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資訊 » 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多少如何編故事

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多少如何編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1-29 02:29:21

Ⅰ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小故事有哪些

1、小松鼠要過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 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2、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3、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4、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是多少呢?

Ⅱ 寫一篇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小故事

我的數學教學小故事

我是在祥雲祥城鎮一個壩區學校任教,擔任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聰明的學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當然這樣的學生在我的班裡極少,呵呵!不過感覺很安慰;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屢說屢忘,怎麼教他都一臉茫然,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學生,但是心中怒火不知不覺就旺了起來。但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沒有經過篩選,其智商的發展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著無窮的樂趣。在平時的的課堂教學中,我的做法是:讓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情感融洽,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說。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微笑的面對學生,從不板著臉上課,更不對學生大聲訓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平時教學中,盡量用動作去表示,盡量讓學生學懂,學透,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知一曉十,還要能夠用「聯想」去學習例如:我在教長度單位時單位之間的進率時,讓學生伸出大拇指說千米,伸出食指時說米,伸出中指時說分米,伸出無名指時說厘米,伸出小指時說毫米。而且還依次說出他們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就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在以後的日子裡如學習面積單位、重量單位、人民幣單位、體積單位,只要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以後,就能夠「聯想」到長度單位的手法和長度單位進率以及單位之間的互化,這樣學生學起來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學學生認方位時,讓學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裡同時說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裡同時說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裡同時說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東嘴裡同時說出右東……用手勢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個方向,學生們學的就既輕松又愉快。在教學中還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來認識方位。例如我在教學「試商」的方法時,先經過兩道例題計算後,請學生思考:對除數四舍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對除數五入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說,最後我們一致確定,認為四舍法調商,可以設為先伸出四指,然後一彎,再伸出大拇指,接著再轉換為小拇指,邊伸邊說:「四舍法,大調小;」接著五人法,創設為先伸出五指向前一推,再由小指轉換為大拇指邊伸邊說:「五入法,小調大。」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的有趣,對知識點掌握的又快又好,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的數學知識扎實,喜歡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為根本宗旨的職業。教師在各方面都起著表率作用,教師用自己的學識、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這種教育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更表現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學會做學問,又要教人學會做人,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身教重於言教。

Ⅲ 求一篇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故事.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3、數學優秀小故事: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夥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游,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個旅遊團到香港來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 劉建明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個大團。」 劉建明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於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先生自信的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人數最少的情況下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這里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理了住宿手續。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智斗豬八戒
話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來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大家都把他們當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僅與他們合影留念,還拉他們到家裡作客。
面對村民的盛情款待,師徒們覺得過意不去,一有機會就幫助他們收割莊稼,耕田耙地。開始幾天豬八戒還挺賣力氣,可過不了幾天,好吃懶做的壞毛病又犯了。他覺得這樣幹活太辛苦了,師傅多舒服,只管坐著講經念佛就什麼都有了。其實師傅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憑著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領,師傅恐怕連西天都去不了,更別說取經了。要是我也有這么一個徒弟,也能有一番作為,到那時,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於是八戒就開始張落起這件事來,沒幾天就召收了9個徒弟,他給他們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說,現在八戒應該潛心修煉,專心教導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惡習不改,經常帶著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著他們曾經為大家做的好事,誰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裡告狀。就這樣,八戒們更是有恃無恐,大開吃戒,一頓要吃掉五、六百個饅頭,老百姓被他們吃得快揭不開鍋了。
鄰村有個叫靈芝的姑娘,她聰明伶俐,為人善良,經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惡人。她聽了這件事後,決定懲治一下八戒們。她來到郭家村,開了一個飯鋪,八戒們聞訊趕來,靈芝姑娘假裝驚喜地說:「悟能師傅,你能到我的飯鋪,真是太榮幸了。以後你們就到我這兒來吃飯,不要到別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說:「這兒有張圓桌,專門為你們准備的,你們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們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費提供你們飯菜。但在此之前,你們每吃一頓飯,都必須為村裡的一戶村民做一件好事,你們看怎麼樣?」八戒們一聽這誘人的建議,興奮得不得了,連聲說好。於是他們每次都按約定的條件來吃飯,並記下入座次序。這樣過了幾年,新的次序仍然層出不窮,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請教。悟空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你這獃子,這么簡單的帳都算不過來,還想去沾便宜,你們是永遠也吃不到這頓免費飯菜的。」「難道我們吃二、三十年,還吃不到嗎?」悟空說:「那我就給你算算這筆帳吧。我們先從簡單的數算起。假設是三個人吃飯,我們先給他們編上1、2、3的序號,排列的次序就有6種,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個人吃鈑,第一個人坐著不動,其他三個人的座位就要變換六次,當四個人都輪流作為第一個人坐著不動時,總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種。按就樣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個人去吃飯,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種……10個人去吃鈑就會有3628800種不同的排列次序。因為每天要吃3頓鈑,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數:1209600天,也就是將近3320年。你們想想,你們能吃到這頓免費鈑菜嗎?」
經悟空這么一算,八戒頓時明白了靈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萬分。從此以後,八戒經常帶著徙弟們幫村民們幹活。他們又重新贏得了人們的喜歡。

