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絲多少錢一斤
1. 灌湯包料怎麼調
怎麼做灌湯包子餡
飯堂包子餡最重要的是裡面的湯有一些對於特色要求的一些地方,它本身還是灌湯包里可以取出一勺湯,這對於一些大廚可能來說是比較的新英雄的,這是他們當地的一個特色,如果缺失了一勺湯的話,可能就不是那麼的出名了,首先呢先准備一些低筋麵粉和面,把面和好放入一些發酵粉進行發酵,放在不同的地方就可以進行洗面了,第二就是選擇一些肉餡可以選擇豬肉大蔥也可以選擇香菇,就是根據自己的一個選擇,如果是豬肉大蔥的話,就是把豬肉大蔥進行切碎攪碎,一定要比較碎,然後少放入一點香油,放入一點這種調味品,最後再加入,噴了一勺油,還可以選擇一些高湯加入,因為它裡面有最後的一勺湯,因為這個湯才會使得它的口感是比較鮮美的,像如果是香菇也一定要剁碎,把裡面的一些外皮去掉,也就是它的根部一定要去掉。然後,剁碎以後同樣方法進行製作。在包灌湯包的時候可以放入一勺肉餡兒,究竟上面最後再加入一勺湯,一定要把上面的面就緊,當放入以後立馬把它扎口放入過程中,蒸熟以後就可以吃了,而且營養價值高。
灌湯包子的營養價值
灌湯包子首先要根據自己製作的肉餡,因為肉餡含有的蛋白質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可以很好的為身體補充蛋白質,而且如果選擇加一些高湯的話,高湯裡面含有的比如一些雞,香菇等這些菌類或者是蔬菜類,它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燉煮出來含有的營養也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它的高湯營養價值非常高,不僅僅是蛋白質的補充,對於一些微量元素維生素來說都是非常高的,所以選擇吃灌湯包要相較於吃一些其他的早餐營養價值更高,而且它的一些營養可以更好的被身體所吸收到,就是做的時候有點麻煩,所以盡量可以選擇自己做,這樣比較干凈衛生。
灌湯包子的烹飪竅門
灌湯包子在烹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的是洗面,如果不洗面的話,它的面可能不是特別好吃,在絞肉的時候一定要攪碎,因為腳不碎的話顆粒感比較大,會影響到腸胃的一個吸收消化,最後一步對於包的時候就一定要非常注意了,因為一勺高湯一塊肉餡,如果一旦做不好的話,就會使得它破裂掉,就會把餡兒和湯漏的比較嚴重,它和餃子又不一樣了。因為餃子里沒有湯,所以就不會發現一些肉湯的效果,而由於灌湯包是蒸的,如果它裡面的湯和餡兒都沒有的話,會就剩下一層薄皮,非常的不好吃,而且口感也是較差,營養價值也是較差的,所以這個時候建議一定要保證它的完整性,在扎口的時候一定要扎進避免裡面的餡兒露出來。
吃灌湯包子的注意事項
吃灌湯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放涼了再吃,由於剛蒸熟的灌湯包,含有的一些湯是比較燙的,如果一旦吃可能會出現一些燙嘴的現象,所以這個時候還是建議能夠先把上面的口露出來,然後把裡面的湯倒入到手中吃一口包子,喝一口湯,這樣的營養價值高對身體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既可以營養價值被身體吸收,而且對於口感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在吃的時候可以選擇這樣吃,對於一些難消化的人盡量就不要選擇去灌湯包了,因為灌湯包裡面的肉是比較多的,吃了的話可能會讓身體消受不了,無法吸收。
2. 武昌魚又叫什麼
武昌魚,學名團頭魴,俗稱「樊口鯿魚」,產於鄂州市梁子湖與長江交匯處的樊口。
武昌之名源於三國。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載: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孫皓從建業(今南京)遷都武昌(今鄂州),達官貴人怨聲載道,左丞相陸凱上奏章勸阻,引用「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在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謠,從此,樊口鯿魚始有武昌魚之名。
武昌魚頭團、背厚、鱗白,兩側呈菱形,口較寬,背鰭短,尾柄高,兩側各有14根肋骨,比其他鯿魚兩側各多一根,腹內無黑膜。其肉質肥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上等佳餚,故有「樊口鯿魚甲天下」之美稱。武昌魚受到歷代文人雅士的高度評價。1956年,毛澤東在《水調歌水·游泳》一詞中寫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名句,更使「武昌魚」蜚聲中外。醫學界人士認為:經常食用團頭魴,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等疾病。
http://www.csn.com.cn/zmppg/zmpp1.jsp?id=247
武昌魚即鯿魚,以三國時吳王故都武昌(今鄂州市)得名,吳曾遷都建業(今南京市)。烏程侯孫皓擬遷回武昌,大臣陸凱上書諫阻,,引用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民謠,使武昌魚之稱流傳1700多年,名聲越來越大。南宋詩人范成大寫下了"卻笑鱸鄉垂釣手,武昌魚好使淹留"的名句,毛澤東在1956年寫下的《水調歌頭?游泳》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為開篇,使武昌魚更加名揚中外。
武昌魚的名聲太大了,以至古今武昌都說自己是它的故鄉。古武昌當仁不讓,且有"產樊口者甲天下"的古語相武昌魚即樊口鯿魚之說為佐證。今武昌八則論證:武昌魚產於梁子湖,與梁子湖僅一堤之隔的今武昌縣牛山湖中有個鯿魚潭,是武昌魚的繁殖基地。其實,兩地之爭可以統一:武昌魚的主產地梁子湖為今鄂州市和武昌縣共管,包括牛山湖在內的武昌縣許多湖泊均屬梁子湖水系,梁子湖及其水系的水經過九十里樊川至樊口大江,武昌魚順流而下,到樊口被捕撈,即為樊口鯿魚。
一般認為,武昌魚即團頭魴,是鯿魚的一種。有的認為不僅指團頭魴,而且指長春鯿、三角鯿,即鯿魚潭裡盛產的鯿魚三姐妹。
武昌魚的烹飪方法,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有記載。武漢民間有蒸、煮、炙三法。坐落於武昌解放路彰劉楊路口的大中華酒樓,是專門研究烹調武昌魚的著名餐館。
http://info.lbx18.com/11/02/239/
3. 安薇毛峰多少錢一斤
歙縣的名硯, 涇縣的宣紙, 徽州的香墨, 祁門的名瓷, 宣城的宣筆, 績溪的蠶絲, 曹索功御墨, 天柱山靈芝, 金寨的天麻, 歙縣的貢菊, 潁上的泥人, 阜陽的剪紙, 合肥真發綉, 劉麻子剪子, 歙縣磚石雕, 懷遠的石榴, 靈璧的奇石, 黟縣古徽綉, 胡開文墨錠, 岳西桑皮紙, 界首的陶瓷, 蕪湖的鐵畫, 九華山佛像, 南溪鎮靈芝, 祁門的祁紅, 臨泉的生薑, 徽州的雪梨, 休寧竹木器, 蒙城黃牛肉, 新安芝麻糖, 亳州古井貢, 淮北口子酒, 固鎮大花生, 黃石溪名茶, 來安的板鴨, 大別山茯苓, 石台天方茶, 渦陽的苔干, 東至雲尖茶, 舒城的蘭花, 桐城小花茶, 琅琊寺素齋, 石台雲霧茶, 屯溪臭鮭魚, 安慶雪木畫, 蕪湖牡丹皮, 鳳陽的鳳畫, 徽州臭豆腐, 淮南火烙畫, 樅陽黃花菜, 徽州八碗八, 屯溪炸肉圓, 皖西的綠茶, 寧國的烏早, 蘇埠的****, 太和香椿芽, 潛山的舒席, 定遠的橋尾, 宣州宣木瓜, 蕪湖的香樟, 天柱山葯材, 巢湖蝦米蝦, 板橋的草席, 無為的板鴨, 壽州的香草, 霍山的黃芽, 採石磯茶干, 滁縣貢菊茶, 琅琊的酥糖, 金寨鴨蛋干, 巢湖玉帶糕,蕭縣大葡萄, 繁昌醬菜好, 九華山素齋, 碭山的酥梨, 岳西縣厥菜, 績溪徽菜幫, 鳳台縣鐵鍋, 涇縣的竹雕, 桐城的絲棗, 寧國的筍干, 霍邱的柳編, 亳州的中葯, 利辛尼龍網, 水東的蜜棗, 蕭縣葡萄酒, 馬坑的香蘑, 東至葛根草, 廣德的板栗, 亳州的煙草, 富岱的楊梅, 休寧的孔雀, 長豐的草莓, 黟縣的香榧, 六安白蒜多, 滁州滁貢菊, 太和的香椿, 休寧的筍尖, 明光的綠豆, 肥東的花生, 臨泉的貢柿, 鳳台淮王魚, 貴池的鹿群, 廬江的蜂蜜, 金寨的鱖魚, 明光的特曲, 阜陽的皮絲, 黃山的石耳, 合肥的切糕, 利辛的泡桐, 蒙城的牛肉, 霍山的石斛, 亳州的白芍。 