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擊斃多少人怎麼統計
❶ 古代士兵斬敵數量是怎麼統計的,戰場上那麼亂怎麼能確定是哪個士兵斬殺的
從電視劇或者到古代人在戰場上打仗這件事情其實也還是挺混亂的,就好比戰場上的一些的情況,在古代科技並不發達了,那麼戰場上的一些計算方式應該是比較的混亂的,就好比古代人是怎麼計算自己殺了多少人呢?
後來明朝還有一種專門在戰場上專門記功的崗位,但是還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如一敵人被多人斬殺,怎麼算?古人聰明地發明了集體功勞,後來經過完善,採取分工配合,就是各個兵種都能享受到集體功勞,這也就完美的避免了誤報誤算,爭搶軍功的事情。
❷ 戰場上怎麼知道每個士兵殺了多少敵人
其實呢,這也是檢驗一隻部隊合不合格的辦法!你殺敵多少,自己報上去!而總共殺敵的數量,別懷疑,有戰地觀察員的!他們能估算對方傷亡人數!很準的!有些人,偵察兵,他們受過這種訓練!一眼掃過去,就能確定敵方人數,驚人的准確!就算你一個軍,少一個團的人數,他們都能察覺!所以呢!匯總殺敵總數量!如果和戰地觀察員統計出的數量相差不多!也就說明這支部隊是值得信任的團隊!不會弄虛作假!呵呵!
❸ 戰爭中傷亡統計怎樣進行,尤其是敵方的。
戰爭中傷亡統計,一般都不是最確切的數字,約數較多,即便是官方公布的確切數字,其實並不準確。
1、交戰雙方的戰鬥力。要統計戰後的傷亡,先搞清楚雙方對陣的部隊規模番號是一個基本前提。只有搞清楚了,才能大致判斷這次戰斗後可能給對手造成的損傷是多大,還有沒有力量進攻或者防守,至少對敵人的力量判斷「超標超額」。
2、戰場主動權。判斷傷亡,一個自古不變原則是看誰最後控制戰場,自然控制戰場的一方比與之對陣一方的數據有說服力。舉例來說,抗戰中無論是平型關也好,長樂村也罷,戰斗結束後誰控制著戰場,自然哪個的數據就要真實可信一點。由此再做綜合,(要是你不嫌麻煩可以再算個平均傷亡系數),以後發生的同樣的戰斗,雙方損傷多少大概就有底了。日後唯一需要在判斷里增加的因素就是雙方綜合實力的此消彼長了。
3、投入兵力。慘烈的朝鮮戰爭雙方投入總兵力300萬,聯合國軍120萬,比戰初增2.5倍;中朝方面188萬,朝鮮45,志願軍130多萬,比戰初增3.5倍。
4、戰場陳屍。戰勝後佔領陣地還可以統計敵方屍首數量。
5、自己少報,殲敵多報。一般為了鼓舞士氣,都是少報己方的傷亡,多報敵方的傷亡。
❹ 在古代的戰場到底怎麼統計戰死人數
統計敵方戰死人數:切下耳朵數或者斬下首級數;
統計己方戰死人數:出去多少人、回來多少人。
❺ 古代軍隊是怎麼統計傷亡人數的,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戰爭的規模一般都不小,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基本上一場小規模的戰斗也得死傷數百人,更不要說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了,還有歷史上眾多的農民起義,那人數和規模更是龐大。每場戰爭結束後都會涉及到統計士兵傷亡的情況,一般怎麼統計呢?軍隊里有專人統計,也有事後大概統計的。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講述:
軍隊作戰圖
綜上所述,在古代的戰爭中,戰功的計算主要就是看你砍了多少敵方首級,在軍中都有專人記錄的。
❻ 抗日戰爭中,中國一共打死大約多少日軍
首先,關於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陣亡的人數,關於這方面的資料,日方有意掩蓋陣亡實際人數,目前還沒有定論。
按照美國學者的計算,在大陸被擊斃的日軍共計44萬余;
抗戰史專家張忠義旁徵博引日軍史料,得出的數字是45.5萬人;
國民政府參謀總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布的數字則為48萬;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採用的數字為55萬,而中國社科院劉大年教授的統計認為,日軍在中國陣亡人數超過100萬人。
