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查找一個地方有多少常住人口
❶ 怎麼查一個地方的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可以查、想查所有人員的姓名得去民政局。兄弟!!
❷ 如何查詢每個地方的人口(包括流動人口)
城市總人口包括兩部分: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
1、常住人口:到人口統計年鑒或者市人口辦一查就知道了,都登記備案的;
2、流動人口:原來有外來人口登記管理條例,但是還是有很流動人口不在案,簡單的辦法是是採取抽樣調查,分不同類型的社區進行抽樣統計,計算流動人口總數。二者相加就是總人口了。
❸ 想查一個城市的流動人口還有這個常住人口應該到這個城市的哪個網站上去查
第一種,官方數字肯定是要找城市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這個數字可從每年發布的數據中獲得;
第二種,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有此項內容,可以想法獲得,但六普數據是受法律保護的;
第三種,典型社區估算,以規模、類型等為目標找出城市中具備典型代表意義的社區,從社區獲得社區的流動人口數據,然後從特殊到普遍,計算同類型社區的數量,估算出沒類型社區的流動人口數量,求和得總流動人口數量。這個方法難點在於尋找典型社區,優點在於協調資源相對少,操作性強,數據相對准確;
第四種,尋找城市常住人口和城市流動人口的關系(或比例),這需要以全國的城市為對象,找出公式,計算本類型城市的流動人口。
第五種,從城市運輸總量中估算,鐵路、陸路、水路等,以二八原則粗略估算流動人口。即城市流動人口中20%處於經常性進出城市狀態,80%處於長期固定地點生活工作;這個方法非常粗略。
常駐人口的方法類似。
❹ 怎麼查鄉鎮人口
查鄉鎮人口需要到當地的鎮上查看戶籍系統。
城鎮人口是指居住於城市、集鎮的人口,主要依據人群的居住地和所從事的產業進行歸類。「城鎮人口」的特點所從事的產業為非農業生產性產業(自然經濟)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認為城鎮人口佔有率的高低反應出一個地區的工業化、城鎮化或城市化水平。
在中國大陸,「城鎮人口」自1990年代前後在統計學領域漸漸使用較多的用語,以代替之前非農業人口。在統計上,城鎮人口為在城鎮居住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的人口。
❺ 從那裡能查到全國各地城市人口數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
2001-05-15 11:01:42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於2000年11月1 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過近千萬普查工作人員艱苦努力,又經過事後質量抽查,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現場登記和復查任務。目前,普查的全部資料正在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主要數據的快速匯總工作已經結束,現公布如下:
一、總人口
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下同)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
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二、人口增長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113368萬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了13215萬人,增長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三、家庭戶人口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34837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19839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6人減少了0.52人。
四、總人口性別構成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男性為65355萬人,占總人口的51.63%;女性為61228萬人,占總人口的48.3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74。
五、年齡構成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8979萬人,占總人口的22.89%;15-64歲的人口為88793萬人,占總人口的70.1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個百分點。
六、民族構成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15940萬人,占總人口的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643萬人,占總人口的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
七、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為 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為35701人。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為6.72%,下降了9.16個百分點。
八、城鄉人口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45594萬人,占總人口的36.0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80739萬人,占總人口的63.91%。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個百分點。
註:1、本公報為初步匯總數。
2、普查登記以2000年11月1日0時(北京時間)為標准時間,普查登記的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上常住的人。
3、普查登記結束後,全國統一抽取602個調查小區進行了登記質量的抽樣調查。抽查結果,人口漏登率為1.81%。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總人口中已包括據此計算的漏登人口。
4、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數據。
5、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數據。
6、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的人口數是由台灣當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數據。
7、家庭戶人口不包括現役軍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間沒有家庭成員關系、集體居住的人。
8、城鄉人口是按國家統計局1999年發布的《關於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試行)》計算的。
現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快速匯總的人口地區分布數據公布如下:
地區別 人口數(萬人)
北京市 1382
天津市 1001
河北省 6744
山西省 3297
內蒙古自治區 2376
遼寧省 4238
吉林省 2728
黑龍江省 3689
上海市 1674
江蘇省 7438
浙江省 4677
安徽省 5986
福建省(不含金門、馬祖等島嶼) 3471
江西省 4140
山東省 9079
河南省 9256
湖北省 6028
湖南省 6440
廣東省 8642
廣西壯族自治區 4489
海南省 787
重慶市 3090
四川省 8329
貴州省 3525
雲南省 4288
西藏自治區 262
陝西省 3605
甘肅省 2562
青海省 518
寧夏回族自治區 56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25
香港特別行政區 678
澳門特別行政區 44
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 2228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 250
註:
1、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記的2000年11月1日0時的數據(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的人口合計與祖國大陸總人口之差,為常住地待定的人口。
3、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數據。
4、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數據。
5、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的人口數是由台灣當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數據
❻ 請問怎麼查找村中的人口
農村的人口隨時都在變化,最好的方法就事挨家挨戶進行統計,這樣人口數量才更加准確。
人口,是一個內容復雜、綜合多種社會關系的社會實體,具有性別和年齡及自然構成,多種社會構成和社會關系、經濟構成和經濟關系。是一定數量個人的綜合,強調規模。
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處於家庭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及社會關系之中,一切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都同人口發展過程相關。
基本含義
人口按居住地可以劃分為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還可以按年齡、性別、職業、部門等構成劃分為不同的群體。
人口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由於社會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口發展過程不同,人們對人口現象的認識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個社會都有與其相應的人口思想和理論。
增長模式的轉變
歷史發展表明,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原始型轉向傳統型,繼而向現代型逐步過渡。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與社會經濟發展、傳統文化觀念和相關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關。
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增長模式都在發生著變化。由於不同國家、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發展差異的擴大,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也隨之擴大。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