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一平尺是多少厘米
『壹』 關於國畫尺寸
樓主你想問多大的尺寸
我上傳二張圖片,一張是4尺全開的,129X79厘米
另一張石保太作的國畫,是6尺全開的,180X97厘米
『貳』 國畫中 各種尺寸名稱 都是多少厘米
以下是常用的、按國家標準的宣紙尺寸,按中國書畫用紙術語折算公稱尺寸(厘米)知,未托裱裁方前的軟片尺寸:
(允許誤差,見最後附的宣紙國家標准)道條屏:絕大多數是四尺對開,138*34。
斗方:專絕大多數為四尺斗方和六尺斗方(較少使用)。
要畫好人物畫,除了繼承傳統外,還必須了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准確的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 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勾染法。
(2)山水畫一平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分類:
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表面上,中國畫是以題材分為這幾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
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中國畫之所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其實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叄』 山水畫的標准尺寸是多少
山水畫的標准尺寸為:137 * 69厘米。山水畫一般是作為國畫體現,呈現在宣紙上,國家標準的宣紙四尺整張尺寸是137 * 69厘米,四尺對開指的是豎著裁開,即137*34.5。
由於各廠家裁製時未必統一,書畫作品四尺對開指的是137 * 34 厘米。 橫著裁開的叫作斗方,書畫作品的斗方指的是68 * 68 厘米。 以上是生宣尺寸。另外,熟宣比生宣要略小一點。
山水國畫分類:
1、寫意山水
寫意兩個字,寫是用筆,意是造境,不是狂塗亂抹的。也不是所謂文人遣興,在書房用筆頭寫寫的意思。作畫自然是書卷氣為重,但是根基還是最要緊的。若不從臨摹和寫生入手,那麼用筆結構都不了解,豈不六大錯誤。所以非下一番死工夫不可。
臨摹古人,要學他用筆用墨,懂得他苦心構思。寫生要認識事物的情懷。畫時先用粗筆淡墨,勾出心裏面要吐出來的境界。山石、樹木、屋宇、橋梁、布置約定了,然後用焦墨渴筆,先分樹木和山石,最後安置屋宇人物,勾勒皴勾勒皴擦既完畢,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顯出陰陽、向背、高低、遠近。
近處石頭稍濃,遠處要輕清。創境有曲折不盡的意味,其中的人物用減筆為宜,越簡單越妙。古人說「遠人無目」,若在要有照應的陪候,也不妨點目,不必拘泥。近樹根枝要分明,遠則點戮,不必見枝。
寫意畫創作自元代四家,到了明末清初四高僧,石溪、漸江、石濤、八大,神明變化,一直按蓋過了前人。漸江戍削,八大朴茂,拿用筆表現他的特點,石溪、石濤的特別拿意境來顯出他的特點。
2、淺絳
淺絳山水,大多數用在秋景。這是創始於黃大痴,後來南宗派把它作為標准,用色拿赭石做主體,在林木上面略略施點花青就是了。淺絳不是單用來表示秋景,大凡石質的山,都宜採用這方法,如像畫黃山,是最宜於此法的。
中國畫,光和色是分開來用的,要拿顏色做主體的地方,便用色來表現,不必顧及光的一方面。所以只說淺絳兩個字,便可表現山的季節了。淺絳畫的畫法,畫時仍和墨筆山水一樣,先用淡墨畫就大體,再用較深的墨加以皴擦,分開層次,等它幹了之後設色。
在景物上,由淡到深渲染數次,等到全乾,再用焦墨渴筆,加以皴擦勾勒。樹木苔點,拿淡花青或汁綠一處一處的暈出來,當向陽的地方,用赭石染醒它,這是最要緊的。屋宇上色拿淡墨或淡花青代表瓦屋,拿赭石來代表土屋和草屋。
『肆』 國畫的宣紙的尺寸一般來說要多大
宣紙按規格可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
三尺宣紙一般作為練慣用紙,五尺宣紙一般賣的很少,不常用,參展、創作一般用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宣紙。
四尺宣紙:138×69(以下單位均為厘米)八平尺(138×69×0.0009)
六尺宣紙:180×97 十六平尺
六尺對聯:180×49(標准六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六尺斗方:90×97(標准六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八尺宣紙:248×129二十六平尺
八尺屏:234×53
八尺斗方:124×124
一丈二尺宣紙367×144
一丈二斗方:180×142
一丈六尺宣紙503×193
一丈八尺宣紙600×248
