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桿基本是多少厘米長
⑴ 高爾夫球基本尺寸
高爾夫球桿的尺寸為多少
高爾夫球是一個質地堅硬、富有彈性、象乒乓球大小的實心小白球,用彈性橡皮製成,最大重量為1.62盎司。按美國規定,球的直徑為1.68吋,按英國規定為1.62吋。
球桿分為桿頭、桿莖、桿把三個部分。擊球部位為桿頭,握桿部位為桿把,連接桿頭和桿把的金屬桿是桿莖。桿頭接觸球的任斜面稱桿面。桿面與地面垂線之尚的傾斜角度稱為桿頭沖高角。每根球桿的沖角度均不一致,角度越大,球桿的號碼也就越來越大,擊球越高。一般說來,球桿越長,桿頭沖高角度越小,擊球也就越遠(專門推球滾進球洞的撥推)桿,沒有桿頭沖高角,不在此例)。球桿的長度與球桿的號碼成反比,與桿頭沖高角成反比,與擊球距離成正比。
球桿有兩種,分為木桿和鐵桿。木桿按其長度分為五種型號。鐵桿按其長度分為九種型號。鐵桿有用途不同的三種桿:劈起桿,桿頭沖高角較大,在百碼之內,專打高遠球;沙桿,易在沙坑中擊球;撥打桿,專在果嶺上擊球用。各種號碼的球桿擊球距離如下:
距離(碼為單位)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木桿5號4號3號2號1號
鐵桿劈起桿9號8號7號6號5號4號3號2號1號
通常,擊遠距離球使用木桿,為使球落點准確,則使用鐵桿。1號木桿的球桿最長,沖高角最小,擊球有力,稱作開球桿,常在四桿洞和五桿洞場地上開球使用。2號於5號木桿在良好的球道上使用。1號至3號鐵桿稱為長鐵桿,桿長且重,擊球跳高遠,但不易掌握。4號至6號鐵桿稱中鐵桿,擊球較高,球落地後尚能滾動一段距離。7號至9號鐵桿稱作短鐵桿,常在近距離和不易擊球的球位上及深草中使用。9號鐵桿沖高角最大,擊球高,產生倒旋較大,落地後滾動較少。劈起桿是鐵桿中最短的一種。打高爾夫球主要靠使用各種長短不一的球桿,控制擊球距離和高度。因此,每個選手均要備有不超過14根的各種型號的一套球桿,一般包括3至4根木桿,7根鐵桿、劈起桿、沙桿和撥推桿。需用哪些木桿和鐵桿搭配成套,由選手本人決定。
高爾夫球場的選址
高爾夫球場一般設在丘陵地帶的開闊緩坡地上,佔地65~75公頃,視球洞的多少而異,具體選址要求如下:
1、地形要求。基地用地不能太崎嶇,也不宜太陡,基地內可保留一些緩坡和水面等自然特徵,作為球場的天然屏障。
2、土壤要求。高爾夫球場的球道和果嶺都需種植高質量的草皮,對土壤的分析處理十分重要,砂質土壤是高爾夫球場理想的土壤;土壤的養分是否已被原作物耗盡,是否可以滿足植草皮的需要,選址時詳細考慮這些因素,有利於將來的維護和管理。
3、交通便利。高爾夫球場應有方便的交通條件,一般選在高速公路附近或城市幹道附近。
4、水源充足。高爾夫球場大面積草坪養護需要大量的水,水源供應充足是影響球場養護的重要因素。
5、環境優雅。球場應選擇環境優雅、氣候宜人的區域,如湖邊、林間、風景地、山坡地等。
球場主要構成
高爾夫球場—殷包括會館、標准球場、練習場及一些附屬設施,球場的主要規格有9洞和18洞等,需根據場地和球會要求決定。正規18洞球場劃分為18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場地,每塊場地均由發球台(開球台)、球道、果嶺和球洞組成。標准球場的總長為5943~6400m,寬度不定,球場四周應有界線,關鍵地段設有界樁。
