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麴草多少錢一斤
1. 中葯材功效
中葯材功效合集
中葯材功效合集,中葯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葯是從古代就開始一直沿用到現在。中葯的種類是很多的,不同的中葯功效和作用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是有關於中葯材功效合集。
中葯材功效1
1、白刺莧
痢疾、暑瀉,腸炎,咽喉痛,便秘,痔瘡出血,膽囊炎,乾冷白帶,小兒胎毒,皮膚濕毒作癢,下消,狹心症,胃十二指腸潰瘍。
2、六角英
又叫狗肝菜,感冒發熱,急性肝炎、目赤腫痛,斑疹發熱,帶狀泡疹,霍亂吐瀉,跌打年傷。
3、雞蛋花
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4、雞屎藤
氣郁胸悶,胃痛,中暑,小兒疳積,闌尾炎,關節風濕痛,掉落眠,久咳,農葯中毒;
5、尖葉苦菜
清熱,涼血,解毒。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
6、牛筋草
高熱,抽筋神昏,脫力黃,勞力傷,醫治乾冷黃疸,小兒熱結,腰部挫閃疾苦哀痛,疝氣,預防乙型腦炎。
7、千里光
各類急性炎症性疾病,明目。小兒胎毒,腎囊風,濕疹。
8、乳薊
薊(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療癰腫),小薊(治急性腎炎、泌尿系傳染、尿疼浮腫、傳染性肝炎),乳薊沒有太的副傳染,包含懷孕的婦女皆可安心應用,乳薊乃至能幫助哺乳期間的婦女增加乳汁。
9、石蓮花
肝病、肝硬化、治尿酸、痛風、高血壓。
10、珍珠草
小兒疳積,夜盲,傳染性肝炎。
11、蚶殼草
又叫崩碗,主熱痧氣腹痛,減肥,去乾冷。治肝腫,肋膜炎。
12、羊蹄草
又叫一點紅,清解腸乾冷,涼血生肌,消腫拔毒。治痢疾、脫肛(配火炭母),麻疹後熱毒內困,赤眼,瘡癤腫毒,濕疹癢痛,乳瘡(外洗或搗敷),小兒生殖器紅腫(外洗或內服)。治腎盂腎炎:一點紅一斤,狗肝菜一斤,車前草半斤。水煎成500毫升。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廣西《中草葯新醫療法處方集》。
13、旱蓮草
又叫墨鬥草,其性涼、味甘、酸,功用養陰補腎、涼血止血,合用於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帶下、淋濁等。旱蓮草含有皂甙、揮發油、鞣質、維生素A、旱蓮草素等成分。
旱蓮生薑蜜汁鮮旱蓮草,去雜質、洗凈、切碎、搗爛,裝入一隻消毒紗布袋內,擠出液汁,參與少量蜂蜜和生薑末調成糊。用量可裁奪。每次服2~3小食匙,每日2次。可用溫開水或溫熱的大年夜批黃酒送服。可以醫治因腎【虛】惹起的頭發早白。
14、曼陀羅
曼陀羅有毒,為沉著要葯,可敗壞肌肉,現代麻沸散和雲南白葯保險子首要成分,平易近間花、子、葉、根各有不合用法,分治不合疾病,子十粒嚼服可醫治掉落眠。
15、鬼針草
嫩時可當菜吃,還算可口,傳聞對降落轉氨酶成果很好。可分離肝熱。
16、苦菜
雲南人稱青菜為苦菜,其實圖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為下品,可健胃益膽,抗腫瘤,很適合現代人。
17、葵菜
有野生和家種兩種,《本經》列為下品,是食之有益於安康的蔬菜,如本局部地區不知道食用。上圖中為野生種,可通利五臟,根用以通利腎竅,葉以紅糖為引,醫治瘡腫內服有效。
18、蕁麻
葯書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毒、或言劇毒。實踐上,平易近間之前多作葯用,此刻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時接觸汗毛有刺痛感,煮湯或與雞蛋煎滋味都很可口。可醫治小兒風咳,風火牙痛等症。一患者雲其根醫治蕁麻疹有奇效。
19、龍葵
清熱治腫瘤,也是常常利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20、黃萢
果實味美,開胃,柔肝緩急,小兒食之良。
21、何首烏
制用補養氣血,氣味安然安靜,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傷陰。苗有安神潤血之功。
22、烏泡
果實和黃袍同功,葉和嫩尖以紅糖為引煎服,治肝急水瀉有奇效,並且沒有副傳染
23、野薄荷
滋味和傳染和家種者類似,散風熱,逐穢氣,解魚蝦毒。
24、棕櫚
棕毛、花、根入葯,性收澀,可以止血,但婦科白帶用之更加對症。
25、灰灰菜
通俗不入葯,古方用之製造冬灰,今常常利用,能清肺腑淤積。
26、夏枯草
應時節而生,能和血,引陽入陰而醫治掉落眠。味咸,能軟堅散積。無毒,嫩苗該當可作菜,但滇中一帶蔬菜多,無人食。
27、車前草
葯店用子,草與子同功。清膀胱熱,利腎氣,預防積石,消水腫降血脂降血壓,別的,引肺熱從小便出,可醫治咳嗽。有 葉、小葉兩種,小葉者良。
28、鐵蒿
蒿類多,有葯用,也有食用,也有葯食兩用,葯店多用青蒿及黃蒿。鐵蒿可清虛熱,與青蒿類似,味不太苦,艱辛期間老庶平易近也食用充飢,有食用保健價值,可惜無人研究開辟。
29、金銀花
金銀花全身都可入葯,是國務院必然的珍貴中葯材之一。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膽的功用。
30、蒲公英
性味功用: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1、鴨跖草
小便不通。用鴨跖草一兩、車前草一兩,共搗出汁,加蜜少量,空心服。
赤白痢。用鴨跖草煎湯每日服。
喉痹。用鴨跖草汁點喉。
痔瘡腫痛。用鴨跖草、碧蟬兒花一路,搓軟敷貼患處。
32、垂盆草
靠水的田間地頭有甘淡微酸,涼。能清熱解毒,消癰腫、利尿,解蛇毒。
33、燈籠草
這個就不消多說了信賴小時辰常常採食酸平。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散結。
34、蒼耳子
散風濕,通鼻竅。用於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35、馬蘭
也是一種罕有的野菜。別號:馬蘭頭、階前菊、雞兒腸、紅梗菜等。菊科馬蘭屬。葯用全草。性涼,味辛。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36、薺菜
是一種最罕有的.野菜,既可炒食、涼拌,又可作餃子餡。別號:護生草、噴噴鼻田薺、攬鼓菜等。十字花科薺菜屬。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三經。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疾苦哀痛。
37、小薊
野菜之一。別號:刺兒菜、貓薊、刺蘿卜、刀菜、野紅花等。菊科薊屬。葯用全草或根。性涼,味甘。入肝、脾二經。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
38、水芹菜
野菜之一。傘形科水芹菜屬。葯用全草。性涼,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壓,掉落眠。如本身採摘,須寄望還有一種毒芹,植株細弱,通俗展開分離,而水芹菜則在水邊或濕地成片展開。
