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大於十厘米的太空碎片多少個
『壹』 太空碎片目前大於10厘米的有多少
22000個
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目前太空有22000個直徑大於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徑較小的碎片則數以百萬計甚至億計。
由於太空碎片以每小時15700英里(約合25266公里)的極快速度在近地軌道上飛行,因此一旦發生碰撞,可能會對衛星或航天器造成嚴重破壞。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航天研究小組負責人休·劉易斯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每一顆進答鍵入軌道的衛星都有可能成為太空碎片
『貳』 好懸,相距14.5米!俄羅斯反衛星碎片險些「撞上」我國衛星,咋了
太驚險了!一顆太空碎片與我國衛星差點相撞!
1月19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中心發布通報,稱18日10分一顆太空碎片與我國清華科學衛星 「擦肩而過」,最近距離只有14.5米,相對速度5.27千米/秒,交會角為40.52 ,屬於典型的「極危險交會事件」。
碎片專家劉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際上一般在碎片與飛行器碰撞概率達到10-3時就會採取避讓,而一些投資巨大、承擔重要科研任務的航天器在碰撞概率為10-4時也會實施避讓。此次俄羅斯碎片與清華科學衛星發生碰撞的概率為3.71 10-4,理應採取避讓行動,但碎片在離開「最危險距離」後兩者間距離又變遠了,碰撞概率更小了伏帆含!
這顆編號為49863的碎片是2021年11月15日俄羅斯反衛星試驗產生的解體碎片,整個反衛星試驗總計產生了數萬個天空碎片,其中尺寸大於10公分的超大碎片約有1600個,主要分布在400到1100公里軌道高度范圍內,與世界上相當一部分衛星軌道「重疊」!
事實上,我國碎片檢測中心早就「探測」到了這顆異常碎片,兩者距離由最初的15公里,縮短到10公里、5公里,直至1月18日的十幾米!每繞行軌道一圈,碎片與衛星靠得就更近一點!
太空中究竟有多少碎片?據專家觀測分析地球缺笑附近軌道的太空碎片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類是小於1毫米的碎片,數量達到數億級。
一類是1毫米到1厘米之間的碎片總計約1億個。
一類是70萬個大於1厘米、小於1厘米的碎片。
一類是大於10厘米的碎片約2.3萬個。
目前對航天器具有潛在威脅,同時又被探測到的太空碎片約4.2萬個,總重量達7400噸,相當於幾十萬輛摩托車在太空中「飛馳」。數以億計的碎片主要源於損毀的航天器,其中衛星肢解碎片佔60%以上,操作性碎片佔8%,火箭殘骸約8%,報廢航天器佔12%,而正常運行的航天器不到10%,佔比少得可憐!
太空碎片的速度接近7.9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飛行,與航天器碰撞後,輕則導致航天器磨損、穿孔,重則被肢解,甚至引發爆炸!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執行任務時熱控管路被一個毫米級的碎片擊中,力度稍微再大些將直接導致管路破損而泄漏!
國際空間站體積大、停留時間長,更是碎片襲擊的目標!2016年穹頂艙玻璃窗被碎片砸出一個直徑7毫米的小坑;2021年攀附在空間站外壁上的加拿大機械臂多了一個直徑6毫米的小洞,保溫材料隱約有灼傷的痕跡,推測是一個高速運動的碎片所致。
最嚴重的一次轎磨碎片碰撞事故發生在2013年。5月4日厄瓜多的一枚衛星與大號天空碎片發生碰撞,導致衛星偏離軌道而墜毀。意外的是,這個超大號的碎片正是前蘇聯的火箭油箱殘骸,已經在太空游盪了多年!
