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多少升水
Ⅰ 一個人一天多少升水是怎麼計算的
人每天最少要喝八杯水
AM7:00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杯250CC的水,可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別馬上吃早餐,等待半小時讓水融入每個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後,再進食!(非常重要!身體排污靠喝水!)
AM9:00
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較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後,先別急著泡咖啡,給自己一杯至少250CC的水!
AM11:00
在冷氣房裡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得趁起身動動的時候,再給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於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
PM12:30
用完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取代讓你發胖的人工飲料,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不僅對健康有益,也能助你維持身材。
PM4:00
以一杯健康礦泉水代替午茶與咖啡等提神飲料吧!喝上一大杯水,除了補充在冷氣房裡流失的水份之外,還能幫助頭腦清醒。
PM6:30
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想要運用喝水減重的,可以多喝幾杯,增加飽足感,待會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PM9:00
睡前一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目標達成!今天已攝取2000CC水量了。不過別一口氣喝太多,以免晚上得上洗手間影響睡眠品質。
Ⅱ 正常人每天用幾升水包括洗澡做飯洗臉喝
以我的經驗來說,三口之家一個月用水量約12立方米,平均每天用水400升。
正常人每天用水量為400/3=133升左右。
Ⅲ 怎樣知道自己一天需要喝多少水
喝水也講科學 營養學家推薦五大原則及時間表
大家都知道要多喝水,可是怎麼喝水,什麼時間喝水很多人都不知道,只要掌握喝水的五大原則以及中國著名營養學家洪昭光教授推薦的「喝水時間表」,就會讓身體真正地得到補充。
原則一:一口氣喝完一杯水
真正有效的飲水方法,是指一口氣將一整杯水(約200至250毫升)喝完,而不是隨便喝兩口,這樣才可令身體真正吸收使用。
原則二:喝好水
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一般蒸餾水的水性太酸,容易傷害身體,對腎臟較弱的人士則更為不利),可選擇優質的礦泉水。如可以的話,喝鹼性水對人體最有利。
原則三:飲暖水
夏日很多人都會選擇喝冰水。其實冰水對胃臟功能不利,喝暖開水更為有益,因為這有助於身體吸收。
原則四:空腹喝水
空腹喝水,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
原則五:能放能收
上班一族常常會因怕上洗手間而疏忽了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整理/本報記者馬曉娟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250毫升的水,可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
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較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後,先給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在冷氣房裡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得趁起身活動的時候,再喝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於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
用完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
以一杯健康礦泉水代替午茶與咖啡等提神飲料吧!能夠提神醒腦。
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待會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睡前1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今天已攝取2000毫升水量了。不過別一口氣喝太多,以免晚上上洗手間影響睡眠質量。
喝少了會渴死,喝多了會撐死!
Ⅳ 怎麼知道我一天代謝多少水分
正常人每天從飲食和飲水中攝取的水分,成年人大約為2500毫升/日,攝入水量的多少一般應與人體每日排出水量平衡。例如成人每日尿量平均約1500毫升,皮膚和呼吸道排出約800毫升,糞便100~200毫升,總計約2500毫升。 因此正常人每天除吃飯以外還需要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大約6~8杯水才能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水既然對人類這么重要,那麼人們每天所攝取水的質量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它直接關繫到人的健康。
Ⅳ 一人一天喝多少水幾升
一人一天需要喝2500 ml左右的水。
其實對於健康人來說,每天喝水的總量倒也並沒有這么個上限,這是因為人的腎臟功能很強大,喝進去的水即使超過需要也能排掉。
如果一下子喝得太猛,超過腎臟的排泄速度(大約0.7~1.0升/小時),那就會造成水中毒。另外,心臟、腎臟本來就有疾病的人,也不能喝太多的水,給這些有病的器官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2500 ml左右,考慮到食物中的水分,指南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應至少喝水1200 ml,以200 ml的杯子為例,那麼就是6杯水。如果體力活動量大,或者環境溫度高,那麼就要適當多喝水。