39、天胡荽
別號:破銅錢、雞腸菜、盆上芫茜等,傘形科破銅錢屬。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倒運,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毀傷。
40、酢漿草
別號:三葉酸草、醋母草,鵓鴣酸等。酢漿草科酢漿草屬。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陽明、太陽經。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毀傷,湯火傷。
41、卷耳
中葯名:婆婆指甲菜,別號:瓜子草,高腳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屬。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熱症。
中葯材功效2
枸杞子:滋陰明目延緩衰老
屬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枸杞尤其擅長明目,所以還俗稱「明眼子」。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
常坐電腦面前辦公的朋友,日常吃些枸杞是可以幫助明目的。若是女性常吃枸杞,還會起到美容養顏的效果。枸杞為扶正固本,生精補髓、滋陰補腎、益氣安神、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葯,自古以來就是滋補強壯養人的上品,有效地增強各種臟腑功能,能改善大腦功能和對抗自由基的功能,具有明顯的延緩衰老的作用。
艾葉:風寒咳嗽
屬性功效:艾葉味苦、辛,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作用。
防病保健:因風寒所致的咳嗽,可採用艾葉熏腳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取艾葉適量,放入沸水中煎煮15分鍾,去渣取汁,把葯液倒入盆內,先熏後洗雙腳;當皮膚出現癤腫症狀時,可取艾條1根,點燃一端,距患處3~5厘米進行熏灸,在熏灸過程中,艾條應以癤腫為中心緩慢旋轉,灸至癤腫及周圍皮膚出現明顯紅暈,患者感覺微燙為止,每日1次,每次10分鍾。
生地黃:經常便秘者
屬性功效: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經常便秘的人,不妨喝1杯生地黃蜂蜜水,具體方法是:取生地黃適量,加水煮30分鍾,待葯液稍涼後加蜂蜜2勺攪拌均勻。
山葯:小兒脾胃虛弱
屬性功效:山葯味甘性平,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作用。
防病保健:小兒脾胃虛弱,時常沒有好胃口,且時不時腹瀉,這時讓孩子多吃點山葯,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山葯對老年人因肺氣虛弱所致的慢性咳嗽、氣促等症或腎氣虛弱所致的腰酸腿軟、夜尿頻等症,均有一定療效;對於病後身體虛弱,需長期調養的人來說,山葯更是質優價廉的補品。
溫馨提示:因山葯葯性平和,所以可長期食用。煲湯、煮粥均可。
薏米:祛濕氣
屬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等功效。
防病保健:在濕氣較重的季節或地區,可用薏米煮湯喝。
溫馨提示:因薏米性微寒、偏涼,所以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
石榴皮:腹瀉
屬性功效: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具有澀腸止瀉、止痢固脫等功效。
防病保健:吃石榴後將石榴皮洗凈、曬干收集起來,當家人出現腹瀉症狀時,可將石榴皮與紅糖煮水喝,療效較佳。
雞內金:小兒積食
屬性功效:雞內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功效。
防病保健:當出現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小兒積食等症狀時,可將曬乾的雞內金炒後搗碎,加點山楂一起熬水喝,或將山葯、雞內金一起研成細末,與粳米共煮粥食用。
羅漢果:止咳潤肺
屬性功效:羅漢果味甘、酸,性涼,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肺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羅漢果服用方法非常簡便,煎水、沖泡飲用或直接嚼著吃均可。
菊花:目赤腫痛
屬性功效: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因熱傷風、肝火盛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可泡1杯菊花茶喝。
金銀花:咽喉腫痛
屬性功效: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健:對於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等症,用金銀花水煎代茶喝,1天後即可見效;寶寶身上出現熱痱,可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湯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處輕輕地反復擦洗,1天後就會顯效。
西洋參:口乾目眩
屬性功效: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後,很多人常會感覺口乾目眩、咽痛咳嗽,此時喝1杯西洋參茶,可讓您口舌生津。
溫馨提示:因西洋參性寒,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過多食用。
陳皮:理氣化痰
屬性功效: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調中、祛濕、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對於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陳皮泡水喝。
中葯材功效3
發散風寒葯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羌活、細辛、白芷、藁本、香薷、生薑、蔥白、
辛夷、芫荽.
發散風熱葯
發散風熱葯、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豆鼓、豆卷、蟬蛻、
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蔓荊子、木賊草、
清熱瀉火葯
石膏、寒水石、知母、梔子、蘆根、天花粉、鮮竹葉、淡竹葉、夏枯草、鴨跖草、西瓜皮、荷葉、蓮子心.
