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內長18厘米多少碼
A. 兒童鞋尺碼國際對照表
對於海淘媽媽來說,最為困難的不是怎麼買,而是怎麼買對鞋子尺碼,因為國外的體型跟我們國人的體型同等尺碼下有一定的大小偏差,所以我們在選擇上往往會犯難,既怕買大了,又怕買小了。實在是傷腦筋。那麼兒童鞋尺碼國際對照表數據是什麼?如何根據國際童鞋尺碼表選擇童鞋?
兒童鞋尺碼國際對照表數據是什麼?
童鞋尺碼在國際標准中分為英國碼、美國碼、日本碼和法國碼,每個國家的碼數對應內腳長都是不一樣。一般兒童國際尺碼對照表數據腳內長為11cm,鞋號為12碼,腳內長11.5cm,鞋碼為13碼,腳內長為12cm,鞋碼為14碼,腳內長為12.5cm,鞋碼為15碼,腳內長為13cm,鞋碼為16碼,腳內長為13.5cm,鞋碼為17碼,腳內長為14尺碼,腳內長為18碼。測量出寶寶的腳內長,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推算即可。具體量度步驟:
1、確定小朋友的腳底長度,小朋友的腳底長度為鞋的內長度;
2、用厘米或者英寸換演算法成國際標准碼號,童鞋標准碼的換算公式:厘米數×2-10=歐制,(歐制+10)÷2=厘米數,厘米數-18+0.5=美製,美製+18-0.5=厘米數,厘米數-18-0.5=英制,英制+18+0.5=厘米數,只要大家在購買童鞋的時候運用這些公式,不管是什麼國家的鞋子都能買到適合孩子腳部的鞋碼;
3、為鞋子預留材質的厚度和為小朋友的腳預留足夠的活動和成長空間,需要把換算得到的碼號在增加兩個左右的碼號,此為小朋友選擇童鞋時所需要的尺碼。
兒童鞋尺碼國際對照表的數據並非是精準到每個小朋友的,只是為家長提供一個參考數據,方便各位海淘媽媽方便選擇尺碼,每個年齡段的兒童腳長都不一致,實際的還是要看寶寶腳的長度和鞋子的尺碼是否標准。
如何根據國際童鞋尺碼表選擇童鞋?
根據四季來分類的話,童鞋的種類如下:春天:帆布鞋、運動鞋,夏天:涼鞋、拖鞋、帆布鞋,秋天:運動鞋、帆布鞋,冬天:運動鞋、棉鞋、靴子。
在選購童鞋的時最好帶著孩子去購買童鞋,也可以先測量兒童的腳長,對照尺碼表然後再加上0.5厘米長度去購買鞋子,在購買童鞋的時候應該以穿著舒適為主,不要為了貪圖時髦款式而去購買穿著不舒服的鞋子。
不同國家童鞋尺碼計算方法不一樣,一般我們推薦對照參考表,適當調整實際尺碼,當然也會有一些寶寶如腳較肥腳背很高,或者您想選購比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這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我們只是提供一個較普遍的方法。童鞋尺碼表一般都有內長的說明,內長都是店主親自用軟尺測量,由於每個人的測量手法不同,也會有0.5CM的誤差,當然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還是以實際為准。
B. 拖鞋180mm是多大碼的
26碼,180是歐碼對應中國碼就是26碼,內長是16.5厘米,適合年齡在3周歲半左右的孩子穿著。
常見尺碼換算:190碼-28碼:內長是17.5厘米。
200碼-30碼:內長是18厘米。
210碼-32碼:內長是18.5厘米。
童鞋是專門為這個年齡段的人而設計的,並依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腳的生長發育特點而設計適合他們穿著的鞋子,講究輕巧、透氣、舒適、適合腳型健康生長等特點。
(2)拖鞋內長18厘米多少碼擴展閱讀:童鞋選擇基本事項:
1、學齡前兒童適合穿輕巧柔軟性好的鞋子,小學後就不能穿太軟底的鞋子。
2、嬰兒的皮膚比較嫩,不要選革皮或者有塑料成分製作的鞋子,那樣的鞋子很容易損傷嬰兒稚嫩的皮膚,使其發紅,發癢,嚴重者潰爛。要選用真皮(碎皮、羊皮)和帆布(棉布)做幫面,豬皮和棉布做裡布,樹脂底或TPR底和牛筋鞋底的鞋子, 這樣的鞋子具有吸汗防臭、柔軟、輕巧、透氣、舒適等特性,使嬰兒的皮膚得到全方面的保護。嬰幼兒時期,鞋底太滑,容易摔跤,但過於防滑,又不利行走。
