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的記憶金寨黃牙多少錢一斤
❶ 歌聲中的歲月之七:聽湖北民歌領略鄉土氣息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歷史淵源、民族構成、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等別具特色,在民俗音樂方面也是爭奇斗艷 。
我素來喜歡民歌,在有了「學習強國」app後,學習過程中往往就是順著「電台」——「聽文化」——「中國民歌」的路徑先聽幾首民歌。在這里,有「經典民歌」「民歌新唱」「民族之歌」等幾個板塊。我光顧比較多的還是「經典民歌」,這里涵蓋了四川、陝西、山西、江西、山東、甘肅、東北、江南、西藏、湖南、河北、江蘇、青海、雲南、新疆等地的民歌。
一般來說,人在年輕的時候,如同翅膀硬了的小鳥,希望能夠飛得更高、更遠,而在上了年紀後,如同倦鳥思歸那樣,總想著孩提時代的那一片天空。在交通便捷、通信發達的當下,還談不上有多少鄉愁,但對故土的懷念則是有增無減。 出於對鄉黨、鄉情、鄉音、鄉俗的考量,我對湖北民歌的收聽自然就多一些 。
提到湖北省好玩的地方,神農架林區不得不提。神農架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是中國目前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 踏訪神農架,做友搏一般可以順便把大名鼎鼎的道家名山武當山和萬里長江最奇、最險的長江三峽庫區也看了,因為它們在一條旅遊帶上,而且近在咫尺 。
咱們華夏民族號稱炎黃子孫,其中炎帝就是神農氏。神農架這個名稱就是因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的。
讀大學那會,就知道咱們學校生物系有個老師對神農架「野人」研究一往情深,媒體做過很多報道,那時我就對神農架心嚮往之。
神農架人煙稀少,按照最新統計,目前也不足6萬常住人口,面積倒有3200多平方公里。在這里,大自然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它是中國首個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名號收入囊中的區域。這個地方,有湖北省乃至華中地區的最高點——高達3105.4米的神農頂,也有398米的最低點石柱河,落差有2707.4米,同一個區域有如此之大的落差恐怕只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才有,在內地實屬罕見。如此一來, 生物的多樣性和景觀的多樣性就可以在這個面積只有半個上海大的狹小區域盡收眼底了 。
在神農架,有一種民間藝術——梆鼓 。在遠古時期,梆鼓是神農架山民為了驅趕野獸,保護莊稼不受損害的一種敲擊物。到了後來,山民們用它來傳遞情愛,打發漫漫長夜的寂寞。再後來,梆鼓又演化成為人們在喜慶的日子裡擂動情緒、渲染氣氛的一種樂器。 《神農架的梆鼓敲起來》 這首歌就是描寫通過敲起梆鼓驅除野獸的。
從湖北省的西北角,我們再轉到東北角,那裡有赫赫有名的大別山。大別山並非湖北省獨有,而是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
整個大別山東西綿延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涉及的縣有36個,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浙江省那麼大。 正因為地域廣闊,還加上山高、林密,在戰爭年代就非常適合在這里「打游擊」。 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蘇區僅次於在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過後在這里開始戰略轉移的除了第四方面軍,還有紅25軍,四支隊伍有其二。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劉鄧大軍揮師千里躍進大別山,相當於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我本人至少有四次坐汽車穿越大別山 ,不是公差,不是旅遊,純粹是回老家探親往返於此。那年頭,有老家縣城直達上海的長途汽車,我從老家出發只要走十告芹幾里路在一條主幹道等候即可,24小時可以到上海。只要上了車,我就不用在路上七轉八轉了,累是累一點,但圖一個方便。全程一路上,過了武漢市的黃陂,再是湖北麻城,然後安徽金寨、河南固始、安徽霍邱,再到安徽省合肥,這里有一些路段就是地處大別山純祥。金寨是「將軍縣」,麻城與黃安(現在稱為「紅安」)就是「黃麻起義」的地方。到了合肥,基本上就相當於走完一半。 巧合的是,經過這里,要麼是夜幕降臨後直至深夜,要麼是穿過夜幕迎來晨曦初露 。
