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3萬頭炮直徑多少厘米

3萬頭炮直徑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3-01-16 15:08:12

Ⅰ 花炮節有何來歷與習俗

農歷三月三,花炮節是侗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傳說很早以前有個侗家姑娘在河邊打死了水蛇,救了一條小花魚。一天,姑娘到河邊洗衣,看到龍王的女兒在水面上向天空撒花玩耍,並上前感謝姑娘的救命之恩。從此龍王的女兒常來人間娛樂,龍王知道後將她關了起來。侗家人便聚在江邊撒花以懷念龍女。久而久之,演變成花炮節。
三月三日龍勝縣城,山道花香鳥語,姑娘小伙笑上眉梢,貨郎擔一路唱著歌,憧憬著今天的收獲。鎮上震天價響的鞭炮聲,嗩吶高奏、鑼鼓齊鳴,金童玉女、飄髯長者和神采飛揚的人群,簇擁著三個流光溢彩的花炮盒和燒豬、紅蛋、糯米酒等獎品。
姑娘的銀項圈、銀耳環、銀頭簪,節日盛裝的花邊彩絲,展示著姑娘甜美的心願,後生哥紛紛向姑娘們贈送糖果,哪個姑娘得糖果最多,她就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姑娘,這將使她永生難忘。
花炮分為頭炮、二炮和三炮,每炮都繫上一個小鐵圈,花炮在空中爆炸時,鐵圈也被高高拋起。當鐵圈落地時,人們便按傳統比賽規則奔跑沖撞、爭搶鐵圈,場面異常火暴刺激,被稱為「東方的橄欖球」。
比賽不限時,以將鐵圈交到指定地點的為勝方,三炮兩贏的一方獲得最後勝利。頭炮為丁炮,寓意人丁興旺;二炮為財炮,寓意財源廣進;三炮為貴炮,寓意加官晉爵。各地侗族都過花炮節,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鎮農歷三月三的花炮節最具代表性。
花炮節主要內容是搶花炮。花炮由一鐵筒製成,內裝火,炮口放一直徑四厘米、用絲線包紮的彩色鐵環,鐵炮放在鼓樓場中央,舉行簡單儀式後,即下令點燃花炮,一聲巨響,鐵環飛向高空,雙方隊員爭先恐後去搶。場上允許擠、搶、護、攔、傳,但不能有傷人動作。
能夠將鐵環送上主席台一方為勝。花炮一般一場三炮,也有五炮或更多的。老人們認為一炮福祿壽喜,二炮陞官發財,三炮人丁興旺。所以每一炮雙方都會拚命奪搶。花炮節是侗鄉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到節期,方圓幾十里的各族群眾都來參加,任何村寨都可以組織搶炮隊。搶花炮據說有數百年歷史了。

