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有多少種毛病
⑴ 汽車的常見毛病有哪些
常見故障一:汽油消耗量過大是何原因?
1、機械因素:
汽車故障導致效率下降,請回廠檢修確定無故障。
汽車發動機磨損老舊:大修發動機。
2、胎壓不足:請時常注意輪胎狀況,保持胎壓,不但省油且增長使用壽命。
剎車咬住:可自行作慢速空檔滑行測試,確定剎車無此狀況。
3、人為操作因素:
溫車過久:在發動後至多30秒鍾,確認所有警示燈熄滅即可上路。
狂暴駕駛:急踩油門加速又緊急剎車,或飆至極速,除了耗油外,機械亦加速磨損,應盡量避免。
開冷氣睡覺或長時間等人而不熄火,除了耗油,且發動機容易積碳。
長時間使用不必要的電器,如除霧線、加強霧燈等,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電力的消耗也會轉嫁於汽油消耗。
空調製冷效率下降
4、交通因素:
短程使用:發動機可能尚未加熱至正常工作溫度,即抵達目的地,由於冷機效率低,燃料大半消耗於將發動機及冷卻水加溫,耗油是不可避免的,此種用車狀況亦會導致發動機積碳。
市區行車:市區行車因堵車及紅綠燈,停停行行耗油量甚至數倍於高速公路行車。
5、其它因素:
車上如放置過多的雜物長期下來也會導致耗油量增加。
常見故障二:排氣管冒黑煙是什麼原因?冒白煙是什麼原因?冒藍煙是什麼原因?
1、排氣管冒黑煙:
說明發動機混合氣過濃導致燃燒不充分。當空氣濾清器過臟、火花塞不良、點火線圈故障等,均會造成發動機冒黑煙。
2、排氣管冒白煙:
說明噴油器霧化不良或滴油使部分汽油不燃燒;汽油中有水;氣缸蓋和氣缸套有肉眼看不見的裂紋,氣缸墊損壞使氣缸內進水;機溫太低。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清洗或更換噴油器,調整噴油壓力;清除油箱和油路中水分;不買低價劣質油;更換氣缸墊、氣缸套、氣缸蓋.
3、排氣管冒藍煙:
說明機油進入燃燒室參加燃燒,活塞環與氣缸套未完全磨合,機油從縫隙進入;活塞環粘合在槽內,活塞環的錐面裝反,失去刮油的作用;活塞環磨損過度,機油從開口間隙跑進燃燒室;油底殼油麵過高;氣門與導管磨損,間隙過大。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新車或大修後的機車都必須按規定磨合發動機,使各部零件能正常嚙合;看清楚裝配記號,正確安裝活塞環;調換合格或加大尺寸的活塞環;查清油底殼油麵升高的原因,放出油底殼多餘的機油;減少濾清器油盤內機油;更換氣門導管。
常見故障三:動力轉向變沉重是何原因?
1、輪胎氣壓不足,尤其前輪氣壓不足,轉向會比較吃力。
2、助力轉向液不足,需添加助力轉向液。
3、前輪定位不準,需進行四輪定位檢測。
4、轉向機或轉向球節磨損嚴重,需要維修或更換。
常見故障四:車輛油耗增加應怎樣判斷和修理?
