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鎮管轄有多少條村村名叫什麼
『壹』 騎文探古訪百村(29):新塘鎮瓜嶺村
口 鈕海津
Tag:village Ancient
外省人覺得「廣州市增城市」這城市的名字怪怪的。
「增城市是廣州市市轄市的市」,這句話也是怪怪的。
市裡有城,城裡有市——市轄市的市。
東北那旮旯有一個白城市,但它是地級市,名字絕對沒有增城市那麼怪,人家叫得可正經了——吉林省白城市。
說回「增城」。
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立縣的增城,隸屬於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轄6六個縣,新設的這一個縣就是增多了一座(縣)城,故曰「增城」。
增城之下有新塘鎮,新塘鎮有五大古景:寧遠樓、湛懷德祠、湛橫雲墓、古海遺跡、天下士祠。
其中,寧遠樓就在今天我們要去的瓜嶺村。
後來,不久前的不久前,增城縣改制為縣級市,於是就叫起了怪名字「廣州市增城市」,屬下仍轄——新塘鎮——瓜嶺村。
PS:千祈不要搞混了,這個「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市新塘鎮瓜嶺村」,不是那個「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市荔城街道西瓜嶺村」,它倆雖都在增城市裡,這兩個村相距約20公里的路程。
早知道的,那個荔城街道的西瓜嶺村有八景:燕石翔雲、龍池印月、拱橋春浪、曲水文瀾、井傳銅鼓、社望汪洋、金竹寒泉、大嶺桌石。
而這個瓜嶺村只有「一景」:寧遠樓。
為什麼湊不足八景,知不道呢,得去瞅瞅。
若干年前,廣園快速路東段通車後,瓜嶺村就倚在直通廣州市區的一級路邊了。
今天我們自廣州火車東站啟程,由廣園快速路一直向東行駛,一個小時就到了高架橋下的新沙大道北的十字路口。
瓜嶺村的村路在哪呢?
我們在新沙大道和白石路來回轉了三個圈,虛晃了十多分鍾都未找到入瓜嶺村的路口,它在哪呢,在哪呢。
咱這原裝的克萊斯勒·卷雲是很吃油的,我捨不得它這樣來回兜轉、輾道燒油,於是請一直跟著我們車屁股後面悠盪的那位摩托仔帶路——他收起狡黠的眼神,堅決地說:「拾蚊,(汗手伸進車窗里來)先卑雷先!」
拾元就拾元吧,先給就先給唄,這半天找路的汽油費早超出十元了。
帶路的摩托仔把胯下的摩托掉轉頭,靠近高架橋下鑽進一條向右拐的土路。
我的馬兒啊呀,10秒鍾就看到了土路旁被放倒了的瓜嶺村指示路牌。
然後,30秒鍾,就駛進了瓜嶺村!
我馬上醒悟,其實瓜嶺村很好找,廣州方向來的話,從廣園快速路在新沙出口,先在十字路口左轉,穿過頭頂上的高架橋後,靠邊上行,轉入右邊第一條路,就是了就是啦就是了啦!
回頭看那廝,在騎著返回公路口的摩托車上轉頭對我們訕笑。
你賊聰明哈。
瓜嶺村為什麼叫「瓜嶺」?
