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灰市場價多少錢一噸
① 艾粉多少錢一斤它有另一個名字叫冰片嗎
艾粉也叫艾草粉、艾葉粉,是艾葉在製作艾絨過程中,剩下的艾葉細屑、葉柄及葉脈,或是直接將艾葉粉碎成粉末狀,它們統稱艾粉。
2艾粉的作用
[1] 艾粉是艾葉的一部分,具有艾葉的功效,起到散寒止痛,溫經止血,能溫中、逐冷、除濕,治多種疾病的作用。
化驗得知,艾粉中含有:粗脂肪、粗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畜禽必需氨基酸,新艾粉
艾粉圖片(2張)
中含有葉綠素。畜禽飼料中加入適量的艾粉, 即可以預防疾病,增強畜禽體質,還可以促進畜禽的生長發育。
艾粉燃燒產生的艾煙具有殺菌消毒作用,古人利艾煙來預防瘟疫,現代醫院也用於室內空氣的消毒,以減少醫源性細菌的傳播,控制交叉感染。
利用艾草的功效,艾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並且可以治療口腔潰瘍、牙齦炎、咽喉腫痛、牙周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復發作的這些與寒火、虛火有關的疾病。
冰片
B 添加義項
?
冰片,其他名稱:龍腦、龍腦香、腦子、冰片、片腦、冰片腦、梅花腦、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主要成分:本品為從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是近乎純粹的右旋龍腦。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含有多種萜類成分。除龍腦外,尚含葎草烯、β-欖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齊墩果酸、麥珠子酸、積雪草酸、龍腦香醇酮、龍腦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基本信息
科
龍腦香科
別稱
片腦、桔片、龍腦香、梅花冰片
界
植物界
屬
龍腦香屬
分布區域
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中文名稱
冰片
外文名稱
DryobalanopsaromaticaGwaertn.f.
目錄
展開
1 基本介紹
2 冰片介紹
3 植物介紹
3.1 地理分布
4 史料記載
5 中葯介紹
5.1 性味
5.2 功用主治
5.3 選方
5.4 冰片禁忌
5.5 現代研究
5.6 主要成分:
5.7 葯理作用:
6 相關介紹
6.1 葯用價值
6.2 冰片性質
6.3 質量標准
6.4 配伍效用
6.5 葯代動力學
6.6 葯(毒)理學
基本介紹
冰片,又名片腦、桔片、龍腦香、梅花冰片、羯布羅香、梅花腦、冰片腦、梅冰等,是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加工品提取獲得的結晶,是近乎於純粹的右旋龍腦。亦有用化學方法合成。
冰片介紹
冰片。別名:龍腦、龍腦香、腦子、冰片、片腦、冰片腦、梅花腦、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主要成分為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是接近純粹的右旋龍腦。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含有多種萜類成分。除龍腦外,尚含葎草烯、β-欖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齊墩果酸、麥珠子酸、積雪草酸、龍腦香醇酮、龍腦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主要成分:本品為從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是近乎純粹的右旋龍腦。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含有多種萜類成分。除龍腦外,尚含葎草烯、β-欖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齊墩果酸、麥珠子酸、積雪草酸、龍腦香醇酮、龍腦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性狀:為半透明似梅花瓣塊狀、片狀的結晶體,故稱「梅片」;直徑0.1~0.7cm,厚約0.1cm;類白色至淡灰棕色,氣清香,味清涼,嚼之慢慢溶化。燃燒時無黑煙或微有黑煙。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氣血虛者忌服;孕婦慎服。
《本草經疏》:「凡中風非外來之風邪,乃因氣血虛而病者忌之;小兒吐瀉後成驚者為慢脾風,切不可服,急驚屬實熱可用,慢驚屬虛寒不可用;眼目昏暗屬肝腎虛者不宜入點葯。」
