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荒一斤糧票多少錢
A. 糧票目前價格,市場價價值多少
1955年版全國糧票
1955年9月,隨著國家開始在全國范圍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頒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名義印製的55年版糧票開始在全國各地發行使用。56年、57年,在通用糧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又進行了兩次印刷。56、57年版同55年版刷色、式樣及背面說明均完全相同。
首套全國糧票包括55、56、57年全國糧票共9枚,面額分為55年的4兩、半斤、1斤、3斤、5斤五枚,56年的1斤和5斤兩枚,57年的3斤和5斤兩枚。
目前9枚全新參考價格6000元,舊票根據品相數百到一兩千不等。
二、1962年版全國糧票
這版全國糧票又稱為火車飛機輪船專用糧票,主要是為了適應當時旅遊交通的發展而發行的,一套兩枚,1兩和2兩。
這套糧票印製發行後,由於利用價值不高,很快就被糧食部收回,然後全部銷毀處理,所以這套糧票存世量特別小,至今未發現實票,存世全部為票樣。
目前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8萬元。
三、196x版全國糧票
該套糧票發行於1960年至1962年之間,全套6枚,面額分別為1兩、2兩、半斤、1斤、3斤、5斤。
這套糧票設計於三年困難時期,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發行。存世皆為票樣,數量稀少,而且紙質較差,沒有實票流出。
目前市場參考價為一般品相1到3萬元左右,好品每套8萬元。
四、1965版全國糧票
這是流通時間最久,大家最熟悉的一套全國糧票,後面1966版和1982年版全國糧票都是這個版本的加印。
1965年版全套五枚,面額分別為0.2、0.5、1、3、5斤,存在著有水印和無水印兩種版別。其中2兩的票有發行,但沒有在市場上投入使用,因為價格上漲較快,目前市場上已出現假票。
1965年版全套5枚,全新品相市場參考價每套100元至130元。其中半斤、1斤、3斤、5斤每張10元,2兩的票每張80元。
五、1966年版的全國糧票
1966年版的糧票比65版少了一枚2兩票,也存在著有水印和無水印兩種版別,不同的是半斤和一斤均沒有水印版,而五斤這枚的水印圖案又分為大小實心五角星和空心五角星加麥穗兩種版別。
這套票的存世量被稱為是「天文數字」,尤其是伍市斤這一枚,目前多數人手中持有的都是這一版票,也是導致這一版糧票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的原因。
1966年版全套4枚,市場參考價新票每套10元,舊票5元。其中5斤票好品約0.2元一張,100張可以賣到30元。
1966年還有一個大全套的版本,面額一樣,3斤有兩個版本,有水印和無水印,5斤有三個版本,無水印,實心五角星水印,空心五角星水印加麥穗,大全套新品50元,舊票15元。
六、1978年版全國糧票
1976 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病逝,10月6日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一時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很不平靜;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不斷製造緊張氣氛,為防止突發戰爭,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78年絕密印製了一定數量的糧票,一套5枚,糧票印好後儲存在北京、吉林、湖南、江西和陝西等五省市「戰備」倉庫內。
B. 糧票一張市場價多少錢
一張的話是只值幾千塊的,如果一整套的話價格就有幾萬塊以上。
糧票的發行時間跨度是從53年開始到90年代初結束,發行機構各級都有,國家糧票、省級糧票、甚至一直到生產隊糧票都有。
這個收藏和錢幣一樣,一百張稱之為一刀,一千張稱之為一捆,一萬張稱之為一包。糧票雖然普遍價格不高但是有幾種糧票的收藏價格卻是不算低的。
C. 全國糧票十斤值多少錢全國糧票都有幾斤面額
中國自從1954年實施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後,1955年到1982年共印製了9種年版33枚全國通用糧票,它們的價值分別是:
1955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4兩(舊制一斤等於十六兩,下同)、半斤、1斤、3斤、5斤,參考價為每套500至700元。1956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1斤、5斤,參考價為每套300元。1957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300元。
1962年版火車輪船飛機專用糧票,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1兩(新制一斤等於十兩,下同)、2兩,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萬元至1.2萬元。196X年版全國通用糧票,該套糧票發行於1960年至1962年之間,存世量僅10多套,全套6枚,面額分別為1兩、2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3萬元到8萬元。
