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榆耳多少錢一斤
⑴ 世界上有多少種蘑菇
世界上大約有20,000種蘑菇。「蘑菇的種類有:花衡圓菇、草菇、茶樹菇、楊樹菇、杏鮑菇、杏鮑菇、金針菇、白玉菇、平菇、香菇、滑菇、杏鮑菇、猴頭菇、雞腿菇、五花肉菇、蟹味菇等。
雙孢蘑菇又稱雙孢蘑菇、蘑菇,屬於傘菌屬、傘菌屬、傘菌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廣咐激塌、產量高、消費量大鉛埋的一種食用菌。許多國家都有栽培,其中中國總產量居世界第二。
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雙孢蘑菇產量逐年增加,已成為許多地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對蘑菇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雙孢蘑菇的工廠化栽培已經開始實現。
營養的
蘑菇是一種室內種植的食用菌。從菌絲體逐漸長成子實體,最後成為食用菌。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下,它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長。它屬於蘑菇的一種腐生真菌,體內沒有葉綠素,不能在光照下直接進行光合作用。在蘑菇生長過程中,培養料中的各種營養物質主要作為營養源,從而實現生長發育。培養料一般由豬糞、牛糞、磷肥等組成。
⑵ 榆耳的管理方法
菌種分離
採用子實體組織分離。切取耳片組織1小塊放到 PDA培養基上,25℃條件下培養,萌發生長後挑取先端菌絲純化培養,獲得母種。菌絲體初為白色,後期轉為微黃色,菌絲絨線形,絨毛狀,有鎖狀聯合。將母種接入木屑培養基,經培養即為原種,然後再擴制栽培種。一般約30天滿瓶。特別注意的是,培養基斜面不能超過30天,如果超過30天不易生長
栽培時間
中東地區自10月中旬至1月上旬實行播種,向前推40天擴制栽培種。
培養基
雜木屑78%、麩皮14%、大豆粉6%、糖1%、石膏1%.料水比:1∶1.3~1.6.,但是特別注意的是 木屑不要用含油脂的,因為發菌不利於生長。
樹種選擇
適宜榆耳生長的樹種以家榆和春榆為佳。在落葉後至萌芽前將樹茬子砍伐,其枝丫樹徑在5cm以上的都可應用。剃枝後鋸成1m的木段,「井」字形擺放在通風向陽處,底部以石塊墊高20cm,頂部蓋草簾,使其失水、組織死亡。
播種發菌
在樹茬子上鑽孔,穴距10cm、行距5cm,孔徑1.2cm、孔深1.5~2.0cm,梅花形錯開,接入菌種至樹皮,然後用黃泥和木屑7∶3配比混合均勻,再以50%可濕性多菌靈800倍液調濕,將接種孔塗抹封閉。
在環境清潔、背風向陽處挖坑,測試用鐵鏟子挖深1.3m、寬1.6m,長度視生產量酌定,坑底墊石塊,高約10cm,將木段「井」字形堆放,以草袋片覆蓋,再加塑料薄膜保溫、保濕。當自然溫度達到18℃時,把木段搬出,地面陰棚下井字形堆放,地面用磚石墊高15cm,堆高不超過1m,上面加蓋針葉樹枝,以防陽光直射木段。為使發菌均勻一致,每隔10天翻堆1次,上、下換位。每5天噴水土次,使木段保持適當的含水量,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0%~85%.當堆溫超過25℃時,要噴水降溫。
檢查雜菌 在發菌第3天開始對栽培袋進行查雜,發現污染及時剔除處理。發菌管理過程中,每7天用甲醛10ml/立方米+5gKMnO4/立方米對培養室消毒1次,同時注意防蟲、滅鼠,以保持培養室內無雜菌、無蟲、無鼠害。40—50天菌絲滿袋,並逐漸進入生理成熟期。
出耳管理
一般需60~90天的發菌,木段的斷面上就有菌蕾發生。因為第1年90%以上的子實體都是從木段截斷面上長出。為增加出耳面,可將1m長的木段截成3段,每段33cm.截段以後。應進行浸水(水一定要清潔),使含水量達到65%以上,浸水後榆耳大量發生。此時務必要加強散射光照和通風透氣,並經常噴水,使其達到干-濕-干-濕,並形成晝夜溫差,以利榆耳生長發育。
(1)原基充分膨大、厚度1~1.5厘米、直徑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耳片形成即進入分化期。此時要加強通風,兩頭出耳的要打開袋口,並向地面和牆壁噴水增濕,使菇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若濕度不夠,也可直接向原基表面噴水。噴水後要及時通風,使原基表面水分晾乾,以防原基腐爛。溫度降至14℃~16℃,不能過高或過低。溫度過低耳片不易形成;溫度過高則原基會繼續膨大,使培養基表面長滿原基,耳片生長過密,影響耳片形成,朵形甚差;
(2)原基分化後,當耳片長至3厘米時,溫度控制在15℃~18℃,不要超過18℃;當耳片超過3厘米時,溫度在14℃~20℃均可,但以18℃為最佳。每天噴水4~5次,保持耳片濕潤。水分不足耳片質量差,產量低。當耳片長到4厘米時,培養料出現收縮現象,適當控制用水量,防止水分灌入袋內,以免培養料出現厭氧發酵而酸敗。在展片期間要給予適量光照,以提高產品色澤。
採收加工
當榆耳子實體至10—15cm,耳片邊緣反卷,將要彈射孢子時,便可採收。採收的前1天停水,採收選擇晴天,以便曬干。用鋒利的小刀,從耳基割下耳片,采大留小。採收結束後,清理料面、停水養菌3—4天,當料面再次形成原基時,進行二潮耳的出耳管理。採收的子實體去蒂後可鮮食;也可烘乾或曬干,當含水量為13%—14%時,包裝貯藏。榆耳小袋栽培可採收3潮耳,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20%。採收的期間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清水清洗,那樣會導致榆耳發黑
病蟲防治
榆耳抗逆能力比其他食用菌較弱,生產中極易遭受黴菌污染,而以木黴菌為嚴重。此外還容易遭受菌蛆、蟎蟲、跳蟲侵害。一般情況狂下,夏季和春季,春季中後期病蟲害比較多,發生的條件很多,
病蟲害要以防為主,最好每天檢查大棚內的菌種袋子是不是潮濕的過大,或者澆水多了,溫度高了,防大於治。耳場要建在遠離(450m以外)村莊、牧場和公路,和飼料廠畜牧場,且空氣清新、水質清潔的地方。閑亂雜人禁止入內,工作人員要講衛生。一定攜帶手套,在擺放木段時,耳場地面要先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和白菌靈噴灑,進行清毒殺菌。一旦發生病蟲害,其防治方法與其他食用菌基本相同。
⑶ 蘑菇的種類在榆樹上長的。肉色,軟軟的,手感也像肉,外表不粘,有人吃過,不知道學名是什麼
常見的是平菇
⑷ 榆耳怎麼種植
榆耳又稱 榆蘑,學名膠韌革菌,僅分布於我國 東北三省、 山東、 甘肅和 日本的北海道。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榆耳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榆耳的種植技術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又稱 榆蘑,學名膠韌革菌,僅分布於我國 東北三省、 山東、 甘肅和 日本的北海道。其子實體質地膠質,形態似黑木耳,但粉紅棕色,富有彈性。榆耳味道鮮美,兼具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稱。當地人民採食其野生子實體,用並來治療菌痢。該菌1988年由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馴化成功,並形成了系列栽培技術。榆耳文獻名有:(中國大型真菌原色圖鑒)中稱為榆耳,肉色黏韌革菌;(中國食用菌)稱之為榆射肪菌,膠韌革菌,黏韌革菌;《中國葯用真菌圖鑒》
榆耳產在中北方的山東省、甘肅等地,主要生長在腐朽的榆木墩子上生長在每年7到11月份放大霧的天氣環境中,近幾年來在山東一些地區有人工栽培的榆耳,色澤、形狀、都比較好,葯用價值當然不如野生的榆耳好。榆耳有通便、調節腸胃、治療痢疾的功效,尤其是抑制人體的紅白痢疾、沙門桿菌。一般情況下東北人叫沙耳,山東人叫榆耳蘑菇,當地俗稱:沙木耳,榆黃木耳、榆耳菜等。
榆耳的特性
榆耳子實體分單片生或覆瓦狀疊生2種,背向上生,無柄或有短柄,膠質,新鮮時柔軟,干後堅硬。 菌蓋成熟時直徑2~15cm、厚3~8mm,表麵灰白色或桔黃色,背面有松軟的絨毛,且有小疣,菌麵粉紅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近膠質。孢子無色、卵形。
榆耳子實體主要生在家榆和春榆的枯樹幹上,特別是砍伐後的樹樁,下部發生密枝,形成良好的陰蔽條件,榆耳就生長在枯死和尚未枯死的結合部位上,於8、9月份大量發生。
榆耳的管理方法
菌種分離
採用子實體組織分離。切取耳片組織1小塊放到 PDA培養基上,25℃條件下培養,萌發生長後 挑取先端 菌絲純化培養,獲得母種。 菌絲體初為白色,後期轉為微黃色,菌絲絨線形,絨毛狀,有 鎖狀聯合。將母種接入木屑 培養基,經培養即為原種,然後再擴制栽培種。一般約30天滿瓶。特別注意的是,培養基斜面不能超過30天,如果超過30天不易生長
栽培時間
中東地區自10月中旬至1月上旬實行播種,向前推40天擴制栽培種。
培養基
雜木屑78%、麩皮14%、大豆粉6%、糖1%、石膏1%.料水比:1∶1.3~1.6.,但是特別注意的是 木屑不要用含油脂的,因為發菌不利於生長。
