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費用 » 污染底泥處理費用多少

污染底泥處理費用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3-15 11:57:23

① 泥尾一般怎麼處理

泥尾的處理方法,買台壓濾機,把泥沙和水分離再利用。有振動棒為好,操作相對簡單。沒有的話,有動手能力的話,只好用榔頭、拶子,一點一點的往下敲了。得出點力氣尾泥填埋也存在一些問題,尤指填埋滲濾液和氣體的形成。滲濾液是一種被嚴重污染的液體,如果填埋場選址或運行不當會污染地下水環境。

泥尾

湖泊、河道的沉積底泥已日益影響到湖泊、河道水體水質,特別是城市重污染的內湖、內納知河底泥,由於前期內湖、內河長期接納污染物,導致其沉積底泥中含有大量可釋放態或可溶解態的污染物。

而在特定的條件下,這些可釋放態或可溶解態的污染物會不斷的向湖泊、河道水體釋放,進而使修復、恢復好的水體生態再次受到影響或污染,因此,治理湖泊、河道水體污染,多數情況下,底泥清淤是一種必需的治理措施。

目前,在我國清淤後的底泥,或者在特定的場所進行晾曬干化,然後外運處迅配理處置,或者經過調理機械脫水後外運處理處置。但是,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會有大量的底泥濾出洞昌消尾水。通常情況下,這些尾水有的未經處理直接排回湖泊、河道,有的就近納管進入污水處理廠。

② 求關於污染土壤處理的相關論文,現狀,發展歷史,相關政策,展望...謝謝哈!!

由於回答限制,很多出處的頁面網址不能加上去,見諒。

1.中國土壤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地區的污染現狀及成因:
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佔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佔耕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其中,一些地區土壤污染已呈嚴重態勢,甚至出現了土壤重污染區和高風險區。

1.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是指密度 4.0以上的約 60種元素或密度在 5.0以上的45種元素。As和 Se是非金屬,但是它們的毒性及某些性質與重金屬相似,所以將 Se和硒列入重金屬污染物范圍內。污染土壤環境的重金屬主要是指生物毒性顯著的Hg、Cd、Pb、Cr以及類金屬 As,還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屬 En、Cu、Co、Ni、Sn、V等污染物。當前最引起人類關注的是 Hg、Cd、Pb、Cr、As,它們被稱為「五毒」(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及防治研究進展)。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是多途徑的,首先是成土母質本身含有重金屬,不同的母質、成土過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屬量差異很大。此外,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也造成重金屬對大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現狀與防治方法)。我國 Cd 污染的土地涉及11 個省市的 25 個地區。 如江西省某縣多達 44 % 的耕地受污染,形成670hm2 的「鎘米」區;沈陽某污灌區農田土壤中 Cd 含量高達 130mg/kg ;成都東郊污灌區內米中含Cd 量高達165mg/kg 。 農業部農業環境監測總站 1996 ~ 1998 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污灌區 Cd 污染面積最大,占重金屬超標面積的569 % ,而農產品 Cd 超標率達102 % (曹仁林等,2001)。我國各大城市的耕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d 污染,其中沈陽市郊區和西安污灌區土壤 Cd 污染尤為嚴重,如沈陽市農田土壤中Cd 含量為088mg/kg ,西安污灌區土壤中Cd 含量為0628mg/kg(土壤鎘污染特徵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機理)
蛐岩縣主要的土壤污染物為Mg和B.43%的采樣點土壤 Mg含量達重度污染水平,最高超標21.16倍.僅有 211和 238兩個采樣點達到清潔標准;而 B的污染似乎更為普遍,所用采樣點土壤 B濃度超標,50%的樣點達到重度污染水平.其原因是 在鍵鋒岫岩縣石唐、偏嶺、風源等區域.分布有眾多的衰 3 蚰岩縣土壤撿剝統計值殛帚染指矬國營及鄉鎮、個體 經營的采礦、冶煉企業,以輕燒 Mg、重燒 Mg為主要工藝的菱鎂礦加工業排放 出大量 MgO、SO2等 污染物./vlgO 白色粉末降落地表後,形成 MgCX~、Mg(H0 )2等反應產物,凝聚成大顆粒分散在土壤中,加之該區域土壤 中廣泛存在的 MgSO+、MgCl2,形成硬殼覆蓋地表,從根本上阻止作物生長.部分地區雖然作物可以生長,但土壤中可溶性 Mg被作物吸收,對人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形成較大的威脅.而 B污染也是由於B礦喊亮吵點源污染所致(遼寧東部山區土壤污染狀況與防治對策研究).
稻米對於鎘污染的吸附作用明顯強於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種

在各種人為因素中,則主要包括工礦業、農業和交通等來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現狀與防治方法)。

