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一斤能產多少斤
Ⅰ 鯽魚能長多大
1、土鯽魚能長到0.5斤左右。它的生長速度非常慢,在天然水域長到0.4斤需要3年時間。
2、湘雲鯽能長到3斤以上。它是異源三倍體新型魚類,生長速度較快,但自身不能繁育。當年魚苗養到年底,最大體重在1斤以上;隔年魚種養到年底,最大體重在3斤以上。
3、白鯽最大能長到5斤。它是鯽魚中的大體型,生產速度較快,當年魚苗養到年底體重0.7-1斤。
4、滇池高背鯽魚最大能長到6斤。屬於滇池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對象,生長迅速,2年能長到1斤,3年能長到2斤。
綜上所述,鯽魚屬於小體型魚種,如果當年投苗送到年底體重基本在1斤以內,但養殖時間拉長,有的鯽魚品種就能長到五六斤的體重。整體來看,野生鯽魚體重很小,養殖的時間越長,鯽魚就能長到越大,直到出現天花板不再漲。
Ⅱ 鯽魚最大能長多少斤
中國釣最大的鯽魚記錄是4.95公斤。鯽魚是一蔽凱裂種地地道道的小型魚,體重一般都不超過500克,市場上在售的鯽魚也基本上都在250克左右。事實上,鯽魚的最大體重遠不止於此,有些品種的鯽魚甚至還能長到10斤以上。
1、野生的鯽魚最大一般能長到1.5斤左右,人工養殖的鯽魚最大一般能長到2斤左右,部分品種(工程鯽)可長到3-8斤左右,具體大小取決於鯽魚的生活環境等因素。
2、鯽魚的養殖周期通常為6個月左右,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鯽魚可快速生長,5月份投放,12月份即可起捕上市,此時體重一般超過200克。
3、野生鯽魚的生長速度較緩慢,生長周期為2年左右,5-6月份孵化的野生鯽魚到宏閉了當年孫世冬季只能長到20-30克,翌年夏季才能達到100-150克,翌年冬季才能達到200克左右。
Ⅲ 鯽魚能長多大
鯽魚不同的環境生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在黃河流域土鯽6個月能長到1兩,50克,可以繁殖了。長到1斤需要5-10年。
人工品種長得最快的是工程鯽(一種金黃色,有短胡須的雜交鯽魚),飼喂條件下一年就可以長到3-4斤。
鯽魚從幼苗長到150克(3兩)重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在不同的水域里大多呈青灰色,也有的呈金黃色,其魚鱗在同等基礎上較「良種飼養」鯽魚要小些,其體形也長條些。土鯽魚的生命力較強,體力也比良種魚好,離水後一時半會不容易死。
野生鯽魚一年大約能長到幾十克,也就是1兩左右。如果是池塘養殖,一年能長150-200克。如果是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庫中養殖,一年能長250克以上。如果是養殖鯽魚新品種,比如湘雲鯽,當年魚苗最大生長個體可達750克。
(3)鯽魚一斤能產多少斤擴展閱讀:
鯽魚挑選指南
選魚時可從兩方面來判斷。
一是魚的體形大小,一般魚長到八分大時最適合烹飪。因為這個時期的魚剛好處於「青春期」階段,性已發育成熟,其肉質比較飽滿,味道也非常鮮美。而太小的魚因為還沒有長大,肉質則不夠鮮嫩,刺也會顯得較多;魚長太大後,肉質會較粗糙,其體內積聚的有害物質也會增多。
購買時,建議大家鯉魚和武昌魚選一斤半左右的,鯽魚選半斤到一斤的,草魚選四五斤的。第二是魚的產卵期,在臨近產卵期時,魚體內的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儲存更豐富,肉的味道也更鮮美。而等產卵期過後,魚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則大量減少,魚會變得乾瘦,肉質也變松。
