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如何判斷術後出血量的多少
⑴ 外科手術後並發症防治
一、手術後出血
(一)病因與病理:手術後出血可發生於術後24小時內(稱為原發性出血)和術後7-10天左右(稱為繼發性出血)。術中止血不徹底、不完善,如結扎血管的縫線松脫;小血管斷端的痙攣及血凝塊的覆蓋,使創面出螞凱血暫時停止而使部分出血點被遺漏,這些是原發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於後期手術野的感染和消化 液外滲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發生壞死、破裂、可導致術後的繼發性出血。
(二)臨床表現:原發性出血多開始於手術後的最初幾小時。表淺手術後的原發性出血,表現為局部滲血多,並逐漸形成血腫,一般不引起嚴重後果,如疝修補術後的陰囊血腫。但發生於甲狀腺術後的頸部血腫,可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可突然發生窒息。體腔內的原發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鮮血;或術後短期內出現休克,雖然輸血補液處理,休克不見的好轉,甚至加重時表示內出血量較大。術後1-2周內,化膿傷口深部突然出現血塊或有鮮血湧出,或大量嘔血、黑便、尿血和咳血,這些都是繼發性出血的主要表現。嚴重的出血可發展為出血性休克,後果較為嚴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術止血要徹底,術畢應用鹽水沖洗創面,清除凝血塊之後,再仔細結扎每個出血點,較大的血管出血應該縫扎或雙重結扎止血較為可靠。術後積極預防感染,減少繼發性出血的發生。一旦發生術後出血,應立即輸血,並同時做好再次手術止血的准備,如保守措施無效,應盡早手術探查並止血。再次止血後仍應嚴密觀察,防止再度出血。
二、肺不張與肺炎
(一)病因與病理:手術後肺部並發症中以肺不張最常見,原因是多方面的。長期吸煙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氣管炎,呼吸道內分泌物較多。而術中及術後應用各種止痛葯和鎮靜劑,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術後胃腸脹氣和長期卧床,使肺的擴張受到影響。過於粘稠的分泌物無力咳出時,可阻塞小支氣管,所屬肺泡內的空氣被完全吸收後,肺組織萎陷。輕者僅限於肺底部,嚴重者有大塊肺組織萎陷,使縱隔拉向患側,引起呼吸功能障礙。肺不張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嚴重。
(二)臨床表現:少數病人僅在胸片上顯示有肺不張,可無任何自覺症狀。多數病人表現為術後2-3天開始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嚴重者伴有紫紺、缺氧,甚至血壓下降。病人常有咳嗽,但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合並感染時,出現體溫升高,白細胞總數增加等。患側肺叩診發實,呼吸音消失,有時呈管狀呼吸音。胸部透視或拍片,即可確診。
(三)防治措施:預防的環節是:術前1-2周嚴格禁煙,並積極治療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術後強調早期活動,幫助病人咳嗽,排出粘痰;進行有效的胃腸減壓,減少胃腸 脹氣對呼吸的影響。想盡一切辦法清除支氣管的粘痰是治療的關鍵,口服祛痰劑,定時作霧化吸入可使粘痰變稀,容易咳出。必要時經導管行氣管內吸痰,或在支氣管鏡直視下吸出粘稠痰。重危或昏迷病人,因無法咳嗽,可考慮行氣管切開術。合並肺部感染時,可適當應用抗菌素。
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一)病因與病理:下肢深靜脈內血栓形成的關因素有:術後長期卧床,下肢靜脈迴流緩慢;手術 創傷和組織的破壞後,大量凝血物質進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術,可引起靜脈壁的損傷,有利於血栓的形成;嚴重的脫水,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血栓好發於下肢的深靜脈內,尤其是多見於左側腓腸肌靜脈叢內,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靜脈和髂靜脈內。已經形成的血栓容易脫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動脈栓塞。
(二)臨床表現:一般無全身不適,初期局部體征也不明顯,隨後病人自覺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腫脹。如果髂、股靜脈內形成血栓,則整個下肢嚴腫水腫,皮膚發白或發紺,局部有壓痛,淺靜脈常有代償性擴張。血管造影可以確定病變的部位。
