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統計工齡年限區間有多少人
A. 工齡怎麼計算
所謂工齡,即指從事腦力或體力勞動,以工資收入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就形成一年工齡。
企業工齡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動工作者,其調動前後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及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縮減生產,其工人職員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至其他企業工作者,其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
被遣散的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復工復業或擴大生產時,仍回本企業工作者,其遣散前與復工後的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合並,原有工人職員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合並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
5.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6.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得連續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計算工齡外,其前後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7.轉入企業工作的軍人,其從事革命工作的年限和軍齡,均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8.凡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間,不作工齡計算。
9. 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工人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B. 退休時如何計算工齡
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繳費年限計算。
企業職工退休,計算退休待遇不再按照工齡,而是繳費年限,原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縣以上集體企業職工,在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2)如何統計工齡年限區間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1. 連續計演算法
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相加,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 合並計算
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 工齡折演算法
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現今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
所以一般工齡當今已經失去意義。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參考資料:工齡-網路
C. Excel如何統計工齡和任職年限段內人數,並按照性別統計
=sumproct((A1:A100="男")*(B1:B100>=30)) 以上統計1至100行內,男性,年齡30歲以上的人數。
D. 事業單位工齡怎麼計算
樓主你好,事業單位的工齡怎麼計算?事業單位的工齡就是你所對應的工作年限,我們是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開始繳納職工養老保險以來,那麼所謂的工齡就等同於你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這一點和企業單位基本上實現了完全一致的一種態勢。那麼在2014年9月份之前,所謂的工齡,就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年限來確定每工作一年,那麼都可以被認定為一年的工齡,最終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都是可以正常計算的。
其實這個工齡指的就是我們的累計繳費年限,對於有企業單位個人來說,無論你的是實際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還是視同繳費年限,那麼只要你的累計繳費年限越多,將來就可以享受到一個更多養老金的待遇,這就是我們工齡的作用,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在交納機關養老保險之後,實際上計算方式也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進行計算了,而且到了2024年10月份以後,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新人,將採用跟現行企業單位的計算方式相一致的辦法來確定,今後養老金的待遇計算。
所以說自己的工作年限,實際上就等同於是工齡。對於企業單位可能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還需要提供個人檔案等相關的有效材料,但是如果說你一直是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內人員,實際上是不用考慮這方面的事情,因為你所到的工作單位肯定會給你有效的保留好個人檔案,那麼最終在辦理退休的時候,也不會對自己產生任何的影響。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一、事業單位的工齡工資計算方法
1、這次調整工齡津貼標準的范圍是實行結構工資制度的機關、事業單位。
2、機關、事業單位的在職正式工作人員,其工齡津貼標准由現行的每工作一年0.5元調整為1元。工齡津貼按本人實際工齡計發。
3、已達到國家規定的離退休年齡未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屬於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批准繼續工作的,可以按實際工齡計發工齡津貼;其餘均按本人達到國家規定離退休年齡時的工齡計發工齡津貼。
4、相應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具體辦法是:對參加了1985年工資制度改革的,按本人離退休前的實際工齡和調整後的標准計算原工齡津貼數額,納入離退休費基數。對未參加1985年工資制度改革的,按本人離退休前的實際工齡和每工作一年1元的標准增加離退休費基數。
二、事業單位的工齡計算
1、連續計演算法,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演算法,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 健康 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已經失去意義。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如果事業單位有工齡工資的發放制度的話,那麼用人單位就不得無故拖欠或剋扣職工的這部分工資。而各位職工需要依據所在事業單位如何計算工齡工資的相關規定來計算自己所能領取到的工齡工資,一般情況下在事業單位的工齡越長其所能領取到的工齡工資也就越多。
更多三農相關解答請關注農地圈
東方花雪
事業單位人員的工齡怎麼計算?