Ⅱ 富羅鎮的地方特產

昭平縣富羅鎮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的亞熱帶氣候,孕育了發展綠色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鎮內生態、山林、水電、旅遊、礦產以及土特產品等資源十分豐富。盛產茶葉、黃姚豆鼓、蠶繭、松香、沙田柚、曬煙、八角、肉桂、木耳、靈芝、青梅等。其中茶葉、黃姚豆鼓、蠶繭、沙田柚、松香、八角等遠銷粵、港、澳及東南亞各國。 民間音樂:自古以來二胡、笛子、嗩吶、鑼鼓鈸等,是縣內普及的民間樂器。大部分自然村都有自己的鑼鼓班、吹鼓手,逢年過節,農閑時間,湊在一起吹吹打打,自娛自樂。入宅祝壽,婚嫁喪葬,皆有固定的鑼鼓點子和吹奏曲調,至今不衰。民間吹打樂尤以北陀、木格的八音為最著名,是由大小鑼各1面,大小鈸各1副,嗩吶2支,鼓1面,木魚1隻聯合演奏。
民間舞蹈:除舞獅、舞龍之外,還有漢族和瑤族的師公舞,各地傳統節日的燈彩及廟會的扮色等。尤以瑤族的捉龜舞飛盤王舞、長鼓舞、蝶蝴舞等最具特色。
捉龜舞:瑤族重要的宗教祭祀性舞蹈之—,相傳在遠古時候,人們因烏龜精勸說伏羲兄妹成婚,而對烏龜惱恨並紛紛捉拿煮食,舞蹈隨之而產生。捉龜舞氣氛熱烈,表演者手執銅鈸,每拍一下均以嗩吶伴奏。表演形式有雙人、四人、八人舞三種。舞蹈程序為找龜、捅龜、趕龜、捉龜、串龜、背龜、掛龜、剖龜、分龜、吃龜等。整個舞蹈古樸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盤王舞:瑤族祭祀性舞蹈,在仙回鄉茅坪一帶的瑤族中廣為流傳。相傳為紀念神話中的「盤王大神」而跳。起初,舞蹈動作比較簡單,隨著年代推移,舞蹈動作逐漸增加,後固定為24個段落,以雙人、三人及集體舞等三種形式為主。該舞強調內在感覺基調輕松、幽雅,節奏比較緩慢,以膝上動作為樞扭,身隨膝動、頭跟肩擺。
長鼓舞:為盤瑤的一種娛樂性舞蹈,富羅瑤山的瑤族中流行。相傳為紀念他們的祖先「盤王聖帝」,在每年農歷十二月舉行的「盤王醮」中進行,起源於明朝末期,初由「群舞」形式出現,以擊樂伴奏,表演者手拿木棍圍看樂隊跳,動作比較簡單。隨著舞蹈發展,後逐漸固定為「雙人舞」,道具也由木棍演變為長鼓,該舞共128小節,舞蹈場面熱烈奔放,動作粗獷有力。 昭平民歌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黃姚鎮的群眾就把民歌搬上了戲台;仙回鹿嗚村有一塊專門用采搭擂台對歌的「唱歌田」,相傳有300多年歷史。民歌體裁也豐富多彩,有來源於山間田野的山歌,有產生於河川峽谷的號子,有婚嫁喪葬的儀式歌,表示地名的塘步歌,還有鄉村短曲飛街巷小調和風趣詼諧的打油詩,清新活潑的兒歌等等。內容或謳歌生活飛愛情,或贊美大自然,或抨擊時弊等。一些外地傳入的民歌,經長期流傳或民間藝人加工,與本地語言、風俗已融合貫通,具有濃重的地方色彩。歌詞結構大體都是七言四句,一、二、四句或二四句押韻,通俗流暢,一般短小精悍,也有敘事歌長達數百至千言,曲調以宮、商兩調為主。
對聯亦稱楹聯,為群眾普遍喜愛。有春聯、婚聯、新宅聯、壽聯、輓聯。喜慶對聯用紅紙書寫,輓聯用白紙書寫(高壽者用紅紙),以春聯最盛行,每年過春節,家家戶戶大門上都會貼上鮮紅的對聯。 清末明初,縣城較著名的有城隍廟、關帝廟、天後宮的廟會。城隍廟廟會是農歷五月十一,關帝廟是五月十三,真武廟是三月初三,天後宮是三月廿三。此外,明源洞的馬聖宮是七月初七,黃姚鎮白山村的獅子廟是正月二十,西坪的五將廟是正月十六。每年廟會來臨,善男信女潮水般涌到廟堂朝拜,從早到晚香火不斷。同日,還舉行搶炮活動,故又稱「炮期」。全縣以縣城關帝廟五月十三會期最熱鬧。
關帝廟敬奉關公和岳飛兩尊比真人還要高大的木雕坐像,廟會當天由地方上推薦三四人把神像抬下大廳,為其更衣洗澡。正午十二時,開始抬神像遊街。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身穿紅袍的漢子各背一支大紅旗,鳴鑼開道。接著是身穿黑色長衫、騎著高頭大馬的遊行總指揮,後面跟著來的是兩張方桌,每張四人抬著,桌上擺檀香爐,大龍鳳蠟燭,塔香等供品,另外扛「八寶」的還有八人,分兩行走,他們身披彩服,扛李鐵拐等八位仙人的刀叉劍戟,緊跟在香燭台後面,接著是槍炮隊,邊走邊打火槍、放土炮,關公和岳飛的神像,就出現在這硝煙彌漫的隊伍之中。關公在前,岳飛在後,都是由幾人抬著走。神像後面,是兩張擺著蛋糕、塔餅、大壽桃等供晶的八仙桌。麻蛋糕表皮呈橙黃色,大如海碗,塔餅和壽桃表面都嵌有精緻的花草。供品都用煮熟的黃糖漿沾於桌上,以免來回滾動。扮色八音、醒獅隊走在供品後面。扮色分地色和桃色兩種,地色扮相人均為步行,桃色則將扮相人扎於高高的鐵枝上,表演著各種固定的姿勢。道士走在後面,他們身穿紅長袍,手持鐵劍,邊走邊拖著腔喃唱。隊伍在街上遊行,相距不遠便要停下來,讓街旁士民朝拜。朝拜者奉上一張張寫著「驅魔鎮妖」、「六畜平安」之類吉祥語的紅紙,讓一個手執「降魔大帝」大銅印的司印者蓋印,拿回家中張貼於門楣或牲畜欄中,據說便可「消災解難,人畜興旺」。在遊行中,人們不時地進行「換香」,即從家裡拿去點燃的香插於台的大香爐中,然後又從香爐中取回一小撮別人點燃後插在香爐中的香,插在祖宗的神位前。據說可「驅邪鎮妖」,四季吉祥。
神像遊街儀式結束後,接著在放炮坪(今縣四中)舉行「放炮」活動。關帝廟共有20多個炮,放最先的為頭炮,放完一個又一個,直到放完20多個為止。頭炮最大,裝炮前先將地雷(用生鐵鑄成的圓形空心鐵管,高約30公分,寬約4厘米,中間儲火葯,下端有一小孔,作點火用)放在地上,把炮膽(用紅頭繩纏實,直徑3—5厘米的鐵圈,又叫炮圈)擱在地雷頂端。法師做完儀式後指令炮手燃炮。隨著「嘭」一聲炮響,炮膽隨著一股青煙騰空飛起幾十丈高。當炮落下來時,成千上萬的圍觀者便蜂擁而上,拚命去搶奪炮膽。搶到的便是勝利者,稱為當年炮期炮主,便可把鏡屏領回家去敬奉。如果這一年發了財或添了丁,這家人要具備有「三牲」,有錢人還要抬著燒豬到廟「還願」,有些急著想得到花炮的人,自己力量不足,事前請采幾個彪形大漢,收買他們幫搶炮。放炮每年一次,等到次年炮期到來之前,炮主便要舉行隆重的還炮儀式,扛著三牲禮品,舞獅奏樂,敲鑼打鼓,列隊把炮送回廟中。
草樹皮房
2012年4月27日,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富羅鎮牛角村的村民來說是個好日子:只見桃枝屯裡機聲隆隆、貨車來回不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原來是該村的茅草樹皮房改造工程在進行建設中。
2012年富羅鎮茅草樹皮房改造任務是81戶,分布在交通不便的牛角、瑤山兩個行政村,是全縣改造量最大的鄉鎮。在昭平縣下達2012年農村茅草樹皮房改造任務後,該鎮就組織專業人員和幹部進村屯調查,對危房等級進行評定,造冊登記,建立台賬,摸清底數。通過多方協調,該鎮選定了交通相對較為方便的瑤山村上沖、京賢、牛角村桃枝三個點共20多畝山地,採取「集中搬遷、統一規劃、統一圖紙、統一建設」的模式,並與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結合起來進行項目建設。
據悉,該鎮定的三個茅草樹皮房改造點,分別是瑤山村上沖、京賢、牛角村桃枝,共投資800多萬元,涉及81戶農戶400人。這三個點均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力爭6月底全面竣工,並迎接自治區驗收。