樹種選擇
適宜榆耳生長的樹種以家榆和春榆為佳。在落葉後至萌芽前將樹茬子砍伐,其枝丫樹徑在5cm以上的都可應用。剃枝後鋸成1m的木段,“井”字形擺放在通風向陽處,底部以石塊墊高20cm,頂部蓋 草簾,使其失水、組織死亡。
播種發菌
在樹茬子上鑽孔,穴距10cm、行距5cm,孔徑1.2cm、孔深1.5~2.0cm,梅花形錯開,接入菌種至樹皮,然後用黃泥和木屑7∶3配比混合均勻,再以50%可濕性多菌靈800倍液調濕,將接種孔塗抹封閉。
在環境清潔、背風向陽處挖坑,測試用鐵鏟子挖深1.3m、寬1.6m,長度視生產量酌定,坑底墊石塊,高約10cm,將木段“井”字形堆放,以草袋片覆蓋,再加塑料老扒薄膜保溫、保濕。當自然溫度達到18℃時,把木段搬出,地面 陰棚下井字形堆放,地面用磚石墊高15cm,堆高不好含笑超過1m,上面加蓋針葉樹枝,以防陽光直射木段。為使發菌均勻一致,每隔10天翻堆1次,上、下換位。每5天噴水土次,使木段保持適當的含水量,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0%~85%.當堆溫超過25℃時,要噴水降溫。
檢查雜菌 在發菌第3天開始對栽培袋進行查雜,發現污染及友含時剔除處理。 發菌管理過程中,每7天用 甲醛10ml/立方米+5gKMnO4/立方米對培養室消毒1次,同時注意防蟲、滅鼠,以保持培養室內無 雜菌、無蟲、無鼠害。40—50天菌絲滿袋,並逐漸進入生理成熟期。
出耳管理
一般需60~90天的發菌,木段的斷面上就有菌蕾發生。因為第1年90%以上的子實體都是從木段截斷面上長出。為增加出耳面,可將1m長的木段截成3段,每段33cm.截段以後。應進行浸水(水一定要清潔),使含水量達到65%以上,浸水後榆耳大量發生。此時務必要加強散射光照和通風透氣,並經常噴水,使其達到干-濕-干-濕,並形成晝夜溫差,以利榆耳生長發育。
(1)原基充分膨大、厚度1~1.5厘米、直徑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耳片形成即進入分化期。此時要加強通風,兩頭出耳的要打開袋口,並向地面和牆壁噴水 增濕,使菇房(棚)內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若 濕度不夠,也可直接向 原基表面噴水。噴水後要及時通風,使 原基表面水分晾乾,以防原基腐爛。溫度降至14℃~16℃,不能過高或過低。溫度過低耳片不易形成;溫度過高則 原基會繼續膨大,使 培養基表面長滿原基,耳片生長過密,影響耳片形成,朵形甚差;
(2)原基分化後,當耳片長至3厘米時,溫度控制在15℃~18℃,不要超過18℃;當耳片超過3厘米時,溫度在14℃~20℃均可,但以18℃為最佳。每天噴水4~5次,保持耳片濕潤。水分不足耳片質量差,產量低。當耳片長到4厘米時,培養料出現收縮現象,適當控制用水量,防止水分灌入袋內,以免培養料出現 厭氧發酵而 酸敗。在展片期間要給予適量光照,以提高產品色澤。
採收加工
當榆耳子實體至10—15cm,耳片邊緣反卷,將要彈射孢子時,便可採收。採收的前1天停水,採收選擇晴天,以便曬干。用鋒利的小刀,從耳基 割下耳片,采大留小。採收結束後,清理料面、停水 養菌3—4天,當料面再次形成原基時,進行二潮耳的出耳管理。採收的 子實體去蒂後可鮮食;也可烘乾或曬干,當含水量為13%—14%時,包裝貯藏。榆耳小袋栽培可採收3潮耳,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20%。採收的期間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清水清洗,那樣會導致榆耳發黑
病蟲防治
榆耳抗逆能力比其他食用菌較弱,生產中極易遭受黴菌污染,而以木黴菌為嚴重。此外還容易遭受菌蛆、 蟎蟲、 跳蟲侵害。一般情況狂下,夏季和春季,春季中後期病蟲害比較多,發生的條件很多,
病蟲害要以防為主,最好每天檢查大棚內的菌種袋子是不是潮濕的過大,或者澆水多了,溫度高了,防大於治。耳場要建在遠離(450m以外)村莊、牧場和公路,和飼料廠畜牧場,且空氣清新、水質清潔的地方。閑亂雜人禁止入內,工作人員要講衛生。一定攜帶手套,在擺放木段時,耳場地面要先撒上 生石灰或漂白粉和白菌靈噴灑,進行清毒殺菌。一旦發生病蟲害,其防治方法與其他 食用菌基本相同。
榆耳的出菇
生長方式
(1)大棚架層吊袋出菇將菌絲走到菌袋袋底,移到室外大棚內,吊掛於架層的橫桿上,底層也可排放菌袋,形 成立體狀。棚內溫度調至17℃-19℃,增加光照。經10天培養,袋口和袋壁均有原基出現,呈白色不規則的凸起物狀時,割口誘耳。每天噴水數次,保持菇體濕潤。當子實體由乳黃色變為淺紅色,邊緣變薄且捲曲,富有彈性,內部組織似果凍時即可採收。
(2)室內集約化立袋出菇培養室搭建6-8層架床,層距35厘米,將生理成熟菌袋打開袋口,排放架床上,每平方米排袋90個。然後噴水增濕,引光,通風給氧,誘發出菇。
(3)地溝菌牆出菇將生理成熟的菌袋,搬進地溝內排疊,距地溝0.4米,疊成1-1.5米高的菌牆,中間留50厘米通行道,可縱堆2行。原基出現時,將兩端袋口打開,並向外翻卷,露出培養料約3厘米,便於出菇。地溝濕度保持在85%-95%,適當噴水,加強通風和光照,促進子實體快速生長。
管理
根據榆耳子實體生長發育不同階段的生理要求,對各個發育階段的管理應採取相應的不同管理措施。
(1)原基形成階段菌絲長滿袋(瓶)後的1 - 2天,應將室(棚)內溫度調節到17℃以上、19℃以下,並給予15-200勒的散射光照。經7-10天,在培養基表面均會出現乳白色或粉紅色、形狀不規則突起的耳原基。
原基出現後,不要急於開袋,只需將袋口松開,改善培養基透氣性能,並在菌袋四周產生原基處用經過消毒的刀片,將塑料薄膜割成2厘米只2厘米的小口,使原基順利長出。室溫保持在15 ℃ - 20 ℃,並噴霧,使原基在高濕度的穩定小環境中自然長大。空氣相對濕度要達到95%以上,不可低於90%。在原基分化和耳片形成時,晝夜溫差為5℃~8℃較為理想,一般要2天左右,隨後進人耳片分化階段管理。
(2)耳片分化階段松開袋口後,原基不斷膨大,並逐漸向袋口及袋外生長,當原基充分膨大、高度達1-1.5厘米、直徑約3厘米以後,表面凸凹不平日益明顯,出現片狀的雛形時,即表明原基已得到充分發育,將進人耳片分化期,也即展開片狀菌蓋階段。
這期間的管理十分重要,此時要改善通風狀況,室內必須保持空氣新鮮,每天通風3次,每次30-60分鍾,保持室內有散射光,去除或割掉袋口或瓶口封扎的塑料薄膜,將袋口完全敞開,使原基外露,並噴水保濕,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若濕度不夠,可向空中或直接向原基表面噴水,讓凹凸不平的原基充分吸收水分,原基充分吸水後才能很快分化展片。當耳片長至3厘米以上時才可向耳片上噴水,並以耳片濕潤、不收邊為准。噴水後要及時通風,使原基表面水分晾乾,以防原基腐爛,不可噴“關門水”。溫度在14℃-16℃,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從原基分化開始到有多數明顯可見的耳片,需2-3天。原基不斷膨大,連接成片呈腦狀,並開始分化出1個片狀伸展,進人耳片生長期。
(3)耳片生長階段耳片生長階段著重保持空氣流通,加強溫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剛展片時,溫度保持在16℃-22℃;當耳片長到3厘米大小時,溫度最好控制在15℃-18℃,不宜高出18℃;當耳片超過3厘米時,溫度在14℃-20℃均可,但仍以控制在18℃左右最佳。
⑸ 食用菌有多少種
問題一:常見食用菌種類有哪些 世界已知食用菌(包括葯用菌)大約有2000多種。目前已經進行人工栽培或實驗栽培的食用菌種類有200多種,其中包括已經進行大規模栽培的香菇、滑菇、黃傘、平菇、紅平菇、榆黃蘑、姬菇、秀珍菇、鮑魚菇、元蘑、鳳尾菇、杏鮑菇、白靈菇、黑木耳、毛木耳、金耳、銀耳、榆耳、槐耳、蛹蟲草、豬苓、茯苓、竹蓀、猴頭菇、靈芝、雲芝、蜜環菌(榛蘑)、假蜜環菌、金針菇、巴西蘑菇、真姬菇、大球蓋菇、灰樹花、楊樹菇、茶薪菇、金福菇、毛頭鬼傘(雞腿菇)、雙孢蘑菇、四孢蘑菇、大肥菇、草菇、銀絲草菇、大球蓋菇、草地蘑菇、長根菇、虎奶菇、牛舌菌、桑黃、裂褶菌、硫磺菌、綉球菌、竹黃等。還有正在進行半人工栽培試驗研究的鬆口蘑(松茸)、羊肚菌、冬蟲夏草、美味牛肝菌、塊菌、鉚釘菇等珍稀食用菌。
食用菌攝取營養的方式分為主要有腐生、共生、寄生和兼性寄生四類,目前人工能夠栽培的幾種食用菌大多數是腐生的,稱為腐生菌。它們需要的營養都是從死亡或腐朽的生物體及其製品中獲得,腐生菌又分木腐菌與草腐菌兩類。生長在死樹、枯枝等木材上的食用菌,叫做木腐菌,如平菇、香菇、金針菇、滑菇、木耳、猴頭等;生長在柴草、糞肥等糞草上的食用菌,叫做草腐菌,如草菇和雙孢菇。木腐菌,人工栽培時應以木屑或段木等為主要原料;草腐菌以糞草為主。二者在分解利用纖維素、木質素方面有差別,為食用菌選擇栽培原料和從營養類型上進行品種搭配奠定了基礎。^_^望採納^_^
問題二:食用菌有哪些種類? 食用菌就是一種真菌而已
真要分也就是擔子菌和子囊菌
問題三:一般的食用菌都有哪些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百靈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問題四:蘑菇有多少種 草菇 香菇 羊肚菌 雙孢菇 猴頭菇 金針菇 平菇
食用真菌主要是蘑菇之類的,還有靈芝
在家庭餐桌上,我們經常可以吃到味美可口的蘑菇、香菇一類食用菌,這就是微生物對人類的奉獻。