事業單位人員的工齡、退休辦法、養老金的計算:
一:老人老辦法:2014年以前、滿60歲的事業單位人員,不用個人交納「五險二金」的費用、有國家財政全額支付,其工齡全部按「實際交費」計算;交費的比例、檔次是按本人檔案工資的100%一300,具體多少,單位、個人都得聽從政府的主見;
二:中人中辦法:所謂中人,是指2014年以前參加工作、2024年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中人2014年以前的工齡為「視同交費年限」、個人不用交納「五險二金」的費用,由國家財政全額支付;2024年以前退休的中人,按2014年個人的檔案工資標准、計算退休養老金;2014年一2024年期間、實際交費的工齡與退休金計算年限之間的差價,如何補差、現在還沒有統一的標准;但有少數地區與行業(部門)、已開始補發差價;
三:新人新辦法:所謂新人、是指2014年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五險二金」的交費比例、檔次,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比例,退休以後的各項待遇、完全與企業職工的標准同樣;
四:事業與企業所不同的是:
①:行業、個人的工資高低不同,交費的檔次、金額不同,退休金的高低也不同;
②:企業職工的交費單位是企業;事業人員交費的單位是事業單位、部分是政府的財政;
③: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基本是全員、全覆蓋;企業的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只有20%的企業與職工才有企業年金;
事業單位的工齡怎麼計算?事業單位的工齡計算,其實和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企業工作人員工齡的計算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所謂工齡,其實就是指從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實際領取勞動報酬的當月開始,到離開用人單位或是解除勞動合同之時終止。
工齡分為國家承認的工齡或是用人單位認可的工齡。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主要包括經過必要的招考或是選聘程序,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是國有企業工作的工齡,屬於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單位認可的工齡,主要和本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成為本單位正式職工的工齡。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在社保繳費之前可以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實施社保繳費以後的工齡計算為實際繳費年限。單位認可的工齡只能在本單位使用,比如享受本單位的工齡工資待遇,作為本單位計發福利,享受分房、獎勵等的依據。
對於事業單位的工齡應分為兩段計算。由於機關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繳納養老保險,2014年10月以後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工齡,應該從用人單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當月計算。比如是2014年10月1日到用人單位報到,在領取10月份的工資時扣繳了個人應當繳納的養老保險等社保,那麼他參加工作的工齡就要從10月1日開始計算;對於2014年10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員,從到用人報到開始上班的第一天計算工齡。但是在進入事業單位工作之前,在企業工作的實際繳費年限要計算為正式的工齡。比如在考取到事業單位工作之前,已經在民營了企業工作了5年,而且這5年是按照規定繳納了 社會 保險的,那麼在民營企業工作的5年應該計算為工作工齡;如果在民營企業工作的5年沒有繳納任何 社會 保險,則這5年不能累計計算為工作工齡。
如果過去在事業單位從事編制外臨時工或是合同工,後來通過人事部門統一組織的考試成為該事業單位編制內正式工作人員,按照原勞社部辦公廳有關答復精神,原在事業單位最後一次從事合同工、臨時工的工齡,可以計算為事業單位的連續工齡,但是在外單位從事合同工、臨時工的工齡不能計算為事業單位連續工齡。但在外單位從臨時工或是合同工期間,如果繳納了養老保險的,要計算為實際繳費年限,也相當於連續工齡。
綜上所述,作為事業單位的工齡,除了在辦理退休是要計算視同繳費年限或是實際繳費年限以外,同時可以作為事業單位對工作人員考核、晉職晉級、獎勵等的重要依據,所以正確計算自己參加工作的時間具有比較重大意義。
其實,隨著工齡工資這個相對直觀且涉及切身利益的概念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很多人已經不太重視工齡這件事情了。事業單位在改革之後,也按照相應的崗位級別晉升與發展來兌現工資、待遇和各項補貼。但在年假、醫療假期、醫療報銷比例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影響和作用的。通常都是呈正向比例,工齡越長享受的待遇越高。
工齡計算目前看來有以下三種方式:
連續計算按照進入事業單位時,辦理入職手續為起始點開始計算,入職前服役、民辦教師轉公等情況視為連續工齡累加計算。此外,在非公有制企業工作的員工,後考、招入事業單位的,按照繳納社保之日起開始計算,前段工作時間可視為工齡累加計算。這種計算方式現階段使用比較普遍。
合並計算當事業單位員工,因為一些原因而退出現有工作,一定時間後又返崗工作或,結束上一段工作後,待業一段時間,後考入事業單位的將上一段符合要求的工齡合並計算。
工齡折算工齡折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時間的特殊性、條件的特殊性和對象的特殊性。
