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多少是15厘米
Ⅰ 正常女生腰圍多少厘米
女性腰圍小於80cm就在正常范圍內,64 厘米=1.92 尺。身高和腰圍的比例影響著一個人的健康。英國科學家發現,腰圍是身高的一半最健康。身高164cm的女性,健康的腰圍是身高的一半,即82cm,67cm遠遠小於82cm,所以是在正常健康范圍內的。
女生腰圍怎麼測量
正確測量腰圍以肚臍處為准。正確量腰圍的方法,是在自然站立、兩腳分開30-40厘米的情況下,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一毫米的皮尺,放在被測胯骨上緣與第十二肋骨下緣連線的終點(通常是腰部自然最窄部位)。
女生怎麼瘦腰?
女生瘦腰可以選擇轉呼啦圈的方式,呼啦圈可以很有效的達到瘦腰部和瘦臀部的效果,而且呼啦圈對於運動場所也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是自己的閑暇時刻就可以轉呼啦圈,但呼啦圈有一個缺點,就是消耗的脂肪熱量是比較少的,練瑜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瘦腰的效果。
Ⅱ 標准三圍對照表
標准三圍對照表如圖:
(2)腰圍多少是15厘米擴展閱讀
「新三圍」是指頸圍、腰圍和腰臀比,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1、頸圍
可以了解上半身脂肪的分布情況,而上半身脂肪與心臟病風險關系緊密。這是因為隨著頸圍的增加,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會不足,導致細胞內更多的膽固醇無法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雙下巴、脖子短粗等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
達標值: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脖子粗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要高。一般頸圍應與小腿肚圍相等。
2、腰圍
腰部脂肪過多會破壞胰島素系統,還會產生不同的激素,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冠心病和腦中風等疾病。研究發現,腰圍粗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約比其他人高40%,尤其是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更容易猝死。
達標值: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在這個腰圍值以下,得病機會少,相對安全,超過該值則相對比較危險。
3、腰臀比
腹部肥胖於健康大大不利,但與之相比,「腰臀比」更加重要,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達標值:男性0.85至0.90,女性0.75至0.80。該比值越低,說明與臀圍相比,腰圍相對要小。腰腹部肥胖很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和中風等疾病的發生,男性還容易患大腸癌,這就是所謂「腰帶長,壽命短」的原因。
Ⅲ 腰圍大小怎麼量
腰圍怎麼量
1、姿勢很重要
測量腰圍的時候要注意姿勢,人最好是直立,很多人說我很胖找不到腰,其實你只要找到肚臍眼,在肚臍眼往上方3個手指寬度,那就是准確的位置,用皮尺圍成一圈,縮量出來的數據,根據自己的胖瘦程度,加減3公分,這樣量出的腰圍就是很准確的,買衣服時使用這個數據就應該,買的衣服很合穿。
2、按比例計算
人的腰圍多少是有一定規律的,首先量好自己的身高,從腳一直到頭頂,身高量好後有一個計算腰圍和胸圍的方法,這屬於一個國際標准。一般女人的計算三圍的方法:胸圍=身高(厘米)×0.535,腰圍=身高(厘米)×0.365,臀圍=身高(厘米)×0.565。這個方法一般非常准確,當然有很多人的身材不太成比例,這樣要根據自身的身材,單獨測量。
人們要多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常常測量自己的腰圍,腰圍怎麼量圖解的很簡單,只要找好工具,找一個皮尺子,自己就可以量出腰圍了。腰圍的粗細能夠體現出,腹部的肌肉是否發育良好,腰圍粗跟身體不成比例,往往伴隨著身體排泄不暢,脂肪堆積腹部,這樣就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所以經常測量自己的腰圍是對身體的一種檢測。
Ⅳ 女性腰圍多少才算標准
