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瓜一般長多少厘米
① 葫蘆能長多大
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
葫蘆各栽培類型藤蔓的長短,葉片、花朵的大小,果實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果有棒狀、瓢狀、海豚狀、壺狀等,類型的名稱亦視果形而定。另外古時候人們把葫蘆曬干,掏空其內,做盛放東西的物件。
(1)葫蘆瓜一般長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品種
1、小葫蘆
小葫蘆是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花6-7月開放,雌雄同株,單生葉腋;雄花梗較雌花長,高出葉上,花冠白色,邊緣皺曲,清晨開放,日中即枯。瓠果淡黃白色,長不足10厘米,中部縊細,下部大於上部,呈扁圓球形,上部連接果柄成尖桃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2、瓠瓜
瓠瓜,為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質柔嫩,適於煮食。 在河北一帶的某些地區,「瓠瓜」專指西葫蘆,「瓠子」則用來專指瓠瓜。 中國古時以其老熟乾燥果殼作容器,也作葯用。
② 葫蘆瓜怎麼做
葫蘆瓜炒蝦仁
材料
葫蘆瓜,蝦仁,香醋,蔥花,油,香油,鹽
做法
1.鮮蝦仁用開水焯變色即可撈出涼後備用,葫蘆瓜去皮切片。
2.做法:鍋內入少許油,蔥花煸出味道,加瓜片清炒,點幾滴香醋。
3.再加入蝦仁,炒兩分鍾即可加鹽與香油出鍋。
葫蘆瓜排骨湯
材料
葫蘆瓜1隻,肉排1條,鹽適量,雞精適量
做法
1.將葫蘆瓜去皮切厚件。
2.排骨切大塊。
3.加水一起入鍋燒開,文火煮2小時,放鹽、雞精調味就好。
葫蘆瓜烙
材料
葫蘆瓜8兩,菜脯1兩,蔥1條,花生1兩,蝦肉2兩,鹽11/2茶匙,薯粉2茶匙,麵粉1茶匙,清水1湯匙
做法
1.葫蘆瓜洗凈,刨去外皮,然後用蘿卜刨刨成幼絲。菜脯洗凈剁茸;花生炒香去衣拍碎;蔥切成蔥花;蝦肉洗凈,去腸,抹乾,然後用刀背拍成碎。
2.把以上材料用大碗盛起,加入鹽再搓勻。然後把1湯匙清水和薯粉及麵粉混和,製成面漿,加入碗內拌勻成瓜漿。
3.把鑊燒熱後加點油,將瓜漿放入鑊中,收慢火煎至離鑊,反面再煎至熟,一碟美味的葫蘆瓜烙便告完成。
③ 葫蘆怎麼樣的做法大全
食材明細:排骨、葫蘆、生薑、鹽適量
葫蘆排骨湯的做法步驟
生薑切片,鍋中放冷水、排骨、兩片生薑煮至沸騰再煮幾分鍾,把排骨撈起。
在沙鍋中放入清水、焯好的排骨、生薑片。
燉一個半小時。
把葫蘆去皮切塊。
放入燉好的排骨湯中再燉半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④ 葫蘆瓜: 公認的保健食品, 營養價值很高, 受到營養學家的一致好評
葫蘆瓜是公認的保健食品,擁有者很多綠色蔬菜所沒有的營養物質,受到營養學家的一致好評,因此也受到大眾的喜愛,不過很多人還是很容易跟西葫蘆弄混淆,在客觀上來說,兩者的分別還是非常大的,只是由於各地區的不同可能會有差異,所以吃葫蘆瓜一定要找對,而且要知道怎麼去吃。
葫蘆瓜一般指瓠瓜,是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葫蘆瓜幼果味清淡,品質柔嫩,適於煮食,果實長僅10厘米左右,有一細腰或一長果頸。在河北一帶的某些地區,「瓠瓜」專指西葫蘆,「瓠子」則用來專指葫蘆瓜。中國古時以其老熟乾燥果殼作容器,也作葯用。
而西葫蘆雖然也是一年生蔓性草本,但是果梗粗壯,有明顯的棱溝,果蒂變粗或稍擴大,但不成喇叭狀。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多數,卵形,白色,長約20毫米,邊緣拱起而鈍。在外形上西葫蘆就已經和葫蘆瓜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就算完全不知道的人,看了之後也能夠直接分辨出。