應對太空碎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個是主動避讓,一個是消滅太空碎片。
對太空碎片提前預警,航天器與突襲而來的碎片在碰撞之前,要麼降低航天器速度改變交匯時間,要麼抬高、降低航天器改變運行軌道!截止2020年國際空間站為避開太空碎片實施了28次主動避讓。歐洲航天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平均每顆衛星每年執行兩次避讓操作。
當然,主動避讓也不是針對太空碎片,對其他航天器同樣如此。我國空間站對馬斯剋星鏈的騷擾衛星實施了兩次避讓,一次發生在2020年4月19日,一次發生在2021年5月16日。
為消滅這些太空垃圾,避免與航天器發生碰撞,各國都在研發秘密武器。
早在1993年,美國航天局就嘗試利用基脈沖激光器清除近地軌道的碎片,並命名為「獵戶座」計劃。後來激光技術提高計劃重點轉移到了在軌清除,說白了在航天器中安裝一個激光器,擊穿靠近的太空碎片。以美國的秉性,定然會當作太空武器使用,不得不防!
我國在清理太空碎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16年「遨龍一號」航天器成功發射,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碎片主動清除飛行器,具有識別、探測、跟蹤、操作等功能。
機械臂是我國另一個消除太空碎片的秘密武器。和空間站中的大號機械臂不同,安裝在衛星上的機械臂體積小、動作敏捷,先提前靠近探測到的太空碎片,再伸出機械臂將其推向地球一側,碎片在墜入大氣層過程中焚毀。
我國發射的實踐-17是一款負責通信、廣播的衛星,同時配備了一個機械臂,兼顧清除太空中的碎片。然而,美國污衊我國的機械臂威脅其他國家的航天器,卻不知太空中的絕大部分人為碎片是他產生的!
當然,任何方法都有它的弊端。主動避讓需要頻繁變軌,避讓消耗大量燃料。使用機械臂一次只能消滅少量太空碎片,加之頻繁變軌,無疑又是一個耗能大戶!而對於激光而言,本身就是一種非動能武器,即便是將碎片、殘骸燒穿軌道也不能改變,隱患依然存在。
所以,如何徹底清除這些太空碎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叄』 太空碎片數量呈什麼數量級增長
太空碎片數量呈指數級數量級增長。
自上世紀20世紀50年代進軍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四千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據不完全統計,在太空中毫米級以上的空間碎片數以億計,總數量達到幾千噸,而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個能數以百萬計。
截止2018年有,22000個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目前太空有22000個直徑大於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徑較小的碎片則數以百萬計甚至億計。
太空碎片數量龐大,增加了相互碰撞的幾率,並導致產生更多的碎片,直接威脅到航天器的安全,影響到人類探索與利用太空的活動。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年9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經過計算機模擬,現在太空軌道垃圾的數量已經處於「臨界點」(tipping point),「增加了航天器失效的風險」。
太空碎片數量的危害:
太空碎片若與運作中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或國際空間站相撞,會危及到設備甚至宇航員的生命,據計算一塊直徑為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將航天器完全摧毀,數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們無法繼續工作。
『肆』 關於太空垃圾!
按照火箭科學家專業的說法叫做「軌道碎片」,不過一般人都將其稱為「太空垃圾」。別小看了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厘米的空間碎片數量竟然超過11萬個,而大於1毫米的空間碎片超過三十萬個。驚訝有這么多的垃圾嗎?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我們人類自己製造的。
編輯本段太空垃圾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布: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里,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國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台宣布,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陽光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連接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干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裡有一個金屬殘片。
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謝天謝地,迄今尚未傷人。
編輯本段有多少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名目繁多:大的有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中等有意外爆炸形成的碎片,如1996年6月3日,美國一枚飛馬座火箭發生爆炸,共產生了約300000個危害性碎片;小的有一些零部件,如星箭分離用的爆炸螺栓、衛星包帶和彈簧等,還有宇航員「隨地亂扔」的垃圾,比如1965年,在美國首次太空行走過程中,宇航員愛德華失手丟掉了一隻手套(還好,一個月後,這只時速近28000公里,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大的手套墜入大氣層燒毀);更多的則是極其微小的空間微粒,如航天器脫落的油漆顆粒等。
那麼在近地球軌道究竟有多少太空垃圾呢?有人估算,自開辟太空時代50年來,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由於其中許多物體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了,現在能夠看到的大約有9000件。而且,一個太空飛行器若在600公里的高空飛行,它將圍繞地球轉25-30年,如果它位於1000公里的高度,則可飛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則幾乎會成為永恆的物體。如今,太空中這種「長壽」垃圾越來越多,清除將是極其艱難的。
編輯本段太空垃圾危害知多少?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軍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4千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據不完全統計,太空中現有直徑大於10厘米的碎片9千多個,大於1.2厘米的有數十萬個,而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可能數以百萬計。
不要小看這些太空垃圾,由於飛行速度極快(6-7公里/秒),它們都蘊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小汽車以100公里的時速迎面相撞——衛星會在瞬間被打穿或擊毀!試想,如果撞上的是載人宇宙飛船……
而且人類對太空垃圾的飛行軌道無法控制,只能粗略地預測。這些垃圾就像高速公路上那些無人駕駛,隨意亂開的汽車一樣,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剎車,什麼時候變線。它們是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潛在「肇事者」,對於宇航員和飛行器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目前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還算開闊,太空垃圾在太空中發生碰撞的概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更令航天專家頭疼的是「雪崩效應」——每一次撞擊並不能讓碎片互相湮滅,而是產生更多碎片,而每一個新的碎片又是一個新的碰撞危險源。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圍被這些太空垃圾擠滿的時候,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該何去何從呢?