Ⅲ 南豐過年習俗有哪些

春節是封開縣內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外出的人紛紛回家團聚。群眾過節活動,一般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即陸續開始,大搞室內外清潔衛生、備年貨,婦女忙於 裹糍、蒸年糕,迎接新年。年製品以糯米糍為主,有時包裹蒸、花生、芝麻粘皮的糯米 糊、甜糕、「沙爽」(粘米製品),還有油炸糖環、油炸檄(北境制空心,南境制實心),解放後還時興炸角子、做雲吞、湯丸等等。 除夕前還有送迎灶君習俗。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除夕晚接立灶君神位。 迎送灶君要備三牲、酒禮祭拜。傳說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該家主人情況,因此民 間對灶君都很敬重,每逢初一、十五要燒香敬拜,希望灶君上天時為其說幾句好話。 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門神,買肉殺雞,備絲粉、腐竹、針菜、香信及其他祭品 拜神。晚餐,各家吃「團年飯」,酒菜豐盛。農村許多地方,習慣全家大小在廳堂圍著火 盆直至天亮,稱之為「守年」。爐灶用谷殼或柴炭引燃,通宵保留煙火,並點「長明燈」, 以示「長慶」好意。不少地方還習慣留「隔年飯」,以示「年年有餘」。 零時開始,放炮竹「接年」。城裡人還走上街去轉一圈,意是新年「行大運」、「行好 運」。城鄉煙花炮竹不斷。
年初一早晨,有些地方習慣吃甜湯丸、面條,也有的地方習慣整天吃素不吃肉。老 少首次見面,均敬禮作揖,相互恭祝吉利,年輕人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分發紅包、糖 果。各家備有茶點、香煙、糖果之類,招待賓客。人人都穿上新衣服,街中村中行人如 流,一片喜氣洋洋。 年初二為開年日,許多地方都習慣殺雞拜神。年初一吃齋、吃素的,此日即宴豐餐 盛。 此後,各地都習慣相互拜年,走親戚,訪好友,城鄉呈現一片節日歡樂氣氛。醒獅 隊、舞龍隊、八音鼓樂隊進城串鄉賀新年,受賀者要備茶、糖果、香煙,熱情接待。還 有舞獅采青、武術表演,放鞭炮、送紅包等,觀看場面人潮如涌,熱鬧非常。縣境大洲 泗科的陝筋白馬舞、五馬巡城舞和採茶戲等民間傳統節目,在四鄉巡迴表演,還到毗鄰 廣西蒼梧縣木雙等地演出。 年初七為「人日」,一般不出門,不探親訪友。 元宵節 許多地方過元宵習慣吃湯丸,示意新的一年開始「心中有數」。縣境內南豐 和金裝望高過「元宵節」則比過除夕、年初一還要熱鬧。渡頭城西廟是日舉辦炮會,許 多商戶或居民合夥備金豬(即燒豬)拜菩薩,祈求神靈保鑽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保佑街坊居民四方大利、六畜興旺、人丁安康。炮地內外,人山人海,年年如是。
占卜 縣內許多地方(尤其農村),當家人有病時,都習慣到寺廟求簽,問凶吉,求神「保 佑」,雖經醫生治療康復,亦多認為是神顯靈,其家屬要具三牲酒禮祭品「還神」;有的 人家遇大小事務,先找巫婆問吉凶,謂之「問花」、「問米」;遇天旱、蟲害、疫病流行, 就到廟宇中祭神,祈求「神靈保始」,消災滅病;還有人遇生病,即去神前跪拜並取香灰, 謂之「神葯」,或叫人用紙「畫符」,燒灰服用。若不愈則認為神心不誠。 解放前,因縣境地處偏僻,群眾文化低,缺乏科學常識,均相信自己一生都由「命 運」、「風水」決定,因而迷信占封、算命、看相、看「風水」,由此引起爭墳地或房屋糾 紛的事情屢有發生,甚至導致宗派械鬥事件。