清肝明目葯
青葙子、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熱涼血葯
鮮生地(附:生地)、紫草、犀角、牛黃、牡丹皮、赤芍葯、大青葉、板藍根、青黛、玄參、茅根、茅針花.
清熱解毒葯
金銀花、忍冬藤、忍冬葉、銀花子、金銀花露、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犁頭草、山慈菇、漏蘆、四季青、烏蘞莓、芙蓉花、芙蓉葉、白蘞、魚腥草、野蕎麥根、虎耳草、紅藤、敗醬草、鬼針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馬蘭根、射干、山豆根、馬勃、橄欖、金果欖、白毛夏枯草、點地梅、一枝黃花、爵床、人中黃、人中白、淡秋石、白頭翁、馬齒莧、鴨膽子、橄核蓮、小飛蓬、雞眼草、葉下珠、綠豆、綠豆衣、七葉一枝花、半枝蓮、白英、龍葵、蛇莓、白花蛇舌草、鳳尾草、豬殃殃、天葵子、藤梨根、豬膽汁.
清熱燥濕葯
黃連、黃芩、黃柏、胡黃連、龍膽草、秦皮、苦參、白蘚皮.
清虛熱葯
清虛熱葯、銀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攻下葯
大黃、芒硝、西瓜霜、鐵扁擔、番瀉葉、蘆薈.
潤下葯
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葯
牽牛子、甘遂、大戟、芫花、續隨子、商陸、烏臼根皮、巴豆.
利水滲濕葯
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燈心草、通草、梗通草、冬葵子、車前子、車前草、木通、滑石、金錢草、連錢草、海金沙、石葦、扁蓄、瞿麥、萆薢、赤小豆、玉米須、葫蘆殼、冬瓜皮、冬瓜子、澤漆、螻蛄、茵陳蒿、鈴茵陳、地耳草、垂盆草、
化濕葯
藿香、佩蘭、砂仁、砂仁殼、砂仁花、白豆蔻、豆蔻殼、豆蔻花、蒼術、厚朴、厚朴花、草豆蔻、草果.
祛風濕葯
獨活、威靈仙、秦艽、防己、臭梧桐、老鶴草、虎杖、透骨草、急性子、桑寄生、五加皮、鹿啼草、豨簽草、千年健、虎骨、白花蛇、烏梢蛇、徐長卿、桑枝、絡石藤、海風藤、尋骨風、絲瓜絡、接骨木、木瓜、蜇砂、松節、松香、松花粉、海桐皮、
理氣葯
橘皮、橘絡、化橘紅、枳實、瓜蔞皮、全栝蔞、木香、烏葯、檀香、甘松、九香蟲、路路通、白膠香、大腹皮、青皮、橘葉、橘核、枸橘、川楝子、香附、佛手、佛手花、香櫞、八月札、娑羅子、玫瑰花、代代花、綠萼梅、白殘花、荔枝核、旋覆花、旋覆梗、代赭、沉香、丁香、柿蒂、柿霜、刀豆子、刀豆殼.
活血祛瘀葯
川芎、丹參、桃仁、癟桃干、紅花、澤蘭、馬鞭草、乳香、沒葯、五靈脂、鬱金、延胡、姜黃、降香、夏天無、月季花、益母草、雞血藤、王不留行、牛膝、蘇木、劉寄奴、荊三棱、蓬莪術、蟅蟲、水蛭、虻蟲、乾漆、阿魏、凌霄花、自然銅、水紅花子、
止血葯
仙鶴草、紫珠、白芨、蠶豆花、薺菜花、鐵莧菜、地錦草、艾葉、灶心土、大薊、側柏葉、山茶花、羊蹄根、萬年青根、槐花、地榆、茜草、茜草藤、蒲黃、棕櫚炭、血餘炭、藕節、百草霜、牛角(角思)、墓頭回、參三七、花蕊石、
消食葯
萊菔子、萊菔英、地枯蘿、山楂、六曲、雞內金、麥芽、谷芽、阿魏、
驅蟲葯
苦楝根皮、使君子、檳榔、番瓜子、雷丸、鶴虱、蕪荑、榧子、貫眾、大蒜、
溫化寒痰葯
半夏、天南星、膽南星、白附子、皂莢、牙皂、蘇子、白芥子、桔梗、旋覆花、旋覆梗、白前、天漿殼、蘿藦藤、蘿藦種毛、石胡荽.
清化熱痰葯
貝母、前胡、瓜蔞、竹茹、竹瀝、天竺黃、猴棗、礞石、海蛤殼、海浮石、葶藶子、昆布、海藻、黃葯脂、荸薺、瓦愣子、白螺絲殼、胖大海、木蝴蝶.
止咳平喘葯
杏仁、甜杏仁、馬兜鈴、青木香、青木香藤、枇杷葉、鼠麴草、蔊菜、天竺子、天竺葉、南燭子、款冬花、紫菀、百部、桑白皮、雞蛋膜、雞蛋殼、雞子黃、胡頹葉、胡頹子、胡頹根、千日紅、鍾乳石、洋金花、曼陀羅莖葉、曼陀羅種子.
祛寒葯
附子、烏頭、草烏、肉桂、乾薑、吳茱萸、高良姜、紅豆寇、蜀椒、椒目、胡椒、蓽菝、畢澄茄、丁香、小茴香.
開竅葯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
平肝息風葯
羚羊角、山羊角、石決明、天麻、鉤藤、白蒺藜、櫓豆衣、代赭石、蚯蚓、僵蠶、僵繭、
貝齒、玳瑁、馬寶、狗寶、紫石英、白石英、全蠍、蜈蚣、壁虎.