葫蘆瓜一直都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是公認的保健食品,營養學家也表示,葫蘆瓜能夠增強免疫力,提高整個機體抗病毒的能力,因此長期食用葫蘆瓜有補腎氣、強身健體的通,再加上皮薄、肉厚、多汁,成為許多人愛吃的一種蔬菜。
⑤ 瓠瓜的形態特徵
瓠瓜根系發達,莖為蔓性,長可達3~4米,分枝性強。單葉,互生,葉片呈心臟形,上面有茸毛。雌雄異花同株。有時也產生兩性花,但所結的果實常為畸形果,無食用價值。花白色,多在夜間以及陽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開放,故有別名「夜開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則多生在主蔓的上部。側蔓從第1~2節起就可著生雌花,故以側蔓結果為主。
瓠果,開花後10~20天即可採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後果皮硬化,胎座組織也乾枯,不可食。觀賞葫蘆或稱小葫蘆。果實長僅10厘米左右,有一細腰或一長果頸。5個變種的染色體數均為2n=22,可相互雜交。
⑥ 5月份葫蘆子怎麼種植技術
葫蘆,天然的工藝品,美味的蔬菜,治病的中葯,諸多優點集於一身,其嫩瓜營養豐富,質地清涼,水分多,味清淡,具有清暑解熱之功效,可炒食或做湯,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未老熟的果實可加工成蜜餞等,難怪那麼受寵愛了。葫蘆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不耐寒,也忌炎熱,生長最適溫度在30℃左右。適宜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喜土雜肥。根系發達,結果性強,特別是小亞腰葫蘆,一般能結果幾十個,多者百餘個,十分誘人。
1.品種
葫蘆瓜按其形狀可分為瓠瓜、長柄葫蘆、大葫蘆、細腰葫蘆和觀賞葫蘆等類型,主要栽培品種有:
①蒲瓜:分枝能力強,葉片近圓形;瓜長圓筒形,肩較大,長60厘米,直徑13厘米,皮青綠色,具縱紋5~7條,肉白色,肉質軟滑,單瓜重1~1.5千克,生長期90—120天;播種至初收需50—70天,延續採收40~50天;早熟耐寒:
②長頸葫蘆:葉片近圓形,綠色,兩面柔毛較多,葉柄淺綠色;瓜上部細長,下部膨大,長度約48厘米,橫徑12厘米,肉質細嫩軟滑,單瓜重0.7—2千克;播種至初收需80~90天。延續收獲達100天;比較耐熱,要求濕度高。
③細花葫蘆:葉片近圓形,綠色,兩面有柔毛;瓜扁圓形.長20—25厘米,橫徑13厘米,皮綠白色,肉質嫩滑,單瓜重 l~1.5千克;播種至初收需80天,延續收獲120天;耐熱,要求高濕度。
④青葫蘆:葉片近圓形,兩面有柔毛;瓜長卵形,長22厘米、下部橫徑14厘米,上部11厘米,中間狹細.單瓜重2—2.5千克,果肉水分多,肉質嫩滑,老熟後的果實硬殼可作容器;耐熱,喜潮濕土壤。
2.葫蘆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①溫度:葫蘆瓜為喜溫作物,種子在15℃開始發芽,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低溫時開花較多,結果率低,9~10℃生長發育受阻,36—38℃蒸騰作用過強,易出現早衰。
②水分:葫蘆瓜根系發達,吸水能力強,枝繁葉茂,蒸騰量大,遇天旱應及時灌水。開花結果期需水分最多。果實發育後期至採收之前,水分不宜過多。
③光照:葫蘆瓜耐弱光,為確保高產優質,應選擇地勢開闊、向陽地段種植,過陰時影響瓜苗及果實正常生長。
