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成年男子肝脾多少厘米

成年男子肝脾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3-01-22 20:28:24

A. 人體所需所有營養和所有微量元素

人體需要的幾大類營養包括: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

1. 常量元素

一般來說,在人體中,元素的含量在0.01%以上的稱為常量元素(也稱主要元素或宏量元素)即氧、碳、氫、氮、硫、磷、鈣、鈉、鉀、氯和鎂等11種元素。它們構成人體總量的99.95%.其中前6種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核酸的主要成分,占人體總重量的94%,又稱基本構成元素;後五種是體液的必需成分,又稱常量礦物元素。一般把鈣、磷、硫、鉀、鈉、氯和鎂稱為必需常量礦物元素。

2. 微量元素

人體中含量在0.01%以下的稱為微量元素(或者痕量元素)。目前已發現人體必需的或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十四種,即鐵、錳、鈷、銅、鋅、硒、鉬、碘、氟、釩、鎳、砷、鉻、鋰、硅、錫等十六種,另一類微量元素是必需性尚不明確的微量元素。另外鉛、鎘、汞、砷、鋁、錫和鋰低劑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並具有潛在的毒性。

按生物學作用而言,微量元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經被確認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認為有:鐵、錳、鈷、銅、鋅、硒、鉬、碘、氟、釩、鎳、砷、鉻、鋰、硅、錫,某些元素的必需性還在研究中,有待確認。另一類微量元素是必需性尚不明確的元素,它的含量已查明,但生理作用還不太清楚。

無機鹽既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也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的無機鹽,來自土壤,動物需要的無機鹽可從植物性食物中獲得,或直接供給動物所需要的無機鹽。人類則主要是從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中攝取無機鹽,以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

(三)礦物質的特點

1.礦物質在體內不能合成,每天必須從食物和飲水中攝取。攝入體內的礦物質經過機體的新陳代謝,每天都有一定數量從糞、尿、汗、頭發、指甲及皮膚粘膜脫落而排出體外,因此礦物質必須不斷地從膳食中供給。

2.礦物質在體內分布極不均勻。如鈣和磷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齒,鐵分布在紅細胞,碘集中在甲狀腺,鈷分布在造血系統,鋅分布在肌肉組織等。

3.礦物質相互之間存在協同或拮抗作用。如膳食中鈣和磷比例不合適,可影響該兩種元素的吸收;過量的鎂干擾鈣的代謝,過量的鋅影響銅的代謝;過量的銅可抑制鐵的吸收。

4.某些微量元素在體內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劑量與中毒劑量范圍較窄,攝入過多易產生毒性作用,如硒易因攝入過量引起中毒,對硒的強化應注意用量不宜過大。

(四)礦物質的生理功能

礦物質(無機鹽)不能產生熱能,但無機鹽在人體內有十分重要的營養生理功能,歸納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

1.礦物質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Ca、Mg、P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P、S是構成組織蛋白的成分。(Fe是血紅蛋白和細胞色素的重要成分;胰島素中含有Zn等。)

2.礦物質調節細胞膜的通透性。維持著細胞內、外液酸性和鹼性無機離子的濃度,維持細胞正常的滲透壓和體內酸鹼平衡。

3.維持神經和肌肉興奮性。在組織液中的各種離子,特別是保持一定比例的鉀、鈉、鎂離子能夠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和細胞膜的通透性。

4.無機鹽是構成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質的重要成分。如血紅蛋白和細胞色素系統中的鐵,甲狀腺素中的碘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中的硒。

由於新陳代謝,每天都有一定數量的無機鹽通過各種途徑排出體外,因而有必要通過膳食予以補充。無機鹽在食物中的分布很廣,一般都能滿足機體需要。從實用營養的觀點看,比較容易缺乏的無機元素有Ca和Fe,在特殊地理環境或其它特殊條件下,也可能有缺碘、硒和鋅的問題。一些特殊人群,如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他們易發生鐵、鈣、碘、鋅的缺乏。

二、主要常量元素

(一)鈣(Ca)

鈣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於體內,成年人體內含鈣總量約為為1200克左右,相當於體重的1.5~2%,是體內最多的礦物質元素。其中99%的Ca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其餘的鈣存在於體液和軟組織中,其中血清鈣的濃度較恆定。這種存在於體液和軟組織中的鈣稱為混溶鈣池(miscible calcium pool)。並與骨骼中的鈣保持動態平衡。

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的鈣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無定形的水合磷酸鈣,另一種是結晶狀態的羥磷灰石[Ca10(PO4)6(OH)2],它是一種磷酸鈣和氫氧化鈣的復合物,在骨中占絕大多數。年輕人的骨骼含無定形狀態的鈣較多,成熟的骨則含較多的羥磷灰石。

骨中的鈣與混溶鈣池中的鈣保持動態平衡,骨中的鈣從破骨細胞釋放進入混溶鈣池,而混溶鈣池中的鈣又沉積於成骨細胞中,這種平衡要受甲狀旁腺素,VD和降血鈣素的調節。例如,當血鈣(混溶鈣池)下降時,甲狀旁腺分泌開始增加,刺激1,25-二羥VD3的生物合成,使Ca在腸道內的吸收和骨骼鈣的吸收增加。相反,血鈣升高時,甲狀旁腺素減少而降血鈣素增加。

