出現第一名成績相等時為止。
3、在只剩下一名運動員之前,每次橫桿升高的高度不得少於2厘米。全能比賽中,每輪升高的高度均為3厘米。
4、運動員必須用單腳起跳。
5、比賽開始後,運動員不得使用起跳區進行練習。
6、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則判為試跳失敗:試跳中,碰落橫桿;在越過橫桿之前,身體任何部位觸及立柱之間、橫桿延長線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區。
7、運動員可在宣布的任一高度上開始起跳,也可在以後任一高度決定是否免跳。在一個高度上,運動員試跳1次或2次失敗後,仍可請求免跳,但在下一高度的試跳次數,應是前一高度試跳後所剩餘的未跳次數,但不準在該高度上恢復試跳。不管在任何高度上,只要運動員出現連續3次失敗,即失去繼續比賽的資格。因成績相等而舉行的決名次賽除外。
8、比賽名次應根據運動員的最好成績排定。當成績相等時,在最後跳過高度上試跳次數少者,名次列前;如仍不能決出名次,應將全賽中失敗次數少的運動員名次列前;如再相等,不涉及第一名時,名次並列;涉及第一名時,舉行決名次賽。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跳高
❻ 關於跳高比賽規則
跳高比賽規則為:《田徑競賽規》中規定:跳高要求運動員單足起跳,要跳過橫桿且不能將其碰下支撐桿。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跳高橫桿每輪至少升高2厘米,撐竿跳則是5厘米,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跳高運動員可以自己選擇何時起跳或過桿。如果三次試跳同一高度失敗就會被淘汰,成功越過的最高高度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如果兩個人成績並列,打破平局的辦法一般有兩種:首先看誰通過同一高度使用的次數少;其次是看哪個人在全部比賽過程中失誤的少。如果還是平局,比賽就產生並列冠軍。
❼ 跳高比賽中橫桿每次升高多少厘米
這不一定啊!要看什麼級別的!小學生就是起跳不到一米 看比賽行程 10cm一個單位每過10厘米就會在原有高度減少 舉例:現在是1.3.米每一回合會加高3cm 等到1.4米的時候會降到每一回合加高2cm 還可以免挑 就是當前高度 遠遠低於該運動員 平均成績 他會選擇免跳等 還有就是級別奧運會上標准起跳都是在1.8米 但是奧運會跳高選手 在1.8米高度上都有保留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1.8米太低了 所以他們會協商 把高度提升.他們都會在1.9米和2米之間選擇每回合提升4cm 在2米以後每回合提升3厘米 2.1米以後 2厘米之後就一直都是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