2.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等廢棄物已造成大面積農田的土壤污染。如沈陽張士灌區用污水灌溉 20 多年後,污染耕地2 500多 hm 2,造成了嚴重的鎘污染,稻田含鎘 5~ 7m gö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導致213 萬 hm 2 農田受到污染。廣州近郊因為污水灌溉而污染農田2 700hm 2 , 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 333hm 2 的土壤被污染, 污染面積占郊區耕地面積的 46%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對北京某污灌區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 大約 60% 的土壤和 36% 的糙米存在污染問題(我國的土壤污染現狀及其防治對策)。
早在 30 年代 ,就有撫順煉油廠污水排入渾河灌溉水稻的記載。到了 50 年代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在北方一些乾旱、鄭侍半乾旱地區,由於水資源比較緊張,為了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資源,污水灌溉被大面積採納、推廣,這對促進當地農業的糧食生產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到了1983 年,污水灌溉面積達到 2 ×106 hm2 。然而,由於長期的污水灌溉 ,土壤 —作物系統的污染逐漸暴露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土壤環境問題,污水的土地處理系統得到了應用和發展
長三角、珠三角、遼中南城市群3個典型區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在典型地區啟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建立健全基於風險評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准體系;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從污染物的種類和類型上看 ,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未能有效預防導致我國新型污染物不斷出現 ,這些新型污染物影響更持久 ,危害更大 ;從污染物的濃度上看 ,污染物的含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 ,一些污染物因為無法降解、逐步積累 ,增加還是非常快的。例如 ,有資料表明 ,近年來 ,上海土壤中汞和鎘的含量增加了 50% ;浙江南部一些地區土壤中 Cu、Zn等重金屬全部超標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部分檢出率達100%。
遼河流域
據介紹,遼河流域是我國傳統的工礦區之一,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鋼鐵等工礦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污染強度高;污染源污染治理水平低,化工、冶金、采礦、制葯等行業污染嚴重,部分企業設備陳舊、落後,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加之遼河流域環境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環境執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違法處罰力度不夠,污染的現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有關人士還指出,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是相互交替、互相影響的。一方面,部分地區的土壤污染是由於污灌造成的。由於遼河水資源短缺,為解決工農業用水問題而長期進行污水灌溉,使得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土壤,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了土壤本身的自凈限度。另一方面,遼河流域鞍山、遼陽等地是全國聞名的工礦區,常年的礦產開發造成一些礦區土壤污染非常嚴重,通過水體的沖刷,土壤中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加速了河流的污染。
有專家指出,在資源和重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下,工業生產的污染程度相對會比較高,治污難度大;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部分企業安裝、運行污染治理設施不到位,隨意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的現象時有發生,使人防不勝防;同時,地方政府重地區GDP輕環境保護的意識依然存在,對污染現象聽之任之。
對於遼河而言,其治污問題面臨更多重的考驗——在當前經濟危機的影響依然持續、東北老工業基地亟待振興的形勢下,一方面遼河流域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問題嚴重,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在2008年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席捲之下,地方政府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增加的巨大壓力,一切工作的中心都集中到了保障經濟平穩發展上來。環境治理面臨著讓位於經濟發展而被忽視的問題。
對於幾十年污染「積重」的整個遼河流域,有人表示擔心,「有些地方為了發展經濟,根本不管所謂的環境污染,這么幾十年下來,才造成整個流域污染情況嚴重。如果這一點不改,只是沿著『污染——治理——污染』的老路子,最後只能是越治越污,環境越來越壞。」
一.
長三角
根據中科院南京土壤所2006年在南京郊區蔬菜基地做的定點測試,僅有40%的土壤處於安全等級,而30%的土壤已經受到污染。而浙江省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全省Ⅰ類和Ⅱ類土壤占調查區總面積的82%,其餘18%的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區域內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加上疏於防治,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棄物通過多種渠道向土壤系統轉移、殘留,是形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近期,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139名村民被查出血鉛嚴重超標,元兇是建在村裡的一家被列為重點監控企業的蓄電池企業。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污染面積只有幾百萬公頃,而現在已經超過一千萬公頃。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化,其中嚴重的是重金屬污染,根據中科院生態所研究,目前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兩千萬公頃,約佔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此外農葯、抗生素、病原菌等也成為土地污染的來源。
土壤污染除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外,更為嚴重的是土壤對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畜食用後發生中毒。
如我國遼寧沈陽張士灌區由於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只能改作他用。

3.固體廢棄物堆放

另外,在農田中,由於化肥的不合理施用,農葯噴施和 地膜等造成的污染也相當嚴重。

2. 地方土壤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國家土壤環境保護法規、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需求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呈現新老污染物並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徑多,原因復雜(環保總局在京召開首次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且污染面積、分布和程度不清,污染防治基礎薄弱,地方土壤保護工作防治措施缺乏依據和方向,狀況不容樂觀,面臨諸多挑戰。同時,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還非常欠缺,土壤環境標准體系也尚未形成,法律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關鍵,是實現土壤環境保護的最主要途徑,它對保護土地質量,維持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從法律角度分析,土壤污染現狀的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空白,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已經制定了環境保護、土地管理、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項空白(論我國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的法律保障)。雖然若干法律中一些零星規定,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都是分散而不系統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具體法律制度。隨著我國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農業用地土壤污染仍有繼續加重的趨勢,說明現行立法有限條款的粗略性規定不可能有效防治現代農業技術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滿足不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現實需要。而法律的「真空」狀態則會進一步滋長土地資源的濫用現象,加劇土壤污染問題(淺析我國土壤防治的法律問題)。在長三角地區環保工作中,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徐光華指出「缺乏相對統一的區域環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標准、缺乏相關法律規范,是長三角地區環保工作目前的軟肋。」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各類環保問題,通常都很難靠一地的政府來解決。要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形勢,兩省一市的有關部門必須盡快建立起區域環境信息共享與發布制度,啟動區域環境監管與應急聯動機制,並在此基礎上加快區域環境保護相關法律規范的研究和制定,長三角土壤污染後果堪憂)。因此,在現行法的基礎上,有必要對土壤污染防治保護採取一定的法律措施,健全和完善環境相關法律法規。
其次,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和執法混亂。依據我國現有的法律體制,對於土壤的法律保護,實行管與分管相結合的多部門分層次的管理體制,涉及多個行政部門對土壤污染的行政管理,在這種體制下,管理主體林立,權力和責任分散,不僅不利於集中、統一管理,而且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淺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由於土壤污染的來源多樣,情況復雜,所以除了職責最多聯系最為緊密的環境保護部門、農業部門有環境行政監管權力外,許多其他的部門如水利部、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等在特定的情況下也有管理許可權(我國農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研究)。但是,由於法律並沒有賦予環境保護執法部門對其他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執法的監督權,同時對於各個執法部門之間在土壤污染處理上應當如何相互配合的重要問題也沒有做出規定,這就導致了在具體的土壤保護的執法當中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執法不到位,甚至部門之間借執法來爭奪各自的利益,降低了土壤保護的整體實效,損害了土壤保護的整體利益,有關法律法規對部門之間如何監督協調沒有具體規定,並且在實際環境行政執法管理中地方情況差異較大,出現的許多污染問題無法很好的得到解決,從而導致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扯皮、爭權推責(淺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可以說,這種多頭管理體制,不僅嚴重影響了治污的效率,也浪費了諸多的行政管理資源。另外,在我國大多數基層地區尤其是貧困的農村地區,由於經濟發展落後,擺脫貧困的願望強烈,大多領導幹部以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首要目標,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發生沖突的時候,就會犧牲環境來圖發展(防控農村土壤污染的迭律對策研)。因此,我國在對土壤污染管理及執法上也存在許多的問題。
最後,土壤環境保護的司法保障有待加強。目前,雖然我國土壤污染比較嚴重,污染情況時有發生,但涉及土壤污染訴訟的案例卻很少,從僅有的幾個案例中,不難發現我國農村土壤司法救濟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我國至今沒有關於土壤污染修復和賠償的條例規定,對企業也沒有任何約束,即使土壤被污染了,也很難追究他們的責任。2006年8月,甘肅省徽縣發生的「鉛中毒」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時,這個縣水陽鄉的兩個村莊共有368人查出血鉛超標,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149人。經環保部門調查發現,位於這兩個村莊附近的一家鉛冶煉廠是重要污染源,造成當地土壤、空氣和水體污染。雖然這家工廠後來被勒令關停,但如何給那些遭受污染損害的村民以有效的補償,如何從根本上轉變那種以群眾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卻是一個難題。(邱林,中國1/5耕地受污染防治形勢嚴峻,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系國家行動。另外,在農村環境訴訟中,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訴訟費用的負擔問題。我國農民是社會中最大的弱勢群體,他們是城市發展的犧牲品,長期處於經濟的困窘之中,他們的收入大多僅能勉強維持生計(防控農村土壤污染的迭律對策研)。與此同時,土壤污染對農民造成的損失是長期的也是巨大的。在我國司法實踐中 ,訴訟費用直接與訴訟標的額掛鉤 ,且實行訴訟費用預交制度 ,農民很有可能會因為交不起訴訟費用而無法得到司法保障(我國農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研究)。1999年 12月 20 日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鎮民吉村十三戶農民向大慶市中院起訴 ,要求被告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賠償原告土地污染損害賠償518431. 06元。本案中十三戶農民的土地污染發生於1993年 ,但是當年只給付原告青苗補償款。由於農民對土地是否被污染不懂 ,在 1999年前沒有提起訴訟 ,但一直以上訪的形式找鎮政府、土地局以及被告單位要求解決 ,雖在 1999年 11月 4日達成協議 ,但未實際履行。1999 年 12 月 ,原告向大慶市農業局申請對受污染的農田進行取樣化驗鑒定。2000年 1月農業局進行了取樣 ,並由市農業局送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檢驗。2001 年 5 月農業局根據檢驗結果又組織五位專家現場勘查 ,做出鑒定意見:已造成受污染農田土坡次生鹽漬化 ,對農作物已造成嚴重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該案件從 1999 年 12 月到 2003 年 12 月 ,經兩級法院長達四年的審理 ,最終法庭調解結案 ,被告賠償原告損失 159607. 38元 ,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大慶中院以原告超訴訟時效為由 ,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判後原告不服 ,但由於農民多年未耕種土地無收入沒有上訴費用 ,為維護原告人合法權益 ,由代理人交上訴費 10196. 00元 ,才使得農民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最終的保護(一件土地污染損害賠償案的艱難訴訟)。
因此,為有效防治土壤污染,應在現行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礎上,細化、擴展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或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以加強對土壤污染的監督和管理。從法律上,對污染灌溉、工礦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化肥農葯等土壤污染物及污染行為作出明確規定,通過法律手段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另外,在法律法規中應當理順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土壤污染的動態監測評價制度,制定相關土壤污染防治的具體規劃制度,確立土壤污染的環境標准,建立土壤污染應急措施制度和法律責任制度等相關的制度。
(淺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論文)。