Ca的更新,成人每日700mg,更新的速度隨年齡增長而減慢。幼兒的骨骼1-2年可更新一次,成人則要10-12年,40歲以後,骨中的無機物質減少,易出現骨質疏鬆現象,女性一般較男性明顯,故骨質疏鬆症較男性多,骨質疏鬆是由於蛋白質合成失調,骨基質不能形成,骨鹽無法沉積所致。

1.生理功能

(1)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2)鈣與神經(細胞)肌肉的興奮性有關。當液體中Ca2+濃度降低時,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增高,肌肉出現自發性的收縮,嚴重時出現抽搐;若體液鈣增加,則抑制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但是,鈣對心肌的影響較特殊,鈣離子有利於心肌收縮,它與有利於心肌舒張的鉀離子相拮抗。

(3)鈣參與凝血過程,是一種凝血因子。

(4)鈣還是多種酶的激活劑(如三磷酸腺苷酶),此外,鈣還是各種生物膜的一種成分,維持細胞內膠質完整性和細胞膜的通透性。

(5)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

2.吸收和排泄

鈣主要在酸度較大的小腸上段,特別是十二指腸,被主動吸收。食物中的鈣僅有少部分由腸吸收,大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鈣的吸收需要能量,故要受能量代謝的影響,影響食物鈣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食物中的鈣的濃度和機體的需要情況。若其它條件相同,鈣的吸收量大致與腸道中的鈣的濃度成正比,但是,鈣的吸收還要受機體對鈣需要情況的影響,也就是說體內鈣的水平要影響鈣的吸收,體內缺鈣時吸收率較高。

(2)鈣的溶解度。溶解的鈣鹽才能被吸收,由於乳酸、醋酸、氨基酸都能與鈣形成可溶性的鈣鹽,因而促進鈣的吸收。另外,乳糖可與鈣鰲合,形成低分子的可溶性絡合物,也可促進鈣的吸收。而植酸、草酸、膳食纖維、糖醛酸、海藻酸鈉、油脂、酒精等,它們與鈣形成難於消化吸收的不溶性物質,對鈣的吸收有阻礙作用。

(3)VD可促進鈣的吸收。VD對小腸鈣吸收的影響是通過1,25-(OH)-D3實現的,後者促進鈣結合蛋白的合成,鈣結合蛋白參與鈣的運載以促進鈣的吸收。

(4)年齡和腸道狀態。鈣的吸收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例如乳兒每日鈣的吸收量占食物總鈣量的60%,11-16歲為35-40%,而成人僅為15-20%,老年人更少。

鈣的吸收還與腸道狀態有關,若腸道蠕動過快,則食糜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不利於鈣的吸收,如小兒腹瀉就容易缺鈣。還有在脂肪消化不良時,也常使鈣的吸收減少,其原因可能是鈣與未被吸收的脂肪酸形成鈣皂而隨糞便排出體外。

(5)膳食蛋白質對鈣吸收的影響。膳食蛋白質供給充足,有利於鈣的吸收,可能是由於蛋白質消化所釋出的氨基酸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促進鈣的吸收。

鈣的排泄主要有以下途徑:

(1)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鈣,腸粘膜細胞脫落和消化液分泌未被吸收的鈣,由糞便排出,其量與食物鈣量有關。

(2)體內代謝的鈣由尿液排出,排出量為100-350mg/d。

(3)體內還從汗液排出少部分鈣,但對高溫作業工人,排出的量高達100mg/d。

(4)乳母還要從乳汁中排出一定量的鈣,為150-300mg/d。

(5)其他損失:理發,剪指甲和皮膚脫落等都要損失少量的鈣,婦女月經也要損失少部分鈣。

體內鈣的儲留隨供給量提高而增加。機體對鈣的需要也影響鈣的儲留,需要多時,儲量較多。因此,只要食物中鈣的供給量超過機體鈣的消耗量,則機體將根據體內對鈣的需要,增加或減少鈣的吸收,排泄和儲留,使成年人維持鈣平衡,使正在發育兒童維持正鈣平衡。體內的甲狀旁腺,VD和降血鈣素對調節鈣平衡起重要作用。

3.缺乏症

由於膳食和機體存在著許多影響鈣吸收的因素,加上食物鈣的來源不足,以及某種生理條件下鈣的需要量增加等多種原因,人體(尤其兒童、孕婦、乳母)很容易出現鈣的不足與缺乏症。

正常人的血鈣濃度為2.25-2.75mmol/L,在一定時間內低於此水平時,就會出現神經肌內抽搐,兒童的骨骼和牙齒發育遲緩,嚴重的缺鈣嬰幼兒可出現佝僂病,成人發生骨質軟化症及老人出現骨質疏鬆症。

(二)磷(P)

磷也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約占人體重量的1%。大約有80%~90%的磷與鈣一起構成骨骼和牙齒。其餘的以磷脂、磷蛋白及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於細胞和血液中。

1.生理功能

(1)磷是骨骼和牙齒組成成分。影響磷吸收的因素與鈣相似,磷在體內的代謝也要受VD、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的調節,但磷從尿中排出量比由糞便排出的量大,約佔60%

(2)參入能量代謝。體內磷主要以磷酸根的形式參與許多非常重要的物質代謝過程。生熱營養素的氧化都有含磷化合物參與,熱量代謝中的氧化磷酸化及儲備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中都有磷。