明代年間,有人發現此處的土地與氣候適宜種西瓜,於是就有了四處來的瓜農拓田種瓜、搭棚看瓜、相機賣瓜、繼續種瓜。
勤有回報,勞有所獲,西瓜生意尚好,西瓜人遂定居,遂成村,遂被四鄉叫成了「瓜嶺」。
瓜嶺村始建於明朝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
有著544年歷史的瓜嶺村是抹央滴呢(長了個啥樣子呢)。
今日來探,只我一撥,靜得忒清。
第一印象,略有蚊叮,木有狗吠。
第二印象,村靜道潔,半新半古。
第三印象,小河結淤,碉樓穩重。
進村,踩著青磚與麻石交雜的村道路面,望著碉樓與祠堂交映的村廓景面,數落著約十條麻石巷,點評著兩百多間新古民居參差地被擺成軍棋盤狀……妙處紛至沓來。
穿村,抬梁斗拱的祠堂,磚雕灰塑的私塾,青磚黛瓦的民居,斑剝破舊的屋壁,籬草搖曳的房頂,連街通舍的里巷,枝繁葉茂的古榕……奇景接踵而來。
村裡最寬闊的那條街道,村人叫「舊街」。
舊街上的古築全部面東而立,那些個,羅峰黃公祠、愛閑黃公祠、壯逸黃公祠、聖匡黃公祠、四房黃公祠、名國黃公祠……似排列著隊伍在檢閱我們向左看正步走。
總祠堂是「松皋黃公祠」,屬下各個祠堂祭祀著不同生支的祖先,計有八間,多是兩進的格局。
「規模」最大的祠堂當屬四房黃公祠,是三進布局。
這列明清范兒的祖祠廟堂,雖已歷經數百年歲月的洗禮,仍顯得古樸端莊。
對了要提示一下,青頭仔們或不知甚叫「羅峰黃公祠」……,這容易,您把他們倒過來念就順了:黃羅峰公祠、黃愛閑公祠、黃壯逸公祠、黃聖匡公祠、黃四房公祠、黃名國公祠,……,OK?
祠堂為嶺南特色的蝸耳牆,橫樑上的雕花設計彰顯著醇熟的粵雕技藝。
從祠堂門外望進去,幾處還有香火裊升。
稍遠在河邊的高速公路旁,有個小小的北帝廟,始建於乾隆年間。
還有那個,臭水溝邊上那棟碉樓,是聲名在外的「寧遠樓」, 相當於現在九層樓的高度。
當然,它以前鎮守的不是眼前這條小水溝,而是一灣環村的水畿通衢。
以前的寧遠樓矗立於水深約五米的河水中,樓高21米,寬5.2米。
寧遠樓和我外婆家的四邑碉樓很不一樣,建築結構為上大下小,,外形立面頗有實戰型。
這碉樓分四層,設有鐵造的旋梯,可從一樓攀爬到四樓,它的三層以上有四個角,因而被村人稱作「四角碉樓」。
樓內每個角都設置了一個小碉堡,其牆外有一個倒錐形的孔,高約2米,可同時容納3人站立持槍對外射擊。
樓內功能齊全,有瞭望口、機槍口、炮口及炮架移動的軌道,還有食水井和廁所,而且還有從天台通往各層的傳聲孔。
舊陣(粵語:以前,舊時),環村護衛河可以拉起與河岸相連的吊橋,令碉樓易守難攻。
碉樓首層正中有一塊石碑鑲嵌牆中,記載著建樓小史。
當年為了保護村民,以黃田惠為首的海外僑胞解囊捐資,於1929年建成了「寧遠樓」,以祈讓瓜嶺村民過上寧靜致遠的生活。
當地官員雲,寧遠樓是廣州地區惟一的水上碉樓,是目前在廣州地區發現的碉樓建築中最為奇特和堅固的。
如果說「寧遠樓」是水上哨位的近衛軍,那麼守衛在村子正中的「棠蔭樓」則是御衛軍。
1919年,各地土匪、各路兵痞在增城四鄉橫行霸道、劫財欺婦,政府屢禁不止,曾有一群土匪沖進瓜嶺村,綁架了僑眷36人。
1928年,本村的旅外僑胞聯合捐款,修築了護衛河上的寧遠樓和村子正中的棠蔭樓。
抗日戰爭時期,這「兩座碉樓還擔負起抵禦日軍侵略的重任,如今兩座碉樓的鐵窗上仍可見清晰的彈痕,無聲地訴說著當年抵禦強盜的血淚史」。
走過一座連接小河兩岸的石橋。
這就是上世紀80年代才修建的「東安大橋」。
古時,以前,水泊瓜嶺,村民每天劃著小船,穿過縱橫交錯的水網出外耕作和放牧。
建了東安大橋以後,村民就結束了自古以來每天過河耕作的「撐渡時代」。
昔日,村民引以為傲的是河水清澈見底。
如今,波光粼粼的景色不再、清清澈澈的河灣不再。
男女老少到河裡摸魚撈蝦,曾是村民的文娛活動。
村民說,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河的上游建起了漂染廠和電鍍廠後,清河漁樂的鄉貌就一去不復返了。
站在石橋上,望對岸茂盛了百年以上的荔枝林,頓有樂感:
團團荔枝林,往往業葉稿;把箋不知暮,論文殊未休(宋·徐璣 《登三層樓與王仲言聯句》 )。
在河東那邊,兩個支涌裡面各停放著休眠龍舟。
據說每年端午前,村裡就會「起龍」,將龍舟沿河道劃出,壯丁們把練幾手後,即與各村的龍舟展開競賽。
「劃龍舟」,對於嶺南水鄉來說是一件大事,所以村史上對村裡的龍舟還有詳細的記載。
解放前,村裡有三艘龍舟。
解放後,新修了三艘龍舟。
龍舟們平時都停在岸邊的泥塘里待戰。
每年端午前的五月初一是全村人的節日——劃龍舟。
這幾天本村要與其它村相互進行龍舟競演,邀請別村來訪稱「招景」,前往別村拜會則稱為「趁景」。
