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粉批發價多少錢一斤
㈠ 馬齒莧一畝地能產多少斤,多少錢一斤,是曬干賣還是采來就賣濕的
畝產2000-3000公斤,價格要看地區了,天津、北京應季價格15元/斤吧,冬季的話可能30元都不止。就產值的話賣是的更劃算,馬齒莧也很難干,不建議做濕的,主要還是要有銷售渠道
㈡ 馬齒莧多少錢一斤
你好:
價格要看地區了,天津、北京應季價格15元/斤吧,冬季的話可能30元都不止。
望採納
㈢ 農村遍地都是的苦苦菜為啥能賣到8元一斤呢
苦苦菜,味微苦性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微量元素,能清涼解毒,利尿,明目,止痛消炎,是咱們農村人一道難得的野菜了,每逢春夏,大家都把苦苦菜採摘回來洗干凈濾幹了之後,可以把它曬干儲存起來泡水喝,用新鮮的苦苦菜剁碎做餡料,做包子與餃子吃,做糯米粑粑吃,焯一下水炒菜吃,放點調味料涼拌著吃,用擂缽加點芝麻,黃豆擂爛,加點兒白糖做擂茶吃,味道兒棒棒噠哦!
苦苦菜過去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還真的到處都是,但是到了現代 社會 ,隨著除草劑的問世,苦苦菜也逐漸地減少了,一般情況下都被除草劑給撲滅了,縱然是田埂上還或多或少生長著一些苦苦菜,說實話,現在咱們農村人也害怕除草劑的農葯殘留,也不敢採摘回來拿到城裡去賣了,一旦顧客們吃了打除草劑的苦苦菜中毒了,你售賣者也必須要負有相應責任的。
苦苦菜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過去遍地都是,特別是田埂上最多,我小時候還經常採摘回來曬干賣到葯材公司去換錢了,可是到了近幾年來,大家種田不再刨草,都使用除草劑除草了,苦苦菜資源也越來越少了,不說你賣8塊錢一斤,就算是你賣80元一斤,一天也難採摘到一兩斤苦苦菜了,因為田埂上的苦苦菜有除草劑,你根本就不敢去扯,萬一不知情扯到了別人剛剛打了除草劑的苦苦菜,賣給別人家吃了,出了問題就麻煩了是吧。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農村遍地都是的苦苦菜能賣到8塊錢一斤的價格,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工成本高,年輕人都是些賺大錢的人,不會去摘,而只有一些老年人動作慢,採摘的地方也不多,一天也摘不了兩三斤苦苦菜,還需要背著它搭車走路去城裡賣,也賺不了幾個錢的啊。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苦苦菜,我們這里稱之為苦麻菜,每當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到田地里採摘苦麻菜的最佳時機。因為,最近多雨,苦麻菜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得以快速生長,長勢非常旺盛。由於生長能力強,苦麻菜可以在田地里,山腳下或者貧瘠的地塊繁殖生長。故而,野地里苦麻菜很多,用「遍地都是」來形容不為過。
但是,為什麼農村遍地都是的苦麻菜卻能夠賣出8元/斤的價格,超過了絕大部分蔬菜價格。個人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
農村很多人都知道苦麻菜可以吃,但是採摘回來主要是自己吃,沒有出售盈利的意識。加上到村裡收購乾菜的商販也沒有對苦麻菜有收購的想法。這樣,農村的苦麻菜雖然存在一定的食用價值,卻沒人去充分利用,打開市場。
再說了,苦麻菜作為一種野菜上了農村人的餐桌,主要是因為以前食物缺乏,沒有蔬菜吃才選擇了苦麻菜。現在蔬菜品種非常豐富,生菜、番茄、白菜、酸菜、紅薯葉、黃瓜等,可選擇性強。因此,很多農村人已經不去採摘苦麻菜了,特別是農村的年輕人更加不去注意這個野菜,只有老人到季節了去摘一些回來嘗嘗。這樣,苦麻菜更加無法形成市場經濟了。
所以,苦麻菜無法形成市場經濟,在市場上出現的不多,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高了。要不然,一天才賣出去1~2斤,價格1~2元/斤,也不賺錢,菜攤也就沒有必要去賣這個菜。
一般情況下,季節性的蔬菜價格都比較貴,因為只有到了這個季節才有,不吃就要等下一年。所以,季節性蔬菜有賣高價的基礎。苦麻菜就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野菜,只有現在這個季節,就是玉米進入生長期的時候才生長出來,並且長勢旺盛,有很多嫩葉出來。這個時候採摘的苦麻菜才是最好吃的。所以,苦麻菜能夠賣到8元/斤的高價,跟季節性是分不開的。
好了,以上關於苦苦菜(苦麻菜)8元/斤價格的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苦菜能賣到8元一斤很不錯了,苦菜味苦,很多人都不喜歡吃,所以市場需求有限,自然賣不上高價,你看農村的香椿葉到處都是,可以卻賣的很貴,那是因為香椿葉真的很獨特,所以很多人喜歡吃。
雖然苦菜吃了有很多好處,有解熱解毒、名目、消炎、抗菌、防癌有一定的作用,似乎農村裡能吃的野菜或多或少都有著一定的葯用價值,這就是為什麼農民養的豬很少生病的原因。
我記得我小時候,每年家裡都要養好幾頭豬,我就去田野找豬草,而苦菜就是其中一種,還有很多野菜也會被當做豬草,而豬經常吃野菜,不僅食慾大開,身體也非常好,身體也特別結實,話又說回來,經常給豬吃野菜,一頭豬一頓起碼要吃好幾斤的野菜,野菜又那麼貴,最後再賣豬肉是不是虧大了呢?