食用菌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國人民就已把菇菌作為珍貴的食用菌了,而且很早就懂得食用菌的栽培。食用菌類一般灶薯都是高等真菌的子實體,在我國發現的不下350多種,常見的有蘑菇、草菇、香菇、平菇、鳳尾扒咐菇、金針菇、黑木耳、鬆口蘑、竹蓀、羊肚菌、牛肝菌等多春辯純種。這些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某些食用菌對動植物病毒性疾病有免疫或抑製作用,還能抑制腫瘤發生和發展,並能溶解一定量的膽固醇,所以被人們稱為「保健食品」。
早先,這些食用真菌野生在山林、草地、田野里。當你走進潮濕的林地上,揀起一塊潮濕的朽木或幾片腐葉,不用放大鏡也能看見許多絲狀物,這常常就是它們的菌絲體。發育良好的菌絲,能鑽進木材、落葉的組織里,吸取養料。像蘑菇等的菌絲體上,會長出一把漂亮的「小傘」,這就是子實體。子實體上面是平整的,而下面密生著許多叫菌褶的薄膜,長著能繁殖後代的擔子或擔孢子,能隨風飛散,到它們喜歡的地方去「安家」。現在,人們掌握了它們的生長發育習性,可以採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大量地生產了。
在高等真菌中,還有許多可以作為葯用的菌類。例如有補中、固腎、益脾、補肺、止血作用的靈芝,滋陰、補腎、潤肺、強精、補血提神的銀耳,滋補、助消化、退熱、利尿、消腫的茯苓。還有對消化道腫瘤有較好療效,又可治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慢性疾病的猴頭,可以做止血外敷葯的馬勃等等。
作為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野山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類營養物質,無疑是健康美味。這或許就是它風靡健康年代的緣由。在美國,蘑菇享有「上帝的食品」的美稱;日本人稱香菇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作為食用菌食用、栽培最早的國家,我國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對食用菌「味之美者,越路之菌」的高度稱贊。
問題五:常見食用菌種類有哪些 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金針菇、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
問題六:世界上的食用菌品種有多少? 食用菌指無毒可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稱蘑菇,但這是廣義上的蘑菇,不同於人們通常所說的狹義上的蘑菇。人類利用食用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以前,目前已發現食用菌品種約有兩千個,常見的包括香菇、木耳、靈芝、冬蟲夏草等。
問題七:食用菌的分類 食用菌 (edible fungi)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在山區森林中生長的種類和數量較多,如香菇、木耳、銀耳、猴頭、鬆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在田頭、路邊、草原和草堆上,生長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長較多的是高溫結實性真菌;高山地區、北方寒冷地帶生長較多的則是低溫結實性真菌。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淺色的菌絲體在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場所生長。條件適宜時形成子實體,成為人類喜食的佳品。菌絲體和子實體是一般食用菌生長發育的兩個主要階段。各種食用菌是根據子實體的形態如:菇形、菇蓋、菌褶或子實層體、孢子和菇倆的特徵,再結合生態、生理等的差別來分類識別的(見層菌綱、木耳目、銀耳目、傘菌目)。憑經驗區別野生食用菌和毒菇時,也是以子實體的外形和顏色等為依據。有些食用菌生長在枯樹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銀耳、平菇、猴頭、金針菇和滑菇;有些生長在草本植物的莖稈和畜、禽的糞上,如蘑菇、草菇等;還有的與植物根共同生長被稱為菌根真菌(見菌根),如鬆口蘑、牛肝菌等。以上特性也決定著各種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態條件中的分布。食用菌在菌絲生長階段並不嚴格要求潮濕條件,但在出茄或出耳時,環境中的相對溫度則需在85%以上,而且需要適合的溫度、通風和光照。如蘑菇、香菇、金針菇、滑菇、鬆口蘑等適合在溫度較低的春、秋季或在低溫地帶(15℃左右)出菇;草菇、木耳、鳳尾菇等則適合在夏季或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高溫條件下結實。
食用菌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常被人們稱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僅含有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治療高血壓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香菇、蘑菇、金針菇、猴頭中含有增強人體抗癌能力的物質。
中國的食用菌資源豐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國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記載。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開始。草菇則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閩粵一帶開始栽培。這些技術一直流傳至今。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絲自然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工廠。1950年,全世界較大面積的栽培食用菌約5類,產量約7萬噸,西歐一些生產蘑菇的國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平均產量約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種類已超過12類,產量約121萬噸、有的國家每平方米的產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來,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制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
全國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古田縣,該縣食用菌生產量大,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是中國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銀耳(白木耳)產量佔全國的90%。
⑹ 常見食用菌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食用菌主要包括家常的香菇、木耳、平菇、金針菇、杏鮑菇、茶樹菇、銀耳,家庭食用不多但下館子常見的猴頭菇、牛肝菌、竹蓀、羊肚菌、口蘑,以及靈芝、冬蟲夏草等菌類。
我們已經知道了常見食用菌種類有哪些,下面具體介紹下它們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香菇是我國特弊兆產,也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富含維生素B族以及鐵、鉀等礦物質;杏鮑菇是租帶租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珍稀食用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銅、鋅等礦物質,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松茸富含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14種必需微量元素、49種活性營養物質以及核算衍生行仔物、肽類物質等,特別是含有松茸醇這種獨特的抗癌物質,是世界上最針對的天然葯用菌類;羊肚菌菌蓋部分含有亮氨酸、賴氨酸、等7種人體必須氨基酸,是非常珍貴的食材。
⑺ 家有大量雞蛋殼,問問有無收購或者更實用的方法
當然是葷的啊。
108中也太多了吧!