3.土壤環境保護工作經驗和典型模式、政策建議
由於土壤污染的潛伏性、不可逆性、長期性和後果嚴重性等特點,土壤環境保護應遵循 「防重於治」的基本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對未被污染的土壤採取預防措施,要控制或消除污染源;對已經污染的土壤則要採取積極治理措施 ,將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我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現狀與展望)。土壤一旦被污染,治理起來相當困難,相對於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統中含量、行為、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毒理、代謝模式和與重金屬有關的流行病等方面的研究,土壤污染的治理與管理研究要薄弱得多,大多數治理方法尚處在試驗階段,再加之考慮到治理費用等問題,能應用的成熟方法目前很少。總結出現的各類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大體上可分以下四類:
1.工程措施(包括客土、換土、翻土、去表土、隔離、熱處理、電化學方法等)
此種方法效果好、穩定,是一種治本措施,適用於大多污染物和多種條件,但一般在小范圍內較實用,且代價昂貴,還可能造成地下水或其他介質的潛在污染。近年來,把污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引進土壤治理過程中,開辟了土壤污染治理新的途徑,如磁分離技術、陰陽離子代換法等(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研究)。
2.化學措施
施用改良劑、抑制劑等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水溶性、擴散性和生物有效性 ,從而降低污染物進入生物鏈的能力,減輕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危害()。例如:在某些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加入石灰、礦渣等鹼性物質,使重金屬生成氫氧化物沉澱。或添加膨潤土、合成沸石等交換容量較大的物質來鈍化土壤中的重金屬等。
3.生物措施
生物治理方法有著物理治理方法和化學治理方法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處理費用低,其處理成本只相當於物化方法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②處理效果好,對環境的影響低,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不破壞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土壤環境;③處理操作簡單,可以就地進行處理。基於這些優點,應用生物修復已成為當今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研究的一大熱點(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生物措施是利用特定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吸收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與此措施相對應的新興學科「環境生物技術」方興未艾。應用現場污染治理的生物措施始於 1989 年 3 月,美國阿拉斯加海岸被石油污染,採用了兩組親脂性微生物後,使其凈化過程加快了兩倍。早期生物治理採用的主體生物類群多為微生物。最近,植物修復正成為生物治理措施中的一個亮點。植物對污染點的修復有三種方式:植物固定、植物揮發和植物吸收。研究表明,利用適當的植物不但可去除土壤環境中的有機物,還可以去除重金屬和放射性核素。超累積植物已成為環境保護工作者追尋、篩選的目標。我國對植物修復和超積累植物的研究已有良好的開端(我國土壤環境保護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例如,在土壤重金屬鎘污染的植物修復研究中,通過大量篩選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芸苔屬植物(Brassica spp.)中的很多種或基因型具有較強的吸收累積 Cd特性。我國廣泛種植的油菜(B.campestris)就是該屬植物,其中某些品種或基因型在累積 Cd 方面可能很高。篩選並種植可食部位低積累 Cd 作物品種(低吸收或低轉移),通過作物互做(間作、輪作)減少作物對Cd 的吸收等植物修復方面的研究也需做進一步研究(土壤鎘污染特徵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機理)。
4.農業措施
包括增施有機肥提高環境容量、控制土壤水分、選擇適宜形態化肥和選種抗污染農作物品種等。
另外,國外發達國家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開展得較早 ,許多國家都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污染土地識別、評價和處理體系 ,其中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土壤保護實踐在世界范圍內極具代表意義。
在國外,有關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保護的立法經驗很多。美國於1985年和1990年修訂的《農業法》希望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的同時保護資源與環境,實現「持續農業」的發展。另外,1990年在聯邦政府實施了「保護計劃」管理。1987年為了控制農業水源水質而制定了《水質法》。歐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土壤保護政策,但現有許多歐盟立法都與土壤保護有關。如《關於環境保護、尤其是污泥農用時保護土壤的86/278/EEC指令》對農用污泥作出了規定;《關於廢物的75/442/EEC指令》要求廢物在處置時不能污染土壤;2004年底前,提出《關於堆肥和生物廢棄物指令》,其目的是為了控制潛在的污染,並鼓勵使用被批準的混合肥料,等等。日本已經建立了由預防對策和治理對策構成的土壤環境保全體系。有《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律》(1970)、《市街地土壤污染暫定對策方針》(1986)、《土壤污染環境標准》(1991)、《土壤污染對策法》(2002),等等。《土壤污染對策法》的實施,使得污染治理由被動向主動轉化,以前無法計算的環保社會效益可體現為可以計算的經濟效益,此種趨勢表明日本的土壤環境保護已經呈現出新的階段特點[3]。這些國外的立法經驗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淺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
「重視生態補償機制,是國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大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虞錫君向記者介紹道,生態補償機制,又稱生態系統服務付費,主要原則就是「污染者付費」和「保護者受償」——由污染事故的責任方治理土壤污染、或者支付土壤污染治理的費用。國外在這方面有過不少成功案例——1972年,美國通過的《納稅人減稅法》,目的之一就是以稅收方面的優惠措施,來刺激私人資本投資於土壤清潔治理。根據美國政府的報告,其直接結果是吸引了34億美元的私人投資,8000個受到污染的棕色地塊恢復了生產能力。虞錫君表示,在區域聯動的基礎上確立土壤生態直接補償制度,或許是我們目前值得努力的方向(長三角土壤污染後果堪憂。)