重鎮安神葯
硃砂、磁石、龍骨、龍齒、牡蠣、琥珀、珍珠、珍珠母、
養心安神葯
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合歡花、小麥、秫米.
補氣葯
人參、人參葉、人參蘆、黨參、明黨參、孩兒參、黃耆、白術、山葯、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大棗、甘草、飴糖、人胞、臍帶、黃精、狼把草、金雀根、金雀花、
助陽葯
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補骨脂、胡桃肉、胡桃夾、肉蓯蓉、益智仁、沙苑蒺藜、菟絲子、蛤蚧、冬蟲夏草、鎖陽、葫蘆巴、蛇床子、韭子、韭菜根、陽起石、骨碎補、海狗腎、黃狗腎、續斷、杜仲、狗脊、棉花子、棉錦皮、薛荔果.
養血葯
熟地黃、何首烏、鮮首烏、當歸、白芍、阿膠、桑椹子、桂圓肉、
滋陰葯
沙參、珠兒參、西洋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玉竹、百合、羊乳根、枸骨葉、楮實子、谷樹葉、谷樹漿、谷樹根皮、枸杞子、女貞子、女貞葉、旱蓮草、龜板、龜板膠、鱉甲、鱉甲膠、桑寄生.
收斂葯
山茱萸、五味子、烏梅、蓮子、石蓮子、蓮須、荷花蓮房、肉豆蔻、訶子、藏青果、赤石脂、禹余糧、五倍子、石榴皮、石榴根皮、明礬、椿根皮、鳳眼草、芡實、桑螵蛸、覆盆子、金櫻子、烏賊骨、碎米蕎、雞冠花、浮小麥、糯稻根、糯稻草、麻黃根、白果、白果葉、刺蝟皮.
其它葯
蟾酥蟾皮、雄黃、硼砂、磠砂、砒石、斑蝥、石灰、輕粉、大風子蜂房、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綠礬、樟腦、硫黃、爐甘石、孩兒茶、血竭、象皮、象牙屑、松香、鉛丹、毛茛、馬錢子、土木鱉、蒟蒻、常山、甜茶、瓜蒂、藜蘆、辣蓼
[附] 具有腎毒性的中葯
蒼耳子、鴨膽子、常山、白果、馬錢子、半夏、雷公藤、鉛粉、鉛丹、密陀僧、雄黃、砒霜、白降丹、輕粉、水銀、紅丹、火硝、白礬、雄黃、硃砂
2. 鼠麴草的治病偏方有哪些
說到鼠麴草,可能很多朋友都不了解,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是一種非常具有葯效的中葯材,在中醫界被運用得非常廣泛,可以用這種葯材來做成一些偏方治療病症的效果比較顯著。那麼鼠麴草的治病偏方有哪些呢?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治一切勞咳嗽,雍滯胸腹痞滿:選用鼠麴草、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葯一錢,安在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煙在喉中。本方對於一切勞咳嗽,雍滯胸腹痞滿的病症很有療效。
治咳嗽痰多:選用鼠麴草全草五、六錢,冰糖五、六錢,一起用水煎服,本方可以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的病症。
治支氣管炎、寒喘:選用鼠麴草、黃荊子各五錢,前胡、雲霧草各三錢,天竺子四錢,薺尼根一兩。水煎服。連服五天。一般需服一個月。出現支氣管炎、寒喘的病症患者可用本方來治療。
治風寒感冒:准備鼠麴草全草五、六錢。水煎服,可以有效治療風寒感冒。
治蠶豆病:選用鼠麴草二兩,車前草、風尾草各一兩,茵陳半兩。加水1200毫升,煎成800毫升,加白糖當茶飲。本方可用於治療蠶豆病。
治筋骨病,腳膝腫痛,跌打損傷:選用鼠麴草一至二兩,水煎服。本方能夠治療筋骨病,腳膝腫痛,跌打損傷。
治白帶:准備鼠麴草、風尾草、燈芯草各五錢,土牛膝三錢。水煎服,出現白帶異常的婦女,可以用本方來進行調理治療。
選用鼠麴草來治療上文介紹的這些病症是非常有效果的,把鼠麴草合理的配伍其他的葯材一起入葯來服用治療的話,可以將這些病症得到有效的改善,不僅治病的效果很理想,而且也不用擔心會帶來副作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出現的病症情況來選用這種葯材進行治療。
3. 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青團是用什麼製作的
在清明節的時候,很多的人都製作了青團,而小編也在生活當中購買了一些青團,其實青團的價格並不便宜,而自己在家裡面製作出來的青團也是不用花費太多的錢,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像現在的青團有蛋黃肉鬆餡,還有豆沙餡以及奶茶現等等。在清明節的時候,一些奶茶店推出了奶茶線的青團,受到了很多女孩子的喜歡。首先大家需要准備一些鼠麴草,有的人喜歡把鼠麴草焯水之後,就跟小蘇打水一起榨汁。
有的人會習慣性的先把製作好的青團蒸熟之後再包,這樣也是可以的,當包好之後,再蒸也是可以的,只是一個順序的問題。青團是我們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物,而且製作方法也是很簡單的。大家也可以在家裡面跟孩子,一起嘗試一下動手的快樂。
4. 誰能給幾個濕鼠麴草的葯方
①治咳嗽:鼠麴草三錢,炙款冬花二錢,炙桑白皮三錢。水煎服。( 《北方常用中草葯手冊》) ②治慢性支氣管炎:鼠麴草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一錢。水煎, 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葯》) ③治筋骨疼痛:鼠麴草一兩,白酒一斤。浸泡三日,飲酒、 每次一酒盅,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葯》) ④治濕熱痢疾:濕鼠曲革、小檗皮、甘松。煎服。(《 高原中草葯治療手冊》) ⑤治胃潰瘍:鼠麴草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葯》) ⑥治高血壓:㈠鼠麴草四錢,鉤藤三錢,桑寄生三錢。水煎, 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葯》)㈡濕鼠麴草、黃芩、豬毛菜、 毛蓮花。煎服。(《高原中草葯治療手冊》) ⑦治癰瘡腫毒:濕鼠麴草、銀花、赤芍、大力子。煎水服。 亦可用濕鼠麴草、牛耳大黃搗爛敷。(《高原中草葯治療手冊》)
5. 擬鼠麹草跟鼠麴草有什麼區別
生長形態不同:清明菜全草有白色絨毛,又叫鼠麴草或燕子花、柳絮頭、寒食菜等
6. 鼠麴草的作用