霍山根樁盆景, 金寨推光漆器, 廣德的竹根雕,宣城的山核桃, 瓦埠湖的銀魚, 黃山的獼猴桃, 桐城的水芹菜,休寧的松蘿條, 阜南戀思蘿卜, 潁州的紅櫻桃, 歙縣金竹貢菊,天柱山盞兒糕。 潛山的扒蹄膀, 桐城的麻豐糕, 壽縣的大救駕,安慶江毛水餃。 胡玉美蠶豆醬, 黃山的松子糕, 銅陵的薄皮姜,休寧縣的松蘿, 績溪的玫瑰酥, 余良卿的膏葯, 毫州雪湖貢藕,合肥麻餅烘糕, 馬鞍山絲綿畫, 界首的古彩陶, 包河的魚蓮藕,符離集的燒雞, 天堂寨的吊鍋, 八公山的豆腐, 桐城縣的絲棗,安慶五香牛肉, 泗溪的三大寶, 鳳台縣肥王魚, 歙縣琥珀蜜棗,亳州的蘇趙梨, 蕭縣的貢葡萄, 黃音坑綠牡丹, 東至縣獼猴桃, 南陵西山丹皮, 橫山鎮的長棗, 黃山銀鉤石耳, 宿松涼亭雪棗, 五河沱湖螃蟹, 阜陽玉器瑪瑙, 蕪湖清水荸薺, 郎溪的水辣椒,阜南黃崗柳編, 臨泉高產薄荷, 貴池的翠微茶, 英坑的竹蜜棗,寧國的山核桃, 阜陽的枕頭饃, 亳州觀堂大蒜, 齊雲山野味好,巢湖銀魚珍珠, 碭山縣的梨酥, 萬佛湖的鰱魚, 滁州市的蜂蜜,肖家橋餅油酥, 九華山的冰姜, 黃嶺區的大蔥, 郎溪的瑞魁草,歙縣極品炒青, 六安的瓜片好, 黃山極品毛峰, 蕪湖迎春瓜子,黃山綠牡丹茶, 霍山小峴春茶, 亳州觀堂大蒜,懷遠縣的蘆筍, 屯溪的猴魁茶, 涇縣宣筆宣紙,歙縣的金桔大。 六郎中華絨螯蟹, 天長甘露油餅好,邢塘脫水蒜姜優, 無為紗燈工藝精, 鳳陽御液酒馳名,合肥小劉瓜子香, 蕪湖傻子瓜子精, 宣州的板栗個大,舒城的貢席****, 霍邱柳編堆滿城, 南溪鎮的靈芝多,新港茶干味正濃, 桐城的鮦蒜鮮紅, 安慶墨子酥有名,涇縣醬菜家常備, 明教寺佛茶水聖, 黃山極頂雲霧茶,歙縣頂谷大方茶, 涇縣涌溪火青茶。 休寧的虎皮毛豆腐, 齊雲山的白葯黃芽,涇縣育才醬菜製品, 歙縣黃山綠牡丹茶, 屯溪市的腌鮮鱖魚,亳州豪門貢菊冰茶, 合肥的虎皮金桔蛋, 歙縣漳潭三潭枇杷,懷寧縣的頂雪貢糕, 安徽祁紅屯綠名茶, 渦陽的高爐大麴酒,黃山的特級毛峰茶, 臨泉水洗芝麻蒜片,亳州的穿心紅蘿卜,唐模杏樹千年不老, 齊雲山木耳石雞名。
4. 阜陽有哪些特色小吃
阜陽最出名的要數阜陽格拉條跟阜陽枕頭饃了吧!阜陽偏北方,善於製作各種麵食,而且阜陽那邊人特別實在,你去買六塊錢的一碗面都老大一碗,太實惠了!
格拉條,也叫格拉麵,是安徽省阜陽 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 。相傳與蘇東坡 有關,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é lā) ,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格拉條配花生醬真的超贊!
小時候有句諺語叫「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枕頭饃又稱阜陽 大饃或大卷子饃,是安徽阜陽 頗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其做工甚細,先選用精細白面 揉和百遍,然後用鐵鍋 以文火蒸制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潤,雖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軟 。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實為旅行食用佳品。
阜陽格拉條
格拉條,也叫格拉麵,是阜陽漢族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相傳與蘇東坡有關,頗受阜陽人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這種食物需要將各種佐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
推薦:幸福里格拉條、蓮池格拉條、人均6塊。
阜陽卷饃
卷饃在阜陽早期稱之為粉子饃,也有叫阜陽春卷的。卷饃起源於明朝,相傳是在明太祖 朱元璋和沈萬三落泊時所吃。卷饃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是上班族以及學生們特喜歡的食品,趕時間時吃一個,既營養豐富又節省時間。
推薦:田三卷膜
阜陽麻糊
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麻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麻糊很難喝,要在做麻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
推薦:早上各街邊、小吃店均有 。人均3元。
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由於蒸制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推薦:大戲院對面街邊賣的枕頭饃
阜陽粉雞
安徽阜陽經典的漢族傳統小吃,特色是淡黃油亮, 外表軟綿,里邊粉色紅嫩。品一口微辣略麻的粉雞,讓人回味無窮。粉雞有兩種,一種是炸粉雞,一種是煮粉雞,是安徽地區雞肉分類 美食 的一面旗幟。而且「粉雞湯」堪稱物美價廉、百姓皆知的 美食 。
推薦:東關粉雞湯
阜陽撒湯
流傳於阜陽民間的一種小吃。撒湯,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推薦:格拉條店、早餐店均有售 ,人均2元
阜陽插花牛肉湯
插花牛肉湯,阜陽著名的漢族小吃,插花高家牛肉湯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 歷史 。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味道純正,回味悠長。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典範。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張飛駐守潁州(今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添加近十多種葯材和羊肉一起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推薦:苑小虎羊肉板面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來到 人民路老街
或者六紡小吃街!那麼你將 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嘴……
十里誘人的口感
十元四串的實惠
十拿九穩的手法
造就了這家千百意後面的
一個小小的攤位
生意火的不行不行的
竟然一天賣出去 1000多串
各種 新鮮魷魚
任你自由選擇
價位:10元4串、10元3串、5元一串
可免費搭配土豆片洋蔥
口感: 味美,鮮辣
十幾年的 歷史
一直在千百意後面的老地方
僅憑著一個小小的攤位
前來購買的人 絡繹不絕
這是一個剛剛進入阜陽的 湖北小吃
千百意小吃街的一顆粲然新星
才短短兩個月
已經門庭若市
每次路過吃貨們圍得都看不到老闆
今天剛好快收攤又不用等
火速購買一份! 價格:6元一份
即使九點了
即使快收攤了
但是前來購買的人
任然 從不間斷
我選擇的是番茄口味
外焦里嫩
咬開一小口
土豆的香氣撲鼻而來
哪怕剛出鍋的
吹一下忍不住再吃上一口
椒鹽味、孜然味、麻辣味
酸辣味、番茄味、海鮮味、怪味
絕對喂飽你挑剔的舌頭…
千百意小吃街里的
老字型大小
13年熬粥的經驗
這一碗八寶粥讓心裡暖暖的!