取勝的對策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下面有一個兩人做的游戲:輪流報數,報出的數不能超過8(也不能是0),把兩面三刀個人報出的數連加起來,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如果讓你先報數,你第一次應該報幾才能一定獲勝?
分析:因為每人每次至少報1,最多報8,所以當某人報數之後,另一人必能找到一個數,使此數與某所報的數之和為9。依照規則,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於是可推知,誰報數後和為79(=88-9),誰就獲勝。88=9×9+7,依次類推,誰報數後使和為16,誰就獲勝。進一步,誰先報7,誰就獲勝。於是得出先報者的取勝對策為:先報7,以後若對方報K(1≤K≤8),你就報(9-K)。這樣,當你報第10個數的時候,就會取得勝利。

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
lai)蛤蟆爬過來,瓮聲瓮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台嗎?

Ⅳ 一年級數學文字題幾比幾多多少,少多少簡題思路

時候偶先要能熟練判斷:大數、小數、相差數
如:9比4多幾 9是大數,4是小數,多幾(少幾)是相差數
熟記數量關系式:
大數=小數+相差數
小數=大數-相差數
大數-小數=相差數

Ⅳ 《比多少》一年級數學教案怎麼寫

《比多少》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地進行「多」、「少」的比較。

難點:會比較幾個物體的多少。

課時:一課時

學情分析

「同樣多」、「多」、「少」兒童一般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是並不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而往往是憑直覺,或者用數一數的方法來比較多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書本上的圖片,請學生講講圖中的故事,引出比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觀察圖片,教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比一比,小兔和磚的數量誰多誰少?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討論交流。

(2)匯報答案。

(3)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較同樣多的方法。

(4)應用學習「同樣多」。

2、觀察圖片,教師出示第二個問題:比一比,小豬和木頭的數量誰多誰少?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交流問題。

(2)匯報結果。

(3)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三、鞏固拓展

1、教師出示問題:仔細看圖,圖中還可以比什麼?快和小夥伴們說說吧!

2、學生交流並匯報結果。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觀察圖片,學生動手擺一擺。

2、選擇練習「同樣多」、「多」、「少」。

3、畫一畫「同樣多」、「多」、「少」。

五、小結

想一想: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後拿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再動手擺一擺同樣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Ⅵ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教學設計