太空垃圾是人類在進行航天活動時遺棄在太空的各種物體和碎片,它們如人造衛星一般按一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形成一條危險的垃圾帶。太空垃圾可分為三類:一是用現代雷達能夠監視和跟蹤的比較大的物體,主要有種種衛星、衛星保護罩及各種部件等,這類垃圾目前已達8000多個;二是體積小的物體,如發動機等在空間爆炸時產生的,其數量估計至少有幾百萬;三是核動力衛星及其產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這類衛星送到地球軌道上的碎片達3噸。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序幕,同時也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當時,宇航員完成飛行任務,把衛星的裝載艙、備用艙、儀器設備及其他遺棄物都留在了衛星軌道上。此後,隨著人類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壯舉,太空垃圾與日俱增。人類先後已將4000餘顆衛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運轉的僅有400餘顆,其餘的或墜毀於地球表面,或遺留在太空,成為太空垃圾。據統計,目前約有30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而其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將會導致災難性的連鎖碰撞事件發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東西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
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它們成為人造衛星和軌道空間站的潛在殺手,使宇航員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運行的。一顆迎面而來的直徑為0.5毫米的金屬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飛行服;人們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塗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員殞命;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葯片大的殘骸可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可將造價上億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絕路。在人類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災難屢見不鮮。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前蘇聯的「禮炮—7」號軌道站也多次被此類「塵埃」損壞。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成為564塊10 厘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這枚火箭的殘骸使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命赴黃泉」!1991年9月15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者」號太空梭差一點與前蘇聯的火箭殘骸相撞,當時「發現者」號與這個「不速之客」僅僅相距2.74千米,幸虧地球上的指揮系統及時發來警告信號,它才免於喪生。據計算,目前太空軌道上每個飛行物發生災難性碰撞事件的幾率為3.7%,發生非災難性撞擊事件的可能性為20%。以此計算,今後將每5—10年可能發生一次太空垃圾與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將達到2年一次。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污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污染。目前,美國和前蘇聯在空間的核反應堆中有1噸的鈾—235及其他核分離物。前蘇聯共發射31顆核動力偵察衛星,其中已有兩顆給地面帶來污染:1978年,「宇宙954」號大量放射性殘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號的反應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編輯本段如何對付太空垃圾?
