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品跺間距不小於多少厘米
1. 葯品儲存條件的標準是什麼
(1)色標管理
為了有效控制葯品儲存質量,應對葯品按其質量狀態分區管理,為杜絕庫存葯品的存放差錯,必須對在庫葯品實行色標管理。
葯品質量狀態的色標區分標准為:
合格葯品――綠色;不合格葯品――紅色;質量狀態不明確葯品――黃色。
按照庫房管理的實際需要,庫房管理區域色標劃分的統一標準是:待驗葯品庫(或區)、退貨葯品庫(或區)為黃色;合格葯品庫(或區)、中葯飲片零貨稱取庫(或區)、待發葯品庫(或區)為綠色;不合格葯品庫(或區)為紅色。三色標牌以底色為准,文字可以白色或黑色表示,防止出現色標混亂。
(2)搬運和堆垛要求
應嚴格遵守葯品外包裝圖式標志的要求,規范操作。怕壓葯品應控制堆放高度,防止造成包裝箱擠壓變形。葯品應按品種、批號相對集中堆放,並分開堆碼,不同品種或同品種不同批號葯品不得混垛,防止發生錯發混發事故。
(3)葯品堆垛距離
葯品貨垛與倉間地面、牆壁、頂棚、散熱器之間應有相應的間距或隔離措施,設置足夠寬度的貨物通道,防止庫內設施對葯品質量產生影響,保證倉儲和養護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葯品垛堆的距離要求為:葯品與牆、葯品與屋頂(房梁)的間距不小於30厘米,與庫房散熱器或供暖管道的間距不小於30厘米,與地面的間距不小於10厘米。另外倉間主通道寬度應不少於200厘米,輔通道寬度應不少於100厘米。
(4)分類儲存管理
企業應有適宜葯品分類管理的倉庫,按照葯品的管理要求、用途、性狀等進行分類儲存。可儲存於同一倉間,但應分開不同貨位的葯品有:葯品與食品及保健品類的非葯品、內用葯與外用葯。應專庫存放、不得與其它葯品混存於同一倉間的葯品有:易串味的葯品、中葯材、中葯飲片、特殊管理葯品以及危險品等。
(5)溫濕度條件
應按葯品的溫、濕度要求將其存放於相應的庫中,葯品經營企業各類葯品儲存庫均應保持恆溫。對每種葯品,應根據葯品標示的貯藏條件要求,分別儲存於冷庫(2-10℃)、陰涼庫(20℃以下)或常溫庫(0-30℃)內,各庫房的相對濕度均應保持在45%—75%之間。
企業所設的冷庫、陰涼庫及常溫庫所要求的溫度范圍,應以保證葯品質量、符合葯品規定的儲存條件為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即所經營葯品標明應存放於何種溫濕度下,企業就應當設置相應溫濕度范圍的庫房。如經營標識為15-25℃儲存的葯品,企業就應當設置15-25℃恆溫庫。
對於標識有兩種以上不同溫濕度儲存條件的葯品,一般應存放於相對低溫的庫中,如某一葯品標識的儲存條件為: 20℃以下有效期3年, 20-30℃有效期1年,應將該葯品存放於陰涼庫中。
(6)中葯材、中葯飲片儲存
應根據中葯材、中葯飲片的性質設置相應的儲存倉庫,合理控制溫濕度條件。對於易蟲蛀、霉變、泛油、變色的品種,應設置密封、乾燥、涼爽、潔凈的庫房;對於經營量較小且易變色、揮發及融化的品種,應配備避光、避熱的儲存設備,如冰箱、冷櫃。
對於毒麻中葯應做到專人、專帳、專庫(或櫃)、雙鎖保管。
2. 葯品儲存 三色,三溫,五庫,五區,五距是指的啥
1、三色
葯品質量狀態的色標區分標准為:
合格葯品――綠色;不合格葯品――紅色;質量狀態不明確葯品――黃色。
2、三溫
每種葯品應根據葯品標簽註明的儲存條件冷藏(2-10℃)、陰涼儲存(20℃以下)或室溫儲存(0-30℃),每個倉庫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5%至75%之間。
3、五庫
單獨存放,不得與其它葯品混裝在同一倉庫的葯品有:易混葯品、中葯材、中葯飲片、特殊管理葯品和危險品。
4、5區
根據倉庫管理的實際需要,倉庫管理區域內色標劃分的統一標准為:待驗葯品庫(或區)、退貨葯品庫(或區)為黃色;合格葯品庫(或區)、中葯飲片零貨稱取庫(或區)、待發葯品庫(或區)為綠色;不合格葯品庫(或區)為紅色。
5、五距
葯品堆放的距離要求:葯品與牆壁、葯品與屋頂(梁)的距離不小於30cm,葯品與倉庫散熱器或暖氣管的距離不小於30cm,葯品與地面的距離不小於10cm。此外,主通道的寬度應不小於200cm,輔助通道的寬度應不小於100cm。
(2)葯品跺間距不小於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葯品養護工作的任務:
1、指導保管人科學儲存葯品。
2、檢查庫存葯品的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配合保管人管理其他房間的溫濕度,及時調整儲存條件。
3、定期抽查庫存葯品流通質量。抽檢周期一般為四分之一,應縮短易腐葯品抽檢周期。
4、對點檢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改進維修措施。配合保管員安排問題品種。
5、根據季節性氣候變化,制定葯品檢驗計劃和養護工作計劃,列出重點養護品種,並組織實施。
6、建立葯品維護檔案。
7、對關鍵品種進行留樣觀察,調查其變化的原因和規律,為指導合理庫存、提高庫存水平、促進制葯廠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信息。
8、開展養護科學研究,逐步使倉儲養護科學化、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