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包包的材料一碼是多少厘米
『壹』 一碼布料是多少
一碼=0.9144米
1、碼碯(亦作「瑪瑙」。一種似玉而次於玉的寶石)。碼,碼碯,石次玉也。——《玉篇》
2、表示數目的符號。如:數碼,頁碼;暗碼;明碼;號碼;密碼;價碼。
3、計算數目的用具。如:籌碼,砝碼;碼目(猶數目);碼錢(賭博時用以代現金的籌碼);碼洋(舊時指商品上標的有折扣的定價)。
4、英制長度單位,美製碼等於0.9144米,在英國,則1碼等於保存在威斯敏斯特商務部標准局的青銅棒兩個金塞子上橫線標記之間的距離(在62°F時)(縮寫yd)。
5、指壘成的堆。相當於垛。如:碼頭(船隻停泊處;指交通便利的商業城市;舊指流氓活動霸佔的地盤)。
(1)做包包的材料一碼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紡織絲綢產品評價常用單位,是每平方米織物的重量,單位是「克/平方米」(g/m2),縮寫為FAW。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粗紡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
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來表達,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紡織品評價常用單位。絲綢面料常用「姆米(m/m)=2.5/0.58064=4.3056克/平方米」表示重量/單位。紗線則以支數和號數表示重量(長度)/單位。
經紗密度 ——面料長度方向;該向紗線稱做經紗;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經密(經紗密度);緯紗密度 ——面料寬度方向;該向紗線稱做緯紗,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緯密(緯紗密度);
密度 ——用於表示梭織物單位長度內紗線的根數,一般為1英寸或10厘米內紗線的根數,中國國家標准規定使用10厘米內紗線的根數表示密度,但紡織企業仍習慣沿用1英寸內紗線的根數來表示密度。如通常見到的「45X45/108X58」表示經紗緯紗分別45支,經緯密度為108、58。
幅寬 ——面料的有效寬度,一般習慣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見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別稱作窄幅、中幅與寬幅,高於60英寸的面料為特寬幅,一般常叫做寬幅布,當今中國特寬面料的幅寬可以達到360厘米。幅寬一般標記在密度後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寬則表示為:「45X45/108X58/60"」即幅寬為60英寸。
克重 ——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粗紡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來表達,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色織 ——日本稱做「先染織物」,是指先將紗線或長絲經過染色,然後使用色紗進行織布的工藝方法,這種面料稱為「色織布」,生產色織布的工廠一般稱為染織廠,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襯衫面料都是色織布;
『貳』 一碼等於多少厘米
鞋子的一碼沒有固定等於多少厘米,超過35號之後,每一號等於0.5厘米。
鞋號換算表(單位:毫米)
35號—版—225;
36號——230;
37號——235;
38號——240;
英制長度單位的換算:
1 英里 = 5280 英尺 = 63360 英寸 ≈ 1609.344 米 ≈ 1.609344公里,
1英寸(inch)= 2.54厘米(cm)
1英尺(foot)= 12英寸 = 30.48厘米
1碼(yard)= 3英尺 = 91.44厘米
1英里(mile)= 1760碼 = 1.609344千米(km)
(2)做包包的材料一碼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英國碼、美國碼、日本碼等。法國、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的鞋碼一般如下計算,單位是厘米:鞋碼 = 1.5*鞋楦長 = 1.5*(腳長+2)但具體大小可能因為鞋楦性狀不同而有少量出入。
1998年政府發布了基於Mondopoint系統,用毫米做單位的GB/T3294-1998,被稱為「新鞋號」;之前以厘米為單位的鞋號從此被稱為「舊鞋號」。21世紀中國大陸市場上的鞋被要求全部標注新鞋號。新舊鞋號的換算公式為:新鞋號=(舊鞋號+10)/2。
『叄』 一碼等於多少厘米
如圖——1 碼=91.44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