(5)如何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多少升水擴展閱讀:
喝多少水因人而異
正常的健康人可以以尿液顏色來判斷何時應該多補充水分: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可能是喝水太多了。
對於病人而言,喝水更需因人而異。
例如,同是心臟病患者,當患者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每天需適當增加水的攝入量,以免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但當患者表現為心臟功能衰竭時,則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病情加劇。
為了避免加重腎臟的負擔,急性腎炎、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宜喝水過多。當人感冒發燒時,自呼吸道丟失的水分比平時要多,另外發燒體溫增高,從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增多,要適當多補充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喝多少水因人而異
Ⅵ 生活中每天需要喝多少水能計算出來嗎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與水密不可分,人類當然也不例外。水占人體體重的60%-70%,並且人體中的每個系統都依賴於水。
提示:以上只是正常情況下而言,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會根據活動量、環境,甚至天氣而有所改變。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但是對於醫生叮囑注意飲水的特殊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Ⅶ 我們的身體需要多少升水每天
人體每天喝水的生理需要量為3000毫升。喝水每次以一百毫升至三百毫升為宜,不能超過1500毫升,否則即過量。
附上科學家推薦的「 喝水行程表」
7:00 早晨起床後,先喝一杯溫開水,然後開始穿衣疊被洗漱。這可讓睡了一夜的腸胃很快進入工作狀態,有利於排出體內污物。
8:00 早餐除了主食外,必需有液態食物,不論是牛奶、豆漿、果汁或稀飯,都能令肌體充分地吸收水分和營養。
10:00 這時候必須補充一杯礦泉水或茶水。如皮膚干澀,可用保濕潤膚水輕輕拍打在臉部或直接用面部噴霧來補水
12:00 如果午飯吃了辛辣的食物一定要喝些湯粥來沖淡對胃腸的刺激。餐後多飲水,以避免上火引起皮膚乾燥瘙癢。
15:00 下午容易疲勞,吃點水果可以提精神。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既能緩解疲勞,又能補水養顏。
Ⅷ 一個人每天正常情況下需要多少毫升的水
每天的喝水量
根據美國加州洛杉磯國際醫葯研究所所提供的每天喝水量公式(只供參考)為:假如運動不多,每半公斤體重須喝水十五毫升(也就是說一個體重八十公斤的人,每天該喝二千四百毫升或二點四公升的水);如果是運動員,每半公斤的體重該喝水廿毫升(同樣體重八十公斤的人,每天該喝三千二百毫升或三點二公升的水)。當然,這也視乎個人的日常活動量而有所變動。
生命離不開水,在人體新陳代謝中,水與空氣缺一不可。人類不吃食物還可能生存幾星期;三天不喝水則可能死亡,足見水對人類的重要。你喝什麼水?怎樣喝水?喝多少水?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卻是健康人生的重要關鍵。喝水其實也是一種學問。
人體內的所細胞都需要水份,水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成份;血液循環、消化系統或是其它的化學作用都需要靠水才能完成。人體缺水的其中一個訊息就是口渴,正常人每天所需攝取的水份大約是一點五公升左右(若以多少杯來計算的話,大約等於八杯二百毫升左右的水);不過這也視乎個人活動量的生理情況而定。
水既是人體的清道夫又是守護神,到底我們要吸收多少和怎樣吸收才算健康呢?每天經由腎、肺、腸、消化分泌及皮膚等流失的水份至少有九百毫升,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水能在身體內發揮醫療作用,多喝水是絕對必要的。
雖然水對人體有這么多好處,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宜大量喝水,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方便。但是患有心臟病、腎臟及肝臟有問題的人都不適合一般多喝水的衡量標准,因為喝水太多反而會加重病情。這類人對於如何喝水及喝多少水,還是根據醫生的建議會比較好。
除了口渴,一般人也可以尿液顏色來注意何時應該多補充水份:尿液顏色正常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必須多補充水份;若顏色很淺就可能喝太多水了。水份攝取量不足,很容易發生尿道感染、結石、便秘等問題,多喝水可以刺激腸的蠕動並軟化大便;因此,便秘的人應特別注意吸取足夠水份。感冒發燒時也應該多喝水,因為體溫上升會使水份流失,充份喝水能促使身體散熱,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另外,運動量大的人也需要增加喝水量。
有小部份人對喝水依然有錯誤的觀念,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膀胱炎病人常常會因排尿不通,而控制喝水量,其實這是十分不智的做法。這種病患反倒要比平常喝更多水,使尿量增多,進而增加沖洗流通的作用。水有利尿功能,可以使輸尿管、膀胱流暢,防止結石發生和細菌感染等問題。
以茶水、湯汁、果汁或其它飲料等代替白開水,只要適量並無不可,但仍以白開水最理想。因為,這些飲料或多或少含有糖份及其它添加物,過量對健康還是會有影響。家長們更必須注意孩子的水份攝取,不要讓他們喝太多汽水等加工飲料,以鮮榨果汁代替比較好。至於是否需要喝市場上售賣的種種優質好水則視個人喜好而定,事實上,喝水最重要是水的潔凈程度,只要干凈衛生就符合標准了。加工飲料也有人稱它作「垃圾飲料」,意思當然就是多喝無益、少喝為妙。所以,純凈白開水對健康比較好,有些加工飲料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許多人以為,只要喝進了流質的飲料就算補充水份,殊不知飲料也分很多種,喝進了含糖份、鹽份過多的飲料,對健康不僅沒有幫助,還會有負面影響。