各色蛋餚
珍珠玉指(廣幫 白燒 奶油鮮咸微甜)
選料:鵪鶉蛋12隻,凈春筍嫩頭8根(約長7.5厘米),糖水桔子6瓣。
調料:豬油2匙,細鹽、味精適量,白糖微量,淡奶(罐裝的濃縮牛奶或牛奶、或奶粉)半小碗,45度生水粉2匙。
製法:
1.把蛋放入冷水中,用中火慢慢煮沸後,轉用小火焐熟。撈出用冷水激冷。剝去蛋殼。春筍尖(即嫩頭)用沸水略煮至熟,以除澀口之異味。
2.鍋洗凈,加豬油1匙、淡奶、筍尖、鵪鶉蛋,燒沸,放鹽、味精、白糖,下水生粉勾芡,淋上1匙豬油,攪勻,裝入盆中,分別把桔瓣2瓣,背改凳靠背圍在盆邊,作為裝飾和助味。
特點:嫩筍頭尖尖如玉人手指,鵪鶉蛋小巧白亮如珍珠。筍鮮脆,蛋糯滑,奶香奶味,老少咸宜。
關鍵:
1.煮蛋要冷水下鍋,用小火焐熟,撈出用冷水激涼,使蛋白脫殼,既好剝又不損壞表面光潔。否則會嚴重影響美觀。
2.牛奶入鍋,燒沸後再放鹽和味精,防止蛋白質凝固,出現奶渣。
香 椿 烘 蛋
主料 雞蛋500克,香棒25克。 調料 大油80克,濕澱粉25克,鹽、味核臘旅精各5克。 作法 (1) 香椿切末。濕澱粉用水再調稀。雞蛋打散加入稀澱粉、香椿、味精 (2) 將炒勺燒熱注油50克,油熱時改用文火,將雞蛋攪勻倒入, 蓋好蓋,再將剩餘的30克油沿勺過分次倒入,約烘10分鍾,將蓋掀開取出,瀝去油後將蛋翻扣盤中即成。 特點 色澤金黃,微咸鮮香,面酥里嫩,別有風味。
鹹蛋肉餅
version0:
********************************************************************
主料:絞豬肉,生鹹蛋,蔥末
做法:
1.生鹹蛋剝開,分蛋白一分,蛋黃兩個備用
2.將絞肉蔥末生蛋白攪勻?ROU成肉餅狀,置盤中
再將兩個蛋黃壓扁分置肉餅上面,加蓋中高功率蒸十五分鍾即可
特色:色澤油黃,咸嫩香口
********************************************************************
version1:
********************************************************************
也很容易: 1)取肉末一碗(約半斤). 2)打開一個生鹹蛋,把蛋清放入肉末,用手和勻. 3)把鴨蛋皇放在肉末上.
4)放蒸鍋內蒸15min. 因為蛋清很咸,所以原則上不要往肉末里放鹽. ********************************************************************
西班牙蛋餅
原料:中號土豆兩只,蛋三個,洋蔥末少許。 做法:在小平底鍋內加足量的油,土豆切成小方薄片以中火煎炸至八成熟,加鹽,胡椒,洋蔥末,蛋打成蛋液澆到土豆片上,火調至小火,待朝火面的蛋液基本凝結時將一個比鍋大的盤子扣到鍋上,將鍋迅速翻轉,餅就到了盤子上,再將餅的上面朝下,放回鍋中,如此反復,直至兩面焦黃為止。蛋液內可依據個人口味加入香蔥,蝦皮或火腿丁等,但正宗的西班牙蛋餅內只加洋蔥。 注意:如果想做更大的餅,可安比例增加原料的數量,用大號平底鍋,但這將大大增加給餅翻身的難度。製造訣竅一在土豆,蛋比例合適,否則做不成餅。二在翻身時動作要果斷迅速,否則餅會翻的不成形狀。在經歷了3到4次失敗後不太笨的人都能做出象模象樣的餅了,用於待客,異國情趣濃郁,用於自己吃,可以做一頓,吃三頓,省事好吃。
鵪鶉蛋燉肉
鵪鶉蛋得膽固醇含量較高,煮或鹵的味道較好。另外煮好後剝了殼,與紅燒肉燉在一起味道更好。(在蛋的表面劃兩刀,好進味)
三皇蛋
雞蛋四五個,皮蛋一個,生的咸鴨蛋一到兩個,攪拌到一起,最好用攪拌器絞碎,放三分之一的水,少量鹽和味精。然後放到蒸籠里用中小火蒸熟,水越少蒸出來的蛋越有彈性。火一定不能大,否則就成發糕了。比起純雞蛋的雞蛋羹味道好多了。
香噴噴的蘿卜干炒蛋
把蘿卜干用刀切碎,放在油鍋里炒一炒,用鏟子把蘿卜干鋪均勻, 把打散的雞蛋均勻地撒在蘿卜幹上面, 隔段時間用鏟子翻翻,最好是能整塊的翻動 。
這道菜很適合喝粥時吃
綠雪茶松
嗯..先來說說上次我的中秋節菜單里有一道「綠雪茶松」。我出了題問誰能說出它的明局運堂,可惜無人喝應,我這好在這自說自話了,呵呵... 這道菜嘛,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茶。因為安徽黃山地區是盛產綠茶的好地方,所以徽菜里有好幾款以茶作菜的例子,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想當年青梅在國內混日子的時候,常常會到家門口附近的一個館子店請客。原因一是近,方便;二來就因為這家館子的老闆據說是個退休的特級徽菜廚師。不過他那兒的菜一開始吃著還行,後來慢慢的就不照了,也不知道是我的口味挑剔了呢還是他請的小廚做敷衍了。我就是在他家第一回吃到茶松這道菜的,特地請教了老闆,然後回來效仿。有朋友吃到都稱贊新奇有味,我在這就略作介紹。想來茶葉是哪都有的,逢年過節做道茶松應景兒也是挺風雅的一道菜,呵呵.... 把小半碗茶葉(最好是綠茶啦,紅茶什麼的我可沒試過,不知道情形如何)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捂5分鍾,再加點糖浸泡半小時,撈出擠干。然後放進蛋清(蛋黃不用)拌勻,再撒一點干澱粉散開。 荸薺4個削去外皮洗凈,切絲拌上干澱粉。 油鍋上火,油溫至五成熱時,下茶葉炸至浮起呈暗綠色、挺硬時撈起瀝油。油溫至八成熱時,放入荸薺絲炸成金黃色撈起。
然後將炸好的茶松放在盤中央,荸薺絲圍在四周,就大功告成。 這道菜香酥甜潤,清新襲人,是節日餐桌上絕對漂亮的一道冷盤啦。:) (BTW:沒有荸薺,單作茶松也是一樣的,有荸薺配著悅目些罷)
久聞青梅姐姐廚藝,於是就去Food版精華區學習一下. 看到了青姐推薦的綠雪茶松,於是邯鄲學步. 按照青姐的做法,我就不重復了.
但是我覺得有幾點一定要強調一下,對於初學者而言. 1.放糖,茶葉多有苦味,放糖就是為了消除一部分,只留淡淡的一點苦味和茶香. 2.蛋清,建議蛋清中也稍微放一點糖. 3.干澱粉,如果沒有用普通麵粉也可以,氨基姐姐推薦的百齡牌不錯. 4.油,我覺得所謂五分熱,大約就是表面看來沒什麼氣泡,如果用鏟子攪記下油中就冒出少量氣泡的時候,如果自己冒出很多氣泡那就是差不多八分了. 當然了,如果沸油就不用我多說了.油炸是關鍵的一步,可以去掉茶葉的澀感. 記住一定要照青姐說的,茶葉硬挺了就趕快撈出. 5.荸薺絲,沒什麼必要,可以不作. 6.澱粉和蛋清和出來的不要太稠,不能象用麵粉糊裹蝦仁炸蝦那樣.這樣就沒有茶葉的綠色了.而且茶葉也炸不酥.
7.往油中放茶葉和蛋清麵粉混合物的時候,最好不要一下子放進去.這樣會炸成一團,最好分成幾回方,每次也不要抓成一團放.反正就是炸成一團不好看. 8.油還是要多放,不過這道菜炸出的油很清,可以倒出來留待後用。好了,我只試了一次,只發現這些個人經驗.關鍵是我的roommate的茶葉太貴 我可不好意思多作,呵呵.
金銀蛋浸絲瓜
絲瓜 1斤
鹹蛋、皮蛋 各一個
大蒜 2兩
上湯 1杯
調味料
鹽 1/2茶匙
糖 1/2茶匙
胡椒粉、麻油、酒 少許
絲瓜去皮洗凈,切成長方塊;皮蛋去殼切粒;鹹蛋洗凈打開留起蛋白,蛋黃壓扁切粒備用。
蒜頭用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將絲瓜用鹽水煮熟,撈起晾乾水分備用。
燒熱油鍋,下上湯,鹹蛋黃、皮蛋、炸蒜頭及調味料,煮至蛋黃熟透,最後下蛋白,淋在絲瓜上面即可。
TIPS:在煮絲瓜的水裡放些油,可防止煮得變黃。
酒釀雞蛋
是我們家常吃的點心.
