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引流袋須低於患者胸腔多少厘米

引流袋須低於患者胸腔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3-01-07 23:23:11

『壹』 管道護理的注意事項

常見管道護理及注意事項
一、管道的分類

1、供給性管道 是指通過管道把氧氣、水分或葯液補充到體內。如:靜脈輸液管道、氧氣管、鼻飼管、深靜脈置管等。在危重病人搶救時,這些管道被稱為「生命管」。

2、排出性管道 是指通過專用性管道來引流出體內的氣體和液體等,常作為治療和判斷預後的指標。如:胃腸減壓管、胸腔閉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類外科手術引流管等。

3、監測性管道 是指放置在體內的觀察哨和監護站,監測病情變化的管道。如:上腔靜脈導管、有創動脈置管等。

4、綜合性管道 是指具有供給性、排出性和監測性功能.在特定情況下發揮特定的功能

二、常見管道的護理主要包括:膽道引流管(T管),胸腔閉式引流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PICC),腦室引流管。

三、導管護理風險識別與評估

按管道滑脫對病人病情或生命影響大小而分:

高危導管: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套管、T管、腦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動脈留置針、透析管、漂浮導管、心包引流管,尿道術後的導尿管等

中危導管:三腔二囊管、各類造瘺管、腹腔引流管

低危導管:導尿管、普通氧氣管、普通胃管,但病人病情才是決定導管風險程度的基本點。比如氣管插管,對於要馬上拔管的病人和呼吸困難而插管的病人存在的風險是不同的,前者可以是中危甚至低危,後者就是高危了,同樣,對於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此時三腔二囊管就是高危導管了。

評估:評估內容:留置時間、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暢、局部情況、護理措施、健康宣教等

評價:對於各種導管至少每班評估記錄一次,有情況隨時評估、記錄

評估內容應及時記錄於病情護理記錄單上,發生導管滑脫,拔除各類導管必須及時記錄。

T管

T管的作用:用於膽總管探查術後,有引流膽汁、支撐膽管及膽道減壓作用,T管應垂直引出腹壁,用縫線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脫

T管的識別:T管上有字如(24),大多數情況下內有大量膽汁

觀察膽汁的量、顏色及性狀。術後1~2天內,由於創傷原因,肝分泌膽汁減少,引流量也少,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復,引流量漸增多,可達400~1000ml甚至更多,持續2~3天後漸減少,若長時間不減少,則考慮膽總管下端有梗阻可能

量:T管引流的膽汁約300-1000ml/d,肝膽管結石,膽腸內引流術後膽汁約可少於300ml/d或大於1000ml.,如膽汁量減少,檢查導管是否扭曲或折疊,在排除外界因素的情況下,膽汁量突然減少應及時報告醫生,查明原因;如果腹腔引流管膽汁增多或有腹痛發熱,提示膽漏、膽汁性腹膜炎的存在。若引流量大於1000,注意觀察引流液性狀。隨著腸蠕動的恢復,膽汁量會逐漸減少,而無膽漏則是良好的徵兆。

色:正常的膽汁為金黃色或黃褐色。紅色或血樣的膽汁示膽道出血,白色膽汁示膽道梗阻,肝功能不良的尿樣膽汁轉為墨綠色示肝功能逐漸恢復。

味:正常的膽汁無臭味,有腥味。如有糞臭味,高度警惕厭氧菌感染。

質:正常的膽汁,黏稠,清亮,膽汁稀薄,無黏液絲示肝功能不全,黏液性質恢復是肝功能恢復的徵兆,膽汁內有泥沙或結石示肝膽管殘留結石的存在,膽汁內有膿液或膽汁渾濁示膽道感染,膽汁中有菜汁、牛奶示膽腸瘺的存在或膽腸反流。

一般護理:

1、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細菌感染後可沿引流管,向腹內深部遷移,並生長繁殖,造成繼發感染,疼痛的護理:應與患者進行溝通,分清是傷口疼痛,還是置管部位疼痛,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處理:如管子縫於皮膚的線太緊,報告醫生,可拆除少許縫線;如連接的管子重力牽拉致疼痛,可用膠布把管子固定於床單或衣服上。

2、引流管周圍皮膚的護理:每日清潔消毒引流管周圍皮膚1次,並覆蓋無菌紗布,如有膽汁滲漏,應及時更換紗布,可使用康惠爾隔離膜,該膜具有主動吸收傷口滲液及有害的毒素,刺激肉芽組織生長,促進傷口癒合的保護作用。

3、長期置管者的護理:置管4周後間斷用生理鹽水沖洗管道,防止膽泥或殘余結石堵塞導管,致使導管引流不暢;導管的長期放置會導致膽汁的大量丟失,影響消化功能和對內毒素的消除;為了減少膽汁丟失,術後1周,若膽道感染已控制,可將引流袋抬高或夾管,增加膽汁迴流。