喝冷水好還是熱水好?一般建議以三十度以下的溫開水最好,比較符合腸胃道的生理機能,不會過於刺激腸胃道造成血管收縮或刺激蠕動。傳統觀念常說不要喝太冷的水,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只要水源潔凈就不用擔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當然,若生病或有其它健康問題則另當別論。
攝取份量依身體感覺喝水
雖然喝水並沒有規定什麼方法,然而大口大量喝水並不是理想的補充水份方法。一般上,並沒有說怎樣喝水才是正確的,但是不應喝得太快太急;這樣無形中會把帶著的很多空氣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部脹風。如果是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所以喝水最好是依自己的日常作息、生活型態及身體狀況等多方面調適。
醫學研究指出,每人每天至少要消耗一點五公升的水份,而每天我們吃下的食物中當中,有些已經含有大量的水份,像日常中喝的湯水、蔬菜、水果等都有一定的水份含量。因此,最好依據每個人的活動量決定喝多少水,這樣可以避免攝取過多或過少;水喝太多會增加心臟及腎臟的負擔。
總而言之,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會根據活動量、環境,甚至天氣而有所改變。在生理學的角度上,人體有著保持自我平衡的系統;所以即使是人體在不同情況下,需要不同份量的水份,身體也會發出一定的訊息(比如口渴)讓你知道。因此,該喝水時就要多喝水;不該喝太多水的病患,就依據醫生指示補充適當的份量。
其實一般人並不需過於擔憂到底喝多少水才對,感覺體內所發出的指示即可。當然,並不包括上述所提及的器官功能受損者。
喝水方法多方配合最重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喝太多或太少都不健康,喝水的方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飲用的水質
水質必須是過濾後的潔凈水源,雖然各種飲料中也含有大部份的水份,但是其中卻有各種其它化學添加物,喝多了對健康有害無益。
※喝水最佳時刻
喝水應該是白天和晚上都平均為原則,不要在單一小時內連續喝太多水。每天應該喝水的時刻是:
★早上起床後
早上起床身體可能會有些許脫水的情況,因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補充水份。最好先喝一杯水,讓身體開始重新運作。其次每隔一段時間適時地為身體補充流失的水份。
★運動後
雖然我們不是運動員,運動量沒有那麼大;但不管做什麼運動,甚至是打掃房間之後,都應該喝水。
★空調環境
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工作,尤需補充水份。
★節食減肥
節食減肥時,特別需要喝水。「喝水使人發胖」是個錯誤的觀念。
★發燒感冒
發燒感冒的時候,一定要喝水,以補充因體溫上升而流失的水份。
參考資料:健康與美容
Ⅸ 人每天的需水量是多少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的需水量是2000到2500毫升左右。
人體一天正常的尿量,大概是1350到1500毫升左右。皮膚會蒸發大概700毫升水分左右,還有糞便,大概每天要排出150毫升水分左右。所以,正常情況下每天的需水量是2000到2500毫升左右。」
正常人短期內大量飲水,也會有危險。我們正常尿液里排出的不光是水,還有很多電解質,比如說鉀鈉氯鈣磷,如果短期之內大量喝水的話,血液會稀釋,更嚴重的會出現腦水腫的情況,也就是說短期大量喝水,體內電解質會出現嚴重失衡的狀況。
(9)如何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多少升水擴展閱讀:
水在人體中的作用:
1、溶解消化功能
水是體內一切生理過程中生物化學變化必不可少的介質。水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和電離能力(水分子極性大),可使水溶性物質以溶解狀態和電解質離子狀態存在,甚至一些脂肪和蛋白質也能在適當條件下溶解於水中,構成乳濁液或膠體溶液。溶解或分散於水中的物質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有效進行。
2、參與代謝功能
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內物質交換和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水不僅是體內生化反應的介質,而且水本身也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水是各種化學物質在體內正常代謝的保證。
3、載體運輸功能
由於水的溶解性好,流動性強,又包含於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水充當了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在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吸收、氣體的運輸和交換、代謝產物的運輸與排泄中,水都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調節抑制功能
水的比熱高,對機體有調節體溫的作用。
防止中暑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這是因為認為攝入的三大產能營養素在水的參與下,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再通過水的蒸發可散發大量能量,避免體溫升高。當人體缺水時,多餘的能量就難以及時散出,從而引發中暑。
5、潤滑滋潤功能
體內關節、韌帶、肌肉、膜等處的活動,都由水作為潤滑劑。水的黏度小,可使體內摩擦部位潤滑,減少體內臟器的摩擦,防止損傷,並可使器官運動靈活。
同時水還有滋潤功能,使身體細胞經常處於濕潤狀態,保持肌膚豐滿柔軟。定時定量補水,會讓皮膚特別水潤、飽滿、有彈性。
6、稀釋和排毒功能
不愛喝水的人往往容易長痘痘,這是因為人體排毒必須有水的參與。沒有足夠的水,毒素就難以有效排出,淤積在體內,就容易引發痘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