鄭進華 彭 強 鄭曉琴.淺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A], 環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2007.8.12~15•蘭州)論文集
高拯民.我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現狀與展望lJ1.土壤學報,1989,26
(3):262-272.

③ 河道水臟怎麼處理 河道水臟處理辦法有哪些

1、物理方法,物理運纖猜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機械除藻、引水沖淤和調水等。疏浚污染底泥意味著將污染物從(河道)系統中出 處理去。可以較大程度地削減底泥對上覆水體的污染貢獻率,從而改良水質。調水的目的是通過水利設施(如閘門、泵站)的調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潔水源以改良下游污染河道水質。此類方法往往治標不治本。

2、化學方法,化學方法如混凝沉澱、加入化學葯劑殺藻、加入除磷劑推動磷的沉澱、加入氨氮去除劑脫氮等方法。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對濁度、COD、SS、TP去除效果較好,對TN、重金屬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葯劑用量少。

3、生態--生物法

(1)河道曝氣法,人工曝氣復氧是指向處於缺氧(或厭氧)狀態的河道進行人工充氧以增強河道的自凈能力,改良水質、改良或恢復河道的生態環境。河道曝氣復氧一般採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動式充氧平台兩種形式。該工藝具有設備簡單、機動靈話、安爭可靠、投資省、見效快、操作便利、適應性廣、對水生生態不產生任何危害等優點,適合於城市景觀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

(2)生物膜技術,生物膜技術是指使微生物群體附著於某些載體的表面上呈膜狀,通過與污水接觸,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吸收並加以同化,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目前,常用於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膜技術主要有接觸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凈化法、薄層流法和伏流凈化法,用得比較多是接觸氧化法。

(3)生物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將水體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現場降解為CO2和H2O,或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工程技術系統。用於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體投加經過培養篩選的一種或多種微生物菌種,試驗證明COD去除旁型率可達90%以上。另一類是向污染河道水體投加微生物促生劑(營養物質), 推進「土著」微生物的生長。投放葯劑後,通過促生作用,推進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長,河道中微生物由厭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樣性不斷增加,使污染水體的BOD5,COD迅速下降,溶豎悶解氧明顯上升,黑臭處理。這種方法對於處理水體黑臭、增加水體溶解氧作用明顯。

(4)土地處理技術,土地處理技術是一種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河道污水治理技術。它是以土地為處理設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統的吸附、過濾及凈化作用和自我調控功能,達到某種程度的凈化目的。國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土地處理系統對於有機化合物尤其是有機氯和氨氮等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5)水生植物凈化法,該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凈化機能的污水凈化方法。例如採用浮萍、濕地中的蘆葦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圍進行凈化處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會產生臭氣、害蟲和景觀影響等問題,因此選用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問題,如選擇在春夏季下風口的位置種植蘆葦等。

④ 比較土壤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的特點······························謝謝

土壤生物修復技術(Soil Bioremediation,也稱生物恢復、生物整治等)是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和方法來治理污染土壤使其恢復其正常功能的途徑。狹義的土壤生物修復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土壤中有害的有機污染物降解為無害的無機物(C02和H20)或其他無害物質的過程。通常就把這種技術稱為土壤的生物修復(Bioremediation);廣義的土壤生物修復包括利用土壤中的各種生物—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拆清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土壤生物修復分為植物修復、動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三種類型。
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的主要特點和優點:(1)不破壞搏談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土壤環境,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質保持不變甚至優於原有的性質。(2)污染物降旅銀前解完全,可將有機污染物降解為完全無害的無機物(C02和H20等),沒有二次污染問題。(3)處理形式多樣,可就地處理,操作相對簡單,如受污染土壤位於建築物或公路下面不能挖掘和搬出時,可採取生物修復技術。(4)處理成本低於熱處理及物理化學方法,其處理費用約為熱處理費用的1/3-1/4。20世紀80年代末採用熱處理或填埋處理污染土壤每立方碼(0.765m3)需200—800美元,而用生物修復技術僅需75~200美元。(5)應用廣泛,可處理各種不同種類的有機污染物,如石油、炸葯、農葯、除草劑、塑料等,無論小面積或大面積污染均可應用,並可同時處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⑤ 河道淤泥清理方案

