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怎麼處置馬廷福多少集
A. 張學良最後是怎麼去世的
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張學良怎麼處置馬廷福多少集擴展閱讀
囚禁生活
張學良與楊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1941年5月張學良轉囚貴陽市麒麟洞。由於和市區距離很近,不久很多貴州人都知道張學良關在麒麟洞,於是在1942年2月把張移往貴州省開陽縣劉育鄉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貴州息烽縣陽郎壩,冬天再到桐梓縣天門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蔣介石在貴陽市黔靈公園會見張學良。不久之後,張學良被押往重慶歌樂山戴公館。1946年10月被送到台灣。1947年移住井上溫泉(新竹縣)。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灣。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張學良在台灣三地都過著軟禁生活。張學良原配夫人於鳳至,生三子一女,後有情婦「趙四小姐」。他後期信奉基督教,這是他早年讀教會學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規則,蔣中正令張與於鳳至離婚,和趙四小姐結婚。
恢復自由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後,1990年起,張學良全面恢復人身自由,之後到美國探訪。1993年4月,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1995年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在那裡長居,直到逝世。
參考資料網路-張學良
B. 張學良晚年承認:殺楊宇霆前我從不迷信,但殺他後不得不信
1
張學良作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張作霖之子,他手裡的權力、財寶可謂是應有盡有。
然而,他卻一直將一枚小小的銀元收藏在鐵櫃里頭。
當別人詢問他為什麼要把這隨處可見的銀元保存起來的時候,他還會順口解釋說:
這是留下來作紀念的。
他為什麼要把這枚銀元留下來當作紀念?
這枚銀元到底有什麼稀奇之處呢?
2
1929年1月10日下午, 楊宇霆 和 常蔭槐 來到奉天張氏帥府的老虎廳,與最高長官張學良會面。
寒暄過後,他倆就直奔主題,表示這個中蘇合辦的 中東鐵路 一直被蘇聯把持著,完全不聽東北交通委員會的指揮,要求張學良同意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重新將中東鐵路納入到東北軍的管轄范圍之內。
並且對於鐵路督辦這個重要職位,楊宇霆極力推薦由常蔭槐來擔任。
常蔭槐這個人一直對楊宇霆唯命是從,是楊宇霆的得力干將。
在楊宇霆的扶持下,常蔭槐不僅成為了奉系的交通委員會的最高會長,還是黑龍江的省長,他的權力已經非常大了。
若是再讓常蔭槐來當這個鐵路督辦,那麼他就相當於把東北軍的多個重要職位都囊括在他手中,整個東三省都歸他管理了。
張學良這個最高長官將會變成空架子,毫無實權。
這是明晃晃地要被人奪權啊,沒有哪個掌權者能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
於是,張學良表示,一方面成立鐵路公署這件事涉及到與蘇方的外交問題,應該謹慎考慮,不可貿然行事。
另一方面,經過東北易幟後,東北軍服從於南京國民政府的管理,這樣的大事需要上報給南京政府,得到首肯才可以執行。