鼠麴草的作用: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降血壓,祛風濕,祛痰。用於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蠶豆病,風濕腰腿痛、痰喘、風濕痹痛;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1、鎮咳作用:小鼠反復吸入濃氨水形成慢性咳嗽後,灌服鼠麴草煎劑,有一定的止咳作用。煎劑4克/千克小鼠灌胃,有鎮咳作用。
2、抑菌作用:鼠麴草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桿菌有抑製作用。
治一切勞咳嗽,雍滯胸腹痞滿: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葯一錢,安在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煙在喉中。
3、治咳嗽痰多:鼠麴草全草五、六錢,冰糖五、六錢。同煎服。
4、治支氣管炎、寒喘、鼠麴草、黃荊子各五錢,前胡、雲霧草各三錢,天竺子四錢,薺尼根一兩。水煎服。連服五天。一般需服一個月。
5、治風寒感冒:鼠麴草全草五、六錢。水煎服。
(6)鼠麴草多少錢一斤擴展閱讀:
鼠麴草的性狀鑒別:
全草密被灰白色綿毛。根紋細,灰桂冠以。莖常自基部分枝成叢,長15-30cm,直徑1-2mm。葉皺縮捲曲,展平後葉片呈條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長2-6cm,寬0.3-1cm,全緣,兩面均密被灰白色綿毛;質柔軟,頭狀花序頂生,多數,金黃色或棕黃色,舌狀花及管狀花多已落脫,花托扁平。
7. 棉花菜的禁忌
棉花菜的禁忌
宜忌
《葯類法象》:"少用。款冬花為使。過食損目。"
棉花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功用主治
化痰,止咳,祛風寒。治咳嗽痰多,氣喘,感冒風寒,蠶豆病,筋骨疼痛,白帶,癰瘍。
《別錄》:"主痹寒寒熱,止咳。"
《日華子本草》:"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
《履?岩本草》:"大治脾胃作疼。"
《葯類法象》:"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
《品匯精要》:"治形寒飲冷、痰嗽,經年久不瘥者。"
《本草正》:"大溫肺氣,止寒嗽,散痰氣,解風寒寒熱,亦止泄瀉。"
《綱目拾遺》:"治囊風濕癢,煎湯洗;愈兒疳,梅毒,下疳,同甘草煎洗。"
《天寶本草》:"除蟲,定痛。治驚風,諸般氣滯。"
《現代實用中葯》:"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為降血壓劑及胃潰瘍之治療葯。"
《南京民間葯草》:"泡酒服,治筋骨痛。"
⑾《民間常用草葯匯編》:"消喉火,解熱,去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
治一切勞咳嗽,雍滯胸膈痞滿: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葯一錢,安在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煙在喉中。(《宣明論方》焚香透膈散)
治咳嗽痰多:鼠麴草全草五、六錢,冰糖五、六錢。同煎服。(《江西民間草葯》)
治支氣管炎、寒喘:鼠麴草、黃荊子各五錢,前胡、雲霧草各三錢,天竺子四錢,薺尼根一兩。水煎服。連服五天。一般需服一個月。(《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治風寒感冒:鼠麴草全草,五、六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葯》)
治蠶豆病:田艾二兩,車前草、鳳尾草各-兩,茵陳半兩。加水1200毫升,煎成800毫升,加白糖當茶飲。(《廣東醫葯衛生科技資料選編》)
治筋骨痛,腳膝腫痛,跌打損傷:鼠麴草一至二兩。水煎服。(《湖南葯物志》)
治白帶:鼠麴草、鳳尾草、燈芯草各五錢,土牛膝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治脾虛浮腫:鮮鼠麴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治無名腫痛、對口瘡:鮮鼠麴草一兩。水煎服;另取鮮葉調米飯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葯》)
8. 農村常見的鼠麴草有什麼作用
一,鼠麴草也叫清明菜
鼠麴草在以前的《中國植物志》中記載為鼠麴(qu)草,之後修訂後正式中名就叫鼠麴草,屬於菊科鼠麴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別名多地叫清明菜,因為在清明前後它的嫩莖葉可以當野菜食用而得名,別名還有田艾、擬鼠麴草、秋擬鼠麴草等等。
外形特點:一是為一年生低矮草本,莖直立或下部斜展,高度往往在四十公分以下,莖上有白色厚棉毛;二是單葉互生,葉無柄,葉片匙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匙形,長5-7公分,兩面有白色棉毛;
三是頭狀花序多數,近無柄,在枝頂密集成傘房花序,花黃色或淺黃色,1-4月開花;
蒴果圓柱形,長0.5公分左右,8-11月果實成熟。
鼠麴草在我國除了東北外各地都有分布,通常野生在低海拔乾旱地方或濕潤草地上,在稻田最常見。
二,鼠麴草的主要作用
根據我對鼠麴草的觀察和了解,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鼠麴草是農村自然植被的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野生植物,在自然界自生自滅,一歲一枯榮,春華秋實自然繁衍,是多地草本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它的嫩莖葉可以作野菜食用。
可以煮水喝、炒食、蒸食和製作清明果(面團)食用,味道甜鮮清香,口感良好,深受人們喜愛。
第三,它的莖葉可以葯用,其味甘、微酸,性平,無毒,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濕功效;主要含有黃酮類、三萜類、甾醇類、蒽酮類、咖啡酸衍生物等有效成分。葯用時請遵醫囑。