在過去農村窮的時候,那個時候沒什麼吃的,農村很多人都會去山裡找野菜吃,而在眾多野菜當中,苦菜屬於最不看好的那種,因為有一定的苦味,很多人都不喜歡吃,自然就不值什麼錢。
如果說到營養價值,試問苦菜能媲美蘿卜嗎?蘿卜號稱土人參,可以泡湯、可以火鍋、可以炒,味道也很鮮美,關鍵是價格又便宜,所以在農村市場,苦菜並不怎麼受歡迎,價格能賣到8元一斤已經很不錯,而且把苦菜採摘回家後,還要清洗、篩選等操作,人工費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而苦菜真正的成本估計只有兩三塊錢一斤,你覺得呢?
農村遍地都是的苦苦菜為啥能賣到8元一斤呢?
苦苦菜是分布在我國北方和南方部分省區的一種多年生草本,常生長在田野、山坡、路旁。它的正式中文名叫苣蕒菜,別名有苦菜、苦苦菜等,在我們這里常叫苦qiong菜或苦qiong(諧音)。
苦苦菜的外形特點:多年生草本,根直向下生長,稍粗白色。基部生長的葉和莖幹上的葉形狀基本一致,是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的,基部生長的葉多數,是人們食用的主要部分,葉片表面綠色,背面淺綠色,中脈明顯。有莖干,上部有傘狀花序分叉,花黃色。果序圓球形,果實一端有白色冠毛,長一公分左右。花果期在我們這里一般是五月到九月。
據測定,苦苦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抗壞血酸、鐵、鈣等營養物質,人們食用後對人體有滋補保健作用,因此苦苦菜是多少年來我們的先輩們從多少野生植物中摸索選擇的野菜食品,吃了多少年都有考究價值。吃法多樣,我就不啰嗦了。
另外,苦苦菜還含有皂苷、氨基丁酸、黃酮類等有效成分,在醫學上有清熱解毒、利尿鎮痛等作用。
題主問為什麼苦苦菜能賣到8元一斤,因為它有食用價值,並且很好吃,在我們這里四月初賣到二十元一斤,現在還要十元一斤呢。
有苦味之稱的野菜有多種,各地的苦菜、苦苦菜所指代不同,刺楸認為苣蕒菜、苦蕒菜、苦苣菜都可算作苦苦菜,這里就以苣蕒菜為為例來分析能賣八元一斤的原因吧。
雖說如今的野菜受追捧,但並非所有野菜都有這樣的運氣,有賣幾十元一斤的野菜,也有賣幾元一斤的,還有不好銷售的野菜。苦苦菜就是一種普通價格的野菜,野生的比豬肉便宜不了多少,栽培的就沒那麼好賣了。苦苦菜那麼苦,為啥能賣八元一斤呢?
按照生存態勢來看,農村的野菜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雖已泛濫成災,但豬都不願意吃的,這類野菜的代表有水花生(空心莧)、馬齒莧,尤其是水花生,其生命力頑強,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危害;第二類稀少難覓的野菜,以苣蕒菜、蕺菜等為代表。
第一類與其說是野菜,倒不如說它們是雜草,只在多年前被當成充飢的食物而落得個「野菜」的美名。那時雖沒鹽味,用這類雜草野菜做不出美味的菜餚,而現如今不缺油鹽,也能做出 美食 來。但由於它們農村到處都是,欲除盡尚且不能辦到,價格自然就不高了。
而第二類的苣蕒菜就和第一類明顯不同了,由於其為普通的單生草本植物,所以不像藤三七那樣的藤類植物一樣「見土就活」地長出一大片,也不似叢生的植物那樣分櫱多,在某個地方往往只能見到幾株,採挖後就又要到處去尋找。因此,其採挖成本高。
一年之中能吃到的野菜也和季節有關,有些吃嫩芽,而有些吃根,還有些吃花。這都要在最佳的季節去採挖才能弄到最好吃的野菜,野菜有一年生長的,也有多年生長的,但其供食用部位可能會在極短時間內就變老、枯死而不再適合食用,或者口感變差,苣蕒菜就是如此。
苣蕒菜雖為多年生,但在莖稈頂端出現花蕾後就不好吃了。刺楸經常到田間地頭去採挖苣蕒菜,但多作豬草,發現豬也更喜歡吃嫩的苣蕒菜,所以食用期短也是能賣到接近豬肉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苣蕒菜在農村雖然也不是到處都有,但刺楸這邊的農村人還真不太願意吃,因為它有點苦,平時可吃的菜太多了,並不差這種菜,反倒是城裡人願花高價買來吃,以便清清腸胃。
野生苣蕒菜只有在四五月份才最幼嫩,之後就開始種植玉米,野生的也就更少了。由於多為野生,而並未大量栽培,也有對市場造成沖擊,所以苣蕒菜能賣到八元一斤也就不足為奇了。
許多有苦味的菜都有下火的作用,比如苦瓜,而據說苦苦菜亦如此。此外,還有多種作用,吃膩了油葷和普通蔬菜,吃點苦苦菜也不錯。
在民間有諺語「苦菜花香,常吃身體硬梆梆;苦菜葉苦,常吃好比人參補。」在我們老家,苦菜在河灘地和果樹地比較多,苦菜的葉沒有翠綠的色彩和光澤,很不起眼的,小的時候和現在,苦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見菜,在老家,我們叫苦苣,學名叫敗醬草.
