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之鍾多少錢一台
1. 蠅王佳句
1.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日積月累類似的句子有哪些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阿福滋《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 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美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2.五年級下冊語文書中名言警句(人教版)
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
(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夜,迎來光明。
(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3.補充句子:使卵石是一項財寶,
你是不是大錯了文學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語句:(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作品)9*63.
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勉勵堅強)。 (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平凡中蘊含真理) (英國)戈爾丁《蠅 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 (鼓舞別人重拾信心與希望)(蘇聯)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守信)(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成功是在靠平時的一點一滴做成的。)(臨時抱佛腳的人)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堅強有毅力)
(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它欺騙我們。(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4.讀這個句後的體會
1、當正直面對人性的某些黑暗的角落,會成為一種可遇不可求的東西。
2、眼淚並不是一個人懦弱的表現,雖然他無法消除痛苦,卻可以發泄我們的憂傷。
3、我們說別人說的話是「廢話」時,這「廢話」往往是真理差不多。
4、當我們在孜孜不倦的苦苦發現和尋找真理的時候,卻發現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
5、人活著,總是有這樣那樣要達成的目標,總是會憧憬跨越這個目標是的美好生活。而人也就是在這樣的不斷追求中消耗青春,直至生命結束。
6、信譽這東西是完全屬於自己的,誰也搶不走,比金錢更可貴。
7、有時候用激烈的方式並不能解決事情,而潛移默化的方法卻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8讓我想起了海明威那句「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如果喪失了面對困難的勇氣,那就只能悲哀的活在這個困難的壓迫之下。
5.新概念四和英文原版小說里的句子哪個經典
對初學者比較經典,與其說經典,還不如說是典型,都是些比較有意思的故事,可以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其次由外國人編寫更加原汁原味。
我是認為一些外國著作比較經典,但難度較大,你說老,那是不肯能的,因為他在不斷改版,只要不是莎士比亞的就行,他的原稿正常外國人都看不懂。推薦的話,我在看的《蒼蠅王》(簡稱《蠅王》那本書就仨字是中文,因為是原版,老貴了,書店裡就60塊錢,還沒手大點)《芒果街的小屋》挺可愛的,一樣可愛的是《聖誕憶舊錄》,很經典的是《飄》(亂世佳人的前生) 要了解流行書,找當當,有原版那列還有外文那列,打得好酸啊,回答最認真的一次樓主選我吧(*^__^*) 嘻嘻……。
2. 冰島之鍾的作者是誰
希望對你有幫助:冰島作家H.K.拉克司內斯 Halldór Kiljan Laxness H·K·拉克斯內斯,原名哈多爾·古茲永松,(Halldó Kiljan Laxness)1902年4月23日冰島小說家、劇作家拉克斯內斯生於雷克雅未克。在自家經營的農場里,度過童年時代。他最早的啟蒙都是是他認為「有生以來所認識的最有獨立性格的女性」──他的母親。 1914年,他到首都求學。高中文憑還未拿到手,他便離開了中學。17歲時出生了小說《自然之子》(1919),全局全書充滿了鄉野間的浪漫。同年他離開冰島,到歐洲大陸旅行。1927年,他發表重要的、充滿內省的自傳體小說《偉大的克什米爾織工》。1927年至1930年,他先後旅劇加拿大和。這個時期,他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 1930年,他回到了祖國。此後的十年間,接著寫出了以冰島勞動人民生活和斗爭為題材的三部長篇小說:《莎爾卡·瓦爾卡》(1931-1932),《獨立的人們》(1934-1935)、《世界之光》(1937-1940)。這三部作品可以說是世界文學「紅色的三十年代」中的重要成果。 二次大戰期間,拉克斯內斯又創作了總稱為《冰島鍾聲》的3部長篇歷史小說:《冰島鍾聲》又名《冰島之鍾》(1943),《淺發女郎》(1944)、《哥本哈根的火光》(1946)。小說描寫了17世紀冰島人民反抗丹麥人統治的斗爭。拉克斯內斯還以極大的政治敏感寫了現代題材的小說《原子站》(1948)。1960年,發表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重返樂園》。除小說外,拉克斯內斯還創作或改編了多部戲劇,並有散文詩多種。 1955年 ,"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的、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拉克斯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3. 冰島之鍾那裡有賣.