(三)防治措施:手術後應加強早期活動,尤其是下肢的自動或被動活動,加速下肢靜脈的迴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點滴,對容易發生靜脈栓塞的病人有清胡一定預防作用。如證實為深靜脈血栓形成,應卧床休悶正喚息,抬高患肢,全身應用抗菌素,局部理療,並早期應用鏈激酶和尿激酶,對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四、急性胃擴張
(一)病因與病理:水電解質的紊亂,麻醉口罩下加壓呼吸時大量氧氣灌入胃內,腹部術後持續性幽門痙攣,嚴重感染和休克等,均能誘發急性胃擴張。發病後胃壁張力降低,靜脈迴流障礙,大量體液與電解質進入胃內,使胃容量迅速、急據增加,胃腔擴大。
(二)臨床表現:病人覺上腹飽脹和重物感,呈進行性加重。頻繁、無力的嘔吐,每次嘔吐物的量很少,嘔吐後自覺症狀不減輕,嘔吐物為棕綠色或褐色,潛血陽性。嚴重者呼吸急促,煩躁不安,面色蒼白,迅速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調,甚至發生休克。查體見上腹部或全腹部膨隆,伴壓痛,振水音陽性。胃管減壓時,可吸出大量胃液,隨後腹脹有所減輕。
(三)防治措施:腹部手術後應保持胃腸減壓管的通暢,是預防急性胃擴張的主要措施。治療的方法:立即更換口徑較大的胃管,徹底減壓,並持續3-4天,以保證胃壁張力的完全恢復。同時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必要時輸入適量的全血或血漿。
五、泌尿系感染
(一)病因與病理:手術後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均可並發感染,但以膀胱炎最為常見。各種原因所致的尿瀦留,多次導尿和長期留置導尿管等,均容易引起膀胱炎。膀胱的感染又可沿輸尿管逆行向上,蔓延到腎盂。導尿本身的刺激,也可引起尿道和尿道球腺的感染。
(二)臨床表現:單純的尿道感染,主要表現為尿道和尿道口的疼痛,排尿時尤為明顯尿道有膿性分泌物。膀胱炎發生後,則出現膀胱刺激征:尿頻、尿急和尿痛,有時伴有排尿困難。如出現發冷、發燒和腎區疼痛,則表示腎盂已有感染。
(三)防治措施:正確預防和治療尿瀦留是減少泌尿系感染的關鍵。已發生感染時,應鹼化尿液,保持充分的尿量和排尿通暢。局部理療、熱敷和口服解莖葯物,可解除膀胱頸的痙攣,減輕疼痛,同時可全身應用抗菌素。
六、切口感染和裂開
(一)切口感染:
1.病因與病理:切口感染的發生與病人的體質和病變的性質有一定關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內源性和混合性的特點,主要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近年來,腸道內的無芽胞厭氧菌,特別是脆弱類桿菌,受到臨床的重視。切口感染發生的時間大多在術後7-10天,個別發生較晚,在3-4周後。
2.臨床表現:手術後3-4天,已經正常的體溫重新上升,應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時出現切口的脹痛和跳痛,應立即進行檢查。切口局部腫脹、發紅、有明顯的壓痛,甚至有膿性分泌物由縫合針眼溢出,均說明已發生感染。少數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狀,有時因感染的位置較深,不易早期發現。
3.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預防應遵循的原則是:(1)嚴格無菌操作技術;(2)廣譜抗菌素的預防性應用;(3)嚴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縫合;(4)增強病人的抵抗力等。近年來採用術前單次劑量的滅滴靈靜脈滴注或肛門內應用,較明顯地降低了腹部手術切口的感染率。
感染的早期階段,及時進行物理治療,促進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膿時,應立即折除縫合線,擴開切口充分引流,並剪去已經壞死的皮下組織、肌膜和腱膜。膿汁應進行需氧菌和厭氧菌兩種培養及葯敏試驗,為選用有效抗菌葯物提供依據。為縮短治療時間,可加強交換敷料後肉芽新鮮的創面行二期縫合。
(二)切口裂開
1.病因與病理:切口裂開主要發生在腹部的手術切口。裂開的時間大多在術後1-2周左右,與下列因素有關:(1)年老體弱,營養不良,慢性貧血等,術後切口癒合不佳;(2)切口局部張力過大,切 口的血腫和化膿感染;(3)縫線過細,縫扎不緊,麻醉不滿意情況下縫合時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嘔吐,術後胃腸脹氣。
2.臨床表現:病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後,隨之切口疼痛並有血性滲出,有時甚至能聽到切口崩裂的響聲。嚴重時,有內臟由裂開的切口脫出,常見為大網膜和小腸袢,可發生休克。檢查時可見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開,裂開可分為兩大類:(1)完全性裂開一指腹均各層組織均已裂開,伴內臟脫出;(2)部分性裂開一皮膚縫合完好,皮下各層裂開,故無內臟外露。