如果您感覺車輛油耗增加了,首先應到維修中心進行發動機電子數據的檢查和車輛尾氣的檢測,並且按以下思路進行診斷:
1)、輪胎充壓力:如果輪胎虧氣將導致行駛阻力增加,造成油耗上升;相反,如果在輪胎氣壓規定值內適當增加輪胎氣壓,將有利於降低油耗。
2)、輪胎花紋:不同類型花紋的輪胎的燃油消耗率不同,選擇折線花紋輪胎有助於節省燃油。
3)、四輪定位:始終保持車輪定位值正確,可以保證較低的燃油消耗率。
4)、行駛環境:車輛行駛中怠速和低檔位對於整個行駛周期的時間佔用率越低,越有利於降低油耗。所以在市區擁堵路面油耗居高不下。
5)、道路情況:路面阻力越大,上下坡路況越多,燃油消耗率越高。所以盡量選擇鋪裝的、平坦的大路行駛。
6)、車輛載重:盡量減少車內和行李箱內不必要的物品,有助於降低油耗。
7)、平穩加速:急加速時的瞬時燃油消耗率比平穩加速時高一半,所以我們應盡量避免急加速、避免緊急制動。
8)、車速適中:明確經濟車速,車速過高於過低都將使車輛燃油經濟性變差。
9)、發動機技術狀況:如果發動機的技術狀況不良,將導致發動機功率向下降,造成大量燃油的浪費。
10)、自動變速器:確保自動變速器換擋正常。
11)、傳動系統:定期檢查傳動軸、差速器、半軸、輪轂軸承等部件旋轉阻力是否正常。
12)、制動系統:檢查確保制動系統無拖滯現象。
13)、齒輪油的粘度:在氣溫比較低的環境,將手動變速器和差速器中的齒輪油更換為粘度較低的標號,有助於與節油。
14)、風阻系數:如果車輛外觀受損,打開車窗,或由於不正當改裝等變大的因素。
常見故障五:如何判斷和維修雨刮器和玻璃噴洗器故障?
1、雨刮器的常見故障現象有:
1)、完全不工作。
2)、無間歇檔或間歇時間不對。
3)、無低速檔。
4)、無高速檔。
5)、關閉開關後雨刷不能自動回位。
維修技巧:對於此類常規電氣系統故障,應首先檢查系統電源電路,此類故障大部分由於保險絲燒斷或接地點不良導致。
2、玻璃清洗器的常見故障有:
1)、完全不工作。沒有清洗液或電機損壞。
2)、噴出的清洗液量不足。管路有堵塞。噴頭出水口被灰塵、泥土堵塞,可用大頭針等物品疏通,
3)、清洗液的噴射方向不對。調整正確噴射角度。
常見故障六:剎車為什麼會軟綿綿的?
剎車作為汽車安全行駛的關鍵部分,每位駕駛者都應特別重視。每次駕駛前,可以試驗一下剎車踏板的工作狀態。在未啟動發動機之前剎車踏板會很硬,發動機正常啟動後,剎車踏板輕微下沉一點,這是正常的。
有時我們踩下踏板會感覺剎車軟綿綿的,制動距離明顯加長,剎車無力。這種情況必須加以重視,一般情況下,原因有以下幾種:不同品牌制動液混合使用,造成制動效能下降,超過廠家規定更換期限繼續使用制動液造成制動液變質,沸點下降。制動液內含有氣體。制動軟管外表橡膠破損或起包造成泄壓。制動總泵和分泵滲油,密封不良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檢查一下,制動片是否為原裝產品。
常見故障七:駕駛中水溫過高怎麼辦?
行駛過程中冷卻液沸騰(開鍋了)時的處理方法如下:
1)、應立即將車停到安全的地方。
2)、關閉空調系統,打開發動機機艙蓋,使發動機怠速運轉。(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千萬不要試圖打開冷卻液的加註口蓋。在冷卻液沸騰時加註口蓋一旦打開,冷卻系統中的液體會噴出,造成人身傷害。)
3)、檢查散熱器風扇的運轉是否正常,如不動。應同經銷店聯系。
4)、水溫表指針下降後,將發動機熄火。
5)、待發動機冷卻後,將水箱蓋打開,檢查冷卻液的液位。
6)、如缺液應進行補充。
7)、如水溫表指針一直沒有下降的趨勢,則立即將發動機熄火。同經銷店聯系。
建議:當出現冷卻液沸騰的故障時,建議應同經銷店聯系,獲取指導,最好不要擅自處理。
常見故障八:蓄電池沒電了怎麼應急?