新華書店、天河購書中心應該有,或者去廣州圖書館睇睇補充:起碼都要22元以上啦~
4. 哪裡有的買《冰島之鍾》
你可以去書店體體有某得賣
5.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斯內司《冰島之鍾》
給痛苦一個流淌的出口,可以說,眼淚可以釋放痛苦,眼淚可以減輕痛苦,但是眼淚無法清除痛苦,無法洗去痛苦。這句話告訴人們,面對痛苦,一味的哭泣,一味的懊惱是沒有用的,縱然可以減輕痛苦,但如果你不作為,眼淚最終會加重痛苦。
6. 《平民史詩》《冰島之鍾》《蠅王》《靜靜的頓河》《百年孤獨》《玉米人》《老人與海》這些書籍的主人公
平民史詩
(顧名思義)
冰島之鍾
小說寫17世紀冰島人民反抗丹麥人統治的斗爭,主人公奧爾尼.馬格努松是丹麥國王的朋友,但又是維護冰島祖國獨立和尊嚴的戰士,他處於對朋友的忠誠和對祖國的忠誠的矛盾之中,最後他的復興祖國的計劃遭到失敗。小說中描寫了處於異族奴役下人們的冷漠、頹唐以及為維護民族獨立所作的無望的努力。小說生動感人,但有悲觀主義的色彩。
蠅王
未來的一場戰爭毀掉了人類的和平。有一群孩子乘著飛機路過海上時發生了墜機事件並困在了一個荒島上。最初孩子們齊心協力,共同應付隨之而來的種種困難。但由於對「野獸」的恐懼使孩子們漸漸分裂成兩派,代表理智與文明的一派與代表野性與原始的一派,最終爆發了兩派中的矛盾。
靜靜的頓河
《靜靜的頓河》描繪了1912年至1922年間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國內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頓河兩岸哥薩克人在這10年中的動盪生活,廣泛地反映了哥薩克獨特的風土人情,哥薩克各個階層的變化、廣大哥薩克在復雜的歷史轉折關頭所經歷的曲折道路,以及捲入歷史事件強大旋渦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劇命運。 這部小說場景宏偉,畫面生動;氣勢雄渾的戰爭和革命場面與細膩的日常生活場面相互轉換,風景描寫與人物心理變化彼此襯托;眾多人物及其命運在歷史事件的錯綜復雜中得到了深刻表現。正如肖洛霍夫寫給高爾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靜靜的頓河》中所寫的「都是嚴酷的真實」,這一點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書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里的復雜形象。小說整個復雜而曲折的故事以他生氣勃勃的登場開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場結束。小說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內容都是通過他坎坷、艱難和最後毀滅的一生經歷而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他的形象得到小說里最多方面深入細致的描寫,在他身上傾注著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藝術激情。
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小鎮的創始人何·阿·布恩蒂亞最初為了逃避家族的責備逃離家鄉,他率領20來戶人家走到海邊,無路可走,於是在那裡居住下來,把那個地方取名「馬孔多」。布恩蒂亞為全村人合理地設計村鎮的布局,帶領大家共同建設馬孔多。後來,隨著吉普賽人、阿拉伯人、歐洲各地的人以及美國人不斷涌進這個世外桃源,各種各樣的「新奇」東西也隨之進入這個新開發的小鎮。布恩蒂亞為那些新奇的東西而興奮著迷,他不斷地接受新事物。竟然在不斷地「發明」和「探索」中變得神魂顛倒,最後發瘋,被家人捆在大樹下,成了個活死人。他的二兒子奧雷良諾曾身經百戰,可到頭來他和戰友們的流血奮斗絲毫沒有意義。鬧了半天,一切依舊,暴君走了一個又來一個。政府公然背信棄義,而他的黨內的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對前政敵唯唯諾諾。奧雷良諾上校絕望地把自己關在作坊里製作小金魚,再也不關心國內局勢,最終無聲無息地死去。他的妹妹阿瑪蘭塔,因為妒忌雷貝卡——她母親的養女,先是與雷貝卡明爭暗奪義大利商人皮埃特羅的愛情,之後在他向阿瑪主塔求婚時,她又斷然拒絕了他。皮埃特羅不堪連續打擊,憤而自盡。不久阿瑪蘭塔又成了格林列爾的未婚妻,可是,在他准備同她結婚時,她又堅決地拒絕了他。她整天織她的裹屍布,日織夜拆,打發日子。雷貝卡和布恩蒂亞的大兒子結婚後,他們的生活方式被村人憎恨。在她丈夫被人殺死後,雷貝卡把自己倒鎖在屋內,完全與世隔絕地度過了後半生。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那些由於愚昧、落後、保守以及情慾所造成的孤獨,表現了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這種孤獨的民族性成為阻礙民族或國家進步的一大障礙。