如此廣袤的大別山區,除了異常豐富的「紅色文化」,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大別山是中國茶葉、板栗、甜柿的主產區,比如六安瓜片、小吊酒、霍山黃牙、信陽毛尖、信陽紅茶、漢綠、岳西翠蘭等都是知名品種。其中湖北省英山縣的茶葉年產量位居全國第三,羅田縣的板栗年產量為全國第一。以前有大學同班同學就是羅田的,而他的妹夫在上海打拚很多年,來自英山縣,有這層關系,對這兩個地方也就不陌生了。
除此之外,大別山區域的湖北紅安天台山、浠水三角山、麻城龜峰山、薄刀峰森林公園、英山桃花沖、湖北羅田天堂寨......都是比較好玩的地方。不要以為老區土地貧瘠就沒有啥看頭,其實,恰恰是這些地方,保留了相對完好的旖旎風光, 《再見吧大別山》就唱出了這里美麗的山水和淳樸的鄉民。
離開大別山,我們再往西邊去看橫貫於恩施與宜昌的清江。在長江流域的湖北省段,有不少支流,最大的支流就是我在介紹我們江漢平原的時候反復提起的漢江或漢水,這是我往返上海和老家的必經之河,而且還在武漢靠近長江的附近的漢江游泳過。
名列第二的支流就是清江,但是其知名度似乎不高,我對其也不太了解。友友 幽雅人生 在《 最美的風景在故鄉 》和《 一本見證友誼的書 》中有詳細介紹,大家可以移步去閱讀。友友說,這里是「一步一景」,再 看友友貼出來的一張張美圖,不僅是沿途如詩如畫的風景,還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似乎都催人有一種「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沖動 。
我在想,友友說的清江很可能還只是毗鄰宜昌的一個局部 ,因為清江全長423公里,設若依循李白寫從白帝城到江陵「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誇張說法,清江大抵也可以號稱「千里清江」了。事實上,清江流經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東、長陽、宜都等七個縣市,在宜都匯入滾滾東去的長江,可見流域的大部分是在恩施,並非宜昌。
清江古稱「夷水」,這不難理解,因為流域上下及其周邊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傳統聚居區。至於被冠以「清江」——「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我猜想可能主要是地廣人稀,人與自然的關系比較和諧,植被保護比較好,水土流失少,故而「山清」才有「水秀」。
這么多年,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凡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就自然風光而言,往往保留了至純至美的原生態,再加上少數民族風韻構築的獨特文化,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清江流域是土家族、苗族的傳統聚居區,形成了號稱八百里的「清江畫廊」,儼如桂林的「十里長廊」,目前看應該是隱藏了許多尚不為人所共知的絕美 。小時候,我們生產隊有一戶人家,女主人就是清江流域附近的遠安縣人,後來舉家遷往遠安;此外,我有一個堂姐,年輕時也遠嫁到了遠安縣。那時,只知道遠安縣出產比洗臉盆還粗的松木,沒想到他們就棲息在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清江流域的毗鄰處。
我猜想,清江也是由不少小溪小河匯流而成的,不然 《清江放排》 這首歌怎麼會把百丈懸崖下溪流中放排寫得如千島湖、灕江放排那般令人心馳神往?