1、會館。也稱高爾夫俱樂部,多設於球場的入口處,是為球員提供休息、更衣、餐飲的場所。會館前設有停車場,並且一般常設置可供球員登高遠望的觀景點。
2、發球台。發球台是每個球道擊球的開始,一個球道常包括3個遠近不同的發球區,分別為女發球區(比男發球區接近果嶺20%)、男發球區及比賽發球區(位於開球區後離果嶺最遠處),有時也將3個發球場合並成一個大的發球區。發球區應高於四周地勢,以利於雨天排水。
3、球道。球道是球場中面積最大的部分,是從發球區到果嶺所經過的路段,球道兩側是起伏的地形或樹叢,使球道和球道相分離,球道為寬闊的草坪,球員一般能夠在發球區看到果嶺。根據運動員的擊球距離,常在落球區和果嶺周圍有計劃地設置沙坑、水塘、小溪等障礙物,用於懲罰運動員不正確的擊球,並提高比賽的刺激性和激烈程度。
4、果嶺。果嶺是每個球道的核心,是球洞所在地。球被打進球洞後,也就是該球道的結束,進入下一個球道。果嶺的面積為111~2545平方米,形狀有圓形、橢圓形等,高度比四周地勢高30一100厘米。
5、練習場。練習場是供初學人員學習打球的地方,可以設在城市中或高爾夫球場附近。
球場設計要點
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它與其牲體育運動場所不同,沒有固定的嚴格的尺度的要求,只要基本滿足每洞的桿數和球道的長度要求即可。高爾夫球場一般選擇在具有自然地形的區域。所以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原有地形進行現劃設計,充分利用原有的臣陵、山地,湖泊、林地等自然景觀,與高爾大球場的競賽要求相結合,盡量降低土方量,進行綜合規劃與設計。這樣不但節約投資,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追求個性是高爾大球場設計的一大特點,在全世界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高爾夫球場,每個高爾大球場部在自身特色的創造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吸引更多的會員。
1、發球台的設:發球台的形狀多種多樣,以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為常見。另外還多用半圓形、圓形、S形、L形等。—般面積為30—150平方米,較周圍高O.3~1.0米,以利於排水並增加擊球者的可見性,
表面為修剪過的短草,要求草坪有一定堅硬度且表面光滑。發球檯面積雖小,但受到的跟蹤程度很重,要求地表水能迅速排除,從發球角度考慮又應有—定的平整度,一般取l%--2%的微坡度。
2、球道設計:南北方向是較理想的球道方向,球道一般長為90-550米;寬30-55米不等,平均寬約41米。
3、果嶺設計
A、果嶺是高爾大球場的關鍵區域。每個果嶺的大小、造型、輪廓和周邊的沙坑都各具特色,以創造豐富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果嶺草坪高度要求在5.0-6.4厘米之間,並做到均勻,光滑。
B、果嶺的排水。果嶺上的地表水應從2個或2個以上的方向排出。果嶺的地形設計應使地表水的排水線避開人流方向。一個果嶺的大部分坡度不應超過3%,以保證擊球後球運動的方向。
