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多少天調查表怎麼做
① 傳統節日調查表怎麼寫
傳統節日調查表是以選擇形式為主題,來調查現代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以端午皮亂節舉例,可以提出這些問題來作為調查目標:
1、你了解端午節的起源嗎?
2、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3、你覺得當今社會對端午節的態度如何?
4、你覺得端午節有必要舉行龍舟活動嗎?
5、你認為端午節與清明節,哪個節日會舉辦得更為隆重一些?
等等一些問題,每個問題下可以做出調查結果分析,可以的話用圖表呈現更好。
中國的燃手檔傳統節日主要有: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歷4月5日後)薯猜;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② 平年二月有幾天啊
平年二月為28天,閏年的二月為29天。
③ 關於傳統節日看法的調查報告
傳統節日,承沖兆粗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和 文化 血脈,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濃厚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猜沖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調查 報告 範文 ,僅供參考。 傳統節日調查報告範文一: 調查對象:軍崗村的全部青年。 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 你知不知道傳統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很愕然,結果只有23.4%是全部知道的,71%是只是知道部分的傳統節日,也就是說一般重大的傳統節日都記得,而有5%的人知道幾個怎麼會只有那麼少的人知道全部的傳統節日呢?當然,每年都有在節日裡面舉行什麼活動的節日當然知道的人就多,而被冷落的節日呢?特別是只有某些地區才有的節日,那就更少了。但這也不足為奇,畢竟地區之間是有差異性的,但這也是我們中華的文化啊,我們還是的多知道點。 二、 對於傳統節日你是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去過的?其中有32.7%的人會積極地去過自己喜歡的節日,更有56.7%的人是隨大流的,因為那是傳統節日,祖師爺怎麼過,大家現在怎麼過,我就怎麼過。也有12%的人是不太理會的,特別是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怎麼過節對他們來說好像意義不大,還是求財要緊。而有8%的人的意見有一點古怪,這里就不多羅列了。從這組數據來看,青少年們對過傳統節日的積極性還是不夠,有的人還說是別人強迫他過節的,聽到這樣的言語,可這叫人心疼啊。再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人都說沒有錢過節,或者是說沒有時間過節,有的也說節日都沒有氣氛,那怎麼過啊,更有的人說不知道今天是節日,等到知道的時候節日不過也過了。 三、 過傳統節日的時候,你會按照傳統的方式去過嗎?有41.6%的人是會按足傳統節日的方式去過的,他們說這是節日要求他們這樣做的。而有36.3%的人認為怎樣過都可以,只要是自己高興就可以了,過節的時候這樣的人常常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想一想這節應該怎樣過。有22.1%的人是抱著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反正也是過日子而已。年少無忌,習俗也成不了他們的枷鎖,看來態度決定了方式。 四、 對過傳統節日的意義你了解嗎?說了解的人有46%,而一知半解的人佔了53%,全然不解的人有散鎮1%。既然問到過傳統節日的意義了,那當然也得問一下意義是什麼?這樣一問,有75%的人認為在過傳統節日時可以家人團聚,團結親朋戚友。有4.4的人認為可以品味一下 傳統文化 ,體驗以下祖國的博大精深,追根索源。有20.6%的人說有東西吃,有假放,可以掙大錢,這就是意義。不過聽起來的確很實際。 五、 你更喜歡過傳統節日還是 西方節日 ?這是一個 熱點 的問題,這些年來,西方文化不斷地向我們滲透過來,勢猶猛洪,我們的生活有一種被迫融入西方節日的洪流當中,特別是這幾年來,尤其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據調查,僅有33%的人是喜歡過傳統節日的,就有55%的人更趨於過西方節日,剩餘的人就覺得無所謂了,反正一樣開心。當問到西方節日受歡迎的原因時,有40%的人認為過西方節日時的娛樂性比較強,這是我們平時無法體會得到的。而有32%的人就覺得過西方節日很新鮮,我們很好奇。剩下28%的人是跟隨大流的,周圍的人都在過節,你不過節就是比別人out了。而與西方節日相比,75%的人認為傳統節日裡面多數只有吃的份,玩的很少,沒有什麼激情,也就是說娛樂性不強吧。25%的人就認為傳統節日過於嚴肅,不合口味。如此看來,傳統節日受到青少年的冷落也不是空穴來風的。 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A、 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都很少有關於 中國傳統節日 的 教育 ,是以至人到青年都不知道有某個傳統節日,想不清過節的那一天到底有什麼的特殊意義,也不知道關於這個節日的 故事 。我也不想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我們的教育上來的,但是事實也似乎如此。