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棚冬棗電話多少
『壹』 冬棗適合在什麼地區種植
冬棗主要分布在山西廟上鄉、河北、山東等地,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天津、北京、遼寧、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新疆等省、市、自治區均可以種植。
其次在建園時,要選用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為害的優質無毒苗木。園地應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潔、土壤未受污染、地勢平坦、地形開闊、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良好、土壤不含有害、有毒物質,土壤礦物質在正常值范圍內,無農葯殘留、污染地塊為宜。
(1)江蘇大棚冬棗電話多少擴展閱讀
冬棗不僅味道可口、皮脆、肉質細嫩、汁多無渣、甘甜清香,而且營養極豐富。冬棗含糖20%~36%;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9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冬棗含蛋白質1.65%。
膳食纖維2.3%,總黃酮0.26%,煙酸0.87mg/100g,胡蘿卜素1.1mg/kg,維生素B10.1mg/kg,維生素B22.2mg/kg。冬棗果實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
『貳』 大棚可以種植冬棗嗎
冬棗用大棚可以種植。
大棚冬棗栽培的優點:
1.成熟早、產值高:可以提前20-30天上市,是露地冬棗產值的2-3倍。
2.產量高:大棚冬棗可以人工調節花期的溫度和濕度、避免花期綠盲蝽等危害,使冬棗的座果率大大提高,株產可高達20—25公斤。
3.品質好:因大棚冬棗果實生育期長,晝夜溫差大,營養積累多,所以個大、味甜,平均果個可達20-25g,口感明顯好於露地冬棗。
4.避免裂果:大棚冬棗的棚膜兼具防雨功能,解決了冬棗成熟期遇雨裂果問題。
5.無公害:設施生產的生育期可以錯開露地病蟲危害季節,病蟲害少、防治省時省工。
6.成本回收快:畝投資3500-4500元,盛果期樹扣棚當年可收回成本,並取得可觀的利潤。
『叄』 大棚冬棗
簡易塑料大棚溫度,可藉助揭蓋草苫和開閉通風口來調節。扣棚前20~30天樹盤覆膜,使扣棚後的前期地溫提高2℃~3℃。扣棚後20~30天,晝蓋夜揭草簾,創造低溫環境,打破棗樹休眠,到1月下旬開始升溫,溫度不可回升太快。應採取逐漸升溫的方法,在夜晚蓋好草苫的前提下,第一階段白天拉起2/5草苫,棚溫保持在8℃~12℃,時間維持3~5天;第二階段拉起2/3草苫,棚溫保持在10℃ ~15℃,時間維持3~4天;每三階段拉起4/5草苫,棚溫控制在10℃ ~18℃,時間維持在3~5天;以後把草苫全部拉起,使室內快速升溫,萌芽前溫度控制在15℃ ~18℃,夜間7~8℃。萌芽以後溫度控制在17℃~22℃,夜間10℃~13℃。抽枝展葉期溫度控制在18℃~25℃,夜間10℃~15℃。初花期20℃~26℃,夜間12℃~16℃。盛花期22℃~30℃,夜間15℃~18℃。果實發育期25℃~30℃,以後逐漸揭開薄膜,使棗樹適應外界環境。空氣相對濕度 花前要控制在80%左右,花期保持在50%~60%,其他生育階段均控制在60%左右,除非旱情較重,一般不進行地面灌水。如確需灌水時,水要經過預溫後在早晨灌入。沾化冬棗是喜光性樹種,可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只要溫度允許,可盡量早揭苫,晚蓋苫。授粉及病蟲害管理技術花期授粉 從初花期開始,每個溫室放養1~2箱蜂,在蜂箱門口放一平盤,盤內加糖水,使蜜蜂傳粉。同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開花後每日上午8~11時,用毛筆逐花點授即可。適時開甲 棗樹盛花初期,於主幹距地面20厘米處進行環狀剝皮,寬度在0.2~0.5厘米。開甲後晾2~3天,然後用塑料布包紮。嚴格疏果 如坐果過多,樹勢極易衰弱。