從法規上,主要是訂立規章,規范航天發射,盡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在技術上,所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10厘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減少太空垃圾,歸結起來是「避、禁、減、清」
避:就是對太空垃圾進行嚴密監視與跟蹤,並採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使航天器及時避開太空垃圾。
禁:就是國際上制定有關法規,禁止在空間進行實驗和部署各種武器,限制發射核動力衛星,使空間成為為人類文明服務的和平空間。
減:就是發射航天器的國家應採取措施,盡量減少太空垃圾的增加。
清:就是發展太空垃圾清除技術,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激光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運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火箭末級,採取轉移軌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氣層燒毀;對已達到預定壽命的衛星,讓其獲得逃逸速度,遠離近地空間或轉用清除裝置進行清除。有些專家提出設想,運用激光的力量,使大塊垃圾首先改變運行軌道,然後將其氣化。
人類只有一個空間,隨著人類對太空環保的重視,太空垃圾必將得到治理,那時人類將重新獲得一個美麗而清潔的宇宙太空,宇宙遨遊將美麗而浪漫。
編輯本段太空環境亟須維護
一開始,空間站的人們沒有注意垃圾問題,專用的垃圾集裝箱裝滿後就通過艙口丟到太空。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開始關注近地球軌道的生態問題,決定不再向太空拋棄垃圾。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垃圾被裝袋保存著,待「進步」號貨運飛船到來後,將貨卸下來,把垃圾裝進去,於是這些垃圾就同貨運飛船一起在大氣層中燒掉。 據俄報載,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直至現在還將廢棄品拋向太空。如此遲早有一天,人類要為自己在太空丟棄的各種垃圾承擔後果。
編輯本段高爾夫球:太空垃圾新品種
新華網:漂移在太空中的各色廢棄物,多年來已然累積成一片浩瀚的「垃圾海洋」,給航空飛行造成諸多隱患。為此,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一向對國際空間站中航空垃圾的產生與處理十分謹慎。然而近日,原本嚴格的太空垃圾處理原則卻出現松動,原因只為一隻小小的高爾夫球。
國際空間站中的廢棄物如何處理,一直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謹慎面對的難題,任何要丟棄在太空的垃圾都要進行嚴格篩選。不過最近,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忽然放寬政策——「打開後門,扔掉就是了」。
原來,這是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給「太空高爾夫」開的「後門」。這樣一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高爾夫球將成為茫茫「太空垃圾海洋」中的新品種。
「元素21」是加拿大一家高爾夫球桿廠,為了使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該廠商不惜重金邀請俄羅斯宇航員米哈伊爾·秋林完成「太空一擊」的廣告宣傳。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9日報道,秋林在22日完成太空行走之後,將用該品牌球桿,在太空中揮出這記世上飛行時間最長的高爾夫球。
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稱,秋林打出的這只高爾夫球會在太空軌道上飛行3天,然後在墜落大氣層時燃毀。不過,俄羅斯科學家認為,這只球可能要繞著地球轉3年之久。令人寬慰的是,有關專家已經表示,太空垃圾若與空間站相撞並造成損失,需要相當於重20噸卡車以每小時100英里(約161公里)的速度行駛時產生的能量,這只高爾夫球還不致有如此威力。
編輯本段太空垃圾已接近臨界引爆點
美國宇航局:50年太空開發給我們頭頂的天空留下大量垃圾:火箭推進器殘骸、人造衛星碎片、脫落的油漆,甚至一隻宇航員的手套。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研人員稱,太空垃圾的臨界引爆點正在來臨。即使不再發射太空飛船,到2055年,由碰撞所產生的新碎片數量將超過落回地球和燃燒掉的碎片總數。
伯爾尼大學天文學院與歐洲航天局合作追蹤太空垃圾已經8年,其間,進行過多次太空碎片的測算。瑞士伯爾尼大學天文學院(Bern University's Astronomical Institute)教授Thomas Schildknecht和他的研究小組參與了對太空的監控。這個科研小組將安置在西班牙島嶼特納里夫(Tenerife)和伯爾尼附近的光學望遠鏡對准2萬~3.6萬公里的高空,對那裡的太空垃圾作搜索和監控。
歐洲航天局的模型顯示:有60多萬個直徑超過1厘米的太空垃圾以數千公里的時速圍繞著我們的星球橫沖直撞。美國空間監視網(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對約1.2萬個直徑超過10厘米的碎片進行監控,但大多數的碎片物質還是沒有被觀察到。
科研人員指出,在低空軌道(2千公里高度以內)上,一個1厘米見方、速度為每秒15公里的微小碎片若撞上運行中的人造衛星,可能造成的破壞等同於一枚手榴彈的威力。
「在低空軌道,那裡有空間站和載人飛船。以國際空間站為例,人們認為,在今後10年內,它被太空垃圾嚴重撞擊的可能性達到50%。」Schildknecht說。
「如今還沒有像真空吸塵器之類能夠有力地清理太空垃圾的可行辦法。」Schildknecht表示,「因而國際上大多數努力將重點放在追蹤較大碎片上,以預防碰撞的發生,避免產生更多碎片。」