鯽魚選0.5斤~1斤。鯽魚體積較小,如今有新培育的鯽魚能長到1斤半以上,但還是1斤左右的鯽魚味道最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鯽魚
Ⅳ 鯽魚要長多久才能達到一斤
鯽魚多久才能長一斤?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有很多答案,因為生長方式不同環境不同,魚兒生長速度就不一樣。
在水肥的區域,微生物比較多,魚兒不缺食物,肯定生長很快。
在水體比較瘦的區域,魚兒食物匱乏,魚兒沒東西吃,肯定就會生長很慢。
再說鯽魚的品種,鯽魚分為土鯽魚、方正銀鯽、彭澤鯽、高背鯽、湘雲鯽等這些鯽魚有些一年就能長2斤,有些5年也不一定有一斤
一般土生土長的土鯽魚生長速度很慢,一年生鯽魚最多不一定能長2兩,5年有沒有一斤也是個問題,主要是野外環境太復雜,食物稀少鯽魚生長速度很慢。
方正銀鯽原產地為黑龍江省方正縣,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強、生長快、個體大等特點,體重最大的可以達到3斤,生長速度很快。
彭澤鯽原產於江西省彭澤縣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彭澤鯽個體大,最大可達6.5公斤。也被稱為彭澤大鯽。
滇池高背鯽魚體形為紡錘形,高背鯽原產雲南滇池,主要以腐殖質、營養碎屑為食,可清潔水底雜質,還攝食部分藻類,對水體有較好的凈化作用,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
湘雲鯽又叫工程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劉筠教授培育成功的一種三倍體鯽魚。生長速度是普通鯽魚的3-5倍,當年的魚苗可以達到3斤以上。
另外,我們釣友釣魚的時候,都會覺得,個體大的鯽魚就是「工程鯽」,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很多品種的鯽魚和工程鯽個體相差不大,生長速度也很快。除了土鯽魚生長速度太慢以外。很多鯽魚都是能長到個體很大。
釣友們,你覺得你們那邊鯽魚能長多大,需要多長時間?
鯽魚要長多久才能達到一斤?
首先鯽魚的品種有很多 例如:土鯽魚 工程鯽 高背鯽 銀鯽 等等 我就列舉三個比較常見的品種
1.土鯽魚最常見而且的生長周期最長 這種鯽魚一年才長一二兩 長到一斤得好幾年 野釣時要是釣到一斤左右的土鯽魚都能跟其他釣友吹一整年 這種鯽魚 肉質緊致 用來燉魚湯 那魚湯絕對是跟牛奶一樣香濃鮮美
2.工程鯽 又叫湘雲鯽 這種品種運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生物工程技術而培育出來的三倍體新魚種 與普通鯽的生長性能相比,具有性腺不發育、抗病力強、耐低氧、耐低溫、食性廣、易起捕等優點,特別是生長速度快,工程鯽比普通鯽魚快3倍;而且在商品特點上也有很多優勢,出肉率高,但肉質鬆散,有不良商販會將它冒充野生鯽魚賣,價格高出普通鯽1倍。這種鯽魚從魚秒長到一斤只要大半年(當人要在人工喂養的情況下)
3.銀鯽 銀鯽的體形及體色與普通鯽魚極相似 但身體比普通鯽魚顯著地高且寬 體長為體高的1.9-2.4倍 體色較深 生長速度較土鯽魚快 個體也較大 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 銀鯽也是魚塘飼養的主要品種之一 因為其生長快周期短 肉質較工程鯽緊致的緣故 所以多地養殖大戶都會優先選擇養殖銀鯽這個品種 銀鯽一般人工飼料喂養 一年不到就能有一斤左右 如果小麥飼養 需要一年左右
其實個人覺得如果是要決定養魚 那就選銀鯽或工程鯽 如果是釣魚還是要釣土鯽魚 那是真得鮮 如果是自己養了釣著玩建議別喂飼料 飼料有激素短期內長那麼大肉質鬆散 燒湯跟清水一樣 鯽魚一定要讓它慢慢長 而且跟人覺得半斤的鯽魚最好吃 太大了肉就太柴了!
個人觀點 歡迎補充~~~
鯽魚要長多久才能到一斤?