即便它不負全責,也是罪責難逃了。要得改變青少年的態度,搞好教育應是當務之急了。小學生不是很喜歡聽故事嗎?我們就講給他聽,如屈原的故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嫦娥的故事等。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了,他們已經知道什麼是價值,什麼叫意義了。於是我們就在他們這樣的時期在課程上加入一些關於傳統節日的 文章 ,重在揭示傳統節日的意義,當然節日的意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新時代也應有新的內涵,讓他們這節日不是為過節而過節。以上說的是針對學生的,那對於社會上的青年也不容忽視了。社會上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該要在節日裡面多作宣傳。如在電視上可以放一些宣傳片,政府機關和教育機關可以出一些 黑板報 ,報紙也是一個不多的 渠道 等。這樣可以達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效果。家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渲染場所,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首先應當要以身作則,再教育孩子。當學校-社會-家,這三個形成統一戰線時,何愁傳統不繼承,何苦傳統不發展。 B、 現在國家和人民都很重視傳統節日,於是現在傳統節日都有法定假期了,而目的在於在節日裡面舉國同慶,認祖歸宗。但目前很多的人看到節日到了,他們看到的不是節日,而是看到了放假。放假去哪啦?去玩唄。這樣不是過節嗎,玩也一樣是過節啊,於是報了一間旅行社,節就這樣過去了。過節時,他們談論的不是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而是青山綠水,里里外外。傳統節日就變成了旅遊節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過節方式,沒有錯,這是連政府機關都無法管的。但是你可知道這是在過節啊就像是 話題 作文 一樣,你可不能夠離題。當你玩得很開心的時候,至少你應該想到今天是某某節,想一下這個節日的由來,有關節日的故事,想一下這節日裡面我們要銘記什麼?等等。我認為一些大的公司、政府機關等的,總之就是一些大的團體,放假時也要集體搞一下活動,激發一下人們心目中的節日激情,還大家一個節日的氣氛,好讓忘了變為記得,也讓被動化為積極。對於農村的人來說,每個節日都有一種慶祝的方式,有的還保留著古人的過節方式,但對於身在城市的人來說,很多都不會注重形式了,建議還是多回老家走走,因為那裡有你的根。有的人就會問:「為什麼就的按古人的方式過節,難道古人這樣過覺得開心,我們現代人也一樣嗎?我想未必,如果人人都千遍一律的,那傳統節日還要不要發展?」傳統節日是要發展的,這也是肯定的,我也不是說不讓它發展,正好相反,我還得鼓勵它呢。但你可知道,沒有繼承是無從談發展的,換句話來說,你連傳統的東西一點也不知道,發展又從何談起?在繼承中謀發展。現代的社會什麼都講效率,什麼都要求創新,也只有這樣的東西才有生命力,我們的傳統節日也一樣。為此我們就得取傳統之精華,去傳統之糟粕,結合現代的生活理念,開創一種現代人的過節方式,我們不是在打傳統的 口號 過自己的節,而是給傳統節日注入新鮮的血液,發展我們的傳統。 C、近年來,西方節日大受青睞,很多人都喜歡過西方的節日,你可能也不會忘記在 母親節 的那一天說的一句話:「媽,您辛苦了!」你可能更喜歡在 平安夜 和自己喜歡的人在星空下相互依偎,這一切都表示你的心中已經默默地接受了西方節日。有的人說過西方節日就是崇洋媚外。對於西方節日,我們固然要保持謹慎的態度,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憂慮」和「文化警惕」,這是應該的,但我們也不能一味地排外,歷史上也說了,固步自封,最終也只能是導致落後。現代的人有這樣的想法,那是蠻橫得自甘腐化的幼稚想法。魯迅先生說得好,「拿來主義」,面對著它,我們就要大膽地拿來,理性地拿來。其實現實當中我們都看到,我們過西方節日是怎麼過的,我們不可能按足西方人的方式過一個西方的節日,那是環境的不允許,也是我們的文化不允許,現在的我們是在按我們的方式去過別人的節日,我們看中的是能從西方節日中找更多的快樂,一掃傳統的保守和壓抑,按鄧爺爺的 思維方式 來說,我們要過具有中國特色的西方節日,西方人肯定沒有想到。現在無論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是外來的各種洋節,其實都被抽空了,成為了徒有其表的擺設的味道,比如 聖誕節 到了,我們這里也就是一個消費日,或者時尚的標簽。可以說對中國傳統節日沒有多大的威脅,真正的危險反而來自我們自身,像 中秋節 這樣溫情的節日卻成為了月餅商人炫技買賣的秀場和無良政客們腐敗和投機專營的通道。聽起來,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在文化認同感嚴重缺乏的今天,不是變著法兒打著節日的旗號來賺錢來消費,而是帶著虔敬之心認認真真地過好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這或許才是我們的本分。 調查 總結 :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不可遺棄。經過這次調查,我真的是感受良多,面對這一話題,我想我們應努力增加更多的民族特色,呼喚更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也隨著全球化了,既有洋節的入侵,也有中國節的傳出。在美國的唐人街上我們也看到有很多不是中國人的人也在過我們的節日,這就算是文化的滲透吧。