還是以前的味道!以前的價格!
小碗3元
大碗5元
老闆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
現在阜陽流行這樣一句話
態度不好再好吃都不想吃了
不僅 味道周到!服務更周到!
贊一個!!!
沒聽過?陌生?那就對了!
千百意小吃街 又大力力力力推的新品
來自四川的 桂花冰粉
夏季消暑的必備良品
乍一看還以為是八寶粥
NO ! NO NO !!
這是一碗正宗的 桂花冰粉
秘制熬制的桂花釀、蔓越梅、葡萄乾、山楂片
阜陽夏季必備消暑利器!
吃到嘴裡的感覺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
冰冰涼涼,爽滑無比
夏天一定要嘗試的新品
就在千百意小吃街裡面
人均:5元一份
古商城北門的這家臭豆腐
一臭12年
懶漢臭豆腐 可真不懶
此時已經是 深夜十點左右
古商城北門賣臭豆腐的爺爺
還沒有閑下來的工夫
炸完的臭豆腐放在飯盒內
整齊的排好隊!
一盒放滿正好 十塊!五塊錢!
比別家賣的還多了兩塊
你見過臭豆腐是這樣的嗎?
往油鍋裡面一丟
慢慢的就變成了我們
平時看到的臭豆腐的樣子
好神奇的一個過程
老爺爺自豪的說
全是 新鮮豆腐 ,自己 在家裡臭
全程製作下來干凈放心
自己人也可以吃
不知不覺老爺爺已經賣了12年臭豆腐
每天都是凌晨12點才能忙完
有時候忙的太晚了
還能和賣早餐的迎頭碰面
魔力 一般的臭豆腐
吃第一口 又臭又香
吃第二口 立馬上癮
吃第三口已經 終身難忘了
老爺爺全程面帶微笑
每一個顧客都能聊上兩句
和藹的老爺爺&一見鍾情的臭豆腐
記住在古商城北門才能找到
都是 十幾年的元老級小吃
鐵板魷魚王、田芳八寶粥、懶漢臭豆腐
還有 吃貨的傲嬌新寵
神農架的炕土豆、四川的桂花冰粉
……
簡直不能再豐富了!
街頭巷尾還有哪些好吃的,歡迎你來補充……
特別推薦:
1、阜師院北門眉毛魚丸,配上旁邊家的燒烤,好吃2、二里井早餐(鍋貼,馬糊)3、阜師院南門插花牛肉湯,真心好吃,配上燒餅饃和他家自製的醋腌尖椒,那酸爽,你懂得。。。。4、綠色步行街的油炸叉燒,人超級多的那一家,名字叫麥什麼,記不清了,雞柳也不錯。5、窮人地鍋雞,便宜實惠啊,就是環境不太給力,喜歡他家的蒸菜6、阜師院夜市一條街中間(阜師院附中對面)一家的烤麵筋,一元一個。
下面是常見的阜陽 美食
1、太和貢椿
太和貢椿芳香肥嫩,質脆味美,品種多樣,有黑油椿、紅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穀雨前來摘,腌制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早在唐朝,每年穀雨前後,驛者就馱著上等鮮椿芽馬不停蹄趕往長安;明萬曆二年《太和縣志》載;「每屆春季,各地遊人都到太和嘗鮮(指椿芽)」;清道光年間,椿芽已遠銷到東南亞各國。太和貢椿多次被選送參加全國農產品展覽,被清朝乾隆皇帝點為御用貢品,可見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鮮美。
太和貢椿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瓦店山羊 美食
瓦店山羊 美食 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瓦店鎮的特產。瓦店山羊 美食 成為許多食客喜愛之物,烤全羊、涼羊蹄、羊肉湯、羊肝湯、羊心肺湯、紅燒羊龍骨、紅燒羊排、羊肉水餃等常常讓人難忘。
3、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太和縣不大,但卻以製作各種小吃而讓人們熟知。
4、雞絲燴面
雞絲燴面湯做法:
(1)、和面,面稍微軟一點,最關鍵的一點,面里要放鹽;每半個小時活一次,一共活個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個小時以上,所以晚上准備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沒勁兒;
(2)、帶骨雞肉燉湯,湯里只放姜,連鹽都不要放;
(3)、肉燉差不多爛以後將肉撈出,將骨頭剔掉,肥肉剔掉繼續放回鍋里燉
(4)、准備香菜,蔥花,豆腐皮絲,海帶絲,有人喜歡吃青菜可以准備點菠菜
(5)、在開始做之前半個小時,將面全部寫成兩厘米寬的長條,兩面抹油,再醒半個小時;
(6)、將長條的面甩開,越拉越長
(7)、下鍋中煮熟,面塊熟時,將海帶,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8)、准備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絲,蔥花,鹽,味精,辣椒(一定要自己炸得有很多辣椒油的才好吃),將煮熟的面盛入,再澆上燉肉的湯;一碗香噴噴的雞絲
燴面就出鍋了,請大家來嘗一嘗吧一碗香噴噴的燴面就完成了。
5、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大饃 歷史 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阜陽古 時又稱順昌),正值新麥登場,一來為了堅壁清野,二來為了支持宋軍抗 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 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卧,因此又稱枕頭饃。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 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 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由於蒸制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 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6、阜陽皮絲
阜陽特產皮絲,系新鮮豬皮經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觀金黃途亮, 薄如蟬翼,食之滑而不膩,味美絕倫。上等的皮絲經高級廚師烹調後, 則成為招待客人的宴賓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陽皮絲又稱春祥皮絲。抗日戰爭前,阜陽城內鼓樓西面有一個「國 民飯店」,因名廚掌勺,不僅生意紅火,而且名聲遠播。凡到阜陽的人,必先進去小坐,以飽口福。飯店有位股東名叫劉春祥,由於經常到三河 尖鎮采購貨物,與製作皮絲出名的顧某相識,天長日久也知其一點皮絲 的製作方法,由於當時顧某技術不外傳,劉春祥便回家進行試制,經多 次實踐後終於成功。從此以後,劉春祥的皮絲製作獨樹一幟,並很快在阜陽城傳開,其質量和色澤也不斷地提高和改進。
7、方集饊子
據宋代庄季裕《雞肋編》載,「饊子」又名「環餅」,或日之「寒具」。蘇軾謫居海南島時曾作詩贊之:「纖手搓來五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饊子的形色畢見。
8、阜陽格拉條
阜陽格拉條是安徽省阜陽市的特色小吃。格拉條是一種面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格拉條面比較有嚼勁,但不是很硬。
9、小籠蒸餃
(1.)用滾開的肉湯將麵粉燙成面絮;另取麵粉用溫水攪成面絮;再把兩種面揉合成面團;
(2.)把熟豬肉切丁,加芝麻油、精鹽、味精、紹酒,小火煸炒一下,與生豬肉末、芝麻油、味精、五香粉、精鹽及薑末、醬油、韭菜段、甜面醬、攪拌成餡;
(3.)將和好的面團擀成麵皮,加餡包成餃子,入特製的方形小籠內,用旺火蒸約10分鍾即可。
10、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 歷史 。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韋寨地區一產的粉絲是純紅芋粉,因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熱銷全國各地。
11、插花牛肉湯
利辛西35公里: 插花牛肉湯 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目前,插花牛肉湯正在注冊登記,准備進行專營。
12、嘛糊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 嘛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嘛糊很難喝,要在做嘛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現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賣的價格很便宜芝麻鹽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13、粉雞
粉雞有-雞和白粉雞兩種,-雞是油炸的,白粉雞是水煮的。
選用上好的雞脯肉,切成條狀。加入鹽。也可以打一個雞蛋清,和紅芋澱粉,充分摔打揉搓,讓肉和澱粉充分粘和,放半個小時。旺火把雞湯煮沸,雞肉分開放入鍋內,輕輕攪拌,把旺火改為慢火煮十分鍾即可。加入適量的鹽、雞精、胡椒、香菜,點入香油就可以了。如果想做-雞把雞湯改為油炸,然後把粉雞放入雞湯煮沸,放入作料同上即可。
粉雞:阜陽經典小吃。
粉雞是用嫩雞肉,拌上厚厚的水澱粉、雞蛋,然後在盆里可勁的摔(摔的過程很重要,一定要很大力氣),摔到澱粉不脫落,然後下到滾開的清水中,煮熟後撈出
然後在用雞湯做湯底,放上蔥姜,材料,下入粉雞,放點小白菜、黑木耳,一碗鮮嫩的粉雞就出鍋了。
14、菜卷饃
在阜南縣街頭,賣有一種叫「菜卷饃」的方便小吃,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尤其是在校的青少年朋友喜歡。這種食品是用薄面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15、三鮮面
三鮮面,面條手工獨特,做法與一般手工不同,師傅在面板上方的牆上掏洞,將擀麵杖的一端放在洞里,另一端用來壓面,所做的面條入口有質感。
說起阜陽,不得不說一 美食 —格拉條
格拉條:阜陽漢族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阜陽人都喜歡吃,大街小巷隨處都有!小恆感覺格拉條就是面條,不過比面條好吃多了,就叫它「高級面條」吧!呵呵~
說完格拉條,小恆再來說說我所知道的阜陽特色小吃哈:
阜陽撒湯: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阜陽特色小吃!