④土壤:葫蘆瓜適應性強,在微酸性(pH值為6.5—7)土壤中生長較好,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產量更高。
3.栽培技術
選肥沃壤土,為了省種子。可用育苗盆或在溫室地面進行育苗。育苗播種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用70℃熱水燙種並迅速攪動,水溫降至30℃時浸種12小時,然後在28℃—30℃條件下催芽,利用電熱毯也可以,少量的話帶在身上也是一種方式,3-4即可發芽,芽長0.5-1cm時,把它種在育苗盆里,土壤使用育苗培養土。
播種方法:種子平放,蓋上1cm的土,然後澆水,一直到發芽為止用報紙蓋上,以免水份蒸發掉,放在不能淋雨的半陰外。保持土表濕度,十餘天即出苗。選晴朗無風天播種,苗床先澆底水。
1、種子處理將准備播種的種子晾曬1-2天後,用500倍的多菌靈液浸泡30分鍾,然後用清水洗凈種子,再用55℃的溫水浸泡6-8小時。浸泡期間注意不斷攪拌,完畢後撈出種子,再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5分鍾。浸泡完畢後將種子取出並用清水洗凈,再用干毛巾將其表面的黏液擦掉。
2、催芽方法先將毛巾用清水浸濕,擰到不流水的程度,然後將處理過的種子攤在毛巾上,厚度以不超過1.5厘米為宜,再用同樣濕的毛巾蓋在種子上,蓋好後將兩條毛巾的一邊折起,裹在可樂塑料瓶的外圍,再往塑料瓶內灌入溫度為30℃-32℃的溫水,擰緊瓶蓋,並將塑料瓶外圍包上塑料布,以保持種子的濕度。為了保溫,可在塑料瓶外包裹棉毯,然後將其放在溫暖的地方即可。當塑料瓶內的水溫低於28℃時,可打開瓶蓋倒掉裡面的水,再添加新的溫水(溫度為30℃-32℃),每隔12小時換一次水,經過36-48小時後種子即可出芽。
移植管理:苗齡30—40天,幼苗長出4片真葉可移栽露地定植。選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施足基肥(為了土壤更好地吸收營養,施肥在葫蘆種植10日前進行),適當深翻,株行距50公分左右栽一株,澆足水,成活後及時施肥,每月1-2次,同時要及時搭建棚架,以利攀爬。嫩果表皮有粘毛,遇到觸摸即停止生長,可利用這一特點生產出整齊一致的葫蘆。
與此同時,用口徑20厘米以上的深瓦盆裝上肥土,以沸水澆灌殺死病蟲,沸水一定要澆透。幾天後待種子生芽,即可打孔播種。播種時種芽向下,種頂稍低於盆土面,上再覆一層薄細土,然後透明塑膜或玻璃片蓋嚴,放在向陽處,約7天即可破土。以後逐漸除去遮蓋物,曬苗。精心管理 盆栽葫蘆不論是在陽台還是院內,都要放在陽光充足處。結果前培育壯苗是關鍵。一是要及時追肥。生長期以發酵好的麻醬渣和豆餅為好,可以稀釋後和澆水同時進行。現蕾期要加施磷鉀肥,以提高坐果率和果實質量。二是要曬苗。葫蘆的生長最適溫度是30℃左右,喜歡多日照,所以要盡可能多地曬太陽。炎夏的中午,以葉蔫而不焦為好,這樣可以培養壯苗,控制瘋長。
待蔓長到1米左右高時,從根部上數第3~4個葉處打頂。因為葫蘆有側枝結果習性,這樣可使底部早生側枝早結果,並降低支架的高度,便於觀賞。側枝芽蔓長出後一般有3~4個葉即能現蕾,雌蕾形似兩個摞起的球。如無蕾,便是滑條。滑條長勢強盛,如不及時掐掉,會奪去整個植株的養分,使其他果枝萎蔫回縮,變成死芽。也可在滑條的3~4個葉處再次打頂,使滑條變為結果枝。
葫蘆是異花授粉植物,花期授粉是坐果的關鍵。盆栽葫蘆由於數量少,蜂源少,花期又很難相遇,必須人工授粉才行。葫蘆每天傍晚開花,次日上午10點前時最佳授粉期。授粉時用乾燥的毛巾和小棉團,從雄花中採取花粉,迅即接到雌花蕊里,不可耽擱。如遇雨天,要提前用塑料袋把雄花和雌花套好,不要受雨淋。
盆栽小亞腰葫蘆以一盆1株為好,但最好種兩盆,以便授粉。如陽台種植,也可用大盆植2株,於陽台四周立豎桿,上方縛橫桿,構成棚架,將葫蘆牽引至棚架上,可為室內遮蔭降溫,讓人感覺愜意。
4.病蟲防治