3.防治措施:糾正病人的營養狀況,老年病人切口採用減張縫合法,術後腹部應用腹帶適當包紮等,可減少切口裂開的機會。如切口已裂開,無論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沒有感染,均應立即手術,在腹肌完全松馳的情況下,重新逐層縫合腹壁 ,並加減張合線。
⑵ 如何判斷腳趾骨折
因為你是腳趾被撞 所以給你介紹下指骨骨折:骨折有橫斷、斜形、螺旋、粉碎或波及關節面等。骨折後局部疼痛、腫脹,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顯移位時,近節、中節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節指骨基底部背側撕脫骨折有錘 狀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動伸直。同時可捫及骨擦音,有異常活動。 然後是骨折的表現臨床表現大多數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狀,嚴重骨折或多發性骨折可導致全身反應 全身表現 (1)發熱症狀:骨折後一般體溫正常,出血量較大的骨折,血腫吸收時,體溫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 (2)產生休克症狀: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別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發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達2000ml以上。嚴重的開放性骨折或並發重要內臟器官損傷時亦可導致休克。 局部表現 1、骨折的一般表現 為局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骨折時,骨髓、骨膜及周圍組織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處形成血腫,以及軟組織損傷所致水腫,使患肢嚴重腫脹,甚至出現張力性水皰和皮下瘀斑,由於血紅蛋白的分解,可呈紫色、青色或黃色。骨折局部出現劇烈疼痛,特別是移動患肢時加劇。局部腫脹和疼痛使患肢活動受限,如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傷肢體活動功能完全喪失。 2、骨折的特有體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短縮、成角或旋轉。 (2)異常活動:正常情況下肢體不能活動的部位,骨折後出現不正常的活動。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後,兩骨折端相互摩擦時,可產生骨擯音或骨擦感。 最後給你介紹下三步階梯療法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現是傷後出現局部變形、肢體等出現異常運動、移動肢體時可聽到骨擦音,此外,傷口劇痛,局部腫脹、淤血,傷後出現運動障礙。出現外傷後盡可能少搬動病人,如須搬動必須動作謹慎、輕柔、穩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為原則。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肢體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復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療中,其復位、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基本原則十分重要。 第一步、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外固定架復位。 第二步、固定:骨折復位後,因為其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綳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過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就叫內固定。 第三步、功能鍛煉: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盡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 如果你不能確定 可以去醫院拍片檢查一下 我認為這是最准確的 花不了多少錢 買個放心 有問題及早治療 沒問題更好 希望能幫到你
⑶ 麻醉手術期間允許失血量范圍如何計算
1.一般是針對兒童的。