誰承想,楊宇霆和常蔭槐常年身居高位,備受上任最高長官的重用,行事作風極其霸道、強硬,一直以長者的姿態自居,根本沒把張學良這個最高長官放在眼裡。
楊宇霆步步緊逼,堅持要張學良快速通過這項提案,並拿出早已擬好的文件讓他立即簽字。
楊常兩人如此囂張地做法,讓張學良感到十分憤怒,殺心四起。
3
為了緩和緊綳的局面,張學良強忍著怒火,請楊宇霆和常蔭槐在晚飯後再次來到老虎廳,繼續協商這項提議。
楊宇霆和常蔭槐同意了,兩人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離開了帥府。
其實在是否要殺掉楊宇霆這件事上,張學良也是極度糾結的。
從奉系發家起,楊宇霆就一直在出謀劃策,立下赫赫之功,在軍系中頗有威望。而張學良剛從已故的父親手中接過東北軍的管轄權,根基未穩。
為了東北局面的平穩過渡,他沒有端著最高長官的架子,而是對楊宇霆表現出尊重、謙讓的態度。
但是楊宇霆個性狂妄自傲,常常以下犯上,導致他與張學良之間積聚了越來越多的沖突。
如果猛然殺掉楊宇霆,張學良擔心會引起東北軍的內部亂斗,反而給一直對東北虎視眈眈的日本人一個趁虛而入的機會。
百般思量後,張學良隨手拿出一枚銀元,要用擲銀元的方法來看「天意」,將楊宇霆的生死交由上天決定。
張學良是個從不迷信的人,但對於要殺楊宇霆這事,他還是選擇用迷信的法子去做決定。
在擲銀元前,張學良定好規則:要是正面朝上,就斬了楊常二人。
彈起銀元,落回掌心,整整三回都是正面向上。
老話說得好,事不過三,一回是巧合,連著三回就不是巧合了。
張學良都要懷疑這枚銀元是不是被做過手腳,但這只是一枚普通的、從口袋裡拿出來的銀元而已。
於是,張學良又改了規則:要是反面朝上,就立即斃了楊常二人。
再次彈了三回,前兩回都是反面朝上,到了第三回,張學良都不想自己去看了,就讓太太於鳳至去看,結果還是反面。
太太於鳳至看了結果後就哭了,張學良問她為什麼哭了呢,於鳳至哭著說:「我知道,我知道你要大開殺戒了。」
張學良不得不承認,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個對楊宇霆痛下殺手的事,像是順應天意一樣,就該做,就該殺。
4
楊常兩人對張學良的逼迫,太太於鳳至也是懂的。
當時的張學良甚至考慮過只把常蔭槐給槍殺了,不殺楊宇霆,把楊宇霆給關起來就行。
然而太太於鳳至卻問了張學良一句話,她說:
「你把楊宇霆關起來了,你以後要怎麼辦?如果東北的這些元老前來保他,你是選擇保他,還是放了他呢。到底,你肯不肯放人呢?」
聽完這句話,張學良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如今到了必須要除掉楊宇霆的地步。
當機立斷,張學良馬上召見警務處長高紀毅,讓他率領精乾的衛隊執行命令,將楊宇霆、常蔭槐處死。
一切准備就緒後,只等瓮中捉鱉。
沒多久,不知亡刀懸頭的楊宇霆和常蔭槐如約來到老虎廳里,再次拿出那份成立鐵路公署的文件,要張學良簽字。
這時,候在門外的高紀毅率領了幾名裝備齊全的衛兵沖進老虎廳,乾脆利落地把楊宇霆和常蔭槐給控制住。
隨著槍聲的響起,楊常二人被擊斃在地,老虎廳的地板上布滿鮮血。
衛兵們分成兩批,一批人負責收拾老虎廳的殘局,另一批人用地毯把兩人的屍體給裹上。
然後送到楊公祠那裡,並通知楊常二人的家屬去把他們的屍體接回去,讓家屬自行處理兩人的身後事。
殺死楊宇霆、常蔭槐之後,張學良急促地呼吸著,腦子發懵,緩了好一陣子才緩和過來。
黎明將至,張學良召集了東三省的高官、將領們進帥府,向他們宣告楊宇霆、常蔭槐的死訊,並將楊常伏法判決書等相關文件公之於眾。
事後,張學良還給楊宇霆的太太寫了一封親筆信,安撫她的情緒,並且,張學良還給楊家和常家各發了一萬現洋的治喪費。
特別是楊家,張學良擔心有些人會對楊宇霆的家財打壞主意,還指定了幾個衛兵去協助看守楊家的家產,不準別人亂動。
後來張學良把這枚決定了楊宇霆生死的銀元鎖在自己的鐵櫃里,一直保存到老。
5
楊宇霆的死亡已成往事,一枚平平無奇的銀元其實不足以動搖張學良的殺心,究竟是為何,張學良一定要殺掉楊宇霆呢?
