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棉花一斤多少錢
1. 棉花多少錢一斤做一個被子要幾斤棉花成本多少錢
據質量不同有13元/斤的。有15/斤的。還有包裝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單人被子:薄點6斤,一般就是6,8斤,東北的做的厚10,12也有可能。成本100左右。
棉花,是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6-1.5米,小枝疏被長毛,葉闊卵形,直徑5-12厘米,長、寬近相等或較寬,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常3淺裂,很少為5裂,中裂片常深裂達葉片之半。
裂片寬三角狀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寬,上面近無毛,沿脈被粗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柄長3-14厘米,疏被柔毛;托葉卵狀鐮形,長5-8毫米,早落。
2. 棉花一斤市場價多少
棉花一斤市場價約15元。
棉花栽培技術
一、播前准備
選擇良種
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根據土壤地力和自身的管理水平,選擇適宜的種植品種。原則上掌握的標準是:早熟不早衰、抗病性強、豐產性較好的品種。
播前曬種
在播種前15天進行曬種。方法是把棉種攤在晾席上或乾燥的硬地上晾曬3至5天,打破種子休眠期,可有效提高種子發芽率。切記:不要在水泥地、柏油路面或塑料布上曬種,以免高溫灼傷棉種,降低種子發芽率。
科學施肥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當地土壤地力水平和目標產量,確定肥料配比和施肥用量。按照「穩氮、適磷、補鉀、配微」、「有機無機相結合」的施肥原則,一般每生產50公斤皮棉,約需吸收純氮肥6至9公斤、磷肥2至3公斤、鉀肥6至8公斤,大力提倡增施有機肥,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變因長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的狀況。
適時造墒
足墒播種是確保棉花一播全苗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播前10至15天進行造墒,同時造墒後要及時耙蓋保墒,做到底墒足、口墒好。
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是確保棉花苗齊、苗壯的重要措施之一。棉田整地的要求:一是地表平整無溝坎;二是表土細碎無大塊;三是地面干凈無雜物;四是上虛下實好播種。
二、播種技術
適宜播期
適期播種是保障植株生長穩健、提早現蕾開花的關鍵措施、有利干棉花早熟、優質、高產。一般以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6度時播種為宜,時間約為4月20日左右。
播種量及播種深度
選用精量播種機,一般常規棉機播畝用種量1至1.5公斤,雜交棉機播畝用種量0.6公斤。棉花子葉肥大,頂土能力差,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3至4厘米。播種過深,頂土困難,溫度低,出苗慢,養分消耗多,幼苗瘦弱,甚至引起爛籽、爛芽、缺苗;播種過淺,容易落干,同樣會造成缺苗斷壟。
合理密度
當前栽培方式仍以大小行種植為主。一般棉田(畝產250至300公斤籽棉)建議畝密度在3200株左右;高產棉田(畝產300至350公斤籽棉)建議畝密度在3000株左右;小行行距50至55厘米,大行行距在100至120厘米之間根據密度要求靈活掌握。雜交棉或超高產棉田(畝產350公斤籽棉以上)或簡化整枝栽培的棉田,建議畝密度在2000至2500株,採用100厘米左右寬行等行種植。
三、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
當植株出現第一片真葉時間苗,出現3片真葉時定苗。
中耕鬆土,增溫保墒
尤其是雨後要及時中耕鬆土,破除板結,散墒提溫,可有效抑制苗病發生。一般中耕深度不超過5厘米。
科學整枝
蕾期:根據不同種植密度合理整枝。畝密度在3000株左右的常規棉,當看出果枝和葉枝時,就要把葉枝去掉,但要保留主莖下部的大葉,有缺苗斷壟的地方可留1至2個葉枝。畝密度在2500至2800株的棉田,可採取簡化整枝,留1至3個葉枝,既能充分利用空間,又能早座桃,防止營養生長過剩。雜交棉因行距大、株數少可不整枝,預留3至5個葉枝。
花鈴期:常規棉單株可留果枝13至14個,雜交棉單株可留果枝16至17個。要及時拔除空棵、掰去空枝防止土壤養分損失,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適時打頂心、去邊心。一般在7月15至20日,單株達到14個果枝時進行打頂心,最遲不超過立秋。8月10日摘去邊心,抹贅芽,去空枝,力爭達到伏桃滿腰、秋桃蓋頂。
全程化控。應根據棉花品種特性、長勢、土壤墒情、種植密度等靈活掌握。雨水勤、雨量大,植株生長.旺盛適期早噴,天氣乾旱植株矮小適期晚噴。一般棉田現蕾期開始噴葯,按照葯量從少到多的原則,畝用縮節胺量分別為:現蕾期1g、盛蕾期2g、花鈴期3g、花鈴盛期4至5g。
適時揭膜
揭膜時間應掌握在棉花盛蕾初花期。因為此時地膜覆蓋的增溫效應逐步消退,而且阻止雨水正常下滲,不利棉:花根系下扎,不僅影響根系對水肥的吸收,而且容易造成棉花倒伏和早衰,揭膜時間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結合揭膜進行中耕培土,不僅有利於根系生長,起到控上促下、控蕾促花的作用,而且能夠防止倒伏和早衰。