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黃鱔苗多少錢一斤
A. 鱔魚苗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數據顯示,21日8錢以下的內地普通黃鱔批發價格是16元/斤,比19日上漲了1-2元/斤;21日,8錢-1.5兩的內地普通黃鱔批發價格是20.5-21,比19日上漲了2.5元/斤;21日1.5-3兩的內地普通黃鱔批發價格是24-25元/斤,比19日上漲了3.5-4.5元/斤。端午節前後,廣州市場黃鱔價格波動沒有杭州上海等地大,這幾天卻突然爆發,據批發商介紹,主要就是首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黃鱔養殖戶集中投苗影響,價格拉升的特別厲害。黃鱔養殖戶集中投苗不僅拉升了普通黃鱔的批發價格,就連來孟加拉黃鱔批發價格也被拉高了。21日,廣州黃沙水產市場4兩以下的孟加拉黃鱔批發價格是17.5元/斤,比19日價格上漲了1元/斤;21日,4-7兩的孟加拉黃鱔批發價格是20.5-21元/斤,比19日價格上漲了0.5-1元/斤;21日,7兩以上的孟加拉黃鱔批發價格是20元/斤,比19日價格上漲了0.5元/斤;據廣州黃沙水產市場黃鱔批發商介紹,昨日上午市場剛到一批孟加拉黃鱔,貨量大概30噸左右,貨量基本正常,但是普通黃鱔價格上浮,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孟加拉黃鱔的價格。目前湖北湖南等地的黃鱔苗價格早已突破20元一斤,其中湖北潛江1.4兩以下黃鱔苗價格已經暴漲至24.5元/斤,安徽黃鱔苗價格也漲至23元/斤,河南黃鱔苗三四月份價格一般是18元一斤,目前也漲至22.5元/斤。 本文來自: http://user.qzone.qq.com/942539800/infocenter
B. 養殖一畝地的黃鱔,大概需要多少錢
1.水面房租資金投入(330元/年)。一般的按300/畝/年的價錢計算,自然全國各地有差別,能夠融合當地具體情況計算水面房租。100個網箱大約佔地面積1.1畝,水面房租成本330元。
總結:
綜合性之上五個層面的開支,必須的總成本為1.67萬-2.65萬余元。
黃鱔養殖的盈利剖析。1個網箱的鱔魚大約32-45斤,價格行情15-35元/斤,每一個網箱收益480-1575元,50箱便是2.4萬-7.88萬余元。減掉之上黃鱔養殖成本,最終的盈利是:虧本2580元-贏利6.2萬余元。
C. 養黃鱔要投資多少錢
1、水面租金投入(330元/年)。一般的按300/畝/年的價格計算,當然各地有差異,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計算水面租金。100個網箱大概佔地1.1畝,水面租金成本330元。
2、網箱布置成本(1550元可以用3年,1030元/年)。6平方米的網箱30元/個,50個需要1500元,網箱一般可以用3年,每年分攤成本1000元;1.1畝的網箱需要的其他設備如支架、鐵絲、木樁等總計50元。
3、蟮苗購買支出(0.84萬-1.5萬)。蟮苗14-20元/斤,1個網箱需要12-15斤,一個網箱需要168-300元,50個網箱就是8400-15000元;各地的成本有區別,可以根據本地的情況進行成本核算調節。
4、黃鱔餌料成本(6750-1萬/年)。餌料主要包括配合料和鮮魚;配合料85元/包,1個網箱每年投喂1-1.5包,需要85-127.5元,50個網箱每年需要4250-6375元;鮮魚按2.5元/斤算,1個網箱1年需要20-30斤,成本50-75元,50個網箱需要2500-3750元;兩項每年總計成本為67500-10125元。
5、葯物等其他成本(750元/年)。1個網箱每年漁葯成本大概15元,50個網箱需要750元/年。
綜合以上五個方面的支出,需要的總成本為1.67萬-2.65萬元。
黃鱔養殖的利潤分析。1個網箱的黃鱔大概32-45斤,市場價格15-35元/斤,每個網箱收入480-1575元,50箱就是2.4萬-7.88萬元。減去以上黃鱔養殖成本,最後的利潤是:虧損2580元-盈利6.2萬元。
D. 黃鱔苗多少錢一斤一斤大概多少尾哪個月份放養比較好我想等過了春節就放魚苗可以么