剛剛我們在 《清江放排》 里看到歌詞里有「幺妹」這個詞,其實把「幺妹」一詞直接放在歌名里的還有,其中最具有知名度的可能就是歌曲 《幺妹住在十三寨》 了。
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幺妹」?我沒有考證,也懶得去追問了 。我想,在我們湖北一帶,「老幺」是指年齡最小的那個,於是「幺妹」也就是「小妹」,而這個「小妹」在當下的語境中倒不是說一定就是年齡小甚至年齡最小,不過是體現關系親近的一個說辭罷了,就好比東北人習慣用「大兄弟」「大妹子」「老妹」等稱呼一樣,它是泛稱而非特指,土家族的「幺妹」就也如同蒙古族碰到年富力強的男的就叫「巴特爾」,女的就叫「琪琪格」那樣。
剛開始聽這首歌覺得不習慣,後面轉念一想,既然是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幺妹」唱,就應該熱情奔放、自由灑脫一點。而且,新一代女性的主體性得以彰顯,也只有這個味兒才能將男女平等表現出來。
還有一個納悶以前不得其解,那就是 《幺妹住在十三寨》是湖北民歌,而真正的「十三寨」不是在湖北,而是在毗鄰湖北但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 。這個土家十三寨,是4A景區,面積6.5平方公里,有13個典型的土家院落,這里集居生活著200多戶近1000名土家族人。後來搞清楚了,這個十三寨就在湖北咸豐縣邊上, 也許對混居在一起的土家族人而言,十三寨就成為了他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對外表徵的一個符號而已 。正因為是鄰居,重慶黔江區和湖北咸豐縣互動頻繁,還經常性聯合開展山歌比賽。
我們說了一東一西,再來看看中間,也就是我的老家——江漢平原。江漢平原西起宜昌的枝江,東到武漢市,北抵鍾祥市,南與洞庭湖平原相連,面積4 . 6萬余平方公里,主要在荊州市,包括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公安縣、監利市、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還有原來屬於荊州地區現在屬於省直轄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以及現在歸屬荊門市的京山市、鍾祥市,加上輻射周邊蔡甸區、漢川市、應城市、沙洋縣、枝江市、宜城市等地區。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洪湖、監利、仙桃、潛江、天門。
江漢平原也有很多民歌,我在《 歌聲中的歲月之六:我喜歡「逢場作戲」的幾首歌 》里說到的 《洪湖水浪打浪》 就是民歌。民歌在荊楚大地種類繁多,有田歌、號子、山歌、情歌、燈歌、風俗歌等數十種,內容十分豐富。 在江漢平原,海拔平均在27米左右,與周邊多山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在語言、習俗等方面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民歌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江漢平原,就不是山歌了,而是「田歌」,田歌題材非常豐富,有薅草歌、打麥歌、車水歌、載秧歌、扯草歌等。此外,也不像鄂西山歌那樣高亢、宛轉、優雅、嘹亮。
在江漢平原,民歌內容十分豐富,大致可分為八種,即:號子、田歌、小調、燈歌、風俗歌、兒歌、革命歷史民謠、新民歌等。其中號子是小時候特別喜歡聽的,比如打硪號子、打麥號子、搬運號子、拉纖號子、榨油號子等,尤其是打硪號子較為普遍。小時候,我們那裡誰家建房子或做禾場,就需要打硪,通常是抬硪,極少是飛硪。打硪用四人、八人、十人不等, 領唱的一般是由平時說話有點磕巴的汪姓叔叔擔綱,平時他說話不利索,但打硪領唱非常連貫,而且高亢、悅耳,在靜謐的夜空中顯得極為悠揚、婉轉 。
天門市的 《幸福歌》 是江漢平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歌。天門市也是我回老家必經之地,不管是坐汽車還是坐火車。這個地方本來不知名,卻因為兩個高鐵站站名的錯置出名了,「天門南站」靠得比較近的是不大之米創始人還有著名歌手蔡琴的故鄉仙桃市(註:由於仙桃市與洪湖市歷史上曾經同屬沔陽,據說,蔡琴祖籍是沔陽不假,但屬於今天的洪湖市),而「仙桃西站」靠得比較近的卻是天門市。這樣一看,唱著 《幸福歌》 抵達這兩個車站,倒是不「幸福」。
有一首湖北民歌,我們不得不說,那就是 《龍船調》。 這是因為這首歌在上世紀80年代經過謝莉斯、王潔實兩個人演唱後迅速風靡全國,使之成為最具有知名度的湖北民歌之一。