苦菜的適應性特別強,耐熱,耐旱,還比較耐寒,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在農村不能說遍地都是但也確實不少,老家的價格沒有超過五元錢的,2元錢就可以買不少,吃一頓足夠多,我在縣城也經常買,沒有8元錢,不知道題主是哪裡人,農村苦菜雖然多,也要去慢慢的採挖,還要專門去找鮮嫩的葉子,要避開有莊稼的地方,防止噴灑過農葯.
苦菜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葯用,吃法多種多樣,不管如何吃都有一股清香的苦味,我來普及苦菜的吃法:
1.涼拌,吃的時候苦菜略微焯一下,撈出來以後洗去苦味,切碎,然後加蒜泥,鹽,味精,香油,還有醋,拌勻以後可食用.
2.炒食,可以清炒,也可以和肉炒,還可以和豬肝炒了吃.
3.做包子,包餃子,餡可以和雞蛋和肉搭配一起.
4.榨汁,這個估計大家不常用,放入白糖後,可以飲用,清熱解毒.
5.腌制,用鹽腌,或者是腌成酸菜.
6.曬干製成苦菜乾,可以用來燉肉、排骨、肥腸.
但是我要提示大家,苦菜曬干後有強烈的「腳臭味」(這是今天在圖書館才查閱到的)。
這么多種吃法,但是脾胃虛寒的人不可以食用.
圖書館查閱到,苦菜可以入葯,味苦性涼,可以清熱解毒,輔助治療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無名腫毒、濕疹、痢疾等症.
苦菜作用之多,在農村不值錢,到了城裡估計就貴了,8元錢,我感覺應該都是搶手貨.
這個有多種原因的。第一農村雖多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普遍不吃野菜了,加上以前農葯用的太多也不敢隨便挖苦苦菜吃了,後來後人們的油水太大身體不好了,才開始又注重野菜了。第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大部分人是想吃又吃不到,這也就有了種植苦苦菜的人,這樣即方便了大部分上班族,又帶動了農民一部分人的收入,兩全其美。還有必徑自己種的還是很乾凈的,也放心有沒有農葯之類的了。所以計算一下自己帳就明白賣八元還是值得的。
這種苦苦菜在農村到處都是,無人問津。這種苦苦菜生長非常茂盛,如果能吃就好,情況出於預料。有人采,我問采這幹啥,他說當菜好吃,反正我還沒有吃過。
這個苦苦菜在我們這邊叫取麻菜,這個菜在我們這邊價格賣的也是蠻貴的,我指的是野生農村稻田地里的,這個也有大棚種植的,不過就沒有野生的賣的那麼貴了。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只要一放學就會在田間地頭去挖這種菜,這個菜在我們這邊想吃野生的只有在五月份左右才有,過後地里都種植上糧食就沒有野生的了。
這個之所以賣這么貴也是因為隨著現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大魚大肉吃的太多,身體里的脂肪太多了,就都有點開始喜歡想苦苦菜這種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物了,再有也是苦苦菜的功效對人的身體有利。
苦菜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可以補充很多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這些微量元素對我們身體及其重要,在長期飲用苦菜之後,可以清熱燥濕,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並且它很有蛋白質等人體必要的營養成分,可以長期的食用。
隨著 社會 經濟的高速增展,種糧人越來越少,會種的人更是越來越少,因為種糧不值錢,人們選擇到外出務工。為了不給土地和農田撂荒,人們選擇大量的使用草甘膦、除草劑等農殘留及高的化學品,圖得一時方便,減少勞力投入來獲取占時經濟效益,造成植被破壞嚴重,甚至不少植被滅絕,農殘留物給子孫後代永久留存,埋在土地裡面,好比留下了一個慢性自殺而又不得不吃的毒葯。如今在農村宣傳盡量不使用這些東西,政府引導、宣傳倡議等,更有補貼使用機械除草等做法,但是見效不明顯,農村老人們都說離不開這些了。
這些東西使用太多了,不要說苦菜價格高,吃不到,想找來做葯都難得了。
㈣ 農村的馬齒莧一般都是幾月份吃該注意哪些問題