「招景」當日,村民們就像過年似的在村前門樓披紅掛綠,沿河兩岸彩旗飛揚,鑼鼓喧天,村裡村外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到沿岸觀看龍舟表演。
瓜嶺村有三寶——明清時代的古村落,廣州唯一的水上碉樓,與辛亥革命同期的瓜洲小學。
瓜洲小學成立那些年,曾有林森、孫科、於右任等民國要員、將領為其題詞書字。
這本是村裡非常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可惜沒人施教,「好多野(粵語:很多東西)都失了」。
瓜嶺村是新塘鎮的著名僑鄉。
在公元1856年前後,就有當地村民乘坐一艘三桅船到海外謀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熱潮中;
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更有大批村民「走日本」(躲日軍)到南半球的紐西蘭等地謀生。
因此,雖然村裡只有六百多人,但旅居海外的華僑卻有兩千之眾。
瓜嶺華僑大多數定居於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小部份在美國和加拿大。
「這些華僑中,有追隨過孫中山革命,曾任增城縣縣長的黃國民,有當選紐西蘭新中友好協會秘書長的黃潮喜,有當過美國三藩市僑領的黃雨芝,還有成就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他們滿懷愛國愛鄉之志,長期支持家鄉辦學和建設,使小小的瓜嶺增添了更加濃厚的人文色彩」 ( 《增城文史》 第五輯,2009年)。
上述的黃國民,是瓜嶺村裡曾與孫中山有交集的僑民,黃國民是新塘鎮民國時期五個傑出人士之一。
當年,黃國民從小跟隨父兄在紐西蘭長大,青年時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響,成為國民黨黨員後他將原名黃錫欽改為黃國民,四處發動華僑積極參加反帝反清運動(好孩子!)。
由於表現突出,他曾受孫中山之命,於1914年出任中國國民黨駐紐西蘭威靈頓埠支部長,還在紐西蘭發動華人427人捐款支援「討袁斗爭」,繼續為支持民主革命作貢獻(當上革命幹部了)。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際,黃國民被電召回國參與建政工作,是廣東省增城縣的第一任縣長(首屆地方官鳥,光宗耀祖哈)。
黃國民回國後,從家鄉帶上「增城年果」給孫中山拜年(天哪,您別帶太多呀,多了就是行賄啦)。
辛亥革命那年,黃國民還積極支持其兄在瓜嶺村創辦瓜洲小學,在家鄉興辦新式教育(這還差不多)。
據說,在瓜嶺村村委會里,存有黃國民與孫中山交往的第一手資料,諸如「華僑討賊軍第十路軍司令部軍需長」一職的委任狀、黃國民夫人逝世時大總統府發來的唁函信件等(有價值的文物)。
在棠蔭樓旁邊的小巷裡,有著一排不中不西的民居。
麻石街,古木門,或殘或舊,黃國民故居就立於巷旁,保存雖尚整,但由於長年失修,敗相有露,人們僅能從裝飾門窗的歐式圓拱形建築中,想像黃府當年的氣派與輝煌。
有村民說,當年孫中山送給黃國民的一面鏡子,如今仍保存在黃府故居中。
它,既是鏡子,亦是時光——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恨小樓西;曲屏珠箔晚,惆悵卷金泥;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煙草低迷;閑尋舊曲玉笙悲(宋·康與之《瑞鶴仙令》 )。
我查了瓜嶺村2006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這年的收入是人民幣2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4160元——全年的集體經濟收入還蓋不起一間像樣的俱樂部。
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為商鋪、魚塘出租,村民收入主要經濟來源為出外務工——看來全村都還未找到致盛資源。
村有民營企業12家,大多數為紡織配套類企業——新塘鎮是中國牛仔服的製造中心,瓜嶺村民分得一條羹。
村裡的特色農業是香蕉,擁有五六家規模種植戶,種植面積達400畝,2006年產量為400噸,實現年產值人民幣48萬元,種植戶人均年收入3700元——有點對不起改革開放的年頭喲。
好的消息是,現在村裡已實現「六通」,通了水泥路、通了電、通了水、通了電話、通了有線電視、通了公共汽車。