作法非常簡單.
取一個碗,碗底舀一勺酒釀.
煮一鍋開水,把雞蛋敲入.煮的時候注意別粘底.看見雞蛋凝了,黃還沒熟透,就撈出來.
連湯水帶雞蛋倒滿一碗.
酒釀可以壓住雞蛋的腥,而且酸甜可口,活血補氣.內地的人家把這個點心當作補品.
有時晚上回家餓了時,沒有力氣做飯,先燒一個酒釀蛋,馬上就神清氣爽了.
金銀蛋燴時菜
材料:鹹蛋 皮蛋各1隻,時菜(菠菜 豆苗)12兩,蒜頭4粒
調味料:鹽,雞粉各1/2茶匙。
芡汗粉:水(可加菜汁)1 1/4杯,雞粉,糖各 1茶匙,麻油1/4茶匙,生粉 2茶匙。
做法:
1.把鹹蛋蛋白與蛋黃分開,鹹蛋黃放碟內蒸5分鍾至熟,切粒,蛋白拌均侯用 ;皮蛋沖凈切粒;時菜洗凈切段隔開;蒜頭略拍.
2.燒熱6湯匙油,爆香蒜頭,加入時菜猛火兜炒,軟身後下調味料炒勻至.菜熟,取 出隔水放碟內.菜汁備用.
3.菜汁煮熟,加鹹蛋及皮蛋粒,最後拌入鹹蛋白,鏟起離火,淋於菜面上即可. 心得: 鹹蛋白可增添芡汁之鹹味,又可煮成白色蛋花,使菜既好味又好看,入口清而不膩
正如愚人兄所言,廣東菜不錯,但醋不行。不知是否是這個
原因,廣東菜用醋調味的確不如其它菜系那麼普遍。一次,去一
個廣東朋友開的餐館玩,朋友讓我炒個家鄉菜,我搞了個 熘土
豆絲給大家嘗。飯後,朋友說他的確不會用醋。 廣東菜少醋,難到廣東人就不吃醋?特別是廣東的女同胞會 對醋敬而遠之嗎?要真是這樣,我真不知是廣東男人的禍還是福 。大凡不吃醋的人都給別人准備了一壇陳年老醋。當然也有例外 ,但很少。那些自己不吃醋又不給別人吃的當在聖人之列。 一日去朋友家,朋友端了一碗廣東特產上來,嘗了一口,酸 的要命,因想起廣東人不吃醋,忙問何物,朋友說是姜醋蛋,專 門給女同胞吃的。聽後恍然大悟,廣東女同胞不但吃醋,而且吃 的很多。 姜醋蛋不好算是一道菜,說是葯也不確切,應該算是保健食 品,功能有三。對一般人來講,姜醋蛋養顏,因其原料有大量的 豬蹄和醋,二是暖胃,這主要是生薑的作用。這第三點、也是最 重要的一點是產前保胎,產後健身,少花奶粉錢。什麼原因我不 知道,反正都這么說、這么用。信不信當然由您自己了。 將豬蹄在水中煮過,換清水,加生薑、去皮的熟雞蛋共煮。 加很多的醋,酸到不能忍受為止,再加糖(最好有點紅糖)調味 到您認為合適,小火煮到豬蹄很爛。關火就好了。 要是家裡有產孕婦,不防試試。管不管用不好說,但最少沒 有任何壞處。
雞蛋西紅柿
==> 在 szx (雙子星) 的文章中提到: : 西紅柿炒雞蛋 : 西紅柿若干, 雞蛋若干, 放在一起炒. : 味道極佳, 大家大概都吃過.
這種做法恐怕大家都沒有吃過. 聽說當初蘇聯人很欣賞中國菜, 就把很多配方學了去. 但是做出的菜非常難吃, 問其原因才知道, 他們的方法是先把鍋燒熱, 然後把按配方嚴格配置的原料一起倒入鍋內......
貧道以為, 此菜應如下做法: 原料: 西紅柿3個, 雞蛋2個, 糖, 鹽, 味精少許, 油 1 兩 步驟: 0. 西紅柿切好 1. 把鍋燒熱, 倒入油 2. 把雞蛋打入碗中, 加糖, 鹽, 味精, 蔥花, 水, 攪拌 3. 待油開始冒煙時, 倒入雞蛋, 炒至將熟 4. 倒入西紅柿 5. 攪拌 6. 加蓋鍋蓋, 悶 2-3 分鍾 試試看 !!!
雞蛋炒尖椒
ok!就讓我來滿足你的願望吧!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一素菜做法:
雞蛋炒尖椒:
原料:雞蛋三至五隻,尖椒5根!
配料:蔥末若干,1兩油,味精少許,鹽少許
把油燒七八成熟,然後倒入蔥末,有蔥香味,而且不糊為至.
倒入尖椒,翻勻,倒入鹽(為了保持色澤鮮嫩),翻勻,把火改為文火。
把雞蛋去殼,倒入碗中,拌勻,至到起雞蛋泡為至,然後倒入鍋內,文火烹,
最好不要翻動,待到雞蛋凝固以後,倒入味精,拌勻,入盤。
(附:尖椒可切成任一形狀,但一定要去籽,另外,在倒入雞蛋液前,可把炒的半成熟的
尖椒撥到四周)
其色澤鮮,味美,其辣味可依個人口味調配!
滑蛋牛肉
簡介
此菜油潤滑爽,鮮嫩蛋香。
原料
用料:腌制牛肉片(取牛肉片500克,加入淺色醬油、干澱粉各0.5湯匙,小蘇打3茶匙,清水1.5 湯匙調成糊狀,最後加入花生油攪勻,靜置30分鍾),去殼雞蛋液300克。
調料:蔥末、精鹽各2茶匙,味精、胡椒粉、芝麻油各1茶匙, 花生油500克。
製作
將雞蛋液攪拌勻後加入味精、精鹽、胡椒粉、蔥和花生油0.5湯匙,調成蛋漿。
炒鍋內放花生油燒至四成熱,再下牛肉片過油至熟,倒入漏勺中瀝去油後,和蛋漿一起拌勻。
炒鍋再置爐上,倒入已拌勻蛋漿的牛肉,邊炒,邊加油0.5湯匙,炒至熟。最後淋芝麻油和熟花生油0.25湯匙炒勻,裝盤堆成山形即成。
烘蛋
酸甜香口!!!! 材料: 蝦仁 4兩(160克),小洋蔥 1個,蔥1條,蒜頭2粒,雞蛋 4隻
腌料:鹽 1/3茶匙,胡椒粉及麻油少許,生粉1/2茶匙,蛋白1湯匙。芡汁料:酸辣汁1/4杯, 水1/2杯,糖,生粉各1/2茶匙,生抽 1茶匙。 製作過程 (1)蝦仁去黑腸,洗凈及抹乾水,拌入腌 習柙入?0分鍾,洋蔥切條,蔥切段蒜頭切碎,蛋與調味料拌勻,
(2)燒熱2 萊子停 倒入蛋汁翻炒至凝固,改用中慢火烘至兩面金黃色,取出上碟。 (3)再燒熱2湯匙油,爆炒蝦仁,加入洋蔥,蒜頭及蔥炒香,最後加芡汁煮滾,淋於蛋面即成。 心得:此菜酸甜香口,蛋要炒得香滑, 油量及火候都要掌握好。
炒紅雲雪影
用料:雞蛋白(8隻)、牛奶(250克)、水發榆耳(65克)、蟹黃(凈,65克)、濕菱粉(少許)、味精(少許)、精鹽(少許)、白糖(少許)、胡椒粉(少許)。
製法:一.把榆耳片成薄片,放入開水內川一下,把蛋白、濕菱粉、味精和牛奶(125克)打勻,把蟹黃下油鍋拖一拖,即取出,同以上兩種原料混和,再倒入溫的大生油鍋內,用瓢子慢慢推動,一等泡起,即用湯勺撈出,濾去油,同時將鍋內的油倒出,
二.另將牛奶(125克)、味精、鹽、糖、胡椒粉加菱粉勾芡,跟著再將撈出的榆耳、蟹黃倒入芡內一翻即好。色紅白分明,味鮮嫩滑潤。
蠶豆雞蛋
春季時令菜。
(1)蠶豆煮一煮,剝掉綠色的殼留下豆瓣。
(2)准備一些火腿丁。
(3)打雞蛋,打過以後放些料酒(我喜歡不放料酒,看口味了),然後煮到5、6成熟,放鹽, 把蠶豆和火腿丁倒進去,攪和一下,接著煮 熟。可以放麻油和醬油,也可以不放。
(4)准備筷子,吃。
三色蛋
鮮蛋四個,鹹蛋二個,皮蛋一個。 鹹蛋煮熟了切小丁,不要太碎了, 皮蛋用線拉成小丁,鹹蛋丁和 鮮蛋,加適量鹽和雞湯,用力打勻, 再加皮蛋丁混勻。找個大碗或飯盒,放一張塑料薄膜,上面最好擦點油, 就是為了最後表面光滑好看。:) 倒入蛋汁,隔水蒸到完全結住(用筷子在邊 戳戳看).稍微冷卻後倒出切片。
1就是最簡單的芙蓉蛋准備兩~三個雞蛋一把勺子花生油先放油加溫等到7成熱時把兩個蛋打散入油等10秒中等它散開後一會在撈起然後在打兩個蛋和剛剛的蛋花一起攪,要用勺子攪千萬不要用筷子````等油在8成時不我用勺子盛著蛋沿鍋邊慢慢滑入記住要控制油溫不要太熱,焦了可不好。出鍋後你要放什麼料都可以{喜歡的朋友可以將自己喜歡的蔬菜切小然後放入滾水退水,但是要把菜里的水漓幹才可放如蛋里·還有隻要不含水的什麼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喜歡料不要放的過了蛋能包住的范圍