農村的馬齒筧一般都是幾月份吃?該注意哪些問題? 馬齒筧是農村最為常見的一種小野菜,因為適應能力比較強,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分布,所以因為氣候環境的不同,它的採摘時間在每個地方也是有些差異。下面我就來說一下我們豫北地區是幾月份食用馬齒筧的,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馬齒莧是農村中常見的野菜,生命力極強。馬齒莧我們這里又叫馬齒菜,分鮮食和曬干兩種吃法。如果是鮮食,從4月到9月只要挑嫩的莖葉都可入菜。可以涼拌,可以作餡,味道都不錯。在我們家鄉,過去糧食短缺,用馬齒莧做一種吃法,把馬齒莧洗凈,摻上少量麵粉,放在鍋里蒸熟,再加上蒜泥,油鹽等作料。家鄉的人們把這種吃食叫做」苦累」。雖然省糧食,吃的多了,確實難以下咽。現在,偶爾吃一次,加上一些好的作料,還真別有風味。
說到馬齒莧生命力之強,我曾在屋頂復蓋了十平方田土,准備屋頂種菜。因故沒有實現,就那樣冬天冰凍,春天乾裂。土裡面的馬齒莧種子沒有死亡。夏天雨後,長出了一層綠油油的小苗。當年就收獲了兩茬馬齒莧。再往後,只要每年適當放些肥料,每年都能收獲兩茬馬齒莧野菜。
農村的馬齒莧一般都是幾月份吃?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馬齒莧的特點:
1,分布廣泛:馬齒莧在我國南北各地均產,生長很普遍,在農田、菜地、果園、荒地都有。
2,生命頑強:馬齒莧不論干濕環境都能生長,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
3,形態特殊:它是一年生肉質草本,植株低矮,常鋪地生長,植物體光滑。
4,採摘方便:馬齒莧在生長季節有不斷長出新苗的特點,特別在耕作地塊,土壤翻耕以後,它會很快長出新的幼苗來。因此在三月到八月可以連續採摘鮮嫩的馬齒莧食用。
二,馬齒莧幾月可以吃,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我的觀察,馬齒莧在三月到八月都可以吃的,前提是採摘它的幼苗和嫩莖葉,可以做涼拌菜、
炒菜、
做餡、做湯等都可以,味道酸甜可口,無毒,是一種很好的野菜。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主要含有蛋白質、粗纖維、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抗壞血酸、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食用對人體有益。
食用時注意的問題,一是由於它是肉質草本,在做菜時不宜煮的時間太長,很容易爛的。二是食用時適量少食,畢竟是野菜,它含有一些葯用成分的,太多食用對人體有調節作用,打破身體的平衡就不太好了。
馬齒莧又叫「不死草」,上個周末去地里還看見不少,但卻沒人摘來吃了,馬齒莧一般都在五六月份剛出來的時候吃,因為那個時候鮮嫩好吃,大家都摘回家用水焯一下拌著吃,味道還不錯,並且還有很多葯用功效。不過現在已經是9月份了,盡管地里邊還有很多馬齒莧,但是卻沒有人摘來吃了。
馬齒莧特別愛長,跟莊稼長在一起,它可比莊稼要愛長多了,住在農村的早就不喜歡吃它們了,因為瘋長那麼多還得除,不然就把莊稼擋得不愛長了,像城裡人不需要費勁除草,只是採摘一些回家吃還是挺稀罕馬齒莧的。每年五六月份的時候,馬齒莧已經長出來很多了,而且還比較好挖,輕輕一拔就連根拔起,不一會兒就能採摘一大兜,回家做著吃,很美味,還有降血壓、殺菌消炎等作用,所以老人們都很喜歡。
現在地裡面還是有很多馬齒莧,只不過到了秋天都老了,再用它們來伴著吃、做小菜餅就不那麼好吃了,不過到山上去還是能看到有很多人去採摘。因為此時的馬齒莧雖然老了,挖回家晾乾後泡水喝一點問題都沒有,跟很多人煮玉米須水喝,來降血壓一樣,馬齒莧泡水也可以降血壓,農村地里有的是,隨隨便便一挖一麻袋。
這個月份吃馬齒莧不行了,但是吃小白菜苗正當時,農村秋天都會種大白菜,這個時候白菜苗都長出來了,需要間苗,間出來的白菜苗用來包包子特別好吃,加上點豆腐乾、粉條等等,真的是應季小包子,白菜苗雖然是被間出來的,但是買起來卻不便宜,好像市場上也得賣五六元錢一斤,不過我們家自己有種的,敞開吃不用花錢,在農村住就是有這些好處。
喜歡吃馬齒莧的人們,今年到這個時候就沒有鮮嫩的馬齒莧可吃了,明年要早早行動了,來年五月份的時候盡情去地里拔就行。
馬齒莧在我們農村隨處可見,莖暗紅色,葉淡綠色,有點土就能長,比較喜歡濕潤地色,耐旱又耐澇,記得小時候上山拔豬菜開始都不拔,因為豬豬吃了會拉肚子,但玩夠了要回家見筐子不滿,也會快速拔上一些馬齒莧攪滲在里 面,裝成是無意中拔的,避免家去被家長批評,可如今不用拔豬菜菜了,而被人們所喜愛,還別說真是好東西呢,特別是上年歲人都愛吃呢。