3、鞋子過重,會對腳部產生拉力,容易拉傷孩子腳踝處的韌帶。
4、選鞋的長度、寬度要有一定空隙,一般以插入一個手指距離為宜。
5、女孩喜歡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穿高跟鞋前腳掌受力過重,會變形。
C. 兒童鞋內長18cm是幾碼
鞋子是分為鞋帶長度和鞋內長度的,所以有不同的鞋碼。一般兒童鞋的鞋碼是根據兒童鞋鞋內長來進行制定的。兒童鞋鞋內長18cm是多少碼的?這個碼數我們可以通過對照表來進行查詢。通過查詢後就能知道該買什麼樣的兒童鞋了。
兒童鞋內長18cm是幾碼
鞋子直徑18cm一般是27-28碼之間,如果是內長為18CM的話,一般是29-30碼的樣子。給兒童買鞋子一般是說內長,你這量的鞋子直徑的話,那麼就要減去大概1-1.5公分,因為還要減去鞋邊沿的寬度而且還要考慮鞋面的厚度哦。
所以給兒童買鞋子,最好是量兒童的腳長,再根據腳長選鞋的內長的話更准確哦。
鞋子的尺碼(Shoes Size),又叫鞋號,常見有以下標法:國際、歐洲、美國和英國。國際標准鞋號表示的是腳長的毫米數。中國標准採用毫米數或厘米數為單位來衡量鞋的尺碼大小。如:123則表示的是以毫米為單位,而12.3則表示的是以厘米單位,實際上兩者指代是一致的。
提醒媽媽們,可以在自己孩子的腳長+1CM為孩子選鞋碼,腳長的量法為腳後跟到最長腳趾的長度,最好結合現在孩子的年齡和現在穿的鞋碼,這樣比較容易買到合適的鞋。
春秋鞋一般大1CM為准 ;夏天涼鞋一般大0.5CM;冬靴子一般大1.5-2CM;運動鞋一般大1-1.5CM。
拓展小知識點如下,需要格外注意:
1、一般孩子的腳長+1cm或者0.5cm就是鞋子最合適的內長,一般夏季+0.5cm,春秋+1cm,冬季由於孩子要穿厚襪子,可以考慮再放大一點。
2、孩子的腳長是(鞋子的外長-2.5cm)。
3、由於夏季是孩子最長腳的季節,而且相對時間較長,所以孩子要儲備兩雙以上的涼鞋,而且最好尺碼大小有一碼以上的差距。
4、上小學之前,孩子在一個季節一般要長0.5cm左右的腳長,上了小學之後基本上就是每年長0.5cm的腳長了(也就是說一碼)。
5、孩子在任何的季節都應該有兩雙以上的鞋子換著穿,這樣會有助於孩子的腳步的乾爽和健康。
6、好的鞋子是鞋外底,鞋頭,後跟都是硬的,鞋子的內底,鞋面是很柔軟的,而且前面的1/3處可以彎折的。
7、孩子有幾種類型的鞋子是必不可缺的,鏤空鞋(熱的天氣做運動),跑鞋,皮涼鞋,沙灘涼鞋等,如果家裡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備足休閑鞋,帆布鞋等。
8、「鞋子是穿給自己的,衣服是穿給別人的,好的鞋子只有腳知道」,好的鞋子會避免孩子很多的足部疾病,而且會保證孩子的身體和智力健康發育成長。
兒童鞋子避坑指南
帶孩子是門技術活,該省錢的地方可以省,不該省的地方,千萬不能省!比如,孩子的鞋子,就不能因為省錢、或者怕麻煩而隨便購買。因為一雙好鞋子,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買的不好,會影響孩子走路生活,甚至影響小腳丫的發育,導致寶寶出現足弓外翻、扁平足等。所以,給寶寶挑鞋子,一定要睜大眼睛精挑細選,鞋頭、鞋底、鞋跟,每一個地方都不能放過。
首先,看鞋頭。寶寶的足弓尚未發育完全,腳前掌較為寬大、腳指頭也比較短。當寶寶站立時,他的小腳丫都是敞開的狀態,如果寶寶的鞋子是尖頭鞋,或者鞋尖較窄,寶寶的小腳丫就得不到伸展。因此,給寶寶買的鞋子,鞋頭一定要寬要圓。此外,鞋頭最好要偏硬,防止硬物撞到寶寶的腳趾。
然後,將鞋子折一折。鞋弓要柔軟、貼合性好,如果鞋子彎曲的地方不在鞋底的前三分之一處,不便於孩子活動,不建議購買。
鞋後跟需要有良好的支撐性。購買時,用手按一按,後跟是硬的、挺的,寶寶的腳踝才夠安全,相反,後跟太軟,無法有效保護孩子後腳跟。