現在市面上大約25元左右。有多少尾要跟月齡有關。黃鱔又叫長魚,適應性強,生活能力強,耐飢餓,在各類的淡水中都能生存,容易管理。一般每公斤鱔魚苗可長成5—10公斤成鱔。人工養殖黃鱔,佔地用水省,效率高,是一條致富之路。一、修建鱔池:選擇向陽空地、田塊、舊水溝建池。為了便於換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建池,採用水泥池、磚砌池、亂石池和三合土池均再用水泥經或三合土勾縫,要求池底和四周不漏水和不易跑鱔。鱔池大小根據飼養規模決定,可大可小,從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都行。一般池大小20—30平方米,池深1米左池形因地而定。水深春夏秋三季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上下,冬季放干留一雨水,為便於換水放水,鱔池底部及上方各開一水口或置進排水管。並安裝攔魚肉。池底在建成不漏水後,要鋪放3—5寸深的泥土,可用河泥和青草漚製成的泥土墊池底(有的地方池底墊厚達60厘米),池中心或四角上放亂石堆,以利黃鱔保暖或乘涼,適應黃鱔的定居習性。池水溫度以10—25℃最適宜。池的四中栽樹、種瓜、栽竹搭棚,或栽茨菰若干棵,以減少夏天日照,池內可適當種植些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供黃鱔夏天避暑。二、選種投種:選用良種,以黃色為好,青色次之。最好與養鱔戶聯系,購買大小均勻、體強無病、無傷的種鱔,也可到市場上去購買,或到野外捕捉。鱔種每斤15—25條左右為好,在驚蟄(三月五、六日)以後的三、四月間投種,一般每平方米投種2�5—3斤,如飼養條件好,可投到5—10斤左右。投種時,每池投一至二個癩蛤蟆共池混養,可起到防治黃鱔常見病的並向池內投放一些瓜絡或稻草團,便於小鱔藏身。鱔種來源也可用在4—10月間到稻田或淺水的泥穴中徒手捕捉幼鱔(或籠捉),但徒手捉時要戴紗手套,用中、食指夾住鱔魚的前半部,以免幼鱔受如用鐵鉤捕捉的幼鱔會有內傷,不能養殖。三、投喂餌料:池養黃鱔,因其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必須投餌精養。飼喂的黃鱔吃投喂的河蚌肉、螺螄肉、小雜魚蝦、畜禽內臟和螟蟲、蠶蛹、食品廠下腳料、菜籽餅,並且喜食人工繁殖的蚯蚓、蠅明等。還可以用燈誘飛蛾入或用豬血招引蒼蠅生明以作飼料。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很貪食,餌料嚴重不足時,黃鱔有互相殘殺或大吃小、強食弱的食性。由於黃鱔白天不出來活動,因此,每天晚上8—10時投料為好。以投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如皮、米飯、瓜果等酸甜食物)為輔。一般每天投料一次,投餌量早期為黃鱔體重的3—5%,隨著黃鱔體重增加投餌量也相應增加。投餌最好全池均勻遍撒。餌料不足時,也可輔投一些浮萍、桑葉,抓住春後到冬前黃鱔生長的黃金季節,做到適時喂料,。為避免黃鱔停食,要求投喂混合飼料,投餌的原則是新鱔、營養、多樣、吃盡。人畜糞必須經過腐熱發酵後才能潑灑喂養。嚴禁用酸敗霉變的酒糟、豆腐渣、薯渣等腐臭、變質食物。投料如定時定點,可便於鱔魚攝食和人工捕撈。投料後的第二天清早清除殘餌或注入新鱔水,保持池內有較多的氧氣。當然,投餌也要適中,過多會使水質變壞,過少則食餌不足。四、精心管理:管理上要「三查三防」。一查水情,保持水質的清爽,保持池內清潔衛生。要勤觀察,發現水質微臭或不常時,應立即換水。水源較差的每隔5—8天換水一次,做到季勤換,天氣炎熱水溫過高時還要搭蔭棚遮蓋或適當加深水位。冬季盡量不換。池內可混養些泥鰍。每平方米放養1—2斤,以改善水質,並防止黃鱔互相纏繞。二查餌情,應注意缺餌、單餌、混餌的觀察,注意打雷下雨與缺餌時,黃鱔受驚向外逃,不進食,不入洞;缺餌時黃鱔會出現大追小,互相秘。改喂新餌料應從少到多。三查病情,只要提前預防,注意觀察,鱔病是可以控制的。「三防」是:一防逃跑,建池要牢固,防止洪水沖垮池子或鱔魚翻池,雷雨時要排水以防外逃。二是防害,鵝鴨不得入池。三是防毒,嚴禁香煙頭、化肥、農葯污染或有污染的水放入池內,特別是化肥、農葯對魚類有劇烈的殺傷一旦發現中毒,應徹底放乾池水,用新水沖換池內毒水、污物。然後將大蒜搗爛兌水,按每平方米5克投入池內,以免黃鱔大批死亡。五、疾病防治:黃鱔常見有發燒病、感冒病、膚毒病和毛細線蟲病。發燒病是因黃鱔密度過大引起的。防治方法是池內可混養少量泥鰍(以每200條黃鱔搭配1條泥鰍為宜)。當黃鱔發病後,立即換水,或在池中加入萬分之七的硫酸銅溶液,每平方米可潑灑一大兩左右。黃鱔感冒是由於注入的新水溫度過低引起的。用溫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礦水或水庫水換水之前,應讓水溫升高後再放入池中。秋末冬初水溫低到12℃以下時,黃鱔開始入泥土下30厘米左右深處過冬。這時,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泥土濕潤,並在泥土上蓋一層5寸左右的稻草防凍,避免結冰。