《龍船調》 的故鄉在恩施下面的利川市。前些年,許多上海人在恩施買房,其中在利川市買房的也有不少。一方面,作為地級市的恩施市首府和作為縣級市的利川市均是在從上海直達重慶的高鐵線上;另一方面,這里的海拔2000米左右,非常適合夏天避暑。當然,前些年一個平方3000多元比較便宜,也是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因素——是許多人沒有注意的——就是恩施本身是「處處都是美景」,而與恩施連成一片的湘西、重慶東部的石柱縣、黔江區,還有貴州北部等,也都是旅遊特別是夏天旅遊、避暑的好地方。像湘西因為張家界、鳳凰古城等開發出來後,知名度挺高,許多人趨之若鶩,而恩施則還是尚未開發的處女地。
包括渝鄂湘黔交界的這一片區域主要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區,而且到處是高山峽谷、江河密布,山清水秀。
最後,我們談一談恩施民歌 《六口茶》。 這首歌也非常有知名度,聽上去,很活潑,也很歡快,不失幾分幽默。
其實,我們前面提到的江漢平原上的江陵縣有一首歌叫 《十碗酒》 比這首 《六口茶》 要早,可惜沒有做多少推介,現在有一點要慢慢失傳了。
如果說推介,恩施有那麼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外人並不知曉,即使同在湖北省的武漢市人去那裡置業、旅遊的也不多。好多年前,在上海曾經出現過「土家燒餅」,就是來自恩施的,不知道什麼原因就不知所蹤了,大街小巷裡充斥的山東煎餅。
清江的水肯定是清澈澄明的,由它燒出的茶必然也是清甜可口的。請客人喝茶,當然是待客之道。問題在於,要吸引更多的客人紛至沓來 。
❷ 安徽六安特產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詳見資料:http://ke..com/view/34752.htm?fr=ala0_1
天麻為益壽中草葯。
詳見資料:http://www1.luaninfo.com/gaikuang/list_big.asp?id=725
霍山黃芽,盛產於徽省霍山縣盛產一種名茶,其品質特徵是: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故被稱為「霍山黃芽」。
詳見資料:http://ke..com/view/35164.htm?fr=ala0_1
金寨翠眉(還是茶葉)是以充分成熟的單芽為原料,經過特殊製作和精選加工而成,其外形纖細、眉狀、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澈、香氣高雅持久、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幼嫩明亮,沖泡時嫩芽在杯中三浮三沉,猶如萬筍林立,令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風味別具一格。
❸ 六安的特產
六安特產有:六安瓜片、霍山石斛、迎駕貢酒、霍山黃芽、霍邱柳編。
1.六安瓜片
(lù)安瓜片,簡稱瓜片、琵琶茶,是中國傳統歷史上的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前察大別山,唐代稱為「廬州六安茶」;明代稱為「六安瓜片」,為上品,茶中極品;清廷貢茶。
2.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俗稱金釵石斛,為蘭科石斛屬草本植物,為中國特有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它們大多生長在雲霧繚繞的懸崖和岩石的縫隙中,生長在高聳的古樹上,生長在山林的樹幹上,生長在山谷的岩石上。
3.歡迎貢酒。
安徽六安霍山縣特產潁上酒,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志性產品。迎駕貢酒的釀造用水全部來自大別山源頭,使得迎駕貢酒窖香淡雅,醬香濃郁,甘甜爽口。
4.霍山黃芽
安徽省霍山縣特產火黃鴨是國家地理標慧賀茄志產品。火黃芽按其品質可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外觀平直微展,色澤黃綠,香味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郁,鮮醇,葉色微黃明亮。
5.霍邱柳編
霍柳拍賀編是安徽省霍邱縣的一種傳統柳編工藝品,歷史悠久。起源於周朝,起源於明代,復興於清代。柳編的品種從傳統工藝的幾十種家用電器發展到細編、細編、穿花編、拼色編、染色編、混編(柳竹混紡、柳麻混紡、柳木混紡、柳草混紡)等幾十種編織技藝。