c、練習果嶺。練習果嶺是供學習高爾夫球的球員練習擊球進洞的.專用練習場地。練習果嶺通常位於高樂夫俱樂部和第一個發球台附近,應能夠設置9—18個球洞及它們的替換位置。果嶺表面應有一定的坡度。同樣以3%為宜。為保證練習果嶺草皮的質量。一個高爾夫球場應設置2個或2個以上練習果嶺輪換使用為佳。
4、障礙區:障礙區一般由沙坑、水池,樹叢組成,其目的是用來懲罰運動員的不準確擊球,將球從障礙區出要比在球道上擊球困難得多。
A、沙坑。沙坑一般佔地面積為140~380平方米,有的沙坑可高達2400平方米左右。現在大多數18洞高爾夫球場有40-80個沙坑,可根據打球需要和設計師的設計思想確定。球場沙坑的設置應合乎自然策略,使打球人想到發球台的正確位置。通常球道沙坑位置的確定由錦標賽發球台的距離而定。
沙坑的位置還要根據該地的排水特點,沙坑要有好的地上和地下排水條件,在地勢低平和地下排水充分,或在沙坑下有良好的滲水條件的區域內.沙坑可以建在草地平面以下。
從維護管理角度來說,果嶺一側的沙坑應設置在距離果嶺草坪3—3.7米的地方,以便修建機械的通行及防止沙坑中沙子被風吹到草坪之上。果嶺基層沙坑內的沙厚至少應為lO厘米,沙坑的斜坡或凸起的沙層厚度至少應為5cm;球道沙坑的沙厚相對要淺—些。高爾大球場沙坑的用沙要求是比較嚴格的,75%以上沙子的粒徑應在0.25一O.5毫米之間(中粒沙)。沙子選用有稜角的沙子為最好。沙子的顏色以白色、褐色或淺灰色為好,但應避免沙子顏色太白,導致看不清球體。
B、水池。水池不僅是擊球的障礙,同時還可起到很好的造景作用。水池可以設計於單個球道內,也可以幾個球道共用1個水池。有時也將球台或果嶺設在四面環水的島上,增加擊球的難度和樂趣,豐富球道景觀。水池邊適宜造景,可架小橋,設汀步,在面積較大且水源充足時,可以規劃噴泉或瀑布。
5、標志樹:高爾夫球場中的標志樹是為使高樂夫球手在擊球時能夠汁算出球落點的位置而栽植的,常在距發球台50、100、150、200碼(1碼=0.9144米)的位置上栽植,可在50、150碼處栽植單棵大樹或小樹,在100、200碼處栽植兩棵大樹或小樹,使擊球手容易判斷球落地的臣離。
6、其他。除去上述涉及的方面以外,高爾夫球場設計一般還要包括練習場、會館以及休息亭等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設置。
球場面積方面,從佔地幾十公頃的土地規劃出18個球道,一般18洞的球場,是由4個短洞,4長洞以及10個中洞所構成,標准桿為72桿,然而,若有地形特殊和土地面積大小等因素的差異,其標准桿亦可介於72桿加減3桿之間。易言之,18洞標准桿在69至75桿之間皆可被接受。在善於規劃的設計師之下,整個球場18洞的功能就剛好可以使整組14支球桿達到充分的發揮運用。
另短、中、長洞的距離規定如下:
短洞─標准桿三桿(Par3),長度在250碼以下。
中洞─標准桿四桿(Par4),長度在251至470碼之間。
長洞─標准桿五桿(Par5),長度在471碼以上。
高爾夫球桿有哪些
提到高爾夫,我想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吧,這是一項十分優雅的運動,在中上階層特別的流行,也被譽為貴族運動,那麼你知道高爾夫球桿有哪些嗎?