植物介紹
龍腦香(《唐本草》),又名:固不婆律(《酉陽雜俎》),羯布羅香(《本草衍義》)。
常綠喬木,高達5米,光滑無毛,樹皮有凹入的裂縫,外有堅硬的龍腦結晶。葉互生,革質;葉柄粗壯;葉片卵圓形,先端尖:基部鈍圓形或闊楔形,全緣,兩面無毛,有光澤,主脈明顯,側脈羽狀,先端在近葉緣處相連。圓錐狀花序,著生於枝上部的葉腋間,花兩性,整齊;花托肉質,微凹;花萼5,覆瓦狀排列,花後繼續生長;花瓣5,白色;雄蕊多數,離生,略呈周位狀,花葯線狀,葯室內向,邊緣開裂,葯隔延長呈尖尾狀,花絲短;雌蕊1,由3心皮組成,子房上位,中軸胎座,3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絲狀。乾果卵圓形,果皮革質,不裂,花托呈殼斗狀,邊緣有5片翼狀宿存花萼。種子1~2枚,具胚乳。 分布南洋群島一帶。 本植物的樹脂(龍腦香膏)、種子(龍腦香子)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地理分布
樹脂加工品,或龍腦香的樹干經蒸餾冷卻而得的結晶,稱「龍腦冰片」,亦稱「梅片」。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納香(大艾)Blumea balsamifera DC.葉的升華物經加工劈削而成,稱「艾片」。現多用松節油、樟腦等,經化學方法合成,稱「機製冰片」。龍腦香主產於東南亞地區,我國台灣有引種;艾納香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冰片成品須貯於陰涼處,密閉。研粉用。
一種萜。分子式C10H18O。又稱龍腦或2-莰醇。白色半透明的六方形晶體,像樟腦的氣味。右旋冰片為葉狀或六方形片狀晶體;熔點208℃,沸點212℃,相對密度1.011(20/4℃) ,比旋光度 +37.7 (乙醇);溶於乙醇、乙醚和苯。左旋冰片為六方形片狀晶體;熔點208.6℃,沸點 210℃(779毫米汞柱) ,相對密度 1.1011( 20/4℃ ),-37.74°(乙醇);溶於乙醇、乙醚、丙酮和苯。消旋冰片為葉片狀晶體;熔點210.5℃ ,易升華,相對密度1.011 (20/4℃);溶於乙醇、乙醚和苯。氧化時生成樟腦。冰片可由樟腦在乙醇溶液中用金屬鈉還原;或由蒎烯在催化劑存在下用草酸酯化再經水解製得。冰片廣泛用於配製迷迭香、熏衣草型香精,並用於中葯和中國墨中。
史料記載
1.《西陽雜俎》:"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呼為個不婆律。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其樹有肥有瘦,瘦者出龍腦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波斯斷其樹,剪取之,其青於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入葯用,有別法。"
2.《新修本草》:"樹形似杉木,言婆律膏,是樹根下清脂,龍腦是根中干脂,子似豆蔻,皮有錯甲,香似龍腦,味辛,尤下惡氣,消食散脹滿,香人口,舊雲出婆律國,葯以國為名,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經試。或方土無脂,猶甘蕉無實。"
3.《本草圖經》:"冰片出婆律國,今惟南海番舶賈客貨之。相傳雲,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圍,如積年杉木狀,傍生枝葉,正圓而背白,結實如豆蔻,皮有甲錯。香即木中脂,似白松脂,作杉木氣;膏乃根下清液耳,亦謂之婆律膏......亦雲南海山中亦有此木。唐天寶中,交趾貢龍腦,皆如蟬蠶之形,彼人雲老根節方有之,然極難得。時禁中呼為瑞龍腦,帶之衣紟,香聞十餘步外,是後不聞有此。今海南龍腦多用火煏成片,其中亦容雜偽。入葯惟貴生者,狀若梅花瓣甚佳也。"腦入心經,非龍腦能入心也。"(《綱目》)
4.繆希雍:"冰片,其香為百葯之冠。凡香氣之甚者,其性必溫熱,李珣言溫,元素言熱是矣。氣芳烈,味大辛,陽中之陽,升也散也,性善走竄開竅,無往不達,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濕,故主心腹邪氣及風濕積聚也。耳聾者竅閉也,開竅則耳自聰;目赤膚翳,火熱甚也,辛溫主散,能引火熱之氣自外而出,則目自明,赤痛膚翳自去,此從治之法也。《別錄》又主婦人難產者取其善走,開通關竅之力耳。"(《本草經疏》)
5.倪朱謨:"冰片,開竅辟邪之葯也,性善走竄,啟發壅閉,開達諸竅,無往不通,然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烈之性能散一切風熱。故《唐本草》主暴赤時眼,腫痛羞明,或喉痹癰脹,水漿不通,或腦風頭痛,鼻瘜鼻淵,或外痔腫痛,血水淋漓,或交骨不分,胎產難下,或風毒入骨,麻痛拘攣,或痘毒內閉,煩悶不出。此葯辛香芳烈,善散善通,為效極捷,一切卒暴氣閉,痰結神昏之病,非此不能治也。"(《本草匯言》)