鯽魚大致分兩種,一種野生一種養殖,不管野生還是養殖其生長速度與地理位置,水域情況有很大關系。這沒有個准確定義。
例如北方的鯽魚,由於氣候原因在戶外冬天寒冷的冰面下鯽魚很少有吃的所以生長較慢。而南方四季水面基本無結冰,且水溫相對也高點,鯽魚活性大會找吃的,所以長到一斤比北方時間要快。
而水域基本就是看水域大小、水質好壞,魚的密度大小,食物多少。水質好壞和鯽魚的 健康 程度有很大關系,鯽魚 健康 且魚密度適中,又有豐富的食物,這樣鯽魚長的也快。如果水質差,食物少,搶食魚還多,那自然鯽魚長的就慢。
綜合上訴野生鯽魚長到一斤需要5至7年左右時間。養殖鯽魚基本就是6至8個月。為什麼養殖鯽魚這么快?經濟魚大家都懂得。
鯽魚,最佳的品種是河南滎陽汜水河的金鯽,春三月在青苔里翻出金燦燦的,紅鰭,只不過最大僅八兩,這是鯽不過八。
金色僅二三兩月不論大小都金色,其它月份則青背.青鰭.青側體.白肚了。
後來,抓鯽的人多了,洗魚時有順下水道滑走的小鯽魚及卵,流入污水池,從此污水溝里有黑背.灰肚鯽,其單重最大的近二市斤。
而洛陽大清河,其鯽干白,鰭略黃根部泛點紅,單重最大的僅六兩。
再後來引入南方及人工育種鯽,才有一二斤重的厚身鯽了。其色臟黑如污水鯽。
野生鯽六年壽命,人工及南方更少點,黃河以北漸年頭長點,但重輕點。
黃河岸邊人不釣鯽,釣鯰,用操網貼黃河沿坎,順水流向操鯽魚,三小時五六斤1兩重的鯽沒問題。
興魚塘釣後,塘主由飼魚場購回鯽放自塘里,供交費者垂釣玩兼魚貨帶回家了,多一斤多人工育種鯽,仍污水鯽。
真清水的河湖裡的鯽青背稍黑點,白側體白肚干凈廷美的,僅沒金鯽漂亮。
南方無霜期長,魚休冬時間短,比北方長得快點大不少呢。
所以問多久長到一斤,不確定,但壽命上計野生過斤重五年以上了。
釣鯽僅城裡人干,鄉下人用淌渾水罩子罩抓得多些,因清水處鯽魚見岸上人,向渾水躲藏,從而渾水處用羅罩抓得多。無罩手摸也比釣得多幾倍,且好玩有意思。
釣魚不為魚,是磨性子,去掉好發急的壞毛病,歸修養的練習方式之一。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野生鯽魚長的慢,在食物環境的不同的情況下,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鯽魚一年可以長到3量左右,三年可以長到一斤左右,也有得食物充足兩年可以長到一斤。
目前雜交得鯽魚較多,工程鯽銀鯽生長的比較快,飼養的情況下半年可以長到一斤多,兩年可以長到3斤左右,但是著種鯽魚不好吃。
家養鯽魚 苗長成大魚需要200天左右,鯽魚生命力極強,性情溫和,顆粒喂養大約6個月。 野生鯽魚6個月能長到1兩,長到1斤需要5-10年
1·野生鯽魚,也就是土鯽魚。土鯽生長緩慢,天敵又比較多,所以大個體的土鯽數量就比較稀少。
2·土鯽生長緩慢,肉質緊實,口感營養都比養殖的鯽魚要好,所以價格高。
3·和其他魚比起來生長速度的確慢。土鯽魚從幼苗長到150克(3兩)重大約需要三年時間。
4.土鯽魚的生命力較強,體力也比良種魚好,離水後一時半會不容易死。一般它們就吃食江河、池塘裡面本有的餌
這個要長多少年??
不同的生存環境、品種生長速度差異很大。
這是幾年前在山坡上一個野塘釣的,一斤多的肉質比市場上三兩的還嫩,還鮮。第二個周末去,發現被毒害了[流淚]我懷疑身邊的釣友有潛伏的電工[發怒]大師們幫忙看看是土鯽魚嗎?