下面是日方一些數據:
在日本靖國(神廁)中供奉的靈位,與日軍公布的陣亡人數不符,並且逐年增加。
日本權威歷史學家伊藤正德在他的書中,記錄戰死在中國的侵華日軍共計789370人。
由日本讀賣新聞社編輯的《中國慰靈》也提供了較為詳實的數字:超過70萬人,其中不包括蘇聯紅軍、抗日聯軍在東北和中國遠征軍在印緬的戰果。
《中國慰靈》這部書還推翻了日本軍部公布的權威數字;比如豫湘桂戰役中的長衡會戰(侵華日軍稱為湘桂作戰), 日本軍部提供的數據是侵華日軍共計陣亡12209人,而據《中國慰靈》的記錄,日軍此戰的總陣亡人數已超過10萬。
雖然上面的幾組數據還不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陣亡的最後的數字,但隨著日方史料的漸漸披露,我相信侵華日軍戰死中國戰場的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國軍人
❼ 日軍在中國戰場戰死多少人
根據日本資料提供的數據,日軍在二戰中的死亡人數,按不同統計口徑和截止時間,有185萬、212萬、232萬這三個數字。185萬,是日軍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至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這八年侵略戰爭中戰死的數字;212萬,是包括二戰後日軍死亡的數字(如在蘇聯的西伯利亞勞改營中死亡的戰俘);232萬,是除日軍正規軍人死亡外,加上武裝平民(類似於中國的民兵)和「異國者」(即強征入伍的朝鮮兵和台灣兵)的死亡數字。
(1)二戰期間日軍戰死185萬人
資料來源是服部卓四郎的《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的日軍傷亡數:
陸軍 海軍 平民 計
死亡失蹤 1439101 419710 658595 2517406
殘廢疾病 85620 8895 94515
(見該書商務印書館1984年中譯本,第4卷1799頁)。
也就是說,日軍二戰期間戰死的精確數字是1858811人。2001年日本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也稱:「二戰中日本死亡軍人約186萬,平民約66萬,」這已是近幾年的數據,說明這一數字是相當准確的。 或許有網友質疑日軍統計的精確性。這除了我上述強調的歷史研究必須依靠檔案外,還可以仔細分析。日軍實行的是地域徵兵制,即一個部隊的人員來自同一地區,如大家熟悉的第5師團來自廣島、第6師團來自九州島熊本,越是基層單位,就越是來自更小的行政區域,如中隊(連)、小隊(排)的人員都來自同一個街道和村莊(日本行政區劃用町、目等),本身就是親戚、同學、朋友,早已互相熟識,所以凝聚力強,如有戰死者必拚命搶回屍體。而日軍傷員陷於絕境時絕大多數會自殺,鮮有降者;在太平洋孤島上全軍覆沒即可判定絕大多數戰死。而當時日本有著完整的戶籍制度,因此日軍對死亡人數是清楚的、精確統計的和可信的。著名學者楊奎松指出:對傷亡數字造假「在日軍當時則頗難做到。這是因為日本有嚴格的戶籍制度,日軍的士兵全部都有詳細檔案,受傷陣亡均須記入檔案,一旦出現死亡更必須及時通知家屬,以便家屬辦理相應手續和領取撫恤。故意隱瞞戰斗傷亡在日軍條例里也是有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的。」反觀之中國軍隊,以國民黨軍隊為例,部隊來源龐雜,許多新兵一來就投入戰斗,許多人員還是隨時就地徵召、就地投入戰斗,同一部隊之人互不熟識;作戰多為退卻,有多少屍體落入敵手也不知道;失蹤者是戰死、被俘還是逃亡或被其他部隊收容更不清楚。《南方都市報》今年7月14日登載文章《從長城腳下打到越南的老兵毛金中——那些還叫不上名的新兵轉眼就消失了》,提到「部隊在每次損失慘重的戰斗之後都會補充新兵進來,但往往是補充來沒幾天的士兵,轉眼在新的戰斗中就找不到了,然後又會有新的士兵增補」,就是一例。因此,國民黨軍損失統計遠不如日軍精確。國民黨宣布抗戰八年軍人戰死132萬,只能是最低數字。抗戰時國民黨政府連中國有多少人也沒有統計,所謂4億人是通過食鹽的消耗推算出來的,由此可見一斑。
對其他戰場戰死的日軍也說明一下。其餘日軍死在哪裡?