胸腔閉式引流管

根據胸膜腔的生理性負壓機制,設計一種密閉式水封瓶引流系統,即依靠水封瓶中所盛液體使胸膜腔與外界空氣相隔離。

目的:引流胸腔內的滲液、血液和空氣,並預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負壓,使肺復張。平衡胸膜腔壓力,維持縱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患側肺迅速膨脹,防止感染。原則:裝置密閉,無菌操作,有效引流,妥善固定,及時記錄,管道通暢。

1、保持引流系統的密閉

長玻璃管置於水面下3-4cm,並保持直立位。引流管周圍用油紗包覆蓋嚴密。搬運病人時,先用兩把止血鉗雙重夾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於床上,可放在病人的雙下肢之間。搬運後,先把引流瓶放於低於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鉗。

2、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裝置保持無菌,定時更換引流瓶,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傷口處敷料清潔乾燥,一旦浸濕及時更換。引流瓶位置低於胸腔60cm~100cm,任何情況下不得高於胸腔水平防止引流液逆流

3、保持引流通暢

定時擠壓引流導管,防止導管受壓、扭曲、堵塞;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運動和變換體位,以利液體、氣體排出,促進肺擴張。

4、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的長度約為100cm,以能將引流管固定在床緣,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為宜。過長時易扭曲,還會增大死腔,影響通氣。過短時病人翻身或坐起時易牽拉到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時,可將引流管兩端的床單拉緊形成一凹槽,再用別針固定。若管道意外脫出,應立即有油沙封閉胸腔穿刺點,通知醫生。

5、病人的體位

術後患者若血壓平穩,指導患者取半坐卧位,昏迷病人可抬高床頭30-45℃,有利於呼吸和引流。如果病人躺向插管側,注意不要壓迫胸腔引流管。

6、觀察和記錄

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並准確記錄。注意觀察長玻璃管內水柱波動,正常水柱上下波動約是4-6cm。水柱波動反映胸膜腔內負壓的情況:若水柱無波動,則提示引流管道系統不暢或肺已完全復張。若病人出現氣促、胸悶、氣管向健側偏移等肺受壓症狀,則提示血塊阻塞了引流管,應立即通知醫生,採取緊急措施。7.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項

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72小時後,如查體及胸片證實肺已完全復張,24小時內引流量少於50ml,膿液小於10ml,無氣體排出病人無呼吸困難,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a.拔管後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呼吸困難、切口漏氣、滲液、出血和皮下血腫等症狀,若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配合緊急處理。

b.拔管後不要讓患者馬上下床活動,以免空氣從胸壁引流管口處進入胸腔引起張力性氣胸。

胃腸減壓管

胃管適應症:腸梗阻,油門梗阻,急性胃擴張,腹部手術後,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

胃管的護理:

1、妥善固定,有效減壓。A.固定胃管應用白色橡皮膠布貼於鼻尖部,膠布應每天更換。B.胃管插入的長度要合適,成人一般約45—55cm。正確連接負壓盒,保證有效減壓。C.保持胃管的通順,防止打折。搬動或翻動病人時應防止胃管脫出或打折。

2、定時擠壓,保持暢通。A.定時擠壓,若有堵塞可用生理鹽水沖洗,使之通暢B.每日清洗插胃管之鼻孔處分泌物,並妥善固。C.必要的口服葯物須經研碎後調水注入,夾管60---120分鍾。D.鼓勵病人深呼吸、咳痰,預防肺部並發症。

3.密切觀察胃液的顏色、性質、量,並做好記錄。A.觀察胃液的顏色、性質:正常空腹胃液應為無色透明。如含有十二指腸迴流的膽汁時,可呈黃色或草綠色;若顏色為鮮紅色,提示胃內有出血;若顏色為咖啡色,提示胃內有陳舊性血液,胃液出現顏色或性質的改變,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B.准確記錄胃液的量:若胃液量過多,應及時通知醫生,及時處理,避免引起水電解質紊亂。

4. 插有鼻飼管、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潔由為重要。鼓勵病人刷牙漱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給予口腔護理。

導尿管

種類:

1、普通橡膠導尿管

2、氣囊導尿管 導尿適應症:⑴ 急性尿瀦留⑵ 危重病人觀察尿量變化情況⑶ 術中防止膀胱過度充盈,且利於觀察尿量⑷ 盆腔或會陰部手術⑸ 尿道或膀胱損傷 ⑹ 測量殘余尿量,無菌法取尿標本