1965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2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00元至130元。
1966年版全套4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3元。
1978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10斤,此套糧票未流通使用,市場參考價為每套280元至350元,其中,1斤、3斤、5斤糧票較常見,為每組12元至16元。
1982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3斤、5斤,此套糧票未流通使用,市場參考價為每套40元至50元。
僅供參考。
D. 60年代中國社會背景
60年代中國社會背景:
當時是使用糧票置換食物和生活用品。糧票始於1955年,直至1993年才光榮「退休」,其間一直扮演著調節社會供需的杠桿角色。它作為一種有價證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一斤地方糧票大概相當於人民幣兩毛錢。
憑糧票購買糧食,根據從事的職業和年齡,每人每月20多斤~40多斤左右。在餐館吃飯也要糧票。各地的糧票不能通用,去外地出差要去有關部門換「全國糧票」。食油憑油票購買,定量最高的是廣州,每人每月1.5斤。還有許多副食如肉等也是要憑票購買的,只有蔬菜不用票,有農貿市場。
此外,燒飯用的燃料基本上是煤、柴,也都是定量的,而且往往不夠用,所以上班族在單位食堂吃飯可以節省燃料,而上海人發明了用開水泡飯作早餐(那時沒有方便麵)。
1959年起我們國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農民在石碾上磨剝完的玉米粒的玉米棒子芯,用它們來做窩頭吃。學生吃糠咽野菜,跑到學校的菜地里,去撿拾白菜根,茄子和辣椒的嫩葉和嫩莖生吃。還經常採摘一些有毒植物來吃,中毒事件屢屢發生。
國民社會狀況較解放前得到改善,但整體水平低下,教育開始逐步普及,多生育。社會主義初期建設,大躍進生產 ,又經三年飢荒,國家經濟體制落後,財政困難,又進行膨脹投資大於生產所得,加劇了災情的嚴重性!因國家財力投資於工業,無力發展農業,減產加劇。
(4)飢荒一斤糧票多少錢擴展閱讀:
60年代後中國社會發展變化
經過了60年代的艱苦歲月,到了現在的21世紀初期,家庭主婦們開始尋求健康主題,對水果、蔬菜極為重視:蔬菜要吃無污染的,糧食要吃當年的,魚蝦要吃活蹦亂跳的,連花生油都要專找非轉基因的。人們在市場上挑剔的目光,越來越多地落在鮮貨上,而不是價格上。
經濟的迅速發展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飲食習慣,由原來的飽餐型向營養型、新鮮型、簡便型轉變。近幾年,高粱、玉米等雜糧再度走紅,它反映了老百姓對雜糧中微量元素的重視,對傳統膳食的重新認識。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老百姓30年的飯桌變化 由糧票到營養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十年代
E. 糧票一套值多少錢
以下是為閣下提供的目前糧票的價值/ 1955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4兩、半斤、1斤、3斤、5斤,參考價為每套90至120元。 1956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1斤、5斤,參考價為每套35元。 1957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40元。 1962年版火車輪船飛機專用糧票,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1兩、2兩,市場參考價為每套650元至800元。 196X年版全國通用糧票,該套糧票發行於1960年至1962年之間,存世量僅10多套,全套6枚,面額分別為1兩、2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200元到1400元。 1965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2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7元至19元。 1966年版全套4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元。 1978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10斤,此套糧票未流通使用,市場參考價為每套280元至350元,其中,1斤、3斤、5斤糧票較常見,為每組12元至16元。 1982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3斤、5斤,此套糧票未流通使用,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20元至150元 和其他收藏品一樣,糧票的價值也是要看品相和存世量的,不過糧票這種有價證券,流通廣,存世量大,當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不少,這是它跟郵票最大的不一樣。