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糠多少錢一斤
⑴ 20元左右一斤的燒酒,一般是勾兌的還是發酵釀造的純糧食酒純糧食發酵釀造的燒酒一般價格是多少以上
20元一斤的燒酒應該是糧食發酵的酒了~~~一般勾兌的劣質酒也就在幾元一斤~~~·假酒除外。
格價上沒發去區分,因為這個有便宜的也有貴的。我找了點資料你看看,只能提供這些幫助了
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我國的名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
原料配方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麴、酒母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麴、糖化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所用設備
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3.發酵設備。水泥發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
4.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麴、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佔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 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麴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並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澱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⑵ 穀子谷糠多少錢一斤
穀子一塊五左右吧!谷康幾毛一斤吧
⑶ 一千一百五塊錢的穀子賣一塊五一斤應該是多少
賣一塊五一斤,一千一百零五斤是1657.5元。
穀子(粟)可供食用,入葯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等功效,又可釀酒。其莖葉又是牲畜的優等飼料,它含粗蛋白質5-7%,超過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纖維素少,質地較柔軟,為騾、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豬、雞的良好飼料。
粟食譜
蒸粟糕
主料
粟100g
雞蛋(平均32g/個)2個
輔料
冰糖(蛋黃糊)25g
冰糖粉(蛋白糊)30g
做法
1. 粟提前用水浸泡一夜,室內溫度高的話可以放入冰箱。打好做蛋白的冰糖粉(也可用細砂糖代替)。
2. 分離蛋白和蛋黃。
3. 將洗凈的粟和蛋黃放入料理機打碎,然後將25克冰糖放入料理機,打細膩些。
4. 蛋白中加入幾滴檸檬汁,期間分兩次加入冰糖粉打發蛋白。
5. 蛋白打發到出現小彎勾就行了,不要打出硬的小尖角。
6. 將粟蛋黃糊倒入打發好的蛋白中,上下翻拌均勻。
7. 蓋上碗蓋(可以放2粒米在碗蓋上,米開了蛋糕肯定熟了。沒碗蓋的話可用牙簽插入蛋糕,牙簽不沾就可以了),電飯鍋水開後,放入電飯鍋隔水蒸,蒸30分鍾,就聞到香噴噴的蛋糕味了。
8. 蒸好關火後燜五分鍾,需馬上取出來倒扣,晾一會脫模。好吃不上火,無油無泡打粉,美味健康的粟糕出鍋啦!
小貼士
1. 沒有碗蓋的話可用耐高溫保鮮膜或盆孑蓋上蒸,不同的鍋蒸的時間也有不同,需根據情況調整。
2. 喜歡蔓越莓干、堅果、葡萄乾、紅棗等的也可以加。
粟蓮藕蒸丸子
主料
粟100g
肉餡150g
藕1節
輔料
小蔥30g
料酒2勺
胡椒粉1小勺
生煎粉1小勺
鹽適量
做法
1. 粟提前泡上一會兒,藕去皮切末。
2. 肉餡中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生煎粉和料酒等調味料, 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3. 再加入藕末,加入點鹽,攪拌均勻。再加入小蔥末拌均勻。
4. 將製作好的蓮藕肉餡團成丸子。
5. 將蓮藕肉丸放入泡過的粟中滾一下,讓粟均勻地裹在肉丸表面上。
6.大火蒸二十分鍾,蒸好後表面撒上小蔥末即可上桌。
小貼士
1. 粟先放入水中泡上一個小時。
2. 肉丸中加入點鹽等調味料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再放入蓮藕末攪拌拌均勻,再加入點鹽調味。
3. 將蓮藕肉丸均勻地裹上粟,放在鍋上,大火蒸上20分鍾即可。
粟鍋巴
主料
粟100g
中筋麵粉100g
輔料
水適量
鹽適量
辣椒末適量
做法
1. 粟洗凈,放入足量清水中泡半小時。
2. 微波高火爐加熱3分鍾,讓粟粒充分吸飽水份,粟呈半熟狀。
3. 晾至室溫時,加入麵粉揉成面團。
4. 用擀麵杖把面團擀成薄片,越薄越好。
5. 切成邊長1~1.5厘米的正方形或菱形小塊。
6. 熱鍋涼油,中火,油八成熱放入小塊粟麵皮,之後小火翻面炸至兩面金黃即可撈出。
7. 趁熱拌入適量鹽和辣椒末,拌勻即可,晾涼更酥脆~
粟南瓜糊
主料
五常香米40g
粟40g
南瓜100g
輔料
水1000ml
做法
1.粟、大米洗凈淘去泥沙。