中國人是 愛好 和平的,我們不會用我們傳統的文化去侵略別人,我們只是將我們好的東西與大家分享,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也都有義務重視我們的節日並將它發揚光大。 本次調查可能調查范圍小,不夠有代表性,但希望僅此報告對讀者有所啟發。 傳統節日調查報告範文二: 我的家鄉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湛江的近鄰茂名,家鄉流傳下來的傳統而又有特色的節日是年例。年例,也就是年年一例,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過年例集中在過完 春節 的農歷正月、二月份,其餘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後的一個月舉行,大都是在農歷三月至十一月)則每個月都有,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時間,一般為三天。也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節都是在同一時間的。農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廟為中心,周圍幾個村子一起舉行。 年例很早就有了,聽老人說,過去的年例包含有接菩薩、擺宗台、游神、宴席、唱戲幾大項,費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面邀各家各戶出錢集資,按人口收費(即一戶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嬰兒及老人),俗稱「人口錢」。 現今的年例已經基本摒棄了迷信色彩,家鄉人做年例、吃年例是為了在歲末年初中,親朋好友一聚,彼此串門,聯絡感情,也是對一年辛勞工作的告慰和對來年的期盼。 後來從粵西文獻得知,家鄉的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歷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一說:據父老相傳,家鄉的「年例」也是由 元宵節 衍化而來。據父老相傳,自漢唐以來,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元宵節持燈嬉遊的習慣也被接受,與本地習俗結合後,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日。 一說,年例和洗太夫人有一定的關聯。史料中顯示年例活動是由洗氏家族而興起,長期演化後成為今天的年例。洗太夫人是家鄉的一位頗有影響力的人物,她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周恩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可見她在家鄉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樣崇高。家鄉人如此敬重一位愛國的巾幗英雄,也多少反映出家鄉人的一種英雄主義情懷及愛國主義思想。或許把洗太夫人尊為神只是現在的人延習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僅看成是年例的一種形式。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種文化內涵,是泯滅不了的。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歷史意義,它傳承的不是封建的迷信思想,而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人文精神。 「游神」是年例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擺宗台」是「游神」的一部分。這是年例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備好的供品集中到村頭或村中的一塊空地上,擺上供桌。最顯眼的供品當然是雞。茂名人無雞不成席,自然也就無雞不上供了。經過挑選取和煮制的一隻只雞,胖鼓鼓、油汪汪,脖子挺起一個彎,顯得雄赳赳的。雞的嘴裡總要銜著一個利事袋(相當錢袋),是准備接納神的恩賜的。雞頭都朝向一個方向——神將要蒞臨的方向。除了雞以外,酒、肉、魚、水果等一切人們在節日里享用的東西,都要拿來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湧向供桌旁,盤卷著對神的虔誠,有的幾乎大如給神歆享。有些地方供品中間還要插上高高的臘燭,橫豎成行,光焰閃耀,增添了不少溫馨神秘的氣氛。煙花爆竹是不可少的。它們隨著其他供品,磨盤。孩子們把一盤盤的爆竹展開,一掛一掛地接在一起。 家鄉各個地方舉辦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主要集中在過完春節(舊年)的農歷正月份,但在整個地區從農歷正月初一到農歷12月30日都有過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農村舉行,而在城鎮較少,因為大多數城鎮人的老家都是農村的,在年例這天,外出的人大都會返回原來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會維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後一天叫「年例尾」。而貫穿整個年例的大都是熱鬧的活動。年例開始的日子各個地方會有所不同,有時甚至是隔壁的村落都會在不同時間做「年例」,主要是方便不同地區之間的人們親戚相互走訪。 據說在「」時期,因政治原因和年例中回穿插一些「游神」等迷信活動,一段時期被終止過。