這得從張學良與楊宇霆之間積怨已久的多方面沖突說起。
首先,楊宇霆就像一匹孤狼,獨自打拚,依靠自己的才幹謀略攀登到奉系的高層,地位僅次於大帥張作霖,並深受張作霖的賞識和器重。
在他看來,張學良就是個稚嫩孩童,需要依靠張作霖的庇護,才能成長起來,毫無自主競爭力。
再加上,曾是花花公子做派的張學良有吸食毒片的煙癮,耽誤了軍機要務,引得把軍務放在第一位的楊宇霆非常不滿。
於是,楊宇霆也經常以此為由,當眾批評張學良的惡習和劣跡,讓張學良在眾人當前顏面盡失。
獨立老練、行事穩健的楊宇霆完全不把張學良放在眼裡,而張學良也是個有脾氣、不服輸的年輕人,兩看兩相厭的二人在日常的相處中就產生了不少的摩擦。
其次,兩人的行事觀念存在巨大的差異。
張學良接受的是東三省講武學堂的軍事教育,秉持著國土完整的 民族大義思想 。而楊宇霆接受的則是日本士官學院的教育,踐行著 權力至上、利己主義 的做派。
由於兩者的理念截然不同,加上楊宇霆霸道的個性和專橫的行事作風,處處給張學良下馬威,讓作為晚輩的張學良難以在軍中樹立威信。
兩人在本就性格不合的矛盾下,疊加了不可調和的思想理念差異,因此便再次加深了二人之間互相嫌惡的情緒。
到了1919年,張學良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內結識了戰術教官郭松齡,兩人惺惺相惜,成為了忘年之交。
張學良非常認可郭松齡的教育思想和保家衛國的精神,對於老師郭松齡一直保持敬重的態度。
當郭松齡突然舉兵反奉時,前任首領張作霖派遣楊宇霆將叛亂者捕獲歸來,再做處置。
誰知,楊宇霆絲毫不顧忌任何人的情面,反而先斬後奏地將被捕的郭松齡直接處死。
恩師的死,讓張學良感受到失去至交的悲涼和憤怒,他與楊宇霆之間的結怨越來越重了,殺意也一直浮現在張學良的腦海里。
父親張作霖還在世時,張學良和楊宇霆暫能勉強相處,但是張作霖的離世讓二人徹底撕破臉面。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著列車返奉,在途徑皇姑屯的時候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藏的火葯給炸死。
事發突然,奉系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為了穩定局面,奉系的高官將領們立即召開會議,盡快推選出新一任的東三省軍政長官,而作為名正言順繼任人的張學良卻遭到了楊宇霆的打壓。
在東三省軍政長官的人選上,奉系軍師楊宇霆極力推薦保守派的張作相上位。
經過多方商議,最終,在東三省議會聯合的擁護下,張學良才獲得了東三省最高長官的職位。
這次上任風波直接把楊宇霆與張學良之間的劍拔弩張搬到明面上。
6
在張作霖離世七天之後,張學良就任東三省最高長官,開始統治東北軍閥集團,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促使國度從形式上回到完整的一體。
在東北易幟的問題上,張、楊二人依然矛盾不斷。
當時,張學良一力主張要服從南京的領導,而楊宇霆則極力反對。
更令人大鐵眼鏡的是,在宣布易幟的莊重典禮上,楊宇霆與常蔭槐公開拒絕參加張學良等東北軍政長官與南京政府代表的合影,兩人毫不留情地直接離席,讓張學良陷入尷尬的境地。
最重要的是,在日留學的楊宇霆是個不折不扣的親日派。
第二次直奉大戰前,楊宇霆曾謀劃著將自己的親信安插進軍隊的各個領域,妄圖逐漸掌握東北軍權。
而父親張作霖又是死於日本人之手,導致張學良對於楊宇霆的親日行為極度憎惡,更對他覬覦東北的政權感到萬分暴怒。
殺意難以抑制,張學良早已想要將楊宇霆殺之而後快。
但是不可否認,楊宇霆在奉系中處於特殊地位,他的軍事能力和才智謀略對東北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好比東北軍的定海神針一般。
動他,就會動搖軍心。
這種種原因,讓張學良一直在是否殺掉楊宇霆的問題上徘徊不定,想殺又始終無法下定決心去殺了他。
最終,楊宇霆的奪權行徑讓張學良徹底地狠下殺手,結束了兩人多年的恩怨情仇。
這枚六殺楊宇霆的銀元,讓張學良自稱自己也變成了一個迷信的人。
但是,怪力亂神之說,只是人們心緒拉扯的幻想。
歸根結底,人的選擇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楊宇霆的死亡,是他必定的結局。
C. 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張學良
必須承認當下的國人,民族自豪感是越來越強烈的,因此在面對昔日屈辱歷史的時候,悲憤之下大傢伙的內心都有著強烈的質疑,都需要宣洩。
張學良晚年曾回憶他曾多麼多麼的有錢,日本人把大帥府的財物裝車拉到北平,他是如何有骨氣的不要!