1.水下清淤: 抓鬥式清淤、 泵吸式清淤、 普通絞吸式清淤

水下清淤一般指將清淤機具裝備在船上,由清淤船作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操作清淤設備將淤泥開挖,並通過管道輸送系統輸送到岸上堆場中。水下清淤有以下幾種方法。

a.抓鬥式清淤:利用抓鬥式挖泥船開挖河底淤泥,通過抓鬥式挖泥船前臂抓鬥伸入河底,利用油壓驅動抓鬥插入底泥並閉斗抓取水下淤泥,之後提升迴旋並開啟抓鬥,將淤泥直接卸入靠泊在挖泥船舷旁的駁泥船中,開挖、迴旋、卸泥循環作業。清出的淤泥通過駁泥船運輸至淤泥堆場,從駁泥船耐賣卸泥仍然需要使用岸邊抓鬥,將駁船上的淤泥移至岸上的淤泥堆場中。

抓鬥式清淤適用於開挖泥層厚度大、施工區域內障礙物多的中、小型河道,多用於擴大河道行洪斷面的清淤工程。抓鬥式挖泥船靈活機動,不受河道內垃圾、石塊等障礙物影響,適合開挖較硬土方或夾帶較多雜質垃圾的土方; 且施工工藝簡單, 設備容易組織, 工程投資較省,施工過程不受天氣影響。 但抓鬥式挖泥船對極軟弱的底泥敏感度差, 開挖中容易產生「掏挖河床下部較硬的地層土方, 從而泄露大量表層底泥, 尤其是浮泥」 的情況; 容易造成表層浮泥經攪動後又重新回到水體之中。 根據工程經驗[3-5] , 抓鬥式清淤的淤泥清除率只能達到 30% 左右, 加上抓鬥式清淤易產生浮泥遺漏、 強烈擾動底泥, 在以水質改善為目標的清淤工程中往往無法達到原有目的。

b.泵吸式清淤:也稱為射吸式清淤,它將水力沖挖的水槍和吸泥泵同時裝在1 個圓筒狀罩子里, 由水槍射水將底泥攪成泥漿, 通過另一側的泥漿泵將泥漿吸出, 再經管道送至岸上的堆場, 整套機具都裝備在船隻上, 一邊移動一遍清除。 而另一種泵吸法是利用壓縮空氣為動力進行吸排淤泥的方法, 將圓筒狀下端有開口泵筒在重力作用下沉入水底, 陷入底泥後, 在泵筒內施加負壓, 軟鉛衡泥在水的靜壓和泵筒的真空負壓下被吸入泵筒。 然後通過壓縮空氣將筒內淤泥壓入排泥管, 淤泥經過排泥閥、 輸泥管而輸送至運泥船上或岸上的堆場中。

泵吸式清淤的裝備相對簡單,可以配備小中型的船隻和設備,適合進入小型河道施工。一般情況下容易將大量河水吸出,造成後續泥漿處理工作量的增加。同時,我國河道內垃圾成分復雜、大小不一,容易造成吸泥口堵塞的情況發生。

c.普通絞吸式清淤:普通絞吸式清淤主要由絞吸式挖泥船完成。絞吸式挖泥船由浮體、鉸絞刀、上吸管、下吸管泵、動力等組成。它利用裝在船前的橋梁前緣絞刀的旋轉運動,將河床底泥進行切割和攪動,並進行泥水混合,形成泥漿,通過船上離心泵產生的吸入真空,使泥漿沿著吸泥管進入泥泵吸入端,經全封閉管道輸送(排距超出挖泥船額定排距後, 中途串接接力泵船加壓輸送) 至堆場中。

普通絞吸式清淤適用於泥層厚度大的中、大型河道清淤。普通絞吸式清淤是一個挖、運、吹一體化施工的過程,採用全封閉管道輸泥,不會產生泥漿散落或泄漏; 在清淤過程中不會對河道通航產生影響, 施工不受天氣影響, 同時採用 GPS 和回聲探測儀進行施工控制, 可提高施工精度。 普通絞吸式清淤由於採用螺旋切片絞刀進行開放式開挖, 容易造成底泥中污染物的擴散, 同時也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回淤現象。 底泥清除率一般在 70%左右。 另外, 吹淤泥漿濃度偏低, 導致泥漿體積增加, 會增大淤泥堆場佔地面積。

2. 環保清淤

環保清淤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以水質改善為目標的清淤工程,另一方面則是在清淤過程中能夠盡可能避免對水體環境產生影響。環保清淤的特點有:①清淤設備應具有較高的定位精度和挖掘精度, 防止漏挖和超挖, 不傷及原生土;②在清淤過程中,防止擾動和擴散, 不造成水體的二次污染, 降低水體的混濁度, 控制施工機械的噪音,不幹擾居民正常生活;③淤泥棄場要遠離居民區, 防止途中運輸產生的二次污染。

環保絞吸式清淤是目前最常用的環保清淤方式,適用於工程量較大的大、中、小型河道、湖泊和水庫,多用於河道、湖泊和水庫的環保清淤工程。環保絞吸式清淤是利用環保絞吸式清淤船進行清淤。環保絞吸式清淤船配備專用的環保絞刀頭,清淤過程中,利槐畝做用環保絞刀頭實施封閉式低擾動清淤,開挖後的淤泥通過挖泥船上的大功率泥泵吸入並進入輸泥管道,經全封閉管道輸送至指定卸泥區。

環保絞吸式清淤船配備專用的環保絞刀頭具有防止污染淤泥泄漏和擴散的功能,可以疏浚薄的污染底泥而且對底泥擾動小,避免了污染淤泥的擴散和逃淤現象,底泥清除率可達到95% 以上; 清淤濃度高, 清淤泥漿質量分數達 70% 以上, 一次可挖泥厚度為 20~110 cm。 同時環保絞吸式挖泥船具有高精度定位技術和現場監控系統, 通過模擬動畫,可直觀地觀察清淤設備的挖掘軌跡; 高程式控制制通過挖深指示儀和回聲測深儀, 精確定位絞刀深度, 挖掘精度高。