一、木桿
發球木:擊球距離最遠,普遍用於開球。
球道木:用於發球但主要用於球道擊球。
二、鐵桿
長鐵桿:擊球距離較遠,約250~140碼,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中鐵桿:擊球距離約170~100碼,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三、短鐵桿
短鐵桿是擊球距離120碼以內選用的桿,分別為PW、AW、SW。
PW因打球後球飛得較高,且易於打逆轉球,以便控制球使其盡可能接近洞口,故稱為劈起桿。
AW功能和PW相近,但因傾角較大,擊球距離就比PW短。
W是砂坑中擊球上果嶺時所用,故被稱為砂坑桿。
四、推桿
當球被打上果嶺後,高爾夫規則上只限用推桿打球入洞,推桿桿數決定職業選手賽球勝負。
五、鐵木桿
鐵木桿也稱萬能球桿,是一款介於木桿和鐵桿之間的球桿,屬於混合材質型球桿,可以作為一、二、三、四、五號鐵桿的替代品,適合喜歡鐵桿的感覺但又留戀木桿的容錯性和可打性的高球愛好者。
⑵ 高爾夫7號桿多長
高爾夫7號桿是36.75英寸
高爾夫球桿有兩種,分為木桿和鐵桿。木桿按其長度分為五種型號。鐵桿按其長度分為九種型號。鐵桿有用途不同的三種桿:劈起桿,桿頭沖高角較大,在百碼之內,專打高遠球;沙桿,易在沙坑中擊球;撥打桿,專在果嶺上擊球用。各種號碼的球桿擊球距離見表13:表13
距離(碼為單位)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木桿 5號 4號 3號 2號 1號
鐵桿 劈起桿 9號 8號 7號 6號 5號 4號 3號 2號 1號
通常,擊遠距離球使用木桿,為使球落點准確,則使用鐵桿。1號木桿的球桿最長,沖高角最小,擊球有力,稱作開球桿,常在四桿洞和五桿洞場地上開球使用。2號於5號木桿在良好的球道上使用。1號至3號鐵桿稱為長鐵桿,桿長且重,擊球跳高遠,但不易掌握。4號至6號鐵桿稱中鐵桿,擊球較高,球落地後尚能滾動一段距離。7號至9號鐵桿稱作短鐵桿,常在近距離和不易擊球的球位上及深草中使用。9號鐵桿沖高角最大,擊球高,產生倒旋較大,落地後滾動較少。劈起桿是鐵桿中最短的一種。打高爾夫球主要靠使用各種長短不一的球桿,控制擊球距離和高度。因此,每個選手均要備有不超過14根的各種型號的一套球桿,一般包括3至4根木桿,7根鐵桿、劈起桿、沙桿和撥推桿。需用哪些木桿和鐵桿搭配成套,由選手本人決定。
⑶ 高爾夫球桿有多長
長度約0.91—1.29米之間.例外還分了不同的桿號,不同的桿號用於不同的場合
⑷ 高爾夫一號木的桿身最長不能超過多少
正品高爾夫球桿長度在45寸左右!
但是在怎麼樣也不會超過47英寸!
⑸ 高爾夫球的直徑是多少
高爾夫球的直徑42毫米,重46克.
拓展資料:
「高爾夫」是GOLF的音譯,由四個英文詞彙的首字母縮寫構成。它們分別是:Green,Oxygen,Light,Friendship。意思是"綠色,氧氣,陽光,友誼",它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體育鍛煉和游戲集於一身的運動。高爾夫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擊球入穴的球類運動。如今,現代高爾夫球運動已經成為貴族運動的代名詞,是中國古代一種名為「捶丸」的球戲演變而來的。
高爾夫球表面有意製造了許多的凹痕。
高爾夫球的形狀是空氣動力學研究的成果之一。這與球體繞流(即繞球體的流動)的湍流轉捩及分離流現象有關。
光滑球體繞流時,湍流轉捩發生的晚,與湍流對應的規則流動稱為層流。而層流邊界層較易發生流動分離現象(即流線離開球的表面),球體迎面形成高壓區,背面形成較大的低壓區,產生很大的阻力(壓差阻力)。使高爾夫球飛行的距離很小。