(4)山水畫一平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為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傳統手工紙的典型代表,宣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書畫評論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就最早出現了宣紙一詞。而宣紙名稱的由來,則是由於唐時的安徽涇縣隸屬於宣城郡,因此將「宣城郡涇縣」出產的這種特產手工紙稱作「宣紙」。
與其它紙張相比,宣紙「至薄能堅,至厚能膩,箋色古光,文藻精細」,「韌而能潤,光而不滑,色白如霜,搓折無損」,耐老化、不變色、防蟲蛀,因此享有「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的美譽。由於宣紙具有獨特的滲透、潤濡性能,使得以其寫字,則骨神兼備;以其作畫,則神采飛揚。諸多典籍名著和書畫作品藉此得以寫真存世、萬古流芳。
正由於此,郭沫若先生1964年為涇縣宣紙廠題詞雲:「宣紙是我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與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
宣紙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95年,涇縣被中國農學會授予「中國宣紙之鄉」稱號;2002年8月,涇縣又被國家原產地保護辦批准為「宣紙原產地」;2005年8月,宣紙由安徽省文化廳向國家文化部申報並已正式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的製作技藝,大致包括浸泡、灰掩、蒸煮、洗凈、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烘等十八道工序、100多道操作過程,主要原料是涇縣特產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成品宣紙要求紙質綿韌、手感潤柔、紙面平整、有隱約竹簾紋,對著陽光看,則有一片片的雲痕;切邊應整齊潔凈,紙面不許有摺子、花口、洞眼、沙粒和附著物等瑕疵。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宣紙生產工藝」一直成為海內外好多「企業間諜」日夜覬覦的高級秘密。然而後來才發現,要竊取這秘密只能是徒勞,因為它最大的兩個秘密都是無法竊取的:第一大秘密為造紙廠烏溪上游的兩股水源,「奇水出奇紙,天然無法竊」,妙不堪言。第二大秘密為「秘芨不示人,紙葯無蹤影」,奧不堪言。
宣紙製品的分類多達60餘種,就其總的功能可分為生宣和礬宣兩種。生宣適於寫意國畫和書法之用,礬宣則宜於工筆國畫及書法之用。
宣紙原抄紙按原料配比可分為棉料、凈皮、特種凈皮、純皮四大類;按厚薄可分為單宣、夾宣、二層宣、三層宣等;按規格可分為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丈二宣、丈六宣、丈八宣、二丈宣,以及其他特種規格等;按紙紋可分為單絲路、雙絲路、龜紋、羅紋等。用原抄紙通過再加工生產的宣紙加工製品,則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由趙朴初先生題寫館名的「中國宣紙博物館」,已於1993年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為進一步搞好宣紙的保護工作,涇縣宣紙研究所又專門下設了「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研究和保護室」,並正在籌建涇縣「宣紙文化園」。
參考鏈接:中國網-神奇的宣紙
『伍』 六尺國畫的尺寸是多少厘米
大約在0.98厘米 x 1.80厘米左右
『陸』 常用國畫的尺寸計算
以四尺整張宣紙為例,其尺幅為 68×137 厘米,對開或三裁就是對裁或均裁三份,一般來講四尺整張就是八平尺,四尺對開就是四平尺,四尺斗方也是四平尺。
所謂一平尺: 33.3cm×33.3cm ,故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 長 (cm)× 寬 (cm)× 0.0009 ,如四尺整紙計算方法: 137×68×0.0009=8.3844 (約 8 平方尺)四尺整紙規格不等差之分毫,所以通常行內人士都是按照 8 平方尺來計算。
(6)山水畫一平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宣紙一般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數種,現在還有特殊制式。書畫計算中的尺與現在計量的尺有區別,它是指我國木匠鼻祖魯班發明的俗稱的魯班尺。
橫披的形制為畫心豎短橫長,一般豎長為 1 尺,橫長不超過 4 尺。由於其比較適於布置在現代居室中,如常用於掛在客廳沙發的上方,所以比較受人們的歡迎。無論是國畫還是書法作品,其基本面積的換算與條幅相似,但價格要比面積相當的條幅高兩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