2. 南瓜去皮切成小丁。
3. 將米類和南瓜放入豆漿機中。
4. 加入1000毫升的水。
5. 啟動破壁豆漿機的米糊程序。待程序結束即可。
粟蒸排骨
主料
排骨400g
粟150g
土豆1個
輔料
蔥1段
姜3片
蒜3瓣
鹽6g
老抽5ml
油10ml
料酒10ml
干澱粉2勺
辣豆瓣醬2勺
生抽10ml
做法
1. 粟淘洗干凈,加水浸泡3小時以上;將排骨剁成三厘米見方的小塊,清洗干凈控水。
2.蔥、姜、蒜切末,與排骨一起倒入一個大點的盆中,攪拌均勻。
3. 然後加入鹽、生抽、老抽、料酒、色拉油,攪拌均勻。
4.再倒入澱粉和豆瓣醬。
5.繼續用手攪拌,使所有的原料充分與排骨融和。
6. 最後倒入泡過水的粟。
7. 攪拌均勻,讓每根排骨都均勻地裹上粟,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腌2小時。
8. 土豆去皮切片,洗去表面的澱粉,也可以防止氧化變黑。
9. 土豆片墊底,將腌制好的排骨碼放好。
10. 高壓鍋中放上水,再放個篦子,將排骨放入。大火上氣後蒸約40分鍾至脫骨即成。
⑷ 請問在古代(比如明朝)一文、一錢、一兩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
一文錢,等於0.21人民幣。五文等於 1.05人民幣。一碗飯八塊錢人民幣,五文 ×8元人民幣,等於40文,物價平穩的明朝一隻雞40文。
兩京承弘治以來物價豬肉斤值七八錢,牛肉斤值四五錢,水雞以斤為束亦值四五錢。嗚呼!豈非孝宗至治之象哉?至余幼時所見物價,今大約倍之或五之,南北萬里皆然。[2]2、又黴州歲辦軍需物料,火熏豬肉每斤價銀六分。[3]3、根據《萬曆會計錄》可知,火熏豬肉每斤0.06兩。忘了具體的頁數了~~~4、看《宛署雜記》的記載,據表可知,從萬曆初期到中期再到後期,豬、牛、羊肉的價格呈平緩上升趨勢。據《萬曆會計錄》卷三七《營衛官軍俸糧(雜支附)》記載在京軍士月糧折色,俱每石折銀0.5兩。另據「宮膳底帳」,豬頭每個摺合豬肉5斤,即每個豬頭約值銀0.125兩。5、天啟中,熊廷弼《按遼疏稿》記載「豬肉每斤折銀二分五厘」[4],即白銀0.25兩。當然,折銀價格並不能表示市場價格,一般情況下市場價格一定要比這一價格高。6、天啟元年(1621)正月,南京物價驟貴,如:鵝1隻,值錢500餘文;鴨1隻,值錢200餘文;雞1隻,值錢200餘文;豬肉,每斤值錢40餘文;[5]7、陝西華州「感時傷悲記」碑記載崇禎十四年當時時值:「稻米粟米每斗二兩三錢,小麥一斗二兩一錢,大麥一斗一兩四錢,蕎麥一斗九錢,莞豆一斗一兩八錢,麩子一斗五錢,谷糠-斗一錢,柿果一斗一錢五分,核棗一升一錢,鹽一升銀九分,清油一斤一錢六分,豬肉一斤一錢八分,紅白蘿浦—斤一分,棉花一斤三錢二分,麻一斤一錢,梭布一尺五分。」8、豬肉,每斤值銀0.18兩;紅白蘿卜,每斤值銀0.01兩;棉花,每斤值銀0.32兩;麻,每斤值銀0.1兩;梭布,每尺值銀0.05兩。[6]9、豬肉每斤錢二百五十文」。[7]至於白銀折算銅錢的比例,各個時期,各個地區都有差異。例如,明代官方資料記載成化十七年的1錢銀子,可以換80文錢,也就是1分銀子8文錢;而嘉靖三年品相好的銅錢700問兌1兩;品相差的要1400文。到了隆慶元年1兩白銀可以兌800文,基本與成化時期兌換比例差不多。萬曆六年,8文金背錢可以兌1分銀,同樣的火漆、旋邊銅錢要10文,而洪武與前代銅錢則要12文。所以題主講的這個問題,還是參考的資料比較少,裡面涉及到各個時期的物價、購買力、消費物的定價,尤其是消費物定價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同一樣東西,官定價格和實際世面上購買的價格不一樣,官定價格有兩種,一種是臟罰,一種是官府采購的定價。所以需要大米的價格來作為中間參照物。
⑸ 一斤菜籽能榨多少斤油
一斤菜籽可以榨大約4兩油。
一般菜籽的出油率在40%左右,100斤能榨出40斤的油。
主要要看菜籽的質量如何以及榨油設備的質量,根據國家標准:1級含油量40%、2級含油量39%、3級含油量38%、4級含油量37%、5級含油量36%、6級含油量35%、7級含油量34%、8級含油量33%。
油菜籽的出油率還與油菜籽的干濕有關,與榨油機的壓力有關,與炒制的火候有關,與濾油機也有關系。菜籽的出油率一般僅為30%,若採用適當的方法,可使出油率提高2%~5%。
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的方法
1、篩去泥沙
因在加工過程中泥沙會吸油,從而降低油菜籽的出油率,故在加工前應先篩去泥沙。
2、控制爐火
一般用平底鍋炒菜籽時,都是全部炒熟後才開鍋將菜籽倒出,每次會有1.5kg~2kg菜籽黏在鍋底被燒煳。因此,將菜籽炒到八成熟時,就要打開上部灶口,封住下部風口,以控制爐火。具體是在灶口牆上砌一個活動槽,嵌入一塊活動鐵板,需要大火時,把鐵板向上提,封住爐口;需要文火時,把鐵板往下放,封住風口。
3、改裝榨螺
使用95型卧式軸動榨油機時,可用舊的6號榨螺代替5號榨螺,這樣可增大內壓力,使出油部位後移8cm~10cm,這樣每100kg菜籽可多出油1kg~2kg。
4、熱料上榨
由於油分子在高溫中活躍,從炒鍋中剛出來的菜籽溫度為108℃,趁熱上榨就可以多出油。因此,每鍋炒籽量好控制在40kg~50kg,做到隨炒隨榨,確保熱料上榨。
5、適量摻糠
因為菜籽含油率高,在榨筒中加壓後滑動快,油還未全部榨出,菜籽餅就出榨機了,而加谷糠可使菜籽減慢滑動速度,故能多榨油。一般在每100kg菜籽中摻入5kg~7kg谷糠,依據好的菜籽多摻、差的菜籽少摻的原則。注意谷糠應新鮮無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