6.張景岳:"味微甘大辛,敷用者其涼如冰,而氣雄力銳。本非熱,陽中有陰也。善散氣,散血,散火,散滯,通竅,辟惡,逐心腹邪氣。"(《本草正》)
7.劉若金:"冰片,其所療諸症,如宗?#93;所謂通利關隔熱塞,節齋所謂散熱通利結氣,中梓所謂氣閉生熱諸症,舉能開之,是其散壅、利結、開團,對待不爽,更諸說皆以為從治之法者,良不謬也。故如喉痹腫塞,大人小兒風涎閉塞,舍此何以拯其危急乎?又如鼻瘜,舌腫,目赤內外膚翳,下疳,痔瘡,小兒痘陷等患,何莫非熱之結於血者。實本於熱之傷氣乎!如對症而施,誰謂不宜。又如類中屬虛,繆氏亦切戒之,不知痰涎隨風上潮,非此散壅開閉之味,他葯何處著手乎?即謂痰涎宜下,然亦先散而後可下,且不如從治者之易於奏效也。雖然,此味概謂辛散,是矣。第非從里而達表之為散,乃無內無外,凡壅者、結者、閉者,隨其所患之處而能散也。"(《本草述》)
8.汪紱:"冰片,辛香之氣,固無不達......或疑辛味補肝,則不當寒,香氣屬陽,亦不當寒。豈知陰陽之中,又各分陰陽......鬱金亦辛而寒,梅花獨作寒香,勿謂辛香遂不寒也,但寒而香者,陰中之陽耳......冰片主散鬱火,能透骨除熱,治驚癇,痰迷,喉痹,舌脹,牙痛,耳聾,鼻瘜,目赤膚翳,痘毒內陷,殺蟲,瘡痔,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終歸陰寒也。"(《醫林纂要·葯性》)
9.論冰片應用之宜忌及用法
9.1李東垣:"龍腦入骨,風病在骨髓者宜用之,若風在血脈肌肉,輒用腦、麝,反引風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引自《綱目》9.2倪朱謨:"然非常服之葯,如大人小幾風涎閉塞,及暴得驚熱者可用,如久病元虛,而成中風風痹之證,吐瀉後成慢驚者,不可用也;眼目系暴熱成翳障者可用,如肝腎精血不足,成昏暗者,不可用也;風痛在骨髓者可用,在血脈肌肉者,不可用也。世但知其涼而通利,未達其熱而輕浮飛越,喜其香而貴重,動輒與麝香同為桂附之助,然人身之陽易動,陰易虧,不可不慎也。"(《本草匯言》)
9.3張景岳:"凡用此者宜少而暫,多則走散真氣,大能損人。"(《本草正》)
9.4黃鈺:"冰片,辛溫香烈,宣竅散氣。凡一切風痰,諸中內閉等證,暫用以開閉搜邪。然辛香走竄之極,服之令人暴亡。惟外症點眼、吹喉等葯用之,或藉以辛散,或賴其香開耳。"(《本經便讀》)
中葯介紹
①龍腦冰片:又名:龍腦(《別錄》),腦子(《海上方》),\龍腦(《本草圖經》),梅花腦子(《小兒葯證直訣》),梅花片腦(《夷堅志》),片腦(《壽域神方》),梅花腦、冰片腦(《綱目》),梅片、梅冰。為龍腦香樹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塊狀、片狀或顆粒狀結晶,直徑1~7毫米,厚約1毫米,類白色至淡灰棕色。氣清香,昧清涼,嚼之則慢慢溶化。微量升華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結晶為棒狀或多角形。燃燒時無黑煙或微有黑煙。以片大而薄、色潔白、質松、氣清香純正者為佳。主產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等地。
②機製冰片:為化學方法合成的加工製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狀結晶,直徑5~15毫米,厚約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紋。質鬆脆有層,可以剝離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氣清香,味辛涼。燃燒時有黑煙,無殘跡遺留。
產於上海、天津、南京、廣州等地。
另有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提取的結晶,習稱艾片。在商品中亦作為冰片之一種。
性味
辛苦,涼。
①《唐本草》:"味辛苦,微寒。"②《海葯本草》:"味苦辛,微溫,無毒。"
③張元素:"熱。"
④《本經逢原》:"辛苦,溫,有毒。"
歸經
入心、肺經。
①《綱目》:"肺、心、脾。"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肺、肝二經。"
功用主治
通諸竅,散鬱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
①《別錄》:"婦人難產,取龍腦研末少許,以新汲水調服。"
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
③《海葯本草》:"主內外障眼,三蟲,治五痔,明目,鎮心,秘精。"
④張元素:"治大腸脫。"
⑤李杲:"治骨痛。"
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熱。"
⑦《綱目》:"療喉痹,腦痛,鼻息,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鬱火。"