(3)構成生命物質成分。磷脂是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遺傳物質DNA和RNA中含有磷,磷還是腦神經組織和腦脊髓的構成成分。

(4)調節酸鹼平衡。磷酸鹽還參與維持體液酸鹼平衡,因為從尿液中可以排出不同量和不同形式的磷酸鹽,對機體的酸鹼平衡進行調節。

(5)酶的重要成分。磷是體內很多酶的輔酶或附基的組成成分,如焦磷酸硫胺素、磷酸吡哆醛、輔酶I、輔酶II等。

2.磷的吸收

人體能利用的磷都是磷酸化合物,吸收的部位在小腸上段,磷的吸收形式主要為酸性磷酸鹽(H2PO4- ),維生素D對磷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磷廣泛存在於動植物組織中,它可以同蛋白質、脂肪等結合形成磷蛋白,核蛋白,磷脂等。也有部分是以無機磷和有機磷化合物形式存在,大多數都能被機體利用。

植酸是植物種子的組成成分,在穀物中含量為10-20%,植酸磷占植物總磷的60-70%,植酸磷的可利用率很低,谷類的磷也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通過發酵,浸泡,則可大大降低植酸磷的含量,從而提高磷的吸收率,同時,鈣的吸收率也提高。

食用牛奶的嬰兒,吸收的磷相當於攝入量的65-75%,食用人奶可超過85%,吃混合膳食的成年人,磷的吸收率為50-70%。

(三)鎂(Mg)

1.生理功能

人體內含鎂20-30g,其中70%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於骨中,參與骨和牙齒的形成,25%的鎂存在於軟組織和肌肉中。

細胞內的鎂離子主要濃集於線粒體中,對很多酶系統,特別對氧化磷酸化酶系統的生活活性更為重要。它參與了體內的能量代謝,蛋白質合成,DNA的合成等。

鎂在神經肌肉傳導或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與其它離子如鈣、鉀、鈉共同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結構,鎂缺乏,可使動物發生心肌壞死。

2.吸收和排泄

鎂攝入量差別很大,有許多因素影響鎂的吸收,主要是食物中鎂的含量,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吸收速率與膳食中鈣、磷和乳糖的含量有關。鎂大多數經糞便排出,其次經尿液排出,另外,汗液和皮膚脫屑也要損失一部分。體內無激素直接作用於鎂,只有甲狀腺素和降血鈣素間接調節血清鎂和尿中鎂的濃度。

三、主要微量元素

(一)鐵(Fe)

鐵(iron)是人體營養極為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一般含鐵總量約為4~5g。其中73%的鐵存在於血紅蛋白中,3.3%存在於肌紅蛋白中,鐵蛋白和血鐵黃素中儲存有16.4%。鐵在人體的分布以肝、脾含量最高,其次為腎、心、骨骼肌和腦。體內鐵含量因年齡、性別和營養狀況不同而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一般正常男性血清鐵為127ug/dl,女性113ug/dl。體內的鐵都與蛋白質結合,無游離狀態的鐵。

1.生理功能

(1)鐵參與血紅蛋白的形成,負責人體內氧氣的輸送,並將各組織中的二氧化碳送至肺部排出體外,對機體生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血紅蛋白是由一個球蛋白與四個鐵卟琳組成的,與氧進行可逆性的結合,使血紅蛋白具有攜帶氧的功能,參與體內二氧化碳的轉運、交換和組織呼吸。

(2)鐵是細胞色素酶、過氧化氫酶以及肌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在組織呼吸、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肌紅蛋白由一個血紅素和一個球蛋白組成,肌紅蛋白的基本功能是在肌肉組織中起轉運和儲存氧的作用,當肌肉收縮時釋放氧以促進肌肉運動;細胞色素為含血紅素的化合物,其在線粒體內具有電子傳遞作用,對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具有重要意義。

(3)鐵在肌紅蛋白中與一氧化氮結合,生成一氧化氮肌紅蛋白可使肉製品保持鮮紅色,在肉製品加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紅細胞中含鐵約占機體總鐵的2/3。鐵在骨髓造血細胞中與卟琳結合形成高鐵血紅素,再與球蛋白合成血紅蛋白。缺鐵可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甚至影響DNA的合成及幼紅細胞的增殖。

(5)參與維持正常免疫、促進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肝臟解毒、膽固醇代謝等。鐵與維持正常免疫功能有關,研究發現缺鐵可引起淋巴細胞減少和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另外,研究顯示在催化促進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嘌呤與膠原的合成、脂類從血液中轉運以及葯物在肝臟解毒等方面均需鐵的參與。同時發現鐵與抗脂質過氧化有關,隨著鐵缺乏程度增高,脂質過氧化損傷加重,鐵的缺乏還可使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的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的活性下降。

2.吸收與排泄

人體鐵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食物攝取;二是紅細胞破壞釋放出血紅蛋白鐵。由於紅細胞破壞釋放出的鐵絕大部分可被機體再利用,合成新的血紅蛋白,很少丟失,故正常成年人對食物鐵的需要很少,成年男子和絕經期婦女每天對鐵的生理需要量為0.5~1.0mg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大多以高鐵狀態的氫氧化鐵和鐵鹽的形式存在,即非血色素鐵。動物性鐵則多為血色素鐵。

