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魚多少錢一斤
㈠ 金錢猛魚是什麼魚為何會那麼貴啊
應該是金錢鰵才對。金錢鰵也叫黃唇魚。
黃唇魚是上等大補品,特別是它的魚鰾(就是魚膠),十分貴重。
對於黃唇魚,國家也是有保護它們的,把它們列為中國國家重點水生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殖也正在研究中。
據老漁民介紹說,黃唇魚在解放前,溫州沿海各地常有捕撈,視為上等大補品,尤其是魚膘(俗稱「魚膠」)甚為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黃唇魚雖體似黃魚,但魚鰾形狀特殊,呈圓筒型,前端寬平,由兩側各伸出一把細長,約與鰾等長的側管(俗稱胡須)向後深人體壁肌肉層內,鰾側無側肢。其魚鰾上部粘有肥厚的膠原蛋白;以金黃色,鮮艷有光澤和鼓狀波紋為上品。魚膠的特殊功效滋補肝腎功能,賽如高麗(參),止血甚佳,尤對孕婦產後血崩等有葯到病除之效。故從前一般漁村若捕到黃唇魚、舉村慶賀,分而食之。並將魚鰾曬干,珍藏,以供產婦出血時之急用,可見民風淳樸之一斑。據說,洞頭縣北沙鄉於1957年捕獲一條130市斤的黃唇魚,漁民將鰾取出風干後,呈寄北京獻給偉大領袖毛澤東。而中央辦公廳將其完壁歸趙,並復信表示感謝。
至於現行魚鰾價如何,便難說了,若以「貴如黃金」之論,按黃金現價每克130元計,一斤黃金約6.5萬元,一條百斤重的黃唇魚,取鮮膠約3市斤,曬干約500克,那麼一條魚值幾萬元錢。如作為學術研究來說,就應作別論。君不知,稱為海中「活化石」的鸚鵡螺、一個價值10萬元,有人不識寶,鬧出一口吃掉10萬元的新聞來。
詳細看這里:
http://post..com/f?kz=175797276
http://www.hylhc.com/news_xx.asp?id=8
㈡ 這是什麼魚30元左右一斤。
如圖 , 可作為食用魚 應為
金錢魚科 Scatophagidae 金錢魚屬 Scatophagus 魚類
下圖為 金錢魚 Scatophagus argus ,俗稱 金鼓魚
金鼓魚屬雜食性和底食性魚,愛吃水草和活餌,喜歡活動在水層的中底層。性情較溫和、喜群居、可以和大型汽水魚科魚類混養。飼養水溫22-26℃,喜弱鹼性的硬水,可在水族缸內加入適當的鹽。實際上這種魚容易飼養,但在水族缸里基本無法繁殖。
㈢ 最貴的海魚一斤2萬,誰知道是什麼魚我今天剛聽人說有人捕抓到,賣的是這個價。只知道方言怎麼講的
最貴的海魚一斤2萬,是黃唇魚。
黃唇魚,俗稱 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鰵、金錢鮸。體長、側扁,尾柄細長、吻突出,頭部被圓鱗、體被銀元般櫛鱗,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胸鰭腋下有一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內行牙擴大;背鰭連續;臀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楔形。
按魚體外型區分,黃唇魚有兩種:
一種頭鈍,叫大鷗,又稱排口或大頭黃唇魚,棲息在10米以上的深水處,純海水區域較多;
另一種頭較尖,叫白花,又稱尖頭白花,常棲息於鹹淡水河口海域的中上層。東莞海域兩種黃唇魚都有,大頭黃唇魚較少見,尖頭白花較多。
地處東海、南海交匯處的南澳島,原來黃唇魚資源較為豐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期間,這里的近海和內灣漁民時而捕獲這種魚或發現其死魚浮身。但由於後來幼魚棲息的江河下游、河口和生長海域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人為的過度捕撈,使黃唇魚處於瀕臨滅絕的地步。就南澳而言,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每年捕撈的黃唇魚不但屈指可數,而且魚體逐年細小。1984年4月9日,南澳縣後宅鎮山頂村漁民曾捕到長1.8米、體重達86公斤的黃唇魚,為南海區捕撈史上所罕見。但近10餘年,別說體重20公斤左右的黃唇魚不見蹤影,就是體重10公斤以下的黃唇魚也難得一見。
由於黃唇魚鰾的形態已經轉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類型,在系統發育上成為石首魚科的一個小支,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於黃唇魚,國家也是有保護它們的,把它們列為中國國家重點水生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殖也正在研究中。
黃唇魚肌肉和鰾的營養成分都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類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優於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較高,種類齊全。鰾的氨基酸組成較FAO/WHO的理想模式低,但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5.90%,高於其他已報道的水產品,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較低;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豐富,富含鮮味氨基酸;在氨基酸測定中發現了牛磺酸、γ-氨基丁酸、鳥氨酸和羥脯氨酸等4種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衍生氨基酸。肌肉和鰾的支/芳值均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與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別為1.45和1.51,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鈉、鉀、鎂、鐵、銅、鋅等元素。黃唇魚肌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肌肉和鰾均屬於優質的海產蛋白源。
㈣ 金槍魚多錢一斤凍的
金槍魚冷凍的價格一斤在30元左右。各地的價格會有一定的浮動,但大約就在這個價格左右
㈤ 金鼓魚的價格一斤多少
每斤漲到38-45元不等,價格走勢良好,突破歷史新高,為今年養殖品種的新貴,養殖戶卻為一苗難求而煩惱,此前該品種9成苗都是海上捕撈所得,供應極不穩定。
金鼓魚體扁呈圓盤形。體長大約20至30厘米。體桔紅色。體表滿布數十個黑色圓斑,似金錢狀。背部高聳隆起,口小。鱗片細小。魚體黃褐色,散布許多黑圓斑,腹部銀白。還有一種體型一樣但體表顏色為銀色的,一般都稱銀鼓魚(為另一種,後文有介紹)。金鼓魚尾鰭寬大,鰭條挺括。為廣鹽性雜食魚類,主要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
金鼓魚屬廣鹽性魚類,受驚嚇會發出「嘓嘓」的叫聲。體色常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時深或時淺,特別漂亮。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金鼓魚背鰭的前10個鰭條有毒腺,被其刺中就會紅腫而且疼痛難當,捕捉時要小心。
產地:東南亞的沿海地區體 長:25~30cm。
適宜水溫:22~25℃。
屬於金錢魚科。體略呈橢圓形,側扁而高,背鰭硬棘與軟條間具有深缺刻,體表呈褐色,腹緣銀白色,魚體上有許多深色圓斑。
本魚種為沿岸岩礁區的魚,能以純淡水飼養,但最好還是加些鹽分,以使其發育得更好。因背鰭各硬棘都有毒液的分泌,故撈魚時應避免被刺。
鼓魚,硬骨魚綱,鱸形目,金錢魚科。長約20 cm,體側扁而高,略呈六邊形。頭小,吻寬短。口小,前位,橫裂。上下頜牙細尖,剛毛狀,具三牙尖。體被細櫛鱗。
背鰭前方有一向前平卧棘。體褐黃色,散具黑斑。背、臀、尾鰭均具黑斑,頭部常具黑橫帶。棲息近海岩礁處,常進入鹹淡水或河口。攝食甲殼動物及附著石上的軟體動物。游泳緩慢,不成群。初春至近岸產卵,產卵後游向外海。
㈥ 這是什麼魚30元左右一斤。
金錢魚,商品名為金鼓魚。金錢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