護理:⑴ 導尿管尾端應接無菌引流袋,冬季每周更換一次,夏季每周更換二次, 以減少逆行感染的機會。⑵ 更換導尿管、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插入或撥除導尿管時應輕柔,以免損傷尿道粘膜,普通導尿管需7~10日更換一次,氣囊導尿管需一月更換一次。⑶ 應每日清洗尿道口分泌物2次,常用0.5%碘伏消毒液清洗。⑷ 長期留置導尿管時,需定期沖洗膀胱,沖洗液常為慶大黴素溶液或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⑸ 拔氣囊導尿管時必須將氣囊內的液體抽盡,使氣囊塌陷後再拔。⑹ 長期留置導尿管拔除前,留置的導尿管一般予以夾閉,每3~4小時定時開放一次,以利膀胱排尿功能恢復。

深靜脈管置管

目的:迅速開通大靜脈通道,外周靜脈穿刺困難,胃腸外營養治療,葯物治療(化療、高滲、刺激性),監測中心靜脈的壓力,血液透析、血漿置換術,其他:放置起搏器、靜脈造影、介入治療。

禁忌症: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易出血和感染的。所選靜脈通路有梗塞和損傷的。大面積燒傷合並感染並高熱時,避免引起敗血症。穿刺部位有炎症,胸部有畸形的。嚴重肺氣腫劇烈咳嗽者慎用鎖骨下靜脈穿刺。不合作或躁動患者應給予適當鎮靜和麻醉劑。極度衰竭的患者慎用。

置管途徑及保留時間: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刺激性小、置管時間長,一般置管長度為14~18cm。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操作風險大,易誤傷動脈,造成血、氣胸,置管長度為12~15cm。頸外靜脈置管成功率高,並發症少。股靜脈穿刺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靜脈血栓,適用於短期置管患者,一般置管長度為20~25cm。導管留置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周,但提高護理的標准對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有很大意義。

術後護理:

1、更換敷帖:置管後24-48小時更換第一次敷貼,而後應每7天更換一次。在敷貼被污染(或可疑污染)、過多血跡、潮濕、脫落應及時給予更換,以免病菌侵入。以導管進口為中心,將敷貼從四周朝向導管進口處剝離,然後由下至上沿導管方向小心揭掉敷貼。

2、更換敷料:先以酒精對皮膚消毒三次,後以安爾碘對皮膚消毒三次,都是從中心向外圍移動,按順時針—逆時針—順時針的順序。消毒范圍大於無菌敷料一定要避免酒精與導管接觸(會損傷導管)。待消毒液干後,貼上新的敷貼,以免影響敷貼粘度。透明貼膜上應該清楚地記錄置管深度,置管時間,更換敷貼的時間。

3、更換敷料:先以酒精對皮膚消毒三次,後以安爾碘對皮膚消毒三次,都是從中心向外圍移動,按順時針—逆時針—順時針的順序。消毒范圍大於無菌敷料一定要避免酒精與導管接觸(會損傷導管)。待消毒液干後,貼上新的敷貼,以免影響敷貼粘度。透明貼膜上應該清楚地記錄置管深度,置管時間,更換敷貼的時間。

管路護理:

1、封管:輸液完畢,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鈉稀釋液(0.9%氯化鈉100ml加肝素鈉1ml)5ml以上,常規消毒肝素帽,將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緩慢推注,邊推邊退,脈沖式封管,餘0.5 ml~1 ml即全部拔出針頭,完成封管。封管後再啟用時必須先抽回血,見回血後才能接上補液,不可用注射器用力將血凝塊推入血管內。

2、每24小時更換輸液器,三通接頭及肝素帽常規消毒後每周更換1次,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跡或高分子顆粒殘留時應及時更換。

3、平時輸液時,特別是輸液粘度較大的葯物、血製品或營養物質時應徹底沖管,並不應安排在最後輸入,要避免液體走空,注意連接緊密牢固,防止接頭松脫漏血或引起空氣栓塞。

導尿管留置時間期間並發症的觀察及預防

1、出血:由於長期留置導管,肝素封管次數較多,加上有些病人的肝臟功能差,凝血功能低下,可能引起穿刺處出血或滲血,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的敷貼有無出血、局部皮膚、黏膜有無瘀點、瘀斑,牙齦有無出血。定期檢查出、凝血時間和血液黏稠度,消毒穿刺處時切不可強行將結痂脫掉,以免引起出血。

2、感染

穿刺點局部細菌繁殖並隨導管反復移動被帶入體內或導管頭端,或輸液管道連接處密封不嚴使病原菌進入。如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穿刺處會出現紅、腫、痛等局部感染,甚至出現全身感染。(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嚴格消毒。(2)注意觀察全身情況 ,若患者出現高熱、寒戰及穿刺點炎症等表現,應立即拔除導管並做導管血培養及外周血培養。(3)合理使用抗生素。