淤泥固化技術處理

清淤泥漿的初始含水率一般在80% 以上, 而淤泥的顆粒極細小, 黏粒含量都在 20%以上, 這使得泥漿在堆場中沉積速度非常緩慢, 固結時間很長。 吹淤後的淤泥堆場在落淤後的兩三年時間內只能在表面形成 20 cm 左右厚的天然硬殼層, 而下部仍然為流態的淤泥, 含水率仍在1. 5 倍液限以上, 進行普通的地基處理難度很大。 堆場表層處理技術則是利用淤泥堆場原位固化處理技術, 人為地在淤泥堆場表面快速形成一層人工硬殼層, 人工硬殼層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 滿足小型機械的施工要求, 可以進行排水板鋪設和堆載施工, 從而方便對堆場進一步的處理。 人工硬殼層的設計是表層處理技術的關鍵, 主要考慮後續施工的要求, 結合下部淤泥的性質, 通過試驗和模擬確定硬殼層的強度參數和設計厚度, 人工硬殼層技術又往往和淤泥固化技術相結合形成固化淤泥人工硬殼層, 也可以利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 顆粒形成輕質人工硬殼層則效果更佳。

最新的清淤技術目前有以下幾種:

a. 高濃度原位環保清淤方法。由於目前常用的環保清淤方法清淤出的淤泥濃度在15%~20%左右, 水分子的體積要遠大於土顆粒的體積, 清淤泥漿的體積大約為顆粒的4~5倍。這些高含水泥漿往往需要較大的堆場進行放置, 很多清淤工程因為堆場場地的問題而受到嚴重製約。 高濃度原位環保清淤能夠降低清淤過程中泥漿的增容率, 在中間輸送過程中可以使泥漿含水率得到降低, 將淤泥直接變成可以用於填土的土材料使用。 因此, 為了節省佔地和降低整個清淤和淤泥處理的成本, 高濃度原位環保清淤技術已經成為未來

的發展趨勢。

b. 堆場淤泥快速排水技術。目前大多數內河清淤的淤泥都在堆場中堆放。淤泥堆場經過地基處理,解決其長期沼澤狀態的問題後可用於建設、景觀、農田利用的土地。而這一地基處理過程就是淤泥固結排水的過程。淤泥黏粒含量高,透水性差,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結時間長,自重固結後的強度低。淤泥的快速排水固結問題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軟黏土地基使用的真空預壓法和堆載預壓法,對於淤泥往往難以發揮良好的效果。淤泥含水率極高,處於流動狀態,顆粒之間的有效應力非常低,在高壓抽真空的狀態下淤泥顆粒會和間隙水一起流動,從而使排水板出現淤堵而無法排水。如何解決排水系統的淤堵問題成為淤泥快速排水的關鍵。堆場淤泥快速排水技術是在淤泥內鋪設多層多排水平排水通道,其層間距、排間距都在60~80 cm左右, 以形成高密度泥下排水網路。將該網路與地面密封的水平排水管密封連接, 再與射流排水裝置連接後抽氣抽水, 可加快淤泥的排水速度。 目前這一技術開發和其中的關鍵問題尚處於探索的初期階段。

淤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淤泥資源化利用技術包括把淤泥製成磚瓦的熱處理方法。熱處理方法是通過加熱、燒結將淤泥轉化為建築材料,按照原理的差異又可以分為燒結和熔融。燒結是通過加熱800~1 200℃,使淤泥脫水、有機成分分解、粒子之間黏結,如果淤泥的含水率適宜,則可以用來制磚或水泥。熔融則是通過加熱1 200~1 500℃使淤泥脫水、有機成分分解、無機礦物熔化,熔漿通過冷卻處理可以製作成陶粒。熱處理技術的特點是產品的附加值高,但熱處理技術能夠處理的淤泥量非常有限,比如普通制磚廠1年大概能消耗淤泥5萬m3, 不能滿足目前我國疏浚淤泥動輒上百萬立方米發生量的處理需求, 從淤泥的大規模產業化處理前景來講, 固化、 干化、 土壤化的淤泥資源化利用技術是具有生命力的, 若與堆場處理技術相結合則更能顯示出效益。


使用美邦環保的污泥脫水機,能有效的降低淤泥含水量,降低後期烘乾成本,淤泥進來,泥餅+清水出來,清水能養魚!國家高科技企業認證,產品技術信得過,市場認可,口碑良好,是你河道清淤的明智之選!