太和板面:這個面我比較喜歡吃,小恆這邊路邊攤天天晚上都有太和板面,這個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起源於太和縣!
粉雞:阜陽經典小吃!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
插花牛肉湯: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菜卷饃:深受廣大阜陽市民喜愛,這種食品是用薄面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好啦,小恆君就知道這些,歡迎補充哈~
途經廬州府治地,兩人感覺腹中飢餓難當,但離城還有不短的路程,一時無法只得硬著頭皮趕路,忽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兩人尋香而去,發現不遠處一戶農家正炊煙裊繞,走進一看,這戶人家正在擺宴,好客的主人聽說來意後盛情邀請兩人入席!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大家醉意已濃,蘇東坡一時興起,隨口吟到:「舉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罷無癮三年去意可難」。主人知是誇贊自己做的菜,知道兩位都是大有學問的人,於是再請題字,米芾回想剛才吃的八大碗美味,一蹴而就,「八大碗」三字便躍然紙上!
後來,主人便以「八大碗」為招牌,開起了酒家,八大碗美味也隨著這段佳話廣為流傳!「八大碗」菜餚秉承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地方傳統「八大技法」,分別是包括:扒雞肚、紅燜牛肉、醬爆仔雞、燒皮絲、清燉獅子頭、炒八寶、雪菜扣肉、熘魚片!
阜陽老雁饃:「老雁饃」也稱「大雁饃」,是阜陽民間一種帶有象徵意義的食品,關於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說法是:大雁好叫喚,聲音刺耳,民間認為不甚吉利,大雁要一叫好收老年人,導致老年人病故,為了趨吉避凶,送什麼呢?借這個因由,女兒回娘家時要在家裡預先蒸好大雁(饃)帶回去作為禮物送給父母,父母把女兒送來的大雁饃吃掉,那就能逢凶化吉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雁就是女兒的象徵,女兒雖然出嫁了,長大的雁子飛出了巢兒,但她不會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雁子南飛了,還有再回來的時候;像候鳥一樣出嫁的女兒,也銘記定期去看望父母!
水烙饃:如果你不是阜陽人,一定沒有聽過這個食物,更是聽得一臉迷茫,水烙饃在楚漢相爭時被一個廚師無意間發明出來的,但是真正影響且廣為流傳的便是在北宋時期,趙立聚是當時聚群抗金的北宋英雄,而地方的老百姓就會為其製作美味的水烙饃在卷上鬆脆可口的饊子送給他們吃!
繁衍至今,水烙饃更是花樣百出,但無論怎麼變,外面那層麵皮始終是那原汁原味的口感,更是歷代不衰,每次回家,還都會跟老爸嚷嚷要吃水烙饃,當老爸擀麵皮直接自己去超市買上幾種喜歡吃的蔬菜,回來自己翻炒,卷在水烙饃中,那叫一個美味啊!
咸鴨蛋:《齊民要術》這本書是在南北朝時撰寫出書的,而其中就有記載了那咸鴨蛋的製作方式:「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別看它說的是鴨子,而實則是指:咸鴨蛋!而隨後在《東京夢華錄》中也均有記載!
阜陽的咸鴨蛋都是自己自家研製的,長時間的研製使得雅丹更是質細而又多油,當筷子挑開那冒出的油,蛋白更是柔嫩,我家的咸鴨蛋也是我老爸自己親自研製的,水、草木灰、白酒、食鹽混合在一起調制出某種特質的比例,然後將鴨蛋浸沒在草木灰內,兩月即可,撈出來,洗凈,煮熟,用刀對半切開或者是直接撥開食用,有沒有想像到那種油滋滋的感覺~
阜陽的特色小吃可多了。1、 卷饃。外層是簿的粉面,裡面有豆芽、麵筋和煮雞蛋,入口細膩柔滑,而且超級便宜,一塊五毛錢。一個就差不多讓女生們吃飽。每個大街小巷都有,最出名的要屬位於人民路的「天三卷饃」。2、燒餅。阜陽的燒餅品種很多,軟的硬的黃的白的芝麻的奶油的豆沙的,一個字:香。而且這香味能傳一百多米,不騙你,一塊錢四個,呵呵,便宜吧。3、格拉條。用千斤頂拉的面條,配上芝麻醬,有點像蚯蚓,但是卻很好吃。4、傻湯。用煮沸的雞湯沖生雞蛋,裡面好像應該有中草葯,反正味道特別好。5、油茶。就是馬虎湯,不過和河南的馬虎湯不同,河南的有草葯味,阜陽的沒為。6、豆腐腦。和普通的豆腐腦不一樣,是用雞湯沖的,那個味道就不說了,你自己想像一下吧。還有……不說了,你們自己快來體驗吧,阜陽人民歡迎你。
牛肉板面
格拉條,枕頭饃,棒棒雞,太和板面,油茶,嘛湖,撒湯,三鮮面,界首牛肉等。
微平涼的回答已經比較全面了。我簡單的再補充一下。1.墳台綠豆丸子。產於太和縣墳台鎮,是丸狀、乾燥、體型較小的油炸食品,可干吃,通常拿來煮湯,街市上有專門的墳台丸子湯館,做法各有特色。2.太和燒餅。別看太和縣比較小,但可口的地方小吃還真不少。這種燒餅我在其他地方沒見過,市面上有現炸好的,一般與太和嘛糊一起吃,所以在賣嘛糊的地方大都有賣;也有賣這種燒餅坯子的,可以買回去自己炸。阜陽的特色小吃很多,有的雖不如已介紹的出名,但也好吃看得見。
5. 一斤肉餡能包多少餛飩
一斤肉餡能包大概80~100餛飩。
【原料配方(制50碗)】:
上白麵粉2.5公斤食鹽25克鮮蝦仁250克凈青魚肉250克蛋皮絲500克雞蛋清300克鮮雞蛋5個青蒜末75克紹酒75克凈豬腿肉1.75公斤精鹽50克味精50克雞清湯(鹹味)10公斤熟豬油300克干米粉500克(約耗75克)
【餛飩製作方法】:
1.將麵粉放入麵缸,中間扒窩,把食鹼用清水550克溶化後倒入,加進雞蛋清(如夏天製作,清水減50克,雞蛋清減100克),揉成雪花面,餳20分鍾後再反復搋揉,然後上面機軋制(雙層2次,單層3次。在單層軋制時,撒干米粉防粘)。待麵皮軋好,攤放在面板上,疊成數層,用刀切成9厘米的正方形餛飩皮子,共500張。
2.將豬腿肉、青魚肉洗凈,分別切、剁成米粒狀末與蝦仁放同一盆內,加雞蛋、紹酒、精鹽、味精(25克)和清水600克,攪拌均勻成餡心(3.25公斤)。
3.將麵皮斜放在左手掌上,挑入餡心(6.5克),然後將皮的一角向前翻卷,包住餡心卷至麵皮的一半(呈三角形),將翻卷處兩端搭住,捏成"元寶狀"的生餛飩。
4.將味精(25克)、熟豬油、青蒜末平分放入50碗中。鐵鍋內加清水10公斤,用旺火燒沸,將生餛飩分3批煮,至沸時略加少許清水,待餛飩浮起,每隻碗中先沖入事前調制的雞湯200克,然後將餛飩撈出裝於碗內,再撒上蛋皮絲(10克)即成。
6. 灌湯包的做法
下面有十種,總有一種適合你的!蟹黃灌湯包里用的蟹黃、蟹肉,活蟹最好!俺記得濟南華能大廈二樓的那家館子就是只用活蟹活蝦做包子的,那味道別提多鮮美了!