3、導管堵塞

造成導管堵塞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與靜脈高營養輸液後導管沖洗不徹底,或封管液選擇、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或病人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1)當懷疑導管堵塞時應先檢查外部因素和病人體位,排除機械性導管閉塞。(2)為長期保持導管通暢,建議在輸入酸、鹼葯物之間用生理鹽水沖管;先輸乳劑後輸非乳劑,輸刺激性或黏附性強的葯物前後應用生理鹽水沖管,從導管抽血後立即用生理鹽水沖管(3)一旦發生血栓性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鹽水或尿激酶溶液輕輕沖洗導管,然後盡量往外吸血栓,嚴禁向內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抽不出血栓時可注入溶栓液後將導管關閉30min 以上,讓血栓盡量浸泡在溶栓液中,再行抽吸。

4、導管脫落

因置管時間長,加上患者出汗後所用的敷料和膠布粘得不穩,容易引起導管脫落。(1)中心靜脈置管成功後用縫線牢靠固定導管於皮膚,連接輸液器後,輸注的液體不要掛得太高或太遠,輸液管要保證有一段適合患者活動的長度。(2)更換3M敷料貼膜時要檢查導管刻度,每次更換敷貼時應注意避免將導管拔出。敷料貼膜變潮不粘時,應及時消毒皮膚後給予更換。(3)置管期間,如果發現導管有向外脫出,則不能將脫出部分再向內插入(4)躁動患者適當約束雙手,必要時遵醫囑應用鎮靜葯物。(5)要注意,導管的意外拔除可能導致局部大出血。

5、空氣栓塞

這是最為嚴重也容易發生的並發症。在輸液過程中,由於液體滴空,輸液管接頭脫落未及時發現,可造成空氣栓塞。因此一定要每日檢查所有輸液管道的連接是否牢固,並避免液體滴空。在應用缺乏氣泡自動報警裝置的輸液泵時更應注意。

腦室引流管

引流袋放置高度:距側腦室的距離為10~15cm 側腦室定位:平卧位以雙側外耳道為起點,側卧位以鼻尖為為起點 腦室引流量:每日不超過500ml為宜最好少於或約等於300ml 拔管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7天,開顱術後為3~4 天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保持管道的固定通暢

2、注意引流速度,禁忌流速過快,避免顱內壓驟降造成危險

3、觀察腦脊液性狀:若引出鮮血提示腦室內出血;若為混濁則表示感染

4、更換袋時應夾管以防腦脊液逆流。

5、拔管前行夾管試驗或抬高引流袋,觀察有無顱內壓增高。

6、拔管後如有腦脊液漏,應妥為縫合,以防顱內感染。

護理要點:梳理通暢,合理放置;妥善固定,防止脫落;明確標識,嚴防差錯;嚴密觀察,及時處理

護理通暢,合理放置

根據各管道的走向,順勢放置,保證各管道不打折、不彎曲、不相互纏繞,保持管道通暢,避免逆流。並可將導管分為無菌性和有菌性兩類。a.無菌性管道包括各類動靜脈置管等輸入性管道.。b.有菌性管道包括各類引流管、導尿管等排出性管道。兩類管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捆綁在一起固定,避免有菌性管道中的血漬等污物污染無菌性管道。

1、各類留置管道均具有其重要的意義,要嚴防管道脫出或誤拔,妥善固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2、各類管道都要留有足夠長度,便於病人翻身、拍背和接受治療、翻身前後均應該放置好管道。

3、同時對易脫落的管道如氣管插管、保留胃管等,要膠布固定後做好標記,並注意觀察才可有效防止管道脫落。

明確標識,嚴防差錯

1、當病人攜帶的管道繁多時,會造成護理觀察不便,引起護理差錯,因此要對各個管道明確標識;

2、盆腹腔引流,頭顱引流,應明確標識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3、對多個靜脈通道應用可分為普通補液通路、輸血通路和特殊用葯通路(靜脈滴注升壓葯、擴血管葯、鎮靜葯等)。而輸血通路和特殊用葯通路是嚴禁靜脈推葯的。

嚴密觀察,及時處理

1、護士要嚴密觀察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脫落、受壓;管道有無松離,有無液體外滲;有無被分泌物污染。

2、及時觀察記錄引流物的性質、量和顏色,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配合處理。

注意事項:

1、在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防止逆行感染。侵入性管道處的敷料應每日更換1次。

2、嚴密檢查各引流管各銜接處,以免漏氣及脫出,局部皮膚的變化,有無液體外溢。

3、有效地防治各種留置導管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與並發症,並積極預防與處理。

4、嚴格統計並記錄出入液量,輸液輸血量要控制,從而保持輸入量和引出量平衡。

5、如需負壓引流者,應調整好所需負壓壓力,並注意保持負壓狀態。

結語:管道的護理是一項最基礎的護理工作.要樹立起「每根管道都關繫到病人的生命」的意識。切勿應小而不為。加強巡視,經常檢查管道是否在位、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情況.做好記錄。並把這項工作作為交接班的重點內容,實行床邊交接班。使每根管道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9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9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5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8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