⑥ 河道治理介紹費怎麼收

目前,國內外對河流富營養化治理與維護的方法大致可以歸類為物理法、化學法、生物-生態法等。
一、物理法
1、截污
截污是河流治理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目前國內受污染河流,無不源於外來污染物遠遠超出湖泊自身的凈化能力而導致水質惡化、生態破壞,而截污則基本能夠解決河流的污染之源,防止水體進一步惡化。截污作為一項有效的措施被廣泛認可。
但是,河流截污工程浩大,涉及面廣,包括大量管網鋪設、污水廠建設、人員動遷、河流周邊生態修復、工廠企業排污控制等,其巨額的工程投資、漫長的工期與復雜的工程實施,使眾多的河流主管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無力承擔,而進展緩慢,因而當前的截污工作更多的體現為相關主管部門量力而行的治河措施之一,通常會結合其他的治理方法實施。
2、清淤
由於常年自然沉積,河流底部聚積了大量淤泥,富含可觀的營養鹽類,其釋放也可能形成河流富營養化和水華暴發。將底泥從河體中移出,可減少積累在表層底泥中的營養鹽,減少潛在性內部污染源,是減少內源污染的直接有效措施。在工程施工時,要密閉機械工作面,對淤泥要安全處置,防止二次污染。但是,清淤後水質只能暫時性地得到改善,隨著污染的輸入,河流很快又淤積回去,而且工程量大,投資費用高。
河流清淤的成功範例還鮮有報道,目前日本等發達國家,對是否清淤及清淤厚度正進行細致而周密的論證。
3、曝氣復氧
污染嚴重的河流水體由於耗氧量首悶大於水體的自然復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處於缺氧(或厭氧)狀態。向處於缺氧(或厭氧)狀態的河道進行人工充氧(此過程稱為河道曝氣復氧),可以增強河流的自凈能力、改善水質,改善或恢復河流的生態環境。因此,向處於缺氧(或厭氧)狀態的河流中進行曝氣復氧可以補充河流中過量消耗的溶解氧、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有助於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狀態的河流恢復到正常的水生態系統。
由於河流曝氣復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對較低的投資與運行成本費用,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葡萄牙、澳大利亞及中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如韓國、中國香港在中小型污染水體乃至港灣和河流水體污染治理中經常採用的方法。
4、換水沖轎芹液稀
通過工程手段引水稀釋受污染水體,短時間內降低水體的污染負荷,改善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環境,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但是換水沖稀後污染的總量沒有減少,實際是污染物轉嫁,如果外來污染持續存在,很快會恢復到原來的污染水平,且浪費了優質的水資源。
通過引水稀釋,可使得河流中優勢菌種由綠藻轉化為大型水生植物,大大改善了河水的水質。但引水稀釋導致交換水體的生態體系發生變化,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化學法
1、投加混凝劑
在河流中直接投加「混凝劑」見效快,但是葯劑量難以掌握,污染物沉積在河底破壞水底生物環境,且存在污染二次釋放的可能性。
2、施用除藻劑
可去除藻類和水中的氮,但是無法除去水體中的磷;化學殺藻劑的生物毒性對魚類等其它生物的生長危害很大。
化學方法就是針對河流的污染特徵投加相應的化學葯劑,強制去除污染物質。美國某河流通過投加鋁鹽,使河中磷由原來的65μg/L下降到30μg/L, 河流水質明顯改善。該方法操作簡單,但費用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
三、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當前,國內外的自然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包括水生植物技術、生物增效技術、微生物制劑技術、人工浮島技術等。其中,前兩種主要是水生植被恢復技術和生物增效技術技術一般作為河流治理的主要技術,應用較為成熟,人工浮島技術一般作為輔助技術使用。
生態修復措施具有原位凈化水質,同時也可以恢復水體中的水生生態結構、運行成本低、增加水體自凈能力的特點。在自然未受污染水體中,生態系統十分復雜。在水體底質中、顆粒物的表面、駁岸表面上有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是水體中有機物質的主要分解者。在水體中的原生動物又以菌類為食。原生動物的捕食能夠加速生物膜的更新。衰老的細菌被捕食後,為新的細菌的生長提供了生長空間,使細菌的整體處於較活躍的狀態。同時原生動物又是後生動物的食物而底棲生物,如螺螄,和部分魚類又以輪蟲等後生動物為食。水體中生長的植物在為水體提供氧氣的同時也為細菌和微小動物的生長提供了附著空間水體底質和植物組成的復雜環境又為各種生物提供了不同閉物的棲息地。整體的生態系統本身有著一定方向的物質流和能量流,在系統內部,生物之間相互促進或約束,保持著整體的功能和活力。
自然界水體的自凈功能主要是依靠水體中的生態系統來完成的,這種自凈能力非常巨大,在沒有人類干涉的情況下可以分解天然水體中的所有的有機物質,可以自動調節水體中的養分平衡。在一定程度范圍內,水體中的有機物質和無機鹽類的增加可以提高水體中生物的密度,同時系統內部的物質流和能量流也會相應增加,凈化水體中的污染物的能力也會提高。但是一旦超過系統的承載能力,水體生態系統的某些環節就會遭到破壞或喪失功能,而生態系統功能的喪失又會反作用於水體的自凈能力。水體的自凈能力的減弱又加速了生態系統的崩潰。在惡性的循環之中,水體逐漸喪失了自凈的能力。
恢復水體本身的生態結構可以恢復水體的自凈能力,通過水體的自凈功能達到水體的自我凈化,並達到水體和水體內生態系統良性協調發展。在已經發生水質惡化的水體中,完全依靠水體自發的修復作用和簡單的物理修復方式很難迅速恢復水體中的生態結構。而在人工參與的條件下,系統而全面的恢復水體的生態結構可以達到水體生態系統良性協調發展的目的。
1、水生植物技術
水生植物是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環境生態功能,利用水生生物法種植水生植物,通過植物的生長轉移水體系統中的污染負荷,其發達的根系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場所,以分解水中污染物以供植物吸收,具有一定的吸收凈化、澄清水質、抑制藻類的功能。
人為創造一定的條件,利用適合相應河流水環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環境,構建適合水體特徵的水生植物群落,能有效降低懸浮物濃度,提高水體透明度及溶解氧,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改善水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2、生物增效技術
生物增效技術將微生物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如利用載體材料、包埋物質或合理控制水力條件等),使微生物固著生長,提高生物反應器內的微生物數量,從而利於反應後的固液分離,利於除氮和去除高濃度有機物,以及難以生物降解的物質,提高系統的處理能力和適應性生物增效技術立足於恢復、強化微生物群落來凈化水體。微生物群落是水生態系統的基礎生物組分,既是水體的「清道夫」,降解污染物,給其他的水生生物營造健康的水環境,也是生物鏈的重要環節,維系正常的物質循環。
微生物(菌類、藻類、原後生動物等)是水體自然凈化的主力軍,河流受到污染水質變壞,也是因污染量過大超出微生物的消化能力。水質的下降導致部分生物種(包括微生物)喪失了生存環境而逐步消亡,而水生生物結構的改變反過來也助長了水環境惡化的趨勢,如此惡性循環導致水生態系統的退化。生物增效技術正是通過營造微生物的生長空間,數百、數萬倍放大微生物量,使水體自然的凈化能力得到大大加強,放大對污染的消化能力,切斷惡性循環。不僅可體現到水質的明顯改善,也是促進水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循環。
生物增效技術以培育、發展土著微生物為首要目標,這些微生物因適合於原本的水環境而具備高度的活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既不存在因投加微生物菌可能產生的生物入侵,或因微生物死亡需反復投加,也不存在化學葯劑的生物危害;因依靠微生物自發的營養消耗凈化水體,而不需機械清理而產生的巨大能耗或復雜運營管理要求。
生物增效技術依靠微生物的能力自然凈化水體,並緊密結合水生態系統的改善及相互促進發展,因而是一項長期、生態的河流治理措施。
目前,國內外應用最成熟的生物增效技術為生物巢增效技術,該技術以生物巢為核心,同步凈化水質與建立水體生態系統的生態性水體治理維護系統。生物巢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生態載體,它融合了材料學、微生物學及水體生態學等學科,採用食品級原材料,通過專利編織技術,將其製成高比表面積、高負荷的,是目前國內外最先進、最有效的以生態修復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水體凈化問題的環保產品。
3、微生物制劑技術
選育高效菌株製成為微生物復合制劑處理污染水體。其過程以酶促反應為基礎,通過生物體內產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質作為催化劑,凈化污水、分解淤泥、消除惡臭。
微生物制劑技術主要優點是能迅速提高污染介質中的微生物濃度,並可望在短期內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另外生物反應通常條件溫和,投資省、費用少、消耗低,而且效果好、過程穩定、操作簡便。其缺點是要保持良好的水體改善效果,需根據水體變化情況,不斷投加,可作為水體生態修復過程中的輔助措施。微生物制劑技術適合封閉緩流水體,在藻類大量爆發前使用,可彌補微生物制劑通常見效時間較長的缺點。
4、人工浮島技術
生態浮床技術治理水環境與生態修復的原理是通過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質等對水體中懸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體中的有害物質,與此同時,植物根系釋出大量能降解有機物的分泌物,從而加速有機污染物的分解,隨著部分水質指標的改善,尤其是溶解氧的大幅度增加,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再通過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營養物質的進一步分解,使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最終通過收獲植物體的形式,將氮、磷等營養物質以及吸附積累在植物體內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離水體,使水體中的污染物大幅度減少,水質得到改善,從而為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創造生態環境條件,為最終修復水生態系統提供可能。
人工浮島中的植物種植方式有漂浮生長、聚苯乙烯泡沫板固定生長、編制袋填充人工基質種植、以毛竹作為漂浮物種植等幾種種植方式。直接漂浮種植的植物植株不能挺立;聚苯乙烯泡沫板固定生長的植株可以有較好的分散度,但是泡沫板容易破碎,在改進泡沫板機械性能以後才可以直接用於工程實施之中,也能夠在一定程度減少造成景觀污染的可能;編制袋填充人工基質種植可以較好的固定植物,植物在基質中可以直立生長,根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在基質內充分分布,也可以在水體內有一定的分布,但是基質的存在限制了植物根系與水體的有效接觸面積;其他的固定方式也具有使植株根系能夠在水體中伸展的特點,可以為水體中微生物的生長提供載體。
人工浮島中的基質填料也可以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載體,增加了有效載體面積。基質填料增加了單位體積內填充物的密度,能夠減少水體在植株根系的空間網狀結構中交換和流通。人工浮島,採取植物漂浮生長的方式,可以使該技術適用於不同深度的水體,水位的變化不會對人工浮島產生影響。
最佳方案:
目前,生物-生態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河流治理的主要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和成熟。
建立河道的水生態系統是長期維持水質的根本,本方案主要採用生物巢增效技術對河流進行治理及生態修復,輔以生態浮床和曝氣技術(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濃度)。
另外,在治理初期為迅速改善水底的黑臭狀況,採用投加環境微生物強化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後,水體水質和透明度都得到改善,投加底棲生物(螺類、貝類)和耐污能力較強的魚類,並搭配種植水生植物,強化水體的自凈能力和生態鏈的完整性。
來源:河道生態治理及維護最佳方案