灌湯包子的做法一:1:灌湯包子不用酵母,也不用泡打粉,也就是一般說的死麵包子。。直接放水把面和均勻直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其實就和餃子面差不多隻是面用的不一樣而已。。
2:面要摔。。摔到有勁度(吃過拉麵的應該知道,但是不用太大的勁度,要適中)
3:桿皮大家一般都會就不用多說了。。面和好就是陷了。。灌湯包子陷的配料是一定的。。都是用秤來稱(秘方不意多說。。大家見量)一般都是按十斤計算。。然後放入高湯打到陷里(一斤陷四兩湯的比例)。。
4:再說包法。。會發麵包子不一定會死麵包子。。但是會死麵包子一定會發麵包子。。我們都是一籠十個面和陷加一起一般在二兩左右。。其特點是提起似燈籠。。放下象菊花。。皮薄陷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
灌湯包子的做法二水晶灌湯包:原料:新鮮豬皮500克,冬瓜600克,魚糝150克,火腿30克,黃瓜皮30克,雞蛋皮1張,生薑25克,大蔥50克,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雞精、干濕澱粉、香油、鮮湯各適量,蔥葉、紅櫻桃各少許。
製法:
1.豬皮洗凈,放入高壓鍋中,摻入鮮湯,加入生薑、大蔥、精鹽、胡椒粉、料酒、雞精,加蓋,上火壓至豬皮化成汁後,待冷卻開蓋,打去料渣,將湯汁倒入方形盤中,晾涼後再入冰箱中冷藏,即成皮凍,然後將其修切成直徑為2厘米的圓球,共12個。2
2.冬瓜去皮,切成15厘米見方的大塊,再片成大薄片,共12片,放入鹽開水中浸泡約10分鍾;火腿、黃瓜皮、蛋皮均切細絲;蔥葉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撕成細絲;紅櫻桃剁成細末。
3.將修切成圓球的皮凍先滾上一層干澱粉,再裹上一層魚糝,然後均勻地沾上火腿絲、黃瓜皮絲、蛋皮絲,將其包入浸泡過的冬瓜片中,再用蔥葉絲捆紮成石榴包,並在上面點綴上櫻桃末,即成水晶灌湯包生坯,入籠用旺火蒸約5分鍾,取出擺入盤中。
4.凈鍋上火,摻入少許鮮湯燒沸,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淋入香油,起鍋澆在盤中水晶灌湯包上即成。
灌湯包做法三:主料:麵粉1000克、溫水600克、豬五花肉700克、肉皮凍280克、蟹肉160克、蟹黃、醬油各40克、豬油100克輔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蔥花、薑末各5克、精鹽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製作:
1)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
2)豬肉剁成肉茸,蟹內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薑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
3)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鍾即可。
灌湯包做法四:原料:豬後腿精肉,豬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婁,食鹽,飽和鹼水,豬皮,
制凈後,加入料酒,老抽,蔥姜,煮製成皮湯,冷切後,凍五個小時,成皮凍,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黃,蟹肉,拌入適量的鹽,雞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鹽適量,要感到口感有點咸,飽和鹼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面團,放醒發兩個小時,下坯子,可心擀皮,包製成形即可上籠,這種湯包雖然個大,但是一個是湯多,傳熱快,別外也說明不能蒸過了,湯太過了,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也會使湯包開裂,旺火,足氣,六分鍾足夠,但是這種做法必須有維揚包點的包子手法作基礎,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湯破的情況
灌湯包做法五:主要原料:麵粉、肉、調料。
簡要介紹:灌湯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面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湯包中的湯配方:鮮豬皮(皮毛去皮下的肥肉)200g;常溫水1000g;薑片6g;蔥段16g;砂糖2g;醬油1g。工藝:鮮豬皮在開水中煮20分鍾(主要是煮去肉味),把水倒掉後,重新按配方是的水量加入,煮1小時,除去姜、蔥,保留煮肉的汁及豬皮,把煮好的豬皮放到絞肉機里絞碎兩次,然後再放到預留出來的肉汁里,總重量要跟沒有煮之前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要加入補夠,然後加入砂糖、醬油,再煮2小時30分鍾至豬皮化掉,起鍋後用40目的小篩子過濾一下,把大粒的沒有煮溶的豬皮去掉。把煮好的湯汁預冷,凝固。凝固後切碎,拌到肉餡里,快速包制,否則豬皮凍會化成為水影響包製成形。
特點: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灌湯包做法六:麵粉 麵粉 500克 酵母 4克
餡料:
豬肉 350克 高湯皮凍 150克
調輔料:
口蘑醬油 15克 蔥末10克 薑末 15克 精鹽 8克 清油20克 香油 25克 白糖 5克 料酒 15克 味精 5克 胡椒面 2克 花椒水 適量
製作方法:
⑴麵粉放入盆中,加入酵母和清水調製成軟硬適當的面團,放在30℃的環境下發酵2小時成嫩酵面,兌入鹼水揉勻揉透靜置待用;
⑵豬肉剁製成末,加入口蘑醬油、精鹽、料酒、白糖、花椒水、薑末、味精、胡椒面攪拌均勻,分數次加入清水125克攪拌上勁後放入清油、香油、蔥末調拌均勻,靜置30分鍾,然後將高湯皮凍切成碎末放入,調拌均勻即成餡心。
⑶將餳酵好的面團下成15克/個的劑子,擀製成圓形皮子,包入15克餡心捏製成18——24個褶的圓形包子,收口成鯽魚嘴形狀,放在籠屜中,上旺火蒸制6—10分鍾即熟。
特點:
汁多肥美,油潤四溢,鮮香無比,風味獨特。
注意事項:
⑴面團發酵時間不要過長,要求嫩酵面團;
⑵蒸制時間不要過長,防止穿底露餡。
灌湯包做法七蟹黃灌湯包:
主料:麵粉1000克 溫水600克 豬五花肉700克 肉皮凍280克 蟹肉160克 蟹黃 醬油各40克。
配料:豬油100克 料酒6克 香油8克 白糖 蔥花 薑末各5克 精鹽15克 胡椒粉 味精各1克
製作方法:1.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
2.豬肉剁成肉茸,蟹內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薑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
3.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鍾即可
灌湯包做法八雞肉灌湯包:
主料:小麥麵粉500克,雞肉300克
輔料:肉皮清凍100克,大蔥20克,姜20克,
調料:料酒15克,鹽4克,味精2克,花生油20克,五香粉1克
做法:
1. 將麵粉用開水燙一半後再用溫水和成面團;
2. 將雞肉剁成內泥;
3. 肉皮凍切碎;
4. 將蔥、薑末放下雞肉內;
5. 將皮凍及料酒、精鹽、味精、花生油、五香粉加入雞肉餡內拌勻;
6. 將面團揪成劑子,擀成圓片,包入餡,捏成褶;
7. 上屜蒸15分鍾左右,取出裝盤即成。
灌湯包做法九石榴灌湯包:
原 料: 海參200克、大蝦3隻、雞脯肉150克。
蛋白皮、皮凍、香菜梗、紅魚子醬。
上湯、鹽、味精、胡椒粉、雞粉、蔥薑汁、料酒、香油、蔥油、濕澱粉
操 作: 1、大蝦取肉切粒,海參、雞脯肉均切粒,加蔥薑汁、鹽、味精等調味成二鮮餡。
2、皮凍切丁,蛋白皮修成一樣大小的圓片,放入二鮮餡和皮凍,用香菜梗紮成石榴包,逐個做好,入籠蒸熟備用。
3、鍋中加上湯,加調料調味,勾芡,將蔥油澆在裝盤的石榴包上,再放上魚子醬即可。
貼士:蛋白皮不宜修得太薄。皮凍量要足,味要鮮濃。蒸制火候不宜過大
灌湯包做法十鮑魚灌湯包:
原 料: 湯包皮 4張
內餡材料:
(1)小鮑魚 4個
(2)蝦仁 150公克 雞肉 150公克 干貝 60公克 香菇 60公克 蘑菇 60公克
(3)雞肉 600公克 豬肉 300公克 火腿 40公克 水 3000㏄
鹽 1/2小匙 糖 1小匙 鮮雞粉 1/2小匙 胡椒粉 1/3小匙 麻油 1小匙
操 作: (1)將內餡材料(4)用小火慢煮,煮至水量約剩1200㏄時,將湯汁過濾即為上湯。
(2)把內餡材料(3)的蝦仁去腸泥後剁碎,其他都切成細末,一起和所有調味料攪拌均勻,即為餡料,分成4份備用。
(3)每張湯包皮內包入1份餡料,收口捏緊,放在小碗中,再擺入一個小鮑魚,上湯舀入碗中,再用大火蒸20分鍾即可
7. 泡發好的豬皮怎麼保存
1、切薄,晾乾成晶瑩剔透狀,想吃的時候,用水泡開,再做成菜。
2、控去水分,用保鮮袋包裹成小包裝袋,放冰箱冷凍室內冷凍保存即可。
豬皮的營養價值:
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明膠具有網狀空間結構,它能結合許多水,增強細胞生理代謝,豬皮所含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約佔85%,其次為彈性蛋白。生物研究發現:膠原蛋白質與結合水的能力有關,人體內如果缺少這種屬於生物大分子膠類物質的膠原蛋白,會使體內細胞貯存水的機制發生障礙。細胞結合水量明顯減少,人體就會發生脫水現象,輕則使皮膚乾燥、脫屑,失去彈性,皺紋橫生,重則影響生命。豬皮味甘、性涼、有滋陰補虛,清熱利咽的功使。現代,科學家們發現,經常食用豬皮或豬蹄有延緩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因為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減慢機體細胞老化。尤其對陰虛內熱,出現咽喉疼痛、低熱等症的患者食用更佳。
8. 阜陽都有什麼美食
民以食為天,阜陽人愛吃會吃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誕生了阜陽很多的特色 美食 ,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 美食 家(吃貨)。這里列舉阜陽十大特色 美食 ,你都知道嗎,你都吃過了嗎?
阜陽格拉條
格拉條,也叫格拉麵,是阜陽漢族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相傳與蘇東坡有關,頗受阜陽人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這種食物需要將各種佐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
阜陽卷饃
卷饃在阜陽早期稱之為粉子饃,也有叫阜陽春卷的。卷饃起源於明朝,相傳是在明太祖 朱元璋和沈萬三落泊時所吃。卷饃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是上班族以及學生們特喜歡的食品,趕時間時吃一個,既營養豐富又節省時間。
阜陽粉雞
安徽阜陽經典的漢族傳統小吃,特色是淡黃油亮, 外表軟綿,里邊粉色紅嫩。品一口微辣略麻的粉雞,讓人回味無窮。粉雞有兩種,一種是炸粉雞,一種是煮粉雞,是安徽地區雞肉分類 美食 的一面旗幟。而且「粉雞湯」堪稱物美價廉、百姓皆知的 美食 。
阜陽撒湯
流傳於阜陽民間的一種小吃。撒湯,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阜陽插花牛肉湯
插花牛肉湯,阜陽著名的漢族小吃,插花高家牛肉湯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 歷史 。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味道純正,回味悠長。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典範。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張飛駐守潁州(今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添加近十多種葯材和羊肉一起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阜南曹集蜆子
曹集地處淮河幹流流域,因地理位置特殊孕育了豐富的淡水產品,並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尤其以曹集「蜆子」,「河鮮」「淮河魚」最為有名。河鮮時節,吸引大量外地遊客品「鮮」,垂釣,觀光。逐步轉變為周邊各縣市的「廚房」,「後花園」。逐步成長為河鮮之都,休閑觀光樂園。
界首牛肉
界首五香牛肉是阜陽界首市的特產。牛肉本色,爛而不膩,肉質鮮嫩可口。其肉香好吃,肉色鮮紅,肉質優良,是 社會 上公認的一等 健康 食品,敬請品嘗。
臨泉大閘蟹
流鞍河大閘蟹是阜陽市臨泉縣的特產。流鞍河所產的成蟹個大、色好、蟹黃多、無污染,在上海、楊州等水產市場成了搶手貨,部分產品遠銷到日本、香港及東南亞。
潁上八里河魚
八里河的特產魚類有銀魚、鏝魚、鱖魚、甲魚、草魚等,由於潁上境內土壤好,水質甘甜無污染,水產養殖比較發達,所以八里河優質湖水使八里河的魚口感鮮嫩,滋味頗佳,公認為淡水湖養殖的佳品,現多數出口。
粉雞
阜陽經典傳統小吃,特色是淡黃油亮, 外表軟綿,里邊粉色紅嫩。品一口微辣略麻的粉雞,讓人回味無窮,而且「粉雞湯」堪稱物美價廉、百姓皆知的 美食 。
太和羊肉板面
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典範。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張飛駐守潁州(今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添加近十多種葯材和羊肉一起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格拉條
被稱為阜陽的「義大利面」,格拉條的面有嚼勁卻不硬,加上獨家秘制的芝麻醬,讓人不禁垂涎三尺!!!