而球體表面有凹痕時,凹痕促使湍流轉捩發生,湍流邊界層不易發生流動分離現象,從而使球體背後的低壓區小,減少了阻力。使高爾夫球飛行的距離增大。
湍流的摩阻比層流要大,但與形阻相比,起得作用很小,總的阻力還是變小了。
高爾夫球桿是高爾夫球運動中的基本裝備,由球頭、桿身、握把組成。按球桿的不同用途,和球桿被設計成不同的桿頭形狀和桿身長度,這樣高爾夫球桿大致可分為木桿、鐵桿、挖起桿以及推桿。
還有一種介於鐵桿和木桿之間的球桿,叫混合桿,又叫鐵木桿。
自從羅馬帝國進代,人們就開始享受在戶外一邊期待步一邊用力擊球的快樂,但當時人們所用的球桿不過是一些彎曲的棍子。如今這些彎曲的棍子已經演變成一套經過精細打磨而成的器具,以用來應付那些不斷變化的挑戰。
自從小白球運動迅速風靡以來,對這項運動熱衷的人們漸漸發現了它一舉多得的種種好處,於是乎,它的概念被延伸到了商務談判、有氧派對、健康生活等更為廣闊的領域。這之中,不乏千錘百煉後成為骨灰級的高球發燒友或是喜歡張揚個性的人們。他們對於高爾夫運動的熱衷,絕不亞於人們對足球和NBA的狂愛程度。
高爾夫工房誕生後,人們開始探索如何運用各種技術改良球桿,滿足不同人對於球具的要求。所以,無論你是高矮胖瘦還是左撇子,小白球工匠們總能打造出適合你們的球具。
⑹ 高爾夫一號木的桿身最長不能超過多少
根據R&A和USGA的規定一號木的長度不能超過48英寸。一般的一號木長度為45英寸。
⑺ 高爾夫球桿一號木有多少厘米
一般來說廠家為了讓球桿產生距離,越做越長,目前市場上的最長46英寸,也有45.5英寸,45英寸。上限是46
⑻ 高爾夫球桿有多長
爾夫球桿是高爾夫球運動中的基本裝備,由球頭、桿身、握把組成。按球桿的不同用途,和球桿被設計成不同的桿頭形狀和桿身長度,這樣高爾夫球桿大致可分為木桿、鐵桿、挖起桿以及推桿,還有一種介於鐵桿和木桿之間的球桿,叫混合桿,又叫鐵木桿。 木桿 木桿為何叫木桿是因為以前的桿頭多以木頭製造而得其名,最早是以紅柿木製成的。因為木頭遇水會膨脹,早期雨天擊球球桿使用後都會送到pro shop保養;後來才演變使用不同的材質製造。鐵、不銹鋼、碳纖維、鈦金屬都有使用到。 目前最流行的球桿材質應是鈦金屬。除了不須費時保養外,鈦金屬的反彈效益較強,可打較遠,現今許多球場因無法增加長度距離,因此對職業選手選用木桿的反彈系數有一定的規格,USGA規定反彈系數不大於0.83。 除開球用的1號木桿外,球道木桿尚有3、4、5、7、9。對女性而言3、4桿較難打,所以才會推出仰角更高的7號或9號木出現。 鐵木桿 鐵木桿是介於鐵桿和木桿之間的球桿,叫混合桿,又叫鐵木桿。 鐵桿 鐵桿分長中短桿,長鐵桿通常指的是3號4號,5、6、7為中鐵桿,短鐵桿則為8、9、10。近來使用長鐵桿的人越來越少,多數改以小雞腿代替。長鐵桿通常不容易打高,容易產生右曲球。長鐵桿因為角度小,碰上大逆風時,就派得上用場。 鐵桿桉球頭設計不同分刀背式和凹背式,刀背式重心較高,較不容易做出桿頭釋放的感覺;而凹背式則重心較低,有的甚至做到超低重心,底部較重,甜蜜點面積較大,因而較易擊中球,也可打的高些。現在市場上多見到凹背式的。 短桿還有劈起桿(P),挖起桿(A),沙坑桿(S),短桿方面通常職業選手較為講究,還細分不同角度,52度53度60 度等等。不同角度可擊出不同的球的高度和不一樣的旋轉程度。 對業余選手而言通常挖起桿和沙坑桿共享,10號約等於P,11號則等於A(角度更大)。 推桿 最早推桿多設計成L型的,現在也有少數職業選手仍沿用傳統L型推桿,到後來的PING Putter,現在發展至two balls甚至three balls,馬蹄型圓錐型,各式能讓人感受平衡的推桿。 介於鐵桿和木桿之間的球桿,叫混合桿,又叫鐵木桿。 高爾夫球桿(1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