⑧《本草備要》:"治驚癇痰迷。"
⑨《會約醫鏡》:"治肢節疼痛。"
選方
①治急中風目瞑牙噤,不能下葯:天南星(生搗為細末)、冰片(別研)。上二味,各等分,重研細,以中指點散子,揩齒三、二十次在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葯。患者只使一字至半錢匕。(《聖濟總錄》開關散)
②治時疾發豌豆瘡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冰片一錢。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如雞頭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湯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復發透,依常將息取安。(《經驗後方》)③治伏熱在心,昏瞀不省,或悞服熱葯,搐熱冒昧不知人,及瘡疹倒靨黑陷:生冰片(研)半字或一字。取新殺豬心一個,取心中血同研作大丸,用新汲水少許化下,未省再服;如瘡疹陷伏者,溫酒化下。(《小兒葯證直訣》)
④治傷寒舌出過寸者:冰片半分,為末,摻之。(《夷堅志》)
⑤治頭目風熱上攻:冰片末半兩,南蓬砂末一兩。頻搐兩鼻。(《御葯院方》)
⑥治頭腦疼痛:冰片一錢,紙卷作拈,燒煙熏鼻,吐出痰誕即愈。(《壽域神方》)
⑦治風熱喉痹:燈心一錢,黃柏五分(並燒存性),白礬七分(煅過),冰片三分。為末。每以一、二分吹患處。(《瀕湖集簡方》)
⑧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及久嗽痰火咽啞作痛:冰片五分,硃砂六分,玄明粉、硼砂各五錢。共研極細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外科正宗》冰硼散)
⑨治口瘡咽燥:冰片三錢,黃柏三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麥門冬湯下十丸。(《摘元方》)
⑩治內外痔瘡:冰片一、二分,蔥汁化搽之。(《簡便單方》)
⑾治眼赤痛,卒生浮白翳:冰片一分,雄雀糞一分。上件葯,研如粉,以人乳汁一合,相合,調勻成膏,每以銅箸取少許點之。(《聖惠方》龍腦膏)
⑿治酒皶鼻,赤皰註上面臉者:腦子,真酥調塗敷。(《海上方》)
⒀治牙齒疼痛:冰片、硃砂。末,各少許揩之。(《瀕湖集簡方》)
⒁治鼻中息肉垂下者:片腦點之。(《瀕湖集簡方》)
⒂治燙、燒傷:冰片10克,銀朱5克,香油100毫升。先將香油倒入鋁鍋熬開,後把銀朱、冰片放入,加熱成紅褐色,即成膏。將創面消毒後塗抹,一天一次。(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冰片禁忌
陰虛陽亢、小兒慢涼、脾虛肚瀉、肝腎虛虧者、目疾者忌服,孕婦慎服。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合成冰片主要含龍腦(Borneol) 59.78%~58.93%、異龍腦(Isoborneol)38.98%~37.52%、樟腦(Camphor)2.70%~2.09%.從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 是幾乎純粹的右旋龍腦(d-Borneol).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含有多種萜類成分.除龍腦外, 尚含有葎草烯(Humulene)、β-欖香烯(β-Elemene)、石竹烯(Caryophyllene)等倍半萜類成分和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麥珠子酸(Alphitolic acid)、積雪草酸(Asiatic acid)、龍腦香醇酮(Dipterocarpol, Hydroxydammarenone Ⅱ)、龍腦香二醇酮(Dryobalanone)、古柯二醇(Erythrodiol)等三萜類成分.
葯理作用:
1. 抑菌、抗炎作用體外實驗表明: 較高濃度的冰片(0.5%)有抑菌作用.合成冰片和天然冰片的抑菌作用相同.龍腦、異龍腦均有抗菌作用;並均能顯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腫脹;異龍腦對巴豆油耳廓腫脹亦有抑製作用.提示它們對液體的滲出和組織水腫等炎腫過程有抑製作用.
2. 對妊娠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 冰片對早期妊娠無明顯引產作用, 對中晚期妊娠小鼠具有明顯引產作用.有報告認為, 冰片可作為抗生育葯應用, 選用陰道栓給葯作為冰片抗生育的給葯劑型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增強其抗生育作用.冰片的陰道栓劑基質應用水溶性基質, 並加適量表面活性劑, 則有利於冰片的釋放.