好的預告是,瓜嶺村將得到增城市和新塘鎮「扶持」, 開展「美麗鄉村」的創建工作,對全村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開展全面整治和美化綠化。
好的項目是,在河西建「河濱公園」,在河東建「荔枝公園」,在村中修「玉虛宮廣場」。
好的未來是,屆時瓜嶺村將面貌煥然一新。
果真如此,我會再來。
本文標題那句「可攀瓜州寧遠樓」,我是偷一位政治家暨思想家的七律,取「瓜州」兩字與瓜嶺村裡的著名古築 「寧遠樓」拼合的。
被朝廷保守派推翻的北宋宰相王安石,顛沛之中有《泊船瓜州》句: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此系王安石第一次被免去宰相職務時回家的途中寫的,他後來又被免職第二次。
王詩言志:「明月何時照我還」(!),呵呵,他還是想回朝變法,還是想復興改革呀……
打住,莫談國是,記住初心:我們是來看鄉下的,所以風花雪月,所以蝴蝶鴛鴦。
夕陽無限好,李商隱感嘆,只是近黃昏。
城中上班族,瀏覽到再好的鄉間也終須離去。
明天,周一,9:00,回歸天河北路的喧囂紅塵和爾虞我詐以及鍾愛術業。
但與古村拜拜您吶之際,農家樂是必須的,聽說新塘鎮四處都有「魚包」,相當出名。
魚包,就是廚工把鯪魚肉刮下來,反復搓打至透明,壓成薄片,就成了魚包皮,加上瘦肉等餡料,入口香甜爽滑。
還有吃過的增城菜心和沒吃過的絲苗雞飯,一定要嘗一嘗的。
上菜了,北宋王觀的《卜運算元》: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千萬和春住」,不黃,好白。
是日作文,我的探訪古村落開篇。
2009-04-12
https://book.yunzhan365.com/lews/twqs/index.html 探訪古村落
by Newman
『貳』 廣州新塘鎮有多少個村各村名
2004年增城市實行鎮級行政區劃調整,新塘鎮管轄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嚇崗村)、沙埔、寧西5鎮的行政區域范圍;2005年,永崗、禾豐、賢江、新莊4村劃入廣州市蘿崗區。新塘鎮現管轄16個居委會和71個村委會,總面積251.51平方公里,總人口40多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1萬人,外來人口19萬人。
『叄』 九江縣新唐鄉有幾個村
截至2020年6月,新塘鄉轄10個行政村:富源村、紫荊村、委橋村、銅泉村、四華村、前進村、外岷山村、向陽村、赤山村、青山村。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肆』 廣州市增城區有個新塘鎮嗎
是的。新塘鎮,隸屬於廣州市增城區,位於珠江三角洲東江下游北岸,西鄰廣州市黃埔區,東鄰仙村鎮,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寧街,是廣州市增城區的工商業重鎮,面積85.09平方公里。新塘鎮明代成圩;鎮北部為低丘陵,南部屬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為22℃,最高氣溫為37.7℃、最低氣溫為-1.9℃。2012年常住總人口49.0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8萬人,外來人口36.25萬人,轄14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2013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98.51億元,形成了汽車及其零配件、摩托車及其零配件、牛仔服裝三大支柱產業,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占增城60%以上。
『伍』 廣州市增城新塘鎮有幾個村子,有多少人口
新塘鎮是2004年由原新塘、永和、仙村、沙埔、寧西等五鎮合並而成。它包括16個居委會和71條行政村,總面積251.51平方公里,人口逾70萬,其中戶籍人口22萬,外來人口50多萬。
『陸』 廣州新塘屬於哪一個區
廣州新塘鎮屬於增城區。
