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戶自然村是什麼意思
『壹』 自然村什麼意思
自然村的意思:民戶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
讀音:[zì rán cūn]。
詞性:名詞。
結構:自(獨體結構)然(上下結構)村(左右結構)。
出處: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這是山頭上的一個小小的自然村,有幾間屋子也都沒有點燈。」
近義詞:自然屯。
自然村與行政村的區別:
以家族、戶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的村落稱自然村,是與行政村相比而言的。行政村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而設立的農村基層管理單位,其組織形式是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自治組織,下設若干個村民小組,村民小組一般是以自然村劃分的。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政村管理若干個自然村,也有一個自然村(規模較大)為了管理方便,被劃分為幾個行政村的,還有一個自然村就是一個行政村的。
行政村是國家為實現其意志而設立的,既是農村的基層管理單位,又是農村群眾自治組織的區域依託。
『貳』 自然村的定義是什麼怎樣與行政村區分謝謝!
在目前的中國,村有兩種:自然村與行政村。自然村是指中國農村地區的自然聚落,北方平原地區的自然村通常比較大,南方丘陵水網地區的自然村通常比較小。行政村是中國行政區劃體系中最基層的一級,設有村民委員會或村公所等權力機構。在許多地方,行政村與自然村是重疊的;在另外一些地方,一個行政村包括幾個到幾十個自然村;在個別的地方,一個自然村劃分為一個以上的行政村。例如河北省霸縣共有自然村324個、行政村380個,山東省招遠縣自然村750、行政村728,安徽省蕭縣自然村2124、行政村611,河北省阜平縣自然村1229、行政村205,自然村數與行政村數之比分別為0.85、1.03、3.48、6.00.據1986年底統計,全國有自然村365萬個,另一說在九十年代初有自然村420萬個,1998年8月,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主任佟寶貴說,自然村有535萬多個。自然村的規模大小懸殊,最大的村在河南省蘭考縣,有2720戶、12337人;而湖北省江陵縣平均每個自然村只有8戶、33人。行政村的總數有七十幾萬個,行政村的人口通常在七八百至四五千之間,典型的也是平均的規模是250戶左右,1000人上下。本文中所說的村,主要是指行政村。村政在這里有兩個解釋:廣義的解釋是指村子裡的權力組織及其活動,狹義的解釋是指村級政權組織及其活動。現在流行的說法是「鄉政村治」,村政的提法自然有與之不同的涵義。由於筆者不是主管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官員或專家,因此只能提供一些芻蕘者之言。本章將簡單回顧歷史上村政的演變,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進行批判,並提出村民委員會重新定位和未來村政建設的具體設想。
『叄』 什麼是自然村。
自然村(village)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它受地理條件、生活方式等的影響。比如在山裡頭,可能幾戶在路邊居住幾代後就會形成一個小村落,這就叫自然村。
中國有些地方習慣上將自然村稱作「庄」或「屯」,是鄉村聚落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通常由一個大自然村或幾個自然村聯合組成一個行政村。自然村的分布、形態、規模和建築結構深受所處地區自然地理條件(水源、氣候、地形及建築材料特性等)、經濟條件、風俗習慣等社會因素的影響,反映與周圍環境的某種適應。自然村數量大、分布廣、規模大小不一,有僅個別住戶的孤村(如在山區),也有數百人口的大村(如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區)。自然村經濟結構較單一,一般由主要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的人口居住。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因鄉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少自然村不僅限於單純經營農牧業,還建起了小型工業企業、零售商業和服務業設施,有的還發展成為經營非農產業的專業村。
自然村與行政村的區別,不只是規模的大小區別,根本區別在於行政村建立村委會組織、建立黨的支部委員會(總支、黨委),而自然村不建立。
『肆』 自然村數量是什麼意思
自然村,即南方所稱的「屋場」,它是一個或多個以家族、戶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點,其起源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在某處自然環境中人們自發形成,自然聚集在一起居住的村落;一般情況下它只有一個姓氏,是同一個祖宗的子孫後代,有相同的血緣關系。平時我們見到的如大李庄、高家莊、大路徐家、馬家河、麻塔則、楊家山等就是自然村的稱呼。
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自然村是與行政村相比而言的。行政村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而設立的農村基層管理單位,其組織形式是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自治組織,下設若干個村民小組,村民小組通常是以自然村劃分的。
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政村管理若干個自然村,也有一個自然村(規模較大)為了管理方便,被劃分為幾個行政村的,還有一個自然村就是一個行政村的。自然村與行政村的區別,不只是規模的大小,根本在於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和黨支部委員會,而自然村則一般只是建立村民小組,隸屬於村委會。
在湖南、廣東、江西、安徽、廣西、海南、雲南、貴州、浙江、江蘇、山西等省份的人們對於自然村的文化認同感和保護意識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且當地省市政府對於村民自治都為重視,將村民自治下沉自然村(村民小組),因地制宜地試點推行自然村或村民小組的基礎上設立村民理事會或村(居)民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