工齡這算僅僅是針對於剛剛實行統籌社保時,為了提升加強特殊工種的保障,而將特殊工種員工的工齡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折算,讓視同繳費時間更長,從而達到養老金收益更多的效果。針對從事極寒、高溫等工作的特殊工種人員,按照工作1年相當於1年3個月;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特殊工種人員,按照工作1年相當於1年6個月進行折算,折算最高不超過五年。
樓主你好,事業單位的工齡的計算方式跟我們企業單位工齡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都是根據你的工作年限來計算的。因為事業單位在2014年之前沒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所以說他們的工齡是按照實際的工作年限來確定的,而且事業單位人員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退休的人員稱之為是事業單位的中人,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是2014年之前的工作年限都被認定為是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自己的工作年限越長,那麼所對應的工齡也就會越長,自己最終將來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就會更高一些。也就是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限就是自己的工齡。本身事業單位人員他要考取事業單位編制,是需要經過正規的錄用考試之後才可以被聘用,所以說自己從入職工作的第1天起就可以計算自己的實際工齡了。
只要是你沒有發生離開自己工作單位的情形,那麼你的這個工作年限將會被一直記錄。直到自己退休為止,那麼比方說你在工作單位能夠工作35周年,那麼基本上你的工作年限也就是所謂的工齡,60 35周年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就按照35周年來計算,除非就是你中途離開自己的工作單位,那麼去尋找新的工作單位,這樣的話你的事業單位工齡,就按照你的實際工作年限來計算。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工齡這個概念,很多人還是存在著誤解,以為工齡就是繳費年限,它們實際上是有差別的。
工齡和繳費年限的區別實際上 工齡 一般是指職工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起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或者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
我們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有可能不給我們繳納社保。最突出的就是一些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給他們繳納,也可以不給繳納。
工齡決定的是勞動者參加工作的時間長短,包含了其知識、經驗和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等等因素。
比如我們報考一些職業資格或者職稱,都需要從事專業工作滿幾年以上,這一個要求指的就是工齡。
繳費年限 一般是指用人單位給職工繳納社保的年限。繳納的社保包括了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5項保險。但是沒有建立養老保險等 社會 保險制度以前,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可以視同繳費。因此也出現了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主要決定了社保待遇的享受。比如養老保險要求累計繳費滿15年以上,退休才能享受養老金;醫療保險也是要求滿足國家規定年限。
機關事業單位實際上是陸續建立起來的保險制度。
企業單位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是從1992年建立養老保險制度,1999年建立醫療保險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2002年建立工傷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實際上是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明確的。
機關事業單位則是2014年10月才最終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其他保險早已經於更早之前陸續納入了。
機關事業單位的工齡,一般看職工檔案。從用人單位入職開始,以前正規就業的程序都可以認定為連續工齡,包括在用人單位的試用期。在很早以前,一開始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當臨時工作人員的被正式錄用以後,可以將在本機關工作時間,計算為工作年限。
但是,如果是受到刑事處分的,所有連續工齡都會被清零。也就是說沒有視同繳費年限了,工齡將從重新入職開始計算。
但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從事靈活就業人員,自己參保繳費的時間一般不被視為連續工齡。
目前工齡的作用,主要關系的帶薪年休假休假的長短。工作年限滿一年,不滿10年的可以享受帶薪年休假5天,10年到20年的可以享受帶薪年休假10天,20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帶薪年休假15天。休假時間單位和個人共同商量而定,單位也有強制安排的權力,職工也有不休的權力,但是主動不休假就不會有未休年休假工資了。
另外工齡的一項作用,就是關繫到病假時間的長短。根據在單位工作時間的長短,病假時間最長可達24個月,病假期間發放不低於80%的最低工資。
綜上所述,工齡目前雖然非常復雜,但是仍然有其特殊的作用的。大家還是了解好相關知識,用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作者是事業單位的,1968年上山下鄉,從那年12月起算到提前退休那年,工齡為30年,年滿50。又到法定年齡退休那天,我也算不出有多少年工齡,但肯定的至少有40年工齡。,退休後到現在,認不得是否還有工齡?