寶寶的小腳丫長得很快。因此,許多人喜歡給孩子買大一點的鞋子。但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寶寶的腳步發育。購買前,可以先比一比,一般來說,鞋子內長比寶寶腳丫多5毫米就可以了,能夠給寶寶的小腳充足的活動空間。
此外,一定要聞一聞。有的廠商為了節省成本,會採用一些較差的材質或膠粘劑,不利於寶寶的健康。如果購買時,鞋子出現了刺激性的異味,也是不能買的。
最後,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鞋子的要求不同。購買時,需謹記:
1歲寶寶:保護軟骨,穿學步鞋避免受傷;
2歲寶寶:觀察足部發育是否異常,學步期選擇柔軟防撞的鞋子;
4-6歲寶寶:保護踝關節,選擇鞋幫較高較硬的鞋子;
6-12歲兒童:骨骼鈣化發育期,避免穿過小或過緊的鞋子。
D. 腳長18cm穿多大碼的鞋
鞋子直徑18cm是27-28碼的鞋,鞋子內長18cm是29-30碼的鞋。18cm多為孩子腳的長度,買鞋時要在腳長的基礎上加0.5cm-1cm左右,以此來選擇鞋碼,孩子的腳正處於發育階段,如果鞋買小了,會影響腳部的生長發育。
若購買孩子的鞋,夏季時要在腳長的基礎上加0.5cm,冬季要穿厚襪子,所以要在腳長的基礎上加1cm,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夏季腳長得最快,所以夏天最好准備兩雙鞋,每次買鞋前都要測量腳的長度,避免買到不合適的鞋子。
買鞋子技巧
研究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兩只腳大小不一,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腳的尺寸有所了解,在試鞋的時候不能只試一隻,並且要根據比較大的那隻腳來選鞋。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鞋碼,但是這也不是唯一標准,一定要去實體店親自試穿,因為不同品牌、款式的鞋子,鞋碼還是有較大出入的。
鞋子有舒服的鞋墊,十個腳趾有在鞋子內自由活動的餘地,尤其是前腳需要有活動的空間,如果在腳尖抵住鞋頭情況下,腳後跟處可以放下一根手指,這是比較合適的鞋碼。鞋後跟與鞋子接觸的地方應該緊緊貼合,行走的時候才不容易移動。對照著這些要點,就可以基本確定鞋子的舒適與否。
E. 內長18cm是多少碼童鞋
鞋內長為18cm指的是28碼。各種鞋碼中換算的厘米數是指鞋的長度。內長和腳長的主要區別是參照的事物不同,內長指的是鞋子裡面的長度,而腳長指的是從腳後跟至腳趾尖的位置,這兩者所表述的不是同一個東西,所表示的長度也是不一樣的,長度要比腳長更長一些。
內長通常用來代表鞋子裡面的長度,也就是腳穿進去所能感受到的空間。除了內長之外,鞋子還有一個外長,也就是鞋子的鞋後跟到鞋尖的距離,這個是在外表上所能看到的,而內長是看不到的,通常量內長就是在鞋子製作的初期去測量,已經製作完成的鞋子是不太好測量內長的。通常在買鞋的時候都會選擇比自己的腳長要長大概一厘米的鞋,因為這樣穿上後才不會感到擠腳。
F. 棉拖鞋鞋面紙樣尺寸表
1、棉拖鞋的尺碼與長度有關,可以進行換算。
2、比如:24cm是38碼,24.5cm是39碼。
3、棉拖鞋尺碼對照表:
尺碼S、M、L、XL
厘米:22.5、23、23.5、24、24.5、25、25.5、26、26.5、27、27.5、28、28.5
中國碼:36、37、37.5、38、39、39.5、40、40.5、41、42、43、44、45
美國碼:5、5.5、6、6.5、7、7.5、8、8.5、9、9.5、10、10.5、11
G. 18cm腳長穿多少碼
26碼。
腳長的厘米數*2-10=鞋的尺碼
18*2-10=26碼
所以18厘米長的腳穿26碼的鞋子
測量方法:腳長指最長腳趾頂點到腳後跟突點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注意不要直接量腳,直接量會出現很大的誤差,而要使用白紙,把腳踩在白紙上,沿著腳用筆在白紙上畫出腳的四周,或者在腳的前端和後端分別做標記;根據所畫的腳圖測量長度,便是腳長。