飛鳥集
《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詩集之一,它包括300餘首清麗的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讀這些小詩,如同在暴風雨過後的初夏清晨,推開卧室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新、亮麗,可是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 包括了感情,親情,友情方面的小詩集,描寫作者自己身處其中的情況以及當時的社會。
玉米人
世上本無人,只是依賴造物主三次施為。
第一次挑的是泥,泥塑脆弱而呆板,故而生命被壓去,形體遭搗碎。
第二次拈的是木,木雕口齒伶俐,但竟牙類嘴俐腹中空,了無心肝,不曉得對造物主報恩蒙等待,故而愛洪水壓頂。
第三次選的是玉米,「人之胳膊與腿皆賴玉米團面制,唯有玉米進入我們祖宗之肌體。」於是乎造物主滿意,金盆洗賓,終以創造生命而非毀滅生命的形象而流傳萬世。
上面是瑪雅人古籍《波波爾》上所載的傳說。瑪雅人的確將玉米視作生命,而且澄黃的棒子已經是瑪雅人民族遵嚴和民族存亡的裁體。
( 本書是反映本土天主教文化和馬雅文化混合氛圍下的農民生活,以《玉米人》(1949)為代表作。)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簡介 《老人與海》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義豐富。它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義贊歌。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 評論家說:「這個樸素的故事裡充滿了並非故意賣弄的寓意……作為一篇干凈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餘的。」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聖地亞哥的硬漢精神。 《老人與海》之所以成為海明威的巔峰之作,之所以不同於海明威其他硬漢小說,就在於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不但寫了硬漢,而且通過這一硬漢謳歌了人類永恆價值。正是這一點使得《老人與海》中的硬漢聖地亞哥與海明威其他小說中的硬漢有了天壤之別。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給打敗」。孤獨的老漁夫聖地亞哥剛毅的性格、精湛的釣魚術等勾勒出他已不僅僅是條硬漢,而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更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體現,作者海明威在他身上找到了一種靈魂,這靈魂是人類亘古不變的永恆價值。 從他身上看到了各種不同的、讓人深思的境界:自信、勇敢、樂觀、單純、孤寂及睿智。而且從他身上可以品味到一種藝術,這種藝術在當今的人群中也是罕有的。 《老人與海》,一個「硬漢」以堅強的意志與凶惡的敵手進行一場孤獨的抗爭。老漁夫桑地亞歌84天一無所獲,就連跟他一起出海的孩子也去了別的船。他真的是"倒了血霉",失落和孤獨此時是他唯一的朋友,也是敵人。但他並不畏懼強敵,不抱怨命運,始終為制服對手而頑強堅持著。第85天老漁夫似乎行了好運,終於釣到了一條1500磅的大魚。當一個人苦苦等待,終於有機會的時候,他總是很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實現它。因為這是他精神支柱,只有實現了,他才能繼續那孤獨難熬的日子。 從與大魚周旋,到驅趕凶惡的鯊魚,他的整個奮斗過程都處於個人單獨承受外界沖擊的狀態。在最艱苦時方能見人的最大承受能力。那怕是在他累得精疲力盡的時候,依然把那已經被鯊魚吃得只剩下骨骼架子的「大魚」拉回岸邊。「他看清它赤露的脊骨象一條白線,看清那帶著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也許老漁夫一無所獲,但他卻獲得戰勝強敵的勝利。正是在這個艱苦而孤獨的奮斗過程中,才使得老漁夫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感人。 在整個與強大對手斗爭的過程中,老漁夫的「硬漢」形象鮮明而突出。這個「硬漢」是海明威人格理想的體現,又是人類與大自然頑強斗爭的象徵,代表著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他的這種「硬漢」的意志力反襯出那些迷惘彷徨的人的人生境界的狹小。 當我們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想那在大海上孤獨地與強敵戰斗的「硬漢」。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困難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可戰勝。 如果我們有「硬漢」的精神,還是可以激發我們的最大潛能,克服我們本不可想像的困難。