黃鱔背部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梅花斑,是黃鱔常見的病害,預防方法就是經常在鱔池內投放一些癩蛤蟆,因為癩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這種病的功效。如黃鱔已患此病,立即取1—2隻剝皮的癩蛤蟆用繩系好,在池內拖幾趟,即可病除。膚毒病是因黃鱔相互咬傷或被敵害生物侵襲造成傷口而導致黴菌感染引起的。病鱔體生「白毛」,食慾不振,瘦弱而死。在黃鱔入池前應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發現病鱔,可用萬分之四的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全池遍灑。黃鱔飼養早期易患水霉病,可用5%碘酒塗抹患處或用3—5%食鹽水浸泡3—4分鍾。黃鱔毛細線蟲病是由於毛細線蟲寄生在黃鱔腸內引起的疾蟲破壞腸壁組織,使病菌腸壁引起發炎,造成黃鱔消瘦死亡。亦是應在養鱔前用生石灰清池殺死蟲卵。發現這種鱔病,按每百斤鱔魚用5克90%敵百蟲晶體拌入豆餅粉3斤,做成葯粒投六、繁殖與貯運:黃鱔有性轉的特徵,從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都是雌性。黃鱔二月齡開始性成熟,魚體先雌後雄,其體長10厘米左右時,一般為雌體,長到5厘米左右時第一次產卵,以後逐漸出現性逆轉,在體長達到35厘米左右時雌雄各佔一半,體長53厘米以上時,都是雄性。黃鱔的生殖季節為4—8月,產卵盛期為5—6月。池內要放谷類葉子,以利產卵。一般7天左右,卵粒自然孵化成幼鱔。粘上卵粒的葉子應放入另一鱔池,以便孵化後用精料喂養。為了防止成年鱔和水鼠殘害幼鱔苗,在繁殖期間,池內放的絲瓜絡和稻草團不能撈掉,以便幼鱔苗居避。鱔苗貯運得當,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方法是籮筐要消毒,內墊無霉薄膜。每筐裝50斤左右。筐內不放水,不封口,防止缺氧。筐內放入適量肥皂泥,每筐一天用4個雞蛋打破攪勻倒入筐內,用手攪散,以保持一定的養份和水份。每筐內放泥鰍1—2斤。每隔12小時,用手插入筐內攪動,避免鱔體發燒。捕捉黃鱔時必須取大留小,保持池中留有足夠數量的種苗,以利繼續飼養。最好採用鉤釣的辦法,即在鉤上裝上蚯蚓,伸向鱔洞中釣捕。也可先用網捕1—2次,然後放干水捕捉,捕後用清水洗凈。捕黃鱔的網一般用捕撈魚種的夏花網。當黃鱔在冬眠期間,可翻土取捕。人工養殖泥鰍可利用房前屋後的廢池或菜園進行泥鰍飼養,或建池養殖,需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苗種質量是關鍵,沒有好的苗種,其它方面做得再好,對於養殖者來說也有一定的影響。苗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富有粘液、規格整齊、活動能力強,注意剔除體表或口腔內有傷的鰍種在飼養時,可投喂麥麩、米糠、花生餅、豆餅、菜餅、蚯蚓、蠅蛆及浮萍等植物性飼料,適當搭配少量魚粉、蠶蛹等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剩飯菜、畜禽糞、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池內栽植水生植物,以利於遮陰和改善水質。有了水生植物後,其根部會有一些底棲生物,為泥鰍提供天然餌料。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檢查泥鰍的活動、吃食、病害等情況,同時,觀察養殖池有無滲漏水,泥鰍有無逃逸現象。泥鰍的疾病應以預防為主,一般只要保持水質清新,泥鰍就沒有那麼容易生病。在養殖時,也可以通過適度施肥,使浮游生物處於良好的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質。蚯蚓是雜食性動物,飼料來源廣泛,酒糟、果皮、菜葉及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為其飼料。豬糞可以用來養蚯蚓,把新鮮的豬糞收集起來堆放,每堆攤開曬到七成干,再加入20%的泥土地、3%的麥麩和米糠,用塑料薄膜將糞堆封嚴,7天左右豬糞就發酵了。然後將發酵後的豬糞平鋪在坑內,上面用青草或草簾等物蓋好保持濕潤,20天左右即可。
E. 黃鱔苗多少錢一斤
那個地方的黃鱔賣價較高 什麼季節價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