談這些億萬錢財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想想老百姓呢?
說到底這就是不善之下的不仁義。
即便說到跟他的女人。
趙四小姐曾說過,不是因為他被囚禁,他們之間早就完了。
她所謂的完滿其實是苦難賜予的。
還有於鳳至,後半生所有的奮斗就是為了能給他一個日後好的歸宿,但對這個女人,他實實在在的是從生負到了死——
大到風雲,小到塵埃,眾人對張學良是因失望而不屑,因不屑而憤怒!
說不喜歡是輕的!
D. 張學良怎麼戒掉鴉片的
張學良戒毒
1925年底,張學良的老師兼部下郭松齡為了實現民主,騎兵反對張作霖,張學良權衡再三,決定對抗郭松齡,12月,張學良在沈陽南邊的巨流河打敗了郭松齡,而自己的嫡系也遭到損傷,張學良本想保護老師,送郭松齡出國,之後回國再重用郭松齡,但當時的總參議楊宇霆由於與郭松齡不和,假傳張作霖的命令將郭松齡殺害。張學良當時痛苦萬分,由於身體不好,無法排解,再加上張作霖當時對張學良多有責怪,張學良在別人的勸說下開始吸食鴉片。後來,張學良也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准備戒掉鴉片,在醫生的勸說下,開始使用一種葯物戒煙,借調鴉片的同時,他又對這種葯物產生了依賴,這就是嗎啡。之後,張作霖於海、東北易幟、楊常事件、中原大戰、「九一八」接連發生,張學良只能靠嗎啡支撐自己。1932年,張學良下野,准備游歷歐洲,在出發前,聽從宋子文的建議,准備戒掉嗎啡,他把自己綁在椅子上,先是服用一種葯,使人睡眠,醒來之後就是掙扎,人很難受,張學良在戒毒之前,曾經交給副官一把槍說,誰要是敢來給我送葯(嗎啡)或是松綁,當場槍斃。張學良晚年回憶說,那種滋味就是肉外面沒有皮。整整七天七夜,張學良不斷掙扎、尖叫,終於借調了毒品,同時他的兩位夫人,也戒掉了毒品。
張氏家族有吸食鴉片的傳統,張學良的父母都曾經吸食鴉片,但後來都戒掉了,所以說,張學良戒毒,也有家族的影響。
E. 張學良什麼時候死的怎麼死的
張學良與楊虎城在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
1941年5月張學良轉囚貴陽市麒麟洞,由於和市區距離很近,不久很多貴州人都知道張學良關在麒麟洞,當局頗不自在,於是在
1942年2月把張學良移往貴州省開陽縣劉育鄉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貴州息烽縣陽郎壩,冬天再到桐梓縣天門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蔣介石在貴陽市黔靈公園會見張學良。不久之後,張學良被押往重慶歌樂山戴公館,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灣,
1947年移住井上溫泉(新竹縣)。2001年6月,夏威夷時間22日上午11點11分,陪伴張學良將軍大半生,人稱「趙四小姐」的張學良夫人趙一荻女士,因肺炎及並發症,逝世於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享年88歲。張學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傷痛,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流下來。
2001年 101歲
10月14日,張學良將軍因病搶救無效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歲。
F. 單田芳《亂世梟雄》中張學良出生是哪一集還有金壽山是怎麼殺張作霖,沒殺成的是哪集
樓上的不知道
標準的版本就是北京台的《亂世梟雄》300回,單田芳只錄制過這一個版本的,金壽山後來會反咬張作霖是張作霖當了東三省的大元帥以後,因為金壽山後來養肥了,所以就反過來報復張作霖,可能是因為進度的原因吧,單田芳沒有錄制那一段。我也很郁悶。金壽山殺張作霖就是在田小風的哥哥被他騙進山,然後就密謀利用他哥哥害張作霖。
我記得是 因為聽的時間太久了,我可能有點遺忘了 諒解
謝謝
G. 張學良的為人怎麼樣
張學良,祖籍河北,祖上原本姓李,後來祖上的人過繼給張家,改姓張。張學良1900年生,2001年去世,享年101歲,他在近代的中國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本人從私生活和處理國事兩方面解讀張學良。