我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部隊、公社等也印發了各種糧票,種類繁多。只要它存世量大,價格就不會很高,特別是全國通用糧票,不是很值錢,現在市場上品相好的也就幾元錢,其實糧票中比較有收藏價值的是一些軍用糧票和早期發行的地方糧票,很少見,價格較高,一般的都是上百元。 在各地的糧票當中,海南糧票是最難找的,存世量也最少。海南最早的糧票為1954年發行的「海南行政公署糧票」。這種糧票連海南省糧食局都沒有存檔,太稀少。 而軍用糧票也是比較稀少的品種,而且種類多,從1951年的「軍用支糧證」到2000年,糧食部、商業部、國內貿易部和國家糧食局先後9次印刷、發行過不同版面的軍用糧票,而且不光是糧票,還有麵粉、大米、粗糧、馬料等等,極具收藏價值,現在軍用糧票上品大概都在5000元以上 如果上面帶有語錄,且成套品相好價值在150元左右
F. 糧票是什麼以前的人吃糧食還有規定的數額嗎
我國近代社會發展歷程中,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是使用糧票的。所以糧票就是在特殊經濟時期,政府給居民發放的一種專門購買糧食的憑證。糧票在中國出現也就40多年,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就漸漸退出歷史的舞台,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成為收藏家的心頭愛。而糧票的存在就是為了有計劃的分配商品,所以在那個階段的人們吃糧食是按照規定數額分配的。
三、糧票的歷史貢獻在我國的發展中糧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糧票的存在讓我國在飢荒年代可以有秩序的度過難關。雖然現代社會已經不使用糧票了,但是依然有不少收藏家熱衷於收藏糧票。以糧票現在更多的是一種價值意義,它見證了中國從艱難走向繁榮。
G. 糧票目前價格,市場價價值多少
截止2019年12月,糧票價格有的有價無市,有的市場價價值幾元到幾百萬。糧票發行的品種很多,從全國通用糧票、軍用糧票、省級糧票、市縣級糧票,以至鄉鎮糧票,加起來,有數十萬種。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有不同的價格。
糧票自身是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憑糧票可買到國家牌價糧食,實際上糧票成了一種有價證券。糧票的面值等於國家牌價糧價與市場價之差。1993年後中國已取消使用糧票,糧票很快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國集「糧」愛好者也在不斷擴大。
近兩年在香港、澳門特區和歐美一些國家高價購買競相收藏中國糧票中的珍品。隨著時間推移,集糧熱的升溫,糧票收藏品市場也必將上揚。只要掌握好收藏糧票的基本原則,投資收藏糧票前景十分可觀。糧票曾作為中國的第二「貨幣」,在中國歷時40年,它反映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有較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7)飢荒一斤糧票多少錢擴展閱讀:
各種糧票的尺寸是千差萬別的,其形式有橫式,也有豎式、齒狀和正方形。有的糧票與人民幣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糧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面額小的僅為一錢以下。計量單位從舊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應有盡有。每一套糧票通常按年限區分,依票面單位或重量排列,從1到70餘枚不等。糧票內容名稱各不相同,更是豐富多彩。
糧票的設計各不一樣,有的有精美的圖案,有的將風景名勝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設計在糧票上,如:陝西的兵馬俑、廣西的象鼻山、內蒙古的博物館雕塑、西藏的布達拉宮、上海的外灘、湖南的韶山、貴州的遵義與黃果樹瀑布及雲南的石林等。
有的有蒙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等。有的無圖案而且紙質差,這些常體現在早期糧票上,只在紙上印上一些字,有的用鉛印、油印,還有專門印糧票的廠家監制印刷,大多數糧票上面還蓋有有關部門的公章,有的還印有編號等等。
H. 一百斤的糧票市場價格是多少
300塊左右,沒有市場價,只有收藏價,喜歡就值錢,不喜歡一文不值
I. 一斤糧票換多少人民幣
很多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告訴你,第一糧票是時代的,如延安時期(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五年)一斤市場價在八萬至十萬,解放初期(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八年)一斤市場價三百至五百之間(特別的可以上千),文革前(一九六O年至一九六六年)全國糧票一元一張,地方糧票五元一張,文革中,(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又稱語錄票,市場價在十元至三十元左右(品相要好),文革後,(一九七二年至一九八0年)平均一張5角至二元一張
J. 單張糧票值多少錢
單張糧票的價錢可以參考以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