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城建區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❶ 福建省福安市土地面積是多少
你好!
福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總面積1794.5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60.7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32萬人。通行閩東方言福安話。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❷ 福安是哪個省的屬於哪個地區呢
福安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寧德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市。
福安文化積淀,有歷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韻,還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欏、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溝、仙岫畲族風情等形成「紅、茶、古、畲、廉」的傳統福安文化。福安市境內有瀋海高速、寧上高速、福泰高速、溫福鐵路等公路鐵路穿境而過。
地形地貌
福安市地處鷲峰山脈、太姥山脈和洞宮山脈之間,這三大山脈控制著全市的地形骨架。山體走向大致呈北東—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東走向。山嶺延伸的方向與構造線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兩側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級或四級階梯狀分布。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西部高,中間低,全市地形成為南北走向的狹長谷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安市
❸ 福安 面積多大
福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台灣海峽西岸,全市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人口62萬。福安產茶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可追溯至晉隋兩朝時期,是福建茶葉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久負盛名的閩紅"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紅茶的原產地。新中國成立後,福安人民勇於實踐,銳意創新,從單一生產紅茶逐步向多茶類方 向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茶業結構,形成了以綠茶、花茶為主,紅茶、工藝茶、烏龍茶、白茶等多茶類發展的格局。目前,全市現有茶園面積30萬畝,年產茶葉2.43萬噸,毛茶產值5.1億元,茶葉商品總值11.32億元,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是我國第二大茶葉主產縣市、全國最大的綠茶、花茶主產區和全國最大的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全市23個鄉鎮(開發區、街道)447個行政村,幾乎村村產茶,在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茶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 福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茶業結構調整,全市新植和改植換種優新品種2萬畝,自今年起,我市每年計劃發展1萬畝。同時,就地建立良種育苗基地,帶動群眾發展高香型金觀音、黃觀音、鐵觀音、台茶12、金牡丹、早春毫等茶樹優新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步伐,到2010年使高香優新茶樹良種比重達到20%,推動多茶類生產發展,生產上形成了以綠茶、花茶為主,紅茶、工藝茶、烏龍茶、白茶等多茶類發展的格局。加大名優茶生產力度,建立了城湖、天香、北門等8個名優茶生產示範點,推廣新型名優茶加工機械500多台套,帶動全市名優茶開發生產,名優茶產量、產值分別佔全市產量、產值的27%和60.4%,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茶葉質量水平明顯提高 積極創建全國綠色食品茶葉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不斷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市政府組織質監、茶業、工商、農業、衛生、供銷、茶業協會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積極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宣傳活動,營造健康的茶葉質量環境。全市現有1個有機茶、12個綠色食品茶、3個無公害茶產品獲得認證,認證面積6萬畝,輻射面積20萬多畝。有天香、城湖等27家茶葉企業獲得QS認證,居寧德市首位。我市榮獲農業部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市先進單位、達標單位稱號。 產業化經營進程加快 全市現有登記注冊茶葉企業有161家,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40 多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部門級1家,寧德市級4家,福安市級6家。全市年出口茶葉4000噸,出口值達8000多萬元,茶葉出口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帶動了茶農增收。面積230畝的"中國海峽茶都"一期工程正在建設,茶博園正在抓緊規劃建設。有滿園春、金陵等企業入駐甘棠茶葉加工區。首家 台資開發茶葉在我市王家茶場落戶並投入生產。 茶文化宣傳豐富多彩 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了"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的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茶新聞發布會",我市"坦洋工夫"茶成為中華名人特供茶。成功舉辦了"坦洋工夫"杯首屆海峽茶藝小姐電視公開賽(閩東分賽區),連續兩年舉辦了福安市"坦洋工夫"杯鬥茶展示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茶事活動,在國內外重要茶事活動中,我市有6個產品榮獲茶王獎、50多個產品獲得金獎,提高了知名度。 品牌建設躍上新台階 強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 "坦洋工夫"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坦洋工夫"證明商標注冊獲國家工商總局受理,制定出台《坦洋工夫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坦洋工夫"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和管理。"東湖"、"雋永"牌茉莉花茶獲得省級名牌產品,"東湖"牌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東湖"、"坦洋"牌被評為寧德市知名商標。"坦洋"、"富春"、"林芝"、"立農"、"福特"、"綠馨"、"長富"等一批茶葉品牌脫穎而出。 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生態茶園、無公害綠色食品、名優茶生產、結構調整、標准化生產等多類型省地市級示範點,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市茶葉技術培訓基地和市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加大對茶農技術培訓和茶葉衛生質量的監督。市茶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增強,范坑、社口、穆雲等茶葉主產鄉鎮成立了茶業分會,為當地茶葉發展積極作出努力。松羅、城陽、溪潭、社口等鄉鎮成立了茶業產銷合作社,尤其是松羅沈鈴春青茶產銷合作社開發生產的烏龍茶,市場銷售價格達300-500元。這種新型的發展模式,有效地促進技術交流、規范茶園、控制茶葉農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科技應用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來,有二十多項茶葉科技項目在茶區得到應用推廣。我市制定的《綠茶綜合標准》、《坦洋工夫紅茶綜合標准》等省地方標准先後獲得批准發布。同時指導協助坦洋、天香、林芝、城湖、工夫、福特、農墾等茶葉企業制定企業標准,先後發布實施《綠茶(A級綠色食品)綜合標准》、《工藝茶》、《烏龍茶》、《飲用花》、《特種工藝茶》等六項企業標准,為茶葉生產提供標准依據。 目前,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業作為市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來發展,大力實施 "五個一" 茶業發展工程,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我們相信,在省、市各級的堅強領導下,福安茶業將更加欣欣向榮、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