2.最大允許出血量(MABL),術前測定患兒坦並歲紅細胞壓積 (HCT)和估計血容量(EBV) MABL=EBV×(患兒HCT-30)/患兒HCT 如失血量<1/3MABL,用平衡液補充。 如失血量>1/3MABL,而<1MABL,用膠體讓睜 液。 如失血量>1MABL ,必需蔽圓輸血製品。
⑷ 術後內出血的判斷依據
病情分析: 在處理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時,斷端縫扎不緊或線結滑脫導致出血,故雙重結扎槐和為妥。在切斷子宮動靜脈時,應盡量分離子宮動靜脈周銀游圍組織,認清血管,並緊貼子宮進行鉗夾,牢固鉛搏盯結扎。下推膀胱時,要分清層次,太淺或太深均會導致出血。意見建議:如果手術成功的話應該不會見到大量的出血。
⑸ 為什麼做手術會有一萬毫升的大出血大家什麼看法
第一,創面滲血量取決於創面大小和手術時間。越大的手術,時間越長創面越大,出血越多。所以出血量是有「慣性」的,有時你覺得可以在出血500ml時做完,實際上最終出血慧譽會超過1000ml。第二,所以可能出血超多的手術,有經驗的麻醉醫生會給一個負荷,在出血前提前給血擴容,始終保證出血的量是超出正常循環量的多餘部分,所以即使最終出血10000ml,病人的循環量始終維持在5000ml。我猜你們肯定沒看懂……計算方法是算血紗數量和吸引器量,很簡單。每個紗塊相當於50ml出血,還有吸引器的出血只多不少,而且這台手術還沒完,這時只做了2/3。估算一下出血量最終前做段是多少?有90塊紗布,也就是4500ml出血,吸引器保守估計也有4500ml。手術總出血估計在12000ml以胡侍上,當然考慮規模和8個小時的時間,這很正常。
⑹ 術中怎樣估計出血
呵呵,這個我自己實驗過。通常一塊雙層干紗布,浸濕後擰干,直到擰不衫茄出來時,這是大概是15ml-18ml左右,而紗布浸滿到極限時,大概是35ml左右。與紗布的大小關系很大,我當時是現實驗得出的。這種方法只能是估計,請隨機應變。一般是用攔塌猜稱重法來算失血的,靠紗布估計簡型請根據實際情況,如紗布大小、是否經鹽水浸泡過等等。
⑺ 為什麼失血過多要輸血漿
判斷是否需輸血,除參考Hb和Hct外,還需根據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齡、動脈血氧合戚液情況、混合靜脈血氧張力、心輸出量和血容量綜合考慮。為防止臨床不是當輸血,美國一些醫院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設立輸血委員會審查手術中輸血病人術後的Hct值,如超過某一界限(33%~34%),則麻醉科醫生須說明輸血的原因,然後輸血委員會評估其輸血是否適當。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濫用輸血指征的現象。在病房尤其在ICU,常常由專門小組通過評估組織氧耗和血液動力學等資料共同商討病人是否需要輸血,從而使輸血指征個體化。Marik等研究認為黏膜內PH能夠敏感地反映組織的氧合情況,可作為輸血指征,但另有研究發現,一般情況良好的病人,即使Hb< 50g/L也無任何組織氧合不足表現,可見這一指標尚缺乏穩定性。
手術及創傷輸血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於急性大量血液丟失可能出現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續活動性出血,估計失血量超過自身血容量的25%。回輸自體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據病人血容量決定。
(2)濃縮紅細胞:用於需要提高帶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紅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輸;
血紅蛋白<60克/升,應考慮輸血;
血高仿物紅蛋白在60~100克/升之間,根據病人的代償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質性病變來決定。
(3)血小板,用於病人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伴有出血傾向或表現。
血小板計數>100×109/升,可以不輸;
血小板計數<50x109/升,應考慮輸;
血小板計數在(50—100)×109/升之間,應根據出血是否易於控制來決定;如術中出現不可控滲血,確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輸血小板不受限制。
(4)新鮮冰凍血漿(FFP):用於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PT或PTT>正常值的1.5倍,創面彌漫性滲血;
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當於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輸入大量庫存全血或濃縮紅細胞後;