鼠麴草俗稱「清明草」,是黃花糍粑的原料,也稱「佛耳草」「軟雀草」等等,古人以其莖葉入葯治某些疾病。
鄉村是草葯生長較為集中的地方,在同區域內或許就能同時收割數中葯材,鼠麴草就遍布在滿是雜草的慌田裡,常和艾草,酢漿草等草本植物搶奪同一地方的養分。在眾草中,鼠麴草不難被分辨出來,一旦被人采割,本來看似毫無用途的雜草就被人們開發出價值,老邪就來談談這種草。
鼠麴草是菊科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為它具有「葉子行似鼠耳,花開如曲」的特點而被人稱為「鼠麴草」,如果想深入了解這種植物,光知道這兩個特點遠遠不夠,還得從上到下慢慢地剖析它。
鼠麴草是直立型的莖,基部發出的枝往下傾斜,高度一般在20-40厘米之間,有的會更高,植物的上部不分枝且有縱溝,葉無柄,為匙狀倒披針形,或是倒卵狀匙形,全草密被灰白色棉毛。
為什麼鼠麴草被人們稱為「清明草」?我認為原因就是,鼠麴草在清明前後生命力強,不僅葉子肥厚,黃色的花還該植物增加了辨識度,那時候適合採摘,可以拿來做糍粑,或者是一些別的食材。
用鼠麴草做糍粑在我們廣西人很普遍,每年到了做糍粑的季節,鼠麴草和艾草被人們大量采割,切成泥後取綠色的草汁,和糯米粉混在一起蒸制,那味道香糯可口,也可以焯水後制涼拌或做湯。
如果你以為鼠麴草只能拿來食用,那就大錯特錯了,鼠麴草也是葯材,《名醫別錄》中就有它的記載。
鼠麴草別稱甚多,只是各個時代的人因習慣不同而較法不同罷了!所以在古書里有不一樣的名字。鼠麴草主要有化痰和止瀉的功效,治傷風感冒適合用鼠麴草,有泄瀉、咳嗽痰多等病症可用鼠麴草,清明前後,乍暖還寒,容易傷風感冒,所以這時用得多,這也是它和清明的一種聯系。
鼠麴草是一種南方常見的當年生草本植物,隸屬於菊科鼠麴草屬,其學名為鼠麴草,因其葉片很像老鼠的耳朵,所以又稱為「鼠耳草」,後又傳播成「佛耳草」。
鼠麴草既可作為野菜又可作為葯材,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其農歷二月份就已經發芽,嫩葉上長著細微的白色茸毛,農歷三月分長出花穗,開出細小的黃花。因為在清明時節的時候,鼠麴草的的嫩葉可以食用,所以又稱之為「清明菜」,很像北方的一種「面條菜」。過去青黃不接的荒年,鼠麴草可用來充飢。
鼠麴草作為葯材最初記載於《名醫別錄中》,其味甘性平,常用來止咳平喘、化痰祛濕。有些地方在寒食節的時候,用鼠麴草跟米粉和成漿來食用,可辟邪、去濕氣,人們將這種食物稱作「粑菜」。在民間鼠麴草搗碎後還可以修復創傷和潰瘍。
現代葯理學研究得知,鼠麴草含有黃酮類化合物、醌類化合物、生物鹼類化合物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保肝、止咳等臨床應用價值。
潮汕的稞品是廣東著名小吃,在潮汕食文化據說有500多年的 歷史 。而其中有一種不能不說的稞品,不少人都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稞品,它就是鼠曲稞。
據說,在廣東所有的稞品里,鼠曲稞 歷史 最為悠遠,甚至有人認為鼠曲稞是其他稞品的母本,可見鼠曲稞在潮汕民俗 美食 文化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而鼠曲稞,也叫茨殼稞,就是將鼠麴草舂爛熬煮後,將其揉和到糯米粉後做成的一種青綠色稞點小吃。
那用來做鼠曲稞的鼠麴草,到底是一種什麼植物呢?
鼠麴草名字的由來清明前後,田間、路邊、草地上,特別是海拔比較低的地區,就會長出一株株小小的毛茸茸的「黃花」,小時候,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就會相伴到田間在漫山遍野一片片鬱郁蔥蔥的黃花才畫家,洗干凈,剁成菜泥,擠出綠色的汁液,加到糯米粉中,或蒸或煎,這就是小時候記憶中的黃花粑粑(鼠曲稞),滿滿的咬上一口,香糯無比,正像把這個春天都吃了下去。
這些漫山遍野的小黃花,其實就是鼠麴草,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見,而在南方,如浙江、兩湖、兩廣等地區對鼠麴草還有很多種不同的吃法。
鼠麴草,是菊科植物鼠麴草的全草,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密被白色綿毛,通常從基部開始分枝。葉互生;下部葉匙形,上部葉匙形或線形,長約2~6公分,寬約3~10公分,先端圓鈍具尖形,基部狹窄,包莖,全緣,無柄,質柔軟,兩面均有白色綿毛,花後基部也掉落。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線房狀;總苞球狀鍾形,苞片多列,金黃色,干膜質;花全部管狀,周圍數層是雌花,花冠狹窄如線,花柱較花冠為短;中央為兩性花,花管細長,先端五齒裂,雄蕊5個,柱頭兩裂,瘦果橢圓形,長約半公分,具乳頭狀毛,冠毛黃白色,花期一般4~6個月,果實期月8~9個月。
魏晉時期陶景弘所著的《名醫別錄》中記載:「鼠耳言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絨似之」,就像上面描述的鼠麴草形狀一樣,因為其「葉如鼠耳,花開如曲」,所以人們名其曰「鼠麴草」。
農村常見的鼠麴草,除了製作鼠曲稞,還有什麼作用呢?其實鼠麴草也是一種葯食同源的植物,作為中葯,鼠麴草味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祛風寒的功效,常能治療咳嗽、痰多、氣喘、風寒感冒、筋骨疼痛、白帶、癰瘍等。
其實,單味鼠麴草就能治療風寒感冒;而鼠麴草和冰糖一起熬煎水,可以治療咳嗽痰多等症。
在臨床上,鼠麴草常和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等中葯一起熬煎可以治療虛癆咳嗽、胸膈痞滿等。
把鼠麴草和黃荊子、前胡、雲霧草、天竺子、薺尼根等可對支氣管炎、寒喘有一定療效。
由此可見,鼠麴草在臨床上對風寒感冒引起的各種咳嗽、痰喘等療效顯著。
警惕市面上以鼠麴草冒充白頭翁現在,會發現有部分葯房甚至醫院里出售的白頭翁並不是真正的白頭翁,而是以鼠麴草替代。這個現象,特別是在南方尤其是廣東比較普遍,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白頭翁是治痢要葯,而鼠麴草,上面說的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咳嗽痰喘等的葯物,二者是不一樣的。
但是,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鼠麴草來替代白頭翁的呢?