其他迷信禁忌的陋習有: 「立春」、「驚蟄」時節忌舂米。 正月初二開年,杏花、羅董等地禁忌小孩用腳踩上大門口門檻。 新郎到岳父家接新娘,進大門口忌用腳踩上門檻,違者,則要飲洗米水(意是像 「愚牛」)或燒炮仗,表示道歉。杏花等地則將新郎穿的鞋斬斷。 孕婦禁忌剪頭發,不準動床,不準動土,更不準建築,以免犯「胎神」。 孕婦忌參加別人的婚喪事。 產婦忌水、火,忌見父母,食不能與家人同桌,碗碟另設,衫褲另處洗曬,忌「月 胎風」。 身死異地者,只能停棺於村邊,不準進入住宅。 船民開船忌洗鞍、洗頭,用膳時,忌筷子往飯桌上柱齊,桌上湯匙忌背底朝天。以 免行船擱淺灘或遭遇其他意外。 眼眉跳動,視為不吉利,有人要用小片紅紙貼到眼皮處。 首次吃新米飯,忌用湯或水滲飯吃,期望天氣晴好,不漚壞新谷。
菩薩出遊打醮 是為神廟、社壇做道事,說是使菩薩、神像顯靈,為百姓「消災滅禍」、風調 雨順保平安。縣有神廟、社壇的地方,至民國時期均有打醮習俗。一般是三年或五年打 一次釀。搭竹棚,立「大山士」,設醮壇,擇定良辰吉日,請道士多人鬧三天三夜(最少 也有一晝夜)。經過哺齋,念經,搞「水陸道場」,懸嫁接榜,請會氣功的人舞弄上刀山、 蹈火海(炭)、「打砂」、「放燈河」等法術。其開支,有的從其神廟、社壇所佔有的山林 場地、水旱田地公嘗收入(或炮會費)中解決,也有從各村寨祖宗公嘗中籌集。 菩薩出遊 多在秋收結束,初冬農閑,神廟誕日前後舉行。時間為三至五年一次不 等。設有籌備機構。菩薩出遊前,先將神像彩油一新,廟內陳設亦作一番修聾。出遊路 線走向、八音鑼鼓樂隊、羅傘彩旗、醒獅隊隨行,以及到哪個村寨擺設「迓聖」等等,都 有一番周密部署安排。民國時期,縣境內一些地方搶菩薩出遊,一般為一天,走地方多 的,亦加兩至三天。游期到來,會友聚集宴飲,第一天為入席日,第二天為誕日,第三 天為散席日。菩薩出遊所到村寨擺設的「迓聖」,由當地村民組合承辦,其「迓聖」擺設 有金豬、雞、豬肉、海昧、果晶、糕點、油橙、香燭等。菩薩被抬到「迓聖」前停下,即 由人們跪拜、敬酒、焚燒香燭、鳴燒火葯炮或鞭炮等等。 解放前,開建縣渡頭城西廟菩薩出遊在冬季。因神廟在賀江西岸,到縣城南豐,菩 薩過江不乘船,要由人鳧水搶著過。下水前每人飲上一碗酒熱身,登岸後即備有火堆取 暖,無論天氣多冷,亦要按例進行。城西廟的菩薩出遊為縣境內民間習俗中所喜聞樂見, 由於組織有龐大的八音鼓樂隊、羅傘彩旗隊、舞龍隊、醒獅隊,還有飄色隊跟隨,氣氛 熱烈,所到之處,都吸引成千上萬人觀看。 解放後,菩薩出遊活動消失,多數廟宇和神像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拆除,被焚燒。80 年代以後,許多神廟,神像重新建立,但無菩薩出遊活動。
廟會炮會縣境內的廟宇、神壇,經考證多建於明清,少數在民國時期重建。知名的神廟有:封 川附城的北帝廟、東獄廟、華光廟、關帝廟,漁澇河兒口鑼鼓崗的華倫廟,蓮都清水的 聖堂廟,杏花斑石山下的聖妃宮,其它區域的蓬萊宮、留星宮、鎮東宮、呈本富、廣寒 宮、青山宮;開建縣城的城隍廟、北帝廟、關帝廟、華光廟、七聖廟、盤古廟、龍母廟 和寶月宮、天後宮、太微宮、新福社、歸天社,西岸洲的城西廟、渡頭蓮塘廟、金裝廟, 赤黎的靈勝廟、靈田廟,大玉口的龍門廟,都平的永勝宮,南豐平灘的城都廟,簕竹的 石鼓廟,時學的張仙奶廟,開明的雙福寺,侯村的金山寺,汾塘的正明寺,江貝的大同 寺、文昌寺、寶勝廟,小洞的東江廟等等。 各個廟寺神社有各自的誕辰,其誕辰日就是廟會期,廟會活動,按廟而異,有每年 一次的,也有相隔2—3年或4—5年一次的。 炮會是民間在各個神廟涎期舉行的帶傳統的群眾性活動,四鄉群眾雲集。炮會設有 頭炮、二炮,還有三炮和四炮的,各炮獲得者則負責廟會事宜,包括動員組織一方群眾 籌款、祈禱神靈保佑諸事如意吉祥。炮會放炮期,先由上屆承辦單位(或個人)將炮屏 (稱之謂菩薩的象徵、化身)由八音鼓樂隊、醒獅隊、彩旗羅傘仗儀隊護送到放炮地點, 稱之「還炮」。在炮地用竹木材料搭起高台,安設一門六七厘米口徑的火葯鋼炮筒,炮口 上放上一隻「炮圈」(直徑五六厘米,周邊用紅線或紅綢布條纏繞著)。各村寨為得到炮, 均事先組織好一幫青壯年上陣,放炮開始,炮圈墜落,即時你搶我奪,熱鬧非常。得炮 者就成為炮首和下屆炮會的承辦者,還可獲得炮會獎金。