病史或臨床過程表明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
緊急對抗華發令的抗凝血作用(5—8毫升/干克)。
輸血的適應症
1.大量的失血
當失血量小於全部血容量的10%時輸入適當的晶體液即可,當失血量大於全部血容量的10%而小於20%時可加輸適當的膠體液即可,只有當失血量超過全部血容量20%時才是輸血指征。那麼咋樣才能確定這個20%呢?這個標准就是發生中度以上休克的標准,我們只要按中度休克的臨床標准來衡量就不難確定。下面我把中度休克的臨床標准回顧如下: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很口渴;膚色蒼白;肢端發冷;脈搏:100---120次/分;收縮壓90--70mmHg,脈壓小;少尿。輸血的實驗室指標應該參考紅細胞壓積,一般應把紅細胞壓積維持在0.30以上的,在這個數值以下原則上應該進行輸血的,但應注意這個數值在大量出血時一般由於血液的濃縮可以偏高的,即大於0.3不一定不需要輸血,應該注意區分這種情況,在充分補液後這個數值就比較可靠了。另外比較常用的出血量的判斷方法還有直接計演算法,就是直接估計患者的全部血容量及全部出血量,全部血容量的估計方法一般有兩種,其一是較粗略的方法,就是生理學所講到的一般人體內的血量占人體體重的7%左右。另外一種方法相對比較精確,也是生理教材上講到的,以人體的體重和體表面積及年齡為參數來計算,同時又有性別的差別。全部失血量的核算在骨科手術的患者較簡單,吸引器的血量再加手術無菌單及血紗布,還有術後引流量,血紗布所含有的血量一般根據紗布的大小和所佔血的多少來估算,一般一塊完全沾滿血的紗布所含血量約20----30毫升(本人曾做過實驗的)。創傷的病人還和大唯根據骨折的部位進行估計,另外一種相對較科學方法就是用紅細胞壓積來計算:全部血容量×(0.42-現在的壓積)/0.42. 【如果是手術病人:全部血容量×(術前紅細胞壓積-術後紅細胞壓積)/術前紅細胞壓積】。綜合以上各種方法來判斷出血量,應該不能偏離大的方向。同時必須強調是否輸血除了根據出血多少外,還應該參考出血的速度及病人的臨床表現來確定。
2.糾正貧血
在骨科臨床中經常見到慢性貧血的病人,此種病人在手術前應該不應該輸血,輸多少血,這是我們必須明確的問題,一般慢性貧血的患者已能很好的耐受貧血,即使血紅蛋白低於70克/升,應該按臨床表現來決定是否來輸血及輸血量,但對需擇期手術患者來說貧血加重了麻醉和手術的風險,必須要提升血紅蛋白值的,一般應在術前提升血紅蛋白到100g/L左右的水平為佳。在手術准備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可通過加強營養及葯物治療來糾正貧血,但在准備時間較短的情況下就必須進行輸血治療的,但這時的輸血有注意幾個問題,必須明白慢性貧血的患者循環是處於高負荷的,雖然紅細胞不足,但血的總體容量還是不缺的,故輸血必然給循環增添了新的負擔,可通過少量多次輸血加以糾正,必須使機體有充足的時間排除多餘的血容量,一般每天輸入一個單位的濃紅為宜。
3.凝血異常
有凝血障礙的患者可輸入:1.新鮮全血2.新鮮冰凍血漿,
4.補充血漿蛋白提高機體抵抗力;
血漿中有各種抗體及補體等可增強患者的抵抗能力,對抵抗力非常低下的患者是較好的適應症。濃縮粒細胞 配合抗生素使用對嚴重的感染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⑻ 膝關節置換手術出血多少為異常
這個沒有標准,出血多少與病人自身狀況、手術醫生的技術、是否使用止雹沖純血帶等多個因素有關,如果一側膝關節置換出血總量源咐在800ml以內,應該都算正常;
正常人做膝關節置換,如果手術醫生技術熟練的話,手術的總出血量會在400ml以內;因為目前手術大判檔多使用止血帶,所以術中基本沒有出血,出血大多發生在術後,通過引流袋裡的出血量可以估算。
⑼ 剖腹產後出血量多少正常
現在臨床醫術是越來越發達的了,所以大家生病了一定要去醫院看病,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剖腹 產是現在比較多人選擇的生產方式,而且剖腹產的出現,避免了因胎兒過大、多胞胎等難產情況的出現,最大幾率保證孕婦和胎兒的生命。但剖腹產也會有大出血的情況出現,那麼剖腹產後出血量多少是正常的呢?
產後大出血是指胎兒分娩出來孕婦凝血功能有障答螞察礙,或者子宮收縮不好以及胎盤滯留等因素造成了陰道大量出血,產後大出血是產婦物碼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醫生會用產後出血量來衡量孕婦是否是大出血症清茄狀,一般情況下,剖腹產手術後,孕婦在術後的24小時內出血量沒有超過1000毫升,就算是正常的出血量,倘若超過了1000毫升,就是達到一級出血量,是要採取止血治療措施的。
為了能在剖腹產後減少出血量,孕婦在孕期要加強身體素質,多走動走動,還要放寬心態,不要害怕剖腹產的到來。同時,在剖腹產後,孕婦要密切觀察陰道的出血情況;在剖腹產後,注意飲食,不能吃一些辛辣、生冷的食物去刺激子宮,這樣只會增加出血量,也不要在剖腹產後進行大補,吃一些蛋白質高、纖維高的食物就可以了,注意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