但隨著動亂的過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年例這一獨具家鄉特色的節日再度盛行。傳統的年例也有不少改變:迷信色彩的活動減少,而更注重親朋戚友之間的感情聯絡。可以說,年例已變成家鄉人年末的狂歡節,是慶祝一年辛苦豐收,聯絡感情的節日。家鄉人常說「睇年例」和「吃年例」,而現在在家鄉中,一般的年例都以吃為主,更多的習俗在農村還保留著,更重要的是親戚朋友間的感情聯絡,懂得收獲,更懂得分享。 年例作為家鄉的特色節日,不僅使家鄉人融洽了感情,更為家鄉人互相鼓勵在新的一年裡再創輝煌提供了平台,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消費,安定了家鄉人的生活,為國家拉動內需做出了貢獻,為國家安定、繁榮、富強做出了應有的努力。作為一個茂名人,有理由為家鄉有這樣一個別具特色的傳統節日而自豪! 傳統節日調查報告範文三: 一.進行調查研究的原因或社會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 西方情人節 」、4月1日的「 愚人節 」、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小區部分中學校的部分在校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二.調查的對象和區域介紹 對象:部分在校學生 區域:小區周圍部分中學 三.調查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明確研究目的,確定研究方向 第二階段:通過書籍.電視、網路等多種媒體手段收集文字資料,進行網路調查. 第三階段:設計問卷,進行實地調查。明確人們對中西方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三階段:對收回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將資料進行最後的匯總,結合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匯總資料,完成結題報告。 四.調查的資料 1.你所知道的中國傳統節日有那些? 2.你是否知道這些傳統節日有什麼習俗?(可做簡要回答。) 3.你是否知道這些傳統習俗的來源?(可做簡要回答。) 4.你最喜歡過的傳統節日是哪一個? 5.你一般怎麼度過這個傳統節日? 6.傳統節日與外國節日,你更喜歡哪一個? 7.針對外國節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火熱的現在,你想說些什麼? 主動了解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更加要過好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將自己國家源遠流長的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風俗介紹給更多的人們,互相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才能夠更好的合作相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平。 五.調查的結果、結論 過中西節日的利與弊 大部分中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但有部分中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 端午節 「這個節日的來源。 近年來許多地方禁放煙花爆竹,本來還能惹人興奮的煙花爆竹作為「陋習」離我們遠去,這使得春節喪失了傳統的「爆竹一聲舊歲除」的喜慶色彩,只能日復一日地在家中呆看著春節晚會、正月正晚會、文化部晚會??也許正是由於我們的一些行為,無形中讓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年輕人心目中打了折扣。 任何節日都有其地域性或獨特性。在美國更有 萬聖節 、 感恩節 等。在美國,一年中幾乎有四分之一的時間他們是在節日中度過的。相比之下,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 重陽節 就「雅」多了,文化底蘊深多了,更少了「瘋狂」。這就是許多青年人不注重傳統節日,而熱衷於西方節日的原因吧! 當然這其中不能忽略西方的經濟比較強勢和商家炒作等因素的微妙作用。 我將國內外過聖誕節的情況作了對比: 聖誕節來自宗教,中國人大多不信耶穌,自然不知其真正含義。個人認為至少95%以上的中國人是「瞎」過。過聖誕節只是年輕情侶借機浪漫一把,年輕人瘋狂的好機會。真正過聖誕節的意義不同,中國的聖誕節已經成了狂歡節。 看看國外的平安夜: 挪威華爾約翰大街,這條奧斯陸最繁華的商業街,冷清的讓人無法接受。 街上沒有一個人,但是商鋪的燈和 顯示器 一直明亮。 這是國外平安夜的地鐵站,空無一人。 再看看國內的情況: 擁擠的人群,毫無秩序的交通。 六.合理的建議或對策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我認為可能是由於同學們在生活中只專注於平時的課堂上的學習,忘記了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所致。 1.謹防「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現在的傳統節日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在商家的刻意炒作和人們獵奇的心理作崇下,在傳統節日出現了一種「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現象,傳統節日完全失去了傳統的內涵,失去了節日的特色,而成了商家的利用平台。