2炒木須配料:黑木耳10克香菇10克洋蔥10克蔥少許雞蛋六個包菜半棵紅蘿卜少許將木耳和香菇泡軟代用所有材料切絲```將雞蛋蛋黃蛋清分開把雞蛋蛋黃蛋白分開煎好帶用放如洋蔥和蔥還有香菇爆香再放如包菜炒等包菜軟後把所有料都放入加少許鹽雞精酒和蚝油等熟7分後放雞蛋一起炒勻就可出鍋真的很不錯
三色蛋
皮蛋1個\鹹蛋黃3個\雞蛋4個
皮蛋剝殼,切小粒。鹹蛋黃切小粒。雞蛋液加少許鹽及黃酒,輕輕地攪勻,要輕輕地打散,不要打起泡或打發,以免蒸制後蛋糕體中間有氣泡空洞,不美觀。將皮蛋、鹹蛋粒加入雞蛋液中,混合均勻。
取一個鐵盒或鋁制(傳熱快、耐熱)的金屬模子,小心地往裡鋪上一層錫紙,緊貼著模壁,刮平整,將混合蛋液倒入。
放燒開水的鍋中大火蒸20分鍾至熟。用一根牙簽戳進「蛋糕」中,沒有蛋液冒出,按壓一下中間,感覺發硬,就算蒸好了。
稍放涼後,剝掉錫紙,用鋒利的刀沾少許清水,快速地切片,裝碟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醉蛋
製作方法 1.煮蛋:選新鮮的雞、鴨蛋(只數不限),放涼水鍋里煮,待水開三四分鍾時,將雞蛋撈出,使蛋成為溏黃蛋(鴨蛋可煮四五分鍾)。這是做好醉蛋的關鍵。若雞蛋煮得太老了,蛋黃似木渣,不好吃,雞蛋煮得太嫩了,蛋黃還未凝固,也醉不好。
2.制醉鹵:將開水倒入小缸里或玻璃缸、大碗,水量以沒過雞蛋為度,放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咸、淡以自己口味為准),再放少許花椒粒、辣椒。待水冷後,倒入一些高度米酒(我用是是老掌櫃),使鹵有酒香味即可。
3.醉蛋:將煮好的雞蛋剝外殼,放入醉鹵里,蓋好蓋兒放冰箱封捂撒三四天後,即可食用。
產品特點 醉蛋切開後,紅白相間,酒香撲鼻。食之鮮嫩香爽,余香久留。是下酒、吃粥的美味小菜。
如果有切蛋器就好了,可以切得漂亮點。
鹹蛋黃拌豆腐
盒裝豆腐用開水燙過,撒上鹽,10分鍾後泌去水分裝盆,熟鹹蛋黃切碎,撒於豆腐上,淋上香麻油,吃時拌勻。
培根蛋黃芝士烤土豆
將土豆洗凈,一切兩半,裝進微波爐專用盒子叮8分鍾,趁熱挖出中心肉另碗內跟熟鹹蛋黃一起搗成泥狀,將培根(或其他腌肉)切成小方塊,炒熟,加鹽、黑胡椒、和炒培根出來的油拌勻,裝入挖成半空的土豆中;將土豆至烤盤上進烤箱中層,200度烤10分鍾左右即可。
金鑲銀蛋炒飯
將冷飯不加蓋置冰箱內1小時以上(最好是隔夜飯),取出加少許素油、鹽、幾滴檸檬汁拌勻,使飯粒分開,再拌入打散的蛋液,靜止30分鍾,倒入旺火油鍋內用筷子迅速劃散,顛鍋炒干裝盆。
雞蛋炒青椒 看似簡單,要想炒到正好,有講究。
原料:新鮮青椒150克,雞蛋3個,豆油60克,精鹽、味精、香醋、蔥花各適量。
做法:
1、把青椒用清水洗凈,去籽切成細絲。將雞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攪散開。
2、鍋內放油(40克),燒熱,將蛋汁倒入,炒好倒出。
3、往鍋內倒入余油,燒熱,放入蔥花熗鍋,隨著放入青椒絲,加精鹽炒幾下,見青椒絲翠綠色時,放入炒好的雞蛋、味精,翻炒均勻,用香醋烹一下,即可出鍋。
特點:雞蛋鮮嫩柔軟,青椒清脆適口。
雞蛋西紅柿,中國人都知道,東北人也愛吃。
要點之一:簡單的配料
1、雞蛋兩個(少做一點,別人吃了不夠,就不怕他不記得你。)
2、直徑6CM的西紅柿兩個。如果美國的西紅柿很大,比如直徑達到12CM,那麼(V=4/3*3.14*r*r*r)就應該用2×6×6×6/12/12/12=0.25個;如果是用江南的嬌嫩番茄,那麼就應該用2×6×6×6/4/4/4=6.75個!
注意:雞蛋和西紅柿的比例是個關鍵,如果番茄少了,炒蛋吃起來會感覺味道不足、油膩、干澀;番茄多了會太酸、湯水太多、不能盡興吃到炒蛋。好的原料搭配不但是美味的基礎,而且是營養均衡的保障。
錯誤觀念:「上頓飯炒菜剩下些××也一塊加進去吧。「為什麼在那些扔了可惜而不扔又無用的東西面前,要選擇把他扔進自己肚子里去呢?
要點之二:狠狠地打雞蛋
這里強調的是「打「雞蛋,不是攪拌雞蛋。具體是這樣的:把雞蛋殼敲破後 (如果你還不能熟練地敲破雞蛋、並且不清楚詳細要領,請務必首先向有關方面咨詢。)倒在碗里,用一雙筷子快速攪拌雞蛋,這時筷子的運動軌跡是一個圓錐形,錐頂在碗口正上方,錐底完全在碗中,並且和碗口平面平行。漸漸地,雞蛋的蛋清和蛋黃融合為一體,質地和顏色有沒有分別了,這時,拿筷子的手指和手腕要逐漸調整角度,慢慢使筷子達到一種盡可能與碗口平行的角度,從此使筷子達到新的運動軌跡:仍然是一個錐形,錐頂在碗的側面,確切地說是位於碗口的延伸平面上,錐底是一個與碗口垂直的園,半個圓在碗中,半個圓在碗口上方。這是才是真正的「打「雞蛋。
注意:要用力多打一會雞蛋,要逐漸加快速度,筷子尖要每一下都刮到碗底,要讓筷子盡可能多地浸在雞蛋里,直到每次筷子在碗口外運動時,幾乎全部雞蛋都躍出了碗口平面,並且停住打蛋時雞蛋表面有大量泡沫,這才能算雞蛋打好了。
錯誤觀念:「打雞蛋只是為了得到均一的質地。「事實上,這種攪拌產生很多復雜的介於化學和物理之間的效果,從而能夠明顯地改善雞蛋下油鍋後的表現。
要點之三:下油鍋使雞蛋升華
最好用圓底厚壁的鐵炒鍋,不但能補鐵,更重要的是他延鍋壁方向的導熱能力強,使鍋內受熱均勻。
鍋中倒和雞蛋一樣多的食用植物油 (千萬不要用動物油,不但膽固醇高,而且菜有點涼時會很膩) ,等植物油熱到似乎要有青煙冒出來時,把雞蛋毫不猶豫地倒入。
注意:
1、倒雞蛋前,把油鍋搖一搖,讓油敷滿鍋底,這樣就不會讓雞蛋粘在鍋壁上,進而烤糊了。
2、油不可過熱,但是應該比一般炒肉要更熱一點。
3、不可把雞蛋倒在油中央,要延著油和鍋壁的邊緣大量倒入。
4、雞蛋入鍋後要立即用鏟子或筷子快速攪動雞蛋,讓被包裹在已經成形的雞蛋炒塊中的液體雞蛋不斷流出來,從而讓所有雞蛋都吸收足油脂,都受到油的高熱。
錯誤觀念:油可以少放一點。雞蛋的嫩不嫩和香不香都在於高熱油脂是否浸透的足。只要您按照這里介紹的要領去實踐,雞蛋的確可以很好地吸收一倍的食物油。
要點之四:番茄汁水的滋潤
當鍋里已經沒有油水了,雞蛋也已經變態完畢,這是把切成薄片的番茄倒入鍋中(倒入前可以擦一下打雞蛋的碗),用鏟子攪拌幾下。這時重要的是抓緊時間用鏟子盡可能地把雞蛋搗成小塊,搗幾下,再攪拌幾下,如此反復幾輪,直到雞蛋已經成為2-3CM的碎塊,並且和番茄均勻混合在一起。
注意:
1、番茄要切得薄,但是片要大。
2、番茄的蒂要除去。
3、番茄不必要去皮。
4、切番茄時的汁水也加入。
錯誤觀念:反正要下鍋,番茄切成塊狀也可以。我沒什麼好說的,您其實吃水煮雞蛋和生吃番茄會更省事的。
要點之五:不要多此一舉
當鍋中的番茄似乎開始變軟並且出汁水時,果斷關閉爐火。加入適量食鹽,攪拌,盛盤。
注意:先關火,並且最後出鍋時才加鹽,正是番茄炒蛋的一個密技。您會發現,當您把菜端到桌上,再去把BF叫來時,番茄剛好釋放出了足夠的、恰到好處的、味道純正的新鮮汁水!