新塘鎮,隸屬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位於珠江三角洲東江下游北岸,西鄰廣州市黃埔區,東鄰仙村鎮,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寧街道,中心位置為東經113°36′,北緯23°07′,地域面積86.32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20年末,新塘鎮常住人口389448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下轄14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
增城區
增城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部,珠江三角洲東北角。東界博羅縣,西連黃埔區,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龍門縣、從化區,總面積1616.47平方千米。 2020年,增城區戶籍人口101.95萬人。 截至2021年10月,增城區下轄6個街道、7個鎮,分別為:
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寧街道、荔湖街道、寧西街道、新塘鎮、石灘鎮、中新鎮、正果鎮、派潭鎮、小樓鎮、仙村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塘鎮、網路-增城區
『柒』 增城市新塘鎮基本情況
★新塘鎮簡介★
新塘鎮是廣東省增城市南部中心鎮,地處珠江三角洲東部東江下游北岸,南與東莞市一河之隔,西與廣州市黃埔區相連,毗連港澳,總面積84.6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7387人,外來人口逾10萬人。被經濟學家稱為廣州的東部版塊的黃金走廊,新塘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珠江三角洲重點文明城鎮之一。
近幾年來,新塘鎮牛仔服裝產業發展迅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全鎮現有牛仔服裝類企業2600多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企業擁有國際最先進的棉紗束狀染色設備、牛仔面料劍桿織機、制衣設備、水洗、漂染、防縮等後整理設備。新塘牛仔服裝日加工生產能力可達到250萬件,年產牛仔服裝超過2億件(套),年產值80多億元,實現利稅8億多元。很多企業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設有銷售點、專賣店、代理商,注冊品牌1000多個,牛仔服裝產品遠銷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涌現了一批國內外較為知名的品牌,如增致、凱蒂貓、米高、小魔魚、康威、得薩斯、金波路、迷城等。為進一步將新塘牛仔服裝產業做大做強,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新塘近期將分別推出佔地5000畝的新塘民營制衣工業園、佔地3500多畝的新塘西洲環保工業園和佔地50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塘國際牛仔商貿城。
『捌』 請問誰知道新塘有多少個村每個村有多少人口哪一個村人口最多
1、廣東省饒平縣新塘鎮
新塘鎮位於饒平縣西北部,總面積80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0.9萬畝,山地面積8.6萬畝,轄14個村委會,78個自然村,人口19815人。
2.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
位於增城區南部。共有16個居委會和75個村委會,總面積280.48平方千米,總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駐戶籍人口218283人。
3.湖南省衡東縣新塘鎮
新塘鎮位於衡東縣西部,東距縣城17公里,南距衡陽市50公里,北距株洲市65公里,西與衡山縣城關鎮隔河相望,距南嶽旅遊區15公里。共有1個居委會和33個村委會,轄:文峰居委會;歐陽海、衡粵、新堤、百葉、豐塘、雷市、湘江、文昌閣、新農、廣田、文家橋、湘水、紅桔、宋家坪、桔沖、梅沖、奇頭、樟樹坪、大坪、新橋、梵塘、龍頭、祝高、豐根、潭泊、宦塘、石楊、米河橋、楊泗橋、虎沖、大培、大沖、煙竹33個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