一般情況下和特殊情況下的工齡計算是截然不同的!待遇當然就不一樣了!
一般情況下的工齡很簡單,從開始工作計算,工作了多少年,工齡就是多少年。 ——這個是實打實的,沒有一點虛假成分。工資待遇當然也是正常調整的。
主要就是特殊情況下的工齡需要注意。
看看上圖中的右上角黃色橢圓形裡面的內容。這個教師實際上沒有脫離崗位去學習,結果還是給少計算了兩年。 這樣的話,今後養老金掛鉤調整時,年年都要少計算兩年的調整數額。
一、事業單位怎麼計算工齡
事業單位的工齡計算,是需要看考入者以前的身份以及工作情況而定的,以下是詳細的說明:
1、若是應屆生考入事業單位,則工齡為零。包括專科應屆生,本科應屆生,研究生和博士。
2、若是原來的國有企業或者是集體所有制企業與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又重新考了事業單位的話,則其在國有企業或者是集體所有制企業里的工齡算在事業單位工齡上。
3、在非公有制企業工作的人員,在工作期間,如果與企業簽了合同,並繳納了 社會 基本的養老保險一類的,則在考上了事業單位後,其工齡是從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的那年開始計算。例如,2010年開始在私企交養老保險,2012年考入了事業單位,則工齡就已經是兩年了。
4、原被機關事業單位聘用的編制外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單位與本人簽訂了書面勞動(聘用)合同,並為其繳納了 社會 基本養老保險費的,錄(聘)用為機關事業單位在編正式工作人員後,其繳費年限與正式錄(聘)用後的工齡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5、不滿足以上條件的人,則考入到事業單位的工齡是與應屆畢業生一樣的工齡計算。
二、工齡對經濟補償金的影響
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說的簡單點就是如果用人單位提前解約,該賠付多少補償金的問題。這個時候就要看你在該用人單位的連續工齡了。
不滿六個月的,需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滿六個月但不滿一年的,補償一個月工資;之後每滿一年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
工齡的長短與你所能獲得的工齡工資相掛鉤,工齡越長,所能獲得的工齡工資也越高。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E. 工齡是怎麼計算的幾個月算工齡嗎
工齡,簡單來說就是指工作的年限。工齡分為連續工齡、本單位工齡等。
第一,工齡是怎麼計算的?
一般來說,工作滿一年,就算一年工齡,工齡可以按月來計算的,特別是在辦理退休時,都是精確到月。比如有的人是二十年,有的人是二十年三個月等。
我們國家的工齡計算比較特殊。分為符合國家規定的工齡,也就是囯家承認的工齡,這種工齡主要是指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年限;還有一種就是普通的工作年限,就是我們說的企業工齡,企業工齡現在基本上都和養老保險掛鉤,即繳費満一年,今後辦理退休時,即計算作為一年工齡,是辦理退休的重要條件和計算退休金的重要依據。沒有養老保險作為繳費的工齡,在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作為工作年限的今天,幾乎沒有什麼用。
第二,工齡的用處。
國家規定承認的工齡,是非常重要的,在沒有參加社保繳納前,可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金時有過渡性養老金,在職時有工齡工資,調整工資時是必要的條件之一,公務員工齡滿三十年可以提前申請退休等。
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計算的工齡,繳費年限長的,個人賬戶余額比較高,退休金相應也比較高,今後調整退休金時,工齡也是增加退休金調整的條件之一。在民營企業的新酬體系中也有工齡工資。
總之,我國的工齡分為符合國家規定的工作年限和以養老保險作為繳費年限計算的工齡兩個部分,由於性質不一樣,所以工齡的作用也就不一樣。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014年9月30日前退休的,退休金是按工齡計算的,計算到年。在當時,工齡37年零3個月就按虛年38年計。