蓄電池電力不足表現為下列幾種情況:
1)、起動機不轉或轉動微弱,不能啟動發動機。
2)、前大燈比平時暗。
3)、喇叭音量小或不響。
如遇上述問題可通過下列方法應急:
1)、連接跨接電纜
跨接電纜按照以下順序連接:
①將沒電的蓄電池的正極端子與救援車電池的正極端子連接。
②將救援車電池的負極端子與沒電汽車的蓄電池負極端子或發動機室內的金屬部分連接(接地線)。
2)、應急充電並起動發動機
起動救援車的發動機,稍微提高發動機的轉速,約5分鍾後,可向沒電的蓄電池應急充電。
3)、取下跨接電纜與連接跨接電纜的順序相反
望採納。
⑵ 汽車的常見故障有哪些
有關汽車的常見故障
ABS系統故障: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即ABS,該裝置是當遇到情況汽車制動時,根據車輪轉速,自動調整制動管內的壓力大小,使車輪總是處於邊抱死邊滾動的滑移狀態,尤其緊急制動,它將斷續制動,即制動――松開――制動,以避免危險。[1]防抱死制動裝置,以每秒6~10次的頻率進行制動―松開―制動的脈式制動,用電子智能控制方式代替人工方式,防止車輪抱死,使車輪始終獲得最大制動力,並保持轉向靈活。車輪要抱死時,降低制動力,而車輪不會抱死時,又增加制動力,如此反復動作,使制動效果最佳。使用該裝置可以減小制動距離,保證制動過程中轉向操縱依然有效。尤其緊急制動,能充分利用輪胎的峰值附著性能,提高汽車抗側滑能力,縮短制動距離,充分發揮制動效能。使用中,若ABS系統出現故障,警告燈就會點亮,須及時停車處理或修復。常見ABS系統的故障檢修方法如下:
1、ABS系統的泄壓
一般ABS系統的泄壓方法是:將點火開關關閉(置於OFF),然後反復踩制動踏板,踏板的次數在20次以上,當踏板力明顯增加,即感覺不到踩踏板的液壓助力時,ABS系統即泄壓完畢。通常修理以下部件時需要泄壓:液壓控制單元中的任何裝置、蓄壓器、電動泵、電磁閥體、制動液油箱、壓力警告和控制開關、後輪分配比例閥、後輪制動分泵、前輪制動分泵及高壓制動液管路等。
2、ABS系統電腦的更換
用正常的電腦代替原車電腦,觀察ABS系統的工作情況,通過對比來鑒別原車電腦有無故障。更換時,將點火開關關閉,拆下電腦上的線束插頭,換上正常電腦,插上所有的線束插頭,接通點火開關。然後啟動發動機,紅色制動燈和ABS燈應顯示系統的正常狀態。
3、車輪速度感測器的調整
感測器感測插頭臟污,感測器的空氣隙沒有達到要求,都會引起感測器工作不良,應對其進行調整,以恢復正常工作狀態。感測器的調整可用紙墊片貼緊感測頭的端面來完成,當汽車運行時,隨著感測器齒圈的旋轉,紙墊片就會自然消失。
調整前輪速度感測器(以坦孚式ABS為例):升舉汽車,拆下相應的前輪輪胎和車輪裝置,擰松(緊固感測頭)螺栓,通過盤式制動器擋泥板孔拆下感測頭,清除其表面的金屬或臟物,並刮感測頭端面,在感測頭端面粘貼一新紙墊片(做一「F」標記表示輪),紙墊片厚度為1.3mm,擰松感測器支架固定襯套的螺栓,旋轉襯套,給固定螺栓提供一個新的鎖死凹痕面,通過盤式制動擋泥板孔,將感測頭裝進支架上的襯套,確認紙墊片貼在感測頭端面上,並在整個安裝中沒有掉下來,裝復後感測器上連線接觸良好。推動感測頭向感測器齒圈頂端移動,直到紙墊片與齒圈接觸為止,用2.4~4Nm的力矩擰緊緊固螺栓,使感測頭定位。重新裝好輪胎和車輪,並放下汽車,啟動發動機路試,ABS故障指示燈不亮為系統正常,感測器良好。否則,ABS系統仍有故障,須進一步檢修。