❹ 急:!!!求壽縣具體的地理位置,在六安的哪個方位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會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鄰。介於東經116°27—117°04,北緯31°54—32°40之間。全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萬畝,轄25個鄉鎮。總人口134萬。
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餘萬人的重鎮。自晉以後到唐、宋,壽縣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壽縣人文薈萃。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葯物、豆腐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時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傑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冊,萬古流芳。壽縣是革命老區,誕生了安徽省最早的黨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鎮特別支部,走出了曹淵、曹蘊真、薛卓漢、方運熾、孫一中等一批談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光榮獻身的革命先烈,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壽縣資源豐富。是全國糧食、油料、水產品生產百強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目前已形成優質糧油棉、水產、生豬、白鵝、肉雞、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導產業。地方特產壽霍黑豬、皖西白鵝聞名遐邇,淮王魚、銀魚、瓦蝦歷史上被列為貢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龍瓜子、壽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壽縣是國務院1986年頒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7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旅遊資源豐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壽州古城和安豐塘三大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壽縣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鐵路淮南站約25公里,正在興建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縣界,區位優勢明顯。省級開發區壽縣工業園位於縣城西郊,入園企業30多家,已初具規模。省級臨空(新橋機場)工業園已獲省政府初步批准,正在編制規劃。鄉鎮工業聚集區也有了長足進步。
壽縣經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壽縣積極搶抓機遇,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群眾收入顯著增長,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精神文明活動深入推進,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體育、殯改、司法、廣播電視先進縣稱號。
[編輯本段]文化藝術
抬閣 肘閣
抬閣是一種綜合性的民間文藝活動形式,它集造型、彩扎、雜技、戲劇藝術為一體,熔詩情畫意於一爐。因由人抬著表演,故稱抬閣。
抬閣於清光緒末年在縣城出現。是在肘部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流行於縣城、正陽關一帶。一般只在大型的燈會和廟會上進行表演。