3. 其他作用動物實驗證明: 龍腦和異龍腦均能延長小鼠的耐缺氧時間.比較而言, 異龍腦的這一作用顯著, 龍腦則不顯著.異龍腦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使小鼠在缺氧狀態下生存時間延長的作用可能與其脂溶性較大有關.冰片能影響腎上腺素受體活性, 然而其是否與延長耐缺氧時間有關, 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研究表明: 冠心蘇合香丸可使實驗性心肌梗死犬的心率減慢, 冠脈流量改善, 心肌耗氧量降低, 拆方分析, 蘇合香、冰片起主要作用.
龍腦、異龍腦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並與戊巴比妥產生協同作用, 異龍腦的這一作用尤為顯著.研究表明: 冰片灌服後 5 分鍾即可通過血腦屏障並蓄積在中樞神經系統.提示異龍腦、龍腦能延長戊巴比妥所致小鼠睡眠時間, 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樞, 異龍腦的脂溶性較大則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發揮作用.
有報告指出, 冰片應用於局部對感覺神經的刺激很輕, 而有某些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 可用於神經痛.局部刺激試驗發現, 使用龍腦、異龍腦為人用量的5~10倍, 但刺激並不嚴重, 提示龍腦、異龍腦可以考慮用作黏膜或肌注途徑給葯.冰片在黏膜和皮下組織均易吸收, 在體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後排出
體外.正常人口服冰片1g, 在24小時內排出葡萄糖醛酸結合物60%~100%.大鼠試驗表明: 葡萄糖醛酸內酯或葡萄糖醛酸鈉有拮抗龍腦毒性的作用.
相關介紹
葯用價值
1.《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 《本草綱目》:「療喉痹、腦痛、鼻癟、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
通諸竅,散鬱火。」
《醫林纂要》:「冰片主散鬱火,能透骨熱,治驚癇、痰迷、喉痹,舌 脹、牙痛、耳聾、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內陷、殺蟲、痔瘡、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終歸陰寒也。」
2.龍腦冰片含右旋龍腦,又含律草烯、β-欖香烯、石竹烯等倍豐萜,以及齊墩果酸、麥珠子酸、積雪草酸、龍腦香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艾片含左旋崐龍腦。機製冰片為消旋混合龍腦。冰片局部應用對感覺神經有較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經腸系膜吸收迅速,給葯5分鍾即可通過血腦屏障,且在腦蓄積時間長,量也相當高,此為冰片的芳香開竅作用提供了初步實驗依據。較高濃度(0.5%)對葡輸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茵、大腸桿菌及部分致 病性皮膚真菌等有抑製作用。對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產作用。
冰片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加工品,其成分含右旋龍腦律草烯、β-欖香烯、石竹烯等。本品味辛,性寒,有通諸竅、散鬱火,消腫去翳等作用。在美容方中以之作清熱散火、辟穢化濁之品,用於因血熱,內熱蘊結所致的口臭、體氣、瘡瘍腫癤等症的治療。
冰片性質
冰片為無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狀鬆脆結晶;氣清香,味辛、涼;
具揮發性,易升華,點燃發生濃煙,並有帶光的火焰。
本品在乙醇、氯仿、汽油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右旋龍腦熔點為208℃,沸點212℃,左旋龍腦熔點為204℃,沸點210℃
質量標准
(2000版中國葯典)
外觀:
熔點:205-210℃
鑒別:
香草醛硫酸顏色反應
樟腦氣味反應
檢查:
PH值:酚酞和甲基紅均不得顯紅色。
不揮發物:小於0.035%
水分:石油醚溶解應澄清
重金屬:不得超過5ppm
含量測定:
採用GC方法,以水楊酸甲酯為內標,採用龍腦標准品計算校正因子,測定樣品,龍腦含量:不低於55%。
配伍效用
冰片配伍黃柏:冰片苦辛性涼 長於通諸竅、散鬱火、去翳明目 外用能清熱消腫、止癢止痛;黃柏苦寒 功擅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外用能燥濕斂瘡.二者相伍外用 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燥濕斂瘡、止痛止癢之功效 用於治療火熱內郁上攻所引起的口腔糜爛、潰瘍、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冰片配伍天南星:冰片苦辛性涼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功擅通諸竅、散鬱火、辟穢濁、去翳明目、清熱消腫止痛;天南星苦辛性溫 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長於通經絡、開閉結、散風痰 系「開滌風痰之專葯」.二者合用 其醒腦通竅、祛風開閉之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熱入心包、中風痰厥或驚癇等證見神志昏迷、牙關禁閉者
葯代動力學
