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等於多少米厘米
1. 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一尺等於100/3厘米.
1尺≈33.333厘米
2. 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100厘米=3尺,所以1尺=100/3 厘米=33.3 厘米。
3. 一尺等於多少厘米怎麼換算
一尺等於33.3333333厘米。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一尺等於十寸。厘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米的百分之一。尺是古今都有的,是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於十寸。)西漢時一尺等於0.231米,今三尺等於一米。
(3)一尺等於多少米厘米擴展閱讀
一尺等於33.3333333厘米。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一尺等於十寸。厘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米的'百分之一。尺是古今都有的,是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於十寸。)西漢時一尺等於0.231米,今三尺等於一米。4. 一尺是多少厘米
七尺男兒(以現今的測量身高來解釋)的身高應該是1.7米左右。
但實際上「七尺」並非是指身高。而是指衣帶下垂的長度。孩童為三尺,成人為七尺。七尺之軀代指成年人。《滕王閣序》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則表示自己是孩童。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
(4)一尺等於多少米厘米擴展閱讀:
七尺之軀
解釋:軀:身體。成年男子的身軀。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口耳之間,則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示例:丈夫~,其所學者,獨立手哉? ★明·宋濂《文原》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大思想家荀子特別注重學習,他對學習有獨到看法,他認為學習必須及時消化,然後才能得其精華,他舉例說如果剛聽到別人的一些談話,不加思考與分析,就立即誇誇其談說出去,就不能用學問來修養這七尺之軀
參考文獻:網路-七尺
5. 一尺等於現在多少厘米
因為現在規定的是三尺一米。然後1米=100厘米,所以說那麼一尺就等於100÷3=33.333厘米。
6. 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一尺等於33.33厘米。尺,是長度計量單位,源晌世一尺等於十寸。厘米,也是長度度量單位,是一米的謹碧百分之一,即1厘米=1/100米。在現代,三尺等於一米,按照此計算邏輯,一尺等於33.33厘米。一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古代的尺要雹肢短於今天的尺。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在現代,一尺相當於33.33cm。
一尺等於十寸,十尺等於一丈。
7. 衣服裡面說的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1尺約合33.33厘米,也就是衣服為33.33cm。
換算如下:
1米=1公尺=3市尺=3.2808英尺
1分米=1公寸=0.1米=3市寸
1厘米=1公分=0.3937英寸
即1毫米=0.1公分=0.01公寸=0.001公尺
碼的由來:
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時,曾親自組織有關人員討論一碼(yard,縮寫為yd,合一英尺,約91.4cm)到底應該定為多長,大臣們為此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在一旁聽得不厭煩的大英皇帝一急之下,顧不上尊嚴,一拍大腿,伸手指著臣下道:笨蛋,一碼就是從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間的長度。碼就是這樣在一氣之下隨便地定下來的。
米的由來:
米(metre,縮寫為m。)這個計量單位是從法國「進口」的,其規定則嚴密得多。1790年的巴黎會議上規定:以通過巴黎、連接南北極的子午線的四分之一為基數,取該基數的一千萬分之一為一個長度單位,叫做metre(米)。
後來,為了更准確起見,又定出一個標准:將化學元素「氪86」在真空中發射出的橙黃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後的積定為一米。之後將光速定為定值:299792458米每秒,因此米的長度即為一秒鍾真空中光行走距離的1/299792458。
8. 一尺是多少厘米
不同的時代一尺對應的長度都不同,以下是具體長度: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近現代 3尺≈1米(m)
1尺≈33.3333厘米(cm)
(8)一尺等於多少米厘米擴展閱讀:
長 度 換 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 1米(m)=3.281英尺(ft)=1.094碼(yd)
1厘米(cm)=0.394英寸(in)
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 1英尋(fm)=1.829(m)
1碼(yd)=3英尺(ft) 1桿(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 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 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
9. 1尺等於多少厘米
尺他在不同地方的稱呼會有所不一樣,所表示的長度也是有差距的,在中國一般叫做市尺,這時候一尺大約是33.33厘米,而在英美國家通常被稱為是英尺,這時候一英尺大約等於31.48厘米。
其實早在我國商代的時候,就有關於尺的概念,這時候大概是現在的16.95厘米,因此,會有人約一丈左右「丈夫」的稱呼。而在周代的時候一尺合現在的19.9厘米,漢朝一尺大約是21.35~23.75厘米。三國時期的1尺為24.2厘米,北魏時候一尺約等於30.9厘米,在明清時候所使用的木工尺,大概是現在的31.1厘米。
10. 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