⑦ 怎樣進行土壤修復

土壤修復技術岩讓攜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污染物進人生態循環系統,如果超過土壤的自凈作用的負荷,即形成土壤污染。土壤因吸附能力、氧化還原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可緩沖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以上統稱為土壤自凈能力。土壤自凈作用的機理,既是土壤環境容量的理論依據,又是選擇針對土壤環境污染調控與污染修復措施的理論基礎。盡管土壤環境具有多種凈化作用,而且也可通過多種措施來提高土壤環境的凈化能力,但其凈化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預防土壤污染是保護土壤環境的根本措施。
污染粗伏場地修復技術分類:污染場地的修復技術可按暴露情景和處置地點分類。
按暴露情景分類:可以按「污染源-暴露途徑-受體」對修復技術分類。對污染源進行處理的技術有生物修復、植物修復、生物通風、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學氧化、土壤淋洗、電動分離、氣提技術、熱處理、挖掘等;對暴露途徑進行阻斷的方法有穩定/固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統等;降低受體風險的制度控制措施有增加室內通風強度、引入清潔空氣、減少室內外揚塵、減少人體與粉塵的接觸、對裸土進行覆蓋、減少人體與土壤的接觸、改變土地或建築物的使用類型、設立物障、減少污染食品的攝入、工作人員及其他受體轉移等。
按處置地點分類:可分為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原位修復技術又可分為原位處理技術和原位控制技術,常用的原位處理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等。異位修復技術可分為挖掘和異位處理處置技術。原位處理:在污染區原地鑽一組注水井,用泵注入微生物、水和營養物,通入空氣。另外鑽一組抽水井,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呈流動狀態,促使微生物和營滑雹養物均勻分布。此工藝簡單,費用低,但處理速度慢。原位處理也可用於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修復。

⑧ 底泥處理算工程排污費嗎

國家有排放污染大並物徵收標准,按排放污染物的種類進行徵收,現在水嘩族污染物COD每當量徵收1.4元,其他污染種類徵收0.7元,最高徵收三項。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按每當量值1.2元,其他污染物徵收0.6元,煙塵按黑格爾度進行徵收,雜訊超標按超標分貝數進行徵收,超標越大,徵收越多。危險固體廢物有委託有資質單位處理的不徵收排污費,無委託處理的按每噸1000元徵收。還有其他燃煤渣的徵收標准亂仿弊也有相應徵收值。你網路排污費徵收標准細看就明白了。

⑨ 河道淤泥如何清理

1/5分步閱讀
1.堆場處理與就地處理: 堆場處理法是指將淤泥清淤出來後,輸送到指定的淤泥堆場進行處理。就地處理法睜寬則不將底泥疏浚出來,而是直接在水下對底泥進行覆蓋處理或者是排幹上覆水體然後進行脫水、固化或物理淋洗處理。

2/5
2.資源化利用與常規處置: 淤泥從本質上來講屬於工程廢棄物,按照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應盡可能對淤泥考慮資源化利用。

3/5
3.污染淤泥的鈍化處理技術:鈍化處理是根據淤泥中的重金屬在不同的環境中具有不同的活性狀態,添加相應的化學材料使淤泥中不穩定態的重金屬轉化為穩定態的重金屬而減小重桐答金屬的活性,達到降低污染的目的。

4/5
4.堆場淤泥處置技術:清淤工程中通常設置淤泥堆場局早慧,堆場處理技術就是從初始的吹填階段開始,採用系列的處理措施快速促沉、快速固結,並結合表層處理技術,將淤泥堆場周轉使用或者達到淤泥堆場的快速復耕。

5/5
5.淤泥資源化利用技術:淤泥資源化利用技術還包括把淤泥製成磚瓦的熱處理方法。熱處理方法是通過加熱、燒結將淤泥轉化為建築材料,按照原理的差異又可以分為燒結和熔融。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77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4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32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1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7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9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3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7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60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