私生活方面:
1、張學良早年吸食鴉片,後轉為注射海洛因;
2、張學良對自己一生的考評是「平生無憾事,惟獨好女人」,為此張學良給自己寫了首打油詩「自古英雄皆好色,如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張學良回憶他的一生只追過兩個女人,其他都是女人追他,自己一生有兩個老婆,11個情婦,這些不包括他在外面嫖的和花錢買回來的女人。
處理國事方面:
1、張學良曾考取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但他沒去就讀,改在其父創辦的東北講武學堂學習,在學習了11個月後畢業,因他父親的緣故成為一名團長,而同時代的李宗仁在廣西講武學堂畢業後,只當了一個小小的排長;
2、張學良對待教育的態度。在東北張學良很注意發展教育,建東北大學他私人捐獻3000萬,每年還要撥款160萬,而此時清華大學每年的撥款只有70萬;
3、張學良對內戰的態度。雖然張學良是軍閥的子弟,也參加了軍閥間的地盤爭奪戰,但他兒時的志向是救人,成人後卻是去殺人,張學良骨子裡不願打內戰。他曾規勸其父不要再打內戰,張作霖後來不打仗就是因為張學良的規勸;
4、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系。於私張學良和蔣介石有一定的親戚關系,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宋美齡的母親認張學良的夫人於鳳至為乾女兒,那麼於鳳至和宋美齡是姐妹關系,那張學良和蔣介石都是宋家的女婿。於公蔣介石和張學良看似上下級關系,其實不然,他倆的關系很微妙,寧粵分爭之時,蔣介石向張學良借奉系20架飛機,對付與南京政府抗衡的廣東地方勢力,作為中華民國的最高軍事統帥蔣介石,卻只能用借的方式調動軍隊,所謂借是要有借有還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蔣介石和張學良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上下級關系,張學良不怎麼賣蔣介石的帳,這也許是張學良後來敢於發動「西安事變」的原因之一;
5、張學良對「中東路事件」的處置。中東路即北滿鐵路,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北滿鐵路歸俄國控制,南滿鐵路歸日本控制,蘇聯成立後繼續維持現狀,由蘇聯人擔任北滿鐵路局局長和副局長,管理人員也多是蘇聯人。1929年7月,張學良下令解除蘇方人員的職務,改由中方人員擔任,並將1200名蘇方人員關押在哈爾濱;
6、918事變時的張學良。1990年日本NHK電視台采訪張學良,問他918事變為什麼下令不抵抗,張學良說:「我當時沒想到日本軍隊會那樣做,我認為日本是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對918事變判斷錯誤了;
7、張學良在918事變時判斷錯誤,使他忍受著失去家鄉的痛苦,落得個賣國的罵名,在痛苦中煎熬了5年,加上不願打內戰的本性,張學良於1936年12月12日發動了「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但他的性格、智慧、經驗、能力,使他遠不能從容面對兵諫發生後的復雜局勢。
張學良的人性是復雜的,他既是愛國將領,也是浪盪公子哥,既有愛國的壯舉,也有為保持奉系實力而與南京中央政府周旋的小算盤。由於他個人才能、學識、閱歷有限,處事上的輕率與魯莽,使張學良雖然身處國內外復雜局勢的風口浪尖,卻不能駕馭這種局勢,從而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和他自己的人生。
參考資料:
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張學良口述歷史》
東方出版社出版《封面中國》
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國破山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