(1)非血素鐵

主要以Fe(OH)3絡合物的形式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與其絡合的物質有蛋白質、氨基酸和有機酸,這種形式的鐵需要與有機物分開,並被還原成二價離子才能被吸收。在酸性介質中的高價鐵離子可被還原為亞鐵離子。故胃酸和食物中的有機酸有利於鐵的吸收。硫基化合物(如半光氨酸)和抗壞血酸(有利於鐵的吸收),使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並且還可與二價鐵形成可溶性絡合物,從而促進鐵的吸收。

食物蛋白質也有利於鐵的吸收,可能是蛋白質的消化產物(肽、氨基酸)能夠與鐵形成可溶性鰲合物。肉類食品可提高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肉類中可提高鐵吸收率的因素稱為「肉類因子」。

在高磷酸鹽膳食中鐵的吸收減少,因為鐵與磷酸根形成難溶性的鹽,膳食中植酸鹽和草酸(鹽)也同鐵形成難溶性的鐵鹽而干擾鐵的吸收。谷類食物中鐵的吸收率較低,這是因為植酸和磷酸鹽含量較高的緣故。口服鹼性葯物也會降低鐵的吸收。

(2)血色素型鐵

血紅素鐵,是指與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中與卟啉結合的鐵。血色素鐵以卟啉鐵的形式被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在細胞內卟啉被破壞釋放出鐵,鐵與脫鐵蛋白結合。

鐵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腸,胃和空腸上段也可吸收鐵。一般情況下,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比植物性食物中的鐵易於吸收。例如,動物肌肉,肝臟鐵的吸收率為22%,血紅蛋白為12%,魚類為11%,蛋類含有豐富的鐵,但其吸收率僅為3%,這是因為它含有一種磷酸糖蛋白,稱為卵黃高磷蛋白,可干擾鐵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鐵的吸收率較低,如小麥為5%,玉米和黑豆為3%,菠菜和大豆為2%,萵苣為4%,大米為1%。另外,芹菜葉和萵苣葉中鐵的含量也比較豐富,最好能提高其有效的利用。乳類是一種貧鐵食物。

人體鐵的排泄主要有以下途徑。胃腸道粘膜脫落失鐵的約0.6mg/天,皮膚脫落屑失鐵約0.2mg/天,泌尿道失鐵約0.1mg/天。

婦女、月經期婦女,孕婦、乳母、兒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鐵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3.鐵缺乏症

血紅蛋白,原卟啉,血清運鐵蛋白的含量和紅細胞壓積等都可以反映體內營養狀況。

血中紅細胞數目,紅細胞體積或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時,稱為貧血;因缺鐵所致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發生缺鐵性貧血時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頭暈、心悸、指甲脆薄、食慾不振等,兒童易於煩躁、智力發育差。

(二)鋅(Zn)

鋅存在於人體的所有組織中,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和營養作用。成人體內約含鋅1.4-2.3克,以肝、腎、肌肉、骨骼、視網膜、前列腺和皮膚中的含量比較高。通常皮膚、頭發和指甲中的鋅水平可反應營養狀況。

1.生理功能

(1)鋅是很多金屬酶的組成成分和酶的激活劑,在組織呼吸和物質代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70種左右的酶含鋅,如碳酸酐酶,DNA聚合酶,乳酸脫氫酶等。鋅的主要作用(生理)可通過這些酶表現出來。

(2)鋅與DNA和RNA,蛋白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並加速創傷組織的癒合。

(3)鋅與免疫功能有關。能夠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體內鋅降低時,免疫功能降低。

(4)鋅不但影響味覺和食慾,還與性機能有關。鋅缺乏時,食慾減退。唾液內有一種唾液蛋白,稱為味覺素,其分子內含有兩個鋅離子。鋅主要通過味覺素影響味覺和食慾。其次,味覺素是口腔粘膜上皮細胞的營養因素。缺鋅後,口腔粘膜上皮細胞大量脫落,脫落的上皮細胞能掩蓋和阻塞舌乳頭中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難以接觸味蕾,不易刺激味覺,進而影響食慾。

(5)鋅參與胰島素合成與功能,並影響腎上腺皮質激素。每一胰島素分子中有兩個鋅原子,鋅同胰島素的活性有關。

(6)鋅還具有能使細胞膜或機體膜穩定化的作用。維持細胞膜結構,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鋅與VA還原酶的合成有關,影響暗適應能力。與心血管疾病和癌腫有一定的關系。

2.吸收和排泄

鋅主要在小腸內吸收,與血漿里的蛋白或鐵傳遞蛋白結合進入血液循環。

鋅的吸收和利用與鐵相似,可受多種因素影響,鈣、植酸鹽和食物纖維均能降低鋅在腸道內的吸收,尤其是谷類食物中的植酸鹽含有量較高,可降低人體對鋅的吸收。植物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膳食纖維過高會干擾鋅的吸收。磷酸鹽也會干擾鋅的吸收。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如組氨酸和半胱氨酸可促進鋅的吸收。鐵對鋅的吸收有相互競爭的作用,鋅鐵比為1:1時影響不大,鋅鐵比太高影響鋅的吸收。牛奶內鋅的吸收率較人奶低。是由於牛奶中的配體分子量較大,不易吸收。鋅的吸收也要受到腸道粘膜細胞含鋅量的控制。