馬齒莧的最適合發芽溫度為18度左右,最適合生長溫度為25度左右,在我們這一般六月份到十月份滿山都有。 地瓜地、玉米地都很常見,每年八月份我媽都會辦弄一些,開水一焯,用蒜泥辦著吃,很是清口,還可以煎雞蛋餅吃,不只營養豐富,特別中老年人多吃些,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利。
雖然馬齒莧這么好,可以清熱除火、解酒、消炎止痛,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 比如常腹瀉的人不能吃,孕婦不能吃,因為馬齒莧有滑胎的危險,且屬寒涼之品,脾虛胃寒之人不適合食用,同時馬齒莧也不能與甲魚同食,如果同時吃會消化不良。
馬齒莧雖是好東西,但食用時要非常注意,如不合適了不僅不保健,還會形成不利影響。
我們這邊馬齒莧六月份開始吃吧!七八月份最多,九月份就慢慢沒了。馬齒莧是越熱越長,喜歡太陽,干不死曬不死,生長迅速,耐乾旱貧瘠。
馬齒莧是著名的野菜,也可以入葯,能清熱解毒,消腫利水,去濕止帶,止瀉痢,除腸垢,益氣補虛等功效。能治療久痢,還有驅蟲,降血壓的作用。
所以平時吃馬齒莧是有好處的。
但是馬齒莧有滑胎的作用,孕婦不能吃。
馬齒莧是寒性,脾胃虛寒者不能吃,以免引起腹瀉。
如果吃中葯,鱉甲的人也不要吃。因為馬齒莧是酸性,恐有沖突。
馬齒莧帶酸味,炒菜涼拌都好吃。但注意別天天吃,吃太多了也不好。
我們想曬干馬齒莧時,一定要把馬齒莧在開水燙死了,撈出來再才能曬干。新鮮的馬齒莧是曬不幹的,就是曬幹了也是老得不能吃!
中原地區馬齒莧在小滿季節吃最好。這時侯馬齒莧又嫩又肥,芒種以後就開花結籽,莧桿也嫌老,再吃就不可口了。
馬齒莧和其它野菜在春天裡一起生出。在踏青時採摘來野菜,包括馬齒莧拌面蒸吃是最好的方法。這季節莊稼不施農葯,野菜營養豐富生長期又短是純綠色食品;遠比園里施葯的蔬菜好!農民們在春天裡成大碗吃蒸菜,熬些豆子粥,妥啦,不要其它菜也不要饃,一碗蒸菜一碗粥,吃的那個舒服!
去年秋去省城,兒子和他的幾個同事給我接風。席間上了兩盤蒸菜,其中一盤是馬齒莧。幾個人示意我吃蒸菜,我嘗後就吃別的盤了:那蒸菜味道與自家蒸的差的遠。
這種反季節野菜肯定是大棚里種的,反季節菜就得靠打葯。館子里他不知道,蒸菜要想出味,得用蒜泥拌小磨香油!還有,馬齒莧拌面太少,菜蒸出來太水不幹爽,又缺蒜泥麻油味兒。
我們在農村是經常可以見到這類植物的。在農村持田間地頭或者雜草間都能採摘到新鮮的馬齒筧。
據老人們講,馬齒筧長的像馬齒,所以叫馬齒筧。雖然它沒什麼特別的,也極其好活,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容易生長發育,但卻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草葯。
每年的初春也是馬齒筧成熟期,我們在農村的菜地里就能看到野生的馬齒筧,
它們匍匐在田間地頭,紅綠相間,煞是好看。據了解,它的果期在6月到9月,這也是馬齒筧時令最佳期。
農村人在每年馬齒筧的成熟期都會採摘進行食用或留存用葯。當然用它做菜也是不錯的喲,據說吃過的人說它非常可口,味道略帶一絲酸味,但不影響它的口感。也有的老輩農村把馬齒筧採摘後當獸葯和農葯,甚至當飼料用。
是不是它的價值非常大?原來,它的全身都是寶,都可以入葯。據了解,馬齒筧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消炎作用,也有止渴、利尿的作用。而馬齒筧的種子還有一個最好的作用是能明目。
現在的農村雖然也有馬齒莧,但不如過去量大。很多人也不再採摘。而入葯的馬齒莧已經進行大量模範化的種植。也有農村專門進行種植馬齒莧來發家致富的。
馬齒筧雖然有如此好的作用,但我們在田間地頭切不可任意採摘,不僅會破壞田地,更要當心誤認、誤食而中毒。所以如果你需要馬齒莧還要去葯店購買,切不可盲目在農村採摘。
農村總有一些野菜讓人印象深刻,越來越多城裡人跑到村子裡尋找它們,比如馬齒莧,苦苣菜等等,尤其是馬齒莧,飯桌上有它,孩子可喜歡吃了。在我們廣西,馬齒莧有各種吃法,煮炒兼可,想要在烹飪過程中保持那種野菜獨有的天然味道, 要注意採收的時間,把握好這一點,拿東西才美味。
小時候父母摘過不少馬齒莧,想到那肥厚的葉片,在嘴巴里嚼出綿柔的口感,那種感覺是童年難以忘懷的回憶。
根據我的經驗, 在清明時期到夏季末 這個時間段吃馬齒莧,口感是比較好的,大概是 4-7月份 ,此時的馬齒莧生命力頑強,營養成分高,更重要的是肉質肥厚,對嘴巴來說,吃它就是一種享受。
時間過早或是過晚,吃起來可就不一樣了,太嫩了沒有嚼勁,太老了變得乾巴巴,我建議在春季之時吃它,往後的時期雖然水分還很足,但是已經越來越少了。
任何東西,在食用的時候都要講究一個度,野菜也是如此,這就需要對它們有深入的了解了, 食用馬齒莧該注意什麼問題? 老邪來說一說。
