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怎麼泡水吃法一日吃多少次
1. 細辛怎麼吃
1、細辛湯
(1)葯物組成:細辛(去苗葉)三分,防風(去叉)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三分,柏細辛湯子仁(研)三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山茱萸三分,甘草和派核(炙,銼)三分,蔓荊實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2)方劑主治:肝虛氣痹,兩脅脹滿,筋脈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3)用法用量: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大棗三枚(擘破),同煎數沸,去滓,取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2、復方甘草細喚掘辛湯
(1)性狀:純中葯湯劑。
(2)成分基本方:冬蟲夏草、麝香、珍珠、坎_、生薑、五加皮、細辛、五味子、甘草、魚腥草、杏仁、車前子、砂仁、藿香、六曲、焦楂、炒麥芽、陳皮、內金、荊芥、橘紅、桔梗、紫菀、白前、百部、海浮石、白果、蘇子、冬花、防風、夏枯草、柴胡、升麻、人參、葶藶等五十餘味名貴羨擾葯材。
(3)功效:補肺益腎,化痰止咳;正本清源,修復臟腑功能等。
(4)主治:中醫上的喘證、痰證、水腫、飲證范疇即肺源性心臟病(又叫阻塞性肺氣腫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
3、麻黃附子細辛湯
(1)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扶正解表,溫經解表之功效。
(2)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病竇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皮炎等屬陽虛外感者。
2. 細辛的做法
細辛的簡介
細辛,別名:華細辛、盆草細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毫米,節間長1-2厘米,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沖漏棚卵狀心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頂端圓形,葉面疏生短毛,脈上較密,葉背僅脈上被毛;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葯近等長或稍長,葯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較短,柱頭側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5厘米,棕黃色。花期4-5月。
細辛的食用處理方法
內服:煎湯,2至6克;或研末,1至3克;外用:研末吹鼻、塞耳、敷臍;或煎水含漱。細辛用量過大,可致面色潮紅,頭暈,多汗,甚則胸悶、心悸、惡心、嘔吐;嚴重者可致死亡。
細辛的做法
1、細辛湯
1.1、葯物組成:細辛(去苗葉)三分,防風(去叉)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三分,柏細辛湯子仁(研)三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山茱萸三分,甘草(炙,銼)三分,蔓荊實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1.2、方劑主治:肝虛氣痹,兩脅脹滿,筋脈拘急,不得散則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1.3、用法用量: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大棗三枚(擘破),同煎數沸,去滓,取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2、復方甘草細辛湯
2.1、性狀:純中葯湯劑。
2.2、成分基本方:冬蟲夏草、麝香、珍珠、坎炁、生薑、五加皮、細辛、五味子、甘草、魚腥草、杏仁、車前子、砂仁、藿香、六曲、焦楂、炒麥芽、陳皮、內金、荊芥、橘紅、桔梗、紫菀、白前、百部、海浮石、白果、蘇子、冬花、防風、夏枯草、柴胡、升麻、人參、葶藶等五十餘味名貴葯材。
2.3、功效:補肺益腎,化痰止咳;正搜衡本清源,修復臟腑功能等。
2.4、主治:中醫上的喘證、痰證、水腫、飲證范疇即肺源性心臟病(又叫阻塞性肺氣腫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
3、麻黃附子細辛湯
3.1、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扶正解表,溫經解表之功效。
3.2、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曝啞。突發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不語,或咽喉疼痛,惡寒發熱,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3.3、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病竇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皮炎等屬陽虛外感者。
哪些人不能吃細辛