鋅主要由糞便、尿液、汗液等途徑排泄,女性月經和乳汁中排泄一定量的鋅,男性精液中鋅的含量很高,指甲和頭發中也有部分鋅。

3.鋅的缺乏症

在某些條件下,如長期食含植酸較高或含鋅量較低的食物,或處於某些疾病狀態,都可能發生鋅缺乏,此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因為兒童和青少年發育比較旺盛,對缺鋅較敏感。主要表現為:兒童生長發育停滯,骨骼發育障礙,形成侏儒狀態,腦垂體調節機能障礙;食慾不振,味覺與嗅覺減退;皮膚乾燥粗糙,脫發、創傷難癒合;男性性成熟推遲和性腺機能減退,出現性幼稚型,即第二性徵發育不全,性功能低下,女性無月經;肝脾腫大,貧血、嗜睡、腸炎性肢端皮炎等。

(三)碘(I)

成人體內含碘20-50mg,約20-30%的碘存在於甲狀腺組織中,正常成人甲狀腺含碘8-12mg左右。其餘分布在骨骼肌、肺、卵巢、腎、淋巴結、肝、睾丸和腦組織中。

1.生理功能

碘是甲狀腺素的必需成分,其生理功能主要由甲狀腺素的生理作用表現出來的。甲狀腺素具有調節人體能量代謝、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分解作用,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能夠激活體內許多重要的酶,如細胞色素酶系等一百多種酶;促進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可促進幼小動物生長發育和增加基礎代謝,是胎兒正常發育的必需物質。

硒是目前研究最活躍的一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成人體內含硒約14~21毫克,多分布於指甲、頭發、腎臟和肝臟,肌肉和血液中較少。硒的生物活性形式為含硒酶和蛋白(GPx等)。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科學工作者發現了克山病和缺硒的關系,為硒的研究開創了新階段。

1.生理功能

(1)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OD)活性中必需成分。在機體中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夠清除體內脂質過氧化物,阻斷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損傷作用.

(2)保護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機體缺硒可引起以心肌損害為特徵的克山病,硒的缺乏可引起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強,導致心肌纖維壞死、心肌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損傷。研究發現高硒地區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率較低。

(3)硒是重金屬的天然解毒劑。因為硒與金屬有較強的親和力,可以與許多重金屬(如汞、鎘、鉛等)結合成金屬-硒-蛋白質復合物而起解毒作用,並促進金屬排出體外,硒是有希望的抗癌元素。

(4)硒還具有促進生長、保護視覺及抗腫瘤的作用。研究發現,硒缺乏可引起生長遲緩及神經性視覺損害,由白內障核糖尿病引起的失明經補硒可改善視覺功能。

2.缺乏病

缺硒可導致克山病的發生。克山病屬於一種地球生物化學病,缺硒是發病的重要因素,其症狀有心臟擴大、心功能失常、心率失常等。用亞硒酸鈉防治克山病,可取得良好效果。大骨節病也是與缺硒有關的疾病,其主要病變是骨端軟骨細胞變性壞死、肌肉萎縮、發育障礙。用硒、維生素E防治大骨節病亦有效。

(五)銅(Cu)

人體各器官均含有銅,以肝、腦、心、腎較多,肝是銅貯存的倉庫,可以調節血中的含銅量。成人體內含銅量約80微克。

1.銅的生理功能

(1)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銅藍蛋白在肝臟合成,可催化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對生成運鐵蛋白、促進鐵的吸收和轉運具有重要的作用;銅藍蛋白還能促進血紅素和血紅蛋白的合成,缺銅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2)維護中樞神經的完整性。神經髓鞘的形成和神經遞質兒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均需含銅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多巴胺-β-羥化酶及酪胺酸酶的參與。銅缺乏可引起神經元減少、腦萎縮等症狀,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3)促進骨骼、血管和皮膚健康。含銅的賴氨醯氧化酶能促進骨骼、皮膚和血管中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交聯。銅缺乏可使賴氨醯氧化酶活性降低而影響上述交聯形成,引起骨骼脆性增加,血管和皮膚彈性降低等現象。

(4)抗氧化作用。銅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重要成分,SOD是體內重要的清除超氧陰離子的酶,銅為該酶的活性中心結構,它催化超離子成為氧和過氧化氫,從而保護細胞免受超氧離子引起的損傷。

另外,銅與膽固醇代謝、心臟功能、機體免疫功能及激素分泌等有關。

(六)鉻(Cr)

1.生理功能

(1)三價鉻是胰島素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元素。

(2)參與人體能量代謝並維持人體正常的血糖水平。

(3)鉻能降低血中的膽固醇,並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4)缺鉻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

六價鉻及其化合物有毒、有致癌作用,不能為人體利用。

B. 小學教師資格證體檢要求是什麼

教師資格證體檢標準是幼兒和小學都一樣嗎

教師資格證的體檢,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都一樣的,因為體檢就是檢查身體,有沒有什麼毛病,有沒有什麼缺陷等等。

教師資格證體檢被通知復檢

首先復檢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下面介紹體檢不合格的情況:

一、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視為教師資格體檢不合格。

1、凡有下列病史之一者:癲癇病、癔病、夜遊症、惡性腫瘤、嚴重血液病、嚴重神經官能症、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和依賴者。