留果量應根據樹齡、樹勢和結果枝強弱來確定,一般強壯樹每一棗吊留2個幼果,弱樹留1個幼果,其餘果全部疏除。疏果時,要盡量選留頂花果,對木質化棗吊留果量要相應增加,以提高產量。病蟲害防治設施內的主要病蟲害是棗銹病、棗炭疽病、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等。扣膜後1周噴一遍5°Be石硫合劑,萌芽前噴一遍3°Be石硫合劑,以防治越冬病蟲害;以後視情況噴1.8%阿維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等,消滅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等害蟲;果實生長期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最後一次在果成熟前1個月,以防治棗銹病、棗炭疽病。
『肆』 溫室大棚冬棗管理
1、溫室冬棗栽培主要技術措施
1.1 建棚與栽植
1.1.1 溫室結構 跨度9m,脊高5m,牆厚3m(牆為梯形),下地0.5m,一般長度為80m。也可利用現有的蔬菜日光溫室栽植冬棗。
1.1.2 苗木選擇 選擇純正的冬棗品種。苗木標 准為:苗高40cm以上,木質化程度高,地徑0.5cm,有3條以上側根,主根長20cm,
根系發育良好,無病、蟲、傷害。
1.1.3 栽植方法
按照2m×1m的密度規劃株行距。新建棚,生土多,肥力差,應重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每667m2施6m3腐熟的廄肥(牛、羊、雞糞)+三元素(15-15-15)復合肥30~50kg
,深翻30cm,平整好地塊,規劃好行間距,挖深寬各40cm的栽植溝,填土壤調理劑及有機肥至30cm深時踏實。於3月中旬栽植,栽後澆水,栽後不間套作物。
1.2 扣棚時間
一般在12月下旬(外界溫度達到0℃時),開始扣棚升溫,升溫前覆蓋地膜。
1.3 溫度管理
1.3.1 扣棚後逐漸升溫,一般白天20~25℃,晚上4~6℃。以後每周提溫2~3℃,
最高溫度控制在30℃以內;二是萌芽期,白天溫度不高於30℃,晚間不高於8℃;三是初花期,白天溫度24~28℃不超過30℃,晚間不高於15℃;四是盛花期,白天24~32℃,不高於32℃,晚間不高於16℃;五是果實膨大期,溫度在25~35℃,不高於35℃比較適宜;
六是轉色成熟期,最適溫度28~32℃,且晝夜溫差大,有利轉色增糖。此時外界自然溫度高,需要注意防高溫日灼。遇高溫樹下滴灌,樹上噴水,用水調溫。在極端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應在12:00—16:00
棚上蓋遮陽網或加蓋二膜。
1.3.2 適時適度通風。通過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晴天通風要緩慢開通風口,在花期更應注意早通風慢升溫。
1.4 配方施肥
溫室冬棗屬高投入、高效益、精細栽培。應採取測土化驗配方施肥。應重視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嚴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前期以氮促長,以磷促根;中後期多施鉀肥,補硼增鈣噴施硅肥。溫室冬棗基肥需施2次,秋季收獲後施1次,以有機肥為主,每667m2施生物有機肥150~200kg
,配施三元素復合肥50kg,行間溝施;膨果期每667m2追施聚離子鉀20~30kg,以後在葉面噴磷酸二氫鉀等。
1.5 改進灌水方式
升溫前冬灌1次,萌芽後安裝滴灌系統,根據墒情進行滴灌。一般天晴時滴灌,陰雨天外界濕度大時不灌。在花期應使溫室相對濕度保持80%~90%。
1.6 坐果保果膨果措施
(1)疏除過密棗吊和木質化棗吊,一般1個棗股留2~3個棗吊;
(2)棗吊摘心。對25~30cm長的棗吊掐尖摘心,坐果率比不摘心高10倍。摘心早,保花保果效果好。
(3)環剝、環割;看樹勢,過旺的樹(葉色深綠,葉平展不卷)宜在初花期環割,盛花期環剝,弱樹盛花期環割。具體環剝操作技術為在離地面留1~2個二次枝,主幹進行環剝。剝後1~2d不要用手觸摸新開的甲口;剝後2d,待甲口晾乾後,塗護甲寶加菊酯葯防甲口蟲和螞蟻上樹。