鯽魚是生長很慢的,特別是「土鯽魚」能夠長到一斤不知道需要多少年,野釣這么多年,半斤左右的野生鯽魚都不多見,很少能碰到1斤的土鯽魚。
但是有些鯽魚品種可以長很大,比如工程鯽、高背鯽等。
鯽魚雖說有很多種類,但是生活習性卻基本相近,都是習慣生活在水體下層,屬底層魚類。
野生鯽魚一年大約能長到幾十克,也就是1兩左右,如果是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庫中一年可生長2-3兩。如果能長到一斤,估計5年能不能長到還是個問題。
鯽魚雖說生長很慢,但是鯽魚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通常一次產卵數能達到萬粒。較能耐低溫,在10攝氏度以下的水溫中仍然有攝食能力。 這也是我們釣友在冬季釣魚仍然能夠釣到鯽魚的原因。
鯽魚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它鱗片上的保護色,能隨著水色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水體顏色的不同,可變成銀灰色、灰褐色、灰色、銀白色、黃色和金黃色。
甚至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其體形也能作適當的改變,若生活在較狹小的水塘靜水中,活動范圍很小時,它的體形又會變得較短而偏寬且肥厚,若生活在流動的活水中,水體的面積大,活動的范圍大,其體形會變得偏長形。
土鯽要想長到一斤,是很難的。一年長到二兩,已經很不錯了。以前沒有人去專門養鯽魚,產量實在太低,沒有經濟效益。但是,鯽魚卻又很受人們喜愛。吃也好、釣也罷,都是最好的魚種。故此,水產研究人員開始人工培育新的鯽魚品種。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工程鯽魚」。
沒記錯的話,最早應該是日本人培育出了新一代鯽魚,叫「銀鯽」。體色銀白、體態修長、鱗片緊密、大頭小嘴,一年可以長到一斤左右。
國產最早應該是高背鯽。高背鯽母本為黑龍江雙鳳水庫的鯽魚,父本為江西興國紅鯉魚。這種雜交鯽魚,體態健碩,背寬肉厚、肉質緊密、生長迅速,而且適應性極強。一年可以長到一斤以上,由於有鯉魚父本遺傳基因,個體可以很大,突破了一般鯽魚能長到八兩、一斤的上限,可以長到兩、三斤,甚至個別可以達到六斤左右。所以,高背鯽被全國廣泛養殖,並流入自然水域。
另外還有一種彭澤鯽,體態豐腴,鱗片銀白,肉質較松軟。養殖一年可達到八兩、一斤左右。
還有一種湖北鯽魚,一年也可以長到八兩、一斤左右,由於賣價便宜,很多地方也有引進。
個人經驗:在這幾種鯽魚中,土鯽比較本分,基本處於底層活動。高背鯽、彭澤鯽雖然也會上浮,但大體型的還是主要在底層活動。土鯽、高背鯽、彭澤鯽,泳層穩定,相對好釣一些。而銀鯽、湖北鯽魚,泳層不好琢磨,不太好釣。
Ⅳ 鯽魚能長多大
野生的鯽魚一般在0.3-1.5斤左右,人工養殖的鯽魚一般在1-2斤左右,也有極少數的鯽魚品種如工程鯽能達到3-8斤左右。鯽魚是以植物為主要食物的雜食性魚,其特點為適應性強、食性廣、抗病力強、繁殖力強、生長快、對水溫要求不高,便於養殖。
一、鯽魚能長多大
1、鯽魚是一種比較小的魚,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鯽魚體型是不同的,野生鯽魚在成年後的體重一般在0.3-1.5斤之間,而人工養殖的鯽魚,其生活環境非常適宜,可以長到接近2斤,而野生鯽魚的體型不太容易超過1.5斤。也有極少數的鯽魚品種如工程鯽能達到3-8斤左右,不過體型大的鯽魚品種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品種的體型都不大。
2、鯽魚是以植物為主要食物的雜食性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它的特點為適應性強、食性廣、抗病力強、繁殖力強、生長快、對水溫要求不高,便於養殖。鯽魚的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是鯽魚的食物,另外還有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
二、鯽魚的養殖技術
1、池塘以3-20畝、深2-3米最佳,不滲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背風向陽,應具有增氧機,每3-5畝水面配備3kW的增氧機1台,並配置好投餌機、大拖網,為以後抽樣及出售作好准備。魚種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保持瘦水狀況。
2、魚種盡量保證來源於持有種苗生產許可證的鯽魚良種場,最具經濟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養鯽魚模式“80:20”模式,即收獲時,產量的80%為銀鯽,20%是為其服務的“肥水性”魚類。魚種要提前購回,並集中在一兩個池中暫養15-30天,期間對魚體進行檢查,並做適當防病治病。
3、准備優質飼料飼料,成魚飼料的粒徑2-3mm,最大不超過3.5mm,蛋白約在30%以上,顆粒飼料和膨化飼料均可。