「比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
教學目標: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主題圖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引入。
一天,小魚歡快的在水裡游來游去,它被草地上熱鬧的場面感動了,原來是熱心的小豬幫助小兔子蓋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件。
2.觀察圖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匯報交流。
3、圖上有幾只兔子?一隻兔子搬幾塊磚?
學生匯報: 4隻兔子.(屏幕出示擺好的4隻兔子)。
找生說怎樣擺磚。(教研員說最好讓學生找圓片、長方形代替兔子和磚擺一擺。)
一隻兔子對著一塊磚,兔子和磚都沒有多餘的,在數學上我們就說兔子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
4.找學生說同樣多。
5.同桌互相說。齊說。
6.繼續觀察圖,大家都來數一數,是不是一隻兔子搬一塊磚,看磚有沒有多餘的? 兔子有沒有多餘的?
7.找一找圖中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8. 再看圖,圖中小豬在干什麼?
學生匯報後,(屏幕出示擺好的3隻豬圖片)。
9、一隻小豬扛幾根木頭?
學生匯報。
10、木頭又怎樣擺呢?
學生匯報,老師一邊課件出示,一邊問:是這樣擺嗎?
看一看有沒有多餘的木頭?(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頭)。用滑鼠點出地下放的一根木頭。
11、觀察小豬和木頭,你又知道了什麼?
小結:一隻小豬扛1根木頭,沒有多餘的小豬,木頭有多餘的1根,
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
12.找學生說同樣多。
13.同桌互相說。
14、齊說。
15、找一找圖中還有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Ⅶ 小學一年級趣味數學故事

1、小松鼠創造的數學:春天到了,小樹苗都冒出了嫩芽,嫩綠嫩綠的,多麼的可愛。這是小松鼠秋天種下去的,它們一共種了5行,每行3棵。一天,松鼠媽媽說:「孩子們,我們種下的苗兒都長成了嗎?」

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說:「對啊,媽媽,都長成了呀!」可是,小松鼠數來數去就是數不清有多少棵?而我呢卻用了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加法:3+3+3+3+3=15(棵),另一種是乘法也是算出15棵的,就是3×5=15(棵)。

2、游泳池中的數學: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了礦泉游泳場游泳。我先去娃娃池看看,了解池子里的水有多深,看到池子里有很多比我小的小孩子在游泳,數了數剛好50個。我想:我應該去中級池游泳才合適。於是,我走進中級游泳池。

那裡,也是有很多小朋友在游泳,我的同班同學也有好幾個在那游泳。我趕快跑過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們這個池比娃娃池還要多10個人,隔壁的高級池游泳的人更多,也比娃娃池多20個人。

3、當精明消費者:我和爸爸、媽媽計劃去香港玩一玩。我們先作了調查,看看怎麼樣才合算。最後,我們確定如下方案:在東方賓館乘車前往香港,票價是100元港幣,3個人就是100×3=300。去程在太子道站下車,由太子道到旺角女人街海龍賓館租雙人房,每晚220元港幣。

在廣之旅旅行社預定迪斯尼公園門票,成人票350元一張,小孩票210一張。預計三天吃9餐,每人27元一餐快餐,就是27×9=243元,3人合計:234×3=702元。預計三天車費,每天3人共100元,3天共300元車費。乘回程車回廣州同樣是100×3=300元(每人100元,共3人)。

那麼,我們的總消費是:300+220+350+210+720+300+300=2400(元),每天的平均消費是:2400÷3=800(元)。

4、獻愛心:看,這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小女孩,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都讓兇猛的海嘯奪走了生命。抱著小女孩的是中國國際衛生醫療救援隊隊員劉作輝阿姨。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在羊城晚報里看到了我國民間捐款累計達:10496.1658萬元。

同學們,我們都來獻一份愛心,把我們的利是錢都拿出來,幫助受災的人們。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從利是錢中拿出50元錢,那麼我們二年級157個同學就可以捐出7850元。我是這樣想的:每人捐50元,157人就是157個50了,用乘法能很快算出共捐了多少利是錢,就是157×50=7850(元)

同學們趕快行動吧!

5、奧運會中的小數點: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已經是第28屆了,今年的奧運會是從 8月13日開始的。在今屆奧運會上,胡佳大哥哥參加了男子10米跳台的比賽。他的最後一跳成績是100.98分,而法國的選手的成績是99.85分。經過綜合統計,胡佳大哥哥最後獲得了冠軍。

為我們的國家獲取了第31面金牌。同學們,胡佳大哥哥和法國選手的最後一跳的成績相差多少呢?我是這樣算的:100.96-99.85=1.13(分),在計算有小數點的減法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要不很容易會算錯的。如果想知道裡面的奧妙,請來找我吧!