1、哪些人不能吃細辛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細辛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根莖入葯,用為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葯。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
3、細辛的食用禁忌
氣虛多汗者慎服;熱病及陰虛、血虛者禁服。
3. 細辛怎麼吃
細辛有小毒,內服一般配方用,單用較少。一般用量一次1~3克,一般一次不要超過3克(一錢)。《本草新編》載:「細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痛增,獨用則氣盡而命喪。細辛陽葯也,升而不沉,雖下而溫腎中之火,而非溫腎中之水也。火性炎上,細辛溫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
4.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2)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食用方法
細辛散
處燃宏敗方:細辛(去苗,一錢)、白術(去蘆,一錢)、獨活(去蘆,一錢)、附子(炮,去皮臍,一錢)、肉桂(一錢)、防風(去蘆,一錢)、厚朴(姜制,二錢)、麻黃(去節,二錢)、枳實(麩炒,半錢)、甘草(半錢)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主治:脾臟中風,肉熱肌膚,淫淫如蟲行;或腠理開,汗大瀉,脾肉色不澤,唇鼻黃色。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細辛散
組成:細辛(去苗葉)1兩、荊芥(去梗)1兩、莽草1兩、升麻1兩、胡桐淚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用5錢匕,水2盞,加槐枝10數莖,鹽2錢匕,同煎令濃,熱漱冷吐。
主治:牙齒浮動,宣露疼痛。
細辛散
組成:細辛1兩、芎1兩、赤茯苓1兩半、桑根白皮2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製法:上為散。
用法: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傷寒,發歇寒熱,唇口乾焦,毒氣攻四肢浮腫。
細辛散
組成:細辛1兩、肉桂(去皴皮)1兩、獨活1兩、秦艽(去苗)1兩、麻黃(去根節)1兩、菖蒲1兩、紅蘭花1兩、薏苡仁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銼,微炒)1兩、萆薢(銼)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
製法:上為散。
用法:每服4錢,以水、酒各半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產後中風,手腳不遂,筋脈拘急,不能言。
細辛散
組成:細辛1兩、麻黃1兩(去根節)、葛根3分(銼)、荊芥1兩、白術1兩、赤芍葯1兩、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1兩(去蘆頭)、桂心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五味子3分。
製法:上為粗散。
用法: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傷寒3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煩疼,壯熱頭痛。
細辛散
組成:細辛(去苗,銼)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
製法:上為散。
用法:以蔥汁和1錢匕,綿裹塞耳中。
主治:聤耳,耳中痛,膿血出。
細辛湯
組成:細辛(去苗葉)3分、防風(去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柏子仁(研)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3分、山茱萸3分、甘草(炙,銼)3分、蔓荊實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3枚(擘破),同煎數沸,去滓,取7分,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肝虛氣痹,兩脅脹滿,筋脈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細辛茶
材料:細辛0.3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祛風,散寒,行水,開竅;解熱鎮痛,抑菌。
主治:風寒濕頭痛;風濕痹痛。
細辛粥
組成:綜辛3克,大米100克。
製法:將細辛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2劑,連續2--3天。
功效:祛風散寒,溫肺化飲,宣通鼻竅。
適應症: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身痛,牙痛,痰飲咳嗽,痰白清稀,鼻塞等。
提示:
1、氣虛多汗,陰虛陽亢頭痛,陰虛肺熱咳嗽等不宜選用;
2、歷代中醫認為,"辛不過錢",故臨床使用時用量不宜過大。
細辛大黃丸
組成:細辛、大黃、枳實、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水泛為丸。每服1錢,重者2錢,再重3錢,淡姜湯送下,稍冷服之。
主治:痧,大便干結,氣血不通,煩悶壅盛,昏沉者。絕橡
細辛五味子湯
組成:北細辛(去苗)1兩、半夏(洗7次)1兩、甘草(炙)1兩半、皮顫烏梅(去核)1兩半、五味子3兩、xx殼(去蒂蓋)3兩、桑白皮(炒)2兩。
製法:上為粗散。
用法:每服3錢,水2盞半,加生薑10片,煎至1盞,用紗帛濾去滓,溫服。留2服滓並作1服,再煎。