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養老金(不再稱退休金)是按實際社保繳費(包括視同繳費)年月計算的,計算到月。工齡37年零3個月(應為1981年11月參加工作)就是37.25年,以此按繳費指數等計算養老金。可以說,1個月也算工齡。
至於你能拿多少錢,各地原繳費標准和平均工資水平不同,養老金也就不一樣。你是唐山人,即使同一地區、同一單位,每個人的具體養老金數額也不盡相同,一般人是無法計算的,需由當地社保部門將個人基本信息輸入電腦程序,以電腦計算結果為准。
附:濰坊某校2018年4月退休教師養老金核算實例圖表,僅供參考。
樓主你好,工齡是按月計算的,如果說你的工齡沒有滿一年的話,那麼是按著一年來給你計算的。
所以像你這種37年零三個月的工齡,那麼就會被計算成為38年左右的工齡,然後最終計算你的養老金待遇。所以你零頭這幾個月的工齡,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國家養老保險政策講就一個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原則。也就是說,你的養老保險交的年限越長,養老保險交的錢越多,那麼你最終退休之後領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
所以說,每一個月的養老保險繳費的年限都是對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多交一個月的費用就會比少交一個月費用的人要多拿養老金。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工齡是怎麼計算的?幾個月算工齡嗎?
幾個月當然算工齡,計發養老金是幾個月工齡折算為年;而上漲養老金時幾個月工齡 不足1年視為1年。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您的工齡是37年零3個月,想知道3個月算工齡嗎?這是肯定算的,因為工齡計算就是工作年滿1年算一年工齡,不滿1年的工齡要看情況確定演算法,總體是上有利於個人的。
工齡有兩種使用情形
首先明確一下,工齡是個老說法,涉及到養老金默認一般是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所以本文所說的工齡是指繳費年限。
用到工齡(繳費年限)的情形有兩種,一是計算養老金時,二是上漲養老金時。
計算養老金精確到月
在辦理退休,計發養老金時候,工齡是按月來計算的,都是精確到月的。工齡是37年零3個月,那麼就是折算為37.25年。
也就是說,計發養老金工齡是精確到月,不會按照四捨五入的演算法精確到年的,這是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演算法,是對計發養老金有利、對退休人員有利的演算法。
上漲養老金精確到年
而在每年養老金上漲的時候,則跟計發養老金時不一樣,工齡是精確到年的。一般是不滿1年的工齡按照1年來計算。
也就是說,你的工齡是37年零3個月,那麼在上漲養老金的時候,是按照38年來來計算的。
大家可以查看各地的養老金調整調整方案,往往都是規定繳費年限不滿1年的按照1年來計算。
不滿1年的按照1年來計算。這樣算的話,對大家也是有利的,上漲的養老金能多一些。
工齡是怎麼計算的?幾個月算工齡嗎?
從自己的繳費信息可以直觀的看出,職工養老保險實行企業和個人參保以後都是按月參保,按月計算自己的養老保險待遇。其實在很多地區,工齡也是可以計算到月的,哪怕只有一個月也是可以算為工齡。
題主的工齡為37年3個月,那麼社保局在核算年限的時候就會把你的年限計算為37+3/12=37.25年,最後直接講這個數字帶入到計算公式裡面計算待遇。不管是視同繳費年限還是自己的實際繳費年限,都是會計算到月,不會存在直接抹掉這段時間,不計算的說法。
比如有的人,在退休前已經交滿了三十年,可是還在單位上班,又是強制性參保,多繳納了11個月的職工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每個月繳納1000元,11個月就是一萬多元,多交了這么多的錢不可能不計算待遇。
工齡是怎麼計算的?幾個月算工齡?