它的量是需要控制的,畢竟是寒性的東西,脾胃虛寒慎吃,孕婦不能夠吃,而且千萬不可跟甲魚同時食用,那有可能會導致消化功能出現問題,甚至更嚴重。
還要注意的是,煮的時間不要太長了,否則馬齒莧軟乎乎的,沒有口感。
馬齒莧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吃的呀,前提條件是你得有這食材!
馬齒莧可鮮食也可曬干食用
馬齒莧在農村也叫螞蜂菜、螞蚱菜,死不了,農村田野最常見的雜草之一,喜歡肥厚的土壤環境,因此在菜園子里的更鮮嫩些。
馬齒莧營養豐富,抗菌消炎,是近年來比較受歡迎的野菜。馬齒莧可以鮮食做菜,也可以用開水燙過之後曬成乾菜吃,曬干這吃法不受季節限制,只要保存得當,一年到頭都可以吃的哦!
曬干食用什麼時間都可以
中秋節前去姑姑家,姑姑特意留下我,說給你做好吃的。一問才知道,她竟是要准備包馬齒莧餃子吃。
馬齒莧是夏天的時候,小姑姑在老家拔的,開水過了曬成乾菜,這些親戚都分了分。姑姑久居城市,對於野菜卻十分迷戀。
曬乾的馬齒莧,用水泡一下,剁碎了,調上肉餡,多放油,包餃子或是蒸包子都是挺美味的。野菜喜油肉,所以多放才香!
馬齒莧曬干後,可以用保鮮膜塑封好了放在冰箱冷凍貯藏,這樣儲存時間長久些。也可以放在通風處,只要不受潮,能吃很久的哦。
鮮馬齒莧夏季較多露天的馬齒莧通常在夏季長得旺盛,這時候採摘的較多。夏季的集貿市場,經常見到馬齒莧成捆銷售,價格也不高,一看就是自己地里拔的,換點錢就行,也就容易講價。
夏天雨水多,這時候的馬齒莧要鮮嫩一些,通常會拌冷盤或是開水焯了炒菜吃,都可以的。季節的緣故,一般夏天馬齒莧生長旺盛,這個季節吃得也較多。
馬齒莧營養豐富,倒也不調季節,露天的夏季吃它正當時。吃馬齒莧,首先要保證食材幹凈無污染,這要去在採摘時注意,廢棄礦區、被污染的區域、或是用過劇毒農葯的馬齒莧不要採摘來吃,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㈤ 種植馬齒菜利潤怎麼樣你有什麼看法
種植馬齒菜利潤怎麼樣?你有什麼看法?目前,馬齒莧的種植前景仍然可觀。目前,馬齒莧人工油菜籽的種植前景仍然可觀。目前,很少有人種植它。其次,馬齒莧的技術含量不高。大多數人都能種植,而且產量相對較高,很少有人種植。其次,馬齒莧的技術含量不高。一般來說,馬齒莧的很大一部分是在VEM市場上的野生品種,但人工種植並沒有保持市場的需求。
穆的新獎學金產量可以達到7000公斤,穆的租金可以超過10000英鎊!隨著市場對獎學金需求的增加,未來工作帶的作物產量可能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馬齒莧的常見食用方法。馬齒莧種馬齒莧十餘畝,年凈產10萬余畝。種植這種野生植物也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高利潤和效益。北美農村地區常見的野生蔬菜現在由農民人工種植。
㈥ 2022年馬齒莧收購多少錢一斤
2022年收購價,一斤12元。
該植物栽培技術
生長習性
該植物性喜高濕,耐旱、耐澇,具向陽性,適宜在各種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較好。其發芽溫度為18℃,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至30℃。當溫度超過20℃時,可分期播種,陸續上市。保護地栽培可進行周年生產。
繁殖方法
種子
該植物進行種子繁殖所用種子都是頭年從野外採集或栽培時留的種。其種子籽粒極小,整地一定要精細,播後保持土壤濕潤,7至10天即可出苗。
扦插
扦插枝條從當年播種苗或野生苗上採集,從發枝多、長勢旺的強壯植株上採集為好,每段要留有3至5個節。扦插前精細整土;結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扦插密度(株行距)3厘米×5厘米,插穗入士深度3厘米左右,插後保持一定的濕度和適當的蔭蔽,一周後即可成活。
管理
播種或扦插後15至20天即可移入大田栽培,栽培面積較小時也可直接扦插到大田。移栽前將田土翻耕,結合整地每畝施入1500公斤充分腐熟的便肥或15至20公斤三元復合肥,然後按1.2米寬開廂,按株行距12厘米×20厘米定植,栽後澆透定根水。為保證成活率,移栽最好選陰天進行,如在晴天移栽,栽後2天內應採取遮蔭措施,並於每天傍晚澆水一次,移栽時按要求施足底肥後,前期可不追肥,以後每採收1至2次追一次稀薄入便肥,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促進營養枝的抽生。乾旱時適當澆水抗旱。該植物整個生長期間病蟲危害極少,一般不需噴葯。
採收