調整後輪感測器:同前輪感測器調整相同。舉升汽車,拆下後輪、制動鉗、傳動裝置及感測頭,清潔其表面,在感測頭端面貼紙墊片(標注R),35腳電腦ABS的紙墊片厚度為0.65mm。裝復感測頭,擰緊固定螺栓,推感測頭向感測器齒圈頂端移動,至紙墊片與齒圈接觸為止,保持此狀態用2.4~4Nm力矩擰緊緊固螺栓,使感測頭定位。重新裝復制動鉗、車輪,放下汽車,最後進行路試。若發現車輪速度感測器工作不良,應用數字萬用表測量其線圈的電阻。電阻大為斷路,電阻小為短路,均需要更換感測頭。
4、液壓控制裝置的檢修
在檢修液壓控制裝置之前,要按一般方法泄壓。拆卸液壓控制裝置時,拔下電磁閥,取下O形環,用干凈的制動液潤滑電磁閥O形環,裝用性能完好的電磁閥,用4~5Nm力矩交替擰緊固定螺栓,固定好電磁閥,插好接線插頭。
5、ABS系統更換
ABS線束接頭接觸不良,線束腐蝕、斷裂及外部屏蔽損壞等,都會導致防抱死制動系統無法正常工作,須對其進行更換。線束插頭通常與線束一同更換,個別線束插頭損壞時,可更換新插頭,地線與屏蔽線要焊接牢田,線束插頭是塑料的,一般只能與線束一同更換。線束插頭必須插牢,以防接觸不良,接頭插接後,將卡銷插好。
6、ABS系統的放氣
ABS系統中如有空氣,會嚴重干擾制動壓力的調節,而使ABS系統功能喪失,工作不正常。尤其對ABS進行維修之後,要按「維修手冊」規定進行放氣。
7、液壓元件泄漏檢查
檢查液壓元件泄漏時,接通點火開關,直至液壓泵停止運轉,接著再等3min,使整個液壓系統處於穩定狀態。查看壓力表,若5min內系統壓力下降,表明液壓系統有泄漏之處。再檢查是液壓元件本身泄漏,還是其外部系統泄漏,分別修復,必要時更換磨損部件或總成。
發動機故障
發動機在運轉過程中有異味
解決:車輛使用一段時間後,一些橡膠密封件老化,機油就會從密封件中泄漏,滴在排氣歧管上,隨著排氣歧管溫度升高,機油在短時間內蒸發,就會發出油燒焦的氣味。只需更換密封件即可。
當尾氣發出異味時,其主要原因是混合氣過濃,往往要考慮油路、排氣管、消音器等出現故障,有時由於排氣管和消音器的結合部位發生松動而漏氣,綜合症狀是消音器周圍發出「叭哩、叭哩」的異響。
離合器片瞬間打滑而發出的異味非常難聞,主要是離合器片負荷過大造成的。
發動機水溫過高
解決:冷卻水不足造成的發動機過熱。此時記住千萬不要立即打開防凍液壺蓋。首先將車開放到通風、陰涼的地方。然後打開發動機罩,等待冷卻水水溫下降。不得已要馬上打開時,可用一張在水中浸泡過的大毛巾,蓋在防凍液壺蓋上,再試著慢慢打開壺蓋。當蒸氣冒出時,手迅速離開,等到蒸汽完全消散後,最後再將壺蓋打開,將冷卻水加入。
漏水也可能造成發動機過熱。在防凍液壺上安裝著許多細小的管子,有可能是膠管松動或者破損造成漏水。
緊急時可以用膠布纏上破損的管子,補足水後行駛。
節溫器故障造成發動機過熱。節溫器一般安裝在發動機上部。如果冷卻水水溫達不到一定溫度,就不能向水箱送水。因此可能由於節溫器的原因,使得溫度達到了基準溫度也無法向水箱送水,或者送水量過少,導致發動機過熱。
