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1尺等於多少厘米
Ⅰ 古代說的七尺男兒是多高
古代說的七尺男兒是170cm左右。
七尺男兒一般指170cm左右的身高。在秦漢時期,一尺的長度約為22cm左右;到了唐朝時,一尺的長度約為30cm左右;而到明清時期,一尺的長度約為31cm左右。
秦漢時期一尺約為23到24厘米,約為現在的161-168厘米。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有里、丈、尺、寸、尋、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幾、軌、雉、毫、厘、分,等。
「七尺」的指代意義:
1、絕雀激代指二十歲。並襪出自《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皆征之。」意思是全國上下二十到六十歲的男子,都要被徵用。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出自南朝沉約的《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歲棗事君。意思是把自己的一點一滴都用來奉獻給國家,忘記自身來報效君主。
Ⅱ 一尺等於現在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姿磨唯。「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游輪」與「毫跡培」連用,來源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秦統一了度衡,所以我覺得這個七尺應該以秦漢時期的長度為基準,折算到現在,也就是160-175cm左右。
Ⅲ 一尺等與多少厘米
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戰國時,一尺是23.12厘米左右。秦漢時期一尺27.7厘米。唐朝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宋元是30.7厘米。明清是35厘米左右。現代是33.33厘米,准確的說一米是三尺,十米是三丈,一畝是666.67平方米。
Ⅳ 古時一尺等於多少厘米
古時候的一尺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是有區別的。如在周代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秦漢時期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2厘米。隋朝時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9.6厘米。宋時相當於現在的27.68厘米,明清時期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31.1厘米。
Ⅳ 古代七尺男兒等於多少厘米
七尺就是1.68米左右。
「堂堂七尺男兒」這句話出自東漢班固的《漢書》,所以我們一般講的「七尺男兒」中的「尺」指的是秦漢時代的尺,約為現在的七寸,也就是24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8米左右。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古代的男兒的身高怎麼會這么低呢?竟然只有一米六八左右,這放在現在真的算是比較低的了。
古人的身高普遍比我們現代人低,考古發掘的古代墓葬給我們提供了證據。馬王堆女屍辛追夫人身高是1.54米;1979年南京市隨車鄉橋岡村出土了明代商人華偉夫婦的屍體,男屍身高1.64米,女屍身高1.52米;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的遺骸也就是1.64米左右。
古代人身高介紹
春秋戰國時期,《漢書》中記載,項羽身高「八尺二寸」,換算下來身高接近1.9米。這在當時屬於較高水平。孔子身高大約是1.97米。而在南方地區,湖南出土的戰國男性骨架長1.58米,湖北西漢男屍身長1.63米,山西漢墓出土的男性骨架為1.84米。當年,身高較高的有89%的人在北方,特別是山東地區。
三國西晉時期古人身高普遍高大。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就是1.82米。諸葛亮,身高八尺,就是1.94米。關羽,身長九尺,就是2.18米。考慮這一時期人類的身高較為高大,但不排除度量器材中存在一定的出入。另外,《三國演義》中的文學描述也影響了人們對這一時期人類高度判斷。
東晉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人也較高,南朝宋武帝劉裕,身高七尺六寸,就是1.86米,他的母親劉安是沭陽人。他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長七尺五寸,就是1.84米,看樣子是遺傳,父子差不多高。大多數人,都是把「七尺男兒」放在南北朝時代來計算,合1.72米。
Ⅵ 秦朝的一尺到底多少米
180厘米。六尺五寸是成年人身高標準的最低數據。秦朝一尺等於10寸,一尺約為27.7厘米。所以,六尺為166.2cm 。五寸為0.5尺為13.85cm 。六尺五寸為180cm。
(6)秦漢時期1尺等於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尺寸的基本含義:
1、機械術語
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在技術圖樣中和一定扒頃范圍內,若已註明共亮源同單位時,均可只寫數字,不寫單位。
2、戲曲行話春鍵陸
指京劇表演上唱念做打的節奏速度。准確地把握節奏速度,是正確表現人物的關鍵。如何恰到好處地把握尺寸,首先要求演員理解和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這個基礎上,藝術功力則是尺寸具體處理的技術保證,二者缺一不可。
