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多少平方公里
❶ 海南省有多少平方公里
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
南島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暖熱,雨量充沛。截至2019年末,海南省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
地理環境: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島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的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
西沙群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15°46′—17°08′,東經111°11′—112°54′之間;南沙群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35′—11°55′,東經109°30′—117°50′之間;中沙群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13°57′—19°33′,東經113°02′—118°45′之間。
❷ 海南島的面積是多少
海南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海南島,地處中國南海西北部,海南省西北部,北緯18°10』~20°10』,東經108°37』~111°03』,北與廣東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從島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約220海里,從島南的三亞港至菲律賓的馬尼拉港航程約650海里。
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長軸呈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其它有3.44萬平方公里之說),是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岸線總長1944公里(不含海島岸線),自然岸線長度為1272.61公里。
海南島氣候特徵
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基本特徵為:四季不分明,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氣溫年較差小,年平均氣溫高;乾季、雨季明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多熱帶氣旋;光、熱、水資源豐富,風、旱、寒等氣候災害頻繁。年平均氣溫22.5-25.60C,年日照時數1780-260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45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西部沿海約1000毫米)。
❸ 海南島多少平方公里
3.54萬。
海南島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島上熱帶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藍,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
海南省陸地主體,平面呈雪梨狀橢圓形,長軸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40千米,寬210千米,面積約3.54萬平方千米,為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是一個歷史不長、但風景優美的沿海島嶼,為中國第二大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大陸相聯,後斷陷形成的島嶼,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上。
海南島地質構造形態在空間分布上,以各種不同的方向、形跡和性質的構造組合,形成東西向構造、南北向構造、北東向構造、北西向構造等主要構造體系,成為陸地的主要構造格局,控制著島陸沉積建造、岩漿活動、成礦作用及晚近時期的山川地勢的展布。
海南島地勢為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偏南到四周沿海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逐級遞降,組成環形層狀地貌,在各種地貌類型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總面積的25.4%。
丘陵佔13.3%,台地佔32.6%,階地佔16.9%,平原佔11.2%,其他佔0.6%,具有台地、階地特多,山丘密集相連,平原少而分散的特徵。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❹ 海南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海南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南人口1020.46萬人。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海南省常住人口1020.46萬人,比上年增加12.34萬,海南省漢族、黎族、苗族是世居民族,其餘民族是解放後遷入的幹部、職工和移民,分散於全省各地。
科學技術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唯一的瀕海發射場,具有緯度最低、射向范圍寬、運載效能高、運輸限制少、落區安全性好等特點,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