8年來,在伯爾尼和特納里夫,Schildknecht和他的科研小組與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合作,對在高空急速飛行的小碎片建立了清單。他們的調查結果用來幫助指導人造衛星穿過碎片地帶。Schildknecht說:「目前,每一兩個月,就有一個人造衛星被指引遠離飄浮著的太空垃圾的軌道。」
科研小組的另一部分工作則是提醒太空組織,更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這就像地球上的垃圾處理。我們碰到的是15年前產生的垃圾,當時人們還根本不曉得這回事。」Schildknecht說,「在某些高度上,如800至1000公里處,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糟糕。因為那裡有許多人造衛星,隨著時間推移,它們也可能產生碎片。大多數碎片會逐漸落下,在進入大氣層之前,它們會聚集在較低的高度上。最大的問題並非是給地球造成的風險,而是對太空使命的危害。各太空機構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斷加強,並開始迫使商業組織遵守最低綱領。最終目標將是編制一套行業守則,以限制太空探測產生的碎片數量。」
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Lottie Williams並不同意Schildknecht的看法。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人造太空碎片擊中的人。1997年1月22日,她在塔爾薩的公園里散步時,被一個15厘米的金屬塊擊中肩部,這個金屬塊後被確認是1996年將一枚美國空軍衛星發射升天的Delta II火箭的燃料箱碎片。所幸的是,Williams並沒有受傷。
『伍』 目前直徑大於10厘米的太空碎片有多少個
- 01
22000個
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目前太空有22000個直徑拆山大於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徑較小的碎片則數以百萬計甚至億計。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取得了飛速發展。但在太空事務管理方面,國際社會的行動相對滯後。冷戰時期形成的處理太空事務的五個國際條約,即1967年的《外層空間條約》、1968年的《營救協定》、1972年的《責任公約》、1976年的《登記公約》和1984年的《月球協定》,強調要把太空作為“全球公地”,要以國際合作來確保太空安全,但它們是以軟法形式出現的,對國際太空行動體沒有強制性約束,從而留下了安全隱患。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和行為體走向太空。根據相關數據,世界上現有12個行為體可以獨立發射衛星,約60個行為體在太空擁有約1100顆航旅枝中天器。航天器日益增多導致出現太空“公地悲劇”現象。 其一,太空碎片增多,威脅著太空環境安全。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目前太空有22000個直徑大於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徑較小的碎片則數以百萬計甚至億計。太空碎片數量龐大,增加了相互碰撞的搭做幾率,並導致產生更多的碎片,直接威脅到航天器的安全,影響到人類探索與利用太空的活動。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年9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經過計算機模擬,現在太空軌道垃圾的數量已經處於“臨界點”(tipping point),“增加了航天器失效的風險”。
其二,頻譜資源緊張,國際爭奪日益激烈。無線電頻譜資源理論上講是無窮的,但限於技術發展水平,人類目前所能利用的頻率上限為400GHz,而且實際操作中還無法有效使用到這個頻率上限,目前人造衛星所使用的頻率都低於60GHz。頻譜可用資源緊張引發了國際太空行為體對它的爭奪,其中對低於3GHz 頻率段的爭奪比較激烈,對7GHz-8GHz頻率段的爭奪非常激烈,因為該范圍的頻率多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所用。 其三,軌道資源緊張,“搶軌”導致諸多安全事故。太空雖然遼闊“無邊”,但並不能無限度地容納衛星,尤其是在距離地球36000公里遠的地球同步軌道上。由於該軌道的唯一性,“同步衛星的‘定點’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引發了國家之間以及一國的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為爭取更多、更好的軌道資源,尤其是地球同步軌道資源,一些國家向國際電信聯盟申請了大量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結果出現了“紙面衛星”(paper satellites)現象,即這些國家名義上佔有了許多頻率和軌道,而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在國際電信聯盟規定的5年期限內把衛星發射升空。此外,軌道資源緊張還引發了另外兩個重大安全問題。一個是無線電頻率干擾,太空數據協會(Space Data Association,SDA)2012年2月的一份報告指出,相鄰衛星之間的頻率相互干擾已成為無線電干擾的主要原因。另一個問題是衛星相撞,2009年2月俄美兩國的衛星發生碰撞,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