主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滿迫塞,短氣減食,干嘔作熱,嗽唾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昏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鼻塞清涕,頭面腳膝時帶虛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脅者。
菟絲細辛粥
材料:菟絲子15克、細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菟絲子洗凈後搗碎和細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時加白糖即可。
功效:治療過敏性鼻炎腎虛型:鼻流清涕,噴嚏頻頻,鼻癢不適,經常反復發作,早晚為甚;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遺精早泄,夜尿多,舌質淡,苔白,脈濡弱。
杜仲細辛酒
材料:杜仲半斤、丹參半斤、芎勞五兩、桂心四兩、細辛二兩
功效:治療突然腰痛。
用法:隨多少飲服。
製法:上葯切細,用酒一斗,浸五宿。
禁忌:忌生蔥、生菜。
麻黃細辛附子湯
組成:麻黃(去節)6克(二兩)、細辛6克(二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據唐宋度量衡:1兩=41.5克=10錢。)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助陽解表。
禁忌:若少陰陽虛而見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症,則應遵仲景「先溫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則,否則誤發其汗,必致亡陽危候。
方論:方中,麻黃發汗解表,附子溫經助陽,細辛通徹表裡,助麻黃發汗解表,協附子內散陰寒。故適用於素體陽虛,復感風寒之證。
方歌: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兩感用此方,發熱惡寒脈不起,溫經解表有專長。
獨活細辛湯
組成:獨活、細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風、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頭痛,邪在少陰,頭痛痛連頰部。
加減:有風,加荊芥,倍防風;有寒,加麻黃、桂枝;有暑,加黃芩、石膏;有濕,加蒼術、白芷;有燥,加石膏、竹葉;火旺,加知母、黃柏。
細辛附子狗肉湯
材料:狗肉150克、細辛6克、熟附子9克、熟地18克、八角、茴香6克
做法:
1、狗肉洗凈、切塊;細辛、熟附子、熟地、八角、茴香分別用清水洗凈。
2、起油鍋,下狗肉爆香,與其它用料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補腎助陽、化濁開竅
主治:老年耳聾屬於腎陽不足、痰濁蒙竅者。症見聽力減退,對語言的理解力亦日見下降,伴有神志呆滯,腰酸膝冷,夜尿清長,形體虛胖,舌胖淡,苔白濁,脈遲弱。
牛膝細辛酒
組成:牛膝一兩、秦艽一兩、天門冬(去心)一兩、薏苡仁二兩、獨活一兩、細辛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五加皮一兩、桂心一兩、丹參一兩、杜仲(去粗皮)一兩、酸棗仁一兩、仙靈脾一兩、晚蠶沙(微炒)二兩。
製法:上葯細銼,用生絹袋盛,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用法:每日不計時候溫飲一小盞,常令有酒氣為佳。
主治:婦人中風偏枯,一邊手足不收、頑麻不仁、筋脈拘急、不能運動。
吳萸細辛理中湯
組成:黨參、白術、生薑各9克,細辛1.5克,吳茱萸、炮姜各6克。
製法:上葯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
功效:益補腎氣。適用於腎虛作瀉,消化不良性腹瀉者。
當歸細辛湯
組成:當歸12g、桂枝(去皮)9g、芍葯12g、細辛3g、炙甘草6g、木通6g、大棗9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主治:陽氣不足而又血虛,、外受寒邪,症見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或沉細者;寒入經絡,腰、股、腿、足疼痛者。
細辛天麻鹿肉湯
材料:鹿肉120克、細辛3克、天麻24克、熟地30克、砂仁6克、生薑少許。
做法:
1、將鹿肉洗凈,切塊;砂仁洗凈,打碎;天麻、熟地、生薑洗凈。
2、把全部用料(除砂仁外)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加人砂仁,再煮半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細辛性味辛溫,人腎經,長於止痛,兼能開竅,對於少陰(腎寒或腎虛)頭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天麻性味甘平,熄風止痙,助細辛之止痛;熟地性味甘而微溫,補腎滋陰,益精填髓,與細辛共用,有標本兼顧之效;鹿肉性昧甘溫,善於補腎益精,腎精足,腦海得養則頭痛可愈;生薑助天麻之祛風,並可調味。
用葯禁忌
1、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細辛。
2、風熱陰虛禁用細辛。《得配本草》
3、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細辛。《本草經疏》
4、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本草別說》
5、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註解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