時間無從考證,但白頭翁在中醫 歷史 比較長,這在《神農本草經》就已經記載開始收集。
而鼠麴草,最早才出現在清代醫家趙學敏所著的《本草拾遺》一書中,那麼如果有證可查,用鼠麴草替代白頭翁也應該在清代以後。
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不管是鼠麴草的原植物還是鼠麴草的葯材形狀都密披著銀白色的綿毛,尤其是葉子的兩面都密生著銀白色綿毛,除了根、花之外,鼠麴草給人們的印象就是白色的,所以在《湖南葯物志》中就把它成為白頭草,在《潮汕青草葯彩色全書》中還把收藏的鼠麴草叫做小白頭翁等。
也有《潮陽草葯》一書中將鼠麴草稱為土白頭翁,白頭草、白頭翁一字之差,再加上植物的相似性,可能就是人們將鼠麴草當做白頭翁的最重要原因。
其次,應該是從事中葯調劑工作的人缺乏專業的鑒別能力,根本就分不清鼠麴草和白頭翁。
再者,就是葯品監管部分指導監督不力導致的。
關注我,用嚴謹態度,科普 健康 ;用愛心,傳遞快樂。
農村常見的鼠麴草,小蘭本地土話稱之為「白頭公子」,很多人都把鼠麴草當作做粑粑米果之類的添加物。
鼠麴草是農村很常見的一種野草,常見生於田間地頭,尤其是在下半季稻穀收完之後的旱田裡最容易長。小蘭這里每年的春天都有很多人去採摘,也有人拿去市場上賣,10塊錢一斤,你覺得貴嗎?不過這個10塊錢掙得可一點都不容易喔。
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差,糧食嚴重不足,都是以野草野菜來充飢。小蘭曾聽奶奶說過,以前飢荒年代,什麼野草樹葉都吃,很多人因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後來人們慢慢有了認知,就留下了一些易於消化的來當食物,其中鼠麴草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小蘭今年被鼠麴草鬧過一次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就在今年正月,在拔兔子草的時候發現很多非常嫩的鼠麴草,就忍不住采了些回家,把嫩的尖尖挑選出來做粑粑吃,剩餘一些老的和開花的就拿喂兔子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小兔子就死了兩只,因為第一次養兔子,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問了一個經常一起拔草的婆婆才知道,鼠麴草上面有拉絲一樣的毛,兔子吃多了會排便不出,各種後悔呀。
鼠麴草,學名鼠麴草,是一年生草本,屬菊科鼠麴草屬植物。開黃色花朵,果實呈倒卵形或倒卵狀圓柱形,有乳頭狀突起。在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在各地又有佛耳草、鼠耳草、田艾、菠菠草等別名,主要生長於低海拔乾地或濕潤草地上,尤以稻田最常見。 鼠麴草也就是清明草,在很多地方是被當作野菜食用的,不僅可以炒食作湯,還可以用來做團子。每年春天,特別是在清明前後,人們常常會採摘清明草的嫩葉,處理過後,將它和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團,並包上白糖、豆沙等餡料,做成一種清香美味的點心。 鼠麴草性味甘平,無毒,具有葯用價值。於春季開花時採收,去盡雜質,曬干,貯藏乾燥處。鮮品隨采隨用。用法有煎湯、研末、浸酒內服;或者煎水洗或搗敷外用。
鼠麴草主要有化痰止咳,祛風除濕,解毒殺蟲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咳喘痰多,風濕痹痛,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癰腫疔瘡,風濕疹癢等症。以及治療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為降壓劑及胃潰瘍之治療葯。 民間有關鼠麴草治病的單方有:
1、將鼠麴草泡酒服用,可治筋骨疼痛。或者將鼠麴草30-60g,用水煎服。也可治筋骨痛,腳膝腫痛,跌打損傷。
2、用鮮鼠麴草30g,水煎後加紅糖15g,於每年春初服用。可預防肝炎。
3、將鮮鼠麴草合冷飯粒及食鹽少許搗敷。可治毒疔初起。
4、以鼠麴草煎湯洗滌,並作溫濕罨敷劑,1日換葯3次。可治臁瘡(下肢潰瘍)。
5、取鮮鼠麴草60g,用水煎服。可治脾虛浮腫。
6、用鼠麴草240g,水煎後用葯汁擦身。可治風疹。
7、將鼠麴草研末,外敷。可治外傷出血。 以上用法僅供參考!如有需要,還需就醫,經醫生診斷後指導用法用量!