4、魚種一次放足,保證每次出塘魚的規格整齊,便於集約化養殖和出售,水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放養魚種,放養前1-2天,應該停止投喂飼料,若魚種無病、質量好或在暫養時已對魚病進行了處理,則入池時可不進行魚體消毒,以便減少水霉、豎鱗等病的發生,減少魚體損傷。池塘主養條件下,若魚種規格在50g/尾左右,單茬養殖,一般畝放1500-2000尾。
5、魚種放養後即開始訓食,飼料在水中停留時間越短,飼料利用率越高。
6、建議在主養鯽魚情況下,日投喂6-8次,夏秋可適當增加,春秋可適當減少次數,若撒投飼料,則採取“慢一快一慢”的節律,每次投喂30-40min。
7、日常要巡池、增氧機管理,魚種投放後,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觀察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水質變化,及時調整飼料投喂量。保持池內清潔衛生,清除池內雜物,發現病魚、死魚,及時撈起掩埋,根據魚的活動情況和天氣,適時開啟增氧機。
8、控制水質,使其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pH值7.5-8.3,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隨水溫和季節不同加註新水調節水位,高溫季節每周一次,一般每半月一次,每次加水15-30cm,必要時,還可全池換水。在水源缺乏處,可通過在合適時候控制水面的藻類、潑灑微生態制劑,達到一池水養一池魚的高水平。
9、疾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和“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針,定期做好清潔衛生、食場消毒、工具消毒、投喂葯餌和全池潑灑葯物等措施,避免魚病暴發。生長期每半個月使用1次漂白粉或0.1ppm的強氯精,生石灰(比如畝用15kg左右),輪換全池潑灑,以防治敗血症、出血性等病毒、細菌性魚病,對小瓜蟲、車輪蟲、粘孢子蟲等寄生蟲魚病則用殺蟲劑加以防治。
10、產卵期控制通常是通過選擇成熟較晚、產卵少的鯽魚品種,比如白鯽來降低影響,在晴朗的天氣,不要往鯽魚養殖水體加註新水,以免刺激鯽魚產卵,縮短產卵時間。飼養管理方面,也可採取多次拉網來加速其性腺退化,減少產卵的條件,抑制性腺成熟,不要將鯉魚與鯽魚放在同一水體,因為鯉魚的精子可促使受精卵形成,並在20℃以上5-7天孵化出魚苗。
11、為了了解魚體的生長狀況,在養殖過程中通常要進行抽樣,及時調整養殖措施特別是調整投飼量和養殖密度,抽樣率要盡量大,一般要求樣本含量至少佔抽樣總體的5%,抽樣點要分布均勻,並合理利用、分析抽樣結果。
12、高密度放養必然帶來養殖後期密度過高,特別是8月,溶氧低、水溫高、養殖風險增大,在畝產1000kg的密度下,可在8月份採用提大留小方法,稀疏總量的20-40%,在畝產4000kg的養殖模式下,一般要從6月底開始每20天進行一次,共七次捕撈,直到11月份全部收獲。可以充分利用該時期鯽魚價格高的優勢,而且使鯽魚在養殖後期快速生長,提高鯽魚的商品價格,增大出池規格,增加單位面積收入。
Ⅵ 鯽魚要長多久才能達到一斤
鯽魚多久才能長一斤?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有很多答案,因為生長方式不同環境不同,魚兒生長速度就不一樣。
在水肥的區域,微生物比較多,魚兒不缺食物,肯定生長很快。
在水體比較瘦的區域,魚兒食物匱乏,魚兒沒東西吃,肯定就會生長很慢。
再說鯽魚的品種,鯽魚分為土鯽魚、方正銀鯽、彭澤鯽、高背鯽、湘雲鯽等這些鯽魚有些一年就能長2斤,有些5年也不一定有一斤
一般土生土長的土鯽魚生長速度很慢,一年生鯽魚最多不一定能長2兩,5年有沒有一斤也是個問題,主要是野外環境太復雜,食物稀少鯽魚生長速度很慢。
方正銀鯽原產地為黑龍江省方正縣,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強、生長快、個體大等特點,體重最大的可以達到3斤,生長速度很快。
彭澤鯽原產於江西省彭澤縣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彭澤鯽個體大,最大可達6.5公斤。也被稱為彭澤大鯽。
滇池高背鯽魚體形為紡錘形,高背鯽原產雲南滇池,主要以腐殖質、營養碎屑為食,可清潔水底雜質,還攝食部分藻類,對水體有較好的凈化作用,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
湘雲鯽又叫工程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劉筠教授培育成功的一種三倍體鯽魚。生長速度是普通鯽魚的3-5倍,當年的魚苗可以達到3斤以上。
另外,我們釣友釣魚的時候,都會覺得,個體大的鯽魚就是「工程鯽」,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很多品種的鯽魚和工程鯽個體相差不大,生長速度也很快。除了土鯽魚生長速度太慢以外。很多鯽魚都是能長到個體很大。
釣友們,你覺得你們那邊鯽魚能長多大,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要長多少年??