該植物商品菜採收標准為開花前10至15厘米長的嫩枝。如採收過遲,不僅嫩枝變老、食用價值差,而且影響下一次分枝的抽生和全年產量。採收一次後隔15至20天又可採收。如此,可一直延伸到10月中下旬。生產上一般採用分期分批輪流採收。
采種
該植物留種的地塊一開始就應從生產商品菜的地塊中劃出,栽培管理措施與商品菜生產相同,所不同的是留種的地塊不採收商品菜,任其自然發枝、開花、結籽。開花後25至30天,蒴果(種殼)呈黃色時,種子便已成熟,應及時採收,否則便會散落在地。此外,還可在生產商品菜的大田中有間隔地選留部分植株,任其自然開花結籽後散落在地,第2年春季待其自然萌發幼苗後再移密補稀進行生產。
㈦ 馬齒莧幾斤濕的曬一斤乾的
馬齒莧八斤濕的曬一斤乾的。馬齒莧性喜高濕,耐旱、耐澇,具向陽性,適宜在各種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較好。其發芽溫度為18℃,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當溫度超過20℃時,可分期播種,陸續上市。保護地栽培可進行周年生產。
馬齒莧:為石竹目、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柄粗短。花無梗,午時盛開;苞片葉狀;萼片綠色,盔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雄蕊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種子細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㈧ 種植馬齒菜,利潤是多少呢
包括種植,施肥,收割,以目前人工日工資150元來算,每畝需人工費用不低於450元,能補效很多,在管理好的情況下,每畝地每年可以收割3~5次,每次出產量在130公斤左右,每年一共可收取650公斤左右,像我們這里每公斤是6塊錢左右,每畝的收成應該是在3300塊錢左右。
艾草適應能力強,管理起來比較簡單投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我們農村也有種植艾草但是面積不大,艾草大概在兩塊錢每斤左右,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艾草,它的葯用價值。市場前景還是可觀的。再加上租地費用900元。畝產一年的純利潤為3000一600一250一450一900=800元。也就是說,每畝的純利潤為旬採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採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畝產75~100公斤)乾草,每年收獲4~5茬。每採收一茬後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生產中要保聞,一畝地利潤一萬吧,有一個老頭,種了一千畝,一年就是1000萬,看似這個利潤,應該讓很多的農民都會心動的,但是農村不缺地,雖然量不大。但是這個利潤的話,比出去打工可強太多了。易管理,一次種植多年收獲。艾葉的生長能力很強,一畝地艾草一年可以收割3-5茬,每一次可採收干純艾葉250斤左右。現在艾葉市場十分緊俏,每斤3元左右,一般每畝產值可達3000元左右。艾草不需要水澆地,靠天下雨就行,種植艾草不要插秧吧,有艾草種子,也不用弄壟溝,先鋪上有機肥,比如雞糞,我這六十塊錢一方,然後翻地,再撒種子,艾草屬於草性質,生命力很強,不用特別精。
(8)馬齒莧粉批發價多少錢一斤擴展閱讀:
種植技巧
一、選擇合適的地塊
馬齒莧屬於適應性比較強的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旱耐澇能力,但如果想把它當蔬菜來種植,對於地塊的選擇上就得把握好。貧瘠的地塊不宜種植,適合選擇在向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方,並且土壤以中性或者其他弱酸性比較合適,如果是鹽鹼地,那就不要考慮了。
二、選擇合適的繁殖方式
由野轉為家,有個比較大的障礙就是種子問題,原來在自家菜園里有不少馬齒莧,每年沒留種也有出現,但總體量不大。如果是想像蔬菜一樣種植,那如何獲得種子是個問題,馬齒莧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種子播種育苗,另一種就是扦插。所以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三、做好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無論對哪種蔬菜都挺重要,既然想把馬齒莧既當野菜又當蔬菜來種,那就得考慮消費者的感受,為了讓其口感與野菜接近,那就最好不要使用化肥,而使用農家肥,稀釋的人畜糞水是比較好的選擇。在控制水分方面,不宜讓其過干或者過濕,雨水天做好排水,晴好天適當澆水。馬齒莧因其本身抗病性較強,一般情況下沒有什麼病蟲害,所以在葯物防治方面不需要什麼投入。