①枯萎病:侵害根部和莖蔓基部,葉片嚴重萎蔫,開花結瓜後初病外觀似缺水狀,中午明顯萎蔫,早晚尚能恢復,根部變褐或腐爛,患部溢出琥珀膠狀物。可選用50%多菌靈500倍稀釋液、70%托布津600倍稀釋液、黃腐酸鹽800倍稀釋液、特效黃萎靈1 500倍稀釋液、50%敵克松500倍稀釋液,或滅病威600倍稀釋液之一或農用鏈黴素等灌根。
②炭疽病:初病病斑為淡黃色近圓形,後病斑中央破裂。嚴重時葉片枯死,葉柄出現淡褐色條斑,果實染病呈淡綠色水漬狀,後出現中間凹陷近圓形深褐色病斑,有時表面溢出橙色粘稠物或腐爛。可選用70%托布津600倍稀釋液、75%百菌清500倍稀釋液、滅病威600倍稀釋液、克霉靈l000倍稀釋液、豐護氨1000倍稀釋液、硫懸浮劑500倍稀釋液之一交叉噴霧防治。
③蚜蟲能使葫蘆葉片變形皺縮,並會傳播病毒,其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污病,因此必須注意防治。蚜蟲繁殖率極高,如不及時防治,很快就會殃及全株及附近大部分植株的嫩葉。發現少量蚜蟲後可用手擠壓,再用水沖洗干凈;也可連續數次塗抹肥皂水、面湯或噴灑1∶50的煙草水,這些都是無毒無污染的,適合家庭採用。
④白粉病
梅雨季節是白粉病高發期,盆栽葫蘆如放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最易染病。可用以下方法防治:一,盡可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合理施肥,增大磷鉀肥用量,不偏施氮肥,注意清潔衛生,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
二,盡量不重復使用盆土。盆土最好用高溫消毒,用具也曬一曬為好。 三,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保護,不使病害發生和發展。發病早期可噴50%的多菌靈等抗菌劑。
⑤葫蘆病毒病防治
要搞好蟲害的防治,以切斷該病的傳播途徑。發病初期,可用20 %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和硫酸鋅0.05千克,對水50千克噴霧,也可用抗毒劑1號250倍液防治。
5.採收
適時採收可提高果實品質,促使上部繼續結瓜和後續瓜的生長,這是早熟高產栽培的重要措施。當幼瓜茸毛基本脫落,皮色變淡時為適收期,一般第一批瓜的採收時間是開花後 15—20天,旺果期為開花後10—12天,果實過老採收影響食用價值。
葫蘆成熟的表現:表皮顏色由綠變白;絨毛脫落;葫蘆殼的木質變硬;葫蘆秧已枯黃。晾乾的測定是將葫蘆拿在手中,然後用手拍打幾下後再用力搖晃,當聽到葫蘆里的種子沙沙響聲時說明這葫蘆已干透了,干透了的葫蘆是不會再腐爛了。這樣的葫蘆種子存放多年後仍然可以種植,如果用水煮或加防腐劑種子就不能用了。當做為水瓢用時,最好還是先用水煮後再用,這樣可以增加韌性延長使用壽命。中國有機農業網
⑦ 葫蘆瓜需要多久才會結果
葫蘆瓜按其形狀可分為瓠瓜、長柄葫蘆、大葫蘆、細腰葫蘆和觀賞葫蘆等類型,主要栽培品種有:①蒲瓜:分枝能力強,葉片近圓形;瓜長圓筒形,肩較大,長60厘米,直徑13厘米,皮青綠色,具縱紋5~7條,肉白色,肉質軟滑,單瓜重1~1.5千克,生長期90—120天;播種至初收需50—70天,延續採收40~50天;早熟耐寒:②長頸葫蘆:葉片近圓形,綠色,兩面柔毛較多,葉柄淺綠色;瓜上部細長,下部膨大,長度約48厘米,橫徑12厘米,肉質細嫩軟滑,單瓜重0.7—2千克;播種至初收需80~90天。延續收獲達100天;比較耐熱,要求濕度高。③細花葫蘆:葉片近圓形,綠色,兩面有柔毛;瓜扁圓形.長20—25厘米,橫徑13厘米,皮綠白色,肉質嫩滑,單瓜重 l~1.5千克;播種至初收需80天,延續收獲120天;耐熱,要求高濕度。④青葫蘆:葉片近圓形,兩面有柔毛;瓜長卵形,長22厘米、下部橫徑14厘米,上部11厘米,中間狹細.單瓜重2—2.5千克,果肉水分多,肉質嫩滑,老熟後的果實硬殼可作容器;耐熱,喜潮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