發動機無法啟動或者是發動機不運轉及發動機運轉但不工作
解決:可以通過聽汽車喇叭的聲音及點亮大燈的方法來做個初步判斷。
現象1:如果喇叭聲音嘶啞而發動機不運轉,此時應該檢查蓄電池。
當普通蓄電池極板露出來或是免維護蓄電池觀察孔的顏色不是綠色時,就可以斷定是蓄電池電力不足造成的發動機無法啟動。遇上普通蓄電池電力不足時,補充蒸餾水,也可用純凈水應急。如果是免維護電池電力不足,只能用跨接的方法請其他車輛上的蓄電池幫忙了。此時一定要注意隨車攜帶發動機的電纜線,在借用其他車輛蓄電池電量時,電池的正極連正極,負極連負極。注意被借方車輛發動機一定要先啟動。
現象2:喇叭及點亮大燈都無異常,但汽車會發出「哞呀、哞呀」的聲音。如果用鉗子夾住接頭,輕輕向左右轉動一下,接頭處發出「咕吱、咕吱」的移動聲音,則可進一步斷定為接頭接觸不良。此時可以選擇用砂紙清理接頭圓柱。當沒有砂紙時,可以用鉗子夾住左右輕輕轉動來清理圓柱。
現象3:喇叭良好,而發動機不運轉,可以考慮發動機是否通電。如果發動機本身出現故障,如電磁開關失效等,就必須採用拆下發動機,更換零部件的措施了。
小技巧:如果發動機也未卡死,可以考慮利用外力啟動的方法,具體操作要點:將排擋桿推到次高擋(如4擋車型,用3擋),左腳踏離合器踏板,右腳踩在油門踏板,松開制動,打開發動機開關。
自動變速器
自動變速器一旦有故障,應及時送廠檢修,不可帶故障運行,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維修汽車自動變速器使用的工具很多,一般有以下一些:內外六角扳手、套筒、扭力扳手、鉗子、銃子、銼刀、絲錐、軸承、襯套、定位環鉗、電動扳手、棘輪、千斤頂、安全支架、電動升降機、百分表、塞尺、萬用表及故障檢測儀等。
汽車自動變速器的常規檢查項目有:自動變速器油的油麵高度檢查、油質檢查、自動變速器油液泄漏情況檢查、發動機節氣門開啟情況檢查、選檔手柄檔位檢查、自動變速器各控制開關工作情況檢查、發動機怠速轉速檢查等。
故障診斷與檢測程序:初步檢查故障代碼檢查手動換檔試驗機械繫統試驗液壓系統試驗電控系統試驗查對常見故障及原因分析與排除方法。
1、根據故障現象分析,進行故障現象確認。
2、如果是電控自動變速器,而且故障指示燈亮,首先進行自我診斷讀取故障碼,排除故障碼所代表的故障。
3、進行自動變速器和發動機的常規檢查,主要項目有:
a.檢查油麵高度和油質。
b.檢查並調整加速踏板拉線和節氣門位置感測器。
c.檢查選檔手柄連動桿系。
d.檢查空檔起動開關及檔位開關。
e.檢查發動機怠速。
f.檢查輪胎氣壓及傳動系其他相關部位。
4、進行失速試驗,檢查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內部機械技術狀況。
5、手動換擋試驗;確定故障是在電控部分還是在自動變速器內部。
6、進行時滯試驗,檢查日動變速器的離合器、制動器的磨損情況。
7、電子控制系統自我診斷和組件及線路檢測。
8、油壓測試,檢查油泵、調壓閥、調速器油壓和油路壓力。
9、進行道路試驗,檢查自動換檔點、有無異常雜訊、振動、打滑以及發動機的制動作用等。
