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平均誤差多少厘米
A. 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是啥
2、設計方案
第一種由合和實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胡應湘提出,大橋全長約28公里,由香港赤臘角的北大嶼山公路起經大澳,接上一條長1400米、能讓大型船舶通過的斜拉橋,再轉為較低矮橋身越過珠江出口,然後在接近陸地時做Y形分叉,一條通往珠海,另一條接澳門,投資約150億元。
第二種方案由三地專家提出,港口與大橋並舉,以珠海萬山群島的青洲島、牛頭島為中心,建立一個可停泊第五、第六代集裝箱船和100隻散雜貨船、油船、年吞吐能力1.5億噸的國際樞紐深水港———萬山港,東連香港大嶼山雞翼角,西連珠海拱北,南連澳門大水塘,全橋長32公里,預計投資約250億元人民幣。這個方案的最誘人之處是,港區造地6.45萬畝,按每畝地價40萬元計算,可得土地收入260億元,幾乎等於零投資。究竟用哪種方案,還在論證階段。
3、大事記載
按照廣東「十一五」規劃,港珠澳大橋的時間表是:2007年部分動工,2015年竣工。
港珠澳大橋的多個修建計劃已經報請國務院組織評定。
以下是港珠澳大橋的最新進展情況:
2005年3月8日,完成港珠澳大橋可行性方案,並提交港、珠、澳政府。
2007年1月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成立了「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該小組的成員單位是交通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2008年3月9日,有關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待解的25個專題,完成21個。
2008年3月1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港珠澳大橋採用單「Y」結構(在深圳沒有落點)。
2008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橋野外勘探工作結束,預計6月下旬提交勘探報告;
2009年12月15日,珠港澳大橋開工建設
預計2015年至2016年建成通車
4、三地受惠
一橋橫貫東西,連貫三地,推動珠港澳大橋的內在動力就是珠三角都市經濟圈的增長需求,與長三角的「兩小時經濟圈」有異曲同工之妙,珠三角夢想著在大橋建成之後,成功打造一個「三小時經濟圈」。
營造同振共榮珠三角快速經濟圈一直是珠三角與港澳之間多年的夢想。在新的珠港澳大橋規劃中,未來一旦大橋建成,在路橋交通網路的規劃建設牽引作用下,粵港澳周邊100多個城鎮將納入同一個三小時車程輻射圈內,屆時150億港元的大橋投資將使廣州、香港、珠海三地之間的車程都大大縮短。
從另一角度來講,珠江入海口公路網鏈缺口是造成珠江西岸在引進外資方面明顯落後的主要原因,可以相信如果以公、鐵路橋或隧道連接兩岸,構造一個完整的道路網,將給大珠江三角洲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十分明顯的。
「三小時這個概念很重要,過去20年珠江三角洲東部發展遠超過西部,主要原因就是東部與香港有陸路相連。」香港大學商學院教授米高·恩萊特曾做此判斷。據介紹,根據研究結果,連通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這從珠海和中山以及深圳和東莞過去20年發展可見一斑。據統計,在1980年位於珠三角西部的中山加上珠海,相對東部的深圳加東莞,在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兩方面都相若;可是到2000年,深圳和東莞的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是中山和珠海的三倍多。
「珠江三角洲兩個原來在人口和經濟發展相差不多的地區,出現如此巨大的分歧,主要差別就是東部地區與香港的連通性較高,這一差異使香港公司和在香港的外國公司的投資、技術和管理傾向流入珠三角東部,為深圳和東莞出口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把西部遠遠拋在後面。」米高·恩萊特分析認為。
小結:其建成後對珠三角產生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消除珠江西岸城市與香港的陸路聯系障礙,促進珠三角西部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
縮短與香港的經濟距離,降低交通成本;
減少油耗及尾氣排放,減輕大氣污染
B. 電影港珠澳大橋中津平一號把2到3噸的石塊整平誤差是多少
4厘米,在學習強國中答題時請務必用阿拉伯數字,寫漢字「四」是會被判定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