2、凡有下列疾病之一且未洽愈者:結核病、支氣管擴張、慢性腎炎、麻風病、甲型肝炎、晚期血吸蟲病。

二、凡有下列疾病者,視為教師資格體檢不合格。

1、器質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頻發性期前收縮、其他器質性心臟病。

2、各種結締組織疾病(膠原疾病)、大動脈炎,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病、肢端肥大症等),並伴有並發症者。

3、類風濕脊柱強直、嚴重慢性骨髓炎。

4、肝大、質中等硬度以上;肝脾同時觸及,肝在肋下2厘米以內(肝生理下垂除外),脾在肋下2厘米以內,肝功能不正常;單純脾大超過2厘米,脾功能亢進;單純脾大3厘米以上。

5、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巴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未愈者,艾滋病患者。

6、未納入體檢標準的其他影響健康和教學工作的嚴重疾病。

三、凡有下列情形者,視為教師資格體檢不合格。

1、肺切除超過一葉;肺不張一葉以上。

2、血壓大於140/90mmHg或者小於90/60mmHg,並伴有器質性改變者,具體情況可由體檢醫院認定。

3、青光眼;視網膜、視神經疾病(陳舊性或穩定性眼底病除外);色盲、色弱,申請幼兒園、特殊教育或相關專業教師資格者。

4、兩眼矯正視力之和低於5.0者(體檢實施中遇此情況,用標准對數視力表中相應的小數記錄法,記錄兩眼視力之和再折算成5分記錄數值)或有明顯視功能損害眼病者。

5、兩耳聽力均低於3米或一耳聽力低於5米、另一耳全聾。

6、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用;兩下肢不等長超過5厘米;脊柱側彎超過4厘米,肌力三級,顯著胸廓畸形。

7、嚴重的口吃、嘶啞,口腔有生理性缺陷及耳、鼻、喉疾病之一,妨礙教學工作者。

8、面部畸形在3cm以上的疤、麻、血管瘤或白癜風、痣或身上明顯紋身等。

四、凡有下列情況者,應作進一步檢查。

1、若發音異常,應進一步檢查聲帶。

2、若心電圖不正常或心律嚴重異常或心臟雜音明顯,均應再做心電圖或心臟彩超。

3、若肝、脾腫大或腹部有腫塊,應做腹部B超或CT等檢查。

4、若肝功能ALT及AST均高於正常值需進行肝炎相關檢查,所有關於肝炎項目的檢查中一律不得進行乙肝項目檢測(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從事的工作外)。

5、若血糖異常,應進一步檢查是否糖尿病。

五、附加檢查項目。

1、對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人員,增加淋球菌、梅毒螺旋體、滴蟲、外陰 *** 假絲酵母菌(念球菌)(後兩項指婦科)檢查項目。

2、對出現呼吸系統疑似症狀者增加胸片檢查項目。

公招教師體檢標準是些什麼

教師體檢要求

一、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為體檢不合格:

(一)先天性心臟病(經手術治癒者除外)、頻發性期前收縮、心電圖不正常、心肌病及其他器質性心臟病。

(二)血壓超過 18.66/12kpa(140/90毫米汞柱),低於11.46/7.46kpa(86/56毫米汞柱)。單項收縮壓超過21.33kpa(160毫米汞柱),低於10.66kpa(8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12kpa(90毫米汞柱),低於6.66kpa(50毫米汞柱)。

(三)結核病,除下列情況,均為體檢不合格:

l、原發型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已硬結穩定。結核性胸膜炎已治癒,或治癒後遺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結核(腎結核、骨結核、腹膜結核等)、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治癒後兩年以上未復發,經二級以上醫院(或結核病防治所)專科檢查無變化者。

3、淋巴腺結核已臨床治癒無症狀者。

(四)支氣管擴張病,未治癒者。

(五)慢性肝炎病人並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攜帶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肝炎病原攜帶者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驗陽性申請幼兒園教師資格者。

(六)各種惡性腫瘤。各種結締組織疾病(膠原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病(單純缺鐵性貧血除外)。

(七)慢性腎炎。急性腎炎治癒不足兩年。

(八)有癲癇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遊症。

(九)肺切除超過一葉;肺不張一葉以上。

(十)類風濕脊柱強直。慢性骨髓炎。

(十一)青光眼;視網膜、視神經疾病(陳舊性或穩定性眼底病除外)。

(十二)色盲、色弱,申請幼兒園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者。

(十三)兩耳聽力均在2米以內者,或佩帶助聽器兩耳聽力均低於5米者。

(十四)儀表儀容,有下列情況者均為體檢不合格。

l、四肢。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動者;四肢殘缺變形,行路步態跛行,上肢(特別是右手)殘缺影響板書寫字者。

2、體型。身體畸形,如明顯雞胸、駝背、脊柱側彎外曲超過3厘米。

3、五官。五官不端正,面部有較大面積(3×3厘米)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風、黑色素痣者。

(十五)口吃,吐字不清,聲音嚴重嘶啞,聲帶病變,嚴重慢性咽喉炎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疾病之一而妨礙發音影響教學者。

二、申請高等學校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相關專業有特殊要求的,經省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後可增加相關體檢項目。其標准按1999年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准》相關專業的規定執行。