錯誤觀念:在出鍋前再做點什麼。可憐的人,總不能放心這就是一道美食的全部,還想著怎樣再錦上添花,比如:加味精、加胡椒粉、加香菜、把雞蛋搗得稀爛、讓番茄熟透些……
記住:不是好的動機就有好的結果。不是好的東西堆積在一起就更好。烹飪一道菜就象人的生活,重要的是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情。
叮囑:
1、不要在魚肉大席上做番茄炒蛋,不是因為這道菜價廉物美,而是難以取得轟動效果。
2、不要弄得一屋子油煙。
3、不要隨便外傳番茄炒蛋的密笈。
原料:韭菜150克,雞蛋3個、豬油15克,植物油20克,精鹽5克。
製法:
1、將韭菜摘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將打入碗內攪勻待用。
2、將炒鍋燒熱,加油燒至五、六成熱,倒入蛋液,燒至小團塊時倒出。
3、炒鍋放入豬油燒熱後,放入韭菜,用旺火速炒,放鹽。快熟時倒入雞蛋,顛兩下鍋即成。
特點:黃綠相間,色澤協調美觀,鮮嫩濃香,誘人食慾。
功效:溫中養血,溫腎暖腰膝。對於腎虛腰膝酸痛、腎虛寒性哮喘、腎虛陽痿、遺精等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1。油煎荷包蛋
用料:雞蛋1粒,醬油少許
做法:將雞蛋打入碗中,燒熱鑊,放入一半碗油,略熱放下雞蛋以中火煎,依個別的喜好,
可以煎至半生熟,或全熟,或兩面金黃,盛起隔油,放入碟灑些醬油即可。
在煎蛋時或可以灑些胡椒粉,細鹽。
2。水煮蛋。
用料:雞蛋1粒,水半鍋。半小匙鹽。
做法:鹽放入水中,煮滾,水沸騰後,將蛋用勺子放入水中煮。如果蛋殼裂開,加些醋可以使蛋白凝固防止流出來,煮好後馬上放入冰水中,這樣蛋殼會比較好剝。
煮的時間:
三分鍾,蛋白凝固幼嫩,蛋黃半熟。
六分鍾,蛋白凝固,蛋黃半熟。
十分鍾,蛋全熟。
3。水煮菏包蛋
用料:雞蛋1粒,水2公升,鹽1大匙,醋半杯。
做法:鹽加入水中煮滾,加醋,把蛋打入碗中,用小火,把蛋倒入水中,當蛋自然成形後撈起放入冰水中,在把蛋的周圍修整齊,再放入水中三分鍾撈起就行了。
4。生煎荷包蛋
用料:1粒蛋,2湯匙油,1/4碗水
做法:用小火燒熱鑊,放入兩湯匙的油,打入蛋,當蛋開始凝結時,將水倒入鑊中,再慢煮至自己要的熟度。
5.菜莆蛋
用料:鹹菜莆1包,雞蛋3粒,蒜茸少許。
做法:雞蛋打入碗中打散,將菜莆浸泡在水中,用手用力抓拿,去掉水擠干。燒熱鑊,放入半碗的油,略熱下菜莆炒,下蒜茸,炒至菜莆干香,將雞蛋慢慢下鑊,用小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即行了。
6。菜豆蛋
用料:長豆4條,雞蛋3粒,蒜茸少許。
做法:長豆洗凈切細粒,蛋打入碗中打散,燒熱鑊,下半碗油,略熱,用中火,下長豆和蒜茸炒,炒半分鍾,下雞蛋煎,煎至兩面金黃,灑些醬油翻一翻,離鑊即行了。
7。肉碎煎蛋
用料:肉碎100g,雞蛋3粒,青蔥1棵切粒。
做法:肉碎灑些胡椒粉,醬油攪勻,雞蛋打入碗中和青
⑻ 榆耳生長在什麼地方
榆 耳
榆耳(Gleoestereum incarnatum),也稱榆蘑、膠韌革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韌革菌科、韌革菌屬。
榆耳生於小葉榆(家榆)和春榆的枯枝、樹洞上,常生於濕度高、光線較暗的陰坡、山溝和溝塘的冊伏埋枯朽樹木上,8-10月產生子實體。野生榆耳主要分布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和日本北海道。我國遼寧的鐵嶺、清原、新賓、本溪、撫順,吉林的通化、渾江、撫松、長白、安圖,黑龍江的東部地區是榆耳的集中產地,新疆亦有少量分布。
榆耳是一種珍貴的食用兼葯用真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榆耳子實體還含有多糖等抗菌物質,具有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的功能。
一、生物學特性
一 形態特徵 榆耳子實體(彩圖46)無柄,單生或疊生一起。初期平伏或不規則腦狀,開片後呈腎形;菌蓋耳狀,表面乳白色或粉紅色,大小為3-15厘米x4-16厘米,厚0.3-3.0厘米,質地幼時柔嫩,富有彈性,半透明,膠質,干時收縮,堅硬,變為深褐色至淺咖啡色;菌蓋表面密生茸毛層,松軟,桔黃色至粉紅色,毛長1毫米左右;菌蓋腹面凹凸不平,密布半透明水疣;菌肉肥厚,膠質,淺桔紅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印無色,光滑,橢圓形,5.8-7.4微米x2.5-3.6微米;營養菌絲體線形絨毛狀,幼嫩時白色,後期變微黃色。
彩圖46 榆耳
人工栽培榆耳時,營養生長完成後,置最佳環境條件下,一般7-15天即有子實體發生。子實體發生大致經歷以下幾個形態發育階段:
1.菌絲聚集期 基質表面菌絲變濃、加厚,出現白色菌絲團,常數個同時發生。
2.原基形成期 白色菌絲團組織化,出現淺黃褐色形狀不規則的原基突起,常伴有黃褐色水珠出現。菌絲團出現到原基形成一般經歷2-4天。
3.原基膨大期 原基形廳返成後,不斷膨大,聯結成片,表面凹凸不平呈腦狀。此期一般經歷3-12天,時間長短主要視環境溫度而定。
4.菌蓋分化期 原基充分膨大後,可以從原基任何部位分化出片狀菌蓋並不斷伸展。當菌蓋伸展到7-15厘米時,邊緣捲曲變薄,不再伸展。此期一般經歷7-15天,主要取決於環境溫度。
5.成熟期 菌蓋邊緣捲曲,彈射孢子,標志著子實體已完全成熟。此時一定要及時採收,否則易發生黴菌感染和子實體自溶。
二 生活條件
1.營養 糊精、可州螞溶性澱粉、糖蜜、甘油、甘露醇等為榆耳的最佳碳源,利用乳糖、半乳糖的能力較差,不能利用木質素;利用豆餅粉、酵母膏、蛋白腖等有機氮的能力強,利用無機氮的能力差,不能利用尿素和硫酸銨;對礦物質的利用主要靠磷酸鉀鹽(0.2%)和硫酸鎂(0.05%)的加入,人工栽培時常加1%過磷酸鈣。
2.溫度 榆耳菌絲體在5-30℃均能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30℃,以25℃為最適;原基形成的溫度為5-26℃,以10-22℃為適宜,18-22℃為最適。
3.水分 榆耳菌絲生長的適宜基質含水量為5%-70%,以60%-65%為最適;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生長發育期間,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
4. 酸鹼度 榆耳菌絲生長的pH范圍為4-9,5.5-7.0為適宜,5.5-6.0為最適。
5.光照 榆耳菌絲體在無光和有光條件下均能生長,但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快且粗壯。光可誘導子實體原基的形成,以散射暗光效果最好,光線過強和完全無光均不利於形成子實體。光照影響子實體的色澤和品質。
二.栽培技術
一 菌種制備
母種 榆耳母種可採用組織分離法,常用的母種培養基有:
⑴綜合PDA培養基 馬鈴薯200克(去皮,煮汁),葡萄糖20克,
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O.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⑵復合培養基 馬鈴薯200克(去皮,煮汁),麩皮20克(煮汁),玉米粉2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O.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原種和栽培種 常用的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如下:
⑴木屑78千克,麩皮18千克,玉米粉2千克,石膏1千
克,白糖1千克,料水比1:1.2-1.3, pH6.5。
⑵棉籽殼68千克,麩皮18千克,木屑10千克,玉米粉2千克,石膏1千克,白糖1千克,料水比1:1.2-1.3,pH6.5。
⑶棉籽殼90千克,玉米粉6千克,石膏2千克,石灰l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料水比1:1.2-1.3, pH6.5。