6、穿珠子: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把早已做完的作業再檢查了一遍,並整齊地把它放回了書包了。接下來,我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大堆珠子放在桌子上,把它們穿成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珠子。因為我剛剛學習了時間單位,我試用一分鍾能穿幾顆珠子,結果剛好穿一串是30顆。

開始穿第2串了,這次我邊數邊穿,當穿到第30顆時,,大約也過了1分鍾。同學們,5串珠子共有多少粒呢?我是這樣想的:一串是30顆,5串就是5個30了,用乘法算簡便多了30×5=150(顆)。大家看,生活中的數學多著呢!在玩中也能找到數學了。

Ⅷ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60比( )少33怎樣講

從60個蘋果中取出33個,還剩餘多少個?
從60個蘋果中取出多少個,還剩餘33個?
放到具體問題中,讓學生動手數一數

Ⅸ 小學一年級數學故事

第1輯 興趣引導我們走向成功
一百多年前出了一位震驚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爾·威特。威特七八歲時,已經能夠自由地運用德語、法語、拉丁語等6國語言;9歲考入了萊比錫大學;未滿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也許有人以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書桌前面,其他什麼也不幹。但威特父卻說:「威特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比任何一個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時間盡情地花費在他感興趣的玩耍和運動上。」只有感興趣,學習才會有樂趣,才會持久,因為天才最好的老師是興趣。
沉醉於書的小女孩
科學界的「小公主」
神童維納的童年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
抓住機會,培養興趣
最好的鑰匙
一個流浪歌手的遺囑
品味成功的樂趣
塑料的「源頭」
「鬼迷心竅」的法布爾
看棒球學數學

第2輯 珍惜學習的機會
巴爾扎克的成就是少年時的皮鞭和責難造就的;安徒生的童年沒有童話,只有痛苦和孤詘;莎士比亞的戲劇天分是在當劇場雜務工時形成的。這些大師本來都應該與書本無緣,但他們都努力創造學習的機會,也非常珍惜這些機會,因為他們失去過。如果你有很好的學習機會,請珍惜它,因為很多偉人為了擁有這些機會付出了很多;如果你可能失去學習的機會,請不要放棄,因為很多人為了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付出了很多。
成功就在「一張紙」
兩個人的天堂
我的知識都是撿來的
鐵窗下的黃金歲月
知識改變了修鞋匠的命運
一心要讀書的少年
責難和皮鞭造就的大師
一生坎坷的莎士比亞
只要能學習
隔籬偷學
奴僕的傑作

第3輯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小學畢業,不是意味著你掌握了小學的知識,而是意味著你還有中學的知識沒有掌握;中學畢業,不只意味你完成了中學的學習,還意味著你准備學習大學的知識;大學也不是學習的終結,你還有工作的知識需要掌握。
魯迅臨終前還在看書,冰心九十多歲還在學習。學海無涯,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
童第周
岳飛學箭
才氣就是堅持不懈
10年記載「No」的日記
藝術沒有止境
好學不倦的富蘭克林
最後一次考試
獲得知識的絕妙之法
活的「網路全書」
保持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該學的東西太多了

第4輯 決不浪費每一分鍾
為後世留下諸多錦綉文章的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認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就是說,歐陽修是在利用睡覺、上廁所和騎馬走路的時間來讀書寫作的。三國時著名學者董遇讀書的方法是「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別人歇手之時發奮苦學。越是成就大的人,越是珍惜零碎的時間,因為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決不浪費每一分鍾
和時間賽跑的人
努力發光
珍惜「零碎時間」
今日事今日畢
為目標作努力不是浪費時間
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
成功需要多長時間
一天投資一點兒
三多三上