在我們這山半腰上三面山圍著的一個面積為三畝左右的水塘里(村裡的蓄水池)里釣的,桶底是30cm 的!釣起來也不知道是什麼魚,鱗片很大,看著像鯽魚,但是不敢確認!因為大,沒見過這么大的,一條有兩斤左右!小一點的有一斤左右!總共五條,3.9公斤[呲牙][呲牙][呲牙]
鯽魚是生長很慢的,特別是「土鯽魚」能夠長到一斤不知道需要多少年,野釣這么多年,半斤左右的野生鯽魚都不多見,很少能碰到1斤的土鯽魚。
但是有些鯽魚品種可以長很大,比如工程鯽、高背鯽等。
鯽魚雖說有很多種類,但是生活習性卻基本相近,都是習慣生活在水體下層,屬底層魚類。
野生鯽魚一年大約能長到幾十克,也就是1兩左右,如果是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庫中一年可生長2-3兩。如果能長到一斤,估計5年能不能長到還是個問題。
鯽魚雖說生長很慢,但是鯽魚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通常一次產卵數能達到萬粒。較能耐低溫,在10攝氏度以下的水溫中仍然有攝食能力。 這也是我們釣友在冬季釣魚仍然能夠釣到鯽魚的原因。
鯽魚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它鱗片上的保護色,能隨著水色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水體顏色的不同,可變成銀灰色、灰褐色、灰色、銀白色、黃色和金黃色。
甚至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其體形也能作適當的改變,若生活在較狹小的水塘靜水中,活動范圍很小時,它的體形又會變得較短而偏寬且肥厚,若生活在流動的活水中,水體的面積大,活動的范圍大,其體形會變得偏長形。
鯽魚多長時間能長到1斤?這要看在什麼水域,什麼緯度。
野生鯽魚生長緩慢,在我國東北地區,鯽魚的有效生長期1年也就是7到8個月時間,其餘幾個月由於水溫太低,鯽魚幾乎攝食極少,體重不減輕就不錯了;在食物充足的水域,1斤的鯽魚起碼得需要7、8年的時間。在南方,盡管全年都可攝食,但冬季有1、2個月時間幾乎不再增加體重,不再生長,長到1斤也得需要5、6年時間。
鯽魚性成熟一般需要2年時間,重量也就20克左右,而後鯽魚生長就變得緩慢了,1兩50克的鯽魚起碼需要3年時間。但魚類幾乎都有個特點,就是終生都在生長,也就是說,終生在增加長度和體重;因此只要給足鯽魚足夠長的生長時間,鯽魚完全可以長到幾斤甚至十幾斤。大水庫鯽魚為什麼長得大?就是由於水面大,不易捕撈,鯽魚得以生長時間長奕!