中秋節,封開人俗稱「八月十五」或「月光節」。根據周代《禮記》祭禮一書中關於「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陽、秋天祭月亮、因為秋字從「禾」及「火」寓意莊稼成熟之意。有好收成,自然要多謝月亮了。流傳到民間,就有賞花燈、制餅果、宰雞鵝、吃團圓飯、拜月、祭月、賞月等賀中秋的文化習俗。俗語雲:「冬唔飽,年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可見,中秋節飲食的重要。舊時,封開地區中秋的節日氣氛特別濃烈。在封川古城舊街,早在節前十天,各茶樓餅家就開展節前籌備:門前扎作彩繪、披紅掛綠、搞出各式月餅的美點、掛上宮燈、走馬燈之類。
在縣衙內舉行「唐宣宗游月宮」,東山河畔游「八仙過海」;在北山頂搞「大鬧天宮」,在學宮舉辦「貂蟬拜月」;在攀桂坊搞「吳剛伐掛」;「 在賀江兩岸搞山歌對唱」;在封川沙灘搞「放孔明燈」等豐富多彩的民間大型活動,一派節日景象。
家家戶戶還舉辦「祭月」儀式,家有天台的在天台,沒有天台的在自家門前,擺開八仙桌,備上貢品,由婦女主持拜祭之禮,家人朝月祝禱,焚香禮拜,少年兒童則在旁唱:「月光光,月娘娘,打開房門嫁衣裳……」或做各種游戲。拜月的貢品除月餅之外、還有封開油栗,沙田柚、楊桃、柿子等時果和吮田螺,眼睛更明亮之意。此外,還有「追月」,所謂「追月」,即是過了八月十五,興狂未盡,「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還要在八月十六夜再過一次,名為追月。是夜,邀約親朋好友、到內景優雅的地方賞月,封川街的一些商家還專門舉辦「追月」茶會之類,招待顧客。