卷饃
在阜陽早期稱之為粉子饃,也有叫阜陽春卷的。卷饃起源於明朝,相傳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沈萬三落泊時所吃。卷饃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是上班族以及學生們特喜歡的食品,趕時間時吃一個,既營養豐富又節省時間。
來自網路
阜陽11種不宜錯過的 美食
1.瓦店山羊 美食
瓦店山羊 美食 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瓦店鎮的特產。瓦店山羊 美食 成為許多食客喜愛之物,烤全羊、涼羊蹄、羊肉湯、羊肝湯、羊心肺湯、紅燒羊龍骨、紅燒羊排、羊肉水餃等常常讓人難忘。
2.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太和縣不大,但卻以製作各種小吃而讓人們熟知。
3.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大饃 歷史 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阜陽古 時又稱順昌),正值新麥登場,一來為了堅壁清野,二來為了支持宋軍抗 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 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卧,因此又稱枕頭饃。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 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 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由於蒸制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 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4.阜陽皮絲
阜陽特產皮絲,系新鮮豬皮經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觀金黃途亮, 薄如蟬翼,食之滑而不膩,味美絕倫。上等的皮絲經高級廚師烹調後, 則成為招待客人的宴賓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陽皮絲又稱春祥皮絲。抗日戰爭前,阜陽城內鼓樓西面有一個「國 民飯店」,因名廚掌勺,不僅生意紅火,而且名聲遠播。凡到阜陽的人,必先進去小坐,以飽口福。飯店有位股東名叫劉春祥,由於經常到三河 尖鎮采購貨物,與製作皮絲出名的顧某相識,天長日久也知其一點皮絲 的製作方法,由於當時顧某技術不外傳,劉春祥便回家進行試制,經多 次實踐後終於成功。從此以後,劉春祥的皮絲製作獨樹一幟,並很快在阜陽城傳開,其質量和色澤也不斷地提高和改進。
5.方集饊子
據宋代庄季裕《雞肋編》載,「饊子」又名「環餅」,或日之「寒具」。蘇軾謫居海南島時曾作詩贊之:「纖手搓來五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饊子的形色畢見。
6.阜陽格拉條
阜陽格拉條是安徽省阜陽市的特色小吃。格拉條是一種面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
7.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 歷史 。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韋寨地區一產的粉絲是純紅芋粉,因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熱銷全國各地。
8.插花牛肉湯
利辛西35公里: 插花牛肉湯 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目前,插花牛肉湯正在注冊登記,准備進行專營。
9.嘛糊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 嘛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嘛糊很難喝,要在做嘛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現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賣的價格很便宜芝麻鹽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10.菜卷饃
在阜南縣街頭,賣有一種叫「菜卷饃」的方便小吃,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尤其是在校的青少年朋友喜歡。這種食品是用薄面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11.三鮮面
三鮮面,面條手工獨特,做法與一般手工不同,師傅在面板上方的牆上掏洞,將擀麵杖的一端放在洞里,另一端用來壓面,所做的面條入口有質感。
看著就流口水了,有機會一定要去嘗嘗
餃子
餃子在北方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阜陽,過年必吃餃子,平常隔三差五也包頓餃子吃。每次包都得包一葷一素兩種。最受歡迎的估計是 豬肉芹菜餡的和韭菜雞蛋 的,有的人家還會在韭菜雞蛋裡面放饊子,脆的很!
面條
阜陽人喜歡在冬天吃湯面條,從 太和板面到熗鍋面 ,都是最愛。自己在家做就炒兩棵青菜,放一把豆芽,出鍋之後,第一口肯定先喝湯。夏天喜歡吃 涼面條 ,清水煮熟,涼水裡面過一下,拌點醬,再把炒好的菜放一塊拌拌,特好吃。
發面饃
饃是阜陽人最常吃的主食了,怎麼著一天得有一頓飯是吃饃的。以前都是家家戶戶自己蒸饃,從 和面—發面—做饃—蒸饃 自己一手承包。現在,我估計每一個阜陽人都在中午頭兒的時候被老媽叫去買饃。
米飯
雖然有些阜陽人不是特別喜歡吃米飯,但米飯也是咱們飯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小時候 吃米飯喜歡放糖 ,剛出鍋就撒上一勺白糖,甜不滋哩,好吃!要是每次吃米飯吃到沒有菜了,就把 菜湯倒裡面拌著 吃 ,更好吃。
格拉條
格拉條還用多說嗎,阜陽人兩天不吃就想的慌。有多少人是恨不得早上都把格拉條當成主食的。 一碗格拉條,再加上碗蛋湯 ,日子就是要這樣才滿足。不過你們有沒有想過格拉條不放芝麻醬,放番茄醬?
粉雞湯
粉雞湯應該是只有阜陽這一片才有的主食吧。只用 雞胸口肉 做的粉雞才是最正宗的,比豬肉做的粉雞好吃。 要是再加上點粉絲,配個燒餅就更完美了 。
咸饃
咸饃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主食了,尤其是 莧菜餡兒 的。有的咸饃炕過, 吃起來酥脆又香 ,有的咸饃不炕,完全是 餡兒的香味還有面的嚼勁 。
死面餅子
死面餅子, 比饃有嚼勁 。做死面餅子比蒸饃方便些,基本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吃了。一般吃死面餅子都得有蒜泥, 抹一層蒜泥在餅子上 ,一口咬下去,比吃啥菜都香。
蒸面條
蒸面條是分季節的,現在豆角子下來了,都開始吃蒸面條吃了。 面條直接蒸熟,然後跟豆角和肉一起放在油鍋里炒, 直到面條變成金黃色油亮亮的就可以吃了。但是油一定要掌握好,不然面條不是干就是太油。
阜陽位於安徽省的北部,也是我國的一個人口大市,每年都會有大批阜陽人外出務工,就是這樣的一個城市,同樣是有著非常多的特色 美食 ,要數阜陽人的最愛,可能每個人都會選擇阜陽格拉條,也是一道傳統的小吃,有些類似拌面。
阜陽的卷饃也是皖北地區的一道名吃,其實卷饃就是自己烙的餅,然後在裡面加上雞蛋、青菜、鹹菜、豆皮等配料,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製作方法也是比較簡單,還有阜陽的粉雞,也是當地的一道名吃,粉雞又分為炸粉雞和煮粉雞兩種,粉雞湯更是味美湯鮮,十分美味。
阜陽撒湯也是當地的一道湯品,在河南永城和夏邑同樣也有喝撒湯的習慣,其實「撒」字因為是生僻字,所以說寫不出來,撒湯屬於肉羹的一類,風味獨特,味道鮮美,也成為了阜陽的一道地方獨特小吃。
阜陽的插花牛肉湯也是一道百年的名吃了,牛肉湯的做法還是比較考究的,首先就是選用一些上好的牛骨架熬制牛肉湯,然後選用一些鮮牛肉慢火熬制而成,味道也是相當的不錯。
我看「每天六道菜」這位朋友已經列舉了很多阜陽的 美食 了,「好哩很啊」!不過我覺得還應該加上我下面要寫的,讓大家盡量吃到更多的阜陽 美食 。話不多說,走,一起去看看!
卷饃
這個可是聲名在外啊,提到卷饃,果斷就認准阜陽的啊。卷饃是用薄薄的麵皮把鮮湯煮熟的麵筋、綠豆芽、黃瓜絲等再配上辣椒、蒜汁等, 捲成一個大大的橢圓形面團, 經濟、實惠、美味又抗餓。阜陽比較有名的要數田三卷饃了。
沒聽過這個的話,別說自己是阜陽人哈,ヾノ )o
布袋的餡以粉絲,薺菜、麻散子、肥瘦肉,蘿卜絲和豆腐皮為原料。肥瘦肉也就是油渣,已經出過了油,吃起來很香!
都說「正月十五扛布袋」,那麼在剛剛過去的正月十五,你扛了幾個呢? ( ) 反正我是扛了三個,今年肯定大豐收啊!哈哈!
雜面條
提到阜陽 美食 ,怎麼能少的了雜面條呢。雜面條主要是用麥面和豆面一起擀制而成,再加上芝麻葉和苔干,吃起來味道不要太贊哦!
阜陽人都知道,也都喜歡吃的,一片薄厚適中面葉吃到嘴裡,伴隨著老母雞湯的鮮味以及韭菜的味道,那感覺真是好爆了。
這個一般都在早上吃,一兩根油條,配上「蒜泥兒」,再加上黃瓜絲之類的輔材,最後用一片或者兩片豆皮捲起來,一下吃到嘴裡,真是人間美味啊!再喝碗胡辣湯,絕配啊!