第5輯 學習是不斷積累的過程
電視劇《大長今》里的長今剛開始學習料理時,她的師傅韓尚並沒有按照常規方式一開始就教她料理的技巧,而是讓她努力去掌握所有飲食素材的基本知識,當長今失去味覺後,韓尚宮讓長今根據對飲食素材的基本理解,來搭配食材,用想像來做出美味的食物。由於從小就有了深厚的積累,長今神奇地做到了這一點。學習其實和做菜一樣,早期基礎的積累可能枯燥艱難,但基礎的深度和厚度往往能決定你知識堡壘的高度。
……
第6輯 問號成就的輝煌
第7輯 方法,令學習事半功倍
第8輯 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第9輯 學習需要敏銳的觀察力
第10輯 想像力讓你飛提更高
文摘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
他從來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卻出人意料的好,蓋過了所有比他更聰明活絡、更迫切賺錢的人。
有這樣一個麵包師,從小就對麵包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聞到麵包的香氣就如醉如痴。
長大後,他如願以償地成了一名麵包師。他做麵包時,有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要有絕對精良的麵粉、黃油;要有一塵不染、閃光晶亮的器皿;要有稱心宜人的音樂伴奏,否則他就醞釀不出情緒,沒有創作靈感。
他完全把麵包當做藝術品,哪怕只有一勺黃油不新鮮,他也要大發雷霆,認為那簡直是難以容忍的褻瀆。哪一天要是沒做麵包,他就會滿心愧疚——饞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啃那些粗製濫造的麵包了。
他從來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卻出人意料的好,蓋過了所有比他更聰明活絡、更迫切需要賺錢的人。
智慧悟語
不少人覺得學習乏味、枯燥,那是因為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所以他們的成績也不可能拔尖。想提高學習成績,就必須先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得到其中的精髓,最後才能登上成功的寶座。
抓住機會,培養興趣
讓孩子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魅力,孩子自然會被它吸引,主動遨遊於知識的殿堂。
大家都知道偉大的富蘭克林,但是誰都不會想到他在幼年的時候也不喜歡學習。他有時候拿起書來想看,但是只要外面有夥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就會把書一扔,第一個飛快地跑出去看。
他家裡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還是為孩子買了好多有意思的書籍,並把這些書籍放在很顯眼的地方。
有一天,小富蘭克林跑了進來,對他母親說:「媽媽,你能告訴我埃及金字塔是怎麼一回事嗎?我的一個夥伴在考我。」
他母親就給他講解起來:「這個埃及金字塔其實就是埃及法老的墳墓,但是它的樣子很是奇特……」
他母親把關於金字塔的各種知識都仔仔細細地告訴了他。
小富蘭克林聽得很入神,心裡想:「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有趣的東西啊!我怎麼以前不知道呢?」
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真是太厲害了,怎麼什麼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後變得像你這么聰明,有著這么淵博的知識。」
「孩子,媽媽不是什麼都知道,媽媽知道這些也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其實書上的知識很豐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你去看,去發掘,就能變得和媽媽一樣懂得這么多,甚至比媽媽懂得還要多。」
「是嗎?媽媽。」小富蘭克林更加不解了。
「當然了,媽媽沒有去過埃及,本來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是書籍給了我知識。孩子,剛才你說你希望成為像我這樣的人,那麼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多多地看書,汲取裡面的精華,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這樣你就~定會比媽媽厲害。」母親繼續引導他。
「好的,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地看書,把這些知識都學到我的腦子里去。」小富蘭克林高興地回答。
從此,小富蘭克林對書籍有了興趣,經常拿來書籍翻閱,津津有味地學習裡面的內容。他母親看到這些,心裡很是安慰,但是小富蘭克林還是有點兒缺乏自製力,有時會被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所以他母親經常在他看書的時候對他說:「孩子,你現在在看書,不要去管別的事情,你看完了才能和小夥伴們玩,好嗎?」
「好的,媽媽。我喜歡看書。」小富蘭克林大聲地回應著。
然後母親就會把他的玩具放到別的屋子裡去,同時把房間的窗戶關好,盡量不讓別的事情來影響孩子的學習。
就這樣,小富蘭克林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了。他不會再因外界而受影響,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智慧悟語
我們要知道學習的興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後天悉心的培養和呵護。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魅力,自然就會被知識吸引,那樣我們就會滿懷信心地邀游於知識的海洋。

Ⅹ 小學一年級數學3十2和4一2編一個小故事怎編

  1. 小明有3個蘋果,小李有2個蘋果,他們一共有幾個蘋果?

  2. 小明有4個蘋果,小李有2個蘋果,小明比小李多幾個蘋果?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3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0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8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68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2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5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9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3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1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