而現在國家將傳統節假日法定化,目的不是為商家提供平台,而是要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樣在傳統節日中,不能再隨便給這幾個節日穿插太多與商業內容相關的節目,或者是與節日無關的主題。而是要通過舉行活動,加大對傳統節日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們參與其中,了解這些傳統節日,進而從內心喜歡上這些節日。國家將傳統節假日法定化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現在的關鍵是在這個平台上如何去「唱戲」。但不管怎樣,我們要謹防再出現「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現象,否則就違背了國家將傳統節日法定化的初衷。 春節時小商鋪喜氣洋洋。 我國中秋節的市場。 2.讓傳統節日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一個又一個舶來節日:如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等,而真正屬於我們的歷史傳統節日卻被人們有意無意地淡化了。而現在國家將傳統節日法定化,這樣就給我們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機會。雖然傳統節日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只要我們在挖掘節日內涵和具體載體上多下功夫,能夠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相信傳統節日的文化觀念能夠真正深入人心,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心裡。在傳統節日這一天,要充分發揮社區、街道等載體的作用,舉行一些群眾喜聞樂見、青年願意參與、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讓人們在活動中回味悠久歷史,在活動中了解傳統節日的深刻內涵,當過傳統節日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時,那麼離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就不遠了。 端午節的市場。 3.過好傳統節日從自身做起 我希望我們中學生首先從自己做起,平時在學習之餘能主動地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另外,希望學校、社區能在中國傳統節日里多舉辦文化活動普及文化知識,從而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調查總結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並自誕生始成為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它獨具的喜聞樂見、全民參與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弘揚民族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凡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生於斯,長於斯,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信仰,已經與這些節日習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特定的節日氛圍中,人們尤喜以詩、詞等藝術形式來抒發和寄託某種特殊的感情,這樣就產生了許多和節日有關的詩作。這里,節日只是一個載體,而詩中的蘊意、感懷、思念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通過詩、詞等各種表達形式,節日的內容才更加豐富、圓滿、富有情趣。二者渾然一體,不但闡釋了節日的意義,也揭示了生命的真諦。當代中學生也有必要了解中西方傳統節日文化。 八.調查感悟 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報告,是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們偉大祖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的魅力和祖先們流傳下來的古老的歷史文明,使我深深愛上了我國的傳統節日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同時我也了解到了西方的外來節日,讓我開闊了眼界,增加了自己的知識面。 以後,不僅要與國際接軌,了解西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學生應該擔任宣傳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
傳統節日調查報告範文3篇相關文章: ★ 傳統節日調查報告範文3篇 ★ 寒假春節調查報告範文3篇 ★ 春節調查報告範文 ★ 關於學生對待傳統節日調研報告範文 ★ 最新風俗習慣調查報告範文 ★ 春節消費調查報告範文3篇 ★ 寒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 ★ 寒假社會調研報告模板範文5篇 ★ 暑假調查報告範文5篇 ★ 網購情況調查報告範文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