我們的養老保險繳費是月頂月繳納,計算退休金時,工齡不夠一年的,按整年算!養老金調整也是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如:
我們從天津市2018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中看出,繳費年限「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可是養老保險繳費則是月頂月。舉例說明:
老王,2018年7月13日到期辦理退休,那麼養老保險繳費,也必須繳納到2018年7月份(全月)。而工齡則按2018年整年計算。同上:「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
假如老王的工齡30年,那麼30年也包括2018年7月份。更沒有幾個月才算工齡之說,工齡是按年計算的!
樓主你好,現在所謂的工齡,實際上也是養老保險的一個參保年限。所以擁有一個較長的工齡,那麼往往可以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這一點事成正比的關系。那麼幾個月的時間實際上也是計算工齡的,因為這個工齡是你每交納一個月,都會給你計算到相應的這個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當中去。
他並不是按年計算的,而是按月計算的,實際上你交費15年,也就相當於交納了180個月的養老保險,那麼它是按月來計算的,所以說每多交一個月的費用對你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自己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這個生日當月,並不一定是整數倍的這個繳納的年份,所以說他一定會有零幾個月的交納費用,所以說這幾個月的繳納費用都是會計算到自己養老金當中去的。
所以我們的工齡肯定是按月來計算的,並不是按年來計算的。如果按年來計算的話,那麼對於大多數人都是一個不公平的待遇,為什麼自己多出來這幾個月不能算呢?所以說這種計算方式是不合理的。所以都是按月來計算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首先說明,現在沒有工齡,全部為繳費年限,對於實行養老保險繳費制度之前參加工作的工作年限,可以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原來的工齡,實行繳費制度之後,全部按實際繳費年限計算,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合並為繳費年限,沒有工齡的說法了,因此,你說的工齡37年3個月,是繳費年限,而不是工齡。
計算繳費年限,滿12個月為一年,不滿12個月的,按月計算,也就是說,在計算你退休養老金時,按37年3個月計算。
在退休之後調整養老金時,按調整文件規定執行,當文件規定滿年計算時,就按37年調整。當文件規定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時,則按38年計算。
從進入單位的時間就算工齡了,包括在本單位當臨時工、合同工或實習時間只要連續在本單位工作都萛一直到退休(職)是連續工齡,工齡時間是滿年滿月是實際工齡。不過這幾次增加退休金時按虛齡萛,只超過年頭就多算一年的年限補貼,不知說清楚了沒有?謝謝!
凡涉及工齡、養老金繳納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的,都是以月為單位統計的,不夠一月的,算做一月。你當月參加工作幾天的時間也算作一月的工齡。計算養老金時,工齡總月數除以12,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數,就是你的年工齡。
F. 什麼是工齡,怎樣計算工齡
這三者之間有關系的。檔案:每個人都會建立檔案,有學生檔案和工作檔案組成。檔案很重要,相當於你一生的履歷,而且你辦理退休的時候是要審核檔案裡面的工齡,很多地方沒有檔案是辦不了退休的。
工齡:工作年齡的意思,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軍齡也視同工齡。(這也是需要審檔案的原因之一)實施養老保險之前的工作年限都是要帶著檔案去認定工齡的。
保險:職工養老、醫療等的保障。養老繳費滿15年就可以辦理退休了。這裡面的15年是包括上面檔案審核出來的視同工齡的。
G. 工齡怎麼計算
對於工作單位變更的情形下,工齡是否連續計算,目前主要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指企業依法辦理變更、合並、分立手續後,導致勞動者工作單位變動的工齡計算。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工齡應該連續計算,新的用人單位對於勞動者在前用人單位的工齡應承擔工齡責任,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另一種是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工齡連續計算的問題。通常勞動者先後在兩個單位工作,但是這兩個單位間沒有法定的變更程序,也沒有法定合並或分立程序,從工商登記的法律程序上看不出兩個獨立法人有任何轉承關系。但是,這兩個獨立法人存在一定的繼承或接收的事實。
(7)如何統計工齡年限區間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勞動、工作的總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即:把之前的工齡「存儲」後,再把工齡「清零」,與新單位去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