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日軍戰死的185萬人中,在中國(不包括東北)戰死40.46萬人(與上述數據一致),在「滿洲」(即中國東北)戰死2.65萬人,在緬甸戰死16.2萬人。
也就是說,在八年的侵略戰爭中:
日軍在中國戰場被擊斃40.46萬人,約佔22%;
在中國東北戰死2.65萬人,主要是1939年在諾門坎沖突中死亡8800人和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的戰果。也許網友立即質疑:1945年蘇軍出兵東北擊斃日軍公認的數字是8萬多人,怎麼這里日軍在東北八年總共才死了2萬多人?原因我在下面再詳細分析。必須指出的是,這一數字統計截止日期是8月14日,即蘇聯出兵東北才一個星期,蘇軍部隊還在穿越沙漠、山嶺(如大興安嶺)以及原始森林,日本關東軍只有一部與蘇軍發生戰斗,損失並不大。根據林三郎:《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一書稱:「截至8月15日,關東軍主力沒有損傷。」蘇聯參戰後7天內同蘇軍交戰的關東軍部隊,有7個師團、2個混成旅團和一些獨立部隊(其中3個師團受到很大損傷),只佔關東軍24個師團、9個混成旅團的一部分(見該書191頁,這里還不包括朝鮮軍7個師團)。「換言之,到8月15日為止,關東軍的主力尚未同蘇軍交戰,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從日軍3個師團受到很大損傷來看,其戰死在1萬人左右。連同日軍1938年在張鼓峰、1939年在諾門坎與蘇軍沖突中戰死約1萬人,則蘇軍擊斃日軍約2萬人,佔二戰中日軍死亡總數的1.1%。則八年抗戰期間,抗日聯軍在東北擊斃日軍只有6000人左右(詳見下面分析)。
日軍在緬甸戰死16.2萬人,除去中國遠征軍擊斃日軍1萬多人外(這在本文「遠征軍印緬抗戰」一節中專述),約15萬人主要系英軍擊斃,佔8%。
❽ 在激烈拼殺的戰場上,是如何統計對方傷亡數字的
不用數據說話就是耍流氓?非也,今天軍武君就給大家用簡單易懂的話告訴你,戰場上究竟是如何統計對方數據的。
可能在大多數人看來,想要在戰場上得到敵軍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有人表示,只要打了勝仗的話,還是能夠得出對方大致傷亡數據的。沒錯,是大致,根本不可能做到確切的,精確到個位數。
而日軍和我軍最大的不同就在這,日軍通常情況下,有人看到屍體或是看到士兵犧牲加以證明之後,才會記錄士兵犧牲。因此,日軍一般情況下,上報的死亡人數並不多,甚至許多時候上報的失蹤人數要比死亡人數還要多。雖然這種目的是為防止逃兵,但也以為著日軍對待自己人也不是很人道。
其次,說說怎樣算敵軍的傷亡情況,如果是戰敗的話,想要得知敵軍傷亡情況幾乎是比較困難的。畢竟,如果是贏得戰爭的話,起碼可以通過在戰場上繳獲的槍械對日軍進行推算。同時,打勝仗也比較容易抓到日軍俘虜,從俘虜口中也能套出日軍一場戰爭中的總體人數來,這個時候只要稍加推斷,就會有答案。但戰敗的話,只能根據敵軍來的時候以及撤退時的人數做大致估計,所以,通常並不會有太准確的數字統計敵軍傷亡人數。至於在許多書本中,傷亡人數精確到個位數,這種情況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感覺有道理,點贊關注一下唄
❾ wow怎麼看戰場殺人數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的,在魔獸世界裡面想要查看戰場殺人數的話首先需要進入戰場,進入戰場後移動你的滑鼠到屏幕右上角的小地圖上面。在右上角的wow小地圖上面會有一個戰場圖標,點開那個圖標之後就會出現一個統計界面。
在戰場統計界面裡面你可以看到雙方的人員名字,職業,等級,擊殺數,人頭數,傷害量,治療量,以及戰場內的貢獻。在界面中點擊最上方的擊殺,職業或者傷害量,治療量等選項,系統就會自動幫你由高到低排列數據,便於你的查看。如果你再點擊一下系統就會從低到高反過來排序。
另外在每一次戰場結局之後,這個戰場統計界面就會自動跳出來一次,給你顯示戰場游戲結束後各位戰士的表現和數據。另外不只是戰場,同樣的你也可以在競技場內用同樣的辦法查看你的數據表現。
❿ 古代戰場環境復雜,殲敵數和軍功是怎麼統計的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非常殘酷的,傷亡人數數千乃至數萬的戰役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少見,一般戰勝一方會在戰後統計殲敵數量從而上報朝廷獲得軍功。那麼在戰場上殲敵數和軍功是怎麼統計的呢?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歷史證明,頭顱和耳朵一直是戰勝方喜歡收集的戰利品。二戰美軍將日軍頭顱白骨化後作為紀念品寄回家中。越戰期間美軍也會割下越軍的耳朵。有時候人類的惡趣味也是無法理解啊!
說了這么多,戰爭都是殘酷的。古往今來,多少文明毀於戰爭之手,多少生命在戰爭中消亡。只希望世界再也沒有戰爭,那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