女性腰圍80厘米以內才算標准。
女性的腰圍沒有一個准確的標准,一般是根據每位女性的身高來計算腰圍標准,在80厘米以內大多為正常。正常標準的腰圍測量方法為腰圍等於身高除以2厘米至14厘米。比如身高160厘米的女性標准腰圍等於160厘米除以2厘米至14厘米。
±5%左右是屬於正常標准腰圍。腰圍並不是越小越好,與自己身體最適宜的才是最標準的。腰是身體軀干胸腔底部和骨盆間的部分,健康人的腰圍應該要比臀圍小,腰圍與臀圍比值越大的人,說明腰部積油脂多,則需要及時做出調整。
腰圍的脂肪分布
身高腰圍指數=(腰節圍/身高)×100、腰臀比=腰節圍/臀圍,這兩項指數男性大於女性,差異顯著。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三項指數女性大於男性,差異顯著。
同身高男性腰部更粗,女性臀部更寬大、大腿更粗。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雌激素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積,增加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積。腰細臀寬大腿粗的梨型身材和沙漏型身材女性,比腰粗臀窄大腿細的矩形身材、蘋果型身材、倒三角身材女性更健康長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腰圍
Ⅳ 一般正常人的腰圍多少
腰臀比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是腰圍和臀圍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是預測女性生育力的有效線索,是評價女性吸引力的重要尺度[1]。
男性在短期擇偶時會優先考慮女性的外貌,而且對低腰臀比的女性擁有更強烈的偏好。在一系列跨文化研究中,不同年齡的男性都認為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腰圍(waist circumference,M62):經臍部中心的水平圍長,或肋最低點與髂嵴上緣兩水平線間中點線的圍長,用軟尺測量,在呼氣之末、吸氣未開始時測量。
臀圍(hip circumference):臀部向後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圍長,用軟尺測量。
腰圍
腰圍:亞洲男性平均為73.35cm,亞洲女性平均為65.79cm ;歐美男性平均為83.99cm,歐美女性平均為72.55cm 。
身高腰圍指數=(腰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2.79,亞洲女性平均為41.34;歐美男性平均為47.84,歐美女性平均為44.53 。
由此可見,腰圍平均值男性明顯大於女性,(腰圍/身高)×100平均值男性大於女性。也就是說,女性腰更細。
臀圍
臀圍:亞洲男性平均為88.82cm,亞洲女性平均為91.66cm[6];歐美男性平均為98.37cm,歐美女性平均為96.69cm[5]。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52.07,亞洲女性平均為57.78 ;歐美男性平均為56.03,歐美女性平均為59.34 。
由此可見,臀圍平均值兩性差不多,(臀圍/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顯大於男性。也就是說,女性臀部相對更大。
腰臀比例
腰臀比=腰圍/臀圍:亞洲男性平均為0.81,亞洲女性平均為0.73[4];歐美男性平均為0.85,歐美女性平均為0.75。
由此可見,腰臀比平均值男性明顯大於女性,兩性腰臀比差異明顯。
Ⅵ 男腰圍標准尺寸對照表
男腰圍標准尺寸對照表如下:
身高:165厘米,腰圍:70a,尺碼:28英寸,腰圍:2尺15。
身高:165厘米,腰圍:74a,尺碼:29英寸,腰圍:2尺2。
身高:170厘米,腰圍:76a,尺碼:30英寸,腰圍:2尺3。
身高:170厘米,腰圍:80a,尺碼:31英寸,腰圍:2尺35。
身高:175厘米,腰圍:82a,尺碼:32英寸,腰圍:2尺45。
身高:175厘米,腰圍:84a,尺碼:33英寸,腰圍:2尺5。
身高:180厘米,腰圍:86a,尺碼:34英寸,腰圍:2尺6。
20-59歲男性「標准腰圍表」如下:
20-24歲,標准腰圍:79.5厘米。
25-29歲,標准腰圍:83.2厘米。
30-34歲,標准腰圍:85.3厘米。
35-39歲,標准腰圍:86.3厘米。
40-44歲,標准腰圍:87.3厘米。
45-49歲,標准腰圍:88厘米。
50-54歲,標准腰圍:88.2厘米。
55-59歲,標准腰圍:87.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