不光如此,尺寸在其他時候還表示長短、大小的意思。如:我買的這雙鞋「尺寸」不合適。
3、英制尺寸
碼的由來: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時,曾親自組織有關人員討論一碼(yard,縮寫為yd.,合一英尺,約91.4 cm)到底應該定為多長,大臣們為此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在一旁聽得不厭煩的大英皇帝一急之下,顧不上尊嚴,一拍大腿,伸手指著臣下道:笨蛋,一碼就是從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間的長度。碼就是這樣在一氣之下隨便地定下來的。
英尺的由來:英尺(foot,縮寫為ft.等於12英寸,1/3碼,0.3048 m)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腳」。實際上,一英尺就是一個成年男子一隻腳的長度。
由於腳的長度因人而異,在使用時有必要規定一個標準的腳長。到了16世紀,德國人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解決了此事。他們在一個禮拜日,讓從教堂里走出來的16個男子站在一起,然後將其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除以16,求出一個平均的腳長。這就是現在使用的英尺。
英寸的由來:英寸(inch,縮寫為in.)在荷蘭語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一節大拇指的長度。當然人的大拇指的長度也是長短不一的。14世紀時,英皇愛德華二世頒布了「標准合法英寸」。其規定為: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並依次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米的由來:米(metre,縮寫為m.)這個計量單位是從法國「進口」的,其規定則嚴密得多。1790年的巴黎會議上規定:以通過巴黎、連接南北極的子午線的四分之一為基數,取該基數的一千萬分之一為一個長度單位,叫做metre(米)。
後來,為了更准確起見,又定出一個標准:將化學元素「氪86」在真空中發射出的橙黃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後的積定為一米。之後將光速定為定值:299 792 458米每秒,因此米的長度即為一秒鍾真空中光行走距離的1/299 792 458。
Ⅶ 一尺有多長怎樣換算
1米=3尺
1尺=1/3米≈0.3333米
Ⅷ 漢代七尺男兒是多高
一、「七尺男兒」是自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的說法,秦漢時期一尺約為23到24厘橋拍鍵米,約為現在的161-168厘米。但是在不同朝代「尺」所代表的長度都是不一樣的。
二、史料記載:
東漢班固《漢書》中提到「光為人沉靜詳審,長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意思是說霍光為人沉著冷靜,身高七尺三寸,皮膚白皙,眉清目秀,留著好敏巧看的胡須。
同時《漢書》還提到「莽為人侈口蹶頷,露眼赤精,大聲而嘶。長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裝衣,反膺高視,瞰臨左右。」意思是說,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帶紅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歡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視周圍。
清·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意思是說七尺雖然沒有用,臨到深處也正好合適。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意思是說我雖然愚鈍無能,難道是因為七尺身高來換一官職。
由這里可以看出,霍光和王莽都高於古代的七尺男兒,身高在漢代比較突出,約為171厘米和176厘米作用。
(8)秦漢時期1尺等於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古代「一尺」長度的變化及「七尺」的指賀顫代意義
一、古代「一尺」的變化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到漢代:一尺合今23.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朝: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現代一尺約為33.3cm,三尺等於1丈。
二、「七尺」的指代意義
1、代指二十歲。出自《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皆征之。」意思是全國上下二十到六十歲的男子,都要被徵用。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出自南朝沉約的《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意思是把自己的一點一滴都用來奉獻給國家,忘記自身來報效君主。
Ⅸ 一尺等與多少厘米
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戰國時,一尺是23.12厘米左右。秦漢時期一尺27.7厘米。唐朝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宋帶族元是30.7厘米。明清是35厘米左右。現代是33.33厘米,准確的說好蔽一米是三尺,十米是三丈,一畝是666.67平方米。蠢襪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