土鯽要想長到一斤,是很難的。一年長到二兩,已經很不錯了。以前沒有人去專門養鯽魚,產量實在太低,沒有經濟效益。但是,鯽魚卻又很受人們喜愛。吃也好、釣也罷,都是最好的魚種。故此,水產研究人員開始人工培育新的鯽魚品種。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工程鯽魚」。
沒記錯的話,最早應該是日本人培育出了新一代鯽魚,叫「銀鯽」。體色銀白、體態修長、鱗片緊密、大頭小嘴,一年可以長到一斤左右。
國產最早應該是高背鯽。高背鯽母本為黑龍江雙鳳水庫的鯽魚,父本為江西興國紅鯉魚。這種雜交鯽魚,體態健碩,背寬肉厚、肉質緊密、生長迅速,而且適應性極強。一年可以長到一斤以上,由於有鯉魚父本遺傳基因,個體可以很大,突破了一般鯽魚能長到八兩、一斤的上限,可以長到兩、三斤,甚至個別可以達到六斤左右。所以,高背鯽被全國廣泛養殖,並流入自然水域。
另外還有一種彭澤鯽,體態豐腴,鱗片銀白,肉質較松軟。養殖一年可達到八兩、一斤左右。
還有一種湖北鯽魚,一年也可以長到八兩、一斤左右,由於賣價便宜,很多地方也有引進。
個人經驗:在這幾種鯽魚中,土鯽比較本分,基本處於底層活動。高背鯽、彭澤鯽雖然也會上浮,但大體型的還是主要在底層活動。土鯽、高背鯽、彭澤鯽,泳層穩定,相對好釣一些。而銀鯽、湖北鯽魚,泳層不好琢磨,不太好釣。
鯽魚要長多久才能到一斤?
鯽魚大致分兩種,一種野生一種養殖,不管野生還是養殖其生長速度與地理位置,水域情況有很大關系。這沒有個准確定義。
例如北方的鯽魚,由於氣候原因在戶外冬天寒冷的冰面下鯽魚很少有吃的所以生長較慢。而南方四季水面基本無結冰,且水溫相對也高點,鯽魚活性大會找吃的,所以長到一斤比北方時間要快。
而水域基本就是看水域大小、水質好壞,魚的密度大小,食物多少。水質好壞和鯽魚的 健康 程度有很大關系,鯽魚 健康 且魚密度適中,又有豐富的食物,這樣鯽魚長的也快。如果水質差,食物少,搶食魚還多,那自然鯽魚長的就慢。
綜合上訴野生鯽魚長到一斤需要5至7年左右時間。養殖鯽魚基本就是6至8個月。為什麼養殖鯽魚這么快?經濟魚大家都懂得。
今年春天釣的,一圖稱的0.9斤,後面是一下午釣的最大的
這個首先要看魚的生存環境,畢竟沒有吃的東西不管它是什麼品種都別想長大。
像那種很澡類浮游生物多的肥水體的話你想不讓它長大都困難,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不管是哪個品種的鯽魚長的都很快,基本上兩年左右就可以。
鯽魚一般分土鯽魚跟工程鯽,像我們村的飲用水水庫,屬於冷水清水的山體水庫,水的透明度有好幾米,裡面的魚平時都沒什麼東西吃,釣上的鯽魚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魚嘴很短很平,估計是平時嘴在沙地上石頭上找吃的給磨平了,像這種水體里鯽魚想長到一斤以上沒有個七八年以上根本不可能。
在一般的水體中鯽魚長到一斤以上有個四五年也就可以,但有一種鯽魚例外,它叫工程鯽,這是一種雜交鯽魚,一年就可以長到三四斤,但它的劣勢也很明顯,就是肉質粗糙口感差。
鯽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水產品,孕婦更是將其作為下奶的秘密武器 。超市的鯽魚體重一般都在半斤到一斤半左右,在養殖中,鯽魚體重達到一斤左右需要多少錢就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 鯽魚的生長速度和光照強度,水中食物含量,鯽魚的種類以及水中同類密度 都有很大關系。
就環境因素而言,在 光照強度充足和水中食物豐富的情況下,鯽魚的生長速度大概一年能長半斤左右,兩年時間可以達到一斤 。
如果考慮到鯽魚種類問題和養殖問題,這裡面就有很大差別。就鯽魚種類而言,現在人工培育的一種 工程鯽魚三到五年時間可以達到10斤,幾乎是一年兩斤以上的生長速度 。就養殖方式而言,養殖戶如果單純的考慮鯽魚體重問題,不考慮鯽魚質量,一年時間就可以將鯽魚養的膘肥體壯。
總結:正常情況下,鯽魚的生長速度大概是一年半斤,兩年可以達到一斤。但是因為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存在,這個生長速度是可以提高的。
Ⅶ 鯽魚散養產量如何
鯽魚散養產量如何?鯽魚有喜集群、潛入淤泥和逆水跳躍逃逸習性主養鯽魚池塘面積宜過大般2畝左右宜應超過4畝;要求池塘底質較硬般淤泥厚度10厘米內超過10厘米時必須清淤利於對鯽魚捕撈(捉);池埂堅實漏水進出水口要安裝牢固靠攔魚柵攔魚柵應高於池塘高水位50厘米
二、品種選擇