早餐必備,喝碗胡辣湯才算完整的早餐,我一般都是喝兩碗,嘿嘿。
這個也是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我覺得用槐花蒸的最好吃,拌上「蒜泥兒」,吃起來停不下來啊。
芥菜絲也是我們桌上常吃一道小菜,一般會把芥菜和花生或者杏仁以及小魚一起腌制,最後就會非常好吃。而且裡面的杏仁或者小魚,不是誰都敢嘗試一口吃下呢,因為你絕對會後悔的,肯定會痛哭流涕的,哈哈。不服來試!。 ‿ 。
其實我們阜陽還有許多其他 美食 ,這個就留著大家當我們阜陽來實地 探索 啦。
總之一句話,在阜陽絕對讓你吃好吃美! (*^ ^*)
我覺得吧 火車站那家六好粉雞就很好吃
哈哈 看著還不錯吧 每次到河東必吃
作為一個生活了18年的標准阜陽人,我覺得寫的這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格拉條是我的最愛,十中對面的老謝格拉條和城郊中學旁邊的小李格拉條是我的最愛,卷饃的話,去掉田三卷饃,大戲院後面有一家特別的好吃,最愛,味道特別棒。還有就是天橋底下的煎涼粉簡直絕了!!!一年四季,十幾年了,一直都在賣,特別特別的好吃!!至於牛肉湯,插花高家牛肉湯真的沒啥特別的,我老家就是插花的,在插花呆了十幾年,在我小的時候阜陽的有錢人經常去喝,那時候上街就喜歡喝一碗,後來覺得也就沒啥了不起的,味道也就那樣。高三高四高六味道也就一般般。還沒有我家裡熬的好喝。枕頭饃,真沒啥好吃的也就是有一段 歷史 文化
感謝網友邀請。
安徽阜陽,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理上屬中國北方地區。作為皖北地區的人口大市(事實上也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這里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羅、管仲、鮑叔牙、呂蒙、劉福通的故里,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
提到阜陽,除了最典型的人口特徵外,就不得不提阜陽的小吃。在大皖君看來,阜陽的小吃具有典型的特徵:量大、味重、以麵食為主。比起南方小吃的精緻,阜陽的小吃更具有「豪放派」的感覺。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也稱為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這是一碗「名震安徽」的面,在安徽提起太和,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太和板面」。板面,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板面的製作,一是湯料製作十分講究,二是面的摔打十分有力。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放上青菜,澆上湯料。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使人食慾大增。
阜陽格拉條
這個名字初聽起來,略有些奇怪。格拉,阜陽方言意思是攪拌,吃格拉條時阜陽人喜歡說格拉格拉,意思就是攪拌一下,因為剛出鍋的格拉條就像炸醬面一樣,醬並沒有拌勻,所以需要格拉格拉(攪拌攪拌)才好吃。
格拉條比較粗,形似放大版義大利面,很勁道,軟硬適中。
插花牛肉湯
插花牛肉湯,安徽阜陽著名小吃,插花高家牛肉湯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 歷史 。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
阜陽卷饃(芙蓉蛋卷)
卷饃是具有安徽地區阜陽特色的特色傳統小吃,起源於明朝,相傳是朱元璋和沈萬三在落泊時所吃,民間早期稱為「粉子饃」,又稱萬三卷。、逐漸發展成卷饃。卷饃的「饃」與真正意義上的「饃卻有著天壤之別,最著名的莫過於田三卷饃了。阜陽卷饃其實就是南方人做春卷的春卷皮兒幾張疊放在一起,再在上面放入在鮮湯里煮熟的麵筋、綠豆芽、香菜,用手捲成圓錐形,吃時從上往下一點點咬食,裡面的麵筋、豆芽越吃越多,真是價廉物美、營養豐富 ,阜陽卷饃是地地道道的懶人食品。
阜陽的 歷史 悠久,小吃,點心,傳統菜等 美食 品種很多也很豐富,比如傳統菜中的四碟八碗。
9. 春餅最美的配菜是哪些
春餅中的配菜有韭黃、豆乾、火腿、雞肉、應季蔬菜、香蔥、胡蘿卜、黃瓜。黃瓜和胡蘿卜可以洗凈後直接切絲備用,雞肉和火腿最好切塊後用油煎一下,雞肉在煎之前用料酒、胡椒和鹽腌制半小時。春餅麵皮的麵粉和水比例為2:1最合適,加少許熱水和面。
春餅八種配菜
春餅的配菜有很多種,每個地區的配菜方法都不同,一般春餅的八種配菜講究的是三葷三素兩調味菜。比如我們選擇選擇肉絲、蛋皮絲、火腿絲、綠豆芽、香豆腐乾絲、菠菜、蔥、香菜,也可以將換海參絲、香菇絲、冬筍絲、火腿絲、玉蘭片絲等。
製作春餅的麵皮也很重要,我們可以直接購買超市中的餃子皮,也可以自己在家和面。其中麵粉和水的比例基本上是2:1的樣子,其中開水和涼水的比例在3:2,先用滾燙的水一滴一滴的加入麵粉,麵粉中還加入少許的鹽,一斤麵粉只需要2g的鹽,將麵粉攪拌成絮狀,開始揉面。揉面過程中可加入冷水,一般揉面需要一個小時。
立春吃春卷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習俗,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餃子一樣,伴隨人們千百年來一直的延續,春卷也叫春餅,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還因為春卷裡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鮮的蔬菜,因此營養價值非常高。
由於春卷是煎炸食品,其所含油脂量及熱量偏高,不宜多食。
10. 速凍灌湯包怎麼蒸不漏汁
灌湯小籠包配方
麵皮配方:
高筋麵粉一斤,鹽五克,開水二兩,冷水三兩左右
和面製作過程: 把麵粉放盆中加鹽然後用開水和面在加入冷水和面揉勻,然後醒五分鍾再次揉面,然後再次醒半個小時下八克的劑子擀成中間厚邊薄的麵皮(皮要薄)然後包入陷放入屜中上汽蒸五分鍾即可
灌湯陷配方:
肉餡一斤,鹽五克,味素五克,糖三克,雞粉六克,雞汁十克,醬油二十克,耗油十克,十三香適量,水五兩,香油少許,色拉油一兩,蔥花一兩,姜沫二十克,豬皮凍六兩
肉餡製作過程 :
把肉餡放入盆中加入鹽,味,雞粉,雞汁,十三香,耗油,醬油攪勻然後分五次加入水攪勻然後加入香油,色拉油,蔥,姜攪勻然後加入剁碎的豬皮凍攪勻放入冰箱冷藏至陷心粘稠然後在包的時候可以加入些蟹黃或者蔥花,蝦仁等等
面點師的答疑解惑
(1)我為什麼開頭就說這個包子還算好做?
湯包我知道比較常見的就有鎮江蟹黃湯包,還有發面湯包,和這個小籠湯包,鎮江湯包由於個頭太大而且裡面都是湯汁所以對麵皮的要求很大,很大,而發面小籠湯包也是對於麵皮比較有考驗,大家做過包子的都知道,包子餡湯太多,就容易被麵皮吸收而導致發麵皮出現不好的樣子,所以我才說這個包子還算簡單,首先他比較小所以對於皮的要求不是很大,而且他湯汁中帶著肉餡就起到一個骨架支撐的作用,不會像鎮江湯包那樣一破皮就費的情況
(2)可能有人會問,我看別人家湯包不放皮凍的?
你說的對,確實有很多不放皮凍的,你只要把配方中的水加到一斤或者一斤二就可以了。
但你們早知道沒受過系統訓練的人,要去包那麼稀的肉餡是很難做到的,而你加皮凍就不同了,放入冰箱冷藏一會拿出來陷是粘稠的,包起來很是省事,遇熱以後他就有湯了,多簡單
這個就是我研究的大湯包,雖然看著還可以,但是麵皮始終做不到皮特別薄,
這個就是小湯包了,相對就比較簡單
這個雖然不是發面湯包,是生煎包,但是湯汁也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