建國前,抬閣架子是毛竹扎制而成的。人們以抬閣的大小而分為大架和小架兩種。均為長方形。大架和小架抬閣的扎制方法是一樣的,用八根直徑為12厘米粗的毛竹扎製成一個立體長方形的底座,長600厘米,寬200厘米,高70厘米。在這個底座上用四根細一點的毛竹紮成底盤,底盤上用竹子和篾簧扎出假山、廟宇、亭、塔、樹木和花草等。紮好後用彩紙裱糊,再配彩色裝飾畫,然後裝上蠟燭燈籠。底盤糊好後,根據閣上場面、故事情節、人物多少,裝上肘閣架,人物坐在抱芯子上,身著戲服,做出各類造型和動作。建國後,為了安全起見,抬閣的底座改用木質底座,肘閣架用螺絲固定,其它均同以前。
每一架抬閣需用8—16人抬著表演,抬閣的人身著綵衣,在樂曲的伴奏下緩慢前進,抬閣上的小演員們,根據各自扮演的不同人物、情節,做出不同的造型和動作。抬閣後面緊跟著吹打班,笙、簫、笛、管演奏出各類樂曲。抬閣上面表演的內容大都是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根據《封神演義》中金光一節,設計的《金光》:金光聖母站在山頂上,手拿排有花燈的花竿,蓮花燈上鑲有鏡子,燈光照在鏡子反射出來,金光耀眼,山上亭、塔、廟宇,仙氣繚繞,山下蒼松、翠柏,使觀眾心曠神怡。其代表節目有:《金光》、《水漫金山》、《西遊記》、《西廂記》、《三打白骨精》、《火焰山》、《觀音送子》、《火燒綿山》、《火燒葫蘆谷》等。
肘閣是該縣民間燈會的又一種獨特形式。燈具主要由鋼鐵打出公芯子和母芯子(卯榫)套合而成,其支柱曲似臂肘,並分為一、二、三棚三種,由一人頂著表演,使燈具高聳空中,名曰肘閣。
在光緒年間,壽縣就有了肘閣活動,清末民初在縣城和正陽關一帶十分盛行。據老人回憶說,民國二十年的廟會上出肘閣就有六十架之多。這時人們還在肘閣的基礎上發展了抬閣和穿心閣等相類似的形式。因玩肘閣一類的燈(包括抬閣、穿心閣)耗資較大,故而建國後只有在重大節日才舉行這類活動,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類燈會被視為「四舊」而禁止。1976年以後,隨著民間傳統文藝的恢復,肘閣也獲得了新生,重新走上了街頭。在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的時候,正陽關就有八架肘閣走上街頭,使人們一飽眼福。
肘閣架子是用鋼鐵鍛造而成,由鐵領衣、轆轤把、抱芯子及掛芯子、坐芯子組合而成。肘閣架了分大架子和小架子兩種。大架子有三棚組成(鐵領衣、轆轤把、抱芯子、拉芯子、坐芯子_;小架子有一棚或二棚組成(鐵領衣、轆轤把、抱芯子和坐芯子)。頂肘閣者,背負鐵領衣,鐵領衣上裝上轆轤把,然後在轆轤把上裝上各類芯子,這就形成了肘閣架子。肘閣架子裝成後形似一棵桃樹,上面紮上紅花綠葉。
肘閣的表演難度是很大的。頂肘閣都既要身強體壯,又要能夠把握力的重心和力的平衡。在肘閣架上表演的演員,要求年齡小,身體輕,不然壓力太大頂肘閣者就受不了。在表演時每一架肘閣一般由8—10人組成。頂肘閣者兩人(一人一頂,一人預備替換),肘閣架上的小演員最多不超過4人,其餘的人則手持木杈跟在肘閣的周圍,以防演員不測。肘閣架上的演員均是四、五歲小孩,他(她)們身著戲,扮演烴劇中的各類人物,小演員在肘閣架子上或站,或仰、或卧,而實際上是坐在芯子上或用布帶綁扎在芯子上,然後裝一支假腿和假手,假腿和假手隨著行進而隨意搖擺,顯得非常逼真,在肘閣架上演員根據不同劇情,做出各種造型來,如在一棚肘閣上,小演員肩挑水桶,名曰「水泊娘娘震四海」;二棚肘閣上兩個小演員分別扮演漁翁和漁翁的女兒,這叫「打漁殺家」;在三棚肘閣上演員在不同的高度分別扮演青蛇、白蛇和許仙,擺出「斷橋會」的造型來。在各棚肘閣上經常表演的節目有「打櫻桃」、「水泊娘娘震四海」、「孫悟空」、「打漁殺家」、「對花槍」、「斷橋會」、「猴打金錢豹」、「待月西廂」、「西遊記」、「紅樓夢」等。
肘閣是一種獨特民間藝術形式,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於一體,熔戲劇、雜技、舞蹈、彩扎藝術於一爐,可謂壽縣民間藝術園地里的一朵奇葩。
❺ 安徽六安黃牙茶葉是產自什麼地方如題 謝謝了
你錯了,六安的名茶應該是六安瓜片,是產自六安和金寨縣的齊雲山蝙蝠洞!
❻ 安微六安特產是什麼
現分類如下:\x0d\x0a茶葉:六安瓜片,霍山黃芽,舒城小蘭花,金寨翠眉,華答肢山銀毫;\x0d\x0a葯材:漫水河百合,大別山葛粉,野生茶油,霍山石斛,天麻;\x0d\x0a飲品:迎駕酒,霍山剮水;\x0d\x0a食物:壽州大救駕,_西白鵝,蒿子粑拿行粑,清敏世板栗,霍邱銀魚,八公山豆腐。\x0d\x0a總之非常多啦。
❼ 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生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霍山黃茶-珍品禮盒,多少錢一盒
200差不多,建議不要買什麼所謂的珍品禮盒!華而不實!可以選擇來我們金寨買。 這個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