Ⅳ 今天不舒服醫生就開這些葯頭炮克膠囊雙黃連顆粒對寶寶有影響嗎

您好 您一點點不舒服,千萬不要吃葯的,您這些葯物都是不好的,頭炮克膠囊是抗生素,顧名思義:抗擊生命的要素,您想呢毒副作用大的很呢,黃連顆粒是很寒涼的葯物,同樣會給寶寶帶來傷害的,所有的葯物千萬要記住不能亂吃

Ⅳ 100萬響鞭炮,一秒鍾響多少響

小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過年的來歷和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有一年除夕,人們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來了一位白發老人對大家說,只要讓他住一晚,就能幫助他們將年獸驅走。當年獸闖進村裡准備行凶作惡時,身著紅衣的白發老人點燃爆竹,年獸渾身顫栗,落荒而逃,原來年獸懼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裡返回村裡時,發現所有的一切完好無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他們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發現了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人們都要貼對聯、掛燈籠、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個習俗越傳越廣,成了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窮,但過年卻簡約而不簡單。可能是禿小子的緣故,與穿新衣服、吃餃子、掙壓歲錢、走親戚相比,我更喜歡放鞭炮。每到臘月,每每看到那些家境相對好一點和父親在外地上班掙工資的孩子,耀武揚威拿著一掛鞭炮在開心地燃放,我就羨慕得不得了。甚至連晚上做夢也在想,如果能有幾串鞭炮該有多好,那紅色紅的晃眼,那響聲響的悅耳。走在路上,聽到遠處傳來稀稀落落的鞭炮聲,我就朝著那個方向駐足觀望,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了。等啊盼啊,到了臘月十九,學校放寒假了,我坐在家裡的小馬紮上,當著父母的面專心致志地做寒假作業。我心裡有個"小九九",提前把老師留的作業完成了,父母就認為我懂規矩愛學習,他們一高興,就會答應給我買鞭炮。同時,我還主動幫大人做家務,表現得既聽話又積極。三四天後,寒假作業提前完成了,得到了父母的口頭表揚,我趁機提出了我要購買鞭炮的要求,父母連頭也沒抬就答應了。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1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2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5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