7. 拉克司內斯
姓名:拉克斯內斯(Halldó Kiljan Laxness)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02年
國籍:冰島
所獲獎項:1955年諾貝爾文學獎
頒獎評語: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
[編輯本段]【作家簡介】
H·K·拉克斯內斯,原名哈多爾·古茲永松,(Halldó Kiljan Laxness)1902年4月23日冰島小說家、劇作家拉克斯內斯生於雷克雅未克。在自家經營的農場里,度過童年時代。他最早的啟蒙都是是他認為「有生以來所認識的最有獨立性格的女性」——他的母親。
1914年,他到首都求學。高中文憑還未拿到手,他便離開了中學。17歲時出生了小說《自然之子》(1919),全局全書充滿了鄉野間的浪漫。同年他離開冰島,到歐洲大陸旅行。1927年,他發表重要的、充滿內省的自傳體小說《偉大的克什米爾織工》。1927年至1930年,他先後旅劇加拿大和。這個時期,他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
1930年,他回到了祖國。此後的十年間,接邊寫出了以冰島勞動人民生活和斗爭為題材的三部長篇小說:《莎爾卡·瓦爾卡》(1931-1932),《獨立的人們》(1934-1935)、《世界之光》(1937-1940)。這三部作品可以說是世界文學「紅色的三十年代」中的重要成果。
二次大戰期間,拉克斯內斯又創作了總稱為《冰島鍾聲》的3部長篇歷史小說:《冰島鍾聲》又名《冰島之鍾》(1943),《淺發女郎》(1944)、《哥本哈根的火光》(1946)。小說描寫了17世紀冰島人民反抗丹麥人統治的斗爭。拉克斯內斯還以極大的政治敏感寫了現代題材的小說《原子站》(1948)。1960年,發表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重返樂園》。除小說外,拉克斯內斯還創作或改編了多部戲劇,並有散文詩多種。
1955念 ,"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的、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拉克斯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一覽】
《莎爾卡·伐爾卡》(1931—1932)
小說背景設在冰島海岸的一個捕魚業小鎮。小說典型地反映了受剝削的貧苦漁民的悲苦處境以及他們為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運所作的斗爭。女主人公莎爾卡·伐爾卡是個私生女,自幼跟著母親西古麗娜流浪到鎮上。她心地善良、品德高尚,雖備受欺凌,仍不改甘願為他人的幸福而自我犧牲的生活准則。充滿獸性的斯泰因泊爾不斷欺辱西古麗娜,又想佔有她的女兒,致使西古麗娜自殺。莎爾卡熱愛的阿納多爾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給小鎮帶來了社會主義思想。小說結尾時,阿納多爾雖離去了,但莎爾卡把漁民、工人組織起來進行斗爭,小鎮人民的命運和以前再也不會一樣了。對普通勞動人民的深厚同情和對人類處境的冷嘲熱諷,這兩種對立因素的融合構成了諷刺性的幽默,成為拉克斯內斯成熟時期作品的標志。從這部作品開始,拉克斯內斯所有的長篇小說都以冰島為背景。
《獨立的人們》(1934—1935)
小說描寫一位剛毅、正直、具有薩迎英雄氣概的個體農民比亞圖爾通過個人奮斗得到幸福生活的夢想的破滅。獨立是勞動人民千年以來一個永恆的夢。比亞圖爾當了18 年僱工買得一片土地,又備受12 年風霜雨雪的煎熬才還清了欠款。他先後兩個妻子和許多兒女都在非人的生活條件下被折磨死了,但他總算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但是,正如沼澤地里的鬼故事所說:農民永遠不能擺脫幽靈的追逐。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虛假繁榮燃起了比亞圖爾的希望,他想過真正的人的生活,就用抵押貸款方法建住宅,但是他先受丹麥商人的騙,丟了存款,又因無法還清貸款而破產,他的農場被拍賣。小說結尾時,他帶著老岳母。他那身患重病的養女阿絲達以及她的非婚生子女艱難地向荒原進發,去開拓新的生活。臨行前,他從罷工工人口中聽到俄國十月革命的消息,他毅然把身邊唯一的兒子留下來參加斗爭,因為他感覺到:兒子屬於未來,屬於戰斗的無產階級。小說保留著某些現代主義的影響,對人的潛意識活動作了充分的探索和表現,然而,由於他世界觀的轉變,在創作方法上也明顯地出現了向現實主義的傾斜。書中最動人的描寫是比亞圖爾和阿絲達之間既愛又恨的復雜感情以及比亞圖爾冬天進山找羊的冒險經歷。