四、適時採收
種植馬齒莧的採收時間也得把握好,採收時間過早,影響產量,採收時間遲了,容易變老,口感上不是很好。一般在其開花前採收10—15公分的嫩枝,如果是留來做種的,那就不能採收,要讓其自然生長結籽,當商品菜賣的和培育種子的要分開操作。
㈨ 馬齒莧種植有市場嗎
1、馬齒莧經濟收益
馬齒莧的產量很大一部分靠著野生採集的支撐著,近幾年的人工種植還是沒有跟上市場需求的擴展。目前一般每畝的成本費在8000元左右,主要是肥料費用較多,因為馬齒莧是多收制。畝產在6000斤左右,市場批發價在5元/斤,乾的話會相對貴一些在十幾元左右。因為會有一些種植損失,所以一般每畝的利潤在1.8-2.2萬元左右。
2、馬齒莧市場價格
這個市場價格是隨著地方的變化波動很大的。南方地區的會相對便宜,北方偏貴,南方地區接近產區的話一般新鮮的只有2元/斤左右,但正常的價格還是在4-6元波動,乾的也就十來元。北方地區就偏高,正常的新鮮的都有6元起步,貴的時候在10元左右,乾的一般也就15元左右,如果碰上冬季需求旺盛,乾的都能上20元的價格。
3、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馬齒莧受歡迎是有原因的,首先其本身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人體的各種必需元素它包含了很多種;其次在醫葯價值一片也有顯著作用,清熱消炎是城市人群最常見碰到的問題,而馬齒莧在這一塊的葯效很明顯,此外馬齒莧還有顯著的解酒功效,加上用馬齒莧所製作的保健品效果也還可以,日常做菜味道也很好。各種原因促使馬齒莧在城市裡面一菜難尋,需求市場及其火爆。
4、馬齒莧種植注意事項
任何種植都是有風險的,大家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當地的形式,不要選擇那種野生馬齒莧很多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到時無論銷售和價格都會風險很大。其次就是上市季節要注意,一般來說在冬季上市價格偏高,但市場需求偏小,夏季就恰巧相反,所以打擊要根據自己的種植情況來選擇。
㈩ 今年槐米收購多少錢一斤
今年槐米收購價,約37元一公斤。
槐米是豆科植物槐乾燥的花蕾。夏季花未開放時採收其花蕾,稱為「槐米」;花開放時採收,稱為「槐花」。採收後除去花序的枝、梗及雜質,及時乾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槐米外表是黃褐色或者是黃綠色,稍顯皺縮,下部花萼呈鍾狀先端具5齒裂,上部為未開放的花冠,大小不一,外面均疏生白色短柔毛。質鬆脆,氣弱味微苦。花彎色綠且厚、花蕾壯、無枝梗者為佳。
槐米(槐花)食用菜譜
馬齒莧槐花粥
用料:鮮馬齒莧100克、槐花30克、粳米100克,紅糖20克。
製作:
(1)將鮮馬齒莧揀雜,洗凈,入沸水鍋中焯軟,撈出切成碎末,備用;將槐花揀雜,洗凈,晾乾或曬干,研成極細末,待用。
(2)粳米淘洗干凈,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成稀粥,粥將成時,兌入槐花細末,並加入馬齒莧碎末及紅糖,再用小火續煮至沸,即成。早晚2次分服。
槐花清蒸魚
用料:槐花15克、蔥白7段、紫皮蒜20克、鯽魚或鯉魚500克,薑片、食鹽、料酒、味精、香油適量。製作:將魚洗凈,去鱗、鰓、內臟,魚體軀幹部斜切3~5刀,放入砂鍋,加蔥、姜、蒜、鹽、料酒和適量清水,在文火上蒸20分鍾。然後放入洗凈的槐花,加味精、香油少許,即可食用。
粉蒸槐花
用料:槐花350克、雞蛋2個,小米麵、食鹽、味精適量。
製作:將槐花洗凈,加入小米麵,雞蛋、食鹽、味精拌勻,做成團狀,然後將花團放到籠屜中蒸3~5分鍾,出籠即可。
槐花藕節粥
用料:粳米60克、槐花20克、藕節12克、梔子12克、生石膏2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
(1)將槐花、藕節、梔子、生石膏放入砂鍋里,加適量清水,煎煮後取汁留用。
(2)將淘洗凈的粳米加入葯汁中,加適量水煮至成粥,加少許白糖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