鼠麴草:也叫鼠麴草、鼠耳草,江西這個地方多叫清明草,它是早春的一種野菜。野菜總是採摘嫩頭食用,密布白毛的鼠麴草像裹了層棉花一般,故江蘇一帶,把它叫做「棉莖頭」。
鼠麴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莖直立,被白色厚棉毛;葉互生,兩面均有白色棉毛,頭狀花序較多,花黃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小而多數,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狀圓柱形。產於我國除東北之外大部分省區,生於山坡、草叢、曠野、農田中。鼠麴草葉形如鼠耳,且葉多茸毛,又名「茸母」。它又可和米粉、麵粉做成食品,取其汁液和面蒸食,做糕做團,江西這邊叫清明粿。
歷史 上的鼠麴草倒不像現在這般默默無聞。北宋末年,北宋的亡國之君淪為階下囚的宋徽宗,被金人大軍押解北行。春風初暖,卻吹不散宋徽宗心中徹骨的寒涼,徽宗忽一低頭,見了路邊剛剛破土未久的嫩草:那小草的葉片滿是灰白色茸毛,彷彿戴了銀狐裘的披肩。他算著時令,應是清明節氣,想那汴京的故俗,這草本應是清明寒食的主角才是,觸景傷情,徽宗便作詩曰:「茸母初生認禁煙,無家對景倍凄然。帝城春色誰為主,遙指鄉關涕淚漣。」這詩中的「茸母」指的便是鼠麴草,因為其葉片上生有茂密的白色絨毛,古人將其稱為「萬茸之母」。
北宋故都汴京(現河南開封)民間,每逢春日,人們便會采其嫩芽食用,所謂禁煙,則是言這鼠麴草初生之時,恰逢寒食,煙火不興。徽宗詩句,追憶故事,言辭工整,意境慘然,卻於事無補,只落得客死他鄉。
古時所謂茸母,如今大名喚作「鼠麴草」,又有鼠曲、鼠耳等諸名,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稱,麴,言其花黃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葉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其中所謂和米粉食,即是舊時北方寒食習俗,采鼠麴草嫩葉,與米粉同蒸作糕狀,其色青綠,正是宋徽宗所憶汴京故事中的時令吃食。早在南北朝時,《荊楚歲時記》便有言道:「三月初三日,取鼠麴汁蜜和粉,謂之龍舌袢,以厭時氣。」
每到清明時節,生長在山坡、草叢、曠野、農田中的嫩嫩的鼠麴草,是江西省不少地方做青團子的主材,滾水焯一下,打成漿,和在麵粉中,做成的團子清香撲鼻,鮮碧誘人。這些江西春日所做的清明粿等特色食品,製法皆大同小異,其做法細究倒是古風的沿存。醫家稱:鼠麴草莖葉可入葯,為鎮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傷之尋常用葯,內服還有降血壓療效,具有非常高的醫用價值。清明時節吃一些或有補益,經蒸煮後,鼠麴草顏色較艾蒿等為艷,此草滋味清爽,身懷淡香,有時亦可單獨當作野菜食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受了野菜宴款待,作詩答謝,稱「深挑乍見牛唇液,細掐徐聞鼠耳香」,更是令人不禁垂涎鼠麴草的美味了。
時下,用植物汁液染色又成了一種 時尚 ,鼠麴草就是一種很好的色料植物。南梁時的《荊楚歲時記》里說,把鼠麴草的花和楓楊的皮打爛後,染制粗布,經久不褪,直到布破了,顏色還是鮮艷如初。
鼠麴草生於郊野,春光明媚,和家人或朋友踏青賞玩。鼠麴草一派生機,團團緊簇,恍如靜謐而機警的小獸,正是春日尋常的景物。你用不了多時,便可尋獲不少鼠麴草。採回的鼠麴草,洗凈泥土,細細剁碎了,混入糯米粉中加水揉成面團。醒發後,或搓成光滑的團子狀,或壓成餅狀,蒸熟,或入油鍋煎炸,這天然清香,趁熱氣,蘸白糖,香味軟糯,可口宜人,甚美。
鼠麴草又叫清明菜,棉花菜,清明節的時候,到田間地頭摘下嫩的部分,洗干凈,和用水泡好的糯米一起蒸熟,捶爛,就成為一道 美食 ,金黃色,常用來招待親朋好友,如今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已提高,但這道 美食 仍經久不衰,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應該是雲,貴,川一帶的特產吧![微笑][微笑][比心][比心]
鼠耳純屬一種野草,跟菜無任何牽連,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常年生草本,冬天經過風霜雪雨,表面上看似苗葉枯萎了,其實根系充滿生機,二月春風起,嫩苗似花開,所以在南方地區農歷二三月間隨處可見,葉苗上有一層白白的絨毛,開著碎碎的黃花。
鼠耳草中有一種象羊絨的纖維,是清理腸道的好食材,但用來佐餐做菜就不適宜了,因為採摘起來比較麻煩,既要除掉小徑又要摘去黃花,由於它的羊絨纖維不容易煮爛,吃起來也難以下咽。
象我們這里都是拿來做清明米果,把採摘回來的鼠耳草除掉老徑和黃花,將比較嫩的徑葉洗凈切碎再搗爛,然後用糯米粉加麵粉和成草綠色的面團,然後用竹筍和臘肉做餡子,根據個人的口味做成包子或大餃子,然後放進蒸籠里蒸熟,這就是人們清明時節要吃的「清明果」。
清明果做工精細,味道肯定也不一般,但凡吃過的人都懂,雖然出自農村,我想不會比那些「御膳房」的包子米果要遜色。
我們這里叫面蒿,可以和糯米一起做成面餅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