目前市場上銷售鯽魚品種較多難免出現良莠齊實踐證明異育銀鯽和高背體形異育銀鯽(簡稱高背鯽)適合主養生長速度比普通鯽魚分別快2倍和3倍異育銀鯽和高背鯽魚相似異育銀鯽與普通鯽魚區別:異育銀鯽側線鱗31-32片、普通鯽28-29片;異育銀鯽與高背鯽側線鱗數目相同高背鯽頭短、背高體厚、腹部呈圓形
三、放養密度
從養殖經濟效益看放養數量超過2000尾/畝雖能獲得較高產量養成商品魚體小銷售價格低效益理想;放養量少於1000尾/畝盡管商品魚體較大總產量高銷售收入少每畝放養體重30克魚種1400尾或50克魚種1200尾搭配適量鰱、鱅和夏花草魚搭配魚總數超過600尾凈產鯽魚500公斤上其魚200公斤左右效理想
四、水質管理
鯽魚體內鈣、磷含量其魚類2倍多因而要求水有豐富鈣、磷滿足鯽魚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畝每次用量60公斤;每15天施1次過磷酸鈣每畝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方施過磷酸鈣防止水體鹼性過大降低磷肥效
Ⅷ 養鯽魚如何畝產萬斤
鯽魚的畝產量一般無法達到萬斤。
養殖要點如下:
1、池塘處理
(1)放養前,將池塘中水排干凈,然後暴曬2-3天左右。
(2)放養前15天左右,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消毒。
2、放養
(1)每畝地池塘放養1500-1800尾的鯽魚魚種(50-60g/尾)。
(2)在混養的時候,不宜搭配草魚和鯉魚,一般選擇鰱魚和鱅魚,具體數量為鯽魚的20%左右,其中鱅魚占據鰱魚的10%左右。
3、飼養
(1)10g以下的鯽魚,選擇粒徑0.5mm的飼料;10-30g的鯽魚,選擇粒徑1mm的飼料;30-75g的鯽魚,選擇粒徑1.5mm的飼料;75-100g的鯽魚,選擇粒徑2mm的飼料;150-300g的鯽魚,選擇粒徑2.5mm的飼料;300g以上的鯽魚,選擇粒徑3.2mm的飼料。
(2)25-50g的鯽魚,日投喂量為體重的2-3.5%;50-100g的鯽魚,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7-3%;100-200g的鯽魚,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4-2.6%;200-300g的鯽魚,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2-2.3%;300g以上的鯽魚,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1.9%。
(3)根據水溫調整投餌率。低於15℃,取最低值;16-23℃,取平均值;24-29℃,取最高值。
一次要放足
魚種一次放足,可保證每次出塘魚的規格整齊,便於集約化養殖和出售。水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放養鯽魚魚種,若是在暫養池中的魚,最好在水溫15℃左右分池。放養前1-2天,應該停止投喂飼料。
若魚種質量好、無病或在暫養時已對魚病進行了處理,則入池時可不進行魚體消毒,以便減少魚體損傷,減少水霉、豎鱗等病的發生。放養時,應抽樣,按照計劃的數量下塘,並將規格整齊的魚放在同一池中。池塘主養條件下,若魚種規格在50g/尾左右,單茬養殖,一般畝放1500-2000尾。
Ⅸ 一斤魚能出多少魚肉
三兩到四兩之間,因為魚去了鱗和骨(包括魚頭占的比重也不小)以後,肉佔30%-40%。
Ⅹ 鯽魚最大的多少斤
野生鯽魚,一般1斤多重就算大的了,超過3斤的都很少。現在有一種鯽魚和鯉魚的雜交品種,叫工程鯽,經過三年到五年的生長,才可能長到10斤重,這個也是比較罕見的了。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居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肉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 13克、脂肪 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葯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 最大體長約30厘米,棲息深度為0~20米,無毒,經濟型食用魚類,物美價廉。多產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帶,洱海鯽魚較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