(7)拖鞋內長18厘米多少碼擴展閱讀:
北美
美國、加拿大的鞋碼是以用英寸衡量鞋楦長度:
男鞋碼= 3*腳長-22
女鞋碼(常見) = 3*腳長-20.5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女鞋碼,由美國鞋業協會(Footwear Instries of America)提出:
女鞋碼(FIA)=3*腳長-21
男女兒童的鞋碼均為男鞋碼的計算方式+12.33。
H. 拖鞋18-19是多少碼
29.5碼-31碼。
可以根據鞋子尺碼對照表,鞋碼通常也稱鞋號,一般都包含長、寬兩個測量,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地區,不同人群和不同用途的鞋,在世界各國採用的鞋碼也不一致。
中國標准採用毫米數或厘米數,如:245是毫米數,24 1/2是厘米數,表示一樣的尺碼,換算公式:厘米數×2-10=歐制(歐制+10)÷2=厘米數;厘米數-18+0.5=美製美製+18-0.5=厘米數;厘米數-18-0.5=英制英制+18+0.5=厘米數;歐碼+10)×5=中國鞋號,如歐碼31的鞋,對應的中國鞋號為190;歐碼35對應的中國鞋號為225。
19公分等於19厘米,可以根據鞋子尺碼對照表算出來19公分的鞋子是31碼。
測量方法:
腳長指最長腳趾頂點到腳後跟突點間的水平直線距離。注意不要直接量腳,直接量會出現很大的誤差,而要使用白紙,把腳踩在白紙上,沿著腳用筆在白紙上畫出腳的四周,或者在腳的前端和後端分別做標記;根據所畫的腳圖測量長度,便是腳長。
I. 國標涼拖鞋的具體尺寸是多少
拖鞋尺碼對照表:
拖鞋尺碼對照表尺碼S M L XL厘米22.5 23 23.5 24 24.5 25 25.5 26 26.5 27 27.5 28 28.5中國碼36 37 37.5 38 39 39.5 40 40.5 41 42 43 44 45。
美國碼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拖鞋的尺碼與長度有關,可以進行換算。
比如:24cm是38碼24.5cm是39碼。
38-47碼針數:
38-39尺碼:起38針,腳後跟25個來回。
頭尾丟針數是6針,腳背行數16個來回。
40-41尺碼:起40針,腳後跟27個來回。
頭尾丟針數是6針,腳背行數16個來回。
42-43尺碼:起42針,腳後跟28個來回。
頭尾丟針數是6針,腳背行數17個來回。
44-45尺碼:起44針,腳後跟29個來回。
頭尾丟針數是8針,腳背行數17個來回。
46-47尺碼:起46針,腳後跟31個來回。
頭尾丟針數是8針,腳背行數17個來回。
J. 26-29的鞋多少厘米
16.5厘米-18厘米,兒童鞋子26碼的長度為16.5厘米。其中26碼是指EUR歐碼,16.5cm指中國標准鞋碼。但各個廠家出廠實際的鞋子的內長不一樣,大致范圍在16.5-18厘米左右。標准碼29碼鞋子就是平時所說的29.5碼,鞋內長是18厘米。
1-10歲的兒童鞋碼,男女童鞋碼會有差異,因為同等歲數中男童的腳長會比女童的腳長長出一點,所以挑選在鞋碼上也會不同。 女童1-10歲的鞋碼一般是16-34碼,男童1-10歲的鞋碼一般是17-36碼,每相差一個碼數,鞋子的內長就相差0.5cm左右。
兒童鞋子選擇
在購買童鞋時,不僅只是要看鞋碼,還要看鞋子的內長,購買鞋子前建議先測量孩子的腳長是多少,再對比鞋子內長進行購買。 一般鞋子的內長比孩子的腳長長出0.5cm-1cm左右是比較合適的,春夏長出0.5cm,秋冬長出1cm,避免穿上襪子後鞋子擠腳。
孩子的鞋碼和大人的鞋碼不一樣,鞋碼主要有三個類別,一個是男鞋碼(成人),一個是女鞋碼(成人),還有一個是童鞋碼。 童鞋標准基本碼31碼(尺碼由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