冰片經粘膜、皮下組織均易吸收,在體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後排除體外。3H-冰片1μCi/(g體重)給小鼠灌胃可迅速經腸粘膜吸收,給葯5分鍾可透過血腦屏障,且在中樞神經有較高濃度和較長停留時間,其開竅作用可能與其有關。冰片在血液中能較長時間維持較高血葯濃度,由肝、腎消除較快,不易蓄積。3H-冰片2.6μCi/只小鼠靜脈注射分布半衰期為2.8min,主要分布心、肺、肝、腎等。3.5μCi/只灌胃,半吸收期為0.157小時,吸收系數為0.25,表明生物利用度較差;消除半衰期為5.3小時,不易蓄積。
葯(毒)理學
冰片的急性毒性實驗結果不盡一致,小鼠灌胃的LD50,l-龍腦、d-龍腦和dl-異龍腦分別為3720mg/kg,4960mg/kg和3830mg/kg;龍腦、異龍腦和合成冰片分別為2879mg/kg,2269mg/kg和2507mg/kg;也有報道龍腦為1059mg/kg。小鼠腹腔注射,冰片乳劑的LD50為907mg/kg。以125mg/kg和500mg/kg慢性給葯,1-龍腦和d-龍腦對外周血液指標和器官重量有影響;dl-異龍腦引起肝損害。龍腦5g/kg(=LD50)給大鼠灌胃使腦突觸體鹼性磷酸酶的米氏常數(Km)增加,表明對鹼性磷酸酶有競爭性抑製作用,可能與其神經毒性作用有關
兩種是不一樣的東西,具體價格你可以去中葯銷售部門或者批發部門問
網上價格艾粉120元/kg,冰片58元/kg。
② 艾草是什麼樣子的,艾草多少錢一斤
一、形態特徵
1、莖枝:艾草是草本植物,主根比較粗長,直徑在1.5厘米左右,側根比較多。它的莖單生,高度在80-150厘米之間,上面有縱棱,顏色為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木質化。它有較少的分枝,長度在3-5厘米。莖和枝條上都有蛛絲狀的灰色柔毛。
③ 什麼牌子艾條效果好,哪個牌子的艾條最好
喜歡艾灸的灸友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到底什麼牌子的艾條好?
大家之所以喜歡艾灸也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好,所以在選擇產品時也都想買好的,但是現在市面上的艾條品牌確實太多了,以至於大家上TB都會盲目的去購買,不知道怎麼去區分艾條的好壞。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面對眾多的品牌艾條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
優質艾條應該具備的幾種條件:
首先看的是包裝,劣質艾條一般都是用玻璃袋包裝,密封性不夠好,易受潮。好的艾條都是用獨立的鋁箔袋包裝,密封性好,艾條不易受潮,保質期也比較長。
無煙艾條「艾味」淡雅,又沒有煙霧,真正保留住艾葉的精華物質,能保留其作用效果
燃燒是否熄滅,優質無煙艾條火力旺,不容易熄滅,滲透力強,當然效果就更好。而劣質艾條火力不夠集中,滲透力不夠強,效果肯定沒有那麼好。
好的無煙艾條燃燒後艾灰應該呈灰白色,而且不易掉灰。劣質的無煙艾條會大塊的脫落。
另外生產有煙艾條比較有名的應當屬湖北的蘄艾和南陽艾,生產無煙艾條比較有名的就是四川成都的華神公司,除了華神公司,名氣排在前面的是四川艾宜。
④ 種植艾草的利潤如何
種植艾草的利潤
1、艾草產量。每年的3月份艾草會在老的根莖上萌發新芽,四月底就可以收獲第一茬,每年能夠收獲4至5茬,每年畝產能達到400公斤左右(乾草)。
2、艾草售價。艾草(干)批發價格在6元每斤左右,市場零售價格在12元每斤左右,如果出口,價格將達到50元每斤。
3、艾草收益。除去人工成本,有固定的商家收購,每畝收益在4000元左右。
艾草,是菊科蒿屬植物。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至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至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至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至3枚小裂齒,干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至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至8厘米,寬4至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至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至5厘米,寬1.5至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至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至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至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至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至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至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至10月。
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艾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潮濕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區,生長繁盛期24至30℃,氣溫高於30℃時,莖桿易老化、抽枝、病蟲害加重;冬季低溫小於零下3℃時,當年生宿根生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