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全長多少厘米
㈠ 關於食管的描述正確的是
關於食管的描述正確的是:上端在第6頸椎下緣處與咽相續
食管:人體器官名。即食道。上接咽部,下與胃的賁門相連的一條細長管道,是飲食入胃的通道,亦稱「食道」。
食管:是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連於咽,沿脊柱椎體下行,穿過膈肌的食管裂孔通入胃,全長約25厘米。依食管的行程可將其分為頸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食管主要由環節肌層(內層)和縱行肌層(外層)組成。由於這兩種肌肉的收縮蠕動,迫使食物進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內推進食物。
是輸送食物的扁圓形肌性管道,位於脊柱的前方。上端於第6頸椎下緣高度與咽相接,下端穿過膈肌於11胸椎左側與胃的賁門口相連,全長約25厘米,從中切牙至食管末端的長度約40~42厘米。
食管的粘膜濕潤而光滑,呈粉紅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淺灰色。粘膜上有7~10條縱行皺襞,凸向內腔,有助於液體下流。
食管的粘膜下層,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界於粘膜與肌層之間。其中含有較大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和食管腺等。
食管肌層分內環、外縱兩層,厚約2毫米,二層之間夾有彈力纖維,食管上段的肌層屬橫紋肌,其後方缺乏縱行的肌纖維。在食管的兩端環行肌較為發達,類似括約肌。食管中段是橫紋肌與平滑肌混合存在的區域,食管下段全由平滑肌組成。
㈡ 人體的食道有多長
小腸長5-7米,大腸長約1.5米。直腸長約10-14公分。肛管長約4公分。
另外,食管長約25公分,從嘴唇到食管上端長約15公分,胃中等充盈時長約25公分
㈢ 人的食道一般有多長
您好,這位朋友,成年人的食管全長約25cm,為一前後略扁的肌性管道。上端起自咽下緣,下續胃賁門。另外食管的全長有三個生理性狹窄,分別位於食管的起始處、左主支氣管後方與之交叉處以及在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處,還有就是食管與胸腔內的某些器官組織比鄰,形成了三個壓跡,分別為主動脈弓壓跡、左主支氣管壓跡和左心房壓跡。檢查食管有無病變,咱們常通過食管造影或是內窺鏡以及胸部CT掃描等進行觀察。
㈣ 關於食管的描述,正確的是
關於食管的描述,正確的是上端在第6頸椎下緣與咽相接。
食管:人體器官名。即食道。上接咽部,下與胃的賁門相連的一條細長管道,是飲食入胃的通道,亦稱「食道」。
第1狹窄位於食管的起始處,相當於第6頸椎體下緣水平,距中切牙約15cm。第2狹窄位於食管在左主支氣管的後方與其交叉處,相當於第4、5胸椎體之間水平,距中切牙約25cm。第3狹窄位於食管通過膈的食管裂孔處,相當於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約40cm。
㈤ 食道口在身體的哪個位置
食道口位於脊柱的前方。上端於第6頸椎下緣高度與咽相接,下端穿過膈肌於11胸椎左側與胃的賁門口相連,全長約25厘米,從中切牙至食管末端的長度約40~42厘米。
食管的粘膜濕潤而光滑,呈粉紅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淺灰色。粘膜上有7~10條縱行皺襞,凸向內腔,有助於液體下流。
(5)食道全長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食管在氣管後方下降,經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食管橫斷面,顯示管壁肌層及微細結構,食管、膈、胃(上部)的冠狀切面,示膈食管韌帶將食管連於膈,此韌帶使得食管隨吞咽和呼吸而運動,但限制食管向上的過度移動
食管有內環、外縱兩層肌肉。上1/3的外層由骨骼肌組成,下1/3由平滑肌組成,中1/3由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組成。
㈥ 食道在什麼位置
食道位於身體上半身脊椎前方,上部連接咽喉,沿脊柱椎體下行,下部胃的賁門相連,全長約25厘米,其直徑平均為2cm。是輸送食物的扁圓形肌性管道,由環節肌層和縱行肌層組成,食管的粘膜濕潤而光滑,呈粉紅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淺灰色。
食管依照行程可分為頸部、胸部、腹部三段。食管主要。由於這兩種肌肉的收縮蠕動,迫使食物進入胃,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向胃內推進食物。
(6)食道全長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食管作為運輸食物的器官,對人體營養吸收有著重要作用,為保護食管,在日常飲食中,需注意避免以下行為:
一、趁熱吃喝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超過這一范圍就容易發生損傷,造成破損、潰爛等機械損傷。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損傷後會自行恢復,但長期反復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可能誘發癌變。