(4)噴施質量分數為10×10-6~15×10-6赤黴素(每包1g加水45kg左右即可)+硼肥,提高坐果率。一般年份要求噴1次。
1.7 保果措施
噴1次0.1%碩豐481(天然芸苔素內酯)3000倍液+海藻酸葉面肥1200倍液,促果保果;對剝後仍偏旺的樹,間隔7~10d連割2~3次;棗吊去尖,在盛花時棗吊去尖,節約營養,促進坐果,果個均勻;疏果,膨果初期(幼果坐穩後),進行疏果,每吊留2~4果。
1.8 促轉色防日燒措施
棗果成熟轉色是提高效益的重要環節。也是在
一年中外界溫度最高的時間,棗果發白轉色,極易受到強光照射後產生日灼,減少產量。一是通過滴灌,合理施水肥。二是加蓋二膜和遮陽網。
1.9 採收
為了提高效益,提倡分期採收。成熟一部分,採收一部分。可提高產量和品質,使效益倍增。1.10 病蟲害防治
採用樹體主幹設隔離帶(貼黏蟲帶),防止幼蟲上樹,深翻樹盤,殺死越冬害蟲及病原菌等,推廣物理防治技術。化學防治中,提倡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葯,推廣使用生物制劑,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三致」農葯和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葯。
2、創新技術
2.1 溫室冬棗高密度栽植, 採用新的定干方式,實現當年栽植二年見效的模式
從2010年,
項目組先後在安仁的安昌村、伏坡村的3個冬棗溫室中進行了高密度栽植試驗,在栽植中首先打破了傳統的定干高度,使定干高度從常規的60~80cm降到20~30cm,結合水肥管理,當年成活率達到95%以上。2011年初見效,2014年進入大面積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2.2 改變傳統施肥觀念, 減少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增施菌肥,促進溫室冬棗早熟,提高溫室冬棗的品質
菌肥是微生物肥料的俗稱。主要通過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拮抗有害微生物,促進土壤中養分的轉化,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增加土壤肥力,達到作物早熟、優質的目的。溫室冬棗屬冬棗栽植技術中的一個新領域。「早熟、優質」才能達到高效。但在傳統的冬棗施肥模式中,棗農只注重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以提高產量,而忽視大量施入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造成品質逐年下降。在試驗開始,我們就以早熟、優質為目標,提出增施菌肥以提高品質和提早成熟。在4年的試驗與推廣中,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並使該項技術成為溫室冬
棗栽培管理中的一個主要技術指標。
2.3 採用滴灌、 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法,減少冬棗棗果在高溫期日灼的發病率,提高了溫室冬棗的商品率
大荔溫室冬棗的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此時外界高溫,尤其是雨後初晴較強的紫外線,易使即將成熟的冬棗發生日灼現象,造成棗果商品率降低,影響了棗農收益。2011年部分溫棚棗的日灼率達到20%左右,每棚損失上萬元。在2012—2014
年,通過採用滴灌方式,即保證了冬棗棗果生長所需水分,又降低了棚內溫度。同時採用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式,使日灼率控制在5%~10%,每棚增產萬元以上。
2.4 嚴格控制棚內溫濕度,提高棚內冬棗的坐果率,提早成熟
合理控制溫度、適時適度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是溫室冬棗栽培的關鍵。扣棚後首先根據冬棗的生長發育特點,把握不同發育階段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