⑷廢棉48千克,木屑30千克,麩皮20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1千克,料水比1:1.2-1.3, pH6.5。
原種可採用750毫升菌種瓶或500毫升玻璃罐頭瓶等容器制備,栽培種可採用瓶或塑料袋制備,菌種製作方法同常規。
二 段木栽培
1.耳材選擇 選擇樹齡10-15年的家榆或春榆,樹徑末端5-8厘米。樹木在新葉萌發前砍伐,截成l米長的段木,適當乾燥。
2.適時接種 選擇氣溫穩定在5-10℃的春季接種。用13-16毫米鑽頭的手電筒鑽或打孔器,打深2厘米左右的孔穴,孔穴行株距為5厘米xlO厘米,以"品"字形排列。邊打孔邊接種,菌種不宜裝得過滿。接種後及時用木蓋或黃泥加木屑混合(黃泥:木屑=2:1,用80倍多菌靈水溶液和成稠糊狀)封口。
3.上垛發菌 接種後及時將耳木置於24-27℃、空氣相對濕度65%條件下發菌。如果早春氣候乾燥,溫度偏低,可在向陽坡挖深1米、寬1.5米的長坑,將耳木"井"字形碼入坑中,上蓋草簾和薄膜保溫保濕,待自然氣溫穩定在15℃左右時,將耳木移入遮蔭棚中,地面墊砂石後"井"字形堆放,堆高1米左右。每隔10天倒1次堆。此間若地面乾燥,可適當噴水保濕。接種後l個月左右菌絲即可定值。發菌期間及時檢查,發現黴菌感染,可用10%石灰水塗抹患處。
4.出耳管理 發好菌後,將耳木鋸成3段,並將耳木放在樑上呈「人」字形排放。若耳木過於乾燥,鋸開之前將耳木置清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出耳前要求耳木含水量65-70%。出耳期間要求耳場空氣相對濕度5%-95%,溫度15-23℃。要經常噴水保濕,若濕度過低,耳木上部不易出耳,只在靠近地面處出耳。一般接種當年出耳量較小,接種第2年為產耳盛期,可連續出耳3-4年。
三 代料栽培 榆耳代料栽培可瓶栽,也可袋栽;可在室內、大棚、溫室、陽畦等多種場合進行。春季或秋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在當地氣溫穩定在lO℃以上時接種,有條件的可適當提前接種;秋季栽培,在當地氣溫低於30℃時播種。菌種製作提前進行。
1.栽培配方 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以下幾種:
⑴棉籽殼99千克,石膏0.8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⑵玉米芯85千克,麩皮14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0.5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⑶豆秸84千克,麩皮15千克,石膏1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⑷稻草70千克,麩皮28.8千克,石膏1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⑸木屑78千克,麩皮20千克,石膏1千克,蔗糖1千克,料水比1:1.2-1.3。
2.裝料滅菌 任選一種培養料配方,常規拌料。瓶栽時培養料裝至瓶肩,稍壓實,瓶中央用一錐形棒打一孔洞至瓶中間,用濕紗布抹凈瓶口,取一塊15厘米x15厘米的聚丙烯薄膜包紮瓶口。袋栽時裝袋方法同常規,可採用17厘米x 33厘米x0.006厘米的聚丙烯或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料瓶或料袋滅菌後,冷卻到25℃以下接種。
3.接種發菌 採用兩端接種法或採用頸圈棉塞封口一端接種法。菌絲體培養溫度為23-26℃,發菌室要潔凈、避光、空氣流動。菌絲26天左右可滿瓶,而長滿袋的時間需35天左右。
4.出菇管理 菌絲發滿後,菌瓶或菌袋置於22℃、有散射光的栽培場所催蕾。榆耳原基出現後,加大栽培場所空氣相對濕度至95%左右,不能低於90%。瓶栽時將瓶蓋松開,袋栽時將袋口松開,保持溫度15-2O℃。待原基充分膨大(高1厘米以上),表面有明顯凹凸不平,可看出片狀的雛形時,注意增加通風透氣,保持室溫16-22℃,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噴水讓原基充分吸水膨脹。
子實體分化後,保持栽培場所溫度16-22℃,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每天噴水4-5次,每次噴重水後徹底通風1次,保持耳片濕潤。耳片長到4厘米以上時,瓶內或袋內培養料開始收縮,料與瓶(或袋)壁間出現空隙。注意每次噴水後,傾去瓶或袋內的水。
5.採收養菌 榆耳代料栽培整個周期需60-70天,從原基出現到子實體成熟需20-30天。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捲曲,耳根收縮,開始彈射白色孢子,耳色加深時應及時採收。採收前1天停水。採收時用干凈的小刀沿耳根割下。
採收後將瓶蓋蓋好,或將袋口紮上養菌,停水6-7天,可根據情況用薄膜覆蓋。養菌結束後進行給水管理,可從原來的耳基上長出第二潮子實體。二潮子實體發育較快,從刀痕表面癒合到二潮子實體成熟一般僅需7-15天。二潮子實體採收時用手掰下即可。然後再進行通風和水分管理,還可再收獲l-2潮子實體。
榆耳一般不鮮食,可將子實體曬干,或置於烘乾室(箱)中50-60℃烘乾。干榆耳入編織袋,放通風乾燥處貯藏。
⑼ 東北榆耳能買多少錢一斤
東榆耳的話,買的話大概是30塊錢一斤的呀,有空的話可以去東北的菜市場看一下的,都是有銷售的
⑽ 青川木耳吃了有什麼好處
青川黑木耳——青川縣特產,木耳又稱黑木耳,雲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黑木耳和顫腔由於其具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黑木耳有潤肺和清滌胃腸的作用,它也是紡織工人和礦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被國家定為「黑木耳質標」。因其生長特性、營養價值很高而與銀耳齊名,是同類黑耳中無法相比的。青川黑木耳具有朵大質厚,色澤深遂,細質滑美,柔而不膩,味道清香,無污染等諸多特點,被全國列為四川省的黑木耳生產發展基地縣,被國家批准為出口免檢產品,大量出口日本、東南亞等許多國家,現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編輯本段]特點
青川黑木耳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各項有益元素含量高;二是膨脹率高,吸水性強,一般一斤干木耳可發水17斤,而全國其它地區的木耳一斤最多可發水15斤;三是外型美,色澤好,耳朵大,肉厚,味道鮮美獨特風味而美譽天下。
[編輯本段]歷史
青川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多種食用菌生長,是黑木耳的發源地。青川生產黑木耳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年前,也就是南宋時期,而根據地方誌記載:有史可查的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迄今為止已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我們的老祖先早些年用馬幫、人力運到成都、江油、西安等地銷售。在原中壩場(今江油市)就設有青川黑木耳專銷店。青川是黑木耳的故鄉。到目前全縣耳林主要集中在橋樓鄉、三鍋鄉、茶壩鄉、板橋鄉、木魚鎮、營盤鄉等鄉鎮。其中年產量上萬斤的村有三鍋鄉黃水村、茶壩鄉興隆村。產量居全國前茅。
[編輯本段]發展
青川黑木耳生產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自然生長時期(野生時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主要靠砍伐青崗樹和其它無油質樹喚衫種,自然腐朽而靠滋生;第二個時期則是建國以後,通過採集野生黑木耳標本進行分離生產菌種,再進行栽培,隨著菌種品種的不斷更新換代,產量也隨之大幅度上升;第三個時期是近幾年,段木密植、洞鄭袋料栽培等新工藝的推廣運用,使產量躍上了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