(3)小學教師資格證體檢要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2012年,王麗來到目前就職的幼兒園工作,主要負責帶班,教小朋友唱歌、跳舞、繪畫,並組織孩子們做活動,到目前為止,王麗已從事幼兒教學工作8年。

2015年2月,拿到大專畢業證書後的王麗報考了《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2016年6月,王麗得知自己的筆試和面試全部通過。7月2日,王麗按要求來到義烏市中醫院參加教師資格認定體檢。

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體檢表的視力檢查項目中,由於「右眼義眼無眼球」,她被判定為「不合格」。3天後,她接到義烏市教育局的電話通知,被告知由於體檢未達標,她的教師資格不能被認定。

7月14日,王麗向義烏市教育局遞交《關於要求依法頒發『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申請》,在義烏市教育局的書面回復中,王麗得到「依據醫院的體檢結論,我局不能頒發你教師資格證」的回應。

和王麗有類似經歷的還有杜銀玲。杜銀玲是成都的一名聽力障礙者。2010年從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後,她一直在從事手語研究和教學工作,並在手語節目擔任主持人,在網上免費進行手語教學。

去年10月,杜銀玲報考了四川省的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分通過筆試後,她卻因為聽力障礙無法獲得參加面試的資格。「聽不見,沒有普通話證,就沒法參加考試」。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各省市對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體檢標准,是由各省級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

主要依據2000年6月22日教育部以部長令形式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該辦法第十三條規定:「體檢項目由省級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其中必須包含『傳染病』『精神病史』項目。

申請認定幼兒園和小學教師資格的,參照《中等師范學校招生體檢標准》的有關規定執行;申請認定初級中學及其以上教師資格的,參照《高等師范學校招生體檢標准》的有關規定執行。」

而各省制定的體檢標准中不乏對五官及面部有不涉及教學能力的限制性條款,對視力、聽力也均有具體要求,長期以來被指涉嫌歧視。

記者查詢發現,多數省份制定的申請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中,將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動、下肢不等長、脊柱側彎等肢體殘障視為不合格。五官不端正,面部有較大面積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風患者也被排斥在外。

部分省份的體檢標准中甚至對申請人的身高體重提出要求:四川、江西曾規定「男子身高低於160厘米,女子身高低於150厘米;男子體重低於45公斤,女子體重低於40公斤」視為不合格;廣西曾規定「男性身高在155厘米以下、女性身高在150厘米以下者,不能認定教師資格」。

2013年,廣東省對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格檢查標准進行了第三次修訂。對比該標准2011年修訂版發現,新規中各種「不合格」條款從21條減為15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第十三條中多種性病及艾滋病「不合格」的條款被刪除;此外,對於部分肢體、視力及聽力等殘障群體從教,新規也取消了限制。新規大幅放開這些限制,贏得廣泛好評。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發函聯系教育部,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復。劉小楠認為:「教育部統一制定體檢標准也無法確保沒有歧視性規定。」

記者了解到,2016年8月4日,教育部曾在其官網上發布《教育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428號建議的答復》,稱目前教師法沒有特殊教育教師資格,法律暫時無法增加特殊教育教師資格這一資格類型。

但教育部高度重視特教教師職業准入問題,探索將特殊教育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和考試大綱。教育部正在積極探索視力殘疾、聽力殘疾(含聽力合並言語殘疾)及言語殘疾人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相關制度措施,為全國推廣積累經驗。

「殘疾人保障法禁止殘疾歧視、要求提供合理便利,以及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需要體檢標准進行支持。現在的體檢標准,各地不統一,制定程序也沒有聽取相關群體比如不同障礙者群體的意見和看法,也沒經過包括公共衛生、法學、社會工作等各領域的科學論證。」

「總的來看,這和殘疾人保障法和就業促進法的相關條款是違背的。」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偉認為,部分省市教育廳制定的這些要求和限制條件是不合理的區別對待,違反了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就業促進法的相關規定。

在周偉看來,各級教育機構錄用殘疾人作為教師或者教學輔助人員也有著重要意義。「小學生如果常態性地看到殘疾人,他們從小就會認識到殘疾人是我們的社會成員,」

「而且是需要社會尊重和提供便利的成員,也是我們社會的財富。長大以後,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理解、包容的觀念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這是營造包容社會和包容性發展的一個必要方法。」周偉說。

教師資格證申請認定何時體檢

教師資格證申請認定一般是3月和11月教師資格證認定於每年3月、11月各舉行一次。報名時間為每年1月、9月。教材由自考辦供應。 教學技能測試每年舉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報名,具體時間由當地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確定後公布。

教學技能測試的內容為:備課、說課或上課、面試。 根據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意見,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班學生,在未取得畢業證書前允許參加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考試,但在申請參加教學技能測試時,應已獲得相應學歷證書。

(4)小學教師資格證體檢要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申請各類教師資格對應的認定機構分別為:

① 申請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者,向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材料;

② 申請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者,向地(市)教育行政部門提交材料;

③ 申請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者,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材料;部分經國家批准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受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行文委託,可以認定該校擬聘人員的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該類高校擬聘人員可直接向該校提出認定申請。

報考教師資格證時對體檢有要求嗎

有要求。體檢要求如下:

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適宜從事教師工作或相關教學崗位的工作。

一、有精神病史、癲癇病史、癔症史。

二、精神疾病(以二級以上專科醫院診斷為依據)。包括:

1、重度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反復發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無法歸類的精神病性障礙、急性心因性精神障礙。(註:經一年以上系統治療、未達治癒或影響社會功能者)

2、各類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包括顱內感染、中毒,顱腦外傷、腫瘤,癲癇及腦血管病等。

3、與文化密切相關的精神障礙。因迷信氣功、巫術等影響職業及社會功能者。

4、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毒品、酒精、安眠葯依賴並影響社會功能者。

5、人格障礙的某些亞型。如:反社會型、沖動型、分裂型人格障礙。

6、神經症的某些類型。如因難治性強迫症、癔症等影響職業及社會功能者。

三、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性病等各種傳染性疾病。(經二級以上醫院或專科醫療機構檢查確已治癒者除外)

四、各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不宜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及食品科學等相關工作。(根據京教人[2010]14號文件,刪除此條)

五、嚴重口吃,吐字不清,持續聲音嘶啞、失聲及口腔有生理缺陷並妨礙發音。

六、兩耳聽力均低於2米。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達到5米,但另一耳全聾,不宜從事幼兒教育、音樂學、醫學等教學工作。

七、嗅覺遲鈍或喪失者,不宜從事與化學類、食品科學等相關的教學工作。

八、雙眼中好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4.5(0.3)。

九、色覺檢查異常者,不宜從事化學、生物等以顏色作為技術指標和實驗數據的教學工作。

十、面部有較大面積(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風、色素痣或嚴重影響面容(如斜頸、面癱、唇齶裂及其手術後遺症、一眼失明及五官先天或後天性殘缺、畸形等)。

十一、步態跛行,著裝後脊柱側彎、駝背,脊柱、四肢有顯著殘疾及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的肢體殘缺、畸形、功能障礙。

十二、脊柱側彎大於4厘米,雙下肢不等長大於5厘米、顯著胸廓畸形、主要臟器(心、肺、肝、脾、腎、胃腸等)做過較大手術或男性身高低於170厘米、女性身高低於160厘米,不宜從事體育類教學工作。

十三、嚴重下肢血管疾病影響站立或行走(經手術治癒者除外)。

十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嚴重的骨關節疾病反復發作,引起功能障礙、關節畸形等合並症。

十五、惡性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血液病(單純缺鐵性貧血除外)以及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或合並並發症(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炎等)。

十六、特殊教育崗位的教師,其身體條件是否合格,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酌定。

十七、未納入體格檢查標准、有影響健康和教學工作的其他疾病或生理缺陷者是否視為體格檢查合格,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根據工作崗位的要求上北京市衛生局確定。

(5)小學教師資格證體檢要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學歷要求

我們國家規定

(一)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中小學教師資格體檢都檢查什麼

您好,血液類:血脂
血糖
肝功能
腎功能
血常規
hiv
hcv
rpr
體液類:
尿液常規
血壓
體重版
視力含眼底
b超
婦科檢查權
胸透x光

三部委聯合下發文件
各用人單位不允許檢查乙肝
乙型肝炎不得用此理由拒絕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教師資格證體檢合格標準是什麼

各省均有相應的教師資格體檢標准,因此各地標准並不一致。各省在指定標准時,主要參照以下三個文件:

1. 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於二〇〇三年三月三日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2. 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於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頒發的《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

3. 教育部、衛生部於2010年11月1日開始實行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衛生部 教育部令第76號)。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體檢哪些是不合格的

1、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者。
2、血壓過高或過低者。
3、結核病未治癒者。
4、支氣管擴回張病,未治癒者。
5、慢答性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者(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除外)。
6、有各種惡性腫瘤病史者。各種結締組織疾病(膠原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
7、麻風病患者,未治癒;性病患者。
8、青光眼;視網膜、視神經疾病(陳舊性或穩定性眼底病除外)。色盲、色弱,申請幼兒園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者。
9、兩眼矯正視力之和低於5.0者(體檢實施中遇此情況,用標准對數視力表中相應的小數記錄法,記錄兩眼視力之和再折算成5分記錄數值)。根據專業要求檢測辨色力不合格者。
10、兩耳聽力均低於2米。
11、上肢或下肢不能運動;兩下肢不等長超過5厘米/脊柱側彎超過4厘米,肌力二級以下;顯著胸廓畸形。

考教師資格證要體檢哪些項目

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適宜從事教師工作或相關教學崗位的工作。

1、有精神病史、癲癇病史、癔症史。

2、精神疾病。

3、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性病等各種傳染性疾病。

4、嚴重口吃,吐字不清,持續聲音嘶啞、失聲及口腔有生理缺陷並妨礙發音。

5、兩耳聽力均低於2米。

6、嗅覺遲鈍或喪失者,不宜從事與化學類、食品科學等相關的教學工作。

7、雙眼中好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4.5(0.3)。



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試題滿分是150分。最後核算成績時以學生的實際考試分數乘以0.8,為最後分數,最後分數70分為合格。教師資格證面試滿分100分,60分則合格。

但在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報告單中,並不會顯示分數,直接顯示的是合格與不合格。面試合格與否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門確定,面試合格後,會有相應的教師一個考試合格證明。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各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面試。

考小學教師資格證時 , 有什麼樣的體檢要求啊

考小學教師資格證時, 體檢按照教育部和衛生部頒發的《教師資格認定體檢標准》進行,沒有另外的要求。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60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1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