其四,太空軍事化與武器化構成了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脅。太空軍事化與武器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各國衛星被廣泛用於軍事目的,用來支持與強化本國的軍事作戰能力。美國為謀取太空霸權,利用現行國際太空法律及相關軍控條約的漏洞,大力研發、試驗和部署太空武器,並組建天軍。其他國家為應對美國的太空霸權,在國際社會無法達成新的太空軍控協議的情況下,也在發展太空軍備。如印度明確提出了要部署反衛星武器,“旨在對低軌道(距離地球表面2000公里)及靜止軌道衛星進行電子及物理破壞”。太空軍事化與武器化已嚴重威脅到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事實上,太空技術的出現正是源於一些國家在核武器方面的競爭。 上述涉及太空安全的四個方面問題並非是同質的,前三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自然”性特徵,而第四個問題則完全表現出“人為”性特徵。“自然”性特徵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發展來解決,而“人為”性特徵問題涉及國際政治斗爭,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目前,太空安全的“自然”性問題與“人為”性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太空安全問題日益復雜化。
『陸』 關於太空知識的有哪些
有關太空的和渣知識:
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大不相同,那裡沒有空氣,沒有重力,充滿危險的太空輻射。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嘩棚擾宇宙間,大氣層空間以外的整個空間。物理學家將大氣分為5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和外大氣層。太空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亂旦宇宙空間,將大氣分為對流層(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層(9-45千米)、中間層(45-80千米)、熱成層(80-400千米)和外大氣層(40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氣約有3/4在對流層,97%在平流層以下,平流層的外緣是航空器依靠空氣支持而飛行的最高限度。
太空站又稱為「空間站」、「軌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員巡航、長期工作和居住的載人航天器。在太空站運行期間,宇航員的替換和物資設備的補充可以由載人飛船或太空梭運送,物資設備也可由無人航天器運送。
『柒』 太空碎片目前直徑大於十厘米的太空碎片有多少個
截至2017年底,美國空間監測網在地球軌道上跟蹤到了42000個橡慧空間物體,而地球軌道中尺度在10cm以上的伏叢空間碎片數量大約為梁廳答23000個;尺度在1cm至10cm的碎片數量大約為70萬個。
『捌』 太空碎片目前大於10厘米的有多少
22000個。
截止2018年,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目前太空有22000個直徑大於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徑較小的碎片則數以百萬計甚至億計。
太空碎片數量龐大,增加了相互碰撞的幾率,並導致產生更多的碎片,直接威脅到航天器的安全,影響到人類探索與利用太空的活動。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年9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經過計算機模擬,現在太空軌道垃圾的數量已經處於「臨界點」(tipping point),「增加了航天器失效的風險」。
太空法
太空法是關於規范人類在太空活動的系列國際法的統稱,也是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的作為對其和其公民在外層空間和其他星球上的活動作出規范的具有強制性的國際法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太空法
『玖』 宇宙太空中是否有很多垃圾
是的,有很多垃圾。
太空垃圾又稱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是宇宙空間中除正在工作著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體,包括運載火箭和航天器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與報廢的衛星;航天器表面脫落的材料;表面差謹塗層老化掉下來的油漆斑塊;航天器逸漏出的固體、液體材料;火箭和航天器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
這些太空垃圾的數量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在地球近地空間中,現有直徑大於10厘米的太空垃圾九千多個,大於1.2立方英寸的有10萬個以上,總重量超過7000噸。
這些太空垃圾大多在高度為300-45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以每秒7-8公里,而在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則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高速運動,根據軌道傾角碰撞時的相對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秒10公里以上,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太空垃圾若與運作中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或國際空間站相撞,會危及到設備甚至宇航員的生命。據計算,一塊直徑為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將航天器完全摧毀,數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們無法繼續工作。而太空垃圾衡慶改也因此成為了國際問題。但目前對這些太空垃圾還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並且隨著航天活動的進行,現在每年還要增加許多的咐判太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