二、喜食腌制、熏制、燒烤食品
腌制會使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明顯增高,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此外,燒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亞硝酸鹽。
三、無辣不歡
有研究表明,過量吃辣椒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造成黏膜炎症,影響細胞核酸代謝,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四、吃飯太快
吃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咀嚼,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損傷食管黏膜上皮,引發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增加食道癌風險。
㈦ 食道直徑多長
您好,食道是消化道的最上部,一富有彈性的肌性管腔。上接漏斗狀的喉咽部,起自環狀軟骨下緣、環咽肌下緣,下通胃賁門,相當於第10~11胸椎體平面。食管長度隨年齡而增長,成人男性食管長約21~30cm,平均24.9cm。成人女性食管長約20~27cm,平均23.3cm。食管的橫徑在環狀軟骨下緣為1.3cm,氣管分叉部為1.3cm,橫膈裂孔處為1.55cm,賁門部為2.2cm,平時食管前後壁幾乎相貼,吞咽時可作不同程度的擴張。
㈧ 人的食道有多寬
食管是一肌性管,其直徑平均為2cm(約25cm長),起自咽續於胃。
鋇餐透視可觀察到正常食管有4個生理性狹窄,由相鄰結構壓迫形成。第1狹窄位於食管的起始處,距中切牙約15cm,由環咽肌壓迫而成,環咽肌在臨床上稱為食管上括約肌。
第2狹窄位於食管與主動脈弓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2.5cm。第3狹窄位於食管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7.5cm。
第4狹窄位於食管經膈處,距中切牙約40cm,圍繞食管的膈肌纖維臨床上稱為食管下括約肌。臨床上要想將器械經食管插入胃,了解以上數據是很重要的。食管腹段較短,自膈至胃的賁門。食管的作用是將食物由咽輸送至胃。
(8)食道全長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食管的粘膜濕潤而光滑,呈粉紅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淺灰色。粘膜上有7~10條縱行皺襞,凸向內腔,有助於液體下流。
食管的粘膜下層,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界於粘膜與肌層之間。其中含有較大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和食管腺等。
食管肌層分內環、外縱兩層,厚約2毫米,二層之間夾有彈力纖維,食管上段的肌層屬橫紋肌,其後方缺乏縱行的肌纖維。在食管的兩端環行肌較為發達,類似括約肌。食管中段是橫紋肌與平滑肌混合存在的區域,食管下段全由平滑肌組成。
食管的外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富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經。
運動時間不當,進食不定時,運動過於劇烈,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多見於籃球和賽跑運動員。
整個呼吸道內表面都分布有分泌液和纖毛(鼻孔、咽後壁和聲帶粘膜除外),它能溫暖(或冷卻)、濕潤和凈化吸入的空氣,對於呼吸器官和人體有著保護作用。
呼吸道以骨或軟骨做支架,其內表面覆蓋著黏膜,黏膜內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在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細胞間隙中有杯狀細胞分泌粘液;
粘膜下層中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和漿液。呼吸道粘膜的每個上皮細胞約有200條纖毛,經常進行規則而協同的擺動,向咽部方向擺動時堅挺有力而快速,向相反方向擺動時彎曲柔軟而緩慢;
纖毛頂部的粘膜層連同粘著的異物顆粒,都朝著咽部推移,然後經口吐出,或被咽下。呼吸道粘膜下層有豐富的傳入神經末梢,能感受機械的或化學的刺激,引起噴嚏和咳嗽等反射,以高速度的氣流把呼吸道的異物排出口、鼻之外。
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其口徑和內壁的幾何形狀是各不相同的,下呼吸道的管壁內橫亘有平滑肌纖維,這些肌纖維的活動狀況直接關繫到下呼吸道的口徑(尤其是缺乏軟骨的膜性細支氣管),因此,關繫到呼吸的氣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