《世界之光》(1937—1940)
系列長篇,由4 部小說組成,即《世界之光》、《夏日土地上的華屋》、《詩人之家》和《天空美景》。本書以本世紀初冰島民間詩人馬格努斯·希亞爾塔森的生平事跡為基礎。馬格努斯本是個不高明的詩人,寫的大多是打油詩,他留下一本日記,詳盡地記錄他在1892—1916 年間的生活和思想。他的作品表現了人們在悲慘的生活處境中對於精神文明以及感情生活的渴望,這正是打動拉克斯內斯的地方。拉克斯內斯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把人物形象的意義擴展了,使它具有普遍性和象徵性。在主人公、貧窮的民間詩人奧拉夫·卡拉森這個人物身上,藝術家的痛苦、挫折、孤獨和與社會的疏離,最終走向超凡脫俗的崇高境界,他不斷追求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書中有狄更斯和卡夫卡式的對話和插曲,對美的不懈追求與對人生奧秘的探索構成了小說反復詠嘆的主題。奧拉夫當教師,因與學生的一段私情而入獄,後來他與一癲癎女人結婚,痛苦不堪而又不能離婚。後來,他終於找到了理想中的姑娘,當他登上神秘的冰原,想去會見她時,竟在途中遇難死去。
《冰島之鍾》(1943—1946)
系列長篇,由3 部小說組成,即《冰島之鍾》、《聰明的少女》和《哥本哈根的火光》。時代為17 世紀末18 世紀初。每一部都有各自的中心人物,3 位主人公都熱愛冰島古代詩歌,他們都有冰島人的靈魂。第一部的主人公是貧苦農民揚·赫萊格維德森,他在壓迫下奮力搏鬥,永不低頭,在他身上體現著冰島農民不可征服的堅強意志。他對逆境輕蔑地一笑,吟出一首苦澀的詩。他被誣犯了謀殺罪,在執行死刑前的瞬間,他被執法官的女兒所救。第二部的主人公就是執法官的女兒、驕傲的斯奈弗里多爾·艾達林。她派揚·盪萊格維德森去丹麥送信給她的愛人。她的愛人就是第三部的主人公阿爾納斯·阿爾納烏斯,其生活原型是著名學者和冰島古代手稿收藏家阿尼·馬格努森,他的收藏現以「阿那瑪格內藏品」著稱,小說將他的生活和命運巧妙地編組成一個復雜的情節體系。當揚·赫萊格維德森歷盡艱辛趕到哥本哈根時,發現阿爾納斯已和別人結婚了。後來斯奈弗里爾嫁給一位鄉紳,但他是個酒鬼。阿爾納斯為收集冰島古代手稿而犧牲了個人幸福。他在許多鄉間陋室中發現了千百卷珍貴的羊皮紙手稿,他把這些手稿視作冰島的靈魂。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毀於1728 年哥本哈根的大火。晚年,阿爾納斯被丹麥王室
任命為冰島總督,但是他拒絕了,因為他有冰島人的靈魂,他憎惡丹麥對冰島的統治。
《原子站》(1948)
這是一部篇幅不長的長篇小說,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性,作者反對「二戰」結束後冰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把冰島提供給美國作軍事基地。小說女主人公烏格拉從北方農村來到首都雷克雅未克找工作,她當上了富商、國會議員布伊·阿蘭德的女僕。她熱愛音樂,在業余時間學習手風琴演奏。他與一名警察發生了性關系,並懷了孕,但她發現自己並不愛他,因此她不願為孩子的緣故而嫁給他。同時,她也不願為財富和權勢而嫁給富商,寧願自己擔負起養育私生子的責任。小說通過烏格拉的目光看世界,反映了「二戰」以後、美國駐軍、冰島與外部世界增加接觸的背景下,新一代冰島人道德觀念的急劇變化。作者肯定了體現在烏格拉身上的勞動人民不屈不撓的勇氣和清醒的理智,諷刺了布伊·阿蘭德的憂郁和懷疑論。(
8. 冰島旅遊需要多少錢
6天5晚15108元 2人等 15108人民幣/人 單房差 3888人民幣
火山,冰川與溫泉是冰島南岸風光的代名詞,感受和探索冰島無與倫比的美麗,更能深入體會到冰島人的簡單而健康的生活氛圍。我們將有機會了解著名的埃亞菲亞拉火山,壯觀的傑古沙龍冰湖,還有機會在夜晚捕捉曼妙的極光。
酒店:5晚舒適型房間,
交通:基礎車型SuzukiSwift4WD 或同級(自駕)
門票:藍湖門票
不包含
國際機票
小費
行程外的活動費
旅行保險
飲料,點心,午餐,晚餐,除非另有說明
正常的入/退房時間以外的房間費用
在機場和酒店的搬運服務
可選的不在行程內的短途旅行活動或博物館等。
任何未在行程內的活動
9. 300年舊台鍾價值多少錢
這個要具體看物件,300年台鍾從幾千元到幾千萬的都有,比如說故宮博物館的鍾表館就有很多稀世珍寶級別的鍾表,價格每個都算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