10、綜合各項測試結果,分析和判斷故障原因和部位。
注意事項:
1、自動變速器發生故障,與發動機、電控系統和自動變速器有關,因此應確認故障在自動變速器內部後,方可對其進行拆卸檢修。
2、舉升或支撐車輛,若只需頂起汽車前端或後端,必須用三角木塞住車輪。
3、拆檢電氣元件,應先拆下蓄電池負極接線。拆下蓄電池負極接線後,可能導致音響系統、防盜系統等鎖死,並可引起某些系統設定參數的消失,因而在斷電前必須做好有關記錄。
4、更換熔絲時,新熔絲必須具有相當的電流強度,不能用超過或低於規定電流值的熔絲;檢查電氣元件應使用量程合適的數字萬用表,以免損壞零件。
5、分解自動變速器之前應對其外部進行徹底的清洗,以防臟物污染內部零件。因為即使是細小的雜物,也會引起自動變速器液壓系統的故障。
6、拆卸自動變速器時,所有零件應按順序放好,以利裝復。特別是分解閥體總成時,其閥門應與彈簧放在一起。
7、對分解後的自動變速器各零件進行徹底清洗,各油道、油孔用壓縮空氣吹通,確保不被堵塞。建議用自動變速器油或煤油清洗零件。清洗後用風乾的方式使其乾燥。
8、總成裝配前,仔細檢查各零件與總成,發現損壞零件應更換。若總成
9、一次性零件不可重復使用,如開口銷、密封元件等。
10、襯套因磨損需更換時,配套零件必須一同更換。
11、滾針軸承和座圈滾道磨損或損壞應予更換。
12、更換新的離合器、制動器摩擦片時,在裝配前必須將其放人自動變速器油中浸泡至少15min。
13、所有密封圈、旋轉件和滑動表面,在裝配前都要塗抹自動變速器油。
14、可利用潤滑脂(黃油)將小零件粘在相應的位置上,以便組裝。
15、所有滾針軸承與座圈滾道都應有正確的位置和安裝方向。
16、在密封墊或類似零件上不能用密封膠。
17、各零件、總成按拆卸的相反順序進行裝配;螺釘應按規定力矩擰緊。
18、所有拆裝過程應盡量使用專用工具。
19、檢查軟管與電線端子,確保連接正確可靠。
高速振擺
一是隨著車速的提高振擺漸強烈,二是在某一較高車速出現振擺,並引起方向盤抖動。可以先架起驅動橋,前輪加塞安全塞塊,啟動發動機並逐步換入高速擋,使驅動輪達到終試擺振速度。若此時車身和方向盤都出現抖動,則為傳動系統引起的振擺。因為此時前輪前橋處於靜止狀態,若達到終試振擺速度,汽車不出現抖動,則振擺的原因是汽車前橋部分存在故障;檢查前輪各定位角和前束是否符合要求,如失准應調整;架起前橋試轉車輪,檢查車輪動平衡情況及輪胎是否變形過大。必要時可換良好的車輪進行對比試驗;檢查前軸、車架是否變形,檢查傳動軸是否彎曲,有條件時應做傳動軸動平衡。
轉向沉重
轉向沉重的原因較多,但通常有以下幾點:
一、輪胎氣壓不足,尤其前輪氣壓不足,轉向會比較吃力。
二、助力轉向液不足,需添加助力轉向液。
三、前輪定位不準,需進行四輪定位檢測。
行駛時跑偏
檢查跑偏,一般是在行駛時,擺正方向盤,然後放開方向盤行駛,看汽車是否走直線。如果不走直線,就是跑偏。
首先跑偏可能是因為左右輪胎氣壓不一致造成的,需給不足的輪胎充氣。
其次可能是前輪定位不準。前輪外傾角、主銷角或主銷內角不等,前束太小或負前束都會造成跑偏,必須到專業維修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